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收藏

编号:2129007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76.50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5-24
10
积分
关 键 词:
正确 运用 修辞手法
资源描述:
1.1.比喻比喻修辞格修辞格 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通常包括本体、喻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通常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同类相比。同类相比。她很像她很像我的姐姐我的姐姐。表示猜度。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比喻的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喻。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A A他他提提着着两两个个包包,气气喘喘吁吁吁吁地地走走着着,像像踩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 B小小战战士士斜斜挎挎着着冲冲锋锋枪枪,在在崎崎岖岖小小路路上上向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C C一一群群仙仙女女,踩踩在在棉棉花花似似的的云云朵朵上上,随随着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上似的。比比喻喻的的本本体体和和喻喻体体之之间间必必须须有有相相似似点点,否否则则不不能构成比喻。能构成比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暗喻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借喻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博喻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比喻的特殊形式。比喻的特殊形式。通感:把人们的各种感觉通过比喻沟通起来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名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抽象为具体 生动形象地描绘某种事物,说明某生动形象地描绘某种事物,说明某种道理,抒写某种感情种道理,抒写某种感情诗词中的比喻:“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2.比拟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比拟的种类:1.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2.拟物:他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比喻 比喻比喻喻体一定出现喻体一定出现 修辞特点体现在名词修辞特点体现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上或名词短语上比拟比拟拟体一定不出拟体一定不出现现其修辞特点体现在动其修辞特点体现在动词上词上岸边的垂柳岸边的垂柳醉汉醉汉似的摇晃着似的摇晃着 岸边的垂柳岸边的垂柳醉了醉了似的摇晃着似的摇晃着 比拟比拟比拟的作用:比拟的作用:使所写使所写“人人”或或“事物事物”形象形象鲜明,鲜明,活泼活泼生动,生动,富于动感,富于动感,表意丰富表意丰富3.3.借代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借代的类型:物的修辞方式。借代的类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的一个是西装。让壮士捧腹。让壮士捧腹。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知否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诸葛亮出师表出师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借代的作用借代的作用 引人联想,使所写的引人联想,使所写的“人人”或或“物物”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具体生动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能。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给,袁大头给,袁大头。“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黑白分明黑白分明。执干戈以卫社稷。执干戈以卫社稷。改改写写下下面面这这句句话话,要要求求运运用用借借代代的的修修辞辞方方式,字数不超过式,字数不超过8 8个字。个字。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改写改写:4 4.对偶(对仗)对偶(对仗)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以表达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对偶的对偶的作用作用1.音韵和谐,便于吟诵2.形式工整,有均衡美3.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 5.排比排比 排比是用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表达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表达相关内容的修辞方法。关内容的修辞方法。排比的作用排比的作用 1.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2.2.条分缕析,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说理透辟3.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一一束束鲜鲜花花,娇娇艳艳欲欲滴滴,伤伤心心的的人人会会说说“感感时时花花溅溅泪泪”,忧忧郁郁的的人人会会说说“林林花花谢谢了了春春红红”,欣欣喜喜的的人人会会说说“人人面面桃桃花花相相映映红红”,憔憔悴悴的的人人会会说说“人人比比黄黄花花瘦瘦”;有有人人说说花花有有情情的的,“落落红红不不是是无无情情物物,化化作作春春泥泥更更护护花花”;有有人人说说花花无无情情,“颠颠狂狂柳柳絮絮随随风风舞舞,轻轻薄薄桃桃花花逐逐水水流流”。实实际际上上,花花并并没没有有变变,变变的的是是人人的的心心情情,是是“年年年年岁岁岁岁花花相相似似,岁岁岁岁年年年年人人不不同同”。从从对对一一束束花花的的感感叹叹可可以以看看出出一一个个人人,看出他的地位、处境,看出他的心情与气质。看出他的地位、处境,看出他的心情与气质。6 6.夸张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夸张的类型夸张的类型 :扩大的夸张扩大的夸张 :超前的夸张:超前的夸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缩小的夸张:缩小的夸张: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的心。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夸张的作用夸张的作用 1.突出地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7.7.设问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8.8.反问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不同点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感情增强气势和感情。附: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修辞(补充)1.1.起兴起兴 朱熹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辞也。”起兴这种辞格经常出现在起兴这种辞格经常出现在诗经诗经等等民歌和古体诗民歌和古体诗里。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诗经周南周南桃夭)桃夭)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诗经周南周南汉广)汉广)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2.2.对比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的修辞方式。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的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对比的作用:区别更明显,感受更深刻,主旨更突出区别更明显,感受更深刻,主旨更突出3.3.衬托衬托 (1 1)正衬正衬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征人尽望乡。(2 2)反衬)反衬 已是悬崖白丈冰,犹有花枝俏。已是悬崖白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咏梅为为突出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手法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手法 1.1.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为了被陪衬事物服的,是用来突出被为了被陪衬事物服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陪衬事物的。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2.2.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互相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互相依存的。依存的。1.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民歌)民歌)4.4.双关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在彼的修辞方式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以布匹之匹为匹配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以布匹之匹为匹配之匹,以星为心,以棋为期,以梳为疏之匹,以星为心,以棋为期,以梳为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2.语意双关语意双关 7.7.互文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称互文见义,是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前后指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应,互相交错,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8.8.用典用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接舆者,春秋楚人接舆者,春秋楚人 ,字接舆。昭王时政,字接舆。昭王时政治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孔子治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而歌曰: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而歌曰:“凤兮!凤兮!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五柳者,晋陶潜也,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五柳者,晋陶潜也,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有五柳树,故自号五柳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有五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先生。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使用前人的语言文字,以此说理抒情,从而使用前人的语言文字,以此说理抒情,从而增加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词句的含蓄与典雅,也称,也称“用事用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290078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