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884041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0.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l 9卷 2 0 0 4在 第 6 期 l 2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1 9 No6 D e c 2 0 o 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 何 忠俊,梁社往,洪常青,熊俊芬(1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2 云南农业大学附中小,云南 昆明 6 5 020 1)摘要:概述了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订方法地球化学法、生态环境效应法和有效态毒性临界值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对我国现行的 土壤环

2、境质量标准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中一、二级 标准制订的原则,污染物种类和临界值的确定,以及有效态作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等问题作了进一 步讨论。建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订应考虑地域特点,应增加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重金属有效态作为 评价指标,应降低标准中铅的I临界值。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I 临界值 中图分类号:S 1 5 1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43 9 0 X(2 O O 4)O 6 0 r 7 0 0 0 5 Ad v a n c e i n t he Re s e a r c h o n S o i l En v i r o

3、 n m e nt a l Qu a l i t y S t a n d a r d i n C h i n a a n d I t s P r o s p e c t H E Z h o n g j u n ,L I A N G S h e wa n g ,H ON G C h a n g q i n g ,X I ON J u n f e n (1 C o ll e g e o f R e s o u r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K

4、u n mi n g 6 5 020 1,C h i n a 2 P r i ma r y and M i d d l e S c h o o l of Y u n n a n A g r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y,K u n mi n g 6 5 020 1,C h i n a)Ab s t r a c t:T h i s p a p e r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ma i n me tho d s f o r f o r mu l a t i n g s o i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q

5、 u ali t y s t a n d a r d(S E Q S),w h i c h i n c l u d e d g e o c h e m i c al m e th o d,e c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ff e c t m e tho d and p o i son o u s c ri t i c al v al u e me tho d o f a v a i l a b l e h e a v y me t a 1 o f w h i c h the a d v ant a g e and s h o r t a g e we r e

6、 als o d i s c u s s e d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ob l e m s o f c u r r e n t S E Q S i n C h i n a w e r e poi n t ed o u t a n d the f o rmula t i n g p ri n c i p l e o f fi rs t and s e c o n d c l a s s s t a n d a r d th e d e t e rmi n a t i o n o f pol l u t ed m a t t e r t y p e s and th e

7、 i r c r i t i c al v alu e i n S E Q S w e r e f u r t h e r d i s c u s s e d P r o p o s a l s w e I g i v e n t o the f o rmul a t i o n o f S E Q S w h i c h i n c l u d ed th a t the r e gi o n al f e a t u re s h o u l d b e c o n s i d e r e d,the i t e ms o f o r g a n i c poll u t ed ma t

8、t e r s h o uld b e c h ang ed and a d d ed,and the a v ail abl e form o f h e a vy me t a l s h o uld b e u s ed a s e v alu a t i o n i n d e x as w e ll as 山e c ri t i c al v alu e o f l ead s h o uld be d e c rease d Ke y wo r d s:soi l e n v i ron me n t al qu ali ty s t a n d a r d;h e a vy me

9、 t a l;o rgani c poll u t ed ma t t e r;c ri t i c a l v alu e 土壤 质量 的定义 为:综 合表 征土壤 维持 生产 力、环境净化能力以及保障动植物健康能力的量 度_ l J。土壤质量 主要包 括 3个方 面,土 壤肥 力质 量、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土壤肥力质量 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能力,是保 障粮食生产的根本;土壤环境质量是 土壤 容纳、吸 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质的能力;土壤健康质量 是土壤影响和促进人类和动植 物健康 的能力。土 壤健康质量与土壤环境质量密切相关,是土壤环境 质量在人类和动植物体上的反映。

10、目前我国食品 的数量安全可以基本得到保证,有些地区甚至供过 于求。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 收稿 日期:2 0 0 4 0 62 9 作者简介:何忠俊(D6 2 一),男,陕西城固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和土壤污染方面的研究。维普资讯 http:/ 第 6 期 何忠俊,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 7 0 1 的加剧,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农业 也由数量资源消耗污染型向质量效益环保型转变。因此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的研究显得尤 为重要。我们必须保持土壤在一种健康和洁净的 状态,这样才能使其适用 于农业生 产,安全有效 的 使用废弃物和副产品作

