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地质成因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795857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峨眉山的地质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的地质成因(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峨眉山的地质成因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26n 10326e。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 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 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一. 地质部分(一)地层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 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9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 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一一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 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前震旦系峨眉山岗岩、埋藏在峨眉山背斜核部,由于断层的抬升和流水的切割才零星出露地表,主要 分

2、布在张沟两侧谷坡上及黑龙江、白龙江深谷中。岩性特征:灰白色、浅灰色及肉红色,中至细粒结构(一线天一带)和中粗粒似班状结构(张 沟)。岩体出露部位为边缘相和过渡相。震旦系峨眉山缺失下统及上统下部列古六组。上统观音岩组直接不整合于晋宁期峨眉山花岗岩岩体 之上。峨眉山花岗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张沟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核部,其 岩体剥蚀较浅,仅出露了边缘相和过渡相。(1)喇叭岩组(zbl)下部浅灰色砂岩夹薄层不纯白云岩,底部有一层含细砾石英岩(不 稳定),上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层泥至白云岩,顶部夹黑色碳质页岩,厚47.5米。(2)洪椿坪(zbh)为浅灰色薄层微晶白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含丰富的

3、藻类化石,与下 伏喇叭岗组及上伏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寒武系发育完整,与震旦系连续沉积,为中国有代表性的著名剖面之一。分布与震旦系大体一致, 并展布于遇仙寺、九岗子、洗象池一带,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其东翼受构造影响,地层残 缺。与下伏震旦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中上统。(1)麦地坪组(C 1m)为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中夹有硅质岩,硅质条带 及磷块岩,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磷矿层位。(2)九老洞组(C 1j)底部为一层黑色、灰色炭质页岩及粉砂岩,其上为灰、深灰、黄灰 色等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顶部为灰色页岩。该层页岩中含三叶虫化石。与下伏麦地坪组 为平行不整合。(3)遇仙寺组(C 1y)下部为

4、灰色中层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及白云岩。上 部为灰色薄层至厚层泥质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及白云岩。含三叶虫化石(古油节虫、莱得利 基虫)(4)大鼻山组(q2d)杂色(浅灰、紫红、黄、灰、灰绿)薄层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细 砂岩之互层。下部泥砂质教重,中上部钙镁质较重其中夹有多层紫红色岩、与q2其中的紫 红色夹层想对照,称“上红层”。(5)洗象池组(q23x)灰色中厚至厚层致密细晶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 夹少量钙质砂岩,底部常见35米厚的浅灰石英砂岩,本层致密坚硬,常成绝壁,洗象池, 仙峰寺一带的悬岩上部均由它构成。奥陶系分布于阎王坡、大乘寺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缺失下统上部

5、以及中、上统。其下统分 两组,即罗汉坡组和大乘寺组。与下伏寒武系整合接触。其岩性为石英砂岩、泥岩、页岩、 白云质灰岩、泥质粉砂岩等。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1)罗汉坡组(o2l)厚159米底部为浅灰上午页岩及石英砂岩,夹多层竹叶状灰岩;下部 为浅灰、橘红、紫薄至厚层白云岩夹浅灰色石英砂岩;上部为黄绿色、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 白云质砂岩及结晶灰岩,发与波浪及交错层等构造。(2)大乘寺组(o2d)厚148米以黄绿色及灰绿页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整合于oil上。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新开寺、清音阁、两河口、挖断山、雷洞坪、金顶等地。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 接触,分上、下两个统。(1)梁山组(pil)厚116米灰

6、色,黄绿色及黑色砂质页岩夹灰质页岩及赤铁矿、菱铁矿 组。(2)栖霞组(p1q)厚282米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白云岩灰岩及白云岩、易碎, 富含方解石脉及沥青质。(3)矛口组(p1m)厚346米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 云岩纹层。(4)峨眉山玄武岩(p2p)厚227米本区玄武岩底部常有一层灰色薄层粉砂岩,夹炭质页 或透镜状煤层及灰色铝土质泥岩。茅口灰岩的预面呈凹凸不平,具黄褐色色调,代表经过一个时期风化剥蚀作用。其上的煤系 地层代表海岸沼泽,故二迭系上下统间为一平行不整合面。本区玄武岩主要为黄绿色斑状玄武岩,暗灰绿色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三种,一般可见 由斑状

