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四篇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1534887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范文四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牛 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范文四篇牛顿第二运 动定律的常 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下面就是小大家带来的牛 顿第二定律 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质量编给一、教学内容力产生瞬时效果,一是形 变,一是 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产生加速度。必修本第一册第一章第三 节已经定性地介 绍了力的形 变效果,并定量地给出了弹簧的弹力与形 变的关系。本 节 牛顿第二定律 则是定量地研究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 顿第二定律 为核心内容。教材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

2、 变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启下,通 过实例定性地了解了牛 顿第二定律。本 节通过实验 定量分析,得出牛 顿第二定律。教材中使用了三个 变量,通 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 规律,即先保持一个量不 变去研究另两个物理量 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保持另外一个量不 变,研究另两个量 间的变化关系。然后把前面 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三者之 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以后的知识如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材料。教材在用 实验研究 a、F、 m 三者变化关系 时,为简 化研究,首先只研究受 单个力作用的情况,然后运用了前面力的合成的知

3、识来解决受多个力的情况,并把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 处于平衡状 态归为 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 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 对力的合成的等效性的理解,知 识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系 统地把握牛 顿第二定律。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它所解决 问题方法及思路常用于 热学、电学等的 问题的研究中。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是定律的物理。应当指出的是,本 节实验 是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 这个实验。大家知道光滑的水平面是不可能找到的,故在 实际的实验中,需要采用 倾斜平面以平衡小 车所受木板的摩擦力或气 垫导轨 来做实验,这样的操

4、作既增加了操作演示 实验的难度,又增加了学生理解 实验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好 这个问题,在本 课时中,可以采用 计算机来模 拟这个实验,如利用金科 龙公司的仿真物理 实验室软件制作小 车受力的运 动动画课件来模拟小车的运动来研究 a、 F、m 三者间的关系。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有效地降低了本 节的难度,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 础后,然后再回 过头来理解 为什么此 处第一次不用 实物来做,用实物又该怎么来做, 进一步巩固了 对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二、 教学目 标根据教学大 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高中一年学目标:级学生的 认知特点, 拟制定以下教1、知识目标:能根据

5、 实验结 果,推出 a、 F、 m 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力的 单位 N 的定义。三者间关系,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2、能力目 标:能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初步掌握运用牛定律求解 问题方法及步 骤,在具体运用中能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瞬 时性、矢量性。顿第二3、思维品质目标: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通过等效观点来求解 问题的方法。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以及三、教学方法:1、实验引导探索式:物理考 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的五种能力:即理解、推理、 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物理 问题的能力及 实践能力。而本 节正好是培养 这些能力的好教材,故采用 实验引导探索式,在 实验中,教

6、 师在关键步骤上作出恰当的引 导,得出在m 一定时,a 与 F 成正比, F 一定时, a 与 m 成反比, 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牛 顿第二定律,然后推广 应用到多个力作用下 a、 F、m 三者的关系和物体 处于平衡状 态的情况。2、讲练结 合式:在 讨论应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问题应 注意的几个 问题时 ,让学生分析问题,教师注意随时发现 学生中出 现的问题,或有意 给出错误 答案,及 时组织 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注意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 师的主导性有机地 结合起来,及 时强化有关知识,提高掌握知 识的准确性。四、教学程序:1、新课的引入(1) 回顾上节内容,上 节定性得到 a 既与 F 有关

7、,也与 m 有关。进而提出三者 间到底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导学生大胆猜 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识与学习兴趣。(2) 介绍研究三个 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3) 研究方案:利用 实验 。 ( 本处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来得到有关数据,并得出 结论 。2、 m 一定时, a 与 F 的关系。(1) 、实验装置:交代清楚 实验装置,研究 对象及外力的施加。(2) 、如何保持 质量一定:利用两个 质量相同的小 车来做实验。(3) 、如何 测定加速度 ?根据初速 为 0 的物体运 动规律,在 t 相同的情况下, as,通过测 s 来达到 测 a 的要求。模拟实验 一:小车质量均为 0.1kg,小车