11、为土壤改 良剂,同时在土壤 由于人为活动而受到污染时,进行及时预报和适当 的修复,以减轻其 自身以及对大气、水和植物等的 污染。从环境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发展一种灵敏而 合适的方法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对污染土壤来 说,对其质量评 价 的最 重要 依据 是其环 境质 量标 准。因此,制定合适的、具有法律效力 的土壤环境 质量标准是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核心。1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近年来,各国对土壤 重金属及有机农药环境质 量标准作了大量研究,并制定出一些暂行规定和建 议标准。这些标准多以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为指标,有 的对土壤其它理化性质也有所考虑,如土壤 p H,阳离子 交换量、有 机质、粘

12、粒 含量 等 2,。有 的学 者提出以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L 4 J、微生物学指 标【引、土壤酶活性【J 等作为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 指标。由此可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是比较 复杂的,到 目前 为止,各 国均未有完善 的土壤环境 质量标准。下面就将这方面的进展作以概述。1 1地球化学方法 主要应用统计学方法,根据土壤 中元素地球化 学含量状况、分布特征来推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 方法l 。加拿大 安大略省规 定土壤 最大负 荷 C d,N i,Mo 为非污染 土壤 的平 均值,Z n,C u,P b为非 污 染土壤的 3倍,C r 是非污染土壤的 7倍【8 l。国内在 评价土壤质量时多采用元

13、素背景值加上 2 倍或 3 倍标准差E9 。其缺点是全国土壤背景值差异很大,用 2倍 或 3倍 标准差 作为判 断标准无科 学依 据。美国、英 国、意大利、加拿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但此 法不能确定土壤中该元素的最高容许容量。1 2 生态环境效应法 基于土壤植物体系、土壤微生物体 系、土壤水体系或其中任何一种体系的环境质 量标准推算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最高允许浓度。这些指标包括:产量指标,将农作物产量(主要指 可食部分)减少 5 1 0 的土壤有害物质的浓度 作为土壤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微生物和酶 学指标,当微生物数量减少 1 0 一1 5 或土壤酶 活性降低 1 0 1 5 时土壤有害物质的

14、浓度为最 大允许浓度;食品卫生标准指标,即当作物可食 部分某元素的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指标限量时,相应 土壤中某元素含量为最大允许浓度;环境效应指 标,包括流行病学法和血液浓度指标。将上述指标 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采用最低浓度作为土壤中有害 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8 j。但是,重金属全量包括 各种形态的总储量,对作物不具有统一的临界指标 意义。首先,土壤重金属总量与植物吸收量的相关 性不显著。其次,不 同污 染源 的重金属 其生物 有效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以水溶盐形式加入镉 的生物有 效性 明显 高于 以城 市污 泥 形式 加 入 的 镉l_ l。第三,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与土壤重金 属含量并非仅为

15、直线关系。我国华南赤红壤、红壤 地区水稻、花生等的吸砷量与土壤含砷量的关系很 复杂,存在直线型、指数型、幂指数型 3种类型l 1 0 。因此,全量作为指标并不理想。1 3 以有效量表示的毒性临界值 土壤 中重金 属有 效浓度能够反映植物吸 收与 生态危 害状况,且对于同一种作物来说 中毒时的浓 度水平较为一致。但 是土壤 中各 种形 态重金属 的 可提取态受土壤化学成分与性质的影 响很大,不是 一个稳定的参数,不同提取剂提取的有效量无法统 一。事实证 明,土壤水提液最能反映重金属的有效 浓度,但因其浓度太低而难以应用L4 J。研究者多以 植物组织的重金属浓度 与土壤 中可提取 的浓度之 间的良

16、好相关性作为提取剂选择的基本原则。用 于浸提土壤有效重金属的化学试剂主要有 3类:稀(弱)酸类,主要 有 0 1 m o l L H C 1,0 1 m o l L H N O 3,0 5 m o l L H O A c等,不 少 研 究 者 使 用 0 1 m o l L HC 1 浸提,得 到了与植 物吸收量较 显著 的结 论。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用 0 5 m o l L H O A c浸提 相关性较好;络合剂类,主要有 U F P A和 E D T A,U F P A浸提法作为国际标准广泛使用 ;中 性盐类,常用的有 r -h O A c,N H 4 N O 3,Mg(N o 3)2,C

17、a c h,B a C h等一、二价金属盐类【15,J。它们都能较 好地保持土壤溶液原有的 p H值,后者由于交换能 力较强,便于浸出液测定而更受重视。我国在重金属有效态作为临界值指标方面有 较多的报道。在北方灰钙土小麦系统中镉的 最佳提取剂 为 1 m o l L N I-h O A c,水 土 比为 1 0:1,震 荡时间为 2 h【n ;南方水 稻 水稻土系统 中镉的 维普资讯 http:/ 7 0 2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1 9 卷 最佳提取剂 为 0 0 0 5 m o l L D T P A+0 0 1 m o l L C a-C l,+0 1 m o l LT E A(p H

