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20282172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合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合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合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合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合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2010 年合肥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产业名称产值同比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全市工业 3768.9436.901052.7136.65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044.5837.50311.2237.82电子信息 90.7418.2926.7717.46生物制药 46.1526.1614.5426.88高端装备制造 636.7440.78189.1141.35新能源 26.5774.467.1978.41新材料 148.5435.3442.2435.73新能源汽车 0.31-11.430.07-

2、12.50节能环保 34.3150.3510.7247.05公共安全 61.2233.1220.5834.86数据来源:市统计局提供(二)在集聚效应已经显现的同时,涌现了一批优势企业。据统计,2010 年全市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总户数 824 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户数的 39.4%。其中 90%以上集中在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集聚效应已经显 现,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能参与国际国 单位:户产业县区合计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生物制药合计 82468291344591483352肥东县 100131762386肥西县 1122224

3、585138长丰县 93441160338瑶海区 66081939000庐阳区 48201332010蜀山区 6482733716包河区 724013521110高新区 15433476027518经开区 941451750116新站区 2101613100数据来源:三县、四区、三大开发区调查数据。(三)在凸显产业技术优势的同时,积累了一批领先技术。京东方六代线、鑫昊等离子是国内外平板显示行业两大技术的领先者;赛维LDK、晶澳、海润是国 内外太阳能光伏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芯硕半导体获国家重大科技专 项支持;杰事杰新材料是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工程塑料生产企业;安凯、江汽的新能 源汽车技

4、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轩高科动力能源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位居国内同 行业首位;阳光电源占据国内光伏逆变器60%左右的市场;四创电子测速雷达成功应 用于国庆阅兵和汶川大地震援救活动,成功开发了“动中通”等新产品;合肥生命 科技园拥有国内胰岛素产品门类最齐全、2b 填补 生产能力最大的胰岛素及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 a了国内空白,等等。同时,在语音软件、量子通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部分技 术水平国内甚至国际领先。(四)在产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形成了一批有效投入。“十一五”以来,合 肥无论是在软环境,还是在硬环境建设上,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为企业来肥 发展创造了优质、便利条件。围绕发

5、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市四大班子会商、 与企业和院校(所)联席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还成立了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加快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载体建设,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和孵化器建设,促进企业扎堆发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每年规模达到 6 亿元(含省补 1 亿元);与国元证券深化战略合作,共同设立安徽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建立了“代建制”、驻地服务等制度,帮助项目早建 成、早投产、早见效;等等。2010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361 亿元,至 2011 年 5 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计 74 个,总投资已超过 1074 亿 元。其中,新一代电子信

6、息产业项目 18 个,总投资 467 亿元;新能源产业项目 11 个,总投资 300 亿元。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对合肥的建设与发展 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是契合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弯道超越”的预期,也为合肥在后国际金 融危机时期抢抓发展新机遇争取了主动。历史经验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大分 化、大调整,往往蕴含着历史性的机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危中寻机,引 进、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做强做优了产业基础,为合肥跨越赶超提供了 有力支撑。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都争相进入一个空 前的创新密集及产业振兴的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共同的选

7、择。合肥通过率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子,牢牢把 握了发展主动权。二是契合了以做大增量为主、提升存量为辅的战略取向,也为合肥在新一轮发 展中实现全面转型增创了新优势。产业经济学表明,经济发展是总量与结构相互作 用的结果,总量增长依赖于结构转变,主要体现为总量增长依靠具有高于平均增长 率的新兴产业来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最好的增量,与经济增长主要 依靠技术进步的趋势是一致的。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进入收获期和集聚效应的 不断显现,正在引领合肥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三是契合了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发展规律,也为合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 发挥龙头带

8、动作用注入了新动力。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产业基础的城市化,是空洞 的城市化。合肥的城市化,是要有坚实产业基础的城市化,是要有大产业、大企 业、大项目支撑的城市化。进入“十二五”,合肥一切工作的主旨,就是认真落实 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环巢湖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为全省发展大局 多作贡献,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这就仍然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先导,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更大的气魄、更强的力度推动产业 化、带动城市化。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新起点、注入了新动 力。四是契合了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

