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精选篇)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8036428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精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精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精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精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精选篇)(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精选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非洲的风情与文化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篇一:风情迷人的非洲餐饮文化从南非世界杯开/闭幕式大家已经领略到了非洲歌舞艺术的魅力,原汁原味,极富强烈的感染力。歌舞是非洲文化主流之一,表现的形式丰富多彩,融入生活,就连饮食也不例外。那么去体验非洲土著饮食文化,又会是以怎样的风情呈现给你呢?非洲歌舞表演贯穿始终,非洲特色食物让你叹为观止。这是一家座落在开普敦著名酒庄里的非洲餐厅,从内外装饰风格到看似随处安放的餐桌凳椅沙发,都让人感到自由随意,亲和就像在自家后花园里一样。从装饰风格上,感觉最深的是人类无论在何地何处对水的崇尚,

2、水不仅在东方装饰中奉为灵动的元素,在非洲,水也是艺术装饰元素之一,即使在气候尤佳,风调雨顺的南非。 人们印象里的非洲,是辽阔的大草原,未垦的原野,野生动物的家园,还有神秘的非洲占星术,总之非洲就是粗狂,原始和野蛮的象征。可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粗狂中一样绽放着文明,文明社会里一样滋生罪错。非洲很多国家还处在贫穷和战乱中,但是不管是贫穷和富有,非洲人天性擅长歌舞,饮食却喜食肉类,豆类和玉米杂粮。其实,现代非洲处处还充满了柔情,柔情似水就如同这原汁原味的非洲餐厅。还未步入餐厅,那美妙的非洲音乐和鼓点就飘入耳帘,让人经不住加快脚步,刚刚靠近(没有门),那非洲风情的人性化设计令人只想一头栽进去探个究

3、竟。你可以随意寻找任何适合你的角落落座,花园里,餐厅内,置放在过道中的大沙发床。宾客可以先查看菜式和酒水牌连接花园和餐厅之间的过道上排列的沙发床(可以躺下),地下铺的都是石头子。花园中幔帐下到处都是就餐的人们一家人很休闲的时刻。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耀下,什么都不做,就这么享受着,看着眼前的一切。过道里的木条椅(沙发),一些夫妇也乐意取了食物后坐在这里慢嚼细咽,品位美酒。落座下来,就有一位非洲女孩上前来询问,愿不愿意在脸上或额头画/点上非洲星月图腾?难道你会拒绝,不分男女老少(你会在下面的照片里随处可见)欣然接受。餐厅里的吃食,毫无限度的让每一个人自由拿取,任何的,视野里只要你看得见摸得着的,丰富多

4、样的食物令绝大多数人食欲大振(令我这号人有点一看就饱,不知为什么每次像这样类似的餐饮我的胃就会猛的一缩,食品极为丰富反而让我凸生怯意,实属罕见现象哈),而大多数食客是意犹未尽,不断续着盘中之羹。照例是从各种冷盘开始:娇艳欲滴的玫瑰和花瓣到处可见 各式热菜:肉类,海鲜类,蔬菜杂烩,土豆泥,南瓜泥,玉米糊,汤羹等等。独具特色的非洲铁铸烧:咖哩羊肉,咖哩鸡肉,红烧牛肉,烧猪膀。非洲很著名的红烧牛尾(右),豆类烧肉。连咖哩鸡饭,咖哩炒饭都在铁铸锅里烹调,味道就是不一样哦最具南非特色的烧烤:将各式食材先腌好再烤,牛肉肠,鸵鸟肉肠,野味肉肠,牛排,羊排,猪排,还有一些牛肝,羊肝等等。各种可烤食材都烤的喷喷

5、香,唯独这里排的队最长(面前的盘子就是我的食物:一块咖哩羊肉,两块鱿鱼,2颗圣女果,几颗咸橄榄)这位老兄的海鲜烹的很不错,特别是这个鱿鱼在他手里玩的很转,真叫棒!站在他的跟前仔仔细细观察他如何烹,动作很快,鱿鱼柔糯,口味鲜咸微带点甜。 鱿鱼也是人们愿意排长队耐心等待的一道美食。 还有各式奶酪配不同口味的饼干 南非全年盛产各式水果 各式甜点应有尽有 陶罐里装了些什么? 原来是蛋黄酱/蛋奶沙司 Custard 用于淋在甜品上还有不同口味可浇在冰淇淋上的果酱汁美食怎可少了美酒/酒水相佐,南非人很能喝,也会喝,每年盛产的葡萄美酒出口世界各地,自家门前酒类可选的范围很大。食物摆在面前,最为欣赏的是就餐氛

6、围和不停歇的非洲歌舞表演,这帮非洲女孩分2班从中午12:00-23:00每班8个人,不停的亦歌亦舞亦鼓,从餐厅到花园到过道,还要为那些过生日的宾客送上祝福,而且还要走到每一桌前,根据食客的年龄,与同伴相处的关系,亲昵的状态,唱出最美妙的祝福歌,一点也没觉得被打扰,歌声有时就是轻轻的哼出来,有点像岛屿风情的星星索,她们唱着悠扬的非洲“星星索”,好浪漫。这是在为寿星唱生日快乐歌。餐厅的正中间有一个不大的小舞台(旁边还有一个大舞台供晚间现场乐队表演),在我们整个就餐过程中,一会看见孩子们在舞台上玩耍,一会儿非洲姑娘们登台表演,一会儿另两位非洲女孩扬着扫帚(我叫它扫帚)跑上舞台,这时背景音乐随即转换,

