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文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683786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酶工程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酶工程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酶工程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酶工程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工程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酶工程基础一. 酶的催化特点(一)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2、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 但是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3、酶能够稳定底物形成的过渡状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 而加速反应的进行。(二)酶催化作用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3、调节性1. 高效性:酶加速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2专一性:又称为特异性,是指酶在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3.调节性:1.酶浓度的调节2激素调节3.共价修饰调节4.限制性蛋白水解作用与酶活 力调控5.抑制剂的调节6.反馈调节7.金属离子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的调节第二节酶的活

2、力测定1、酶活力与酶促反应速度酶活力: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反应的反应速酶促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单位:浓度/单位时间2、酶的活力单位(U)1国际单位(IU单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u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称一个国际单位(IU), 1 IU = 1umol /min1单位催量(Katal, Kat单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 产物所需 的酶量,称 Kat 单位。1 Kat=1mol/s=60mol/min=6X 107 IU3、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U/mg蛋白质。 酶的比活力=酶活力

3、单位/mg (蛋白质或RNA)酶的比活力是分析酶的含量与纯度的重要指标。酶提纯过程中,总蛋白减少,总活力减少,比活力增高。一 心、酶的纯化倍数:每一步比活力酶的回收率:每一步总活力X100%第一步总活力弟一步总活力第三节酶反应动力学一、米氏方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氏方程Km即为米氏常数,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1.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o2.3.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k2 + k3k 1当 K2 K3 时, Km Ks一般只与酶的性质、底物种类及反应条件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米氏方程的意义:1米氏常数为反应速度是最大反应速度

4、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单位为摩 尔浓度(mol/L) 2Km对于特定的反应条件而言是一个特征常数。它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 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Km值。3Km值作为常数只是对固定的底物、一定 的温度、一定的pH等条件而言的。4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 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因此可以判断酶的 最适底物。5催化可逆反应的酶正逆方向反应的Km是不相同的,测定细胞内Km和正逆方 向反应的底物浓度,可大致推测正逆反应的效率,判断酶在细胞内的催化的主要方向4. Vmax: 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意

5、义:Vmax=K3 E如果酶的总浓度已知,可从Vmax计算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即动力学常数K3。第二章酶的发酵工程1. 诱导(1)组成酶:细胞固有的酶类。(2)诱导酶:是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 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1. 酶合成的诱导:加进某种物质,使酶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酶合成诱导的现象:已知分解利用乳糖的酶有:-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透过酶;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酶。实验:(1)大肠杆菌生长在葡萄糖培养基上时,细胞内无上述酶合成;(2)大肠杆菌生长在 乳糖培养基上时,细胞内有上述酶合成;(3)表明菌体生物合成的经济原则:需要时才合成。2. 阻遏:(1)分解

6、代谢物阻遏(2)反馈阻遏2末端产物阻遏: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引起的阻遏。酶合成阻遏的现象:实验:(1)大肠杆菌生长在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上时,检测到细胞内有色氨酸合成酶 的存在;(2)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色氨酸,检测发现细胞内色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降低,直至 消失。(3)表明色氨酸的存在阻止了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体现了菌体生长的经济原则:不 需要就不合成。酶合成的诱导与阻遏操纵子模型调控作用对比3分解代谢物阻遏(1)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源或氮源)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 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合成的现象。(2)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并非由于快速利用的甲碳源本身直接作用的

7、结果,而是通过甲 碳源(或氮源等)在其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代谢物所引起的阻遏作用。第三节酶发酵动力学一、细胞生长动力学:在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一般要经历延迟期、指数生长期、减速 期、静止期和衰亡期5个阶段。营养物浓度(生长限制基质浓度)和生长速率之间的动力学关系:Monod模型 . dX1_ 卩 -Sdt XK + Ss卩:比生长速率(1/h)(specific growth rate)pmax:最大比生长速率(1/h)S:营养物浓度(生长限制基质浓度)克/LKs:莫诺德常数或饱和常数或营养物利用常数克/L,或mol/L5A基质浓度二、产酶动力学(一)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图根据酶长成与生同步