18、7 3),水 土 比为 2:1 震荡 时间为 2 h 1 8 _;褐土 一水稻系统 中以 0 1 m o l L C a Q,为提取剂,水土 比为 1 0:1,浸提 时间 0 5 h提取 汞量表示 有效 态 汞量较 为 合适【J。以 0 5 m o l L N a I-I C O 3 提 取 的砷 较 好 的 表 征 了 土 壤 砷 的 有 效 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土壤 中重金属 的有效态已 有较多的研究。但 由于土壤 的复杂性 和提取方法 通用性的限制,不 同研究者在不 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环境条件下研究结果各不相同。迄今,国内外 尚无 以有效态指标作为重金属污染评价 的标准。2 我国

19、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 的问题 1 9 9 5 年国家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统一 了全国土壤环 境质量 评价 标准,对 土壤 资源 的评 价、预测、保护、管理与监督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但 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和科研工作的不足,一些标准的 制定缺乏可靠依据,土壤的区域性特点也是本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不同的效果_ 2。其存在的主要 问题如下:2 1 一级标准制定过分强调统一 我国地域辽 阔,气候类 型复杂多样,因而各地 的土壤性质差异也较大。同样 的污染物进入不 同 的土壤,其迁移转化规律 不 同,很难 用一种标准来 界定某污染物的临界值。2 2 二级标准难 以操作 二级标准值是从全国众多土壤类

20、型中选最小 的土壤环境临界含量经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即低 于国家二级标准值,说明土壤没有受到污染,但如 果高于二级标准值,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就很难确 定。实际工作 中大多数需要进行 土壤环境质量 评 价和影响评价 的土壤多为受到污染的土壤,污染物 含量一般偏高,其实测值大多会高于国家标准,如 按本标准执行,把它定为污染 土壤,则对一 些污 染 物含量未超过临界含量 的土壤来说,难 以反映实际 情况。2 3 标准中铅的临界含量定值偏高 国外非常重视铅对人体的危害,普遍认为铅对 儿童和胎儿危害最大。近年来,美、英、澳等国在研 究铅在土壤中的允许含量时,不是采用通常的以食 物铅的卫生标准作依据,而是 以

21、铅 对儿童 的毒害、剂量效应关 系及血铅和土铅 的关系作 为基础。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土壤铅大于 1 0 0 m g k g 时,儿童血铅大于 1 5 ttg,1 0 0 Il lL,已对儿童健康产生了 不 良的影响。而我 国在制定土壤环境标准时,铅定 为 2 5 0 3 5 0 m g k g,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其值过高,难以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_ 2 。2 4 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种类过少、且不合理 我 国农业生产 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污 灌,使土壤污染物中有机污染物占很大比例。但我 国土壤环境标准仅列有六六六 和 D D T两项。由于 六六六和D D T均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 1 9 8

22、3 年已停 止生产,过去投放进入土壤的农药绝大部分对土壤 已不构成污染。随时间推移,土壤 中这两种农药的 影响会越来越小,而其它有机化合物的影响会越来 越大。因而,应重视新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2 5 以总量作 为土壤环境 质量标 准难 以反映 重 金属对植物的效应 由于土壤 的复杂性,重金属在不 同土壤 中的存 在状态不 同,但土壤污染对植物的效应主要 为重金 属有效态部分造成,因而,在评 定土壤 中污染物 影 响时,应主要考虑有效态 的数量 _ 4 J。我 国在重金属 有效态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涉及范围较小,缺 乏全国土类的有效态数据。目前的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采用总量为指标,对重金属有效

23、态较高的土壤 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对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低的土 壤则不能反映实际情况。3 围绕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制定需开展的工作 3 1 标准设计要考虑地域特点 不 同地 区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差异较大,这就 是土壤污染具有地域性 特点。在制 定标准 的思路 上也应有所改变,能准确定值的给出全国标准,不 能准确定值的则给出操作原则。在一类标准制定 中,由于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 区都有 自己的土壤 背 景值,因而,一类标准建议采用当地背景值。二类 标准定值较复杂,但也应尽量符合各地情况。由于 同类土壤其性质差异较小,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也基本相同,可以按主要土类的临界值制定不同的 标准。今后,也应积累