7、音乐带给人的感觉仿佛从远古走来,梦幻莫测,神秘而悠扬。这个舞台用处可大了,谁都可以上去特别是孩子们伴随着梦幻般的音乐,两位非洲女孩飘上舞台,她们挥动手中的扫帚,一下子把你的视线吸引神秘莫测。还是神秘。这与非洲的占星术/巫术有关,巫术是非洲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不一会儿,歌舞表演又开始了始于祈祷。歌声唱起。鼓点响起。舞跳起来了。你看见的是肚腩?可展现的是婀娜!虽然她们的舞蹈和形体都称不上是纯艺术,可这就是非洲的原汁原味,服装也是平时所穿,没有浓妆艳抹,不刻意,不做作,发自内心。不得不佩服非洲人体所具的极强韵律感,当音乐响起,无论肥红瘦绿,他们踩着节拍就能将身体很好的摇摆舞动,一点也不难看,还很有

8、韵味。 末了是深深的祝福!豪情唱过,激情舞过,背后还有多少非洲的柔情你永远不懂?多少异域风情不解?总之,体验非洲餐饮文化,是将你置身于激情豪迈中,虽然你可以在那里一直吃下去,一直听下去,一直舒服下去,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可是带走的却是非洲原野的风情和粗狂中的柔情。篇二:非洲的民族风情非洲的民族风情埃及:常称对方“阿凡提” 在埃及,人们在见面打招呼时,常称呼对方为“阿凡提”。阿凡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先生”、“阁下”。最广泛使用的问候语是“赛拉姆而来依库姆”,意思是祝你平安。对方要回答的是“而来依库姆赛拉姆”,意思是也祝你平安。 突尼斯:握手后把右手放胸口 突尼斯人与客人相见的基本礼节是握

9、手礼。握手后,他们还要把右手放在胸口,以示出自于内心与客人真诚的相见。埃塞俄比亚:握手至问候完毕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帽子甚至撩起“沙马”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 饮食:席间也讲老幼尊卑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手抓饭。大家围坐一圈,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饭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鸡鸭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在马里,鸡大腿让年长的男人吃,鸡胸脯肉归年长妇女吃;当家的人吃鸡脖、胃和肝;鸡的头、爪和翅膀由

10、孩子们分食。禁忌:食指指人、左手递东西 。在非洲,还要特别注意他们忌讳。例如尼日利亚忌讳用食指指向别人,也忌讳别人用食指指着自己,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挑衅行为;若是有人伸手并张开五指指向自己,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它相当于辱骂祖宗。阿尔及利亚人忌讳左手传递食物和东西。他们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 篇三:非洲的人文风情非洲的人文风情埃及:常称对方“阿凡提” 在埃及,人们在见面打招呼时,常称呼对方为“阿凡提”。阿凡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先生”、“阁下”。最广泛使用的问候语是“赛拉姆而来依库姆”,意思是祝你平安。对方要回答的是“而来依库姆赛拉姆”,意思是也祝你平安。突尼斯:握

11、手后把右手放胸口 突尼斯人与客人相见的基本礼节是握手礼。握手后,他们还要把右手放在胸口,以示出自于内心与客人真诚的相见。埃塞俄比亚:握手至问候完毕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帽子甚至撩起“沙马”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饮食:席间也讲老幼尊卑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手抓饭。大家围坐一圈,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饭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鸡鸭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在马里,鸡大腿让年长的男人吃,鸡胸脯肉归年长妇

12、女吃;当家的人吃鸡脖、胃和肝;鸡的头、爪和翅膀由孩子们分食。禁忌:食指指人、左手递东西 在非洲,还要特别注意他们忌讳。例如尼日利亚忌讳用食指指向别人,也忌讳别人用食指指着自己,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挑衅行为;若是有人伸手并张开五指指向自己,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它相当于辱骂祖宗。阿尔及利亚人忌讳左手传递食物和东西。他们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在非洲国家苏丹,驴不但受到不杀生的特别礼遇,甚至成为当地人、尤其是女人证明自己身价和地位的象征在非洲红海边上的厄立特里亚东南部有一个麦德村,往里走发现许多人家门口都有石头围的圆圈,人们进家门还得绕着圆圈走。“这圆圈是干什么的?”问。“这是我

13、们的福地。”副村长阿布都穆罕默德忽彼特答。问:“圆圈代表福地,福在哪?”“在家门口画圆圈,每天就能得到上苍的保佑。你看,我们会把手、脚、脸洗干净,脱了鞋进去,在里面做祈祷,祈祷能使我们免受灾难。”非洲岛国毛里求斯的南部,有一片神奇的“七色土”。由于火山地貌,这里的土壤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据说有24种颜色。有人曾将不同颜色的泥土混在一起,但大雨过后,所有的颜色又回归自然。在非洲赞比亚芒古的一个小镇上,小贩用藤条和树枝编成圆形鱼筐,再装上鱼干贩卖,让买家方便保存。卢旺达的基伍湖还是有着“杀人湖”的称号。为什么基伍湖还叫“杀人湖”呢?当地朋友告诉记者,别看湖景这么美,这里其实暗藏“杀机”。据介绍,

14、部分湖水有时会突然沸腾起来,一连持续几个星期。沸腾的湖水甚至可以将鱼煮熟篇四:非洲的历史与文化 非洲历史与文化西部非洲的母亲河尼日尔河 学 院: XX专 业: XX姓 名:XX学 号: XX指导老师:XX联系方式: XX成 绩: 时间:XX西部非洲的母亲河-尼日尔河尼日尔河,她发源于几内亚境内的富塔贾隆高原的劳马山(Mont de Loma),源头海拔900米,距大西洋岸仅250公里,如果它向南流,很快就会注入大西洋的几内亚湾,这样她将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知。高山阻挡了南流的通道,不甘寂寞的大河只能掉头向北,去看看非洲内陆的景色,流经几内亚、马里,来到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通布图(Tombuctou),

