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分析 农业学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8021797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9.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分析 农业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分析 农业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分析 农业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分析 农业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分析 农业学专业(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梅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研究摘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补贴向主产区与重要产区转移,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发展主体转移。激励与扶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转移,促进众多类型的适度规模运作。创建和谐稳定的法律氛围,使用奖励救助等众多方式,帮助联户运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得到发展。全面使用多种培育资源,强化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管理者的培育力度,提升上述人员的生产技术与运作管理能力。此处,“家庭农场”定义第一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使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登记。激励地区政府与民间扶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为农业发展主体准备充足的资金

2、和贷款担保服务。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和相关经营主体管理人的引导与培育。进一步健全与农业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农业的发展与生产销售。2013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农业厅制定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在家庭农场培养认定方面,探索建立各方参与、市县为主的家庭农场培育认定工作推进机制,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各市、县农业组织根据本地现实情况,确定具体判定要求,对经营者资质、人员结构、效益组成、具体规模、监管水平等提出合理意见。家庭农场,可以高效筹集当代农业生产要素,是目前商品农产品尤其是大宗农产品的重要提供者,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骨干力量。梅州是广东农业大

3、市。本论文以梅州作为分析案例,叙述研究背景和当前现实成果,全面分析家庭农场发展方式的众多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且根据筹集到的相关文献信息,使用实地调查法,全面研究出梅州家庭农场的大致状况和现实成果,包含各个部分的内容。且在上述前提下寻找到梅州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尚未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发展速度虽快但县域差异大;规范管理意识还有待加强;经营模式单一且规模偏小;家庭农场发展缺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同时,经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借鉴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的前提下。指出梅州家庭农场长久稳定发展的相关策略思考:对于梅州而言,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不但能解决“谁来种地、如何

4、种好地”的问题,要全面了解到发展家庭农场的长久性与艰难性,确保方向性和渐进性相融合,不断发展、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强化家庭农场的主要设备建设扶持力度、创建科学的家庭农场的服务系统,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梅州 家庭农场 发展AbstractIn 2013, the central No.1 document pointed out that the new subsidie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and the dominant producing areas, and inclined to the

5、 new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entities, such as big professional families, family farms and peasant cooperatives. We should encourage and support contracted land to be transferred to major households, family farms and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develop various forms of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To

6、create a favorable policy and legal environment, take the reward subsidi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union operation, professional large family farms. Make full use of all kinds of training resources, increase the training of major and family farm operators, and improve their production skil

7、ls and management level. Among them, the concept of family farm was first appeared in central No. 1 document. In 2014,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opos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Family farm reg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iness. Encou

8、rage local governments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ng Guarantee Corporation, for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o provide loan guarantee services. Increase the new occupation farmer and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lead peopl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e will imp

9、lement and improve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farmers cooperatives. Since 2013, according to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deployment, Guang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issued a g

10、uidance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clear in the family farm cultivation cognizance,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ties involved, and mainly the family farm cultivation work to identify mechanisms to promote, guide and promote family farm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The agr

11、icultural departments of various cities and counti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the standards of family far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fication of operators, the structure of the labor force, the composition of income, the scale of opera

12、tion and the level of management.Family farm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factor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 is the main provider of commod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especially bulk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future, and is the backbone of building a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13、 Meizhou is a big agricultural city in Guangdong. This paper takes Meizhou as a case stud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curr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family farm, a series of related concepts of clear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mbine

14、d with the collected literatur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Meizhou and the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the content, including. And on this basis to identify Meizhou family farm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

15、cess, including has not formed the unified standards; the development speed is quick. But the difference is bi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warenes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single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small scale of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lack of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services platform. At

16、the same time, afte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amily far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japa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izhou family farm: for Meizhou, the family farm developmen

17、t model can not only solve the WHO farming, how kind of good , should be long-term and arduo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and adhere to the direction of progressive unity, as a positive, clear family farm the legal status, strengthen the family far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

18、ion effort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benefits of supporting the family farm service system,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s: Family farm Meizhou目 录1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问题的提出11.2研究的意义11.2.1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21.2.2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1.3国内外研究现状31.3.1国外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31

19、.3.2国内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4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51.4.1研究内容51.4.2研究方法51.5技术路线图6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72.1相关概念72.1.1家庭农场72.1.2家庭农场的特点72.2理论依据82.2.1家庭承包经营理论82.2.2土地流转理论82.2.3农业产业化理论92.2.4适度规模经营理论93梅州家庭农场发展概况113.1研究区域情况113.1.1梅州概况113.1.2梅州农业发展概况113.2梅州家庭农场发展情况123.2.1认定以执行上级标准为依据123.2.2多单位联动共同推进培育工作123.3家庭农场发展成效133.3.1家庭农场发展迅速133.3.2培育

20、了新型的职业化农民143.3.3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153.3.4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154梅州家庭农场发展存在问题164.1梅州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164.1.1尚未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164.1.2发展速度虽快但县域差异大164.1.3规范管理意识还有待加强174.1.4经营模式单一且规模偏小174.2阻碍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的原因分析184.2.1针对性政策缺失造成发展思路不清晰184.2.2认定标准模糊造成管理措施缺位184.2.3专业中介机构缺乏抑制农村土地流转194.2.4农村金融体系滞后使家庭农场融资难194.2.5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培育氛围不浓205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培育的

