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论文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9583086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论文创新与组织结构关系理论分析提要组织结构是影响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可归结为两种理论脉络:创新的组织模式理论和创新的组织结构特征理论。每种理论下又相应存在三种主 要研究视角。通过对不同研究视角关注焦点及主要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出有意义的启示。关键词:创新;组织结构;组织模式;组织结构特征在影响企业创新的众多因素中,组织结构是很重要的一个。组织结构之所以与创新相关, 是因为它为创新过程的进行提供了正式的内部环境,它不但决定了谁有权做出创新决策以及 一个管理者对新思想产生方面的自治及弹性程度,还影响创新过程参与者之间交流信息的方 向和数量。甚至有人认为结构变量

2、是组织创新的根本决定因素。所以,长久以来,创新过程 的组织结构一直是创新研咳嗽焙凸芾硎导吖餐匦牡奈侍狻对于创新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当前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种理论:一是创新的组织模 式理论,着重分析有利创新的组织模式;二是创新的组织结构特征理论,旨在分析有利创新 的组织结构特征。一、创新的组织模式理论创新总是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模式来实现,组织模式是创新实现的手段。创新的组织模式 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分析能促进成功创新的组织模式的类型。在此理论下,可以发现有三种主 要的研究视角:一是创新组织模式的典型结构分析;二是创新组织模式选择的权变理论;三是 特定背景下的创新组织模式研究。(一) 创新组织模式的典型

3、结构分析。典型结构分析方法旨在总结与分析能导致创新的典 型组织模式。比如,傅家骥等(2003)认为典型的创新组织模式有七类:新产品委员会、新事 业发展部、产品经理制、矩阵式创新小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联盟及虚拟型创新组织, 并分析了每一类组织模式的特征及其对创新的影响。刘从九(2003)从技术创新的特征着手, 构建了内企业、项目小组、虚拟组织、课题制、学习型组织等几种基于创新的组织模式。伯 格曼(2004)把项目开发团队的类型分为四种:职能、轻量级、重量级和自主团队结构,并对 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描述。高鹏2007)则直接认为虚拟化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组 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把

4、虚拟化的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的模式形态归结为七种类 型:链式模式、联盟模式、虚拟平台模式、网络创新模式、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网络 化的企业孵化器和技术实验室联合体。(二) 创新组织模式选择的权变理论。创新组织模式选择的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促进创 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应随着创新阶段、创新活动的性质等的不同而不同。比如,Cagliano等认 为,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会对创新组织模式选择产生较强影响。董静等(2010)从研究文献的 梳理以及企业实践出发,总结出相互对应的三组组织模式。多元化和剥离化组织模式; 细分化和粗分化组织控制;平行和调整型项目组。他们的研究证明,根据技术创新活动的 性质差异来选择

5、相应的组织管理模式,对提高创新绩效有重要意义。(三) 特定背景下的创新组织模式研究。此方法主要关注特定的创新战略、特定的企业规 模、某一特定行业等背景条件下的创新组织模式分析。比如,有人认为,在合作创新战略下, 创新组织模式主要有: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基金合作创 新模式以及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而罗炜、唐元虎2001)将合作创新组织模式分为产权合 作协议和非产权合作协议两大类,并认为非产权协议适合于进行研究密集型的合作创新活 动,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研究人员对学术问题的讨论和交流。相反,如果 企业期望通过合作学习经验性知识、转移技术,或者还有其他与生

6、产技术有关的意图,产权 合作联盟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张洪石、陈劲(2005)认为一个大型企业应该存在两个不同的研究发展组织:从事突破性 创新研究的组织和从事渐进性创新的组织,即二元性组织。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企业的原有 组织致力于渐进性创新,而突破性创新组织则致力于突破性创新。从事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是 一个高度独立的内部组织,其能力、结构以及文化与原有的组织具有高度的不一致性。其中, 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突破性创新俱乐部的建立。二、创新的组织结构特征理论凡创新的企业,必然存在能有利其创新行为的组织结构特征。创新的结构特征理论关注 的焦点是界定能导致成功创新的组织结构的最优特征。一般说来,在创新的结构特

7、征理论下, 也可以发现有三种主要的研究视角:普遍的或典型的创新结构特征和创新;权变结构特征和 创新;有形结构设计和创新(Ujari,2002)。(一) 普遍或典型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创新。典型组织结构特征方法旨在辩明能导致更多创 新的组织结构的整体特征是什么。Cumming认为两个非常不同的组织结构是机械的和有机的。集权的、机械的结构加强 过去的行为而有机的、分权的结构则能促进学习和知识产生,集权结构不利于人们对潜在的 假设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在动态的具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中,分权则使更快更有效的决策成 为可能。显然,有机结构更能促进创新的出现。这一结论也能从Burns和Stalker的研究中得到印证

8、。这项研究发现通过创新进而能更 成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的公司在结构上不同于那些不能适应正在变化的环境和市场条 件的公司。创新公司展现出更为有机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不重视创新的公司却由于陷入 了科层的、独裁的、机械式的组织形式而无法自拔。类似的研究分析还有:给雇员一定程度 的自治和决策权能有效地影响雇员的创新性。权力应当分散并授权给整个组织的雇员,因为 研究已经显示,权力集中可能成为组织内创新活动一个障碍。Rothwell在分析创新的关键成功因素时,注意到了水平管理风格、即把决策权更多地放 在低层的重要性。一般认为,垂直科层能够实现控制,而更扁平的管理结构则使自由选择成 为可能。总体上说,一