15、北面是漫漫无边的撒哈拉沙漠,烈日炎炎,河水蒸腾,沙丘拦住了继续北上的河床,不得不掉头向东南流去,回到了雨林茂盛满目青翠的几内亚湾,行程4160公里,成为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发源于几内亚佛塔扎隆高原,蜿蜒四千一百九十七公里,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总流域面积二百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三大河。它滋润西非大地,哺育西非的历史文化,是西非多民族的摇篮。更有意义的是,它还是抵御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天然屏障,维护着萨赫勒地区和苏丹热带草原的生态平衡,调节气温和雨量,为促进农林牧渔业的发展,起着莫大的作用。因之,它受到沿岸各地人民的爱慕,至今仍流传着赞颂它的诗歌和民间故事。到河源去! 尼日尔河的

16、名字是法国人给起的。沿岸各地人民则以当地语言称呼,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流经几内亚(GUINEE)、马里(MALI)、尼日尔(NIGER)、贝宁(NENIN)和尼日利亚(NIGERIA)的尼日尔河。在尼日尔河流经的五个国家中,除了尼日尔,我到过其余的四个,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尼日尔河是西部非洲的母亲河,孕育了西非古老的文明,马里共和国历史上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直到今天,从通布图一直延伸到尼日利亚西北部边境的尼日河沿岸狭长地带上,依然居住着近百万曾建立历史上大帝国的桑海人后裔,他们大都是农民或渔民。11世纪至14世纪的尼日利亚伊费文明也诞生在尼日尔河畔。尼日尔河中游段支流较

17、少,条重要支流是发源于科特迪瓦高地的巴尼(Bani)河,在马里境内莫苷提附近汇入尼日尔河,长416km,是由巴乌莱(Baoule)河、巴戈埃(Bagoe)河和巴尼芬(Banifing)河等2条河流汇流而成。如以巴戈埃河为源算起,巴尼河全长1110km,流域面积13万km2,多年平均流量796m3s,径流量251亿m3。在尼日尔境内,河道大多处于干旱地带,降雨量小,蒸发强烈,河系的时令性更为明显,支流贾多河、科马杜尔河、古鲁奥尔河、达尔戈尔河均不是常年有水。中游马西纳至廷巴克图河段河汉和沼泽湖泊众多,是尼日尔河的内陆三角洲地带。尼日尔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经常受干旱和风沙的威胁,为了

18、改变这种局面,沿河建有许多灌溉、供水工程,随着灌溉事业的发展,沿河国家旱涝保收的农田面积大大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几内亚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1960年9月,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访华,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非洲国家元首。他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会见,成为毛主席会见的第一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为了支持几内亚的独立和发展,中国援建了50多个成套项目。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水利电力部担负了援建金康、丁基索水电站和输电线路的任务。被称为非洲水塔的几内亚高原,这里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马里首都巴马科(Bamako)鸟瞰,远处是静静流淌的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人穿过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从几

19、内亚流入马里,给这个内陆国家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千百万人民在河两岸耕耘、插种,创造着财富。马里首都巴马科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市区背靠库鲁巴山,面向尼日尔河,近年来,巴马科成为马里最大的工业中心。马里虽然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生活水平很低,但社会和谐,民风朴实,人人脸上都带着微笑。只要有工作,不管干什么,他们都会全力以赴。因此他们无忧无虑,过得很幸福。社会治安良好,就是有钱人家也是门户大开,不像有些地方家家大门紧闭,墙头上铁丝网高挂,时刻都要做好遭遇抢劫的准备。一提到撒哈拉沙漠,人们就会联想起沙丘连绵,黄沙漫漫的情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尼日尔河的充沛水源使撒哈拉边缘的莫普提地区(Mopti)成为

20、鱼米之乡。莫普提是马里中部城市,建在巴尼河与尼日尔河交汇处三个由堤坝相连的小岛上,周围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市民以船为家,靠水为生,城内仅独木舟就有数千只,正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成了马里的“威尼斯”。附近地区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马里的主要农牧区,盛产稻谷、小米、玉米、高粱,辽阔的牧场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被称为“内陆三角洲(Delta Interieur)。”从空中鸟瞰河汊交错的莫普提三角洲。 莫普提附近的运输船,装载量之大令人乍舌。 尼日尔河不但为沿岸国家带来了宝贵的工农业用水,还为水运交通提供了便利,从上游几内亚的康康至马里巴马科,大型机动客货轮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畅行无阻

21、,巴马科以北的索提巴莫普提一通布图一加奥(Gao)河段,雨季可行驶大型船只,旱季可通行木帆船,沙漠变通途。现在沿岸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开发尼日尔河航运,尼日尔河系的航运事业将随着沿岸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日渐繁盛。马里的杰内古城是桑海帝国时期的圣城,位于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的左岸,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被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棕榈树丛中,鲜花繁茂,芳草如茵,向人们展现出一派热带水乡泽国的城市景象。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在被摩洛哥军征服前,这里是西非最为美丽的商业城。它兴起于奴隶贸易和黄金交易的繁荣时期,是古代