21、经验借鉴215.1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215.1.1美国的经验215.1.2法国的经验215.1.3日本的经验225.2发达国家庭农场经验的启示235.2.1农业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235.2.2农村集体土地产权236梅州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256.1明确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256.1.1完善家庭农场审批认定制度256.1.2完善失地农民生存的政策措施256.1.3支持家庭农场优化用地性质266.2强化家庭农场的发展的支惠力度266.2.1支持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266.2.2鼓励家庭农场创新技术266.2.3加快土地确权以促进土地流转276.3建立完善家庭农场的服务体系276.3.1建

22、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76.3.2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政策286.3.3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87结语297.1主要结论297.2进一步的研究展望29参考文献30致谢331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1问题的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助推器。1978年后施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业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紧密结合在一起,全面激发当前民众的生产自主性,不断加快生产力的进步,国内农业发展得到重大发展。伴随国内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之前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现实需求,规模不大、不统一、兼业管理的缺点导致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出现矛盾,上述落后的农业生产关系

23、在一定层面上阻碍我国农业与经济水平的进步。我国也清楚指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类型的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全新农业经营体系。”在2013年中央文件颁布以来,家庭农场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2014年,农业部、广东省制定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培育原则、土地流转、培育认定、经营范围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家庭农场表示把内部成员当做主要工作人员,开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运营活动,此外把农业效益当做家庭重要效益来源,也是最近兴起的农业经营主体。因为其规模适当,方便在农业生产中调节资源分配,调节结构格局;全面

24、集中土地资源,提升农用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家庭农场生产效率高;农场运作跟随现实发展需求,进行订单制造、网络销售,因此农产品商品率很高,便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以上方式不只能弱化“小农生产”产生的不足,此外还能维持家庭运作形式内农户自主性与主动性。2015年,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目前广东家庭农场数量已达3.75万多家。实践证明,家庭农场这一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初步取得显著的成绩。梅州作为农业大市,在省、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近年来,就家庭农场建设开展相应的探究和尝试,得到良好的结果,一直到2017年6月,梅州全市在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量共1623个。但

25、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家庭农场在创建与发展中出现明显的缺点,其大部分属于经验式的、自发式的,缺少当代化的管理经验与清晰的发展计划,缺少科学理论与理性经验的引导,主要从培育到发展,缺少前人积累的现实经验,缺乏指导,因此出现明显的盲目性。此后,本文汇总出我国典型区域家庭农场发展的现实经验,且对梅州家庭农场的主要状况、现实效果和制约条件开展全面研究,提出对梅州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一定成效的合理方案与意见。1.2研究的意义目前,国内农业农村发展步入全新时期,根据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民众老龄化的走势,需要创建集约化、专业化、机构化、体系化相融合的新型农业运作系统。家庭农场保留农户家庭的核心,秉持

26、家庭运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位置,符合国内主要现实情况,符合农业发展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相对照,所以,发展家庭农场是引导农业科学发展,创建新型农业经营系统的重要基础,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2.1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长久以来,国内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限制现代农业生产与地区经济的进步。即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变了农业经营组织与生产模式,在特定层面上加快了农业的进步,然而伴随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表现出小规模、分散化、独立运营的不足,逐渐无法适应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伴随国内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进步,众多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开始进入到城市中,出现土地大规模闲置,农业变成兼

27、业、副业,在大部分地区发生农业兼业化、土地生产效率低乃至撂荒问题,需要将务工民众的地流转给继续种地且效率更高的农民手中。首先,部分地区过于激励工商公司长久、大规模租种农民承包地,不仅占据农民工作空间,此外也造成“非粮化”等情况频繁出现。培养以农户为重点的家庭农场,主要是在公司规模化种植和农户粗放种植两者间的“道路”,不仅可以尽早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此外还能减少公司大规模租地造成的现实问题。所以,培养家庭农场在内的全新农业生产运作主体,寻找全新的经营方式来处理农业现实问题,促进当代农业进步,持续加快经济发展。1.2.2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传统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

28、问题频繁出现。导致部分人对家庭经营是否符合当代农业发展需求产生怀疑。此类发展方式满足农村地区的现实需求,满足民众生产生活需求,和国内当前的现实情况相符合。第一,国内创建家庭农场便于突破“大而全、小而全”传统小农的生产局面,促使农业发展坚持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方式,处理农村抛荒问题,节省种地费用,提升综合竞争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收益。第二,家庭农场方式加快了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整合产业发展结构,减少现实风险,便于提升农民的发展自主性,激发地区发展潜能。1.2.3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土地管理规模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假如土地运营规模不大,即便可以得到很高的土地产出率