9、史性机遇,也体现了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 芜蚌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等建设的新要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 范区建设,作为安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承接产 业转移为主题的规划,归根到底要看科学承接的水平。而安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 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等建设,核心是创新型产业发展。无论是科学承接,还是创新承接,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壮大。二、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案例及主要经验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涌现出很多突出的亮点,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合肥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

10、京东方 6 代线、鑫昊等离子为 龙头的平板显示两大技术项目逐步进入收获期,扎堆效应已经显现,集聚了彩虹高 世代液晶玻璃基板、乐凯光学膜、日本丸红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正在推 进8 代线,筹划引进 10代线,规划建设 3.5代线,届时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完 全能够成为全国第一,也就意味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合肥正在成 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赛维 LDK 太阳能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海润光伏 项目紧紧跟进,晶澳太阳能、中建材太阳能电池盖板等一批项目以及一批相关配套 项目都已开工,目前在手的已有10GW,到“十二五”末可达到25GW,相当于打造 一个“光伏三峡”。同时,在全国

11、乃至世界范围内,以熔安动力、芯硕半导体等为 代表的装备制造业迈上高端;以乐凯光学膜、彩虹玻璃基板、杰事杰为代表的新材 料产业快速崛起;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国轩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 业走在前列;以量子通信、美亚光电等为代表的公共安全产业占据制高点;以科大讯 飞为代表的语音产业独树一帜;等等。这些都表明,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进入 一个大规模、快速度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合肥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断创新 招、出奇招,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案例一:融资模式创新京东方6代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 75亿元,合肥 承诺以自有投融资平台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京东方股票定向增发,认购金额不低于 60亿元

12、, 3年锁定期结束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2009年6月1 0日,京东方50 亿股定向增发顺利完成,每股增发价锁定为 2.4元(当期京东方股 价平均为4.8 元)。由于市场反响热烈,社会资金认购踊跃,合肥方让出部分认购 权,实际投入仅为30 亿元。这样,合肥市通过 30 亿元定向增发带动了资本市场和 银行145 亿元的投资,开创了政府引导资金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政府风险可 控并能保证收益的前提下,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募集资金,并 以此带动巨额的银行融资,既实现了政府资金的风险可控,又撬动并引导了大量社 会及银行的资金投向国家重大产业和关键项目。案例二:招商方式创新赛维 LDK

13、太阳能电池项目。坚持以诚招商、以良好 的环境招商,创造性地采取了“四大机制”,即:强有力的领导推进机制,有序顺 畅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快速、灵敏、得力的商务谈判机制,服务企业快速落地的 跟踪帮助机制。“合肥速度”成就“赛维奇迹”,使该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经历了短短 8 个月时间,由此保证了企业及时抓住太阳能光伏产业大规 模应用的商机(最近国家发改委明确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预示着太阳能 光伏产业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带动了海润、晶澳等一批大项目的跟进,形成了 良好的“磁石效应”。案例三:技术引进创新鑫昊等离子项目。该项目是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 件有限公司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的四面取

14、等离子生产线项目,母公司合肥鑫城是立的产合肥新站区管委会下属的投资公司,是合肥市为打造中国 FPD 基地而成 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我国大陆第一条生产线在绵阳、产量 220 万台,生产的是“标 清”电视;鑫昊等离子项目是第二条生产线、产量 200万台,生产的是“高清”电 视。绵阳的生产线投入的是 60亿元,而鑫昊等离子项目投入的是 20 亿元,主要是 合肥抓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中之机”,有效降低了项目投入。案例四:边界条件创新熔安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低速柴油机是一种大型 复杂的动力机械,一台机有 1 万多种、4 万5万个零部件,小者逾 500 吨、大者 重 2000 吨,即使是拆装运输,航道通航