22、的商业中心。杰内古城以它独特的摩尔式建筑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而驰名世界。杰内大清真寺是非洲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建造于1907年(其中最早的一处结构建于13世纪)。整个建筑建造时没有用一砖一石,而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和棕榈树枝为骨架,其中嵌入的棕榈木材不但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同时也可作为年度修缮所需的脚手架来使用。尼日尔铀储量丰富,居世界第四位。全国大部地区都是荒凉的沙漠,只有大河两岸绿树繁茂。首都尼亚美(Niamey)附近的河谷。在贝宁马朗维尔市跨越尼日尔河的公路桥,内陆国家尼日尔依托贝宁的海港进出口货物,这里是必经之路。尼日尔河纵贯尼日利亚,走完1400公里的最后行程。1968年,尼日利亚在西北部

23、尼日尔河干流上修建了卡因吉水电站,电站装机96万千瓦,左岸还设置船闸。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发电,还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等多种效益。尼日利亚国徽上的Y型图案象征流经该国的最大河流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由此可见尼日尔河在尼日利亚的重要位置。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Port Harcourt)附近的尼日尔河口,储油罐、输油码头星罗棋布。尼日利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270亿桶,居世界第九位,天然气储量3万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大部分油气田都分布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Delta du Niger),各国石油公司纷纷涌入,进行勘探开发,尼日利亚跃居非洲第一大产油国。源源不断的石

24、油收入促进了国家工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古老美丽的非洲,贫困苦难的大陆,西非伟大的母亲河心酸地看着五个孩子中的四个都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不禁热泪滚滚。祝愿沿河国家保持和平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尽快提高,让母亲河早日露出欣慰的微笑。篇五:文化的非洲云 杉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16日 13 版)非洲舞蹈团古阿克苏姆人的方尖碑2011年11月,有机会走进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从北到南一路走来,以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情怀看非洲的文化,可谓是一次文化之旅。我以为,非洲是一块文化绿洲和文化沃土,绝不像有人说的,非洲是文化沙漠。一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从

25、哪里来怎么能够知道往哪里去爱国不需要理由,文化自信是需要理由的艺术的本质是人的观念、情愫、魂魄的文化表达,离开情感和精神,所有形式和技巧都与艺术无关文化是没有边界的,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偏见是因为偏见者的孤陋寡闻和浅薄无知。如果不是有幸亲自踏上埃塞俄比亚这块古老的土地,我真不会相信她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因为,当今发达的媒体告诉我们的埃塞俄比亚是饥饿、贫穷、战乱和灾荒的同义语。电视画面和新闻图片里的埃塞俄比亚,不是骨瘦如柴的灾民,就是赤地千里的荒原。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走进她的博物馆。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简陋得让人难以置信,几块水泥板搭成的两层小楼,楼前是篱笆围起来

26、的庭院,如果不做介绍,还以为是一处路边旅店。但是,其貌不扬的博物馆里陈列的大量文物却是可以震撼世界的。有人开玩笑说,随便拿一件拍卖了都可以建一座足够宏伟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被西方人命名为“露西”的古人类化石,她是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发现的。这是一具生活在320万年前百分之四十完整的女性骨架,也是至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露西”化石的发现告诉人们,伟大的人类是从埃塞俄比亚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类文明的曙光是从这里升起的,这里是人类的故乡。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介绍,“露西”死去时的年龄大概20岁左右,埃塞俄比亚人亲切地称她为“露西小姐”。其实,当代人应该称她为“露西奶

27、奶”更确切,因为她是至今为止我们已知的年龄最长的先人,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的祖母。博物馆专门开辟了“露西”陈列室,除“露西”外,依次陈列着距今200多万年、100多万年、40多万年、20多万年等不同年代的人体化石。埃塞俄比亚的专家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件化石的故事,既像人类学家用严谨的考证叙述人类进化历程,又像历史学家向我们讲述人类从远古走到今天的艰辛和辉煌。大凡有一点历史感的人,只要走进这间小小的陈列馆,都会停下脚步沉思,当然还有膜拜和崇敬。依我看,这只有几十平方米大小的陈列室,可以称得上是记录人类漫长历史的人类共同的祠堂,是今天已有70亿庞大群体的人类的祖庙。在和埃塞俄比亚人的接触中,我们可以

28、感受得到,他们那份发自心底里的自豪。对人类的发祥地和今天依然守护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也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应该致以礼敬。中国人向来有祭祖拜宗的传统,我以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中华文明几千年香火不绝,一脉绵延,当然与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民族特质有关。近年来,人们对过盛的祭典风多有批评。不过,传承总是需要形式和仪式的,只要不是借名头敛财,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大可不必去上纲上线。我倒是觉得,作为有着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我们寻根问祖的目光可再深远一些,视野可再宽广一些。除了到大槐树下、到炎黄故里、到山顶洞前去感恩叩拜,还应该走进非洲大陆,走到埃塞俄比亚来,因为

29、这里有我们祖宗的祖宗,有人类真正的故乡。一个现代国家的现代人,我想该有这样的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当我们匆匆前行的时候,多一些回望,自然会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淡然,也多一分走向远方的自信和坚定。一个家族要敬仰自己的先人,一个民族要礼敬自己的历史。而人类,当然要敬仰自己迈出第一步的出发地,每一个人都要记住和珍视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怎么可以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呢?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自然是无法面向未来的!二爱国不需要理由,文化自信是需要理由的每每和埃塞俄比亚人谈文化,他们都津津乐道于三千年灿烂的文明,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得意的光芒,那神情令人难忘。人

30、们常说,爱国对于每一个有祖国的人来说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爱父母一样天经地义。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则是需要理由的。埃塞俄比亚的文化自信,来自于他们的悠久历史,来源于他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和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阿克苏姆是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古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这里的文明就达到顶峰。发达的经济贸易、建筑艺术,曾经吸引无数地中海、阿拉伯半岛的达官商贾。阿克苏姆有点像我们的古都西安,不同的是,西安今天依然是一座繁华的都市,而阿克苏姆的繁华却已被历史的烟尘淹没,满目沙砾和干枯荒草很难和它曾经有过的辉煌联系起来,只有最能代表当时文明水准的方尖碑依然耸立在古城遗址的荒原上。方尖碑是古阿克苏姆人的