8、 1 受 0.1N 的拉力,小 车 2 受 0.2N 的拉力,同时开始运 动,观察任一段 时间内的两小球的位移关系,并根据 实验得出结论: a F.例题 1 、P89-ex2(1)3、 F 一定时, a 与 m 的关系。模拟实验 二:两小 车均受 0.1N 的拉力,小 车 1 质量为 0.1kg,小车 2 质量为 0.2kg,同时开始运 动,观察任一段 时间内的两小球的位移关系,并根据 实验得出结论: a 1/m.例题 1 、P89-ex2(3)4、牛顿第二定律综合上述两个 实验结 果,得出 a、 F、m 三者间的关系, 进而介绍牛顿第二定律。(1) 内容: A、文字表述: B、 数学公式 C

9、、力的 单位 N 的定义 (2) 理解:A、矢量性B、瞬时性(3) 、应用A、多个力作用下的牛顿第二定律B、平衡状 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例题 3 、p89-ex2-55、小结本节内容本节在前一 节定性研究 a、F、 m 三者关系的基 础之上,运用 实验结 果得出了三者的定量关系,即牛 顿第二定律,在理解的基 础之上进行了简单的运用,本 节重点应放在对定律的理解上,而定律的运用 则在以后的 练习中逐步深化。6、 布置作业 p89-ex2(2) 、 (4)五、 板书1、研究方案:利用实验。2、 m 一定时,a 与 F 的关系。 aF.3、 F 一定时, a 与 m 的关系。 a1/m.4、牛

10、顿第二定律(1) 内容: A、 文字表述: B、 数学公式: aF/m. F=maC、 力的单位 N 的定义:1N=1kg.m/s2(2) 理解:矢量性 瞬时性(3) 应用:多个力作用下的牛 顿第二定律平衡状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5、作业 p89-ex2(2) 、(4)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 动力学的核心 规律,是第四章牛 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本 节在第二 节实验 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 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 动物体速度的 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 质量的关系。牛 顿第二定律通 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 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 这是解

11、决力学 问题的重要工具。此定律是 联系力与运 动的桥梁,所以本 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 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二、重点、 难点在确定本 节的重点、 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 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 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 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 现实生活中 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 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 顿第二定律 ;难点是通 过简单应 用正确理解牛 顿第二定律的。三、教学目 标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 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 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 际单位制中力的 单位 牛顿 的定

12、义 ;会用牛 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进行有关 计算。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 基础归纳 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 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 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通过定律的探索 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 ;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 ;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 让学生体 验成功的喜悦, 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四、教法与学法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 ,高一学生 创造力比 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 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 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 较弱,根据 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 律能力不 强。牛 顿第二定律的数

13、学表达式 虽简单 完美, 记住也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 该定律中物理量的意 义和相互 联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 义和广泛的 应用前景,尤其 对于我们偏远地区的城步苗 乡学生来 说是较为困难的。何况物理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密切相 连的科学,因此我 认为在教学 过程中应运用讲解、讨论、分析相 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 认识心理出 发,采用 设问引入 自主探究 分析讨论 交流合作 得出规律 巩固练习 加强应用的教学程序。 让学生 观察与提 问相结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相 结合,培养学生的 阅读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 认知效果适当 讲解、引导、纠错、分析,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物理

14、加以深化。五、教学 过程(一 ) 引入:首先利用多媒体观看火箭升天、运 动员刘翔在 110 米栏比赛的起跑、奥运会上女子 100 米赛跑的起跑等 录像资料,然后引 导学生讨论他们的速度 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定 ?进而让学生回 顾上节实验 的结论,共同探 讨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质量存在怎 样的关系 ?(目的:通 过实际 生活现象分析,激 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的能力,通 过探讨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质量的关系来完成牛顿第二定律探究任 务的引入 )(二 ) 新课进行:先引导学生自主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 问题: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应该怎样表述 ?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3、

