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的发展演变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0397846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塞尔协议的发展演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建立的,其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 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自成立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银行监管规定, 如1983年的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又称巴塞尔协定,Basel Concordat)和1988年的 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Accord)。这些规定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一致同 意在规定时间内在十国集团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鉴于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许多非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也自愿地遵守了巴塞尔协定和资本协议,特别是那些国际金融参与 度高的国家。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问世是巴塞尔委员会历史上

2、又一项重大 事件。核心原则是由巴塞尔委员会与一些非十国集团国家联合起草,得到世界各国监管机构 的普遍赞同,并已构成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至此,虽然巴塞尔委员会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国际组织,但事实上已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者。2002年10月1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修改资本协议建议的最新版,同时开始新一轮 调查(第三次定量影响测算,QIS3),评估该建议对全世界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可能影响。 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或称“新巴塞尔 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6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时间跨度长达30年。 几十年来,巴塞尔

3、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1早期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源于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闭。这是两家著名的国际性银行。它们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 开始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从外部效应和信息的不对称来看,银行业务的特性决定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外 部负效应不仅体现为债权债务链条的断裂,从而给工商企业和社会公众带来巨大损失。而 且这些又反过来造成银行体系的混乱,并殃及社会的稳定;信息的不对称对银行而言则是一 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掩盖银行储备不足和资产质量低下的窘迫,也可能因

4、公信力的丧失而 破产倒闭。银行困境的解脱取决于清偿能力尤其是流动性的大小。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做 法一是资产变现,二是市场介入,但是这两种做法的劣势非常明显。除了要损失大量的交易 费用之外卜,还要受到市场资金可供量的严格制约,从而产生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各国 中央银行一方面充当最终贷款人,在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时对其施以援手,另一方面 则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对受损公众进行补偿。这类亡羊补牢式的举措都是立足于银行的外围, 没有对银行的经营过程提出根本性要求,因而不仅未能有效地遏止银行的倒闭,反而可能 增大了银行破产的风险,故而遭到经济学家的批评。由于最终贷款人的存在(最终贷款人通 常以低于市场的

5、利率放贷)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商业银行一方面有通过增加高风险 投资转嫁保险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有扩大债务依存度的冲动和便利,破 产风险因此不断累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以及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巴塞尔委员 会才逐步将银行的监管从外围修补转到内部调控,并对影响银行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详细的 剖析。Herstatt银行和富兰克林银行倒闭的第二年,即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 1、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2、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1983年5 月,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推出

6、。这个协议基本上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比如 明确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责任和监督权力,分行、子行和合资银行的清偿能力、流动性、 外汇活动及其头寸各由哪方负责等,由此体现监督必须充分”的监管原则。两个巴塞尔协议 因此也就没有实质性差异:总体思路都是股权原则为主,市场原则为辅;母国综合监督为 主,东道国个别监督为辅”。但是两者对清偿能力等监管内容都只提出了抽象的监管原则和 职责分配,未能提出具体可行的监管标准。各国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都是各自为战、自成体 系,充分监管的原则也就无从体现。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步体现在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 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

7、)。该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资本的分类;2、 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3、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4、各国监 管当局自由决定的范围。体现协议核心思想的是前两项。首先是资本的分类,也就是将银 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对各类资本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明确地界 定。其次是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报告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将银行 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风险权重划 分的目的是为衡量资本标准服务。有了风险权重,报告所确定的资本对风险资产8%(其中 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的标准目标比率才具

8、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可见,巴 塞尔报告的核心内容是资本的分类。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直接就将巴塞尔报告称为 规定资本充足率的报告。巴塞尔报告反映出报告制定者监管思想的根本转变。首先是监管视角从银行体外转 向银行体内。此前的协议都注重如何为银行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强调 政府的督促作用以及政府间的分工协作,对银行体本身尤其是对银行防范风险屏障的资本没 有作出任何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标准的要求。而巴塞尔报告则直指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 要方面,从资本标准及资产风险两个方面对银行提出明确要求,从而解脱了监管当局劳而无 获或收获甚微的尴尬;其次,监管重心从母国与东道国监管责权的分配转移到对银行资本

9、充足性的监控。巴塞尔报告规定银行必须同时满足总资本和核心资本两个比例要求,总 资本和核心资本都必须按明确给定的标准计量和补充。这既是对以往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也表明报告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第三,注重资本金监管机制的建设。资本金监管的生命 力在于它突破了单纯追求资本金数量规模的限制,建立了资本与风险两位一体的资本充足 率监管机制。这表明报告的制定者真正认识到资本是防范风险、弥补风险损失的防线,因而 必须将其与风险的载体(即资产)有机相联。而资产的风险程度又与资产的性质相关。报 告以不同的风险权重将不同风险的资产加以区分,使得同样规模的资产可以对应不同的资 本量,或者说同样的资本量可以保障不同

