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上传人:s**** 文档编号:2084987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渤海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 : 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系别 : 音乐系专业 : 音乐学班级 : 2002级6班姓名 : 佟音指导教师 : 史建华完成日期 :2006年5月30日内容摘要流行音乐无论是作为大众文化或社会心理载体,还是作为当代活生生的音乐艺术、娱乐商务市场,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认真对待。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

2、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采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

3、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对流行音乐的流行唱法、语言艺术,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流行唱法 语言艺术 流行音乐引言.1一、流行音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1、从体系音乐学角度研究.12、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23、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民歌和民谣.5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6二、流行唱法.71、从声乐艺术角度研究.72、从声音表现角度研究.73、即兴的发挥和音乐感觉.84、流行

4、歌手的演唱风格.10三、艺术语言.12四、流行音乐.131、流行音乐的价值.132、Rap的演唱风格.14结论.15注释.16参考文献.17浅探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引 言:流行音乐是当今社会大众重要的、也是现实的音乐生活。传统的音乐工作者不应该回避这个现实,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介入和实践。传统教育所造就的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精英”或曰“知识贵族”,学者、专家和教授们在这个社会知识体制内是精英中的精英,对大众文化更是隔膜有加,再加上年龄和时代的限制,流行音乐一般来说,主要是把受众的对象定位于青少年,这是造成目前流行音乐研究现状的原因之一。 介绍和评论虽然“繁荣”,但缺乏起码应有的规范,即研究规范和操作

5、规范。对流行音乐不能只是从感性上去接触,听一听、唱一唱、弹一弹、聊一聊、议一议,这些都是不够的。应该对它进行理性思考,把它提到理论的层面上来,进行学术性的研究。而学术研究是必须有它严格的学术规范。一、 流行音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首先,对任何问题的研究,都要看研究者是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去进行,他的立足点在哪儿?出发点是什么?他从哪个切入点进入研究的? 对流行音乐的研究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进行,可以从音乐学的角度去进 行研究,可以从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史学)来考察,也可以用民族音乐学的方式去研究。 其实我们可以把流行音乐研究看成“城市音乐学”,不管是城市、乡村,都可以看作是对音乐的区

6、域性研究。所以我们大力倡导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学为什么就不能研究欧美本土的地域音乐呢?用一种偏差去应对另一种偏差,这种矫枉过正只能强化以前的不平等结构。民族音乐学应该包容世界所有民族的音乐,不管它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因此在现在美国的音乐学术界,城市音乐学很是流行。城市音乐学的研究对象当然主要就是流行音乐了。比如,对纽约或波士顿街头黑人音乐的研究等等。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去研究流行音乐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在中国现代城市民谣和流行音乐研究的领域里值得大力倡导。其次,我们还可以从体系音乐学或曰系统音乐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在俞人豪先生的音乐学概论中,体系音乐学主要指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

7、学和音乐音响学。很显然,音乐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指向流行音乐的。音乐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与音乐史学、音乐美学以及民族音乐学都有很深刻的关联,因此我们说音乐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在学科关系上,它应该是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次一级学科。最后需要简要指明的是,它直接地是音乐社会学的应用学科。2、 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一个前提性的看法: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音乐。从具体的音响特征、音乐形态(节奏法节奏的切割与组合;旋律法不同的旋法),乃至结构上,作为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们的确有很大差异。民歌就是民歌,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歌曲,怎么能混为一

8、谈呢?我想我们可以先从对“流行音乐”这个概念的具体分析入手。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和深度的。首先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在古典时代,古典音乐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例如,维也纳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演奏的都是古典音乐。最具代表的古典乐派即由海, 摸扎特,贝多芬。这是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切入。再从空间这个广度来看,流行的方式也分为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在一个封闭的山村里,山歌就是山民们的流行歌曲,这是从民族音乐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至于深度则没有客观指标,它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和音乐形成社会共鸣的程度,这是从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

9、学的角度进入。从具体的音乐传播内部环境看,影响音乐传播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性因素(性别、年龄、地域等)、社会性因素(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等)。有的音乐适合在二十几岁的青年间传播,比如摇滚乐;有的则适合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传播;有的音乐适合在酒吧这类城市商业场所传播;而有的则适合在农村传播。“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过去的流行音乐,是指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的、乡村的、自然形态的(仍保留原始形态)。今天的流行音乐,是指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城市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音响的。国外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曾有一个著名的“模仿说”观点,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流行音乐的实质,即流行

