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1390728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10.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_人教版(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 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学生:易 拉 罐(

2、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采 撷 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生活中处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现在,你最想

3、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处 有 化学!及 时 整理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血进行比较。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 I I 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第 二 课 时师生交流要 把“神舟”5号

4、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快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适时应用S T S 渗透教育。结合教材表8-1,谈谈你的想法。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 0 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自 然 过渡。活动探究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

5、,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现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了吗?拓展探究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设计制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在应用中更深刻地领 会 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识。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第八

6、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学生:镶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

7、、小木条。课 时 安 排 2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 一 课 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镁条。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物质本色观 察 到 的 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点燃程式

8、):3Fe+20U=Fe30i。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 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糅酸,糅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鞍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糅酸铁,所以会变黑。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 也 觉 得“学习化学真有用”。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9、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f猜想f探究f交流f分析归纳f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速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有何现象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知识情景再现观察漫画。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M g+2 H C l=M g C h+H z tZ n+2 H C l=Z n C h+H 2

10、 1F e+2 H C l=F e C k+H z t问 题 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问 题 2: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学生讨论、归纳反思小结:M g、F e、Z n、C u 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置换反应的定义。联想与运用:1 .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a.C 0+C u 0=C u+C 02b.Fe+CuSO.尸FeSO,i+CuC.NH1HCO3=N H 3 t+CO2 t+H2O t2.活动与探究:

11、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 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反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巩固与练习课本P14 1、3、4。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第 二 课 时复习巩固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 与 反 应:4Al+302=2Al203.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Mg+2H

12、Cl=MgC12+H2 tFe+H2S0FFeS0i+H21质疑激趣(小故事)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 会 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学生验证猜想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

13、、硫酸镁溶液。学生探究,完成下表: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药品实验现象结论铝与硫酸铜溶液铝与硫酸镁溶液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反应物质实验现象结论学生交流。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学 生 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学生分析: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

14、活动性比铁、铜强。学生归纳:F e、C u、A l、A g 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 l、F e、C u、A g.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 a N a M g A l Z n F e S n P b (H)C u H g A g P t A u。问题与启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启示: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反思小结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练习与巩固1 教材 P1 4 5、6、7、8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

15、应生成的是()A Cu CL B F e C1 3 C Z n CL D Ag Cl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密 度(g/c m)熔 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体较软2.7 06 6 0.4良好良好良好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

16、别这些饰品的真伪。第八 单 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

17、探究欲。难点: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实验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金、银戒指;镜子;酒精灯;火柴等。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学生: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铁的冶炼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

18、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 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以实验回顾金属活动性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交流展示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实物参观,资源共享。指导阅读阅读课木,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

19、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尾气处理办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得出哪些结论等.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指导方法,合作学习。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领悟开窍。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及忖评价,激励信心。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0、第二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导入课题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实物导入,容易接受。学生展示由各小组的同学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用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说明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和解释等。学生展示,利于培养动手、动口、交流合作能力。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自主评价推选一组进行自主评价,从不同侧面谈谈本次探究实验的成败,推广到工业、农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尝试介绍几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自主评价,增强信心,认识自我。教师引导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

21、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回顾开头,衔接紧凑。动画展示与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第 九 单 元 溶 液课 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1)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3)废旧电池的污染;(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通过课件,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

22、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课外探究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5)其他。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

23、化铜、高镒酸钾、氯化铁。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点评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己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钵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 生 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

24、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 0 0 m L 烧杯三个、药匙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教师:很好,这

25、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学 生 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 生 1:均一、稳定。联系实际:谁能

26、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镭水是溶剂。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 生 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药品:碘、高钵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钵酸钾汽油碘

27、汽油高钵酸钾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 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镒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锌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镒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

28、实验情况。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

29、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试管内加入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 荡前振 荡后静 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 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

30、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教科书P33习题。第 九 单 元 溶 液课 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实验准

31、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 O H 固体、水、玻璃棒、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 0 0 m L 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 C l、NH NO、Na O H、药匙、温度计。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课 时 安 排 1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 O H 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 O H 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

32、来了。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创 设 实 验 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 C l、NH NO:,、Na O H 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 C l、NH.1 NO 3、Na O H o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

33、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加描0八 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学 生 自 主 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比较,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34、)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铉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 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

