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939641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DF 页数:187 大小:5.8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资源描述: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I 纺织工程(卓越计划)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专业必修 本科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 本科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 本科纺织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9 本科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3 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33 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5 本科纺织材料学A课程教学大纲 49 本科纺纱学课程教学大纲 55 本科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61 本科针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70 本科非织造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76 本科染整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80 本科纺织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86 本科织物组织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92 本科纺织厂设计B课程教学大纲 98 本科纺织专业

2、英语B1课程教学大纲 104 本科纺纱工艺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08 本科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14 本科纺织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20 专业选修 本科纺织器材课程教学大纲 124 本科新型纺纱 B课程教学大纲 130 本科纺织成本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136 本科纺织品贸易 B课程教学大纲 144 本科纺织新原料B课程教学大纲 148 本科花式纱线B课程教学大纲 152 II 本科纺织厂空调课程教学大纲 158 本科实用浆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164 本科纺织标准课程教学大纲 168 本科纺织品设计 B课程教学大纲 174 本科纺织品性能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180 1 河南工程学院

3、 本科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Drawing 课程编码:10222100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学时数: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16 ;机动学时:0;学分数:3 编写人:刘建英;审核人:陈静;编制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查阅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标准熟练地绘制、阅读零件图和

4、装配图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绘图实践训练及零部件实物测绘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测绘技能、并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其初步工程素质。同时由于本课程是本专业的窗口,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机械行业发展状况,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培养专业素质及未来从事机电专业工作打下初步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内容包括:投影与三视图原理、基本体与组合体的三视图、机件的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通过课堂讲授及练习、课后作业、绘图训练以及实体测绘等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本课程必备的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5、的有关规定。3、熟练掌握:投影与三视图形成的基本原理,基本体、组合体的基本画法,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及阅读方法等。4、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绘图训练实践环节,培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5、通过零件与装配体的测绘实践环节,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一学期,故无先修课程,但学期中最好穿插金属加工工艺实习,以使学生对所画实物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本课程直接作为基础的后续课程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材料成型及热处理 机械制造基础等以及相应专业课程。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2(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

6、表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环 节 讲 课 习题课 实 践 设 计 1 绪论及制图基础知识 4 2 2 投影及三视图 4 3 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交线 2 4 组合体视图 6 2 5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6 2 6 标准件和常用件 6 7 零件图 4 4 8 装配图 0 6 9 10 总计(学时)32 16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机械制图仝基斌,晏群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目 现代工程设计图学(工程制图部分)赵艳霞 机工出版社 工程制图 赵大兴 高教出版社 机械制图 刘 力 高教出版社(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成绩构成 卷面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三、课程

7、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制图基础知识(4+2(大作业)学时)1教学内容(1)国家标准有关机械制图方面的基本规定(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3)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基本绘制方法和步骤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了解制图必备的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绘制方法和步骤、以及尺寸分析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及尺寸分析方法。3 教学难点: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中,关于圆弧连接的画法。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与绘图实训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

8、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尺寸标注、几何作图、绘制平面图形等,并进行一次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平面图形的实训。(二)投影及三视图(4 学时)1教学内容(1)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平面的投影(5)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三面投影体系和三视图的形成规律;重点掌握点投影、直线投影、平面投影的基本概念与投影特性,以及点、直线与平面投影间的关系。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点投影、直线投影、平面投影的基本概念与投影特性,以及点、直线与平面投影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点、直线与平面投影间的关系。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

9、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点投影、直线投影、平面投影以及点、直线与平面投影间的关系。(三)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交线(2 学时)1教学内容(1)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2)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截交线(3)两回转体表面的交线相贯线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基本立体的画法,了解表面取点的基本方法及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立体的投影。教学难点: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两回转体的相贯线的画法。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

10、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等。(四)组合体视图(6+2(大作业)学时)4 1教学内容(1)组合体的组成方式(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3)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注(4)组合体三视图的阅读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尺寸标注方法,以及阅读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尺寸标注方法。教学难点: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尺寸标注方法。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与绘图实训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