10、规模的资产。资本的保障能力随资产风险权重的 不同而异,体现出报告的动态监管思想。针对以往银行通常以金融创新方式扩大表外业务以 逃避资本监管的现象,报告认识到监管表外资产的必要,因而首次将表外资产纳入监管。 尽管巴塞尔委员会并不是一个超越成员国政府的监管机构,发布的文件也不具备法律效力, 但各国的监管当局都愿意以报告的原则来约束本国的商业银行。2协议的补充完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 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经营的国内、国际 环境及经营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规避管制的水平和能力也大为提高。这使1988年制

11、 定的巴塞尔报告难以解决银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 巴塞尔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长时期、大面积的修改与补充。第一,1991年11月,在认识到准备金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差 异后,重新详细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以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以 确保用于弥补未来不确定损失的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而将那些用于弥补已确认损失的准备 金排除在外。第二,初步认识到除OECD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存在国别风险之外,OECD成员国之 间同样也存在国别风险,因而一改巴塞尔报告中对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均确定零主权 风险权重这一极其简单化的衡量方法,于1994年6月重新

12、规定对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 险权重,并调低了墨西哥、土耳其、韩国等国家的信用等级。第三,作为金融快速国际化的反映,开始提升对市场风险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金融市场自由化速度的加快和国际银行业的迅速扩张,加上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国 际金融市场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世界金融形势错综复杂;随着衍生金融品种及其交易规模 的迅猛增长,银行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衍生品种的交易,或是以资产证券化和控股公司的 形式来逃避资本金管制,并将信用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或操作风险,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 影响也越发显著。这使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尽管巴塞尔报告的执行已经在一定程度 上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以金融衍

13、生工具为主的市场风险却经常发生。这说明仅靠资本 充足率已不足以充分防范金融风险。最典型的案例是巴林银行。这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1993年底时远远超过8%,1995年1月还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到2月末,这家老牌银行便 宣告破产。鉴于这些情况,巴塞尔委员会在1995年4月对银行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行了调 整,并在199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该规定认识到,市场 风险是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包括交易帐户中受到利率影响的各类 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银行的外汇风险和商品(如贵金属等)风险,它们同样需要计 提资本金来进行约束。1997年7月全面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

14、暴更是引发了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风险的全面而 深入的思考。从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人们看到,金融业存在的 问题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的问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加操作 风险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1997年9月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表明巴 塞尔委员会已经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该文件共提出涉及到银行监管7个方面的25 条核心原则。尽管这个文件主要解决监管原则问题,未能提出更具操作性的监管办法和完 整的计量模型,但它为此后巴塞尔协议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监管框架,为新 协议的全面深化留下了宽广的空间。新协议所重头推出并具有开创性内容的三

15、大支柱:最低 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市场约束,都在核心原则中形成了雏形。4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委员会彻底修改资本协议的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的。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 会提出了以三大支柱一一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主要特点的新资本监 管框架草案第一稿,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新协议将对国际银行监管和许多银行的经营方式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要指出,以三 大要素(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为主要特点的新协议代表了资本监管 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实践证明,单靠资本充足率无法保证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性。自从1988年资本协议问世以来,一些国家的监管部

16、门就已在不同程度上,同时使用 这三项手段强化资本监管,以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目标。然而,将三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 并以监管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监管部门认真实施,这无疑是对成功监管经验的肯定, 也是资本监管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与1988年资本协议所不同的是,从一开始巴塞尔委员会希望新协议的适用范围不仅局 限于十国集团国家,尽管其侧重面仍是国家的“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巴塞尔委员会提出,新资本协议的各项基本原则普遍适用于全世界的所有银行, 并预计非十集团国家的许多银行都将使用标准法计算最低资本要求。此外,巴塞尔委员会 还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全

17、世界所有的大银行都能遵守新协议。客观上看,新协议一旦问世, 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很可能会采用新协议来分析各国银行的资本状况,而有关国际组织 也会把新协议视为新的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协助巴塞尔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协议, 并检查其实施情况。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认真研究新协议的影响。与1988年资本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更广、更复杂。这是因为新协议力求把资本 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反映银行风险管理、监管实践的最 新变化,并为尽量为发展水平不同的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体系提供多项选择办法。应该说,银 行监管制度的复杂程度,完全是由银行体系本身的复杂程度所决定的。十国集团国家

18、的银 行将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新协议。为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非十国集团国家也会力争 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实施新协议。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育程度和监管水平存 在较大的差距,实施新协议的难度不可低估。在此,还必须提出,就目前的方案来说,新 协议首先是十国集团国家之间的协议,还没有充足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两种处理信用风险办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标准法以1988年资 本协议为基础,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权重,使用对象是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采用外 部评级机构,应该说比原来以经合组织国家为界限的分类办法更客观、更能反映实际风险 水平。但对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