15、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4、各物理量的 单位是什么 ?其中,力的 单位 牛顿 是如何定 义的 ?(要求学生 讨论分析相关 问题,记忆相关的知 识 ) 过渡:上面我 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 规律又将如何表述?学生讨论分析后教 师总结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目的:培养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的能力 )实例探究与巩固 练习讨论 a 和 F 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B、力恒定不 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C、力随着 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

16、 时间改变。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 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 渐减小。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教师总结 :力是使物体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独立性,牛 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 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 时。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下列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由 F=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 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 m

17、=F/a 可知,物体的 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 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 质量成反比 ;D、由 m=F/a 可知,物体的 质量可以通 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2、在牛 顿第二定律公式 F=kma 中,有关比例常数 k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 1 B、k 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 k 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 k 的数值一定等于 1 教师总结 :定义力的单位 牛顿使得 k=l, 得到牛 顿第二定律的 简单形式 F=ma.使用简捷的数学

18、 语言表达物理 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 应知道它所 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 义。对牛顿第二定律的 应用地面上放一木箱, 质量为 40kg, 用 100N 的力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推木箱,如 图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 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方向成 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 ?(取 g=10m/s2,sin37 =0.6,cos37 =0.8)( 三 )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略六、教学后 记重点的突出、 难点的突破方法:我是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 针对性的练习进 行的,当然另外 还需在后 续课程的学 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 ;使学生明确 对于牛顿第二定律 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并着 实应

19、用到生活中去解决 问题。避免学生将活的 规律变成死的公式。有待思考的教学 问题:高中物理新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对牛顿第二定律有比 较精确的理解和熟 练的运用。但是对于我们地处偏僻的城步苗 乡来说,无论是教学 资源还是学生素 质,我们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地达到新 课标的要求,面 临着巨大的困 难。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 课程实验教材物理 ( 共同必修一 )第四章第 3 节的内容,牛 顿第二定律是 动力学的核心 规律,是学 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 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 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 顿第二定律。教材中使用了三个 变量,通 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20、研究方法,在 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本 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 为了让学生知道 实验结论 及定律的内容和意 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 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在得出结论时 用了什么 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 实验条件和物理 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 规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 发现物理定律的 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 维方法。2、教学目 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 实际情况、渗透新 课程的教学理念, 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 课程标准,以促 进全体学生 发展为目的。

21、从知 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 拟定三个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 实验结果,推出三者 间关系,(2) 理解并掌握牛 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 力的单的定义(4) 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 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5) 初步掌握运用牛 顿第二定律求解 问题方法及步 骤。(6) 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 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 间关系。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 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 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 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 严谨求

22、实的科学 态度。通 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创造良好的学 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 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 对物理学科更加 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 顿第二定律,更重 视如何通 过实验 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 发学生思考,把牛 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 规律,培养学生 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这正是重 视素质教育的体 现。因此我把本 课的重点 难点做如下安排: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和 质量的关系的 过程是本 节课教学的重点,通 过实验 数据画出图像,根据 图像导出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式是本 节的难点。二、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已定性知道力

23、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因,但 对力与加速度的定量关系无任何认知铺垫,很难认识 到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 处于平衡状 态实为 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所以在 讲课时 要注意这一点。2、学习方法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4 种机会:(1) 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 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2) 提供操作、 尝试、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发现问题 ,记录问题 ,讨论问题 ,解决 问题。(3) 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难关 逼迫 学生要想要 说。(4) 提供成功的机会: 赞赏学生提出的各种 问题,让学生在 课堂中能感受如何 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