11、注等,并进行一次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实训。(五)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6+2(大作业)学时)1教学内容(1)基本视图(2)剖视图,特例断面图(3)局部放大图(4)其它表达方法(5)综合应用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视图的概念、类型及表达;重点掌握剖视图的概念、类型及表达,以及剖切面的概念、类型;重点掌握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的概念、类型及表达;掌握简化与规定画法的表达;掌握机件的综合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视图、剖视图的概念、类型及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剖视图的表达方法,机件的综合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与绘图实训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

12、教学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绘制机件的视图、剖视图,机件的综合表达方法练习,并进行一次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机件综合表达图样的实训。(六)标准件和常用件(6 学时)1教学内容(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2)键连接的规定画法(3)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 5(4)齿轮的规定画法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螺纹分类、螺纹标注、单个螺纹和三种螺纹连接方式的画法;熟练掌握平键连接的画法,了解花键连接的画法;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熟练掌握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的规定画法,了解涡轮蜗杆的规定画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种螺纹连接方式的画法,平键连接的画法,滚动轴承的规定

13、画法,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的规定画法。教学难点:三种螺纹连接方式的画法,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的规定画法。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各种通用零件的规定画法(七)零件图(4+4(大作业)学时)1教学内容(1)零件图的内容(2)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法和常见的工艺结构(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5)阅读零件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零件图的 4 项内容、主视图和其它视图的选择方法;了解零件的常见工艺结构;了解零件图技术要求的基本注写形式;熟练掌握阅读零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练掌

14、握绘制零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及尺寸标注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规范绘制零件图及其尺寸标注,阅读零件图。教学难点: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零件图,并进行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标注。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与绘图实训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零件图,并进行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标注,并进行一次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零件图样的实训。(八)装配图(0+6(大作业)学时)1教学内容(1)装配图的内容(2)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3)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4)装配图的尺寸标注与零、部件编号及明细栏(5)绘制装配图 6

15、(6)阅读装配图 (7)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装配体的测绘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装配图的 4 项内容;掌握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零件编号方法及明细栏的填写方法;了解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重点掌握绘制装配图的步骤、方法及尺寸标注方法;掌握阅读装配图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从已知装配图上拆画零件图的步骤和方法;了解装配体测绘的基本概念、作用、步骤和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规范绘制装配图及其尺寸标注,阅读装配图。教学难点:过渡线的画法,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装配图、并进行尺寸标注。4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与绘图实训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5学生练习及作业 课堂练

16、习及课后作业的内容有: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装配图,并进行尺寸标注,并进行一次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绘制装配图样的实训。7 河南工程学院 本科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编码:1022260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学时数: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机动学时:0;学分数:2;编写人:温倩 ;审核人:陈静 ;编制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是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的学科,在工程专业

17、培养过程中是一门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工程设计课程的技术基础课,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是一门具有工程背景的学科。顾名思义,工程力学是既与工程又与力学密切相关的课程。作为高等理工科学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工程力学涵盖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教学目的:本课程作为原“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融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研究两类问题:一类是研究物体的机械,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平衡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研究物体的变形,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变形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管理实际问题。课程任务:本课

18、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刚体机械运动主要是平衡的构件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和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8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教学要求:对构件的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结合课程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化能力、文字和图像表达能力及数字计算能力等加以培养。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19、具有将杆类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分析杆件的内力,并绘出相应的内力图,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并会处理简单的一次超静定问题,对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并了解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要求:1、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2、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3、能应用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4、对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5、能够熟练地分析与计算杆件在拉、压、剪、扭、弯时的内力,绘制相应的内力图。6、能够熟练地分析与计算杆

20、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应力和变形,并进行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计算。7、了解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计算方法。(三)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一个学期完成,第一部分是静力学教学内容,第二部分是材料力学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工程力学(静力学)1 静力学基础 2 力系的简化 3 静力学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4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5 轴向拉伸和压缩 6 圆轴扭转 7 弯曲强度 8 弯曲刚度 9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9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许多工程专业从专业基础课程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重要桥梁,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