19、相当大的程度上,使用该法的客观条件并 不存在。发展中国家国内的评级公司数量很少,也难以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已获得评级 的银行和企业数量有限;评级的成本较高,评出的结果也不一定客观可靠。若硬套标准法的 规定,绝大多数企业的评级将低于BBB,风险权重为100%,甚至是150%(BB-以下的企 业)。企业不会有参加评级的积极性,因为未评级企业的风险权重也不过是100%。此外, 由于风险权重的提高和引入了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采用这种方法自然会普遍提高银行的资 本水平。将内部评级法用于资本监管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该方法继承了 1996年市 场风险补充协议的创新之处,允许使用自己内部的计量数据确定资本

20、要求。内部 评级法有两种形式,初级法和高级法。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 率,其它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门确定。高级法则允许银行使用多项自己计算的风 险要素值。为推广使用内部评级法,巴塞尔委员会为采用该法的银行从2004年 起安排了3年的过渡期。5定量影响测算根据新协议,银行系统资本要求的计算将与银行资产的风险密切相关,其影 响的衡量必定十分复杂。单个银行所得到的结果依赖于他们的风险概况和资产组 合,不同地区的不同银行会有很大差别。为考察新协议对银行资本要求的冲击, 巴塞尔委员会面向全世界的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着手开展数次所谓定量影响测 算(QIS)的问卷调查,请这些机构就实施新协议可能

21、给本地区和本机构带来的 影响做定量测算。参加测算的银行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一一基于外部评级的简单 方法(标准法)和基于银行自己评级的IRB法。在所进行的一系列测算过程中, 来自不同国家的众多银行提供了数据,用于估计新协议对他们当时的资产组合所 要求的最低资本。第一次定量影响测算(QIS1 )于2000年第四季度展开,如同所预料到的, 测算结果显示银行之间的差异明显,但调查中存在很多数据问题,严重限制了有 效样本的数量。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CP2)发表后,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QIS2,以了解 资本协议的修改建议所带来的具体影响。25个国家137家银行参与了这次调查。 测算再一次表明标准法和IRB法

22、在不同国家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而应用IRB 法的效果更是千差万别。如图1所示,对于QIS2考察的银行,应用IRB法者预 期最低资本最多增幅为125%左右,是现行协议下最低资本要求的两倍以上,最 多减少30%以上。QIS2证明CP2的提议导致整体最低资本水平高于巴塞尔委员会的目标。采 用标准法的银行最低资本平均增加18%,采取基础IRB法平均增加24%。少数银 行(22家)能够完成高级IRB法,自行计算LGD和EAD,但银行最低资本整体 上只增加了 5%,接近巴塞尔委员会的目标。基于QIS2的结果,为了不让基础IRB法所导致的资本要求大幅增加打消银 行业的积极性,巴塞尔委员会对其进行了修正,并

23、展开了一次附加的定量影响测 算(QIS2.5)。银行需要估计新巴塞尔协议中一些可能改动的影响。这些改动包 括:调整IRB法中各种资产组合的风险权重函数;在IRB法中,专项准备金(specific provisions)可以用于冲低违约贷 款资本要求中的预期损失(EL)部分;一般准备金(in excess of the amount included as Tier 2 capital) 可以冲抵EL;可能取消IRB法中的集中性(granularity)调整;去掉处理信用风险缓解技术时的w因子;承认更多的抵押品。由于时间有限,且焦点集中在基础IRB上,所以巴塞尔委员会将调查的对象 限定为第一组银

24、行(规模大、业务分散、一级资本超过30亿欧元的国际活跃银 行)。最终的参与者为38家银行,其中35家参与了 QIS2。在QIS2.5中,大部分银行的资本要求相对于现行方法有所降低。38家中有 24家发现资本要求将降低,所估计的最大降幅为35%。新巴塞尔协议也在我国银行界产生了很大的回响。考虑计算信用风险标准法 存在的许多问题,国内银行普遍认为,内部评级法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资本与银行 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加强银行内部对风险资产的评定和管理,对于简单 地划定风险权重或根据外部机构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的确是一大进步,所以 与其花费时间等待外部评级公司发展起来,还不如现在就动手开发内部评级法。

25、但是在我国实行内部评级法的难度较大。我国目前仍在实行“一逾两呆”的贷款 分类法,贷款五级分类法才刚刚试行。内部评级法对各类数据的要求很高,而我 国银行尤其缺乏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的分析能力。然而,数年之后,众多国际大 银行纷纷采用内部评级法,若我国不能跟上,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目前国内银行对开发内部评级法热情很高,新协议对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推 动很大。关于巴塞尔协议的最新进展,2002年10月1日,巴塞尔委员会开始新一轮 调查(第三次定量影响测算,QIS3),评估该建议对全世界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 可能影响。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加强了对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规程的制定,并与2003年2月再