31、墓碑,材料是当地的花岗岩,规模小的只有几米高,规模大的有几十米高,不管大小,每座石碑都是由一整块石头雕成。方尖碑的规模和它的雕刻水平当然与墓主人身份的高低贵贱有关。阿克苏姆文物专家带我们参观的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据说是当年帝国繁盛时的皇家陵园,高低错落的石碑有几十座,俨然是一处蔚为壮观的碑林。最大的一座33米高,重达500多吨,已经倒塌,残碑断成一块块的巨石横亘在荒草上。另外两座分别为24米和21米高的石碑,依然巍峨屹立着。一群群来自世界各处的游人围在巨大的石碑周围,仰视这直插蓝天的两千多年前阿克苏姆人的伟大杰作,有惊叹,有不解,有思索,更多的是一份谦恭敬畏,对文化的敬畏,对埃塞俄比亚古老历史

32、和灿烂文明的敬畏。看到方尖碑,自然会想到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它们都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是灿烂文明的标志,当然也都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的历史。历史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文史不分家。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都是以文化形态传承的,都是以文化符号、文化遗存书写和记忆的。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最光亮最耀眼最可以掀起波澜的也都是文化。而没有日积月累,没有时间的淘洗,没有历史的沉淀也就不会有文化。因此,人们一说历史,大都会约定俗成地说成历史文化。历史和文化是一对情侣,如影随行。阿克苏姆的文物专家介绍,那座24米高的方尖碑曾经被意大利人于1937年掠走。由于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坚持不懈的

33、索要,终于在2005年得以归还,方尖碑回到了它本来应该在的地方。埃塞俄比亚人以他们义正辞严的斗争维护了方尖碑的尊严,当然也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尊严。我们有理由为他们高兴,这毕竟是一个民族对曾经有过的屈辱的一次清洗,毕竟是现代社会一次文明的胜利、文化的胜利。历史上,有那么一些以文明中心自居的国家,靠坚船利炮,靠巧取豪夺抢掠了世界各地无以计数的文明瑰宝,然后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武装”他们的博物馆,或装潢他们的宫殿。他们甚而大言不惭地以此为荣耀,以此为傲慢自恃的资本。近年来,常常从媒体看到,希腊、埃及,包括我们中国,向西方一些国家索要被掠文物的消息,而像埃塞俄比亚这样成功索回的却很鲜见。一个国家、一

34、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要靠自身的建设和积累,而不是靠野蛮的侵占和掠取。物质方面可以一夜暴富,文化上不可能一夜暴富。文化不可以有暴发户。强盗可以把他人的财富据为己有,怎么可以把他人的思想和精神据为己有呢?一个国家可以抢掠世界上的文物珍宝,但怎么可以抢掠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呢?现在的埃塞俄比亚,从物质层面讲还是贫困的,甚至还有不少人要受到饥荒的折磨。可埃塞俄比亚又是富有的,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饶的精神理想都是他们可贵的财富。我们从文物专家们自信的话语中真切感受到,绵延几千年的阿克苏姆文明,悠久灿烂的埃塞俄比亚历史文化,依然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像雨露和阳光滋养和温暖着这个古老的民族,依然是埃塞俄

35、比亚前行和复兴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寄托。三艺术的本质是人的观念、情愫、魂魄的文化表达,离开情感和精神,所有形式和技巧都与艺术无关世界上的民族有许多,礼仪风俗自然也是各有千秋。尊贵的客人来了,有的要送上一束鲜花,有的要献上一盅香茶,有的要敬上一杯美酒坦桑尼亚人是以他们五彩缤纷的民间歌舞来迎接客人的。此次到坦桑尼亚便领略了这种盛情,无论是机场草坪还是机关庭院,一次次被那忘情的歌舞震撼和感动,一次次从心底里受到那特殊文化的熏陶、洗礼和浸润。一个民族乐于用自己的艺术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足以说明艺术在这个民族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足以说明这个民族对文化和艺术的崇尚。坦桑尼亚有1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代表其特

36、色的歌舞。只要有鼓声响起,那矫健的身躯便会近乎疯狂地舞动起来。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是本能的迸发、生命的律动,活力四射的歌舞完全是心底里情感的宣泄和倾诉。一切是那么真诚本色、朴实无华,一切是那么不加修饰、自然而然。身临其境任何人都会被感染陶醉,因为他们是用肢体和你对话,用歌喉呼唤你的共鸣。现代人推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依我看在精神文化领域,非洲歌舞就是没有污染的绿色艺术,纯洁的艺术。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设立了“原生态”奖,使得一批来自民间、乡野的歌手们一展风采。一时间,“原生态”歌手成了人们追捧的偶像,“原生态”歌舞成了电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原生态”为歌舞艺术打开了一扇透亮的大门。我们看

37、到的坦桑尼亚歌舞,当然属于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艺术像一条河,她要汩汩流淌是不可以离开她的源泉的,这源泉就是人民、就是生活、就是山野沃土。艺术一旦进入神坛、进入宫廷、进入名利场,本真没了、纯朴没了、活力也没了,一句话,从心底里、血液里、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情感都没了,艺术很快变成逢迎、讨好,变成表演、作秀,变成虚情假义、打情骂俏,变成荒唐无味、无精打采!艺术的本质应该是人的观念、情愫、魂魄的文化表达,离开人的情感和精神,所有的形式技巧都与艺术无关。常有人讲艺术品质,离开了对艺术的真诚何来艺术品质?艺术应该是一种信仰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品质应该是相融相通的。有人把单纯的技巧展示