24、具有代表性植物的临界值。3 2 应降低土壤铅的标准值 我国工业发展历史不长,总体上讲,环境中铅 污染不可能象西方国家那样严重。根据我国实际 的环境状况和现有研究资料,在我 国大部分地区儿 童血铅允许水平应限为 1 5 ttg 1 0 0 Il lL,则相应的土 维普资讯 http:/ 第 6 期 何忠俊,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 7 0 3 壤铅水平应小于 1 0 0 m g k g 3 3 应增加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目前我国农业使用的农药种类较多,在标准中 应增加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可首先考虑对人体和 动植物影响较大的有机磷、有机氯等化学农药并建 立响应 的标准分 析方法。同时考

25、 虑污水灌溉 的影 响,应增加土壤中硫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的限制 标准。对一些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非金属物质(如 氟、硒等)和致癌物(如苯丙芘)也应尽快制定出土 壤中的环境质量标准。3 4 各标准值应增加有效态 由于污染物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影响主要取决 于有效态的多少,因而,各标准值的制定应主要采 用有效态。应用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作容量指标时,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它涉及到标准的制定。其中 包括测定方法的规范化与临界值的累积。具体工 作如下:测定方法的确定。通常 以植物组织 的重金 属浓度与土壤 中可提取态 的浓度之间 的相关 性大 小作为提取方法 的选择。所确定 的方法最重 要的 是两点:提取条件和

26、测定方法的通用性。值得强调 的是提取条件,包括 土壤样 品的粒度、提取 剂的成 分和 p H、提取温度、震荡时间和频率、土液 比,这样 才能限定样品测定值的稳定性。以所确定方法的 测定值,按其所反映的植物生长表现而确定的中毒 或受抑制的浓度作为临界指标。方法的通用性不 仅要提取值能反映作物的吸收,而且,对不同土壤 的临界浓度应一致_ 4 J。临界浓度的确定。一般来讲,对系列不同 水平的重金属有效量的土壤进行植物栽培,取其生 长受抑或毒害的可食部分组织浓度达到食品卫生 标准时的土壤 的有效浓度,即为 临界浓度。但是,在 自然条件下很难找到梯度完整的系列有效浓度 的土壤。同时,不同植物种类对重金属

27、的吸收能力 和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要确定临界指标还需 累积含不同浓度重金属的土壤和与其对应的不同 作物 的反应数据。不同土壤的临界值。已有工作表明,酸性、中性、石灰性旱地土壤,对同类蔬菜的 c u,P b,c r 元 素的毒性 临界浓 度是基本一致 的 。任何 土壤都 必须达到同等水平的供应能力,才会表现出类似的 生物效应。这种供应能力的一致,可通过提取方法 筛选达到统一的目的。不过,有些土性十分悬殊的 土壤,影响到了适宜的植物种类,如水田与旱地,盐 土与非盐土,强酸性土与强石灰性土,高肥土壤和 低肥土壤等,它们之间会有明显 的植物类型差异而 导致土壤临界值的不同。这方面还需作进一步的 研

28、究。不同植物的临界值。有的植物在吸收了大 量重金属后,仍能正常生长,但其可食部分浓度 已 远超过了食品卫生标准,如汞铅等元素,这是最危 险的情况。因此,应以其可食部分的组织监测浓度 达到卫生标准时所生长 土壤的重金属有 效浓度为 临界值。另一种情况是植物在吸收后的组织浓度 尚未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时而首先表现出的生长受 抑现象,如 c u、c r 等。这时应以生物量或产量减少 5 1 5 时的土壤 临界浓度 为临界指标。3 5 尽快制定地方标准 我国各地土壤性质差异较大,国家统一的标 准 难以反映当地情况。因此,应组织各地环保工作者 加强研究,制定各地地方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参考文献 1 陈

29、怀满土壤中化学物质的环境行 为与环境质量 M 北京:科学 出版社,2 0 0 2 1 2 J H I N E S L Y T DE ff e c t o f s o i l c a t i o n e x c h a n g e c a p a c i t y o n t h e u p t a k e o f C A b y c o r n J S o i l S c i S o c A h e r J,1 9 8 2,4 6:4 9 04 9 7 3 余剑东,倪吾钟,杨 肖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 的研究进展 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 O 0 2,9(5):1 1 1 7 4 青长乐,牟树