15、能力也不能低于 1500 吨,航道净空不低于 8 米。但是,合肥市通江航道,由 12 公里的派河,57 公里的巢湖湖区和 62 公里的 裕溪河三段航道以及巢湖和裕溪河两座船闸枢纽组成,全长 131 公里。其中派河以 及派河口至合裕航道之间连接段约30 公里为 V 到 VI 级,派河航道仅能通航 200 吨左右。合肥市委市政府果 断作出了加快合肥通江航道改造,南淝河合肥中心港向派河转移,将派河港打造为 合肥中心港的部署。通江航道改造投资约 12亿元。其中投资 6.3亿元按 III 级航 道标准疏竣派河、巢湖湖区和裕溪河航道;投资 5.5亿元按 II 级标准新建复线巢湖 船闸和裕溪船闸。由此,合肥

16、市通江航道将从现在的III级至IV级,提升到II级 至 III 级。2008年6月至 2009年3月底,派河中下游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应急工程 顺利完工,满足了熔安动力近期所需通航要求。目前,派河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先行 实施工程和派河河口施口段巢湖湖区疏浚工程即将完工。案例五: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合肥是全国公共领域和私 人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双试点”的 6 个城市之一。在“双试点”中,合肥顺 应市场经济规律,把推广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虽然时间不长,但 在公共领域,不仅是开通国内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的城市,也是国内目前推广纯电 动公交车最多的城市;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领域

17、首创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 示范运营,开创了全国纯电动轿车规模化投放市场的先河。目前,合肥已有 17 款 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家公告目录。2010 年,含示范推广在内,全市共销售新能源客 车 225 台、新能源商用车 585 台;“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其他 24 个城市对国内车企 共招标53 辆新能源客车,安凯中标 51 辆,中标率达 96%。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采 取了“电池租赁”模式;新能源私家车的推广,在初期采取了“定向购买”模式, 即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内部职工先行示范推广,并逐步开展“先 租后售”等方式。正是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充分有效地发挥了政府“有形之手” 与市场“无形之

18、手”的作用。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为主线,走的是一条质量高效益好速度快的发展路子;得益于以“大开 放”的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果断抢抓国际分工大调整、大分化的契机, 敢于危中寻机,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的文章;得益于发挥科教人才资 源密集的优势,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所为主角,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得益于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 “无形之手”的作用,创新融资模式,创新支持政策,为各类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 资发展环境。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重点突

19、破,在下好“先手棋”中打好“主动仗”。对于战略性新兴产 业,全世界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东中西部也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一个 地方来说,如果采取跟进策略难以主动,亦步亦趋难有作为,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 不为,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在一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才能赢得主动、赢得 优势、赢得未来。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如果步子慢了、反 应慢了,丧失的将会是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敢于无中生有,在招大引强中呈现“路线图”。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是要以大开放的视野借梯登高、借力发展,遵 循以吸引增量为主、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打好“政策牌”,走好“创新 路”,善于在形势的发展

20、变化中抢抓机遇,把一个个企业引进来,把一个个项目建 起来,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作”文章,形成几个比较清晰的大产业。同时, 处理好先为与后为、快为与慢为的关系,再谋划一批龙头项目、抓好本地化配套,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特色和竞争力。突出产业第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下功夫。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但对一个地方来说,必须强化“产业是核心”的顶层理念, 始终突出“产业第一”的导向,来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检验 技术的稳定性、成熟度和经济性、安全性,引导科技革新和成果优化,使之尽快得 到市场认可。另一方面,技术更新速度快,甚至一种新成果往往有被另一种新成

21、果替代的可能,必 须引导企业走准技术路线,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同时,要为新产品走向市 场建立配套服务体系。 强化企业主体,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求突破。在现代市 场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同等重要,特别是先进制造 业、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推动产业体系重构,甚至成为新经济的显著特点。一定 程度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决定着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引入速度和市场化的推广速度。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始终是主体,必须大力促进科技与商业、工业和金融的融合。加强战略思维,在敢走新路中开拓进取。历史经验表明,在科学和革新技 术的推动下,尽管处在经济危机中,一大批新兴产业仍旧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 并以

22、其独有的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根本的力量。这是 很重要的战略逻辑。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 用产业、税收、财政、金融等政策,包括制定采购、投资等政策,促进资金、技 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产业技 术标准,使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得到保护。三、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历史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核心项目为抓 手,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

