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专业)通用施工设计方案(DOC 60页)

收藏

编号:2112574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0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5-19
10
积分
关 键 词:
热控专业通用施工设计方案DOC 60页 专业 通用 施工 设计方案 DOC 60
资源描述:
专项施工方案封面 热控专业通用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1. 编制依据 1) 《白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2) 火力发电厂热工白动化系统施工运行维护规程 DLT 774-2004 3) 工业白动化仪表验收规范 GB50093-2002 4) 白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07-10-23 5) 火电厂热工白动化系统施工运行维护规程 DLT774-2004 6) 白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93-2013 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DLT 5210.4-2009 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9)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50049-2011 1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0-2001。 11) 热工一次测量元件施工规程 12)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总规范 SJ 20722-1998 13)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 GB 50217 1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5) 〈〈文明施工规范》DGJ08-2102-2012 2. 施工目标 2.1安全目标 恶性未遂及以上异常情况为“零”; 二类障碍及以上设备事件为“零”; 消防安全事件为“零”; 人身交通事故为“零”; 2万及以上的车损和物损事件为“零”; I类及以上环保异常事件为“零”。 2.2 质量目标 1) 项目完成率100% 2) 监理、业主验收前内部验收合格率 100% 3) 机组施工后整体启动一次成功、发电机并网一次成功。 4) 机组整体启动前所有缺陷全部消除,分部试转中缺陷全部消除, 零缺陷启动。 5) 启动后不发生“七漏”。 2.3环境和文明施工目标 杜绝环境污染事故; 控制施工区域噪声; 控制噪声、粉尘、废气、废水和废油等排放,各类废弃物达标排 放; 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率100% 不占路施工,保持通道畅通; 控制能源消耗; 施工完毕后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3. 专业技术内容 3.1压力类测量装置 3.1.1压力表 3.1.1.1 压力表的安装要求 1)压力表的零部件装配应牢固,无松动现象。 2) 位置应易于安装施工。 3) 压力表安全孔上应有防尘装置,当发现防尘橡胶盖脱落时要重新 安好。 4) 玻璃应无色透明,不应有妨碍读数的缺陷和损伤。 5) 分度盘应平整光洁,各标志应清晰可辨。 6) 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清洗,且应避免受到辐射热、冻 结或震动的不利影响,要远离高温热源或加隔热挡板,不得超过 仪表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在有振动的场合,应加装各种弹簧式 或软垫式减振器,或把压力引向无振动的地方;当被侧压力波动 频繁、剧烈时(如压缩机和泵的出口等),可采用阻尼装置。 7) 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设三通旋塞或针型阀;三通旋塞或 针型阀上应有开启标记和锁紧装置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 不得 连接其他用途的任何配件或接管。 8) 用于水蒸汽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有存水 弯管。 9) 用于具有腐蚀性或高粘度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 间应装设有隔离介质的缓冲装置。 10) 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1.有限止钉的压力表, 在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回到限止钉处;无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 压力时,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允许误差;2.表盘封面 玻璃破裂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3.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 限;4.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5.其他影响压力表准 确指示的缺陷。 11) 介质有腐蚀性时,须采取保护措施。如加适当的隔离容器,或加 保护膜片。 12) 压力计密封处应加密封垫片。低于 0. 6MPa表压)时用胶质石棉 垫或聚四氟乙烯垫;在80~450C, 5MPa以下时用石棉纸或铝片 温度、压力更高时用退火紫铜或铅垫。另外还应考虑介质的影响: 如空分塔以及其他和氧气直接接触的压力表,必须严格禁油,不 得用浸油垫片和有机化合物垫片,并要严格脱脂。压力表在使用 前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合格的,才能投入使用应注意定期检 验。 13)取源部件的安装见管路排放章节。 3.1.1.2 压力表安装的注意事项 1) 在测量范围内,示值误差,不应大于允许误差,(允许误差=±精 度x量程%),回程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绝对值。 2) 轻敲位移,轻敲表壳后,指针示值变动量应不大允许误差绝对值 的 1/2。 