24、验成功的 乐趣。三、教学方法1、实验引导探索式:物理考 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的五种能力:即理解、推理、 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物理 问题的能力及 实践能力。而本 节正好是培养 这些能力的好教材,故采用 实验引导探索式,在 实验中,教 师在关键步骤上作出恰当的引 导, ()得出在 m 一定时,a 与 F 成正比, F 一定时, a 与 m 成反比, 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牛 顿第二定律,然后推广 应用到多个力作用下 a、 F、m 三者的关系和物体 处于平衡状 态的情况。2、讲练结 合式:在 讨论应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问题应 注意的几个 问题时 ,让学生分析问题,教师注意随时发现 学生中出 现

25、的问题,或有意 给出错误 答案,及 时组织 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注意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 师的主导性有机地 结合起来,及 时强化有关知识,提高掌握知 识的准确性。四、教学程序 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则是教学成功的关 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 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 实际水平,将本 课划分成四大部分:(一 ) 复习准备、引入新知(1) 回顾上节内容,上 节定性得到 a 既与 F 有关,也与 m 有关。进而提出三者 间到底有什么定量关系 ?引导学生大胆猜 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识与学习兴趣。(2) 介绍研究三个 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3) 研究方案

26、:利用 实验 。 ( 本处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来得到有关数据,并得出 结论 。后演示实验体会并引申 )( 二) 积极主动,探究新知1、 m 一定时, a 与 F 的关系。(1) 、实验装置:交代清楚 实验装置,研究 对象及外力的施加。(2) 、如何保持 质量一定:利用两个 质量相同的小 车来做实验。(3) 、如何 测定加速度 ?根据初速 为 0 的物体运 动规律,在 t 相同的情况下, as,通过测 s 来达到 测 a 的要求。模拟实验 一:小车质量均为 0.1kg,小车 1 受 0.1N 的拉力,小 车 2 受 0.2N 的拉力,同时开始运 动,观察任一段 时间内的两小球的位移关系,并根据 实

27、验得出结论: a F学.(生自主探究 )2 、 F 一定时, a 与 m 的关系。模拟实验 二:两小 车均受 0.1N 的拉力,小 车 1 质量为 0.1kg,小车 2 质量为 0.2kg,同时开始运 动,观察任一段 时间内的两小球的位移关系,并根据 实验得出结论: a 1/m.(学生自主探究 )3 、 牛顿第二定律综合上述两个 实验结 果,得出 a、 F、m 三者间的关系, 进而介绍牛顿第二定律。(1) 、内容:A、 文字表述:B、 数学公式C、 力的单位 N 的定义(2) 、理解:A、 矢量性B、 瞬时性(三 ) 综合练习,巩固新知进行综合练习的目的是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 识解决问题的

28、能力。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知识。最后的 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兴趣,将 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应用A、 多个力作用下的牛顿第二定律B、 平衡状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演示实验引申:实验中的误差(四 ) 精练小结、布置作 业:板书、时间安排板书,是文章 结构的简缩。通 过板书,能使学生直 观地抓住 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 选材。因此,我的板 书力求体 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板书设计 如下:1、 研究方案:利用 实验 。2、 m 一定时, a 与 F 的关系。 aF.3、 F 一定时, a 与 m 的关系。 a1/m.4、 牛顿第二定律(1) 、内容:A、 文字表

29、述:B、 数学公式: aF/m. F=maC、 力的单位 N 的定义:1N=1kg.m/s2(2) 、理解:矢量性 瞬时性(3) 、应用:多个力作用下的牛 顿第二定律平衡状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5、 作业五、对本节教学设计、教学 过程、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使用效果等的 预评估。说课比竞比不上公开 课,在实际上课效果不能体 现的情况下, 说课者对说课 内容应该有一个 预评估,并将此作 为说课 的一项内容。在本节课的设计过 程中本人 尝试建立新的 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 书本为中心,以 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 动参与,探究 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姑且叫它 自主学 习课