21、之前,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有:解析几何、矢量代数的基本运算、简单函数和复合函数的导数、微分和偏导数、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线积分的概念、一元函数的极值、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等。本课程又为后续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结构力学、机械设计等力学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环 节 讲课 习题课 实验 设计 工程力学(静力学)静力学基础 6 力系的简化 2 静力学平衡问题 4 小计 12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2 轴向拉伸与压缩 4 圆轴扭转 4 弯曲强度 4 弯曲刚度 2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22、 4 小计 20 总计(学时)32 根据具体课时可适当删减教学内容(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工程力学范钦珊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工程力学 第一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 于荣贤 主编 2011 年 2参考书目:10 工程力学陈传尧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单辉祖、谢传锋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工程力学教程(第二版)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工程力学 张秉荣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构成:笔试成绩(70%)作业成绩(20%)考勤与课堂表

23、现(10%)+实验成绩(0%)。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篇 静力学(一)静力学基础(6 学时)1教学目的 介绍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为理论力学后面的章节乃至材料力学等后续力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2)教学难点:约束的特性 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隔离体的选取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力和力矩 一、力的概念 二、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和力的可传性 三、力对点之矩 四、力系的概念 五、合力矩定理 第二节 力偶及其性质 一、力偶 二、力偶的性质 三、力偶及其合成 第三节 约束与约束力 一、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二、

24、绳索约束与带约束 三、光滑面约束 四、光滑铰链约束 五、滑动轴承与止推轴承 第四节 平衡的概念 一、二力平衡与二力构件 二、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 11 三、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第五节 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一、受力分析概述 二、受力图的绘制方法应用举例 5.教学要求 (1)掌握力、刚体、平衡的概念,掌握力矩的概念、合力矩定理和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和性质,(2)熟练掌握各种约束及约束反力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学会正确判定二力杆。(3)逐渐掌握三力平衡在画图中的应用。能够迅速正确地画出各种受力图。(二)力系的简化(2 学时)1.教学目的 运用力向一点的简化方法来研究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2.教学重点与

25、难点(1)教学重点:主矢和主矩概念的理解;主矢、主矩以及力系合成的最后结果。(2)教学难点:主矢和主矩概念的理解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 一、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二、等效的概念 三、简化的概念 第二节 力系的简化基础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第三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 二、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三、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 第四节 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 5.教学要求:(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其结果(2)掌握固定端约束的特点及约束力。(三)静力学平衡问题(4 学时)1.教学目的 运用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结果来研究力系的平

26、衡问题。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 了解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2)教学难点:空间力系的计算时,力矩和投影的计算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12 二、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三、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平行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第二节 简单的空间力系平衡问题 一、力对轴之矩 二、空间力系的简化 三、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5.教学要求 (1)掌握平面力系平衡条件的各种表达方式(2)熟练掌握各种平衡条件的应用(3)学会处理刚体系统平衡的基本方法(4)掌握空间力系平衡计算

27、的两种方法 第二篇 材料力学(四)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2 学时)1.教学目的 介绍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基本研究条件(基本假设),研究对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对本课程有粗浅的了解。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概念 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的概念。(2)教学难点:截面法求内力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于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均匀连续性假定 二、各向同性假定 三、小变形假定 第二节 弹性杆件的内力与外力 一、外力 二、内力与内力分量 三、截面法 第三节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第四

28、节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 一、正应力与切应力定义 二、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正应变与切应变 第六节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第七节 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 一、拉伸与压缩 二、剪切 13 三、扭转 四、平面弯曲 五、组合受力与变形 5.教学要求(1)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2)建立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3)建立变形固体概念,理解并牢记其基本假设(4)掌握截面法计算内力的方法和步骤(5)了解材料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基本特征(6)了解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五)轴向拉伸与压缩(4 学时)1.教学目的 研究轴向拉(压)杆件变形特点、条件,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计算,

29、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建立轴向拉压的强度条件。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拉(压)杆的内力、内力图和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许用应力的概念和强度条件 拉压杆的变形计算。(2)教学难点:变截面杆拉(压)变形的计算 材料力学性质的实验测量及工程应用。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轴力与轴力图 第二节 拉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一、应力计算 二、变形计算 第三节 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一、强度条件、安全因数与许用应力 二、三类强度计算问题 三、强度计算举例 第四节 拉伸与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二、韧性材