3.1.2压力(差压)变送器 3.1.2.1压力(差压)变送器的安装要求 1) 在安装使用压力变送器前应详细阅读产品样本及使用说明书,安 装时压力接口不能泄露,确保量程及接线正确。压力传感器及变 送器的外壳一般需接地,信号电缆线不得与动力电缆混合铺设, 传感器及变送器周围应避免有强电磁干扰。 2) 变送器应安装在透风、干燥、无蚀、阴凉及温度变化较小之处。 如露天安装应加防护罩,避免阳光直照和雨淋,以避免产品机能 降低或泛起故障。同时要兼顾维护与施工的方便,显示仪表应安 装在便于观察示值的位置。 3) 严禁随意摔打、冲击、拆卸、强力夹持或用尖利的用具捅引压孔 或金属膜片。仪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仪表与设备、管道或构 件的连接及固定部位应受力均匀,不应承受 非正常的外力。 4) 留意保护产品引出电缆,电缆线接头处务必密封,以免进水或潮 气影响整机机能及寿命,变送后端子引线要保证和大气良好导通。 5) 安装时应在变送器和介质之间加载压力截止阀,以便检验和防止 取压口堵塞而影响丈量精度,在压力波动范围大的场合还应加装 压力缓冲装置。 6) 仪表的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 1.2〜1.5m。 7) 接线:一般是2线仪表,4〜20mA言号,如果不远传只需接24V 电压+ ,-,如果需要远传需要组成回路,比如 24V展压力表+, 压力表-接4〜20mA+ 4〜20mA接24V-。 8) 仪表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 施。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封闭接线盒盖及引人口。 9) 对仪表和仪表电源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应有防止弱电设备 及电子元件被损坏的措施。 10) 仪表设备的产品铭牌和仪表位号标志应齐全、牢固、清晰。 3.2.1.2 压力(差压)变送器的安装注意事项 1)对变送器的保护: 智能变送器有一个内置的温度传感器用来补偿温度变化。 出厂前, 每个变送器都接受过温度循环测试,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 曲线储存在变送器的存储器中。在工作现场,这一特点使变送器 能将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到最小。 把变送器放置在免受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的地方,从而将温度波动 的影响减到最小。在炎热环境中,变送器安装时应尽可能地避免 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也必须避免把变送器安放在靠近高温管道或 容器的地方。当过程流体带有高温时,在取压口和变送器之间需 采用较长的导压管。如果需要,应考虑采用遮阳板或热屏蔽板保 护变送器免受外部热源的影响。湿度对电子电路是非常有害的。 在相对湿度很高的区域,用于电子线路室外盖的密封圈必须正确 地放置。外盖必须用手拧紧至完全关闭,应感觉到密封圈已被压 紧。不要用工具去拧紧外盖。尽量减少在现场取下盖板,因为每 次打开盖板,电子线路就暴露在潮气中。 电子电路板采用防潮涂层加以保护,但频繁地暴露在潮气中仍有 可能影响保护层的作用。重要的是保持盖子密闭到位。每次取下 盖子,螺纹将暴露并被锈蚀,因为这些部分无法用涂层保护。导 线管进入变送器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密封方法。不用的连接口必 须也按如上规则塞住。 虽然变送器实际上对振动是不敏感的,但安装时应尽可能避免靠 近泵、涡轮机或其他振动装备。 在冬天应采取防冻措施防止在测量容室内发生冰冻,因为这将导 致变送器无法工作,甚至可能损坏膜盒。 当安装或存储液位变送器时,必须保护好膜片,以避免其表面被 擦伤、压凹或穿孔。 如过程流体含有悬浮的固体,则需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安装阀门或 带连杆的管接头,以便管道清扫。在每根导压管连接到变送器之 前,必须用蒸汽、压缩空气或用过程流体排泄的方法来清扫管道 内部(即吹扫)。 2) 变送器的安装位置 以孔板差压变送器为例,说明当它们测量气体、液体和蒸汽时的安 装位置。 (1) 测量液体介质 变送器测量液体的压力或差压时,主要是防止进入导管中的液体 内混入气体并积贮在导压管内,使其静压头发生变化,为此,变 送器应装在与测压点水平的位置或下方,如图 1 (a)所示。如果 变送器不得不装在测压点的上方,则将导压管先从测压点向下一 段距离后再向上,以形成 U形管,让液体中的气体尽可能先放出 去。在导管的最上方,要装集气器或放空阀, 如图1 (b)所示。 无论是上方还是下方,如果液体有沉淀物析出,为了不堵塞导管, 都需装沉降器。如果被测液体有腐蚀性或粘性液体, 应装隔离器, 1 一节流装置;2 一隔离器;3 一差压变送器 图1测量气体安装 (2) 测量气体介质 变送器测量气体的差压或压力时,主要是防止液体和灰尘进入导 压管,使其静压头发生变化,造成测量误差增加,为此变送器应 装在测压点的上方。如果不得不装在下方,则需在导压管路的最 低点加装沉降器或沉降管,以便析出冷凝液和灰尘。如果测量腐 蚀性气体,也应加装隔离器。图2给出了测量气体安装位置。 (a)变送器在节流装置上方 (b)变送器在节流装置下方 1 一节流装置;2 一隔离器; 图2测量气体安装位置 (3) 测量蒸汽介质 变送器测量蒸汽时,蒸汽是以冷凝液的状态进入变送器测量室。 如果操作不慎,而让蒸汽进入了变送器,则会损坏仪表的检测部 件。为此,在靠近节流装置处的差压连接管路上,需装两个平衡 器。平衡器内应是冷凝液体,并确保两平衡器内的液面相等。因 为蒸汽是以液体的状态被测量的,所以变送器应装在下方;如果 不得不装在上方,则需加装集气器或放空阀。测量蒸汽介质安装 位置如图3 (a)、(b)所示。 (a)变送器在节流装置下方 (b)变送器在节流装置上方 1 一节流装置;2 一平衡器;3 一变送器 图3测量蒸汽介质安装位置 (4) 测量液位安装 (a)变送器在节流装置下方 (b) 变送器在节流装置上方 1 一节流装置;2 一平衡器;3变送器 图4测量液位安装位置 根据静压原理,用差压或压力变送器测量容器内液体的液位或界 位时,根据被测介质的性质和容器内的压力,可以有多种安装方 法,图4是其中的两种。 图4 (a)是测量闭口容器的液位,负压管为干气体,正压管为被 测液体。为了防止负压管内有冷凝液析出,而使负压的静压头增 加,所以在它的下方装了个冷凝罐 1。校准管3是用来校验变送 器的量程的,其高度正好等于容器内的最高液位。这样,只要把 阀Q关掉,把阀R打开,然后从阀R处倒人被测介质,当阀R出 口开始溢流时,便是给变送器通了满量程压力。 如果此时仪表输出不是满刻度,便可调节量程螺钉。如果被测介 质有腐蚀性,一时无法得到,则可以用水或其他介质进行标定, 然后根据水或其他介质的密度和被测介质的密度计算仪表示值, 再根据实际示值和计算示值的差值进行量程调整。 图4 (b)为打冲洗液和有隔离弯管的液位测量示意图。为了防止 被测介质进入仪表而影响测量,从正压导管内打冲洗液,负压导 管内打气体。