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412677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的体现措施。3.用习作的形式体现自己对母校、教师、同窗依依不舍的感情。4制作班级纪念册。过程与措施:1.阅读难忘的启蒙教师领进门新来的王教师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体现这种情感的。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教师和同窗、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3.和同窗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收集材料。4同窗合伙,制作班级纪念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

2、感情,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教师的教导和同窗的协助。重难点:重点:学会体现自己对母校、教师、同窗的依依惜别之情。 i难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法与学法: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引。学法: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2.收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的材料。3回忆小学生活。学时安排:学时第一学时(总第55学时)教学目的:理解活动主题,制定和交流活动筹划。教学重难点:理解活动主题,制定和交流活动筹划。教具准备:、收集班级及本人照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爱好。二、读题,理解活动内容。 1、学生自由读题目,理解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 2、

3、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阅读“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2)写写难忘的人或事。(3)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4)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5)制作班级纪念册。三、讨论,制定活动筹划。 1、教师:这样多项的活动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毕,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请同窗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当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反馈。 (1)运用课余时间收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收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插图等。 (2)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3)课前自读“阅读材料”的文章,课堂上来交流。(4)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 (5)集体反馈寻找到的班级“成长的足迹”,然后合伙制作班级纪念册。 四、课堂

4、小结,鼓励积极参与活动。 五、布置作业。 、收集活动中需要的有关图片以及资料。 2、阅读“阅读材料”的文章。 、选用学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合理的安排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教学反思:第二学时(总第5学时)教学目的: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学重难点:要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清晰、说具体,最核心的是在论述事件的过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1、收集有关的纪念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激发爱好。 二、教师引入,明确方向。 三、自由说,拓展思维。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推荐

5、个别说得好的同窗上台说一说。 、集体评议好在哪里? 、教师小结:说事,不仅要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清晰、说具体,最核心的是在论述事件的过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说,回味生活。 1、学生明确要点后,在小组内自由地说一说。 、小组推荐,集体反馈。 3、指名反馈:听同窗的成长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教师小结:是呀,时间过得真快,立即就要毕业了,可昨天发生的事情仿佛还在眼前。 五、布置作业。 、把你今天和同窗交流的成长故事简朴地记录下来,再好好地找一找与否有留下有关的纪念材料。 2、选用学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6、规定: 说清晰、说具体 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 第三学时(总第57学时)教学目的:、反馈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状况。.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的体现措施。教学重难点:学会体现自己对母校、教师、同窗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具准备:1、展示“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检查,理解学生自读的状况。 1、指名反馈:“阅读材料”中一共为我们提供了几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什么? 、教师:通过自读,你们都理解这几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了吧,谁乐意来说一说?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教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教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

7、,体现了启蒙教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体现了作者对启蒙教师的崇拜、感谢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教师的感谢和怀念对启蒙教师的回忆启蒙教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教师领进门是现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体现作者尊敬教师,热爱教师,对教师深深的感谢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论述,体现出对田教师深深的感谢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教师教一首小诗,她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教师的这些故事,

8、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教师对人毕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论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新来的王教师是一篇故事。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教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教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她觉得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人们这样觉得。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一方面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教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种个名人小时候的“缺陷”,她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她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局限性。

9、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窗的文章。文章环绕“小队的同窗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同样”,写出了小队同窗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体现出同窗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窗之间的亲切友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测自己班同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她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黄蓓佳。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后来陆续刊登文学作品,最后成为出名作家。因此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教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启动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

10、红双圈,赞颂教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步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二、再读,学习作者的体现措施。三、总结,鼓励所学文法运用于习作。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五篇课文。 2、选用学时作业设计。五、第三学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论述生动,行文简洁教学反思: 第四、五学时(总第58、59学时)教学目的:1、指引学生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的体现措施。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的体现措施。教具准备:1、收集有关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明确习作内容。 二、交流,说难忘的人或

11、事。 三、指引,引导体现措施。 1、引导学生回忆“阅读材料”文章的内容,说说重要内容。 2、指名反馈:你觉得这些文章的习作措施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3、教师小结。 ()首尾呼应,构造严谨。 (2)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 (3)注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腻描写,也注意到了细节的描写。 ()叙事具体,清晰。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教师小结:同窗们,不管你们写的是人,是物,是事,只要你们用心写,用情写,把平时学到的习作措施巧妙地运用到自己习作中,相信你们都能写出优秀的习作来。 四、学生创作,教师 巡视辅导。 五、集体评议,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首尾

