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300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629499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96 大小:9.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300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300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300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3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300(9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1诗两首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难点)3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2015 年 9 月 3 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大地上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正是由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与不屈的抗争,才换来了抗战的胜利和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二、预习展示 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

2、诗人,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背景:本诗写于 1938 年 11 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初读课文,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1)初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用“”标出重读的字词。明确: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前两句诗句,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把握象征意象 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明确: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繁衍养育了中华民族,现在却遭受侵略者欺凌的国土;“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2诗人笔下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又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呢?明确: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河流悲愤,风激怒:“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

4、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黎明无比温柔:充满了对解放区的向往。(二)小组讨论,把握主旨情感 1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只鸟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而不是“清脆的喉咙”歌唱?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因为这只鸟所热爱的土地正在遭受欺凌与摧残,所以鸟儿只能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这也表现了鸟儿对土地的爱,献身于土地的精神。2这只鸟活着的时候用生命来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

5、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3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眼中的“泪水”都包含了哪些东西?如何理解这两句诗?明确:“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充分注重了

6、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通过理解意象,体会诗人感情。注重学生体验感受。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诗歌的朗读这个环节,仅仅放在这节课的开头,没有贯穿于整个课堂,朗读效果不是很理想,感染力不强。“合作探究”引导不够得力,学生理解可能不够透彻。第二课时 乡愁【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重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重点)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在中文国际频道开播的大型纪

7、录片记住乡愁,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乡愁”是一个容易引人伤感、叫人唏嘘的字眼,一首诗、一条家训或者一道美食,都能唤起中国人普遍的乡愁情绪。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余光中,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 乡愁 白玉苦瓜 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 余光中诗选。他的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本文写于 1972 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2朗读诗歌,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和重读字词。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

8、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三、合作探究(一)把握诗歌结构思路,分析诗歌精巧构思 1朗读诗歌,理清诗歌顺序。明确:时间 数量词 修饰语 比喻 思念对象 小时候 一枚 小小的 邮票 母亲 长大后 一张 窄窄的 船票 新娘 后来 一方 矮矮的 坟墓 母亲 现在 一湾 浅浅的 海峡 大陆 2.“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明确:不能颠倒。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明确:如果去掉第四节,本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

9、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正如诗人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二)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都承载着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

10、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3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明确: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以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三)体会诗歌情感,培养爱国思乡之情 1通过对诗歌的诵读与分析,说说这

11、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 乡愁一诗言简意丰,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诗中最后一节,描摹出生动感人的画面。示例: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理应结束。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赤着脚,蹚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匍匐在您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您,对您大喊一声:“母亲!”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主义,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学的成功之处应在于用心去教,用感情教,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

12、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这堂课上,在设计教案和讲解重点知识的各个环节中,我都注意了这一点,并且想方设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种情感并逐渐融入这种情感中。不足之处:都说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在于多读,因为时间原因,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诗歌的次数很少,与学生互动也很少,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也可能很难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培养自身对家国的情感。2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难点)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2014 年 12 月 11 日,为了悼念逝者,铭

13、记历史,“血色的年轮121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诗歌朗诵会”在上海虹桥社区文化中心举办,朗诵会上现场朗诵了诸多爱国诗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篇。或许大家会问,这首诗为什么会入选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该诗。二、预习展示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诗集有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 年。1941 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在酷刑下致残。但诗人自己的抗日

14、精神依然不减,他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同情爱怜。诗人饱蘸感慨,在狱中写下了这首如泣如诉的诗歌。2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1)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锦幛(zhng)荇藻(xng zo)蓬蒿(png ho)憔悴(qio 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lu y):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再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明确: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

15、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三、合作探究(一)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6、,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明确:描写了“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形象。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诗歌的抒情线索是什么。明确:本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二)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情感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17、。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2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归纳本诗的主旨情感。明确:本诗运用想象的手法,对沦陷区和解放区的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难点)2品味诗歌语言。(重点)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诗人及其创作本诗的背景,也体会了诗人对祖国

18、命运的关注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之情。那么,本诗的这些情感是怎样一步步突显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本文的语言及诗人运用的写作手法来探究这一问题。二、预习展示 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大声诵读,并体会诗句的美妙之处。方法提示:可从词性、修辞、句式、内容感情、诗歌韵律等角度进行品析。三、合作探究(一)解读诗歌意象 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一句,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有什么作用?“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选用得恰如其分,你认为好在哪里?明确: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