打气体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冲洗液。为了防止冲洗液 停打时,被测重介质进入导压管和仪表机体,故在正压导管上而 加一隔离弯管,它的高度应高于最高液位,这样,被测介质就被 冲洗液隔开,不可能进入仪表测量室。 3)常用辅助容器 ⑴冷凝器 被测流体是蒸气时,在引压管内以凝结水的形态传给变送器,为 了使两引压管内的液位高度不变,常在靠近节流装置的导压管上 安装冷凝器。对于工作过程中测量室容积变化大的差压变送器, 安装冷凝器还可以大大减.少因容积变化而造.成导压管内冷凝液 柱高度的变化。 图5为冷凝器结构图。它在一段钢管 2的上、下两端各焊上底板 1、4,并钻孔焊上接管构成口由于容器内有版力.所以焊接时要按 钢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进行。容器制成后,还需进行耐压测试、 测试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 冷凝器上带螺纹的接头座主要是为了供出厂或安装前对冷凝器进 行单体耐压试验用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低压管道。 安装时,从节流装置引出的两个水平导压管的高度要一致,导管 内径至少10mm中间不宜装阀门。要让多余的液体能顺利地流人 工艺管道中,以使两冷凝器的液面相等,且稳定不变,从而减少 附加误差。 为了减少运行中的故障,除测量低压蒸汽外,冷凝器和节流装置、 冷凝器和阀门之间应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冷凝器和仪表间要接人 阀门,以便在维修时可切断与仪表的联系,从而不影响工艺生产 的正常运行。 ⑵隔离器 1 一连接座;2 , 6 一接管;3 一螺塞;4 一底板;5 一筒体;7 一底板 图6隔离器 对于高粘度、强腐蚀性、易冻结或易析出固体颗粒的液体,应采 用一种化学性质稳定,且与被测液体不起作用和不相熔融的隔离 液体,将被测介质与变送器隔开。而被测介质的压力可以通过隔 离液传到变送器检测部件,这样,变送器将 不受腐蚀性介质的侵蚀,变送器前的导压管也不会因冷凝或有固 体颗粒而堵塞,而测量却不受影响。 隔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用隔离器,另一种用隔离管。由于隔离 器的容积远大于隔离管,所以采用隔离器的液面不易变化,精度 较高。图6为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它也是由筒体、上下底板构 成。引压导管焊在隔离器的短管上,连接座是用于连接导管,以 便灌隔离液和装放空阀。 隔离液的密度要和被测介质的密度有一定的差异,这样才能使两 种液体不易相混。根据隔离液,即传压液体的密度大于或小于被 测介质的密度,隔离器有两种安装方法。若以隔离器和节流元件 连接处为其进口,与引压管连接处为其出口,则当被测介质密度 小于隔离液的密度时,隔离器要上进下出,若被测介质密度大于 隔离液密度,隔离器要下进上出。 在灌隔离液时,应打开中间堵头螺钉后往里灌。由于隔离液的密 度和被测介质不同,所以测差压时,高低压室的起始高度两边必 须调整到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隔离液中不允许有气泡存在,隔 离器应无泄漏现象,这样才能使分界面高度相等,不产生零位误 差。 (3)集气器和沉降器 当被测介质为液体时,为防止液体中析出的气体引起静压头变化, 产生测量附加误差,所以常在导压管最高处安装集气器。集气器 上有排气阀,可以定期排放气体。另外,为了防止液体中析出的 沉淀堵塞导管,又在导管最低处安装沉降器及排污阀以便定期排 出污物。集气器和沉降器是一个空罐,体积尽可以设计得大一些, 以便放气排污的周期加长。 3.2温度类测量装置 3.2.1 温度元件 3.2.1.1 热电偶 3.2.1.1.1 热电偶的安装要求与方法 1) 为了使热电偶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 选择测点位置,尽量避免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 装设热电偶或热电阻。 2) 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偶有传热和散热损失,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热电偶应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对于测量管道中心流体温度的热电偶,一般都应将其测量端插 入到管道中心处(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如被测流体的管道 直径是200毫米,那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应选择100毫米。 对于高温高压和高速流体的温度测量(如主蒸汽温度),为了 减小保护套对流体的阻力和防止保护套在流体作用下发生断 裂,可采取保护管浅插方式或采用热套式热电偶 .浅插式的热 电偶保护套管,其插入主蒸汽管道的深度应不小于 75mm热套 式热电偶的标准插入深度为100mm 假如需要测量是烟道内烟气的温度,尽管烟道直径为 4m,热 电偶插入深度1 m即可。 当测量原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垂直安装,或加装 支撑架和保护套管。 3)热电偶的安装方法 首先应测量好热电偶螺牙的尺寸,车好螺牙座。 要根据螺牙座的直径,在需要测量的管道上开孔。 螺牙座的焊接,把螺牙座插入已开好孔内,把螺牙座与被测量 的管道焊接好。 把热电偶旋进已焊接好的螺牙座。 按照接线图将热电偶的接线盒接好线,并与表盘上相对应的显 示仪表连接。注意接线盒不可与被测介质管道的管壁相接触, 保证接线盒内的温度不超过 0-100 C范围.接线盒的出线孔应 朝下安装,以防因密封不良,水汽灰尘等沉积造成接线端子短 路。 热电偶安装的位置,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 3.2.1.1.2 补偿导线使用中注意事项 1)补偿导线一定要根据所使用的热电偶种类和所使用的场合进行正 确选择。 2)与热电偶接线端2个接点尽可能近一点,尽量保持 2个接点温度 一致。与仪表接线端连接处尽可能温度一致,仪表柜有风扇的地 方,接点处要保护不要使得风扇直吹到接点。 3.2.1.1.3 热电偶元件的检查和校验原则 1) 对于新购的热电偶元件都要进行检查和校验,如果温度元件已经 预装或集成,而无法进行校验,则在得到监理同意的情况下,只 对温度元件进行检查,而不用校验。 2) 温度元件的检查分外观检查和电路测量检查。 3) 外观检查:(1)外观不能有影响仪表性能的缺陷,如裂纹、扭斜、 弯曲、压扁、卷牙等。(2)仪表内部应整洁,零部件完整,保护套 管内无杂质。(3)仪表应有厂名、出厂编号、型号、出厂年月等内 容的铭牌。(4)元件引线光滑,无腐蚀氧化现象,无进水现象。 