30、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三、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四、强度失效概念与极限应力 五、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5.教学要求 (1)正确熟练的绘制轴力图(2)掌握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及计算,变形及应变的计算 14(3)掌握低碳钢、铸铁拉压试验的设备、方法及内容(4)了解许用应力的概念,熟练理解轴向拉压强度公式解决的三类问题。(六)圆轴的扭转(4 学时)1.教学目的 解决扭转强度、扭转变形和扭转刚度的计算。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扭矩计算及扭矩图的绘制;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及任一点切应力的计算 扭转变形的计算;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判断,扭转强度、刚度方面三类问题的求解。(2)教学

31、难点:受多个外力偶作用的变截面轴的任意两横截面间相对扭转角的计算。扭转变形计算与刚度条件的区别 危险截面的判断。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程上传递功率的圆轴及其扭转变形 第二节 扭矩与扭矩图 一、外加扭转力偶与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 二、截面法确定圆轴横截面上的扭矩 三、扭矩的正负号规则 四、扭矩图 第三节 切应力互等定理 第四节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布 一、平面假定 二、变形协调方程 三、弹性范围内的切应力切应变关系 四、静力学方程 五、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表达式 第五节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一、圆轴扭转实验与破坏现象 二、圆轴扭转强度计算 三、圆

32、轴扭转刚度计算 5.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建立扭转变形的概念(2)掌握传动轴的外力偶矩的计算 (3)扭矩计算及扭矩图的绘制(4)掌握圆轴扭转变形的特点(5)明确建立圆轴扭转横截面上切应力计算公式时所需要的三个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关系,这是材料力学中的三个最基本的关系,是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依据(6)熟练掌握横截面上扭转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和任一点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15(7)会判断扭转问题的危险截面、危险点,并能熟练地运用强度、刚度条件求解扭转强度和刚度方面的三类问题。(七)弯曲强度(4 学时)1.教学目的 掌握平面弯曲梁的内力计算和弯曲强度计算。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绘制梁

33、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确定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和数值,平面弯曲正应力的分布和计算,矩形截面弯曲切应力的分布和计算,平面弯曲梁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判断,弯曲正应力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2)教学难点:用微分关系和叠加原理作内力图 梁的正应力和切应力计算 梁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判断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程中的弯曲构件 第二节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一、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二、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则 三、截面法确定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四、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第三节 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五节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平面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 二、纯弯曲时梁横

34、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三、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 第六节 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第七节 梁的强度计算 一、梁的失效判据 二、梁的弯曲强度条件 三、梁的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5.教学要求(1)要求准确熟练地计算梁的支座反力,梁上任意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2)能正确地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3)熟练掌握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4)正确理解和掌握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其推广应用,能熟练求解平面弯曲正应力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八)弯曲刚度(2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平面弯曲变形与刚度计算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6(1)教学重点: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梁的位移约束条件和连续条件 积分

35、法求解单跨静定梁在简单荷载作用下的位移 叠加法求梁的位移。(2)教学难点:利用约束条件和连续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弯曲变形与位的基本概念 一、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 二、梁的挠度与转角 三、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 四、梁的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 第二节 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一、小挠度曲线的微分方程 二、积分常数的确定、约束条件与连续条件 第三节 工程中的叠加法 一、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情形 二、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作用的情形 第四节 简单的静不定梁 第五节 弯曲刚度计算 一、弯曲刚度条件 二、梁的计算举例

36、5.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平面弯曲梁变形的概念及工程上用于度量梁的变形的物理量(挠度和转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建立梁的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的数学和力学的依据,会利用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和弯矩图画出挠曲线的大致形状(3)能熟练地写出各种梁的位移约束条件(4)了解积分法计算静定梁在简单荷载作用下的转角和挠度方程的步骤(5)能熟练地使用叠加法计算指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九)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条件(4 学时)1.教学目的 解决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组合变形类型的判断 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弯曲与扭转三种组合变形危险截面、危险点的位置确定