7、微晶(柱状节理发育)杏仁状的喷出顺序,均属大陆喷发性质。(5)沙湾组(p2s)厚95米主要为暗紫色铁质凝灰岩、页岩、粘土岩、粉砂岩与黄绿色、 灰绿色岩屑砂岩铁质粘土岩互层含菱铁矿结核。三叠系分布于龙门洞峡谷、张沟、净水等地,构成牛背山背斜两翼。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 型发育。与下伏二叠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 潮坪碳酸盐岩。即含砾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以及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等。(1)飞(1)(t1f)厚198米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细粒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沙质泥岩及中粗粒 砂岩,含钙质结合,具大型斜层理,泥裂等,属河流及三角洲沉积。(2)铜街子组(t

8、1t)厚114米下部:紫色薄层细粒钙质岩屑砂岩与浅灰色灰岩(碎屑灰岩、 鲕状灰岩等)互层,在露头上紫色白色相间,十分醒目,极易辨认。岩层中波痕、斜层理、 虫迹、泥裂等曾面构造发育,属滨海至浅海相。上部:紫色厚层白云岩,含玛瑙砾粗砂岩及 薄层细-粉砂岩,属海滨沉积。(3)嘉陵江组(t1j)厚169米下部:黄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中部:灰至浅灰色薄层灰岩 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互层,部分为紫色。上部:浅灰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及浅紫色膏溶角砾 岩。属滨海相沉积。(4)雷口坡组(t2l)厚426米本组地层主要发育于峨眉山东麓。由于岩石坚硬,通常形 成峡谷地貌。如龙门峡、庙儿岗峡、张沟口峡等。下部为灰至深灰色薄层

9、钙质页岩及白云质 泥灰岩,本层底部常有一层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中部为浅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石 灰岩及白云岩,夹有瘤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上部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至薄层状白云岩。 顶部为深灰色膏溶角砾岩(约2040米厚)属浅海至滨海沉积。(5)须家河组(t3x)厚520950米主要分布在峨眉山北侧(川主)和东南侧(高桥- 龙池)。在东麓高桥至龙门洞之间,由于峨眉山大断层和报国寺断层的破坏而大多缺失。底 部为灰黑色页岩,薄层粉砂岩,夹多层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有人将此曾单独命名为垮 洪洞组”)。向上,须家河只要是一套砂岩与含煤系的页岩互层,大致可分为五套,1、3、5 为砂岩含煤地层;2、4为青

10、灰色块状岩屑砂岩夹页岩,其中发育有大型板状层理。侏罗系主要分布于峨眉山东北部,与下伏三叠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个统。下统只有一 组,即珍珠冲组,岩性主要为一套岩屑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中下统为一组,即自流井组, 其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钙质泥岩、岩屑砂岩等。中统分两组,即下沙溪庙组和上沙溪庙组。其 岩性为一套碎屑岩建造,即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粉砂岩等。上统分两组,即遂宁组和蓬莱 镇组。其岩性为粉砂岩、泥岩等。(1)白田坝组(jib)厚3475米 灰褐色粘土岩和页岩,夹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局部 含煤线。(2)自流井组(j2z)厚224422米 灰白色、浅灰色、灰绿色石英砂岩,岩屑石英岩和 紫红色

11、、紫灰色砂质泥岩互层,底部夹有中至薄层状粉砂、细粒石英砂岩。(3)沙溪庙组(j2s)厚500900米灰绿色岩屑砂岩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夹 一层厚13米的黑灰色、黄绿色页岩。其内含叶枝介化石。砂岩中可见大型斜层理、波痕、干衣等。(4)遂宁组)j2sn)厚200335米棕红色、砖红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中上部局部产 透镜状石膏薄层。(5)蓬莱镇组(j3p厚150878米 底部为灰绿色中厚层,透镜状泥至、钙质粉砂-细砂 岩,全组岩性主要为棕红、砖红色色岩,粉砂质泥岩。白垩系分布与侏罗系基本一致,即主要分布于峨眉山东北部,构成北东向宽缓的背向斜翼部,缺失 下统。其上统分两个组,即夹关组和灌口组。