26、次更新了 “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有效措施(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Operational Ris)”,对操作风险的资 本要求提出具体的计算办法。巴塞尔委员会计划于2003年第二季度发表最后一 次征求意见稿,同年年底通过新协议,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G10)国家全面实 施。三、借鉴意义巴塞尔协议变化向我们展示了国际银行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这对于我们健全和完善市场 经济下的银行监管可供借鉴。1 .充分考虑各行差别巴塞尔协议十分注重监管制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巴塞尔委员会充分考虑了各个银行经营 业务特点、风险管理能力以

27、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有关风险的衡量和定量尽量避免整 齐划一的方法,而是区别对待。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化金融体系构建进程,国有银行、 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在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 各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关风险监管指标的制定和监管某些选择方面,要根据各个银行所处 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灵活度大的方案,进行分类监管。2. 综合考虑各种风险有关风险的范围在协议中不断扩充: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进而又涵盖了操作风险、法 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名誉风险等其他风险。这是监管当局对日趋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 必要应对,是走向全面而准确监管的步伐。在逐步融入国际金融

28、大环境的中国银行业,面临 的风险也不再仅限于信用风险,而是要迎接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来自各方的 考验。因此,在制定监管指标时应具有预见性,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可 能面临的各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为未来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留有足够空 间,不至于使监管法规陷入被动的境地。3. 建立内部风险模型外部监管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相结合,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由对抗型向协作型的转 变,是银行监管的一大趋势。内部风险模型的建立不仅是银行自身经营的必要,也是确保监 管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与国际银行业相比十分落后,内部风险模型几 乎处于空白阶段。因此,迫切需

29、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并配合商业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 风险模型。4. 注重金融创新因素金融创新既可能化解并降低银行经营中的风险,也可能使银行暴露出巨大的风险,甚至将 其推入破产的困境。对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衡量与测定已经成为国际银行监管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银行业有关的金融创新业务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和品种有限,但是不应低估其业务 推广的速度。应及早着手进行相关监管法规的制定。5 .强化市场约束作用监管当局对银行的监管只是监管体系的一部分,作为视信用为生命的商业银行,必然十分重 视其市场评价。市场约束是一服强大的监督力量。新框架首次纳入市场约束,反映了对市场 约束力量的重视。转轨时期我国金融市场对

30、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不强,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保证市场约束力量69充分发挥,应强化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皮的管理,对违反者的 严厉惩治,应制定更为具体可行的方法,使银行处于严密的监管网络。本文关键:巴塞尔协议的新框架与我国银行监管三、操作风险国际案例比较案例一:巴林银行。1995年2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 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 收购。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 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 操作风险发生

31、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 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 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 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 陷。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 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 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 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里森假造花旗银行

32、有5, 000万英镑存款,也没 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 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及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国的金融监管。在这方面,作为改 革开放窗口”的特区走在了最前面。1993年5月25日,深圳市人民银行颁布了深圳特区 银行业资产风险监管暂行规定,对设在深圳市的金融机构实行资产风险管理。因其与协议 的基本精神一致,这一规定又被誉为我国银行业的“巴塞尔协议”。到了 1994年2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同时发布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和关于资本成份和资产风险权数的暂

33、行规定,在全国 范围内借鉴实施协议的标准。此外,协议的精神还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法第39条的规 定中。当然,对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的有关规定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 资本项目组成规定得过于简单,现行规定的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而附属资本仅指贷款呆帐准备。第二,在确定资本构成 的具体条件时,没有考虑到国有银行之外的股份制银行的实际需要,也没有为银 行将来业务拓展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留下余地,甚至有些规定已因新法律的施行 而失去了意义。第三,仅规定了对银行表内资产的测算,对表外项目缺乏应有的 考虑,难以达到现代金融监管的要求,也未能完整地体现巴塞尔协议的精神。 第四,贯彻协议标准的具体措施似显薄弱,更没能象美国那样在协议的基础上更 进一步,提供更完善的安全保障。第五,个别规定,比如深圳市的规定,带有某 些地区歧视的色彩。在确定风险权数时,对本地和外地企业采取了差别待遇,为 向后者提供的贷款融资规定了较高的权数,这一方面限制了其本地银行资产的向 外扩张,另一方面也明显违背了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这种在地区之间设置资金 壁垒的做法应当尽量避免。此外,现实中还有相当多银行的资本达不到协议或规 定要求的水平,国家对此也相当重视,去年就曾专门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要求、 发行国债转增资本的措施,以提高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