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802826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 A.表

2、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5

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的总和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C.实践是人的社

4、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D.存在就是被感知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 6. 规律的特点有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A.客观性 B.普遍性C.稳定性 D.重复性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A

5、.实践的需要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B.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9.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1.D 2.B 3.D 4.D 5.A 6.B 7.B 8.A 9.A 10.B 1.BCD

6、2.AC 3.CD 4.ABCD 5.BCD 6.ABCD 7.ABD 8.ABCD 9.ACD 10.ABD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完全失败.此观点正确。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确实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许多曾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又回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世界上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国家更少了。但是,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仍然存在,其最根本的社会弊端仍然无法自我消解,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何真正

7、地超越资本主义,或者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事实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形成两大对立的冷战格局不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式,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必须一种全新的形式进行。因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是社会主义获得新发展所付出的代价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现在时代已经变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事物所发表的个别观点、结论、提法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修改和补充。但马克思主

8、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不会过时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它没有停留于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观点,创立了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性、开放性使它随着时代、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

9、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错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发展的全过程。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

10、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与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要求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的社会。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思想理论来源,因而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

11、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使无产阶级数量迅速扩大,而且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相继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要

12、求,也为其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三,19世纪,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和法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条件。科学理论的创立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和法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13、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不可知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同意有,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4.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

14、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五、材料分析题材料: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

15、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

16、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7、问题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A.新陈代谢B.科学性与革命性4中国古代的元气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说属于 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C

18、.结构性D.可分性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 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

19、0分)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4.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 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A.历史唯物主义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6.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3.

20、意识的本质是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A.人脑的机能B.事物自身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D.人脑的条件反射 9.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7.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 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货币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8.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 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1. D2.D

21、3.D4.D5.A6.A7.C8.C9.A10.B 1.ABCD2.BCD3.AC4.ABC5.BCD6.ABD7.ABCD8.ACD9.AB10.ACD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意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内容上讲它是客观的,从形式上讲它是主观的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错误。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不一定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其服务的经济基础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腐朽的上层建筑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

22、,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命题错误。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们还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

23、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四、问答题 (每题7分,共28分)1.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脱离了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则发挥不了作

24、用。( 3)题目当中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二者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量变开辟了新的道路;二者互相渗透。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是什么哲学基本问

25、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是被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第一,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普遍提高。第二,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有效配置。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

26、案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4.相对静止是指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

27、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其原因在于它们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

28、特殊利益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1.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7.二战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影响 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 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有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4.影响资本周

29、转速度的因素有 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8.剩余价值是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A.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C.商品价值中补偿劳动力价值后的剩余部分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D商品价值中补偿可变资本后的剩余部分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9.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A.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

30、制度的更替 10.社会主义民主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A.只是一种目的B.只是一种手段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1.A 2.B 3.C 4.C 5.A 6.D 7.C 8.D 9.D 10.D 1.ABC 2.AC 3.AB 4.ABD 5.ACD 6.ABCD 7.ABD 8.ABCD 9.CD 10.CD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31、因为它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此观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因为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制度性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设想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而不是由于它们的历史观。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才被创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并且,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真正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

32、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所谓“天”就是客观世界,它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世界。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它运动的内在规律性,这些个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也都不可能改变这些规律。这个认识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4.垄断形成之后,竞争就不存在了错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

33、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34、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

35、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2.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

36、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3.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不同,意识形态就不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2)社会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经产生,便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

37、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意识形态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意识形态反作用有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反作用的质就是对社会历史发展是促进还是延缓;反作用的量就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大小、深浅,主要取决于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群众越多,反作用就越大4.论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同

38、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第三,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五、材料分析题(12分)材料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材料二: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

39、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材料三: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

40、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请回答:(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l)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上述材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回答这一问题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4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因而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有着客观的发展规律,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就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替代,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客观规律代为依据的,因而具有必然性。当然,马克思又承认,社会主义出现的必然性并不意味当下的实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

42、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即社会主义只能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出现。因此,资本主义当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永存的,而只能说明它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一旦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主义就必然出现。(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没有意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异,割裂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虽然都具有客观性,但与自然规律运行的盲目性不同,社会规律的实现需

43、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虽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社会主义却不会自发地实现,而要有赖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积极的革命行动。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44、 7. 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 8.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 9.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

45、.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形成过程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价值增殖过程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10. 意识的本质是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5.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绝对精神”的体现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

46、系D.思想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6.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7. 辩证的否定是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C

47、.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3.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8. 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A.水是万物的本原 B.火是万物的始基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C.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9.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4. 意识是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矛

48、盾双方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5. 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包括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A.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C.国家向私人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D.国有企业购买私营企业的一部分股份1.D 2.D3.A4.A5.B6.B7.B8.B9.B 10.C1.BD 2.ABD3.ABC4.BD5.ACD6.ACD7.ABD 8.ABC9.AC10.ACD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构成人的现实的认识客体.错误。只有作为对象性的事物即进入人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的认识客体2.人一次

49、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这是诡辩论,它的要害是把运动绝对化,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都是直接同一的.错误。)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而且这个“质”是指根本性质或全部的质,失去质事物就要转化为它物。而量不是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因为在“度”的范围内量的变化不影响事物的存在4.二元论是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第三条哲学路线错误哲学上的两条基本路线是指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二元论是折衷主义路线,它虽承认有两个本原,一是物质一是精神,但物质本原是消极被动的,而精神的本原是积极能动的,所以二元论最终倒向唯心主义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

50、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二者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量变开辟了新的道路;二者互相渗透2.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

51、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当上层建筑存在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或环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所以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革除其中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3.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

52、限的统一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4.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相比

53、,主要有下列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变化,一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达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动乱,保持社会稳定,先后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

54、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影响日益扩大(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五、材料分析题(12分)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

55、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请回答:(1)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1)陆九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

56、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和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导致了唯心主义。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20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5.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2.整个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