37、,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分析 选择强度理论求解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确定危险截面、危险点的位置,分析危险点的应力状态,17 截面核心的计算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斜弯曲 一、产生斜弯曲的加载条件 二、叠加法确定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三、最大正应力与强度条件 第二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第三节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一、计算简图 二、危险点及其应力状态 三、强度条件与设计公式 第四节 薄壁容器强度设计简述 5.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建立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组合变形的判断方法(2)熟练掌握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弯曲与扭转三种典型的组合变形的外力条

38、件、内力分量;了解判断各种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危险点的位置,计算危险点的主应力(3)了解正确的选择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的方法。18 19 河南工程学院 本科纺织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纺织工程导论 Introduction to Textile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04222011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学时数:16;其中: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0;机动学时 0;学分数:1;编写人:苏玉恒 ;审核人:马 芹;编制单位:纺织学院;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20 使学生掌握工程的基本概念、特点;了解工程与人类生活质量之间

39、的密切关系、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树立未来工程师应有的工程意识和使命感;掌握纺织工程概况;了解工程教育概况和和纺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建立对工程特别是纺织工程的兴趣,为后续学习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及查阅专题资料、撰写专题报告等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工程、纺织工程、工程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初步建立工程意识,激发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为形成学业计划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 1、工程:工程的概念;工程的地位;工程意识;工程伦理。2、工程师: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3、工程教育:概况;CDIO 教学大纲。4、纺织工程概论:

40、纺织工程的概念与范畴;纺织工程的历史与成就;纺织工程的前景与使命。5、纺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它既是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基础平台课程的导向课,又是继续学习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染整工艺学、非织造技术等学科基础平台课以及各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环 节 讲 课 习题课 讨论 实验 工程 4 工程师 2 工程教育 2 纺织工程概

41、论 4 纺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2 讨论交流 2 总计(学时)16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自编 2参考书目 纺织、工程、工程教育相关文献(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评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程报告(口头、书面)和学习态度。21 2成绩构成: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学习态度、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作业占 30%,学习态度 30%,课程论文 4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工程(4 学时)1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工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初步树立工程意识、建立工程伦理概念。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工程概念、工程意识、工程伦理(2)教学难点 工程概念 3教学方

42、法 运用多媒体,引入工程案例,理论结合实际,总结工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4教学内容(1)工程的概念(2)工程的定位(3)工程意识(4)工程伦理 5教学要求 精选典型工程实践案例,接近学生日常生活。(二)工程师(2 学时)1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熟悉对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对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2)教学难点 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对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3教学方法 以 21 世纪工程环境为出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4教学内容:(1)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2)对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5教学要求 在工程背景下

4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三)工程教育(2 学时)1教学目的 22 使学生了解工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CDIO 教育模式及其大纲,并能由此规划和指导自己的学习。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CDIO 大纲及其实现途径。(2)教学难点 CDIO 大纲及其实现途径。3教学方法 结合对工程师的素质能力要求讲授。4教学内容:(1)工程教育概况(2)CDIO 教育模式 5教学要求 整个教学过程要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机结合。(四)纺织工程概论(4 学时)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纺织工程的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掌握纺织工程的特点、历史和发展趋势。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织工程的概念与范畴

44、;织工程的使命与前景。(2)教学难点 织工程的概念与范畴。3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实物展示。4教学内容:(1)纺织工程的历史与成就(2)织工程的概念与范畴(3)织工程的使命与前景 5教学要求 不能把后续课程内容提前到本课程内讲授。(五)纺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2 学时)1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一个总体了解,明确在校四年的具体学习任务。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2)教学难点 各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3教学方法 23 结合工程的特点、对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讲授。4教学内容:(1)培养目标(2)培养规格与要求(3

45、)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5教学要求 注意专业总体与各方向兼顾。(六)讨论交流(2 学时)1教学目的 检查教学效果,培养锻炼学生口头与多媒体表达和交流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培养锻炼学生口头与多媒体表达和交流能力。(2)教学难点 有效组织,提高交流效率。3教学方法 学生上台报告与点评。4教学内容:第 1-5 章相关内容。5教学要求 至少提前一周提出要求,分组进行。河南工程学院 本科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C 语言程序设计 C Program Design 课程编码:1122240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学