4)电路测量检查:(1)信号线之间不短路不断路;(2)信号线与表壳 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下表。 被测对象 环境温 度 C 相对湿 度 被测 仪表 电源 电压 (V) 绝缘表 输出直 流电压 (V) 绝缘表 读数前 稳定时 问(S) 绝缘电阻MQ 信号c I 信号 信号 I 接地 电源 I 接地 电源 I 信号 热电偶 15〜35 > 80 500 10 < 100 < 100 铠装热电 偶' 500 < 1000 < 1000 ,电阻(钳) 250/1 00 < 100 < 100 5)温度元件校验仪器 )丁与 型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万用表 2套 11里仪命 2. 信号发生器 2台 11里仪命 3. 温度标准元件 2支 11里仪命 4. 热电偶校验仪 1个 11里仪命 5. 6 热电阻校验仪 1个 11里仪命 6. 7 500V摇表 1台 6)温度元件校验步骤 (1) 热电偶(阻)精度等级为n ,做好拆除热电偶标记。 (2) 热电偶(阻)校验不应小于 5点(见下表工业热电偶校准点定 值表)。 热电偶名称 分度号 测量范围(C ) 校 准点 (c) 竦铭-竦硅 K —40 〜1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锐铭-铜锐 E —40〜800 200 300 400 500 600 (3)热电偶(阻)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基本允许误差,(见下表工业 热电偶允许误差表) 热电偶名称 分度号 II级 温度范围(C) 允许误差 竦铭-竦硅 K -40〜1300 土 2.5 C 或土0.75% E -40 〜900 土 2.5 C 或土0.75% (4)按规定的记录表式做好校验记录。 3.2.1.2 热电阻 3.2.1.2.1 夕卜观 1) 热电阻各部分装配正确、可靠、无缺件,外表涂层应牢固,保护 管应完整无损,不得有凹痕、划痕和显著锈蚀。 2) 感温元件不得破裂,不得有明显的弯曲现象。 3) 根据测量电路的需要,热电阻可以有两、三或四线制的接线方式, 其中A级和AA级的热电阻必须是三线制或四线制的接线方式。 4) 每支热电阻在其保护套管上或在其所附的标签上至少应有下列内 容的标识:(1)类型代号;(2)标称电阻值 R0 ; (3)工作温度 范围;(4)感温元件数;(5)允差等级;(6)制造商名或商标; (7)生产年月。 3.2.1.2.2 绝缘电阻的测量 1)常温绝缘电阻的测量。应把热电阻的各接线端短路,业接到一个 直流100V的兆欧表的一个接线端,兆欧表的另一接线端应与热电 阻的保护管连接,测量感温元件与保护管之间的绝缘电阻;有两 个感温元件的热电阻,还应将两热电阻的各接线端分别短路,业 接到一个直流100V的兆欧表的两个接线端,测量感温元件之间的 绝缘电阻。 2) 高温绝缘电阻的测量。测量方法与上述相同,所用的直流电压应 不超过10V,热电阻应在最高工作温度保持2h后进行绝缘电阻的 测量。 3) 若热电阻的保护套管由绝缘材料制成,不需检查保护管与感温元 件之间的绝缘电阻。 3.2.2双金属温度计的安装要求 对双金属温度计的安装,应注意有利于测温准确,安全可考及维修方 便,而且不影响设备运行和生产操作,要满足以上要求,在选择对热 电阻的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为了使热电阻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 选择测点位置,尽量避免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 装设热电阻。 2) 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阻有传热和散热损失,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热电偶和热电阻应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1)对于测量管道中心 流体温度的热电阻,一般都应将其测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处(垂直 安装或倾斜安装)。如被测流体的管道直径是200毫米,那热电阻 插入深度应选择100毫米;(2)对于高温高压和高速流体的温度 测量(如主蒸汽温度),为了减小保护套对流体的阻力和防止保护 套在流体作用下发生断裂,可米取保护管浅插方式或米用热套式 热电阻。浅插式的热电阻保护套管,其插入主蒸汽管道的深度应 不小于75mm热套式热电阻的标准插入深度为100mm (3)假如 需要测量是烟道内烟气的温度,尽管烟道直径为 4m,热电阻插入 深度1 m即可;(4)当测量原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 垂直安装,或加装支撑架和保护套管。 3)双金属温度计在保管、安装、使用及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碰 撞保护管,切勿使护管弯曲、变形。安装时,严禁扭动仪表外壳 3.3 液位(料位)、流量类测量装置 3.3.1液位(料位)测量装置 3.3.1.1 液位(料位)测量装置的安装要求 1) 内浮筒液位计和浮球液位计导向管或其他导向装置时,导向管或 导向装置应垂直安装,并应保证导向管内液流畅通。 2) 安装浮球式液位计的法兰短管的长度应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 内白由活动。 3) 电接点水位计的测量筒应垂直安装,筒体零水位电极的中轴线与 被测容量正常工作时。 的零水位线应处于同一高度。 4) 静压液位计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避开液体进、出口。 5) 钢带液位计的导管应垂直安装,钢带应处于导管的中心并滑动白 如。 6) 浮力式液位计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7) 浮筒液位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并处于浮筒中心正常操 作液位或分界液位的高度。 3.3.1.2 液位(料位)测量装置的校验 1) 浮筒式液位计可采用干校法或湿校法校准。干校挂重质量的确定 以及湿校试验介质密度的换算,均应符合设计使用状态的要求。 2) 储罐液位计、料面计可在安装完成后直接模拟物料进行就地校准 3.3.2流量测量装置 3.3.2.1流量检测仪表节流件的安装 1) 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孔板的入口和喷嘴的出口边缘应无毛刺、 圆角和可见损伤,并按设计数据和制造标准规定测量验证其制造 尺寸。 2) 安装前进行清洗时不应损伤节流件。 3) 节流件必须在管道吹洗后安装。 4) 节流件的安装方向,必须使流体从节流件的上游端面流向节流件 的下游端面。