23、批 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在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构 建全产业链,打造若干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以改革创新赢得重点突破,以招大引强实现无中生有,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 点,努力把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二)战略取向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产业发展越来越呈现集聚化、规模化、高 速度和垄断型等特点。一般而言,发展中城市集聚发展要素的能力较弱,采取平均 用力、全面推进的战略取向既没必要,也不可能。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合肥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取向应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产品具有庞大市场并呈爆发性增 长;二是具备市场竞争的成本效益;三

24、是产业具有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兴起的聚集效 应。具体到新兴产业而言,就是采取“4+4”模式:即集中力量发展电子信息、新能 源、高端装备制造和公共安全四大重点产业,迅速形成具有区域性垄断的产业规 模,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 四大潜力产业,加快推进技术成本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三)战略定位 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应考虑长远和当前两个方面,即:长远要聚焦 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技术进步的制高点;当前要立足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和市 场竞争的先发性。鉴于此,合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定位为:1、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基地。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25、展 布局,深度融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分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聚合力量实施重点 突破,使重点发展的平板显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新兴产 业成为全国重大、在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生产基地。2、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抓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 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 主角,建立研发技术的产业化联盟,重点突破产业化瓶颈,在公共安全、量子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努力实现高 端产业高端制造,使合肥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3、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营销中心。发挥合肥区位交

26、通优 势,充分挖掘长三角消费升级和中部地区经济腹地广阔的巨大潜力,注重产业 价值链由低端生产环节向高端营销服务环节转移,在加速形成产业规模优势的同 时,在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产业领域,逐步形成长三角乃至全 国最大的区域性营销中心。(四)发展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注重政府强势推进。既要充分发挥政府 在规划建设、政策激励、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引导和发挥社会力量,将有 限的资源投入到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产 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加快构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

27、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体系和 体制机制环境。2、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统筹,注重大项目带动。坚持成功做法不动 摇,善于“无中生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特别要全力引进实施一批 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要强化系统协 调,促进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的有机衔接和统筹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 展。3、坚持产业资本与高新技术相对接,注重科技人才支撑。坚持以科技创新作 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充分发挥合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各种载体和方式,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产业资本相对接,加快新兴科技和高新技术研发及 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引进培养,积极营造人

28、才辈出、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重点领域突破。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导向,准确 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选准产业主攻方向,以重大产 业项目为支撑,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并带动产业配套 协作,在抓住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形成既有龙头项目牵动,又有相关特色 项目策应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以点带面推进产业做 大做强,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四、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一)主要目标1、产业规模双倍增。通过积极扶持和培育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做大做强优 势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

29、构,到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 5000亿元,增加值较“十一五”末翻两番,占 GDP 的比重超过22%。其中,电子信 息、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 2000 亿元,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均超 过 500 亿元。2、创新能力大提升。到 2015 年,建设 10个校院企合作研究院,发展 50 个国 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00 个省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专利授权量达 到1万件;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新材 料、语音技术和量子通信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30、的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 制高点。3、产业水平大跨越。积极支持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其 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领先的企业,给予从资金资助到 市场培育和管理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对拥有 一定基础且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力争有所突 破,努力在该领域始终保持领先水平。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使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 名牌产品年均增长10%以上,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5年内实施 200 个项目,扶持发展50 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成 5 个以上 国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即“255”

31、工程,大幅度提升产业竞争力。(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1、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智能家电、软件、新一代 通信技术等产业。新型平板显示以合肥京东方、海尔信息、鑫昊等离子、彩虹(合 肥)液晶玻璃、友达光电、芯硕半导体、科大讯飞等企业为龙头,优先发展液晶显 示器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OLED、激光显示以及特种显示模块和组件等产品,形 成平板显示从原材料平板显示面板模组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力争到 2020 年 把合肥打造成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生产基地。 智能家电优先发展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产品;软件优先发 展系统软件、嵌入式软