19、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调动读者的联想,形象感受到对如恋人般美好、如母亲般亲切的解放区的向往之情。(二)赏析诗歌语言 1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朗、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2说说你对“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0、”这句话的理解。明确: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象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3“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作用?明确:“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三)分析对比手法 1“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明确: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表现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21、明确:感情色彩: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手法:诗的前半部分是诗人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在前半部分里,诗人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绪的渲染。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人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诗的教学过程

22、中,我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设置教学过程,逻辑清晰,过程合理,涉及的知识点全面,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不足之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只是提出了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这是单向的交流,不能算是师生互动,更谈不上两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扮演的是知识的拥有者,把自己的想法或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告诉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难点)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23、(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2015 年 8 月 15 日至 16 日,2015 首届武汉诗歌节在武汉举行。本次诗歌节可谓大咖云集,有不少偶像级神秘嘉宾到场,其中就有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女士,她的诗作致橡树曾在 20 世纪 80 年代风靡一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即是舒婷女士的作品。二、预习展示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舒婷,1952 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

24、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 1979 年 7 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和语调。明确: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高昂 3.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示例: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

25、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三、合作探究(一)理解意象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

26、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二组意象写出了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穷和苦难而丧失希望;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情。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在平凡中发现美,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2)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3)设身

27、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二)赏析修辞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赏析:运用反复修辞,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中,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之中,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2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赏析:运用比喻修辞,将“希望”比作“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其中“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

28、”,变成现实。表现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3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赏析:运用对比手法。“十亿分之一”,极言“我”之小,“九百六十万平方”,极言祖国之大。对比手法的运用,强调“我”是祖国的一分子,“我”胸中包容着整个祖国。(三)体会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发展?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诗人情感的表现不是一成不变、一线直流的,而是跌宕起伏、层层涌向高潮的。前两节写祖国千百年来的落后状况,因落后而导致的贫穷,令人悲痛。诗人的情感是悲痛、沉重的。第三节写祖国重新奋起,诗人为之感到欢欣。第四节,写“我”与祖国

29、的关系,表达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诗人的情绪是高亢昂扬的。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置在知识点方面是比较全面且循序渐进的,整节课的节奏也是流畅的,学生与我的互动显示他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首诗的重难点。不足之处:没有注意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没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说教有点空洞。4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与文学常识。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歌写法。(难点)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

30、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二、预习展示 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 年他凭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 哈莱姆的莎士比亚 单程票 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2掌握生字词。虔诚(qin)深邃(su)晨曦(x)潺潺(chn)瞰望(kn)黝黑(yu)

31、镶嵌(xing qin)虔信:恭敬而又可信任。慰藉:安慰、欣慰。深邃:深远。3同学自读,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三、合作探究(一)研读祖国 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明确:“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2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明确: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3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明确:首先,想象奇

32、特。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其次,语言平淡而感情炽热。诗人没有选择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诗兴,而借助于草原、森林、河流、小路、灯光和俄罗斯人民这些快乐而简单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感情,于平淡中更显感情的深沉、厚重。4 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明确: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

33、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5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二)研读黑人谈河流 1“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

34、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2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纳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明确: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3 诗中“河流”象征什么?“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指什么?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中的“河流”象征历史。“古老的黝黑的河流”喻指黑人的悠久历史。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35、。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四、板书设计 祖 国 黑人谈河流 核心词:“河流”(历史的象征)中心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种族)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套流程,本节 课的学习应该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但是,这节课的两首诗都是外国诗,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因此把握诗歌的意蕴及所抒发的感情就有些难度。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不足之处:因为这是两首自读诗歌,且考虑到学生已经对现代诗歌有了很好的了解,所以在设置内容及讲解过程中

36、没有前面几课那样精细,这对于学生从细节方面了解全诗不是很有利。5.孔乙己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回顾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时代背景。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重点)3通过研读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征。(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深镇的咖啡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玛丽张的确被判无期了。”2015 年 8 月 9 日,一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的孔乙己体改编的文章爆红于网络。在这之前,同学们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有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人物形象吧!二、预习展示 1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18 年

37、冬天,发表于 1919 年 4 月的 新青年 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 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 1905 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颓唐(tu)附和(h)羼水(chn)阔绰(chu)间或(jin)3理解词义。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不屑,认为不值得。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小说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明确:鲁镇咸亨酒店。(2)小说的人物有哪些?