30、堂教学模式 .就是在 课堂教学中,以教 师为指导,以学生 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 讲、学生在台下听的 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 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 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 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 识体系。这样 培养的学生欠缺 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 见解的能力,更缺乏 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 学生自主学 习教学 和 灌输式教学 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 导学生利用多媒体 课件、实验等主动发现问题 ,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 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 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 训练,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 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具有 创新意识

31、。并且本人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重点和 难点,从而很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 动力学的核心 规律,动力学又是 经典力学的基 础,也是 进一步学 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知 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牛 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 认识自然、和 谐,本节之前的 “运 动状态的改变 ”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 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 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 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本 节教材是在前一 节的基础上借助 电脑通过实验 分析,再 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

32、 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第二定律。由 实验归纳总结 出物理 规律是我 们认识 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由于本 实验涉及到三个 变量: a、 m 、 F,因此我 们用控制 变量的方法来 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 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 质量的关系。在以后学 习气体的状 态变化规律,平行板 电容器的 电容,金属 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 这一方法。控制 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 问题的常用方法。通 过教学,使学生学 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 图象法,了解 图象法处理数据的 优点:直 观、减小 误差( 取平均 值的概念 ) ,及图象的变换,从

33、a-m 图( 曲线 ) 变到 a-1/m 图( 直线) ,在验证玻- 马定律中也用了 这种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我 们知道本 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 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 及定律的内容和意 义,重点在于要 让学生知道 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在得出 结论时用了什么 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验过 程中如何控制 实验条件和物理 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 规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 发现物理定律的 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 维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 ;了解以 实验为 基础,经过测 量、论证、归纳总结 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 规律的研究

34、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 规律的简单美。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 进行了演示 实验和用电脑对 数据 进行分析。 这是本节课 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以 电脑辅 助演示 实验为 主的,知 识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相 结合的 “同步 调控”模式。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功能原理,整体功能要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物理的知识、方法、能力、科学 态度等都是教学的要素,如果把这些要素有机地 联系起来,达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则物理教学的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同步 调控 ”模式中,没有 单纯地就方法 讲方法,而是将知 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的养成有机地

35、 结合起来,就是基于系 统的整体性功能原理考 虑的。再则,按教学 论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 则,教师的任务是制订目标,组织 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活 动的进程,并随机 应变,排除障碍,并承 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步调控”的模式既注意了教的作用,将教 师置于 “调控 ”地位。同 时,更注意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意 识地设置教学活 动的环境,让学生参与 实验的设计,边演示、 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从 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最大限度地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 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 节奏,给学生充分的 时间进 行思考和 讨论,如从 a-m 图象,猜想 a 与m 成反比,然后画出 a-1

36、/m 图,得出正确的 结论 。让 学生在教学活 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 创造力及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以达到 规定的教学目 标和最佳效果。三、教学程序1.问题引入新 课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拉力作用而做加速运 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 质量,加速度,拉力三者之 间的定性关系,鼓励学生 进行猜测,它们成正比、成反比、不成比例等。然后指明本 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得出三者之 间的定量关系,从而 导出课题 牛顿第二定律。 这样导 入的用意是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参于探索的 积极性。2.设计实验 方案在引入课题后,启 发学生思考:我 们如何来研究 F、 m、 a 三者之 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用 实验法先确定 m ,研究 a 与 F 的关系 ;再确定 F,研究 a 与 m 的关系,最后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由于教材 (必修第一册,人教版 )中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不足 ( 夹子很难同时夹住两细线 ;由于线的弹力,小 车要反冲后才能停下, 实验误 差大 ) ,我设计了用电脑辅助来探索 a 与 F、 m 关系的实验,如附 图。遮光片 宽度 L,通过光电门时间 分别 t1 和 t2 ,两只光电门间距为 s。当滑 块通过光电门时 ,光电门产 生一个脉冲,通 过计时 器中的三极管放大后,从 计算机 LPT 口输入,调用计算机定 时中断来 计算时间,然后利用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