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学热的设计培训的讲义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054236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4.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技大学热的设计培训的讲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科技大学热的设计培训的讲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科技大学热的设计培训的讲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资源描述:

《科技大学热的设计培训的讲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大学热的设计培训的讲义ppt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介绍 v为什么要进行热设计?v高温对电子产品的影响:绝缘性能退化;元器件损坏;材料的热老化;低熔点焊缝开裂、焊点脱落。v温度对元器件的影响:一般而言,温度升高电阻阻值降低;高温会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高温会使变压器、扼流圈绝缘材料的性能下降,一般变压器、扼流圈的允许温度要低于95C;温度过高还会造成焊点合金结构的变化IMC增厚,焊点变脆,机械强度降低;结温的升高会使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迅速增加,导致集电极电流增加,又使结温进一步升高,最终导致元件失效。v 介绍v热设计的目的v v 控制产品内部所有电子元器件的温度,使其在所处的 工作环境条件下不超过标准及规范所规定的最高温度。最高允许温度的计算

2、应以元器件的应力分析为基础,并且与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分配给每一个元器件的失效率相一致。v在本次讲座中将学到那些内容v 风路的布局方法、产品的热设计计算方法、风扇的基本定律及噪音的评估方法、海拔高度对热设计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热仿真技术、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 概述 v风路的设计方法风路的设计方法:通过典型应用案例,让学:通过典型应用案例,让学员掌握风路布局的原则及方法。员掌握风路布局的原则及方法。v产品的热设计计算方法产品的热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散热器的校核计算方法、风量的计算方法、解散热器的校核计算方法、风量的计算方法、通风口的大小的计算方法。通风口的大小的计算方

3、法。v风扇的基本定律及噪音的评估方法:了解风风扇的基本定律及噪音的评估方法:了解风扇的基本定律及应用;了解噪音的评估方法。扇的基本定律及应用;了解噪音的评估方法。v海拔高度对热设计的影响及解决对策:了解海拔高度对热设计的影响及解决对策:了解海拔高度对风扇性能的影响、海拔高度对散海拔高度对风扇性能的影响、海拔高度对散热器及元器件的影响,了解在热设计如何考热器及元器件的影响,了解在热设计如何考虑海拔高度对热设计准确度的影响。虑海拔高度对热设计准确度的影响。v热仿真技术:了解热仿真的目的、要求,常热仿真技术:了解热仿真的目的、要求,常用热仿真软件介绍。用热仿真软件介绍。v热设计的发展趋势:了解最新散

4、热技术、了热设计的发展趋势:了解最新散热技术、了解新材料。解新材料。风路设计方法v自然冷却的风路设计v设计要点v机柜的后门(面板)不须开通风口。v底部或侧面不能漏风。v 应保证模块后端与机柜后面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v 机柜上部的监控及配电不能阻塞风道,应保证上下具有大致相等的空间。v 对散热器采用直齿的结构,模块放在机柜机架上后,应保证散热器垂直放置,即齿槽应垂直于水平面。对散热器采用斜齿的结构,除每个模块机箱前面板应开通风口外,在机柜的前面板也应开通风口。风路设计方法v自然冷却的风路设计v设计案例风路设计方法v自然冷却的风路设计v典型的自然冷机柜风道结构形式监控模块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进风口

5、直流配电单元风道整流模块进风口交流配电单元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风路设计方法v强迫冷却的风路设计v设计要点v如果发热分布均匀,元器件的间距应均匀,以使风均匀流过每一个发热源.v如果发热分布不均匀,在发热量大的区域元器件应稀疏排列,而发热量小的区域元器件布局应稍密些,或加导流条,以使风能有效的流到关键发热器件。v如果风扇同时冷却散热器及模块内部的其它发热器件,应在模块内部采用阻流方法,使大部分的风量流入散热器。v 进风口的结构设计原则:一方面尽量使其对气流的阻力最小,另一方面要考虑防尘,需综合考虑二者的影响。v 风道的设计原则v 风道尽可能短,缩短管道长度可以降低风道阻力;v 尽可能采用直的锥形风

6、道,直管加工容易,局部阻力小;v 风道的截面尺寸和出口形状,风道的截面尺寸最好和风扇的出口一致,以避免因变换截面而增加阻力损失,截面形状可为园形,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风路设计方法v强迫冷却的风路设计v典型结构风路设计方法v强迫冷却的风路设计v电源系统典型的风道结构-吹风方式交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交流配电单元风路设计方法v强迫冷却的风路设计v电源系统典型的风道结构-抽风方式交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交流配电单元热设计的基础理论v 自然对流换热v 大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v Nu=C(Gr.Pr)n.v 定性温度:tm=(tf+tw)/2v 定型尺寸按及指数按下表选取表面形