8、合成型中期爛葩W职部分生长偶联型一一延续合成型 非生长偶联型一一滞后合成型1.生长偶联型(又称同步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 特点:酶的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反应产物阻遏。当去除诱导物、细胞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立即停止,表明这类酶所对应的mRNA很不稳定。细胞0.5100.40.10.0度度0.3时间时间(h)生长偶联型中的特殊形式一一中期合成型: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而在细 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合成也随着停止。特点:酶的合成受产物的反馈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所对应的mRNA是不稳定的。2部分生长偶联型(又称延续合成型):酶的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

9、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 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一段时间。特点:可受诱导,一般不受分解代谢物和产物阻遏。所对应的mRNA相当稳定。60时间402040.80 时间(h)12050.012.50.03.非生长偶联型(又称滞后合成型):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才开始合成并大 量积累。许多水解酶的生物合成都属于这一类型。20O40胞 田 幺一浓胞细30浓酶特点:受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0 0 020406080时间时间(h)酶生产中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延续合成型:发酵过程中没有生长期和产酶期的明显差别。细胞开始生长就有酶的产生,直 至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

10、以继续生成一段时间。同步合成型:提高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如降低发酵温度。 滞后合成型:尽量减少甚至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使酶的合成提早开始。 中期合成型:要在提高mRNA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努力。(二)产酶动力学巴=(仲+ B ) X一般产酶动力学方程可表达为:dt式中X细胞浓度(g /L)细胞比生长速率(h-1) 生长偶联的比产酶系数(I U/g)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IU/(g h) E酶浓度(IU/L) t时间(h)生长偶联型少二Q卩X证部分生长偶联型药卩X +卩X如卄X非生长偶联型dt第三章酶的分离工程3.1酶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路线(预处理)细胞破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细胞)

11、(粗粉级分离)酶提取(发酵液)(细分级分离)酶分离纯化(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萃取 分离,结晶分离等)(成品加工)酶浓缩 酶贮存酶分离纯化不同阶段:酶的纯化过程,约可分为三个阶段:(1)粗蛋白质:采样一均质打破细胞一抽出全蛋白,多使用盐析沉淀法;可以粗略去 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2)部分纯化:初步的纯化,使用各钟柱层析法。(3)均质酶:目标酶的进一步精制纯化,可用制备式电泳或HPLC。第四章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第一节概述 固定化细胞技术:二.固定化酶的优缺点优点:多次使用;可以装塔连续反应;纯化简单;提高产物质量;应用范围广 缺点:首次投入成本高;大分子底物较困难一

12、.一般方法及特点1. 四大类方法:吸附法(包括电吸附法);结合法(无机多孔材料);交联法(双功能试剂); 包埋法(微胶囊法)各类固定化方法的特点比较:比较项目吸附法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物理吸附.共价键结合离子键结合制备难易易难易较难较难固定化程度弱强中等强强活力回收率较高低高中等高载体再生可能不可能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费用低高低中等低底物专性不变可变不变可变不变适用性酶源多较广广泛较广小分子底物、药用酶2. 选择方法依据:(1)酶的性质(2)载体的性质(3)制备方法的选择(一)吸附法1.物理吸附: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2. 常用载体:(1)无机载体:氧化铝、活性碳、皂土、硅

13、藻土、金属氧化物、硅胶。一般 吸附量1mg蛋白/克吸附剂(2)有机载体:淀粉、白蛋白等。一般吸附量几十毫克蛋白克 吸附剂研究热点:大孔型合成树脂、陶瓷(二)结合法1.离子键结合法2.共价键结合法1.离子键结合法:酶分子与载体之间以离子键作用而实现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常用载体: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使用注意:pH、离子强度、温度2 .共价键结合法:酶分子与载体之间以共价键作用而实现结合的固定化方法(2)可以形成共价键的基团:游离氨基,游离羧基,巯基,咪唑基,酚基,羟基, 甲硫基,吲哚基,二硫键(3)常用载体:天然高分子、人工合成的高聚物、无机载体4)载体活化的方法:A.重氮法B.叠氮