46、时数:64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32 ;机动学时:0;学分数:4 ;编写人:陶斌 ;审核人:郑伟勇 ;编写单位:计算机学院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24 C 语言程序设计是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基础。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还要上机调试运行。对理工类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是“全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二级考试的主要语种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逐渐掌握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手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

47、理论和实践基础。(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 C 语言的语法规则,能够掌握一些较为简单的算法,并初步积累编程经验,自己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课题;2以 C 为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及较强的动手能力;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C 语言的基本语法,还应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由技术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使用计算机的语言工具,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计算机语言基础。(三)课程教学

48、内容 C 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语句;函数的概念和用法;编译预处理命令;文件的操作;算法的基本表示方法及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号标注)进行适当的调整。(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基础。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环 节 讲 课 习题课 实 验 设 计 C 语言概述 2 2 程序设计初步 2 2 顺序结构 2 2 选择结构 4 4 循环结构 4 4 函数 4 4 指针 4 4 数组 6 6 25 结构体与共用体 2 2 文件 2

49、2 总计(学时)32 32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 C 语言程序设计,夏妍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参考书目 C 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主编: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C 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主编:谭浩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C 语言程序设计,主编:徐建民、张 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或者机试 2成绩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C 语言概述(2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并掌握 C 语言的程序结构;学习算法的概念,算法的特性和算法的

50、表示;了解各种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初步建立起程序设计的概念;学习程序文档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C 语言源程序的结构 构成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算法的表示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2)教学难点 C 语言源程序的结构 算法的表示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C 语言的历史背景(2)C 语言的特点(3)C 语言源程序的结构 26(4)算法的概念(5)算法的特征(6)算法的表示(7)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教学要求(1)了解 C 语言

51、的背景(2)熟练掌握 C 语言程序的结构(3)掌握 C 语言程序设计的风格(4)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5)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二)程序设计初步(2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常量、变量的要领和定义方法、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学习及表达式的书写方法。使学生领会 C 语言的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和赋值的概念。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各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原则 各种基本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原则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2)教学难点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算术表达式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

52、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常量与变量(2)整型数据(3)实型数据(4)字符型数据(5)变量赋初值(6)基本的算术运算符及算术表达式(7)各类数据之间的混合运算(8)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9)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5教学要求(1)了解基本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2)掌握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 27(3)掌握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概念(三)顺序结构(2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流程;学习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 赋值语句 格式化输入与输出(2)本章难点:赋值语句 格式化输入与输出

53、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赋值语句(2)输入输出函数 5教学要求(1)掌握赋值语句(2)掌握输入输出函数(3)能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四)选择结构(4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功能和作用、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if 语句和 switch 语句的使用,并会在程序中利用它们实现单分支或多分支控制,学习选择结构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if 语句(2)本章难点 if 语句的嵌套

54、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2)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 28(3)if 语句(4)switch 语句 5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 ifelse 的三种语法(2)掌握 switch 与 break 语句的作用(五)循环结构(4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 while、do.while 和 for 这三种循环语句的结构和执行过程,会在程序中利用它们实现单重或多重循环控制,理解 continue 语句和 break 语句的作用。2教学重点与

55、难点(1)本章重点:while 语句 dowhile 语句 For 语句(2)本章难点 循环的嵌套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for 循环语句 while 循环语句 do-while 循环语句 break 语句和 continue 语句 5教学要求(1)掌握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2)熟练掌握 for、while、do-while 语句的用法(3)了解 break、continue、语句在循环语句中的作用(六)函数(4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函数的定义、

56、函数的原形、函数的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及动态存储变量和静态存储变量的及其作用域等概念。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 C 语言函数的定义及其调用(2)本章难点 函数的嵌套调用 函数的递归调用 变量的存储类别 29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参数和函数的值(3)函数的调用(4)函数的嵌套调用(5)函数的递归调用(6)数组作为函数参数(7)变量作用域(8)变量存储类别 5教学要求