32、件、数字语音系统、各类应用软件等,发展软件外包,提升 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汽车电子重点发展动力控制系统、底盘 控制和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新一代通信技术重点发展量子通信,力争在量子研究和量子通信应用技术方面实现 突破。到“十二五”末,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 2500亿元。其中,新型平板显示 产业产值达到2000 亿元。2、新能源产业。以赛维LDK、合肥海润、彩虹光伏、阳光电源等企业为龙头, 围绕太阳能光伏发电及新能源并网发电装置及系统,积极引进上下游核心配套企 业,加快形成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使合肥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最大 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33、。在着力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国 内外研发能力较强的太阳能光伏研究机构,努力形成和保持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关 键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并网发电装置及系统,优先发展太 阳能光伏、风能逆变系统、风电、核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到“十二五”末,新 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 2000亿元,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3、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江汽、安凯、国轩高科、安赛锂能、华霆动力等企 业和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充分利用国家批准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和私 人购买电动汽车补贴试点市的有利时机,实施新能源汽车工程,加快形成小型纯电 动汽车、中级以上普通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

34、力乘用车、纯电动市政车辆、纯电 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等整车的规模生产能力;加强电池等关键技术攻关, 提高电池性能、降低电池成本,力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方面走在全国乃至全世 界的前列;大力引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驱动控制系统、机电耦合装置及其 原材料、动力系统总成等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 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品应用多样化;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 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尽快建设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所需要 的外围设施如充电设备、检测设备生产及其布点建设等,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 充分的基础条件。到“十二五”末,形成 50万辆新能源

35、汽车生产能力。4、新材料产业。重点依托彩虹蓝光科技、中光电科技、合肥杰事杰、安利合 成革等企业,围绕家电、汽车、新型平板显示等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 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 品质特殊钢、高性能金属材料、硅基新材料、电子新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 材料、碳纤维材料等。支持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其中,高性能 金属材料优先发展新型高强合金材料、轻量化功能材料等;硅基材料优先发展显示 玻璃、光伏玻璃、节能建筑玻璃、半导体材料等;电子材料优先发展高端电子铜 带、超薄电子铜箔、金属粉体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优先发展新型工程塑料、可

36、降解高分子材料等。5、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彩虹蓝光科技、合肥水泥研究院、国祯环保、双赢集 团等企业,围绕完善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产业链和工业生 产领域的节能减排,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服 务。节能环保装备优先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余热利用系统及关键设备,大气污染及水 污染防治系统及装备,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及设备、智能电网 输变电设备,高耗材装备轻量化制造,高效除尘一体化设备,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 理装备;节能产品优先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及配套器件、绿色照明产品、节能家 电、节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优先发展再制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节能服

37、务优先 发展以电力和电机节能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节能、以建材生产为主的建筑节能。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合肥锻压、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熔安动力、 熔安重工、中辰机械、天威保变、应流集团、海德数控、巨一自动化装备、中航工 业江航公司等企业,在做大做强、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以“高端化、 集聚化、特色化、品牌化”为目标,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 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光刻机及电子制造设备,能 源、交通、采掘、建材、化工等领域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和新型基础零部件,提升 国产零部件配套水平,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本地化。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船舶装 备和航空

38、装备等新行业。7、生物产业。依托安科生物、同路生物、神鹿双鹤、华威药业、丰乐种业、 荃银高科等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现代中药和生物农业,不断提高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研发水平。生物制药优先发展各类新药、品牌仿制药、特色原 料药、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再生医学、高端医疗器械等;生物制造优先发 展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制剂等;生物农业优先发展生物基材料、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现代中药优先发展中药新品种、动植物 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等,建设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产业集聚区。8、公共安全产业。依托四创电子、科大立安、美亚光电等企业,整合中电科 技集团38

39、所、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研发力量,重点围绕通信安 全、信息安全、防灾减灾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反恐安全等领域 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做文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信安 全优先发展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微波通信、应急指挥与救援现场通信技术、空管 雷达、网络安全等系统和装备产业化;信息安全重点发展加密技术、身份识别技 术、防毒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及反垃圾邮件软件、网络与通信等系统 和装备;防灾减灾优先发展安全生产监控、火灾探测预警、工业过程安全保障等系 统与设备;交通安全重点发展卫星导航、车辆电控技术、铁路智能运输调度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研发等;