35、a C l 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 H N 0 3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 a O H 溶于时放出热量。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 a O H 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 H i N。;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 a O H 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 H,N。,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 a O H 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 H|N()3 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

36、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 a O H 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 H N 6 溶于水吸热。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力。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恰当的表扬是学生走向成功教师:你们

37、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 的动力。你们中间。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3 1 页内容。利 用 图 片(或动画)变微观师生共同分析: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可投影下列图片(也可动画展示)。为宏观,帮学生形成正确的力1)”以斯 吗吸痴热 人小公口 时力乂珈热观点。当Q咪,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Q政: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当Q =Q :水溶液的温度不变。反思与小结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课外拓展实验验证活动与探究(二)中你所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填写

38、下列表格。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第 九 单 元 溶 液课题2溶 解 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叼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f建立假设一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f动手实验f观察记录f分析现象f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

39、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 0 m L 水)、玻璃棒1 根、5 g Na Cl (预先称好)、5g K N03 4 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 架 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CA I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_ _ _ _ _ _ _(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_ _ _ _ _ _ _ _(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40、?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 Cl 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 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 观 区 分“溶”与“不 溶”的依据SgNaCl;5gNaCl/w W2nmi,永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投影结论。5 g Na Cl 能溶解在2 0 m L 水中杯底是名1 有木溶固体溶质。20mL 水+5gNaCl通 过 追 究 教 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1 0 g N a C l 不

41、能溶解在2 0 m L 水中,杯 重 视“一 一 定 量”这底有少许固体N a C l。即 N a C 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 a C 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教师有意 漏 读“一定20mI,zK+5gNaCl+5gNaC!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N a C 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 N 0 3 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42、?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K N 0 3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维的发散性。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 N 0 3 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 N 0 3 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 N OB,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 N 0 3 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 N O s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

43、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增补结论,领悟涵义室温,5 g N a C l 在 2 0 m L 水中得不饱和溶液1 +5 g N a C l室温,1 0 g N a C l 在 2 0 m L 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 a C l 固体1+5 m L 水室温,1 0 g N a C l 在 2 5 m L 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室温,5 g K N O 3 在 2 0 m L 水中得不饱和溶液1 +5 g K N O:)室温,1

44、0 g K N O 3 在 2 0 m L 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 N 0 3 固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下,1 0 g K N O 3 在 2 0 血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分析归纳,课件演示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 0 g K N O 3 在 2 0 m L 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 底 K N 0 3 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 5 g K N O 3;冷却到室温,2 0 m L 水溶解K N。,的质量不超过1 0 g,此时多余的K N O a 会怎样?(观察杯中K N O s 晶体和课本上图9 T 1,阅读感

45、悟,请生上台投影K N 0 3 晶体)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病、/一滴食盐水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练习:教材P 4 0,习 题 1、5、6。家庭小实验:制取明机晶体(P 4 0)。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第 九 单 元 溶 液课题2溶 解 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

46、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实验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 0 m L,其中溶解N a C l与K N 03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甲:不相同。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 N 0 3要多。教师:大家回答

47、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 N Q,与N a C l在水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 0 0 g溶 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教师:在 教 材P 3 6,表9 T,给出了儿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 0 时N a C l的溶解度。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 6.0。乙:不对,应该是3 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

48、“在2 0 C时,N a C l的溶解度为3 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甲:在2 0 时,3 6.0 gN a C l在1 0 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乙:在2 0 时,1 0 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6.0 g N a C l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溶 剂 为1 0 0 g;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g。及时小结,纠正偏差。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巩 固 练 习(投影)。查 表9 T,完成下列练习。1 2 0 时,K N 0:;的溶解度为

49、_ _ _ _ _,6 0 时 装。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 _ _ _ _ _2下列有关N a C 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 2 0 时,1 8.0 g N a C l溶 解 在5 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 0 时,N a C l的溶解度为1 8.0 g.B 3 6.0 g N a C l溶 解 在1 0 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 a C l的溶解度通过习题,及时巩固新知。为 3 6.0 gC 2 0 时,3 6.0 g N a C l 溶解在 1 0 0 g 水中,2 0 时,N a C l 的溶解度为3 6.0 gD 2 0 时,1 0 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6.