38、主人公是谁?叙写了哪些事?明确:人物有:孔乙己、掌柜、“我”、喝酒的客人;主人公是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故事情节 1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明确: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 4 自然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 6 自然段)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 7 自然段)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 8 自然段)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 11 自然段)2按照小说的情节,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39、(开端、发展)第二层(1012):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第三层(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二)辨析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明确:(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2)肖像描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他的遭遇之悲惨。(3)语言描写:如: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40、“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4)神态描写:睁大眼睛(极力想为自己争辩,维护做人的尊严)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酒客的讥笑戳痛他内心的伤疤)(5)动作描写:如:“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理。“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他的境地非常悲惨。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

41、的”的“走”,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严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他也有善良、质朴的一面。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2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重点)3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难

42、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通过对孔乙己的各种描写,认识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然而这样一个悲剧的结果,仅仅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自命清高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造成他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二、预习展示 1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笑。2各种人是如何取笑孔乙己的?应怎样理解?明确: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无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淡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三、合作探究(一)分析环

43、境描写 1 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通过酒店的布局和出场的人物可以看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明确:作者描写的社会环境:(1)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2)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3)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2前三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明确: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二)赏析写作特色 1学生通读 412 自然段,讨论: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笑声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明确: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这

44、哄笑主要来自于“短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人,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色彩,小说以“乐境”写哀,更见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2小说没有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小说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给读者以真实感,“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见证者,小说以一个纯真的少年的视角来写

45、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映照出社会的冷漠,更富有感染力。(三)分析悲剧原因,探究作品主题 孔乙己的下场是悲惨的,造成他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说揭示的主题是什么?(提示:从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分析原因)明确:其社会原因有三:其一,是封建科举制度诱导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死读经书,迂腐不堪,不会谋生,成为社会的废物;其二,是封建社会的“愚民思想”,使得广大民众认识不到自己被奴役的地位,反而嘲笑、愚弄和自己同处一个阶级的人;其三,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把孔乙己推向了死路。小结: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这篇小说的主旨,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归纳:一是从孔乙己这个角度出发,

46、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戕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二是从民众这个角度出发,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的麻木冷漠,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整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我都特别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性,让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另外,在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我也关注到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只要做到课中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消化,对文章的掌握应该没有问题。不足之处:孔乙己是篇传统的篇目,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选它。文章篇幅不算长,但要学好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老师的引导就极为重要了。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做得还不是很好,以后要在这方面

47、多下功夫。6蒲柳人家(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重点)3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重点)4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难点)5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时,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48、河北通州区(今北京市通州区)人。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2自读课文,积累字词。擀(gn)剜(wn)腌臜(z)捯气(do)唿(h)哨 咯(k)吧 呱(g)呱坠地 荣膺(yng)隐匿(n)如坐针毡(zhn)影影绰绰(chu)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3感知内容,自拟标题。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参考答案: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

49、青百般疼孙子。第二节:(1)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大学问仗义古热肠;(3)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大学问怒拴何满子。三、合作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有什么形象特点?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疼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填人物),因为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

50、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3 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示例: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共同点: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二)赏析语言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富有文采和趣味性,请结合语句具体分析。1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明确: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显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

51、的形象,用语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2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三)主旨归纳 再次通读文章,归纳本文主旨。明确: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 20 世纪 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热情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贫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四、板书设计 语言:形象生动、准确传神 五、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更适合选点进

52、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经过考虑,我选择了感受人物形象和品味语言作为这篇课文学习的两个突破点。在具体的环节设置上,我安排了三个主要的环节:一、自拟标题整体感知;二、自选人物感知形象;三、自选角度品味语言。这样的环节设置生动灵活,避免了教师呆板枯燥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其课堂积极性。不足之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仅仅只关注了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导致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点没有涉及,只能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消化,这样可能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影响。7.变色龙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及

53、本文的写作背景。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重难点)3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人民网莫斯科 2015 年 5 月 19 日消息,根据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 19 世纪末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著名作家契诃夫同名小说世人看不见的眼泪改编的电影即将拍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变色龙就是该作家的又一力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大师、巨匠的无限崇敬,走近他、走进他的作品吧!二、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 19 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同时又是一位喜剧革新家,作品有装在套子里

