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9806102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 张文山【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思维定势常常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阻碍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联想困于狭小的空间内。使之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以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思维短路现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从独特性、连动性、多向性去引导质疑、激发想像、打破定势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让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颖的活力。【关键词】历史新课改;教学;培养;思维创新 全日制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2、力。”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思维创新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思维创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呢?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一、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独特性,它在解决问题时,要求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有新见解、新发现,具有首创性、科学性。而常常体现于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 。怀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

3、疑难提出问题,对中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怎样鼓励学生思考,怎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它的着眼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于思考,不会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从课本思考题、课后习题等等方面进行诱导学生。譬如我在新课结束后,都提出一些关于新课的内容,叫学生预习。首先,让学生预习时构建出本课的知识体系,了解基本知识。其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待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问

4、的综合能力。 (二)改变传授方式,鼓励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主体在一定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让他们在各自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情况,说出自己学习很难解决的或新发现的问题。组内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由小组派出代表提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直到大家达成共识。显然,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需求的一个教学不足,以便实现每

5、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发展想要的目标。 (三)贯彻教师“导”的角色,构建和谐课堂看过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该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经典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2 / 6”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更加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自觉参与的动机,并能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想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6、,此时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线”“面”串联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迅速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取到准确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立即给予修正,使教学能够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惟有凭借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方法。”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紧张复杂思维过程后,从中获取规律,再接触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已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众所周知,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7、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通常每次考试后,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诚然,“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

8、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五) 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的能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开发。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品格,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指导正确的创新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教学中可先由教师示范,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

9、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通过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要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要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

10、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等等。这些假设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谛。 当前,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是对学科内某一重点、热点或现实问题的探究,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探究能力、探究需求或兴趣取向,确定相应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包括:探究的方式、手段、需要的材料、探究的步骤、分工、预期取得哪些成果等。通过探究性学习,做出阶段性或总体性的报告,或写出专题小论文,以此训练检测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11、二、激发想像。培养学生思维的连动性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显而易见,想像是渗透在中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像的作用巨大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以便帮助学生打开想像空间。例如:开辟新航路这一课。1、做到情景再现,情感共鸣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调

12、动图文并茂的三维立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第一、情景再现,教师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如同置身与远洋航行中,产生情感共鸣。第二、直观展示,展示新航路开辟时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第三、亲自体会。设计“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模仿组建一个船队,在远洋航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困难,会有怎样的争论,船长迪亚士又将如何说服大家和他一起继续航行?”这一想象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构思,然后,然后让各小组模拟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吧。在发言争论中探讨出远洋航行的原因与条件。2、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分析,我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出发,如蔬菜、手工艺品等谈谈新

13、航路开辟带来的切实影响,学生辨别地看的历史事件,还让学生结合疾病传播等分析他的不利影响,这样学生容易接受,知识的传播水到渠成。3、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教学在于让学生的思想冲破牢笼,让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学生的心灵喷涌而出。因此在这节课后,安排了“你还想说什么?”“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悟?还有哪些泥潭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种教学设计既落实了基础知识,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像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

14、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考虑它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思维创新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由此看来,我们要尽量避免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帮助学生冲破条条框框,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设计思路比较注重科学性、逻辑性,但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方面仍然没有太多重视,显然,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

15、史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 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炙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通过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会极大的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历史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对历史现象的立体分析,要求学生从多种角度,从整体上和本质上把握历史、理解历史。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对一些

16、重要历史问题进行较为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如:“巴黎公社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哪些革命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将巴黎公社的重要内容分为背景、措施、意义三个部分分别考查,学生在学习中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义掌握的较牢固,但往往忽视了巴黎公社的背景,这样造成对巴黎公社的来龙去脉不清楚,使巴黎公社在历史知识的线索和网络中失位。因此,这种习题既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多向性。高中历史课本中,有些课内探究试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如:“9-12世纪前后,西欧封建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在掌握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思

17、想文化状况的基础上,与中国封建社会同一时期的相应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在比较之后,应该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渴求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以便达到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总之,教师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不仅如此,还要“授人以渔场”,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快乐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做到始终是学生的倡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参与者、提问者、发现者。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创新,从独特性、连动性、多向性去引导质疑、激发想像、打破定势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让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颖的活力。参考文献: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陈献章,论学书,明代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