7、状及位置C、n 值定型尺寸适用范围 G r.Pr流态Cn垂直平壁及垂直圆柱层流0.591月4 日 高度h104-109紊流0.11月3 日109-1013水平圆柱层流1.020.148 圆柱外径D10-2-1020.850.188102-1040.480.25104-107紊流0.1251月3 日107-1012热面朝上或冷面朝下的水平壁层流0.541月4 日 矩形取两个边长21 04-8 1 0 6紊流0.151月3 日 的平均值,非规则81 08-1011热面朝下或冷面朝上的水平壁层流0.581月5 日 形状取面积与周长之比,105-1011紊流园盘取0.9 d热设计的基础理论v自然对流换

8、热v 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v 垂直封闭夹层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分为三种情况:v (1)在夹层内冷热壁的两股流道边界层能够相互结合,形成环流;v (2)夹层厚度与高度之比/h0.3时,冷热的自然对流边界层不会相互干扰,也不会出现环流,可按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冷热的自然对流换热;v (3)冷热壁温差及厚度均较小,以厚度为定型尺寸的Gr=(Bgt 3)/32000时,通过夹层的热量可按纯导热过程计算。热设计的基础理论v自然对流换热v 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v 水平夹层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分为三种情况:v (1)热面朝上,冷热面之间无流动发生,按导热计算;v (2)热面朝下,对气体Gr.P

9、r1700,按导热计算;v (3)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方程式:v Nu=C(Gr.Pr)m(/h)nv 定型尺寸为厚度,定性温度为冷热壁面的平均温度Tm=(tw1+tw2 )3.2 107(Gr.Pr)7000(Gr.Pr)3.2 1070.212(Gr.Pr)1/41700(Gr.Pr)70000.059(Gr.Pr)0.4水 平夹层(热面在下)2105(Gr.Pr)1.1 1070.073(Gr.Pr)1/3(/h)1/96000(Gr.Pr)50则可忽略入口效应,实际上多属于此类情况。v 管内受迫层流换热准则式:v Nu=0.15Re0.33 Pr0.43Gr0.1(Pr/Prw)0.

10、25 v 管内受迫紊流换热准则式:v twtf Nu=0.023Re0.8 Pr0.4.v twtf Nu=0.023Re0.8 Pr0.3热设计的基础理论v流体动力学基础v流量与断面平均流速v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数量。如数量以体积衡量称为体积流量Q;单位为m3/s(CFM);如数量用重量衡量称为重量流量G,单位为Kg/s。二者的关系为:v G=Qv 断面平均流速:由于流体的粘性,过流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分布不均匀,根据流量相等原则所确定的均匀流速称为断面平均流速。单位m/s(CFM)v VQ/Av湿周与水力半径v 湿周: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相接触的周界长度。用x表示,单位m。

11、v 水力半径:总流过过流断面面积A与湿周x之比称为水力半径,应符号R表示,单位M。v恒定流连续性方程v 对不可压缩流体:V1A1=V2A2.v 对可压缩流体:1V1A1=1V2A2热设计的基础理论v流体动力学基础v恒定流能量方程v 对理想流体:Zp/+v2/2g=常数v 实际流体:由于粘性作为会引起流动阻力,流体阻力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反作负功,使流体的总能量不断衰减,每个断面的Zp/y+v2/2g常数,假设流体从断面1到断面2的能量损失为hw,则元流的能量方程式为:v Z1p1/+v12/2gZ2p2/+v22/2ghw热设计的基础理论v流体动力学基础v流体流动的阻力:由于流体的粘性和固体边界的

12、影响,使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力,这个阻力称为流动阻力,可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v 沿程阻力:在边界沿程不变的区域,流体沿全部流程的摩檫阻力。v 局部阻力:在边界急剧变化的区域,如断面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弯头等局部位置,是流体的流体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的流动阻力。v层流、紊流与雷诺数v 层流:流体质点互不混杂,有规则的层流运动。v Re=Vde/2300 层流v 紊流:流体质点相互混杂,无规则的紊流运动。v 显然层流状态下只存在粘性引起的摩檫阻力,而紊流状态下除摩檫阻力外还存在由于质点相互碰撞、混杂所造成的惯性阻力,因此紊流的阻力较层流阻力大的多。v Re=Vde/2300 紊流热设计