孔板的锐边或喷嘴的曲面侧应迎着被测流体的流向。 5) 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的孔板或喷嘴,有排泄孔时,排泄孔 的位置为:当流体为液体时应在管道的正上方,当流体为气体或 蒸汽时应在管道的正下方。 6) 环室上有“+”号的一侧应在被测流体流向的上游侧。当用箭头标 明流向时,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流体的流向一致。 7) 节流件的端面应垂直于管道轴线,其允许偏差应为“ 1”。 8) 安装节流件的密封垫片的内径不应小于管道的内径,夹紧后不得 突入管道内壁。 9) 节流件应与管道同轴,其轴线与上、下游管道轴线之间的不同轴 线误差ex应符合下式的要求:ex< 0.00250/(0.1+2.3 6 4) (5.5.1 ) 式中:A管道内径;6—工作状态下节流件的内径与管道内径之 比。 3.3.2.2流量检测仪表的安装 1) 转子流量计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不应超过 2 ,被测流体流 向必须白下而上。 2) 靶式流量计靶的中心应与管道轴线同心,靶面应迎着流向且与管 道轴线垂直,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 涡轮流量计信号线应使用屏蔽线,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 设计文件要求,前置放大器与变送器间的距离不宜大于 3m放大 器与流量计分开安装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 20m 4)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流量计外壳、被测流体和 管道连接法兰三者之间应做等电位连接,并应接地。 2.在垂直的 管道上安装时,被测流体的流向应白下而上,在水平的管道上安 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3.流量 计上游直管段长度和安装支撑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 椭圆齿轮流量计的刻度盘面应处于垂直平面内。椭圆齿轮流量计 和腰轮流量计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管道内流体流向应白下而上。 6) 超声波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水平管 道,换能器的位置应在与水平直径成 45夹角的范围内。被测管 道内壁不应有影响测量精度的结垢层或涂层。 7) 均速管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压测孔应迎着流向, 其角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 。2.检测杆应通过并垂直于管道中心 线,其偏离中心和与轴线不垂直的误差均不应大于 3 .3.流量计 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4 开关量设备 3.4.1位置开关的安装 1) 开关的触点,接触应紧密可靠,动作应灵活,无锈蚀、损坏。 2) 固定和接线用的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 3.4.2压力开关、流量开关的安装 3.4.2.1压力开关、流量开关安装的要求 1)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护方便 2) 仪表的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 1.2〜1.5m 3) 显示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示值的位置 4) 仪表不应安装在有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电磁场 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位置 5) 检测元件应安装在能真实反映输入变量的位置 6) 安装过程中不应敲击、震动仪表。仪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仪 表与设备、管道或构件的连接及固定部位应受力均匀,不应承受 非正常的外力 7) 仪表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 施。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封闭接线盒盖及引人口 8) 对仪表和仪表电源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应有防止弱电设备 及电子元件被损坏的措施 9) 仪表设备的产品铭牌和仪表位号标志应齐全、牢固、清晰 3.4.3温度开关的安装 1) 采用接触感温式安装时,应使金属盖面贴紧被控器具的安装面, 为 确保感温效果,应在感温表面涂上导热硅脂或其他性能类似的导热 介质。 2) 安装时不可把盖面顶部压塌、松动或变形,以免影响性能。 3) 不能让液体渗入控温器内部,不得使外壳出现裂纹,不得随意改变 外接端子的形状。 4) 产品在不大于5A电流的电路中使用,应选择铜芯截面为 0. 5-1 mm 2导线连接;不大于 10A电流的电路中使用,应选择铜芯截面为 0.75-1.5 mm 2导线连接。 5) 产品应在相对湿度小于90%环境温度40C以下通风、洁净、干燥、 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中存放。 3.4.4液位开关的安装 1) 开关悬空吊在固定杆上,当液位上升液面接触到开关时,开关球 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发生倾斜,由此使开关球体内水银开关断开或 闭合,从而发出信号。 2) 内浮筒液位开关和浮球液位开关导向管或其他导向装置时,导向 管或导向装置应垂直安装,并应保证导向管内液流畅通。 3) 安装浮球式液位开关的法兰短管的长度应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 围内白由活动。 4) 静压液位开关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避开液体进、出口。 3.5 执行机构类 3.5.1电磁阀的安装和调试 1) 电磁阀的进出口方位应安装正确。安装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 2) 用500V摇表测试该电磁阀线圈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20 MQ 3) 接线,检查接线应正确、牢固;电磁阀送电,远方操作该电磁阀, 电磁阀动作应正确可靠,灵活无卡涩,吸合时应无异常声音。 