9、般认为集权和正式的组织更有效率但不够创新。Subramanian和Nilakant也认为,分权和非正式组织结构能够促进创新。他们认为,这 种类型组织结构的弹性和开放性有助于鼓励新思想的产生。类似地,Kanter认为创新组织的 特点是层级的减少、更多的交流和对低层雇员的更多授权;另一方面,集权组织中的权力集 中被认为是采用创新的一个主要障碍。Becheikh等(2006)认为,为了促进创新,组织结构应 当总是弹性的、鼓励对雇员的授权以及鼓励公司不同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Damanpour 对组织创新及其潜在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发现,在决策上的权力集中和创新之间 存在着统计上重要而负面的联

10、系,分权提供了快速反应和弹性,而这对想成为第一个把创新 (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引入市场的公司来说是尤其关键的。类似地,Wan等(2005)的研究表明, 更多的决策分权与更大的公司创新积极相关。(二) 权变结构特征和创新。权变结构特征的主要观点是促进创新的最优结构特征应能根 据创新类型、创新阶段、公司生命周期等的变化而不断调整Daft认为创新的组织结构应是 机械的还是有机的,最终取决于创新的类型。即如果采用的是技术创新,则有机的结构是合 适的,有机结构的特点是高度专业化、较低的集权化和较低的正式化。反之,若想实现管理 创新,则机械结构是合适的,其特点是较低的雇员专业化、高度的集权化和高度的正式化。

11、在对创新和结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Duncan得出结论认为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最 好能适应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他的说法,“促进思想产生的因素也许会阻碍创新的实 施”。“尽管显示出低度正式化和权力集中的结构能在思想产生阶段培育创造性,但创新的实 施需要一贯性和目标的唯一性”。Koberg等通过引入公司生命周期概念,对结构上的正式主义和创新的集中决策与创新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谨慎的解释。他们认为,正式主义便于年轻公司阐明任务,减少模糊性, 由此能使它们集中努力和有限的资源。反过来,这促进了有效性,提高斗志并增加创新。同 样,由于缺乏官僚层级,这些公司的集权却能给予企业家必要的决断和分配资源上的自

12、由; 另一方面,在老公司,不断扩展的活动范围及建立的相对长的指挥链条产生了复杂的正式主 义和不断增加的决策集权程度,而这些都会减弱公司的创新能力。同样的逻辑还可以用来解 释结构弹性、授权和公司不同运作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创新的影响。确实,如果说年轻的 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对规则和程序的正式化、把决策权集中于企业家手中而实现创新的话,一 个老公司若想创新就必须确保它的结构总是弹性的、分散决策是可能的,并要刺激跨功能的 交流和协调。(三)有形结构设计和创新。Allen的一项关于如何从建筑结构上改善研发实验室中的交 流与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如果把办公室的布局安排成正方形或者是圆形的而不是直线形 的,就能

13、大大改善交流状况。他也发现,垂直距离阻碍交流,这表明除非空间是有限的,位 于同一个楼层将会更有效率。像共同的休息室这样的共享空间或像复印机或无线电传真机这 样的共享设备都能促进相互交流。类似地,Hatch的一项研究表明,隔墙的高度、数量、门 或秘书的使用都与交流和其他相互作用活动存在积极的联系。三、启示虽然创新与组织结构之间关系非常复杂性、研究内容也很丰富,但通过当前文献的梳理 与总结,揭示了二者关系研究的两种理论脉络,并通过对不同研究理论具体研究视角与主要 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创新是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过程,组织结构作为任务分配、职责、权力等之间关系 的配置,对组织知识获

14、取、创造及应用效率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创新必须要涉及组织 模式问题。组织模式选择不当,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败与效率。其次,每一种研究理论,每一个研究方法,都旨在探索能导致更有效创新的组织结构问 题,只不过研究视角各异。为了有效地进行创新研究,承认研究路径上的差异并从理论上对 不同的研究脉络进行归类分析,将为创新的组织结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托和支撑,并 有助于研究者与管理者全面把握创新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若把研究视角局限于单一的 研究路径,有可能会局限研究者的视野与调查研究范围,从而有可能会得出片面的结论。第三,创新活动可以由正式的创新组织完成,也可以由非正式的创新组织完成;既可以 由

15、专门的创新组织完成,也可以由非专门的创新组织完成。结构特征既可以是集权的,又可 以是分权的;既可以是松散型的,又可以是紧密型的。面对众多的创新组织模式及其特征表 现,我们该如何选择?根据权变理论,没有最好的创新组织模式,也没有哪些组织结构特征 一定是有利于创新的。因为创新组织模式差异的核心在于对企业资源及能力的不同组合方 式,反映了企业创新过程组织架构的差异性(马家喜等,2008)。因此,合适的创新组织模式 及组织结构的特征选择应能随着创新类型、创新阶段、创新活动的特点、企业规模、企业发 展战略、公司生命周期等因素进行灵活改变。第四,在今天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

16、心力量,而 创新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所以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创新,并能最 大限度地为创新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对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对于创新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言,特定背景下的创新组织模式及其选择问题将是进一步 研究的重点所在。主要参考文献:1董静,苟燕楠,郭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一一基于不确定性和系统性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3.2 高鹏.论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虚拟化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4.3 刘从九.基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5.4 美罗伯特A伯格曼,莫德斯托A麦迪奎,史蒂文C惠尔赖特.陈劲,王毅译.技术于 创新的战略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 罗炜,唐元虎.企业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及其选择J.科学学研究,2001.4.6 马家喜,仲伟俊,梅姝娥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选择范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 管理,2008.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