13、的基础理论v流体动力学基础v管内层流沿程阻力计算(达西公式)v hf=(L/de)(V2/2)v 沿程阻力系数,64/Rev 管内紊流沿程阻力计算v hf=(L/de)(V2/2)v f(Re,/d),即紊流时沿程阻力系数不仅与雷诺数有关,还与相对粗糟度有关。尼古拉兹采用人工粗糟管进行试验得出了沿程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v 紊流光滑区:4000Re105,采用布拉修斯公式计算:v 0.3164/Re 0.25热设计的基础理论v流体动力学基础v非园管道沿程阻力的计算v 引入当量水力半径后所有园管的计算方法与公式均可适用非园管,只需把园管直径换成当量水力直径。v de=4A/xv局部阻力v hjV2

14、/2v 局部阻力系数v 突然扩大:按小面积流速计算的局部阻力系数:1(1-A1/A2)v 按大面积流速计算的局部阻力系数:2(1-A2/A1)v 突然缩小:可从相关的资料中查阅经验值。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散热器冷却方式的判据v对通风条件较好的场合:散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小于0.039W/cm2,可采用自然风冷。v对通风条件较恶劣的场合:散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小于0.024W/cm2,可采用自然风冷。v散热器强迫风冷方式的判据v对通风条件较好的场合,散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大于0.039W/cm2而小于0.078W/cm2,必须采用强迫风冷。v对通风条件较恶劣的场合:散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大于0.024W/

15、cm2而小于0.078W/cm2,必须采用强迫风冷。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散热器设计的步骤v v 通常散热器的设计分为三步v 1: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设计处轮廓图。v 2:根据散热器的相关设计准则对散热器齿厚、齿的形状、齿间距、基板厚度进行优化。v 3:进行校核计算。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自然冷却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考虑到自然冷却时温度边界层较厚,如果齿间距太小,两个齿的热边界层易交叉,影响齿表面的对流,所以一般情况下,建议自然冷却的散热器齿间距大于12mm,如果散热器齿高低于10mm,可按齿间距1.2倍齿高来确定散热器的齿间距。v自然冷却散热器表面的换热能力较弱,在散热齿表面增加波纹不会对自然对流效果产生

16、太大的影响,所以建议散热齿表面不加波纹齿。v自然对流的散热器表面一般采用发黑处理,以增大散热表面的辐射系数,强化辐射换热。v由于自然对流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所以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基板及齿厚应足够,以抗击瞬时热负荷的冲击,建议大于5mm以上。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强迫冷却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在散热器表面加波纹齿,波纹齿的深度一般应小于0.5mm。v增加散热器的齿片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挤压设备及工艺已能够达到23的高宽比,国内目前高宽比最大只能达到8。对能够提供足够的集中风冷的场合,建议采用低温真空钎焊成型的冷板,其齿间距最小可到2mm。v采用针状齿的设计方式,增加流体的扰动,提高散热齿间的对流换热系数

17、。v当风速大于1m/s(200CFM)时,可完全忽略浮升力对表面换热的影响。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所需散热器的体积热阻大小的选取方法不同冷却条件下对应的散热器体积热阻50-805.0m/s(1000CFM)80-1502.5m/s(500CFM)150-2501.0m/s(200CFM)500-800自然冷却散热器体积热阻 cm3/W冷却条件注意:只能作为初选散热器的参考,不能用它来计算散热器的热阻,散热器的实际热阻需按附录A提供的方法计算。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在一定的冷却体积及流向长度下,确定散热器齿片最佳间距的大小的方法 不同冷却条件及流向长度与散热齿片最佳齿间距的关系 3.5

18、32.525.0m/s(1000)543.32.52.5m/s(500)76541.0m/s(200)13107.56.5自然冷却30022515075流向长度(mm)冷却条件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不同形状、不同的成型方法的散热器的传热效率比较表1 不同形状、不同的成型方法的散热器的传热效率很高7890针装散热器/钎焊/插片成型散热器(冷板散热器)高4548小齿间距铝型材较高2532铲齿散热器较低1522带翅片的压铸散热器/常规铝型材低1018冲压件/光表面散热器成本参考传热效率,散热器成型方法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散热器的相似准则数及其应用方法v相似准则数的定义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散热器的相似准则数及