4) 检查行程开关,应动作可靠,正确反映阀门的开、关方向。 5) 电磁阀应完好无损、固定良好,接线牢固、标志清晰、气管路无 漏气。 6) 电磁阀开关测试:由 CRT发指令,电磁阀开关方向应正确,阀开 关状态应可靠正确。 3.5.2气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液动执行机构的安装和调试 3.5.2.1气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液动执行机构的安装要求 1)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和卡涩现象,操 作手轮应处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2) 执行机构连杆的长度应能调节,并应保证调节机构在全开到全关 的范围内动作灵活、平稳。 3) 安装用螺纹连接的小口径控制阀时,必须装有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件。 4) 气动(液动)执行机构的信号管应有足够的伸缩余度,不应妨碍 执行机构的动作。 5) 紧固件不得有松动和损伤;阀门、执行机构全行程方向标志清楚, 执行机构作用方向规定为:输入信号增加时阀门开度增加,为正 作用;输入信号增加时阀门开度减小,为反作用;如不符合使用 要求,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整。 6) 通过控制室操作装置(操作器或CRT),先发出量程的0% 25% 50% 75% 100瀚出信号,然后发出 100% 75% 50% 25% 0淘出 信号,依次记录每一校准点位置反馈值、执行机构和操作装置的 实际位。 7) 清除机械部分上的灰尘;用洗耳球对定位器内部模件吹扫;连接 和转动部分上油润滑。 8) 控制阀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操作和维护。 9) 当调节机构能随同工艺管道产生热位移时,执行机构的安装方式 应能保证其和调节机构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10) 液动执行机构的安装位置应低于控制器。当必须高于控制器时, 两者间最大的高度差不应超过10m且管道的集气处应有排气阀, 靠近控制器处应有逆止阀或白动切断阀。 3.5.2.2气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液动执行机构的调试 1)定位器的校准 (如安装有定位器的进行此项工作) 定位器的基本技术标准,用执行机构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定位器等级误差对照表 精确度等级 2.5 2.0 1.5 1.0 基本误差限% 士 2.5 士 2.0 士 1.5 士 1.0 回差% 2.5 2.0 1.5 1.0 死区% 1.0 0.8 0.6 0.4 注:表中2.0 , 1.5 , 1.0级适用于配直行程〉10mni勺定位器;2.5 , 2.0级适用于配角行程的定位器,直行程v 10mm勺定位器。 外观检查:定位器表面涂层应光洁、完好,无剥落、碰伤及 划痕等缺陷;紧固件不应有松动和损伤等现象;铭牌及标 志内容应正确。 手动进汽使阀门的开度大致为 50溢右,使定位器的连接 臂为水平位置。 调整定位器供气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在规定的输入信号气 源压力时,调节定位器的零点和量程螺丝,使调节机构在 全程范围内的基本误差不大于允许误差。 当气源压力偏离额定值士 10kPa时,定位器的行程变化应 不大于允许误差限的绝对值。 2) 执行机构零位和满度的校准 在调整前检查性校准中,若基本误差值A 2/3允许误差值 时。 对应于控制指令0%调整执行机构和气动阀门至全关位置, 调整位置变送器输出电流为零位。 对应于控制指令100%调整执行机构和气动阀门至全开位 置,调整位置变送器输出电流为满度;反复调整零位和满 度;直至两者均符合要求。 3) 限位开关动作的校准 对应于控制指令0%执行机构至全关位置时,调整下限限 位开关动作。 对应于控制指令100%执行机构至全开位置时,调整上限 限位开关动作。 4) 位置变送器的校准 (如安装有变送器的进行此项工作) 对应于控制指令0僧日100%位置变送器输出电流应分别为 4mM! 20mA 位置变送器的基本误差不大于执行机构允许误差。 5) 执行机构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同调整前检查性校准相同。 执行机构的基本误差应小于士 1.5%的额定行程,其回程误 差应小于1.5%的额定行程。 阀位输出的基本误差应小于士 2%勺额定行程,其回程误差 应小于3%勺额定行程。 6) 不灵每区(死区)校准 1) 校准应分别在25% 50幅日75%i置下进行。 2) 执行机构的不灵敏区应不大于输入信号量程的 0.8%。 3) 阀位输出的不灵敏区应小于0.6%的额定行程。 7) 空载全行程时间校验 阶跃改变输入信号,执行机构从下限到上限或从上限到下限的全 行程时间应符合表1要求。 表1空载全行程时间表 输出力矩(N.m) 160 〜400 600〜1600 250〜6000 800〜16000 全行程时 间小于(s) < 5 < 12 < 30 < 60 8) 白锁性能校准 输入信号为50%执行机构处于工作状态。 突然断去电源、气源或信号,执行机构应能白锁,阀位变 化每小时应不大于全行程的5% 断电信号给出后,执行机构的白锁应在 1s内完成。 白锁后阀位的变化每小时应不大于量程的士 10% 调节气动白锁阀上的手动旋钮可改变闭锁压力,但闭锁压 力的调整不得低于0.3MPa 9) 气源压力变化影响试验 输入信号为50%调节气源压力偏离额定工作压力的士 10%执行 机构输出转角的变化应不大于额定转角的士 1% 10)控制回路的试验:通过控制器或操作站的输出向执行器发送控制 信号,检查执行器执行机构的全行程动作方向和位置应正确;执 行器带有定位器时应同时试验;当控制器或操作站上有执行器的 开度和起点、终点信号显示时,应同时进行检查试验。 3.6 TSI 装置 3.6.1 TSI装置安装要求 1) 所有TSI及MTSI设备必须校验合格方可安装,并必须做好标识。 2) 传感器及其安装附件安装前要进行试装,在试装过程中发现和解 决设备制造、设计和现场安装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保证以后安 装的顺利进行。 3) TSI及MTSI设备安装前应检查安装位置,验证其安装方向及测量 装置各技术数据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4) 在机械量传感器经校验合格并试装完毕后,可根据现场机务专业 的设备安装情况进行机械量传感器的安装工作。 5) 测量仪表安装完后,需要做好安装记录。 