30、森,蒲富水,等 论土壤重金属毒性临界 值 J 农业环境保护,1 9 9 2,1 1(2):5 1 5 6 5 谢正苗,卡里德,黄昌勇,等镉铅锌污染对红壤中微 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植 物营养 与肥料学 报,2 0 0 0,6(1):6 9 7 4 6 刘树庆保定市污灌区土壤的 P b,C d污染与土壤酶 活性关系研究 J 土壤学报,1 9 9 6,3 3(2):1 7 5 1 8 2 7 J WA G N E R GQ u a n ti t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C E E M s o i l s a mp I j n g i n

31、t e r c o mp a r i s o n J J T h e S c i o f t h e T o t a l F v i r,2 0 0 1,2 6 4(1 2):7 3 1 0 1 8 夏家淇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详解 M 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 9 9 6 9 土壤环境容量协作组中国主要类型土壤 c d,P b,C u 和 A s 主要生态学指标和临界值 J 环境科学,1 9 9 1,1 2(4):2 93 4 1 0 张毅赤红壤红壤中砷的污染效应临界含量及土壤 环境容量 J 农业环境保护,1 9 9 2,1 1(6):2 5 6 2 6 0 维普资讯 http:/ 7 0

32、 4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1 9卷(上接第6 6 0页)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第九版 J 将 C la v i b a c te r 属下分 5 个种,7 个亚种。但是一直以来,C l a v i b a c t e r 属下的分类 问题争议 很大,尤其是 C 1 Mi e h ig a n e ll i e的种下分类。这些分类上 的变化 主要 是由于 分类手段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向分子生 物学方法和 多相分类方法 过渡。新方法还在不断 的完善之中 12,13 。亚种的生理生化性状基本相同,也 有少数差异,马铃薯环腐菌就存在菌系分化 B。从陆 良县马铃薯块茎中分离到的菌株,通过病 原菌的菌

33、体和菌落形态的判断,致病性测定 以及密 致安棒形杆菌环腐亚种典 型的生理生化特性 的测 定,确定了 6 个菌株为 C l a v i b a e t e r m i c h i g a n e n s i s s u b s p s e p e d o n e u s 由于接种量、接种温度、培养基组分 以及阴性或阳性 的标准 等因素都有可能影 响鉴定 工作的结果 引,本研究所应用的检测方法参照任 欣正的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L 5 J 和东秀珠,蔡妙英的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并设有重复 和对照。测定革兰氏染色反应时,因为老龄菌体易 转阴,所用菌落一定要新鲜;用 3 氢氧化钾测定 时,

34、由于菌落在 N A培养基上粘性较大,所以试改 在含简单碳源(葡萄糖)培养基上培养菌落。参考文献 3 4 5 6 吕文河马铃 薯环腐病 J 马铃薯杂 志,1 9 9 8,1 2 1 3 (2):1 2 51 2 7 2 孙秀梅 马铃薯环腐病 的发生及其防治 J 农业科 1 4 技通讯,2 0 0 1,(1):2 6 2 6 S L A C K SA,DR E NN AN J L,WE SI AA A GC o mp a r i s o n o f P CR,E L I S A,a n d DN A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35、 i o n o f a 而廊m c a n e n s s s u b s p s e p e d o n i c u s i n fl e d g r o w n p o t a t o e s【J J P l a n t D i s e a s e,1 9 9 6,8 0:5 1 95 2 4 崔林,孙振,孙福在,等马铃薯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环 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J 植物病理学报,2 0 0 3,3 3 (4):3 5 3 3 5 8 任欣正 植物病原细菌 的分类和鉴定 M 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 9 9 9 张世珧,刘雅婷,李永忠,等云南烟草野火病病原细 菌鉴定 A 喻盛甫主编,云

36、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 室论文集 C 2 O O O一2 0 0 1,4:7 0 7 6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0 0 1 王金生 植物病原细菌学(第 3 版)M 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 1 9 9 8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M 北京:农业 出 版社,1 9 8 2 陈永芳落葵和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细菌的鉴 定及其分类体系的研究 D 南京农业大学,1 9 9 8 方中达 植病研究法(第 3版)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 9 9 8 郭坚华,蔡永健,陈永芳,等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分类 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通报,2 0 0 2,2 9(1):7 4 7 9 N O E L R K R I E G I d e n t i fi c a ti o n o f B a c t e r i a J B e r g e y s n l a I o f s y s t e n n a t i e b a e t e r i o l o g y,1 9 8 4,1:2 42 6 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 植物病理学(第 2 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 O O O 1j m rL rL rL r L rL r L 维普资讯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