19、其应用方法v相似准则数的应用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散热器的基板的优化方法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不同风速下散热器齿间距选择方法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不同风速下散热器齿间距选择方法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优化散热器齿间距的经验公式及评估风速变化对热阻的影响的经验公式散热器的设计方法v辐射换热的考虑原则v如果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50,可忽略颜色对辐射换热的影响。因为此时辐射波长相当长,处于不可见的红外区。而在红外区,一个良好的发射体也是一个良好的吸收体,发射率和吸收率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无关。v对于强迫风冷,由于散热表面的平均温度较低,一般可忽略辐射换热的贡献。v如果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50,v可不考虑辐射换热的影响。v辐射

20、换热面积计算时,如表面v积不规则,应采用投影面积。v即沿表面各部分绷紧绳子求得v的就是这一投影面积,如下图。辐射传热要求辐射表面必须彼此可见。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冷却方式的选择方法v确定冷却方法的原则v 在所有的冷却方法中应优先考虑自然冷却,只有在自然冷却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时,才考虑其它冷却。v冷却方式的选择方法1:根据温升在40条件下各种冷却方式的热流密度或体积功率密度值的范围来确定冷却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图1所示。自然冷却 强迫风冷 直接液冷 蒸发冷却0.04最大0.08最大0.31最大0.62最大1.08w/cm2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冷却方式的选择方法v冷却方式的选择方法2:根据热流密度

21、与温升要求,按图2所示关系曲线选择,此方法适应于温升要求不同的各类设备的冷却1010010001246820406080200 400 6008001100.010.1自然冷却(对流和辐射)强迫空气冷却强迫水冷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冷却方式的选择方法v冷却方式的选择方法案例v 某电子设备的功耗为300W,机壳的几何尺寸为248381432mm,在正常大气压下,若设备的允许温升为40,试问采用那种冷却方法比较合理?v 计算热流密度:q=300/2(2.482.2.48+2.484.32+2.2.814.32)=0.04W/cm2v 根据图2查得,当t=40,q=0.04W/cm2时,其交点正好落在自

22、然冷却范围内,所有采用自然冷却方法就可以满足要求。v 若设备的温升有严格限制,假设只允许10,由图2可以看出,需强迫风冷才能满足要求。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机箱的热设计计算v密封机箱v WT=1.86(Ss+4St/3+2Sb/2)t 1.25+4Tm3T v对通风机箱v WT=1.86(Ss+4St/3+2Sb/2)t 1.25+4Tm3T+1000uAT v对强迫通风机箱v WT=1.86(Ss+4St/3+2Sb/2)t 1.25+4Tm3T+1000QfT 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机箱的热设计计算v案例有一电子设备其总功耗为55W,其外形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00mm、300mm和250mm,外

23、壳外表面的黑度为=0.96,外表面的温度为35,周围环境温度为25,设备内部的空气允许温度为40,设备的四个侧面及顶面参与散热,试进行自然冷却设计计算。v解:密封机箱的最大散热量v QT=1.86(Ss+4St/3+2Sb/3)t1.25+4Tm3F辐射tv 1.86(1.40.25+0.40.34/3)10 1.25+45.6710-80.96(0.4 0.3+1.40.25)308310=16.87+29.9=46.78WQ=55Wv 显然,密封机箱不能够满足散热要求,需开通风口。v 通风机箱的通风面积计算v QT=1.86(Ss+4St/3+2Sb/2)t1.25+4Tm3F辐射t+10

24、00uSintv 551.86(1.40.25+0.40.34/3)10 1.25+45.6710-80.96(0.4 0.3+1.40.25)30831010000.1Sin10v Sin=82.2cm v Sout(1.5-2.0)Sin=164.4 cm2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自然冷却时进风口面积的计算v v 在机柜的前面板上开各种形式的通风孔或百叶窗,以增加空气对流,进风口的面积大小按下式计算:v Sin=Q/(7.410-5 Ht 1.5)v s-通风口面积的大小,cm2v Q-机柜内总的散热量,Wv H-机柜的高度,cm,约模块高度的1.5-1.8倍,v t=t2-t1内部空气t2与外

25、部空气温度 t1 之差 ,v 出风口面积为进风口面积的1.5-2倍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强迫风冷出风口面积的计算v模块v 有风扇端的通风面积:v Sfan=0.785(in2hub2)v 无风扇端的通风面积S=(1.1-1.5)Sfanv系统v 在后面板(后门)上与模块层对应的位置开通风口,通风口的面积大小应为:v S(1.5-2.0)(NS模块)v N-每层模块的总数v S模块-每一个模块的进风面积 热设计的计算方法v通风面积计算的案例v案例 铁道信号电源机柜模块及系统均为自然冷却,每层模块的散热量为360W,模块的高度为7U,进出口温差按20计算,机柜实际宽度为680mm,试计算每层进出风口的