3.6.2 TSI装置校验 3.6.2.1机械量传感器检查 1) 根据设计和厂家资料核对汽轮发电机、小机机械 量传感器及其安装支架等配件的数量、质量、材质、 规格型号、安 装方式和与主设备配套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2) 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填写设备缺陷单上,报工程部、监理公司、 电厂并通知物资部和制造厂进行更换。 3) 机械量传感器及其安装附件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 和制造厂要求。 3.6.2.2机械量传感器校验 1) 传感器及其附件检查完毕并全部合格后,联系有传感器校验资质 的单位对燃机传感器进行校验。校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并根据校验 结果对TSI及MTSI监视仪表、传感器、前置器、延长电缆的相互对 应进行编组标记。 2) 所有传感器均应外观无损伤,测量误差不大于允许误差,绝缘值 应符合设计、制造厂和技术规范要求。 3) 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传感器应及时填写设备缺陷单上报工程部、物 资部、监理公司和电厂,联系制造厂进行更换。 4) 机械量传感器的外观无损伤。 5) 机械量传感器测量误差不大于允许误差,绝缘值应符合制造厂和 质量标准要求。 3.6.2.3 TSI 、MTSI安装 3.6.2.3.1 TSI 、MTSI机箱安装 1) TSI、MTSI机箱安装根据设计和制造厂要求把 TSI、MTSI机箱安 装到TSI、MTSI控制柜上,并把 TSI、MTSI机箱和TSI、MTSI控 制柜所有内外部回路的电缆连接接线完。 2) 校核TSI、MTSI机箱和TSI、MTSI控制柜所有内外部回路的电缆 接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设计和制造厂要求。 3) 机箱安装端正牢固,标志牌正确清晰。 4) 机箱和控制柜接线正确牢固、导线屏蔽良好,接地方式符合设计, 接触良好,线号标志正确清晰。 3.6.2.3.2 TSI 、MTSI前置器安装 1)根据设计和制造厂要求将TSI、MTSI前置器分别 安装到燃机发电 机、小机各轴承箱旁的控制箱内,在前置器底部应加装绝缘板(一 般制造厂已带)确保前置器与控制箱绝缘,前置器要安装端整牢 固,便于传感器延长电缆的连接。 2) 将TSI、MTSI前置器所有电缆接线完。 3) 前置器安装符合设计和制造厂要求,端整牢固,便于传感器延长 电缆的连接。 4) 前置器所有电缆接线正确牢固、接触良好,线号标志正确清晰。 3.6.2.4 TSI 、MTSI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 1) 根据验标和技术规范要求,TSI、MTSI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为隐 蔽工程、四级验收签证和监理旁站项目, TSI、MTSI轴向位移传 感器安装时,应通知监理公司、电厂及制造厂有关人员到场对施 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 所有参加TSI、MTSI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施工人员必须穿没有纽 扣和拉链的专用服装,穿软底鞋。 3) 施工人员在轴承箱上安装 TSI、MTSI轴向位移传感器前必须把身 上携带的所有物品取下来交他人保管,严禁随身携带物品在已打 开箱盖的轴承箱上进行施工。 4) 施工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应放在工具包内,且工具包不得放在 轴承箱上,并要有专人保管。施工前对工具、设备和材料数量进 行清点并作好记录,施工用工具、设备和材料要随用随递,用完 及时拿下轴承箱放回工具包内,防止碰落到轴承箱内,施工用工 具要系上保险绳,防止失手滑落。 5) 根据设计提供的安装图纸资料,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中间轴承 箱内的推力轴承座上,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前将转子放置在零位。 6) 安装时先将已加装平垫和锁紧垫的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到支架 上,并调整到接近安装零位间隙的位置,用延长电缆将传感器和 前置器连接起来。 7) 测试结果符合要求后,调整安装支架和传感器使轴向位移传感器 的安装间隙达到设计和制造厂要求间隙值或与电气零位间隙电压 值相对应,然后把传感器支架螺栓锁紧,并将轴向位移传感器固 定螺栓锁紧,防止松动,记录此时轴向位移传感器的安装间隙值 或间隙电压值。 8) 轴向位移传感器通过配套延长电缆经接线器引至轴承箱外的轴向 位移前置器,传感器与延长电缆的连接插头要插接牢固防止松动, 并用配套的绝缘热缩管密封,连接线应在轴承箱上用线卡固定牢 固,防止被机械损坏。 9) 轴向位移传感器延长电缆用配套密封连接件引出轴承箱,密封卡 套与轴承箱和延长电缆结合部位应涂抹密封胶或缠密封带以确保 密封严密。 10) 轴向位移传感器延长电缆接至前置器控制箱后要与前置器的连接 插头插接牢固,防止松动。控制箱进线孔要密封好,防止进灰尘。 11) 轴向位移传感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完好无损,绝缘电 阻 A 5MQ。 12) 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 位置符合设计。 13) 轴向位移传感器标志牌清晰、正确、齐全。 14) 轴向位移传感器及支架安装牢固。 15) 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间隙应符合设计和制 造厂要求。 16) 轴向位移传感器引出线固定牢固,轴承箱上的引出口密封严密、 无渗漏。 17) 轴向位移传感器接线、导线屏蔽良好,接地方式符合设计,接触 良好,标志正确清晰。 18) 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 应有工程部、制造厂、机务、监理和电厂 人员共同在场监督检查。 19) 质量检查与安装工作同步进行,轴向位移传感器安装、调试记录 齐全清晰完整。 3.6.2.5 TSI 、MTSI差胀传感器安装 1)根据验标和技术规范要求,TSI、MTSI差胀传感器安装为隐蔽工 程、四级验收签证和监理旁站项目, TSI、MTSI差胀传感器安装 安装时,应通知工程部、监理公司、电厂及制造厂有关人员到场, 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 所有参加燃机TSI、MTSI差胀传感器安装施工人员必须穿没有纽 扣和拉链的专用服装,穿软底鞋。 3) 施工人员在轴承箱上安装 TSI、MTSI差胀传感器前必须把身上携 带的所有物品取下来交他人保管,严禁随身携带物品在已打开箱 盖的轴承箱上施工。 