54、的人 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等。变色龙写于 1884 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2识记字音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盛满(chng)胚子(pi)咳嗽(k)恐吓(h)赔偿(chng)中看(zhng)戳(chu)戮(l)筛(shi)子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无缘

55、无故:没有原因。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3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明确:奥楚蔑洛夫处理了六次:不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疯狗、下贱胚子、野狗;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那么小、名贵的、怪伶俐的。4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明确:狗的主人是谁。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故事情节 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明确:首饰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伤了,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件事。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指责赫留金故意伤狗在先。后来又有人说那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马上又变了嘴脸,又说要严惩这只狗和它的主人

56、。这只狗的主人到底是谁,人们观点不一,警官的脸色也随之像变色龙似的变来换去。(二)辨析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奥楚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性格)?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1“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明确: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当面说谎、卑劣无耻的特点。2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明确:运用外貌描写,句中“军大衣”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3“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明确:运用动作

57、、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受,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沙皇走狗夹着尾巴狼狈而逃的形象。4“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明确: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句中“洋溢”是充分流露的意思,形象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重点)2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重点)3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批判态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的多次变化,看到了沙皇统治忠实

58、走狗的丑恶嘴脸,也看到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写作特色。二、预习展示 说说小说以“变色龙”为题的妙处。明确:“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护色。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三、合作探究(一)体会细节描写 1 细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脱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想想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明确:(1)当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警官奥楚蔑洛夫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个脱大衣的

59、动作,一句“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掩盖对初判的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为他若无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护。(2)当人群里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警官又吃了一惊,赶紧叫巡警给他穿上大衣。由“脱”到“穿”,反映了奥楚蔑洛夫的恐惧心理,穿大衣只是一种掩饰窘态的动作(3)文末写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恐吓了赫留金,裹紧大衣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大衣,与开头呼应。文章通过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也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2文章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想想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明确:(1)赫留金“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

60、们看”“血淋淋的手指头”表明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把“手指头”比作“一面胜利的旗帜”,因为赫留金把它作为要求主持公道,甚至要求赔偿的证据。(2)奥楚蔑洛夫听人群里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就对赫留金的手指头作了新的结论。“手指头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想得到一笔“赔偿费”,这判断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转眼成了敲诈者。(3)在人群里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训斥赫留金“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蠢”“不好”的冒犯名种狗的罪证。(4)奥楚蔑洛夫当着普洛诃尔的面赞美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这时赫

61、留金的手指头成了活该被咬的对象,由于将军的权势,不但狗成了可爱的,连咬人都成了美德。总之,手指头的细节描写写出赫留金的命运和遭遇,它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卑劣品质,反映了沙皇统治的社会黑暗。(二)分析讽刺艺术 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本文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明确: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的身份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多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

62、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三)体会主旨情感 1自然界中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在众人面前拿腔作调、作威作福。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

63、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透过这条变色龙,我们看到了俄国社会中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腐败风气,看到了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看到了作者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和辛辣的讽刺。2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从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示例:甲生: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乙生: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

64、。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丙生: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态。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明确:本文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变色龙”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和愚昧。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极富

65、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和夸张对比突显人物性格,刻画了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通过人物前后的态度变化来探究人物形象,进而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总结出这篇小说的主题。环节设置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中揭示主题。不足之处:在设计教案及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是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思想,其实在本课中,特别是第二课时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我却因为时间问题没有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以后在这方面需要改进。8.热爱生命(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常,识记重点字词。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66、重点)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重难点)4体会小说的象征意味。(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天津滨海新区“812”危险物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后,一幅名为逆行的漫画图片被大量地转载。图片中,一名消防队员与疏散的人群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最危险的灾难现场走去。最终,他们中的多位牺牲在爆炸现场。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才为灾难现场的人们带去了生的希望,也教会人们要更加热爱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热爱生命呢?下面就让我们到杰克伦敦的作品热爱生命中去寻找答案。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小说家,他在自己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写了 19 部长篇小说和 150 多部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 海狼马丁伊登 老头子同盟 北方的奥德赛等。2识记字音字形,理解词语。舐着(sh)巉岩(chn)窒息(zh)粘膜(nin)骸骨(hi)戳穿(chu)吮吸(shn)蜿蜒(wn)耷拉(d)吹毛求疵(c)踉跄(ling qing)奄奄一息(yn)海市蜃楼(shn)转瞬即逝:转眼之间就消失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巉岩:高而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