12、其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夹少量泥岩,局部夹 膏盐晶洞等。与下伏侏罗系呈假整合接触。(1)夹关组(k1j)厚400米砖红、大红色铁质厚层块状砂岩为主,发育波痕、泥裂构造, 具泥质同生砾岩。底部砂岩含石英砾石。(2)灌口组(k1j)厚1600米底部以砖红色泥岩与夹关界分界。下部为棕红色泥岩、页 岩、粉砂岩、砂岩,夹杂色页岩、泥灰岩,下部为棕红色泥岩、页岩夹浅灰色泥灰岩及褐色 页岩。本组岩层中发育有波痕、泥裂、虫迹等构造,并夹石膏薄层。第三系分布零星,集中点为新桥一带。其岩性主要以半胶结砾岩、砂岩为主,局部夹泥岩,与下伏 白垩系整合接触。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峨眉河河床,蕨坪坝及山麓边缘地带。岩性表现为松散

13、泥砾层,粘土层和壤土层。 砾石层中见冰川沉积物、冲积物等。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及阶地上,部分分布于山麓及山坡。 主要成因类型有:冲积物(qa1)、洪积物(qp1)、坡积物(qq1)、残积物(qe1)等。(二)构造峨眉山地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其构造较复 杂。现将最主要的构造简述如下:1. 褶皱(1)峨眉山背斜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南北,长约7公里。北端被观心庵断层和万 年寺断层斜切而不能北延;南端被峨眉山断层斜切而不能南延。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 为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18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 倾角1012度;东

14、翼展布约5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第三系,倾角1650度,新开 寺以东的地层多已倒转。为一轴向西倾的斜歪背斜。(2) 桂花场向斜(又名万年寺向斜)位于纯阳殿-桂花场一带。轴向北西,长约30公里, 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被响水洞断层、灰厂沟断层错为两段:南东段由纯阳殿至桂花场, 核部狭窄,其地层最新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两翼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峨眉 山玄武岩。北东翼倾角由520度迅速变陡,南西翼受断层影响常发生倒转,在纯阳殿附近 向斜仰起并收敛消失;北西段由红岩脚至黄湾,核部宽缓,两翼倾角645度。向斜迅速撒 开,逐渐过渡为单斜。(3) 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断山背斜)位于龙门洞雷岩一带

15、,轴向北西,长约12公里。核部 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其北段黑水岗至 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和伏虎寺断层的影响,两 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3560度,北东翼倾角6075度。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陡,并逐步 发生倒转。2. 断层本区断层属压性逆断层。主要有:(1) 峨眉山断层 分布于峨眉山南东侧。在本区域范围内,由西南杨村铺附近,北东经张山, 至峨眉山市中区。区内长约40多公里,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面波状。倾角4570度。 北西盘逆冲于南东盘之上。北西盘往往发育拖拽褶皱和派生断层,南东盘地层局部倒转,并 伴生一系列小褶皱

16、和小断层。该断层最大断距部位在其核部,断距达3500余米,即北西盘 峨眉山花岗岩逆冲于南东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之上。而北东段,也就是位于峨眉断陷盆地北 西边缘,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呈断续出露。如:凉水井、四零医院等地。其表现为北西盘 上白垩统灌口组逆冲于南东盘上第三系之上,并使之倒转。(2) 观心庵断层南东起于新开寺,经纯阳殿、观心坡,往北西延至喻田子,走向北西, 长约15公里。断面南西倾,倾角6575度。南西盘相对上升,表现为逆断层。该断层被北 东向和东西向断层切为数段。南段新开寺至大峨寺,发育于峨眉山背斜东翼。因南西盘逆冲, 致使北东盘地层发生倒转。中段牛心寺至唐山,发育于桂花场向斜南西翼,

17、并斜切峨眉山背 斜。南西盘上升形成息心所拖拽背斜,北东盘地层倒转,断距1500余米。北段麻子坝至喻 田子,主要断于三叠系中,南西盘上升,发展为拖拽小褶皱。(3) 万年寺断层 南东起于丁沟,北西延至神卦山。走向北西,长约13公里,是观心庵断 层的同向派生逆断层。断面南西倾,倾角50度左右。南段断于下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中,两盘地层均倒转。中段断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两盘地层倒 转。北断主要断于三叠系中。(4) 初殿断层北起长老坪附近,经仙峰寺,南至三湾岗。走向近南北,长约10公里。断 面东倾,倾角85度。除中段天池峰附近表现为正断层,南、北段均属逆断层。在初殿一带,