12、呼应,构造严谨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腻描写,也注意到了细节的描写。教学反思: 第六学时(总第60学时)教学目的: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重难点: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具准备:、收集有关材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回忆班级成长的足迹。二、讨论,研究制作班级纪念册。三、学生运用课余时间制作纪念册。四、展示纪念册。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反思:依依惜别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3.学习作者的体现措施,用多种形式体现自己对母校、教师、同窗依依不舍的感情。过程与措施:

13、1.阅读给教师的一封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给校长的建议、同窗录、毕业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体现这种情感的。2.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愿。为母校做点事。4筹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体现自己对母校、教师、同窗的依依惜别之情。重难点:重点:学会体现自己对母校、教师、同窗的依依惜别之情。 难点:筹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教法与学法: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学法:自主活动,自己筹划、主持、布置环境。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2.收集毕业留言。.为联欢会做好各项准备。学时安排:

14、学时第一学时(总第6学时)教学目的: 1、阅读 “活动建议”,理解活动内容。 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给教师的一封信、同窗录、毕业赠言。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体现自己对教师、同窗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程:一、阅读“活动建议”,理解活动内容。二、阅读同窗录。三、阅读毕业赠言。四、阅读给教师的一封信。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窗们,毕业赠言涉及了学生对教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教师的一封信赞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友谊是爱筑起来的,这样的友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给教师的一

15、封信、同窗录、毕业赠言 2、背诵同窗录。板书设计: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浓浓的师生友谊是爱筑起来的教学反思: 第二学时(总第62学时)教学目的:1、为教师和同窗写临别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会体现自己对教师、同窗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毕业赠言。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引入。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教师写些什么呢?(体现对教师的感谢,体现对教师的依恋,体现对教师的赞扬,体现对教师的祝愿。)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窗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愿,建议) 3、独立思考写给教师、写给同窗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三、动笔,写

16、一写。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五、集体交流。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 1、把教师或同窗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教师或同窗。 2、选用学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体现对教师的感谢,体现对教师的依恋,体现对教师的赞扬,体现对教师的祝愿。教学反思: 第三学时(总第6学时)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指引学生写倡议书和建议书。教学重难点:写倡议书和建议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小组内自由地交流。三、指名说一说。四、指引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1、倡议书的格式。 倡议就是倡导、建议。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建议性的专用书信。如,建议开展

17、急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书;给但愿工程捐款的倡议书。这些号召性的书信或公诸报端,或张贴校园,都是倡议书的范例。 倡议书遵循书信的一般格式,又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而言,分为向谁倡议,倡议什么,谁倡议的,以及倡议日期等几种部分,同一般专用书信差不多。特点在于第一行不写称呼,而是写倡议题目,如,“有关急救国宝大熊猫的倡议”“有关成立学雷锋小组的倡议”。接着在另起一行的顶格处写号召的对象。但称呼不像书信那么实指,而是泛指。有时也可以不写称呼,而直接写正文。 2、如何写建议书。 建议书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规划向领导或个人提出建议的一种专用书信。它与倡议书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倡议书也有“建议”的内容,这

18、一点与建议书类似。但是倡议书一般是公开宣读、张贴或刊登,内容面向公众,属书面号召的性质。所倡议的内容一般为公众所认同。而建议书公开宣读、张贴或刊登者较少,由于它的内容只是个人见解的陈述,仅供对方参照。因此,建议书一般取商讨的语调,不像倡议书那么富于鼓动性。 建议书的内容:摆状况:摆状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讲理由:申述建议的理由,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提建议:一般用条款形式提出建议,目的是但愿对方如何行动。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为清晰醒目,一般取条款式陈述。固然如果建议不多,也可以不列条款。结尾:一般写些谦虚的话,如,“以上建议仅供参照”

19、。开头和签名等与其她专用书信的格式相似。五、学生动笔写倡议书和建议书。六、指名读一读倡议书或建议书。七、布置作业。 1、将倡议书和建议书交流阅读。 2、选用学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倡议书的格式 建议书的内容:摆状况;讲理由;提建议;结尾;开头和签名等与其她专用书信的格式相似。教学反思: 第四学时(总第6学时)教学目的:指引学生筹划并举办一次毕业联欢会。教学重难点:学会体现自己对母校、教师、同窗的依依惜别之情,筹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什么节目呢? 2、教师小结:节目的形式诸多,小品、歌舞、话剧等都可以,核心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3、小组讨论,指定节目单。三、讨论,制定联欢的方案。四、学生根据分工,准备联欢会。五、作业:准备联欢会板书设计:联欢会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教学反思:第五、六学时(总第65、6学时)教学目的: 举办一次毕业联欢会教学重难点:筹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表演所用道具。教学过程:一、前期教室布置二、联欢会开始1.学生自由表演节目2.毕业感言三、总结板书设计:一场毕业联欢会:自由表演节目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