38、、声光电展示当做艺术来推销,这即使不是对艺术的亵渎和不尊重,也是艺术上的浅薄和无知。以技术、技巧来包装艺术,或者用技术和技巧为艺术化妆,如果是为了增加一些对艺术的关注度未尝不可,但要变成艺术的本身,必将是艺术的灾难。机器人的舞跳得再维妙维肖也只可说是编入电脑程序的机械运动,而不可以称之为艺术。艺术需要提高,但这种提高一定是扎根泥土中的生根发芽,一定是沐浴在阳光雨露中的开花结果,是成长和壮大,而不是抓住自己的头发企图腾空。曾有一些学者说,非洲是文化沙漠。我以为非洲是一块文化沃土、文化绿洲,非洲是一座丰饶的文化艺术宝库。事实上,当今世界最前卫最时尚的文化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非洲艺术的元素和基因,无论

39、是风靡世界的现代舞蹈,还是时髦流行的摇滚说唱,哪一样没有非洲歌舞的影子?问题是,一些轻易评判非洲文化的学者们,并没有以文化的眼光和文化的情怀到非洲进行过实事求是的文化行走,其实他们是没有发言权的,而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世代生息在非洲的黑人兄弟。四文化是没有边界的,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走进非洲,零距离感受了非洲文化艺术,从心底里喜爱上非洲艺术,自然要想到,非洲人是否也喜欢中国艺术?说来也巧,在津巴布韦期间,正好碰上浙江艺术团到非洲来演出,他们是奉文化部之命来进行文化交流的。在哈拉雷有幸和非洲的朋友一起观看了他们的首场演出,清一色的中国传统歌舞、中国杂技、中国功夫,身临其境感受了中国艺术倾倒非洲

40、观众的狂热场景。这是一座落成不久的教会礼堂,三千多个座位挤满了观众。从大幕拉开到演出结束,掌声、欢呼声、尖叫声几乎没有停息。人们常用“沸腾”两个字来形容场面的热烈,这次真是体会到了什么是沸腾,整个剧场确实像是一口滚开了的锅,倒海翻江。散场了,热情的观众仍然久久不愿离开。这样的情景在国内似乎很少见到。一场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演出,在非洲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是我始料未及的。近来人们都在谈论文化自信,在这样的场合,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中国人自然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和自信。浙江的艺术家们似乎有点“受宠若惊”,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艺术会有这样的魅力。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对于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

41、的。无论是我们喜爱非洲的艺术,还是非洲人喜爱中国的艺术,都是因各自艺术的民族特性和独特魅力。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过分自傲自大不好,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好。可悲的是有人把自家的珠玑当糠秕,把人家的痈疽当宝贝。有一阵文化圈里兴起给艺术门类贴标签,把西方艺术统统称之为高雅艺术,而把我们土生土长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贬之为通俗艺术甚至低俗艺术。欧洲人鼓吹“欧洲文化中心论”可以理解,可国人自贬三分跟在人家后边起哄就难让人理解了。最近常听到一些关于文化“走出去”的豪言壮语,有雄心壮志当然可嘉,这也算是文化自信。但是,拿什么走出去,什么东西才可以走出去,是要认真思量的。我以为,真正可以走出去的还是那

42、些正宗的、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魄的东西。有三句话讲得很精练,这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这里我看最重要的是不忘本来。民族的传统的应该是文化艺术的根和本,任何文化艺术之花如果丢了根脉,离了本真,必然会枯萎的。文化之树只有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才会根深叶茂、伟岸婆娑,才会抵得住风雨耐得住寒暑。中国文化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根本是“中国”两个字。拾人牙慧、东施效颦、照猫画虎,跟在别人后面爬行都不会有出路。只有走自己的路,树自己的旗,才会有出路,也才会有地位。春节前夕,去看望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严良堃,谈起交响乐的发展,老人家的一段话耐人寻味。他说,不能把我们的文化打扮得跟外国的文化一样,然后去跟国际

43、接轨。我们要筑起自己的文化高地,而民族性是文化高地的标识。学习西方的东西是为了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技巧和工具可以是西方的,但灵魂和精髓应该是我们民族的。我们的媒体常常报道这样的“喜讯”:哪个哪个交响乐团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什么什么芭蕾舞登上世界顶尖级剧院。为这样的新闻高兴也有理由,我们学欧洲人的艺术受到欧洲人的欢迎也算我们的成就,不过我倒是更想听到浙江艺术团轰动津巴布韦哈拉雷这样的新闻。工业产品可以来料加工,可以贴牌生产,文化艺术走出去也要走这样的路吗?五美丽是不可以称霸的,再美丽的花也不可一花独放谈到中外文化交流,自然会想到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有几次就停泊在东非海岸。在

44、坦桑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颇有几分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珍藏在文物库中几件中国明代的瓷器,据说就是当年郑和船队带到非洲的宝贝。虽然瓷器已经残破,但依然被他们奉为镇馆之宝。因为非洲人把郑和尊之为中国来的和平使者、文化使者,这些瓷器便成为中非友谊和中非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真实见证。走出博物馆不远就是茫茫的印度洋,坦桑尼亚朋友指着一片开阔的海岸很认真地说,也许当年郑和就是从这里上岸的。站在达累斯萨拉姆海岸上眺望碧波荡漾的大海,仿佛看到风帆猎猎的郑和船队从远处驶来,船头站立的是身躯魁伟、仪态平和的郑和,一副泱泱东方大国使者的风范和气度。其实,除了那些残破的瓷器,郑和的非洲之旅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但郑和播下了永生