26、面积?v H按2倍模块的高度计算,即 H=27U=14Uv 进风口的面积按下式计算:v Sin=Q/(7.410-5Ht1.5)v =360/(7.410-514 4.44201.5)=875 cm2v 进风口高度hv 机柜的宽度按B=680mm计,则进风口的高度为:v H=Sin/B=875/68=128.7mmv b 出风口面积Sout v Sout=(1.5-2.0)Sin=2875=1750 cm2v实际冷却风量的计算方法v q=Q/(0.335T)v q-实际所需的风量,M3/hv Q-散热量,Wv T-空气的温升,一般为1015。v 确定风扇的型号经验公式:v 按照1.5-2倍的裕

27、量选择风扇的最大风量:v q=(1.5-2)q 按最大风量选择风扇型号。v实际冷却风量的计算方法v案例:10K UPS主功率管部分的实际总损耗为800W,空气温升按15考虑,请选择合适的风扇。v 实际所须风量为:v q=Q/(0.335t)=800/(0.33515)=159.2m3/hv 按照2倍的裕量选择风扇的最大风量:v q=2q=2159.2=318.4m3/hv 下表风扇为可选型号两 只 吹 风1 5 0 m3/h6 3.7 P a1 5 W4 7 1 5 M S -2 3 T-B 5 0两 只 吹 风1 1 8 C F M0.3 3 in.H2O8.4 W4 7 1 5 K L B

28、 4 0v型材散热器的计算型材散热器的计算v散热器的热阻散热器的热阻v 散热器的热阻是从大的方面包括三个散热器的热阻是从大的方面包括三个部分。部分。vRSA=RRSA=R对对+R+R导导+R+R辐辐v R R对对=1/=1/(hc F1hc F1)v F1-F1-对流对流换热面积换热面积(m),hc(m),hc 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w/m2.k)(w/m2.k)v R R辐辐-辐射换热热辐射换热热阻阻 ,对强迫风冷可忽略不计,对强迫风冷可忽略不计v 对自然冷却对自然冷却 R R辐辐1/(4Tm3)1/(4Tm3)v R R导导R R 基板基板R R肋导肋导v /(F2)+/(F2)+((

29、1/(1/)-1)R-1)R对流对流v -导热系数,导热系数,w/m.h.w/m.h.v -散热器基板厚度散热器基板厚度(m)(m)v -肋效率系数肋效率系数v F2-F2-基板的导热面积基板的导热面积(m)(m)v F2=0.785F2=0.785*(d+)2(d+)2v d-d-发热器件的当量直径发热器件的当量直径m)m)v型材散热器的计算型材散热器的计算v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v自然对流自然对流v 垂直表面垂直表面v hcs=1.414(hcs=1.414(t/L)0.25 t/L)0.25,w/m.kw/m.kv 式中式中:t-t-散热表面与环散热表面与环境温度的平均温升

30、,境温度的平均温升,v L-L-散热表面的特征散热表面的特征尺寸,取散热表面的高,尺寸,取散热表面的高,m mv 水平表面,热表面朝上水平表面,热表面朝上v hct=1.322(hct=1.322(t/L)0.25 t/L)0.25,w/m.kw/m.kv 式中式中:t-t-散热表面与散热表面与环境温度的平均温升,环境温度的平均温升,v L-L-散热表面的散热表面的特征尺寸,取特征尺寸,取L L2(2(长长宽宽)/()/(长宽长宽),m m v 水平表面,热表面朝下水平表面,热表面朝下v hcb=0.661(hcb=0.661(t/L)0.25 t/L)0.25,w/m.kw/m.kv 式中式

31、中:t-t-散热表面散热表面与环境温度的平均温升,与环境温度的平均温升,v L-L-散热表散热表面的特征尺寸,取面的特征尺寸,取L L2(2(长长宽宽)/()/(长宽长宽),m m v型材散热器的计算型材散热器的计算v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v强迫对流强迫对流v 层流层流 Ref105Ref105Ref105v hc hc(1.1-1.4)(1.1-1.4)空气空气 0.032Ref 0.8/L0.032Ref 0.8/Lv肋片效率肋片效率 v 对直齿肋:对直齿肋:v =th(mb)/(mb)=th(mb)/(mb)v m=(2 m=(2 hc/0)hc/0)v 0 0:肋片根部厚