10、音乐本质上是对传统民歌的模仿。当然是“变形模仿”,可是要当心,模仿得不好就会露出马脚,比如:999朵玫瑰和彝族舞曲、白桦林和俄罗斯民歌, 有时模仿与抄袭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分,弄不好就人我莫辨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总之,从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流行音乐本身也是起源于民歌。今天的流行音乐,其本质依然是民歌,即工业时代的民歌、都市民歌。3、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民歌和民谣若要对流行音乐进行有效的、有结果乃至有成果的探讨,首先必须区别和限定一些基本概念。这里有必要区别一组概念: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民歌和民谣。首先是民间音乐与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是指仍保持原始的自然形态的音乐,它的基本特征是无署名作者

11、,保留声学音响,节奏自由不规整等等(民歌节奏的不规整,与其说是粗心大意、未受训练或是缺乏伴奏的结果,不如说是遵循了心灵的自然律动)。比如,在今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原声态的唱法背受关注,专家评委也给予重视。他们自然的歌唱是自发和自由的,无所谓严格的拍子,民间的歌唱正是出于这种原始激情的力量脱口而出。民间音乐有纯器乐类和歌曲类,民歌属歌曲类。而民族音乐,这是一个现代概念,只有在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民族问题成为世界性问题,民族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潮。在西方现代音乐中,民族主义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风格,有俄罗斯派、匈牙利派,还有亚洲的,总之是一切非西方的、非欧洲中心的

12、、非欧美主流的。其次民歌与民谣的区别:民歌是带有地方性和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民谣一词则带有现代意义。由于流行音乐是从英美滋生和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中的民谣元素是直接来自欧美历史上的传统民谣,其他地方的民谣则被摒在其外,而另给了一个名称为世界音乐(WORLD MUSIC),或叫做民族音乐。事实上,这种区别在西方也是有的。欧洲的传统民间音乐也有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的区别。英美的传统民间音乐(英伦三岛,包括爱尔兰)多称作FOLK,而欧陆的传统民间音乐多称作BALLAD,两者在风格、体裁和题材上均有明显的区别。而在美国演变成现代流行音乐的主流还是FOLK。我们知道,现代流行音乐肇始于西方,主要由欧洲白人

13、音乐文化传统和非洲黑人音乐文化传统合成。FOLK的传统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实现了现代化和流行化,以唱片制造工业的生产机制,以商品的形式,以现代传媒的方式,在全球推广,进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体系,成为流行音乐结构性的构成因素。在流行音乐充满风云变幻的发展历史中,不管有多少风格流派和音乐品种,我们始终看到FOLK的清晰轨迹。当然它会变化,会带上工业社会的特征,但其精神和气质却没变,让人在无数噪音中一眼就能辨认出它的原型。现代流行歌曲其本质上是失去了家园、四处流浪的现代人对故乡之音(乡音)遥远的追忆与回想模仿说。BUB DILLEN 曾认为民谣带给人的亲切感是任何别的音乐都无法达到的,这句概括切中了

14、民谣最深刻的本质。比如,现代的民谣主要体现在校园,融入现代的音乐元素,充分展示民谣的风格。随着唱片留声机的发明和普及,城市民众又开始感受传统的民间音乐,并深深地为这些亲切的音乐感动,它引发了这些离开故土的人们遥远的回忆和感叹。学者和唱片商被人们的需求推向更民间的地方,去寻找和发掘乡土歌手来录音。一批歌手逐渐背负起大众的情感,他们不单传唱和录制从祖辈那里学来的传统民歌,也开始以这些民歌为营养创作新的歌曲。人们依旧称其为民谣歌手,然而民谣一词已经带有现代意义。由于民谣的繁荣与传播得益于唱片工业,而整个唱片工业的重心在美国和英国,工业对文化和西方对东方的霸权,使民谣一词放弃原有的广泛包容性,不单放弃

15、艺术形式上的多样性,也放弃传统民歌的多民族性。由此,民谣被狭隘地限定在欧美这片土地上,尤指英伦、美利坚,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被视为世界音乐。4、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应该上升到理性层面上来认识。理论研究即学术性研究,必须注意学术规范。这种研究的基础即逻辑思维,要求观点明确,基本命题和概念的定义明确。更要有一种理论自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和学科意识。这都是些起码的要求,但我感觉,在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中,正是这些基础工作没有人愿意扎扎实实地去做。我认为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对待流行音乐,才有可能把流行音乐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二、流行唱法第一,流行歌手的唱法都应有方法,且应该算作