45、的友谊和文化种子。非洲朋友之所以津津乐道郑和的故事,当然是出于对中非友谊的珍视,对中国文化的尊重。非洲人知道,中国人到非洲带去的是和平友谊,带去的是代表当时世界文明水准的文化成果。而就在郑和以后,大批西方殖民者来到非洲,他们带给非洲的是坚船利炮、烧杀抢掠,残酷的奴役压榨,还有强加给他们的宗教、语言。我们从郑和的故事中是否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文化交流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非洲人珍视同中国的友谊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平和包容,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自傲、居高临下和以自我为中心。几年前有人提出文明冲突论,后来又有人要推动文化全球化。一些人的骨子里还是试图以他们的“优等文化”来统治世界,来“普照世界”,试图

46、巩固他们文化中心的位置。我以为,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启示人们,人类共同的文化理想应该是文化的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应当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各种文化各展所长,而不是推行一种或几种文化模式,甚至成为某些国家推行所谓“普世价值”的借口。文化如果整齐划一了,必将是世界的一场文化灾难。中国人的文化哲学是“和而不同”,和是不冲突,不同是多样化。多么精粹,多么智慧,又多么深刻!我很赞同近来有文化人提出的一个口号:中国是世界的舞台,世界是中国的舞台。这既宣示了我们开放包容博大的文化胸怀,又宣示了我们的文化信心和文化理想。世界如此之大,谁也不应该垄断地球,纵然是再美丽的花,也不该一花独放。美丽是不可以称

47、霸的,文化也是不可以称霸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其目的是交融和再生,当然也会有交锋甚至冲突,但交流的结果必然是推动文化的多样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多样化和文化交流是同时奔涌的潮流。交流是趋势,交融是必然。当然,在交流中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碰撞。碰撞的火花就是灵感,碰撞的前方可能就是一片文化创新的天地。六生态文明就是人要对动物讲文明,对大自然讲文明前些年,从媒体看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有些不解。友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环境如何友好?人要与山川河流友好,要与动物友好,要与花草树木友好?到非洲来,还真领略了人和动物友好的情景。在津巴布韦,我们所住的旅店位于维多利亚大瀑布附近的赞比西

48、国家公园。所谓国家公园,其实就是一处自然保护区,或者说是没有围墙的天然动物园。这里有成群的野象、野牛、野猪,当然也有稀有的非洲狮、非洲豹,还有出没于赞比西河的河马、鳄鱼。已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好客的非洲朋友邀我们去游赞比西河,说是要去看“长河落日”。泛舟宽阔的河上,和风习习,残阳如血,白鸥低翔,那景致确实迷人。不过,最令人难忘的是赞比西河上游人们与河马、大象和谐友好、其乐融融的情景。游船刚刚离开码头,船上服务员就指着前方说,今天好幸运,你们看,已经有河马在”欢迎”我们了。不远处的水面上,五六头河马在嬉戏,中间两头小河马昂着头撒欢,几头大河马在两边围观。当我们的船驶过来,河马们像是有统一指挥一

49、样,一字排开,友善地昂着头,张开大大的嘴巴,真像一支水上仪仗队向我们致意。说实话,近距离接触这些样子丑陋怪异的庞然大物,心里有几分畏惧,野生动物毕竟有野性。可眼前的情景,倒让人觉得这些河马憨憨的,挺可爱,“虽然丑,但很温柔”。在我们返回码头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船上的非洲朋友突然发现前方有大象渡河,一群大约二三十头大象在水面上从南向北游动,黑压压的一片,像是从远处驶来的一艘战舰。大象们的群体意识很强,虽然几十头大象聚拢在一起,但看不到拥挤,就像大雁列阵南飞一样井然有序。象群里不时传来嗷嗷的叫声,好像是大象“首领”的指挥口令。赞比西河是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的界河,据说这些大象是跨河而居的公民。船上服

50、务员开玩笑说,它们是双重国籍,拿的是两国护照。因季节和气候变化,就像草原上的牛羊倒场一样,有时在这边有时到那边。不管生活在哪边,大象都受到人们的关爱和呵护。非洲朋友说,碰上大象渡河可是吉祥幸运的征兆,这样的好事很难遇到。为了不惊扰大象,河上的许多游船都关掉引擎,停泊在河中,船上的游人默默地站在船头目送大象过河。本来,这难得一见的场面,自然会使人们激动惊叹,但没有呐喊,没有喧哗,静静的河面上只能听到几十头大象撞击河水发出哗哗的声响。大约半个多小时,象群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赞比西河一游,虽然时间短暂,虽然只是见识了河马的温顺、大象的有序,但却真切地体验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感受。如同人与人和

51、谐相处一样,人与动物和谐带来的依然是愉悦、快乐、温暖和幸福。在这个地球上,人和所有动物都应该是朋友,人与动物应当友好相处。平心而论,人与动物相比,人是强者,再凶猛再强悍的动物只能做兽中之王,而人则是万物之王,动物永远不是人的对手。人类不应该肆无忌惮、目空一切,更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无节制、无休止的欲望,而侵占动物们的家园,甚至随意危害它们的生命。非洲大陆种类繁多的动物,不就遭受过自认为是文明人的欧洲殖民者近乎疯狂的滥捕滥杀吗?乃至许多动物数量锐减,不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人类创造了文化,创造了文明,可文化成果、文明成果如果不是为文明服务,而是用来干野蛮的勾当,那不就成了文明和文化的异化吗?现在,非