32、度肋片根部厚度(m)(m)v b.b.肋高肋高(m)(m)v型材散热器的计算型材散热器的计算v散热器的流阻计算散热器的流阻计算v 散热器的流阻包括沿程阻力损失及局部散热器的流阻包括沿程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阻力损失v P Phf+hjhf+hjv =fL/deV22/2+V22/2=fL/deV22/2+V22/2v f-f-沿程沿程阻力系数阻力系数v L-L-流向长流向长度度(m)(m)v de-de-当量当量水利直径水利直径(m)(m),de=4Ade=4A流通流通/湿周长湿周长 v V-V-断面流断面流速速(m/s)(m/s)v 沿程阻力系数计算沿程阻力系数计算ffv 层流区:层流区:R

33、e=Vd/2300 Re=Vd/2300 f=64/Ref=64/Rev 紊统光滑区紊统光滑区 4000Re105 4000Re105 f=0.3164/Re0.25f=0.3164/Re0.25v -运动粘度系数运动粘度系数m2/sm2/s),从文献中查找),从文献中查找v型材散热器的计算v散热器的流阻计算v 局面阻力系数v 突然扩大v 按小面积流速计算的局部阻力系数:1(1-A1A2)v 按大面积流速计算的局部阻力系数:2(1-A2/A1)v 突然缩小v 可从相关的资料中查阅经验值。v型材散热器的计算v【案例】散热器DXC-616(天津铝合金厂编号),截面图略,散热器的截面积为77.78c

34、m2,周长为2.302m,单位长度的重量为21KG/m。风扇采用PAPST 4656Z,风扇功率19W,最大风量为160m3/h,压头为70Pa.v 风道阻力曲线的计算v 入口面积:Fin=0.785D2=0.7850.1192=0.01116m2v 流通面积:Ff=Fin-Fc=0.01116-0.007778=3.33810-3m2v 水力直径:de4Ff/x=43.33810-3/2.302=5.810-3mv 由于风速较低,一般最大不会超过6m/s,雷诺数2300,沿程阻力系数按下式计算:=64/Re64/Vdev 沿程阻力按下式计算:v hf=(L/de)(V2/2)=(64/Vde

35、)(L/de)(V2/2)v =(6416.9610-60.24/(V0.00582)(V2/2)v =(8.07/V)(V2/2)v 局部阻力按下式计算:v hjV2/2v 对于突然缩小,A2/A1=0.003338/0.01116=0.3,查表得0.38v 总阻力损失 H=hf+hj=(0.38+8.07/V)(V2/2)v型材散热器的计算v【案例】续v 确定风扇的工作点v 10KVA UPS 的选择风扇为PAPST 4656Z,我们把风道曲线与风扇的曲线进行叠加,其交点即为风扇的工作点,给工作点对应的风速为5m/s,压力为35Pa.v 散热器的校核计算v 雷诺数 Ref=VL/=50.2

36、4/16.9610-6=5.6604104v 努谢尔特数:Nuf=0.66Ref0.5=0.66(5.6604104)0.5=157v 对流换热系数:hc=1.4Nuf/L=21.7w/m.kv m=(2 hc/)0.5=9.82v ml=9.820.03=0.295,查得:0.96v 该散热器的最大散热量为散热器台面温升按最大40考虑):v QhcFt=460.4Wv 计算结果表面,散热器及风扇选型是合理的。v冷板的计算方法v传热计算 v确定空气流过冷板后的温升:t=Q/qmCp v确定定性温度 tf=(2ts+t1+t2)/4,冷板台面温度 ts为假定值v设定冷板的宽度为b,则通道的横截面

37、积为Ac,Ac=bAc0 v确定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Cp、Pr)。v流体的质量流速和雷诺数 G=qm/Af Re=deG/v根据雷诺数确定流体的状态(层流或紊流),Re105,湍流v根据流体的状态(层流或紊流)计算考尔本数Jv Re105,湍流 J=0.023/Re 0.2v 也可以根据齿形及雷诺数从GJB/Z 27-92 图1218查得v冷板的计算方法v传热计算v计算冷板的换热系数:h=JGCpPr2/3 v计算肋片的效率 m=(2h/)0.5,f=th(ml)/ml也可以根据ml值查相应的图表得到肋片效率)v计算冷板的总效率:忽略盖板及底版的效率,总效率为:AAt+ArAb,01Ar(