16、是声乐艺术的一支。只不过这一支在国内一直没有为人所广泛注意,国内的流行乐坛从业者也好,评论者也好,在这上面的认识与了解都很浅薄,甚至有的人认为只要能像韩红那样一味地叫出高音就是有实力的表现。讨论一个歌手唱得是不是好,音域是能力,音色音质是本钱,控制是技巧,表达是根本。首先从声音上讲,由于人种的差异,无论性别,东方人的声音普遍不可能像欧美人那样具有力度,像惠特尼的声音强度和力度甚至可以和一些男歌手相比。而国内的女歌手或者说东方女歌手的声音,大多是轻柔型的,有的声音算是力度强的,但是不灵活,太呆板,高音没有表现力。春节前中央八套播的摩登家庭中唱片头曲的那位叫文沁女声,声音酷似当年的那英,而且音区更

17、宽,更具力度,可惜现在没有为人所知。 第二,从唱歌时的声音表现讲,现在的国内歌手一直将通俗唱法视为是喊,所以一些能喊的歌手很是受冷落。比如:有的声音没有任何控制,真是喊出来的;有的在现场时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她在高音区的时候,近乎声嘶力竭的表现,不过有好的制作人,将这种声音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也就不觉得什么了。我们听芭芭拉史翠珊唱歌,一样是唱流行歌曲,却很舒服,还有我们老提的那三大歌后,其实不止她们,像凡妮莎威廉姆斯,还包括国内那英、黄绮珊,她们唱歌有自如的高低起伏,声音表现得有分寸,声音有穿透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总的来说,这些歌手在唱歌的时候,有分寸、有控制、有润饰,而这种能力又来

18、自于他们对声音的练习。 第三,是即兴的发挥与音乐感觉。流行歌手与其他歌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调现场的即兴发挥,这大概与流行乐本身的发展渊源有很大的关系。像jazz、bules和灵乐都是旋律上自由不羁,讲究即兴发挥的。在西方的流行乐坛,许多优秀的歌手总是能够在唱LIVE的时候,在自己广为人所知的歌曲加入许多的新元素,唱出新感觉。像在惠特尼就曾经将她的那首I will aways love you在现场唱出了R&B的感觉,而玛丽娅凯莉在这上面更是突出,她经常在录音室里就对歌曲进行再度创作,在原有曲调上进行发挥,加入许多小花腔。她俩在奥斯卡颁奖会上合唱的当你相信,就由babyface进行了再创作,而她

19、们二人在演唱时更是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纵观整个国内流行乐坛,包括整个华语乐坛,能够随意发挥并不失音乐性的歌手不少,80年代有苏芮,九十年代有张学友,最近有黄绮珊,经常在现场唱出与CD不同的曲风与味道,其华丽的即兴表现,隐约有玛丽娅凯莉的风韵。 第四,流行歌手的演唱风格与要求也有发展的。芭芭拉时代与惠特妮时代的演唱方式就绝不一样,前者明显在戏剧化上更强一点,因为她毕竟是唱音乐剧出身的。而后者的黑人音乐元素就更多了,包括灵歌式的上下大幅音域跳动。到了MARIAH之后整个流行乐坛的演唱方法又更不一样,因为R&B的流行,演唱者更强调装饰音与即兴的自由发挥,真假音的转换也更加灵活。像克里斯蒂那的声音很向

20、象惠特妮,但是唱法却更像MARIAH。而包括席琳在内的很多白人流行歌手,更多的是在走芭芭拉的路子。事实上,自从MARIAH以后,整个世界流行乐坛,尤其是女歌手,在演唱上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其进行模仿了。包括华语乐坛的歌手。邓丽君好就好在她的乐感,她唱的英文快歌,迪斯科节奏把握得精准极了。事实上,连80年代初的苏小明、朱明瑛和郑绪岚我觉得都算当时优秀的流行歌手。但是她们拿到现在就并不能算是流行歌手了,至少不是主流的流行歌手。因为流行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听众的水平也有所提高,而且它的音乐元素也逐渐增多,可以说流行音乐的发展代表了时代的最前沿,统领了流行音乐的时尚。 至于什么是流行歌手,什么是流行

21、歌手的唱法,可能因为其发展所限一直没有一个界定,与已成系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不可同日而语。 谭晶的声音很好,声音的基础也不错,但是她的那种唱法绝对不可能是时下流行的唱法。换言之,你让李娜再以唱青藏高原的方式来唱其他的流行歌曲也是一样的。我欣赏田震的几首音乐作品,如执着、野花、干杯朋友,我觉得这些歌有当年的流行元素,同时在旋律上又很中国化,这才应该是中国流行歌的精品。张雨生为阿妹写的一想到你呀、姐妹、bad boy、当我开始偷偷地想你,都是些具有民族味同时也带有流行元素的歌曲,阿妹的唱腔虽然粗糙,但是接近当时的流行唱法。 说道通俗唱法,必然要从它的代表人物说起,先说内地,毛阿敏、刘欢、孙楠等。香港

