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050392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天祝县石门教育辅导站一、理论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在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上述观点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摸索、总结出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方法或途径;2、在摸索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方法或途径的基础

2、上,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3、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如何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 教师如何分析学情,即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包括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目前的学习动机和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等; 教师如何分析教情,即分析教师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比如,教师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教师的价值观、人才观等,无不对教

3、学设计形成指导性的作用。教师的个性、特长等,也会直接影响教学设计。 (2)如何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如何确立多元目标并涉及学习的各个领域; 教师如何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地整合; 教师如何根据学与教的原理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即:保证预定的基本目标的实现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个性化”的目标和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非预期目标。 (3)如何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是指根据学

4、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并要求把学习任务全部置与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世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如何将学习任务与教学情境有机地融合,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如何依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多种教学情境的整合; 如何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实现教学情境创设的最优化。 (4)如何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

5、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即内容进行最恰当组合。一般说来,教材的内容与组织是按照学科知识的结构与学生发展的一般性水平来完成的,并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将教学内容内化成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进行组合,这样才能使这一内化过程产生最好的效率与效益: 教师如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设计一个整体的教学思路;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mj 教师如何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各个教学环节自然、有机地衔接。 (5)如何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教学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指基础性资源的利用,如学生已经具

6、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历、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的事物等,这些都应该也可能进入小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中的输入量。作为教师来说,也应该对之进行一定的精选和再组织,以提高其质量: 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教师如何将生活资源有机地链接到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如何根据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进行媒体设计; (6)如何提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部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明确“以学生

7、为中心”,这一点对选择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真实有效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设计具有思考与启发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策略; 教师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7)如何提高教师教后反思的能力反思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教师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教学有其延续性,教过了不是了结,不能边教边丢,教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的变化,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教师如何在反思中“认可”,即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自我肯定;

8、教师如何在反思中“解构”,即在反思中将过去形成的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做法予以解除或摒弃,只保存合理的部分; 教师如何在反思中“开掘”,即对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不仅要肯定,还要从中开掘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今后的教学作准备。 四、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行动研究为基础,在研究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并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检查、组织教学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2)个案分析法:在研究中,我们针对具体情况,将对个别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以他们的教实际为基础对他们在教学

9、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找对策,逐步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总结具有共性的规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教学实践提供的材料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探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五、研究步骤 本研究分四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06年12月2009年12月,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阶段(2006、122007、7)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并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深入研究寻找对策。 第一阶段(2007、812) 重点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活动安排:教学目标

10、设计专题研讨 第二阶段(2007、122008、7) 重点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师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3)如何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 活动安排:辅导站观摩教学暨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第三阶段(2008、812) 重点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 活动安排:辅导站观摩教学暨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第四阶段(2009、112) 重点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失效时设计对策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师教后反思的能力 (3)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活动安排:各小学研究成果交流六、预期成果及任务分工

11、1、预期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选编、教学掠影精选)、教师成长档案。 2、课题研究分工 (1)课题管理分工 王永平,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与实施; 王永平、梁成, 负责对课题协调、指导; 张旦尚,负责本课题的质量和宣传; (2)研究内容分工 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内容 周应文 如何提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杨怀兰 如何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师教后反思的能力李华贡尚 如何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李华芸 如何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王玉国 如何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火兴龙 如何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3)研究成果分工阶段性成果:如何提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周应文)如何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李华芸)如何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李华贡尚)如何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杨怀兰)如何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王玉国)如何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火兴龙)如何提高教师教后反思的能力(杨怀兰)最终成果: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和反思(杨怀兰负责,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