38、1-f)/Av计算传热单元数 NTUh0A/qmCp v计算冷板散热器的台面温度v ts=(eNTUt2-t1)/(eNTU-1)v冷板的计算方法v流体流动阻力计算v计算流通面积与冷板横截面积之比v =Af/Ac v查 空 气 进 入 冷 板 时 入 口 的 损 失 系 数Kc=f(Re,):根据雷诺数Re及从GJB/Z 27-92 图1216及图1216查得 v查摩擦系数f=f(Re,):根据雷诺数Re从GJB/Z 27-92 图1218查得v计算流动阻力v PG2(Kc+1-2)+2(2/1-1)+f 1A/(Afm)-(1-2-Ke)1/2/(21)v冷板的计算方法v判断准则v 确定是否

39、满足tsts,如果不满足,需增大换热面积或增大空气流量。v 确定是否满足PP,如果不满足,需减小冷板的阻力(如选择阻力较小的齿形、增大齿解决等)或重新选择压头较大的风扇v冷板的计算方法v案例:10KVA UPS 冷板散热器,器件的损耗为870.5W,要求冷板散热器台面温升小于30(在40的环境温度下)。v 冷板散热器的截面图略 v 梯 形 小 通 道 面 积:Ai=(3.8+2.6)9.5/2=30.4mm2v 每排有29个梯形小通道,共22排,n=2922=638个v 基板厚度为:9mmv 总的流通面积 Af=30.42922=0.0193952 m2 v 冷板的横截面积 Ac=120120

40、2=0.0288 m2v 水力半径:de=4Afi/=430.4/(29.5+3.8+2.6)=4.787mmv冷板的计算方法v【案例】续v确定风扇的工作点v Re=de G/=deqm/Afv 在40空气的物性参数为:19.110-6kg/m.s,1.12kg/m3v Re=(4.78710-31.120.30483 qm1/(6019.110-60.0193952)v =6.831 qm1(qm1的单位为:CFM)v =Af/Ac=0.0193952/0.0288=0.673v冷板的计算方法v【案例】续v 先忽略空气密度的变化,不同流量的流阻计算如下表所示:v v 我们把两个NMB4715

41、的风扇流量相加,静压不变,得出两个风扇并联后的静压曲线,再把上表的数据绘制成风道曲线并与风扇静压曲线进行画在同一张图上,其交点即为风扇的工作点,即为(170CFM,0.13in.H2O),工作点对应的风速为4.14m/s。42.32915.15.18P(Pa)2.593.273.945.63f A/Af-0.4-0.4-0.4-0.41-2-Ke1.021.021.021.02Kc+1-25.574.182.791.39质量 流 速 G(kg/s)1,366.21,024.62683.1341.54雷诺 数 Re20015010050v冷板的计算方法v【案例】续v 空气流过冷板后的温升v 空气

42、口温度为40,1.12kg/m3,Cp=1005.7J/kg.v =19.110-6kg/m.s,Pr=0.699v 质量流量 qm=0.0802311.12=0.08986kg/sv t=Q/qmCp=870.5/0.089861005.7=9.63 v 定性温度:tf=(2ts+t1+t2)=(280+40+49.63)/4=62.4 v 按定性温度查物性得:1.06kg/m3,Cp=1005.7J/kg.=20.110-6kg/m.s,Pr=0.696v 换热系数 v 质量流速 G=qm/Af=4.141.12=4.64kg/m2.s v 雷诺数 Re=deG/=4.78710-34.6

43、4/(20.110-6)=1105.1 层流 J=6/Re 0.98=6/1105.10.98=6.2510-3v h=JGCpPr-2/3=6.2510-34.641005.70.696-2/3=37.14W/m2.v 肋片效率 m=(2h/)0.5=(237.14/(180 0.001)0.5=20.3v ml=20.30.11=2.23v f=th(ml)/ml=th(2.23)/2.23=0.433v 传热单元数:NTUh0A/qmCp=37.140.4333.241=0.5772v 冷板的表面温度:Ts=(eNTUt2-t1)/(eNTU-1)=61.9 显热)2.低的传热温差理论上

44、T 0)热管工作原理之一热管工作原理之一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v热管的工作原理之二热设计的发展趋势冷凝液籍助重力回流,优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注意:1.必须工作在重力场;2.加热段必须位于放热段下。v热管技术v热管的工作原理之三重力热管工作原理热设计的发展趋势1.按不同的冷凝液体回收方式可分为:冷凝液回收方式热管形式重力重力热管毛细力标准热管离心力回转热管v热管技术v热管的形式热设计的发展趋势按热管的结构形状,可分为:单管型热管平板型热管分离型回路热管v热管技术v热管的形式分离型热管平板型热管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由于热管的特有结构,使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它的应用正是以这些特性为基础。(一良好的