22、有张学友、谭永粼、王非等。台湾有迪克牛崽、赵传、李纹、动力火车等。欧美有席连.迪翁、玛利亚.凯利、迈克.杰克荪等。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段时间,最流行的就是港台的通俗歌曲了,如一阵狂风般刮到中国内陆,内陆地区是到处都以能模仿港台歌手逼真而自豪啊。但事实上呢?港台的那种唱法确是三、四十年代大上海唱法的翻版而已,通过电声的加工而成,港台歌手当中很多都是靠包装的,少数实力派的歌手的唱法也并不完整。当然他们的歌曲确实有很多是好听的,他们凭借的是过人的乐感,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风格的作品,当然香港的歌手的唱工很多都来自于粤剧唱腔。 实力派歌手跟偶像派歌手的最大的区别可以说就在于有没有高音。刘欢在内地取得

23、如此的成绩是跟他的高亢的高音分不开的。另一个就是香港的歌手张学友,恐怕这是最常被内地模仿的一个声音了,张学友能自己找到声音的大致状态,懂得一些歌唱的基本道理。台湾歌手当中有很多人是有高音的,老一辈的有张雨生,还有就是赵传。说到李纹,大家都会想起玛利亚.凯利,因为李纹就是在走她的路子。其实从那些一流的国际歌星的声音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答案:通俗唱法也是需要“状态”的,状态可以有大小之分,结构之分。所以在美声唱法的训练当中的“状态”,绝对也适用于通俗唱法的训练,只不过我们不需要全身共鸣,但同样需要“状态”确是肯定的。其实很多声乐家都提到了通过改变说话的状态来改善歌唱的观点,这是有根据的。如:婴儿的

24、哭声就是自然声音状态,他很好地运用了横隔肌来支持呼吸,声带的发声是被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长大以后就被种种社会的不好的心态影响了我们原始的说话状态,如果我们潜心修炼的话, 是能够把这种说话的正确状态重新找回来的,很多歌唱家具有良好共鸣的说话状态就证明了这一点,找到正确发声方法以后,说话就会运用共鸣了。既然说话的美好状态是我们原始的美好状态,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所有美妙的声音,必然是拥有好的声音共鸣状态,包括通俗唱法在内。在大陆,我们的一些观众,甚至是专业的老师都认为通俗唱法应该先从训练美声唱法开始。他们认为通俗歌手需要用美声来打基础,这个误解很明显是认为通俗唱法不存在训练方法,实际上在上海已经

25、有一个很有名的声乐家对通俗唱法的训练作出了探索,而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信以后在通俗唱法上也能够出现一些大师级的教育家。音乐剧唱法是连接美声和流行唱法的桥梁。音乐剧唱法是拥有美好音质,而且又能够跟观众拉近距离的新型艺术歌唱品种。华裔歌手费翔他到美国的百老汇以后,现在的唱法是可以跟欧美歌手叫板了。这里也存在着一种文化和思维的转换过程,所以要想提高整体的水平,关键还是在于国家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流行音乐的提升标志着时代的最前沿,比如,最近流行的音乐剧作品 “如果.爱“ 非常受欢迎,它就结合了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容入各种曲风,演员不单有演技,更有唱工。三、艺术语言通俗音乐中语言特征是这样的:通俗

26、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如:弯弯的月亮中“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旁边有一条弯弯小船,弯弯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涛声依旧中“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还有前段时间流行的东北人活雷锋中唱到的“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遇见一个东北人,送到医院缝五针,好了”。对于三首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通过反复赏析体验后,得出的结论:前两首歌曲的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意蕴较深,

27、而后一首歌词基本属于大白话、大实话。但三首歌词的写作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且易学易记。前两首歌词虽有诗化的意境,但仍然十分通俗易懂,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而东北人活雷锋如没有音乐的帮衬,简直就是在说话了,但语言朴实无华。这也许是通俗歌曲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欢的原因之一。对这些通俗歌曲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在演唱风格上有那些不同的类型。这样,又引导我们不断去思索、分析,查找收集一些不同风格的通俗歌曲进行听赏比较,得出结论:通俗歌曲按演唱风格分为通常型风格,如好大一棵树;有摇滚型风格的,如回到拉萨;还有民歌型风格的,如我热恋的故乡;现代民谣型,如同桌的你;更有戏曲、曲艺型的风格的通俗歌曲,如门前情思大碗茶