4) 施工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应放在工具包内,且工具包不得放在 轴承箱上,并要有专人保管,施工前对工具、设备和材料数量进 行清点并作好记录。施工用工具、设备和材料要随用随递,用完 及时拿下轴承箱放回工具包内,防止碰落到轴承箱内,施工用工 具要系上保险绳,防止失手滑落。 5) 根据设计和燃机厂提供的安装图纸资料。 6) 安装时先将差胀传感器的支架安装在燃机轴承支座处,再将已加 装平垫片和锁紧垫的差胀传感器安装到支架上,把传感器与被测 表面的间隙调整到接近零位的位置,并用延长电缆将传感器和前 置器连接起来。 7) 在前置器输出端子和TSI、MTSI机箱差胀输出端分别接好测试用 仪表(万用表)然后缓慢调整安装支架或传感器,使传感器与被 测表面之间的安装间隙从零位到量程最大值间变化,详细记录前 置器输出测试数据并核对是否与校验结果一致。 8) 测试结果符合要求后调整安装支架固定螺丝缓慢调整安装支架, 使传感器的安装间隙达到设计值和制造厂要求间隙值或与电气零 位间隙电压值相对应,然后将传感器支架螺栓锁紧并固定牢固, 并记录差胀传感器的安装间隙值或间隙电压值。 9)差胀传感器通过配套延长电缆经接线器引至差胀前置器,传感器 与延长电缆的连接插头要插接牢固防止松动,并用绝缘热缩管密 封,连接线应在轴承箱上用线卡固定牢固,防止被机械损坏。 10) 差胀传感器延长电缆用配套密封连接件引出轴承箱, 密封卡套与 轴承箱和延长电缆结合部位应涂抹密封胶或缠密封带已确保密封 严密。 11) 差胀传感器延长电缆接至前置器控制箱后要与前置器的连接插 头插接牢固,防止松动。控制箱进线孔要密封好,防止进灰尘。 12) 差胀传感器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完好无损,绝缘电阻 > 5MQ。 13) 差胀传感器安装位置符合设计。 14) 差胀传感器标志牌清晰、正确、齐全。标志正确清晰。 15) 差胀传感器及支架安装应正确牢固。 16) 差胀传感器安装间隙应符合设计和制造厂要求。 17) 差胀传感器引出线固定牢固,在轴承箱上的引出口密封严密、无 渗漏。 18) 差胀传感器接线、导线屏蔽良好,接地方式符合设计,接触良好, 19) 差胀传感器安装应有工程部、制造厂、机务、监理公司、电厂人 员共同在场监督检查。 20) 质量检验及检查与安装工作同步进行, TSI差胀传感器安装、调 试记录齐全清晰完整。 3.6.2.6 TSI 和DE成 MTSI和MEN专速传感器安装 1) 根据验标和技术规范要求,TSI和DEH MTSI和MEN专速传感器 安装为隐蔽工程、四级验收签证和监理旁站项目, TSI、MTSI转 速传 感器安装时,应通知工程部、监理公司、电厂及制造厂有关 人员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 所有参加TSI和DEH MTSI和MEN专速传感器安装人员必须穿没 有纽扣和拉链的专用服装,穿软底鞋。 3) 施工人员在轴承箱上安装 TSI和DEH MTSI和MEN专速传感器前 必须把身上携带的所有物品取下来交他人保管,严禁随身携带物 品在 已打开箱盖的轴承箱上施工。 4) 施工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应放在工具包内,且工具包不得放在 轴承箱上,并要有专人保管,施工前对工具、设备和材料数量进 行清点并作好记录。施工用工具、设备和材料要随用随递,用完 及时拿下轴承箱放回工具包内,防止碰落到轴承箱内,施工用工 具要 系上保险绳,防止失手滑落。 5) 根据设计和燃机厂提供的安装图纸资料,TSI和DEH MTSI和MEN 转速传感器安装在燃机前轴承箱内的转速支架上,发电机转速传 感器安装在发电机励端轴承箱内。 6) 安装转速传感器时先将传感器的锁紧螺栓及锁紧垫配齐并安装在 设计位置,将转速传感器旋至接近设计要求间隙位置。 7) 再采用塞尺或千分尺测量传感器与被测表面间隙值,缓慢调整转 速传感器测量端与燃机测速齿轮齿顶的间隙直至达到设计和制造 厂要求的间隙值为止,然后拧紧转速传感器锁紧螺栓将转速传感 器固定牢固,并记录转速传感器的安装间隙值。 8) TSI、MTSI转速传感器通过配套延长电缆经接线器引至转速前置 器,传感器与延长电缆的连接插头要插接牢固防止松动,并用绝 缘 热缩管密封。DEH专速传感器的连接线可直接引出轴承箱,TSI 和DEH专速传感器的连接线应在轴承箱内壁上用线卡固定牢固, 防止被机械损坏。连接线与电缆的连结可采用对绞焊接或端子盒 压接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接头都应做到连结牢固、接触良 好、绝缘符合制造厂和技术规范要求。 9) TSI转速传感器延长电缆和 DEH专速传感器的连接线、MTSI转速 传感器延长电缆和MEH专速传感器的连接线用配套密封连接件引 出轴承箱,密封卡套与轴承箱和延长电缆或连接线的结合部位应 涂抹密封胶或缠密封带已确保密封严密。 10) TSI、MTSI转速传感器延长电缆接至前置器控制箱后要与前置器 的连接插头插接牢固,防止松动。DEH MEH专速传感器的连接线 引至控制箱后应在接线端子上压接牢固,控制箱进线孔要密封好, 防止进灰尘。 11) 转速传感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完好无损,绝缘电阻A 5M Q。 12) 转速传感器安装位置符合设计。 13) 转速传感器及支架安装应正确牢固。 14) 转速传感器安装间隙应符合设计和制造厂要求。 15) 转速传感器引出线固 定牢固,在轴承箱上的 引出口密封严密、 无渗漏。 16) 转速传感器接线、接线屏蔽良好,接地方式符合设计,接触良好, 标志正确清晰。 17) 转速传感器安装应有工程部、电厂、监理公司和机务人员共同在 场监督检查。 18) 质量检验与安装工作同步进行,转速传感器 安装、调试记录齐 全清晰完整。 3.6.2.7 TSI 、MTSI绝对振动传感器安装 1) 根据验标和技术规范要求,绝对振动传感器安装为四级验收签证 和监理旁站项目,绝对振动传感器安装时,应通知工程部、监理 公司、电厂及制造厂有关人员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 所有参加TSI、MTSI绝对振动传感器安装施工人员必须穿没有纽 扣和拉链的专用服装,穿软底鞋。 3) 施工人员在轴承箱上安装绝对振动传感器前必须把身上携带的所 有物品取下来交他人保管,严禁随身携带物品在轴承箱上施工。 4) 施工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应放在工具包内,且工具包不得放在 轴承箱上,并要有专人保管,施工前对工具、设备和材料数量进 行清点并作好记录。施工用工具、设备和材料要随用随递,用完 及时拿下轴承箱放回工具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热控专业)通用施工设计方案(DOC 60页)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125741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