40、食品安全优先发展食品筛选检测材料、仪器和设备、食品安 全控制、农产品溯源等;推动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成果产业化,建设国家公共安全产 业基地。五、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把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产业调整和梯度转移 的新趋势、新特点,打破传统的产业培育发展模式,以战略的眼光、开放的理念、 创新的思路、强力的手段,走“引进生成集聚”的发展路子。以项目、企业、 园区为载体,加快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强大的要素支撑体系和良 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一)以重大项目的大建设,引领新兴产业链条的大提升1、要招大商。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具有产业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大集

41、 团掌控着产业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和产业资本。哪个地区吸引的大企业大集团多, 哪个地区就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核心和关 键,要紧盯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超级航母”、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龙头, 以“大开放”的理念,千方百计推介、锲而不舍跟进,在产业招引上形成强大攻 势。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围绕重点地区 找准目标客户的信息渠道,抓住目标客户的需求,加强对招商人员的培训,提高招 商效率。2、要快建设。项目落地后,要加快建设,切实做到项目建设有多快,政府服 务就有多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就有多快。当然项目的快建设必须是“合法高 效”的快建设、是先

42、进技术大集成的快建设、是环境质量俱佳的快建设。要顺应国 家产业政策的新趋势,重大产业项目早谋划、早行动、早申报;通过机制的约束、 配套的提速,促进重点产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3、要成链条。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直观上是龙头企业的生产水平、核心技术和 终端产品的先进程度,但最根本的是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水平的高低,包括产业分 工的专业化程度、产业链生产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终端产品及部件的技术水平、 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比重等。要以”大树效应”带动新兴产业“枝繁叶茂”, 通过提供便利的服务和高效透明的管理,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最终使整个产业链条 的若干核心环节,成为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的重要成员,

43、并形成产业集群。(二)以龙头企业的大发展,引领新兴产业基地的大跨越1、要进一步扶优扶强。企业强,则产业强;企业弱,则产业散。战略性新兴产 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和辐射面宽的特点,具有极强的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 与许多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要按照“引进生 成集聚”的思路,放眼全国、全球,把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来,生成一大批在行 业内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要立足合肥基础,促进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扩 大产能规模、形成技术优势、拓展市场份额,尽快做大做强。2、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依靠创新驱动发 展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尤其如此。要紧紧抓住

44、合肥各类自主创新政策叠加 的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围绕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 兴产业,以成果转化为核心,建设形成涵盖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要素集聚与扩散、 技术转移与交易、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创 新体系。围绕“转化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集聚人才、服务产业”的目标, 推动本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建立实体性的产学研联盟,高标准建设一 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研究院,推进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3、要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园区是产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基地建设的 载体。园区配套能力和体制环境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大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

45、 水平,着力加强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和能源、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园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开发园区承载重大产业项目的能力和水 平。进一步加大产业布局的规划引导,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三)以体制机制的大创新,引领发展环境的大优化环境出形象,环境出生产力。一个开放、公平、高效、诚信的体制环境和机制 环境将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一个封闭、迟缓、失信的制度环境必然制约产 业的前进。必须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持之以恒地推动体制机制创 新。1、尽快完善要素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类人才资源加速集 聚、人尽其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人才集聚。要积极争取

46、国家金融政策支 持,吸引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合 肥,加快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努力营造金融资源加速集聚、融资能力加速增 强、风险防范有效控制的金融环境,促进资本集聚。要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建立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标准体系,大幅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 度和税收产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预测,超前搞好相关配套建设,尤其是水电气等综合保障要打好提前量,努力做到项目有多好, 配套服务就有多好。2、不断推进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 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推进政府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47、改革,把不 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促进政府职能向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方向转变。进一 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相应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 监督的长效机制。强化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为全社会提供合法高效的服务。3、强化政府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形成政企互动、市县联动、部门合力强势推 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建立市、县(区)和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 制,建立信息通畅、反应迅捷、落实得力的重大项目申报机制。建立和完善产业统 计和考核体系,加快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立定期发布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强化政策引导, 打好“组合拳”,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把政策效应转化为发展动力,特别是 要突出优惠政策对“开拓者”、“先行者”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作用。建立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以社会资本为主组建较大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 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 极帮助企业争取纳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采购目录,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 份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