28、。从歌词的内容上还可分为:歌颂型,抒情型,生活写真型。在了解了一些通俗歌曲歌词的语言特点后,大胆试着创作歌词,创作一些比较好的作品,有写实的,抒情的等等。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启示在研究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音乐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建构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四、流行音乐第一,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的不断更新迎合了听众的需求。如:20年前的流行歌曲在现代青年的认识中,那是过了时的老东西,但在许多中年人的眼里,那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所以说,流行音乐的“美”不是绝对的,即:它具有非绝对性。用左手写一个“美”字,用右

29、手写一个“丑”字,到底哪个字比较“美”?回答肯定不止一种,流行音乐就是如此。所以说,任何一种流行音乐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它所面对的对象,这就是流行音乐“美”的“对象性”。爵士乐节奏丰富,具有极大的自由空间,A就能随之摇摆,B则嫌之太闹。为什么?因为审美过程是一种主观意识的体现,音乐的“美”与“不美”分析权和决定权在于欣赏者,而不是音乐本身,这正好证实了“对象性”的存在。“重金属”、“朋克”赋予人的感觉是极大的音量、震耳的噪音,已完全超出了乐音体系,美感从何而来?青年朋友回答:“那是因为它给我压抑的内心带来了一种释放,通过这种释放,我的内心深处感到无比的轻松”,“美”是因此而产生的。无可否认,这

30、种“美”的存在是具有价值的。第二,“Rap”(说唱)通过节奏和语言的搭配在西方流行音乐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是,对于中国朋友而言,美感何在?其实,“Rap”的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它所面对的群体是黑人。非洲黑人可以用节奏来代替语言,那么这种加工过的、艺术化的节奏形式,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外出的小鸟归了巢一样,无比亲切,它的“美”是因亲切而产生的,这便是流行音乐美学的另一特征的“真实性”。中国朋友玩“Rap”,一是违背了流行音乐美学的“对象性”;二是失去了“真实性”。即使少数人接受了“Rap”,那也只是因为“Rap”时髦而已。因此,流行音乐的发展、美体的扩散只“融”而不能“搬”;只能将他人的美学观点

31、提取,而不能“视其美为己美”。否则,“美”的价值将不符存在。除了以上谈到的,流行音乐的“美”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只有在特有的社会背景下,才会产生真正的“美”。60年代,美国的“嬉皮士”创造了“迷幻摇滚”,他们吸毒成风,在毒品的麻醉下,这种音乐给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陶醉,对于他们,当然是一种真正的“美”,而且是绝对的“美”。70年代的英国“朋克时期”,英国社会给年轻人带来了极大的不满和压抑,因此,他们通过狂噪和宣泄来完成内心的反抗。至少在狂噪现场,朋克的“美”是真实的。再如50年代流行于美国西海岸的“冷爵士”,正体现了50 年代美国社会的安逸、稳定。白领阶层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听听轻

32、松、典雅的冷爵士,对于他们,这种音乐恰到好处,所以它的价值便明显地得到了体现,因此“美”也随之而生。如果让70年代的朋克朋友去听软绵绵的冷爵士,而让那些白领阶层面对狂噪的“朋克”,换来的只有反抗。所以说,流行音乐的“美”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结论:音乐的流行,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存在具备了存在的价值,“美”与“不美”只是价值能不能得到体现的一种形式而已,无需争论。从本文说,一方面概述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现状流行、摇滚、美声、民歌与新民歌的并行发展,欧美化、娱乐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倾向;同时也阐明了本人对中国流行音乐未来发展

33、的观点与民歌结合,与西方文化交融,用现代技术包装。中国的流行音乐历史不过百年,属新生事物。对于国内流行音乐的未来走向,中国的流行音乐必须与民族音乐相结合才会经久不衰,流行音乐与民歌的传承和交流是中国流行乐的未来发展方向。“民歌是(流行音乐)的乳汁和养源”、“原生态的民歌要有现代化的加工和包装才能适应当前潮流”、“中西文化的交融也将成为乐坛的发展主流”。所以说,要不断发展流行音乐,使之成为音乐首领。注释: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52页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钱建良编 第37页跟我学通俗唱法卷(徐竞存编)湖南文艺出版社。注:选自剑桥音乐指南 第78页文艺新观察2001年第1辑(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36页 参考资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钱建良编3、跟我学通俗唱法卷(徐竞存编)湖南文艺出版社。注:选自剑桥音乐指南文艺新观察2001年第1辑(长江文艺出版社) 北京音乐教育论坛4、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陈秉义主编5、音乐教育钻研与教学实践探索 徐淑云主骗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