18、东盘灯影组三段白云岩与西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粉砂岩相抵,断距约80米,仙皇台侧可见 断层角砾岩。在四季坪附近,东盘峨眉山花岗岩与西盘灯影组二段相抵,灯影组白云岩中可 见拖拽现象。(5) 万年寺断层南东起于丁沟,北西延至神卦山。走向北西,长约13公里,是观心庵断 层的同向派生逆断层。断面南西倾,倾角50度左右。南段断于下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中,两盘地层均倒转。中段断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两盘地层倒 转。北断主要断于三叠系中。(6) 牛背山断层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东起于麻柳湾,经两河口、张山, 北西至梁坪,长约9公里。其断面南西倾,倾角60度。两盘接触紧密,

19、两河口附近可见下 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发生碎裂现象。属逆冲兼扭性断层。(7) 大峨寺断层西起石笋沟,东至华严寺,走向东西,长约5公里。横切峨眉山背斜和桂 花场向斜,并错断观心庵和万年寺两断层。其北盘向西,南盘向东错动,为平移逆断层。东 段北盘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等地层局部倒转。该断层隔水性良好,潜水沿断面上升出露地表, 形成了峨眉山玉液泉。二. 地貌部分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 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 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

20、海拔400490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 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一冲积扇堆 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洪一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 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一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 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 坡度减为0.51%高桥洪一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 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一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 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

21、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 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 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近、堆积厚度 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 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2、侵蚀一堆积地貌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 地,相对高度210米;II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 布;

22、m、w级阶地:基座阶地,由棕红色、黄褐色粘土及砾石组成。粘土及砾石据认为是雅安期 冰水堆积,所以次阶地疑为冰水阶地。现已成小丘状。此外,在凉水井一带,分布有第三系粘土层,铁钙质胶结的沙砾岩层。有人定为/阶地,相 对高度90米左右,因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层位已变动。3、侵蚀一构造地貌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丘 坡平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 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

23、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中山:分布在报国寺以西,为峨眉山主脉,山势雄伟,大致呈南北向。海拔大于1000米, 相对高度大于500米。主峰万佛顶高达3097.9米。由于新构造运动,峨眉山迅速上升。流 水强烈侵蚀,故而沟谷极为发育,多呈“v”形,上多悬崖峭壁。4、侵蚀一溶蚀地貌其实一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主峰2037米, 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在二叠系、三叠系灰岩出露地区,岩溶地貌发育,主要有下列一些地貌形态。石芽与溶沟:主要分布在分水岭地带,石芽一般不高,仅几十厘米。溶沟最深可达三米,宽 数十厘米至5米之间。有些溶沟被黄色粘土填充

24、,上有植被;落水洞:直径一般10多米,周围多被植物覆盖,深数十米至10米,常与水平溶洞相连,多 为蝶形洼地之排水通道。溶蚀洼地:主要在柳溪河沿岸,以林岩寺洼地最大,约为2公里,低平坦,已垦为水田。 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 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发育。地下河:本区还有两条地下河,一是打鱼湾至雷水洞,长400米,为一天然引水隧道,现已 利用做磨房动力。三. 气候部分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

25、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 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边为陡峭的摄身崖,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 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三千余米,高出峨眉城区十千六百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 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 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 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系统带谱的气候整体。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的下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 气候;海拔210

26、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山顶和平坝, 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C,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 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 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 春之别。以下用具体数值说明:1.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对照表(1951-1980):(单位

27、:c)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平均温度 山脚 6.9 8.7 13.3 18.0 21.6 24.1 26.1 25.7 21.9 17.6 13.3 8.8山顶-6 -4.9 -0.7 3.3 6.1 9 11.8 11.2 7.8 3.4 -0.9 -3.8极端最高温度 山脚 18.7 22.5 29.5 34 37.9 37.2 36.9 38.3 35.1 29.2 24.6 20.8山顶 19.2 18.5 23.1 22.1 20.7 21 22.4 23.4 19.3 19.5 16.6 16.3极端最低温度 山脚-3.3 -1.7 1.5 2

28、10.6 13.7 16.2 5.6 13.3 10.2 2.2 -4.4 山顶-20.9 -17.8 -13.8 -12.9 -5.5 -1.1 3.2 0.3 -3.1 -10.5 -14.7 -19.3 注:年平均温度:17.2c (山脚);年极值:3c (山顶) 极端最高温度:山脚 28.3c (1953.8.18);山顶 23.4c (1951.8.6) 极端最低温度:山脚-4.4c (1975.12.5);山顶-20.9c (1956.1.9)2.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雨量对照表(1951-1980):(单位mm)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山脚 1