57、(1)掌握函数的定义与调用(2)掌握函数参数的传递方式(3)领会变量存储类型的概念及各种存储类型变量的生存期和有效范围(4)领会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5)了解带参数的 main 函数(七)指针(4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指针、地址、指针类型、void 指针类型、空指针以及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的间接访问、指针的加减运算和指针表达式,指针与数组、函数、字符串等的联系,学习引用变量、值传送、引用传送的概念以及引用参数的使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 指针与地址的基本概念、指针与变量的关系 指针与数组 指针与字符串、指针数组与二级指针 指针的应用(2)本章难点 指针数组与指向指针的指

58、针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指针与地址的概念(2)变量的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指针变量(3)数组的指针与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4)字符串的指针与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30(5)指针与函数(6)指针数组(7)二级指针 5教学要求(1)了解指针与地址的概念(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及指针的运算(3)掌握指针与数组、指针数组、二级指针等知识(4)了解指针与函数的概念(5)掌握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八)数组(6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数组的基本概念,一维数组和

59、二维数组的使用,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关系以及字符串的简单处理,会分析、编写利用数组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简单程序。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 数组定义及其用法(2)本章难点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 用数组实现排序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3)字符数组 5教学要求(1)了解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2)掌握数组类型变量的定义与引用(3)掌握数组元素的引用(九)结构体与共用体(2

60、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结构体的概念,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指向结构体类型指针的概念,理解用指针处理链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理解共用体的概念,学习共用体类型和变量的定义及其引用方式,学习枚举类型和 typedef 的使用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 结构体变量的引用和初始化 31 共用体变量的引用(2)本章难点 链表处理(包括链表的建立、插入、删除等)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结构体类型的说明及结构体类型变量的

61、定义(2)结构体变量的引用(3)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4)结构体数组(5)指针与结构体数组(6)链表(7)共用体(8)枚举类型(9)typedef 5教学要求(1)掌握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的说明、结构体和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2)掌握结构体与共用体变量成员的引用(3)领会存储动态分配和释放(4)领会链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5)领会枚举类型变量的定义(6)了解 typedef 的作用(十)文件(2 学时)1教学目的 学习文件的概念及 C 语言对文件处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理解文件类型指针的概念以及文件类型指针变量的定义和打开、关闭、读写等文件操作的相应函数的使用方法,会利用相应的函数编制出简

62、单的文件访问程序。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 文件和文件指针的用法 文件函数的用法(2)本章难点 文件函数的用法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对于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演示,模拟计算机的内部状态和程序执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方便理解。4教学内容(1)文件类型指针 32(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3)文件的读写 5教学要求(1)掌握标准设备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2)掌握缓冲文件系统的使用 四、实验要求(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 C 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

63、掌握 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二)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分配表 实验学时分配表 序 号 实验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内容 开出要求 每组人数 1 C 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 C程序的方法 2 验证 进入 visual C 的工作环境、熟悉 visual C 集成环境 必做 1 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4 验证 C 语言数据类型,定义各种变量并对它们赋值,不同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算术运算符的运用,各种转换符的使用,赋值语句的使用,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必做 1 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验证 C 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if 语句和 switch 语句的

64、格式及应用,程序调试 必做 1 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 验证 用 while 语句、dowhile 语句和 for 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用循环的方法实现各种算法,程序调试 必做 1 5 函数 4 验证 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多文件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必做 1 6 指针 4 验证 指针变量的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的使用,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使用 必做 1 7 数组 6 验证 数组赋值和输入/输出方法,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练习使用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必做 1 33 8 结构体和共同体(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选做)2 验证

65、 结构体类型变量的使用,结构体类型数组的使用,链表的使用,共同体的使用 选做 1 9 文件(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选做)2 验证 文件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函数的使用,缓冲文件系统对文件进行简单的操作 选做 1(三)考核方式 成绩采用百分制形式,根据指定实验上交的实验内容进行考核。河南工程学院 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机械原理;Mechanical principles 课程编码:10222110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学时数:48;其中: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学分数:3;编写人:耿国强;审定人:;34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机械

66、原理课程对于非机械类本科,比如:纺织工程、纺织工程(卓越)、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学科基础。2、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结合各种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必要的基本训练,为顺利地过渡到学习专业课程及进行机械工程现场的技术应用打下初步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在近机械类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掌握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2、掌握设计或选用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一般机械的能力;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绘图能力;4、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