50、0 g N a C l,2 0 时,N a C l的溶解度为3 6.0 go(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 3 6 “资料”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T分组绘制N a C l、K C K K N O 3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

51、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 T 2,分组讨论、交流。(投影)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 5 、85 C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从 图9-1 2中,你能比较出4 5 时K C 1、K N 0 3的溶解度大小吗?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教师: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忖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巩 固 练 习(投影)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

52、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0“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晌。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

53、0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巩固练习:(投影)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行)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

54、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些?课后练习: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第 九 单 元 溶 液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同学们,你们在

55、夏天喜欢游泳吗?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学生:喜欢。扼要。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 水 F)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一)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 质 量 分数”的概念。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浓度大。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活动与探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加 入 2 5 0 m L 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

56、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清水量加入的食盐量鸡蛋小结12 5 0 g不放食沉?浮?22 5 0 g1 匙(约 5克)沉?浮?32 5 0 g2 匙(约 1 0 克)沉?浮?42 5 0 g3 匙(约 1 5 克)沉?浮?硫酸铜溶解于水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 0 m 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雨编号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量溶液质量123师生一起归纳小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

57、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但对于像实验1 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临加廿闩心师生共同归志 纳,课堂气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氛融洽。溶质婴的质鲁量/x I。%溶质的质量分数=浴液的质里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 2 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尝试练习

58、,并很快顺利完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贴近生活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体现了化,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 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学科的实用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性。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解:甘油的质量是400

59、克,水的质量是100克,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100 g=500 g4Q。g溶质的质量分数=5 0 0 gX 100%=80%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灵活处理教材“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 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 0 m L内含:1 2.5克葡萄糖5

60、%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教 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一起闭H艮睛,好 好 回 忆 吓,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第 九 单 元 溶 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种

6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实验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投影显示)市售过氧乙酸C 2 H Q,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名称 质量分数过氧乙酸 40%水 55%双氧水 5%此信息表明的含义有哪些?学生: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 0%,表 示 每10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含4 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5 5份质量的水和5份质量的双氧水。复习旧知拓展视野。教师:你们回

62、答得很不错!同学们,我们家住农村,你们在家有没有看到过父母在种地时选种的过程啊?学生:(不少同学)见过。教师: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好像是先要配什么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就把好种子选出来了。教师: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配的是什么药水啊?学生:不知道!教师:其实,他们配的药水只不过是盐水,但却规定了定的溶质质量分数,通常是16%的。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药水时帮帮父母呢?学生:当然想了!选种子的药水原来是盐水!学生顿悟。紧接着教师再抛出一个新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环节。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

63、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选种液。在此之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4 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自学能力。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教师:下面我们开始用第一种方案配制该选种液:请你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师生一起:计算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学生思考、计算;师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教师:(板书)解:已知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所

64、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X16%=8 g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8 g=42 g答:要配制5 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4 2克,食 盐8克。教师:我们已经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下面进行探究实验。讲练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学生: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教师:好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实验小组已经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一步操作:装瓶,贴签。注意:你认为在标签上要注明什么?学生:应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好!第一种方法用食盐和水来配制溶液同学们完

65、成得相当出色。但有时候,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纯净的溶质,而可能是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不纸上谈兵,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细腻、得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思维。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教师: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其步骤与第一种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计算;2称量;3 配制;4 装瓶,贴签。学生:先计算:要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各多少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请你继续谈谈你的具体计算方法。学生:因为是加水稀释,所以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

66、量是不变的,我们不妨设所需2 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就为2 0 姒,而 1 0 0 克 1 6%的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 0 0 g X 1 6%=1 6 g。教师:接下来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试着做一做。(投影显示解题格式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的2 0%溶液是溶液的质量,可是液体的量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用体积表示,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教师:一般情况下,1 6%的盐水的密度大约为1.0 3 g/L。学生:(进行计算)教师:我们的计算结果是:需要水的质量为_ _ _ _ _ _ _ _ _ g,溶质质量分数为2 0%的食盐水为_ _ _ _ _ _ _ _ m L o 完成以上计算后,接下来应该怎样操作呢?学生: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倒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 0%的食盐水的体积,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重点研习“计算”这个步骤,而略讲“称量”“配制”“装瓶、贴签”几步。重难点突破措施得力。教师:同学们的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