29、3.5 24.6 41.3 87.6 127.4 174.1 356.5 420.2 171 83.6 37.9 16.9 1555.3山顶 17 26.5 54.9 114.9 173.7 238.9 399.8 470.3 234.6 122.3 49.4 20.6 1922.83.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湿度对照表(1951-198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平均)城区 80 80 76 75 74 77 82 81 83 84 82 85 80山顶 75 80 82 86 88 86 88 89 91 92 88 78 80 4.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日

30、照对照表(1951-1980):(单位:h)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城区 47.7 47.4 78.2 98.4 92.4 99.2 139.6 156.8 66.9 41.1 40.3 40.5 951.8山顶 145.5 126.8 152.1 135.7 93 86.9 124.4 119.4 85.4 79.3 102.6 146.9 1398.1注:以上资料来源于峨眉山地质博物馆四. 植物部分峨眉山的植物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世界意义,特别表现在:(1) 峨眉山具有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 林垂直带,

31、从山麓的常绿阔时林,向上依次见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至 暗针叶林。(2) 植物种类异常丰宣,在这样特殊、多样的森林中生长着已知的高等植物242科,3200种 以上。对于仅有154k平方公里的山体来说,在世界上是独特的,甚至在全世界亚热带也是 绝无仅有的。伴随着多样的植被类型和丰宣的植物种类,动物种类也是极其丰富的。(3) 原始和特有种十分繁多。革中特有的高等植物有100多种。古老而濒危的植物种类数目 很大,被国家首数列为保护的植物就达31种。(4) 峨眉山的植物区系处于中国一喜马拉雅亚区和中国一日本亚区过渡地带.对研究世界生 物系等有着重要地位。一. 自然环境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

32、西部边缘,地处峨眉县西南。位于2926F 10326e。1、峨眉山地形复杂。峨眉山山势高耸。孤峰突起。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7.9米。相对海 拔2658米。山体坡度大,一般在40以上,悬岩绝壁,峡谷急流很多。2、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峨眉山高耸的地势,对南来的气流有抬升作用,使峨眉山温 度、雨量、湿度垂直差异明显,与临近地区较颇为特殊。首先,从温度来看,地势越高,气 温越低,年较差越小,山麓地带的峨眉县年平均气温17.2c,而山顶的金顶年平均气温3.1c, 山麓年较差19.3c,山顶则为18c,第二,以雨量来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的 多,这主要是因为山地对气流抬升作用产生一定数量的

33、地形雨而致,峨眉山年降水量 1959.8mm,峨眉县1593.8mm,两地相差366mm。降水大部分集中于夏季。第三,从湿度 来看,峨眉山平均湿度为86%,个别月份达93%。而峨眉县城为80%。主要因峨眉山山体 高大,使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峨眉山终年在云雾笼罩之中。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使其气候要素,山麓到山顶有显著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致使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带的主要原因。二、峨眉山植被峨眉山山势高,相对高度为2685米,其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峨眉山上的植被生长期及植 物的种类,在不同的高度有极大的差别,峨眉山的植被随海拔升高其垂直带非常明显。 根据峨眉山不同垂直高度的生长环境

34、和植物群落特征,将峨眉山植被分为五个带,见下表: 海拔高度(米)植被类型2900-3099梳妆台万佛顶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2100-2900洗象池梳妆台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1500-2100茶棚子洗象池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000-1500万年寺茶棚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70-1000峨眉县万年寺亚热带次生植被五. 土壤部分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度地带。地形复杂,地势 高差悬殊,东北部是低平是峨眉平原,西南部是层峦叠嶂,奇峰挺拔的峨眉山。最高点是峨 眉山的万佛顶,海拔3098.8米,最低点是峨眉山的出境口,海拔386米,相对高差2712.8 米。本区受东南风影响,降雨量充沛,湿度大,属我国亚热带温湿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中亚热 带黄壤和红壤。由于峨眉山屏障的作用,境内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又差异很大,从山麓到山顶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异现象异常明显。其土壤山地垂直带谱如下: 600米以下潮土、紫色土6001500米山地黄壤15001700米山地黄棕壤17002100米 山地棕壤21002900米山地暗棕壤29003099米漂灰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