14、法C.烷基化反应法D.硅烷化法E.溴化氰法(三)交联法: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 法。用处:可用于含酶菌体或菌体碎片的固定化。(三)交联法的形式:(1)酶直接交联法(2)酶辅助蛋白交联酶直接交联法:在酶液中加入适量多功能试剂,使其形成不溶性衍生物。影响因素:固定化依赖酶与试剂的浓度、溶液pH和离子强度、温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平衡。 酶辅助蛋白交联:为避免分子内交联和在交联过程中因化学修饰而引起酶失活,可使用第二 个”载体”蛋白质.双重固定法:(1)吸附交联法(2)交联包埋法(1)吸附交联法:先将酶吸附在硅胶、皂土、氧化铝、球状酚醛树脂或其他大孔型离子交

15、换树脂上,再用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交联。用此法所得固定化酶也可称为壳状固定化酶。(2)交联包埋法:把酶液和双功能试剂(戊二醛)凝结成颗粒很细的集合体,然后用高分 子或多糖一类物质进行包埋成颗粒。优点:这样避免颗粒太细的缺点,同时制得的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四)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包埋法分为网格型和微囊型1. 网格型: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凝胶细微网格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称为网格 型包埋法。也称为凝胶包埋法。2. 微囊型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内,制成固定化酶。由于固 定化形成的酶小球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至几百微米,所以

16、也称为微囊化法。微囊化法制备固定化酶有两种方法 界面沉淀法:这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法,它是利用某些高聚物在水相和有机相的界面上溶 解度较低而形成的皮膜将酶包埋。此法条件温和,酶失活少,但要完全除去膜上残留的有机 溶剂很麻烦。 界面聚合法:是用化学手段制备微囊的方法。利用油水界面上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体而 将酶包裹起来。双功能试剂:第五章化学酶工程第一节酶分子的化学修饰(一)概述:通过主链的“切割”“剪接”和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对酶蛋白进行分子改 造,以改变其理化性质活性,这种应用化学方法对酶分子施行种种“手术”的技术一.酶的化学修饰原因:1.稳定性不够,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热、蛋白)2.作

17、 用的最适条件不符。(半衰期延长,最适PH扩大)3.酶的主要动力学性质的不适应。(Km 增大,结合差)4.临床应用的特殊要求。(异源蛋白-抗原-抗体-降低酶类药物抗原性)三. 酶化学修饰的基本原理(解决4个“?”1.如何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2.如何保护酶活性部位与抗抑制剂3.如何维持 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与抗蛋白水解酶4.如何消除酶的抗原性及稳定酶的微环境 酶化学修饰的定义:凡通过化学基团的引入或除去,而使酶蛋白共价结构发生改变,称为蛋 白的化学修饰。第二节抗体酶抗体:由抗原诱导产生的,在结构上与抗原高度互补并与抗原具有特异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 白。抗体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多样性和专一性抗

18、体酶:抗体酶或催化抗体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它是利用现代生物学与化学的理论与技术交叉研究的成果,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 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抗体酶具有典型的酶反应特性:1与配体(底物)结合的专一性,包括立体专一性,抗体酶催 化反应的专一性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天然酶的专一性;2具有高效催化性,一般抗体酶催化反 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快102106倍,有的反应速度已接近于天然酶促反应速度;3抗体酶 还具有与天然酶相近的米氏方程动力学及pH依赖性等。抗体酶的制备:将抗体转变为酶可通过诱导法、拷贝法、引入法、化学修饰法等途径。诱导法:是利用反应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制

19、作单克隆抗体,筛选出具高催化活性的单抗即 抗体酶。拷贝法:主要根据抗体生成过程中抗原-抗体互补性来设计的。引入法:则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催化基因引入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使其 获得催化功能。化学修饰法:对抗体进行化学修饰,使抗体与催化基团相连。第六章生物酶工程酶的定点突变:指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即通过取代、插入或删除已知DNA序列 中特定核苷酸序列来改变蛋白质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 力,增强酶的专一性。定向进化:属于蛋白质的非合理设计,它不需要事先了解酶的空间结构和催化机制,人为地 创造特殊的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随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20、),在体外改造 酶基因,并定向选择(或筛选)出所需性质的突变酶。定向进化:突变筛选突变位点是随机的,不确定的;突变位点的数目也是不确定的;突变的效应更是不可预知的; 理论上讲,凡是能够引起突变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都可以应用于定向进化 中突变体的产生。定点突变:突变位点是确定的,突变的个数也是预知的;突变的效应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 是未知的;定点突变的方法一般是以PCR技术为基础的。第七章核酶核酶:由于这类酶具有类似核糖核酸酶功能,而化学本质为核酸,因此被切赫称之为核酶。锤头型核核酶的类型:剪切型核酶发夹型核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剪接型核酶组I内含子 组II内含子根据催化反 应1