45、导热性:导热方式:热管工质相变铜、银显热,自由电子,分子热运动导热系数:倍43eff1010v热管技术v热管的特性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热管的特性对实心铜棒:式中:A铜棒的横截面积对于铜热管:如 为10则热管的式中:A热管的当量横截面积且这一比值随d0,l而增大。WQmlmmd10001200mlKmWeffcu8.0)/(3866598cueffBAAlQtBAt)(254696kmWtAlQBAeffeff660386254696cueff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热管的特性理想的等温性 热管正常工作时,内部处于汽液两相的平衡状态 Clausius-Clapeyron Eq.热管内蒸气由蒸发段流向冷凝段的

46、压差 蒸发段与冷凝段间温差因 很小,所以 也很小但 ()随Q的增加而增加,可用于对等温要求很高的黑体炉、等温炉等dpptdtvvdpdtdpdpdtdt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热量:即热流密度:所以QQQceeeinAQq/ccoutAQq/ecoutinAAqq热管的特性热流密度可调性outinQQ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热管的特性传热方向的可逆性热源:热流体的对流,热固体的辐射热,固体的导热单向传热:热二极管,美国阿拉斯加输 油管道的永久冻土层热管保护系 统,114000支热管,长度最长可 达21m。温度控制:可控热导热管。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热管的特性对外界要求的适应性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热管的特性热管的传热极

47、限粘性极限声速极限携带极限毛细极限沸腾极限热设计的发展趋势R1:热源与蒸发段外壁面间的对流换热热阻R2:蒸发段管壁的径向导热热阻。R3:蒸发段吸液芯的径向导热热阻R4:蒸发段内表面的 蒸发换热热阻R5:蒸汽的轴向流动热阻R6:冷凝段内表面的冷凝换热热阻R7:冷凝段吸液芯的径向导热热阻R8:冷凝段管壁的径向导热热阻R9:冷源与冷凝段外壁面的对流换热热阻R10:管壁与吸液芯的轴向导热热阻R5R4R3R2R1R10R6R7R8R9ThTc热管传热的热阻模型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一空间飞行器温度控制:卫星航天飞行器宇宙服高传热量小温差的传热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二核

48、反应堆核反应堆堆芯的热控制。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余热回收系统特点:传热温差小;传递热量大。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余热回收系统:热管锅炉、热管省煤器、热管空预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 余热回收系统加热炉余热回收 高炉热风炉余热回收 水泥窑炉余热发电 窑炉余热回收 干燥机余热回收 锅炉空气预热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热管散热器热管散热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电子器件冷却有效的散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常规金属单相散热器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散热

49、要求,高效、被动、紧凑型的相变散热器热管散热器的应用已势在必行。大功率IGBT热管散热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高端CPU热管散热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Note Book -RHE Type 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Note Book -RHE Type FanFan热设计的发展趋势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IPC or Server -RHE Type Desktop PC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热管的应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v计算机CPU用热管散热器0.35C/W at 90 watts with 2 m/s air flow therma

50、l resistance .45C/W at 400 ft/min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v笔记本电脑用热管散热器及大功率IGBT用热管散热器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vTherma-Base heat sinks 利用了热管的工作原理,但更符合大功率的散热方式,v 传热效率较传统的型材散热器高。v 散热器基板温度低使元器件的可靠性更高。v 风扇尺寸或数量的减少可以有效降低成本。v 风扇的可以以较低的运转速度使风扇的可靠性提高。v 对冷却风量的需求减小可以降低系统的噪音。v 散热器较轻可以减少振动损坏。v 元器件的布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vTherma-Base he

51、at sinks与型材散热器的比较热设计的发展趋势 Internal structure of a Therma-Base Heat Sinkv热管技术vTherma-Base heat sinks的工作原理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vTherma-Base heat sinks的工作原理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热管技术vPhase planev 资料:AL MR162。Fill fluid:丙酮热阻:0.32K/W尺寸:21x4.2mm总结v回顾所学的内容v 本课程详细讲述了风路的设计方法、产品的热设计计算方法、风扇的基本定律及噪音的评估方法 、海拔高度对热设计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热仿真技术、热设计的发展趋势。v如何应用?v 大家在产品开发中遇到一般实际的热设计问题,都可以根据本课程讲述的方法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