52、洲的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国家公园,其实是在给动物们创造一处安宁的家园。人类对动物的索取、对动物的侵犯、对动物的伤害太多太多了,该是人类向动物还账的时候了。文明的人不应当企望把整个地球都霸为己有,那样的话人类最终将失去一切!当地的一位华人朋友介绍说,去年国内一位游客在我们住的这个旅店里,一天没有关好窗户,屋子里的水果、饮料、点心被公园里的猴子洗劫一空,还把所有行李翻了个底儿朝天。我们的同胞向旅店提意见,希望采取措施防止动物侵扰游客。旅店的负责人说,这里本来是动物们的家园,是我们侵扰了动物,对动物我们还是谦恭礼让几分吧!我以为生态文明说白了应该是人对动物讲文明,对大自然讲文明。如今人们热衷于谈论文化,

53、文化所蕴涵的内容除人与人的关系,还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当然还有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都应该属于文化范畴。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我们的文化典籍中,第一次讲人文时就提出天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认识到人类要文明地对待自然、对待动物,要与周围的环境友好相处,我看也是一种文化自觉。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弘扬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文明,实在是人类或者说是一个民族在文明进程中的一次飞跃。七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文化从大自然始,文明也从大自然始看一个地方的文化,自然要看

54、那里的建筑,因为建筑是“一目了然”的文化,是不需要“翻译”的文化;建筑最可以直观地表白一个地方文化的特质,最可以形象地表现一个地方文化的意蕴。而看建筑,自然要看那里有一定历史的古建筑和有代表性的民俗建筑,因为从古建筑和民俗建筑中可以寻找到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可以追溯到这个地方和民族文化的源流。到津巴布韦来,当然要去看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古迹大津巴布韦遗址。这里曾经是令津巴布韦人引以为自豪的莫诺莫塔帕帝国的都城,是南部非洲最古老的遗址。遗址距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350公里,开汽车要跑整整一个上午。古城遗址是在一处高高的山丘上。大部分建筑已成为废墟,只留下一处处斑驳沧桑的残垣断壁,唯

55、一保存完整依稀可以看到当年宏伟气象的是一座叫娘娘宫的石头城堡。据说是皇后和妃子们居住的宫殿,从远处看有点像古罗马的斗兽场和剧场,宫墙用灰色花岗石块砌成,高大而坚固,宫墙内是排列有序的石屋。令游人瞩目的是一座足有30多米高的石塔,也是灰色花岗岩垒成,虽经千年风雨侵蚀,依然刀削斧劈一样平整光滑,形状像是一棵丰满的竹笋,圆锥型的塔顶高高升向天空。因为其造型的壮美,也因为它历史久远,还因为它背后神奇的故事,这石塔当然成了津巴布韦国家的标志和象征,非洲人都称它是津巴布韦塔。无论是津巴布韦的货币、邮票,还是各式各样的宣传品、纪念品上都有它的图像。任何艺术都源于民间,任何文化都是人民创造。就在津巴布韦遗址不

56、远的山坳里,有一个普通的非洲村庄,几十座圆型草屋,一样的造型,一样的色彩,远远看去像是山坳里长出的一片灰褐色的蘑菇。一间间草房虽然低矮简陋,但给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仔细观察,这乡村草屋的形状和娘娘宫里的津巴布韦塔十分相似,那石塔完全是原始草房的放大和拔高。可以想见,石塔建筑者的灵感一定是来自民间草屋,或者说,石塔就是以茅草屋为参照物,依葫芦画瓢造起来的。从圆型非洲草屋,突然想到家乡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想到大兴安岭鄂伦春和鄂温克猎民的撮罗子,其造型都是以圆为基本特征。从人类文化多元说的观点看,非洲原住民草屋、亚洲草原牧民的毡包和大兴安岭猎民的树皮房是互不相干的,没有谁先谁后,谁是源谁是流的问

57、题,可为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栖身之所都建成圆型的呢?记得几年前曾经看到过上海作家赵鑫珊先生一本讲建筑美学的著作,里边讲到过人类为什么偏爱用圆型造屋。他的观点是,人类在模仿大自然。我想这答案是有道理的。无论非洲人、亚洲人,无论生活在高原还是森林,人们从娘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大自然就是头顶上那圆圆的天,还有挂在天上圆圆的太阳、圆圆的月亮。存在决定意识,共同的存在决定了共同的意识。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里写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其实应该是穹庐似天更合乎逻辑,因为从存在的角度看,是先有天后有穹庐的。无论是内蒙古草原上的穹庐还是非洲高原上的茅屋、大兴安岭森林里的树皮房,都是以天空

58、为参照物建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都是以大自然的存在为基础的。一切形而上的思想、意识、观念都是形而下的存在决定的。人类的聪明、智慧,还有物质的、精神的财富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几年前,围绕国家大剧院的造型曾有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在古都心脏建造一个玻璃球一样太现代的建筑会破坏古都风貌。可建成以后,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尤其是她浑圆柔美的形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美,以致不少中外游客到北京来,都要以她为背景留个影,实际上这座时髦的建筑已经成了新时代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我以为衡量判定一个国家建筑是否现代,造型并不是唯一标准。其实像大剧院一样的圆型建筑,古代、近代、现代都有。打开世界著名建筑图谱,可以看到世界上许多标志性建筑都是以圆为基本元素的。罗马的万神庙、佛罗伦萨的玛丽亚教堂、巴黎的新教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印度的泰姬陵、美国的国会大厦。再看我们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天坛不也是以圆取胜吗?看来,圆是最美的建筑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建筑语言。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共同的,人类对美的评判标准也是相通的。古人、今人,东方人、西方人,在美丽面前人人都会折服。 3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