21、剪切型核酶:这类核酶催化自身或者异体RNA的切割,相当于核酸内切酶。2剪接型核酶:这类核酶具有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两种活性。第三节核酶的应用1、核酶抗肝炎病毒的研究2、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 I)核酶3、抗肿瘤治疗第八章非水相酶催化一有机相酶反应的优点: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2可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扩大反应pH 值的适应性。3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能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应。4可控制底物专一 性,可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5酶易于实现固定化。6酶和产物易于回收。(低沸点溶剂更 易分离纯化产物)7可避免微生物污染。反应体系中水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1)酶都溶于水,只有在一定量的水存在的

22、条件下,酶 分子才能进行催化反应。所以酶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时,水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有机介质中的水含量多少对酶的空间构象、酶的催化活性、酶的稳定性、酶的催化反应速度 等都有密切关系,水还与酶催化作用的底物和反应产物的溶解度有关。(2)酶分子只有在 空间构象完整的状态下,才具有催化功能。在无水的条件下,酶的空间构象被破坏,酶将变 性失活。故此,酶分子需要一层水化层,以维持其完整的空间构象。维持酶分子完整的空间 构象所必需的最低水量称为必需水。(3)有机介质中水的含量对酶催化反应速度有显著影响。 存在最适水含量。酶催化反应的主要介质和种类:第九章酶反应器和酶传感器常见的酶反应器类型:按结

23、构区分搅拌罐式反应器;填充床式反应器;流化床式反应器;膜反应器 按操作方式区分:分批式反应;连续式反应;流加分批式反应 混合形式:连续搅拌罐反应器;分批搅拌罐反应器影响酶反应器选择的因素很多,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酶的形式(游离/固定 化.)2固定化酶的形状3底物的物理性质4酶反应动力学性质5酶的稳定性6操作要求7反 应器制造、控制成本第十章酶抑制剂第一节酶的抑制剂及抑制作用酶的抑制剂: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注意:区别于酶的变性抑制剂对酶有一定选择性,而变性的因素对酶没有选择性三抑制作用的分类:抑制作用类型:1不可逆性抑制;2可逆性抑制可逆

24、性抑制:1竞争性抑制;2非竞争性抑制;3反竞争性抑制1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不能 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予以除去。2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或 丧失;抑制剂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除去。类型:1竞争性抑制;2非竞争性抑制;3反竞争性抑制;4其它可逆抑制1.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 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竞争性抑制特点:(a) 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b)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 酶的相对亲和力及S; (c)动力学特点:Vmax

25、不变,表观Km f。2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能与酶和底物的复合物相结合,降低形成产物的数量。 主要见于多底物反应中。3. 非竞争性抑制:底物与抑制剂同时与酶结合,两者没有竞争性。第十一章酶的应用酶参与了生物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1执行具体的生理功能-唾液、胃液中的消化酶,凝血酶等2清除有害物质,起保卫作用-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3协同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发挥信号转换,传递与放大作用,调节生理功能-蛋白激酶4催化代谢反应,建立各种各样代谢体系与代谢途径-葡萄糖、氨基酸、核酸代谢 酶是生物学有力的研究工具:基因工程工具酶;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酶和工农业生产与医学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业用酶:淀粉糖业农业用酶:饲料医疗用酶:蛋白酶 检测试剂抗病毒等新药物开发酶工程应用领域:1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用酶进行疾病的治疗;用酶制造各种药物2、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果汁生产与果胶酶;乳制品与凝乳酶;3酶在轻工、化工方面的应用:用酶进行原料处理;用酶生产各种轻工、化工产品;用酶增 强产品的使用效果。4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监测;废水处理;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可降解材料开 发5酶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除去细胞壁;大分子切割;大分子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