29、,然而也会影响劳动生产率,阻碍农民效益的提高。当前,在大部分地区,众多农民出去工作,其本质因素是土地管理规模过小,农业效益低下。多数家庭人均占有土地太少,无论什么耕种什么作物,都难以提高耕作效率。但是,如果土地面积增加,即便可以得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然而会作用于土地产出率,阻碍农业发展,和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不符合。所以,发展规模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重点,同时也要考虑到土生产率、合适的经营规模。家庭农场将家庭成员当做重要劳动力,思考自然基础、土地家庭劳动力、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作物品种监管情况之后,逐渐形成相对科学的经营规模,以便提升农业效率与综合效益,此外也能改善资源配置,提升土地与劳动生产率。1

30、.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家庭农场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诸多的学者研究分析了其他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现有文献中,学者关注的国家有美国、日本、法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芬兰等,其中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大国为主要的参考对象。美国与加拿大国家的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家庭农场方式得到普及,美国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从1945年的813亩扩增加到1988年的2805亩,涨幅是245%,加拿大则是从1956年的1836亩增加到1986年的3471亩,涨幅是89.1%;法国则从1955年213亩增加到1987年428亩,涨幅是101%;对应的,联

31、邦德国的农场规模却从1949年的122亩增加到1988年的266亩,涨幅是118%;英国平均规模从1965年852亩增加到1983年1037亩,涨幅是21.7%;因为遭受土地资源不足的影响,日本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与涨幅在发达国家中都是最小,1985年只有18.5亩徐更生.国外农业规模经营及其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0.10:46-51.。被广泛认可的“报酬递减”粗略模型,在十七世纪初期,撰写在廉配第的书籍政治算术中。此后,亚当斯密根据农业领域的此类报酬递减规律,指出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观点:规模收益和目标分工。当代经济学观点指出:在深入研究的时候,全部资源投入量均表现出一定的

32、变化。此处,经营规模是产生变化的全部资源投入,但是产生收益是规模经济或者是规模不经济,其一般使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关图线来呈现。所以,农业规模经营一般被当做规模扩张阶段,投入和产出两者的土地比值情况。杜尔阁是国外重农派系的专家,他在撰写的书籍中使用边际分析方式探究土地报酬递减与要素科学投入量的挑选问题,且充分叙述了报酬递减的情况。此后,农业规模经济观点开始被寻找到,且不断健全。显然,家庭规模经济主要是专业化与分工理论的出现和数理统计模式被普遍使用的结果冯昕.虎林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在现实活动中,农业领域内规模受益并不高,农场规模和生产效率两者间

33、通常是反相关关系淑涣.侯马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初步探讨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但是,格里芬(Griffin)清楚提出:首先,农民人均产出量和规模为正相关关系;其次,一公顷产量或者受益和农场规模为反相关关系。知名专家科尼亚(Cronia)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农场开展深入分析,利用对各个国家农场生产时期中农业投入与最终产出的关系开展对比与分析,根据最终结果可知: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也会因此减少,此外单位土地产量增多冯昕.虎林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1.3.2国内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家庭农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借鉴国外农场运作对国内的现

34、实影响、家庭农场优点、推广难点、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建议等方面。(1)学习借鉴国外家庭农场经营方法。徐会苹(2013)通过研究发现德国在家庭农场产生时期利用实施土地整理方式为农场规模扩张准备良好基础;清楚的土地产权体制促使土地交易与租赁行业十分火爆,便于家庭农场的不断扩张;政府利用充足资金的扶持为家庭农场发展奠定强大基础;健全的农业教育制度,为农场发展准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其认为中国应以德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为鉴,健全土地流转有关规章制度,增加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激励与扶持,强化对当代农场主的培养。吴晨,张小丹(2014)从家庭农场成因、作用、规模、效率等几方面介绍了欧美等国家庭农场的有关理论

35、与现状,指出其他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主要从激励创建相对紧密的亲属关系角度使得家庭农场得以持续延续,并且提出了政府应从宣传、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等部分为当前家庭农场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宏观环境。黄倩(2014)通过对美国、芬兰家庭农场发展特点的研究,对广西发展家庭农场提出了四点启示:培育现代化的农场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商部门扶持体系、发挥工商职能培育公平竞争的农村市场。储天阳(2014)则从立法的角度,通过比较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关于家庭农场的有关立法,吸收其他国家对家庭农场的立法经验,指出国内发展家庭农场的科学意见:确定其法律地

36、位、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在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2)对现有家庭农场发展个案研究。伍开群(2013)使用公司所有权理论对家庭农场开展深入研究,指出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合作社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与销售市场的交易费用,通过信用社减少资金借贷行业的交易费用,信用社具备的劳动激励和约束制度可以减少劳动力领域的交易费用,家庭农场是适合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社会化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高强、刘同山、孔祥智(2013)提出家庭农场的企业法人化运作,促使其全面参加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推广家庭农场不仅可以妥善处理农业发展风险过高,成本不断提高等问题,此外还能减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后续贷款难等问题;家

37、庭农场可以减少农民市民化时期的失地风险,可以加快土地流转和发展经营,为城镇化发展准备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家庭农场便于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产业投资,为农村后续发展准备动力。李凯(2014)通过对信阳市家庭农场的调查发现:家庭农场的效益一般超过农户;其内部产业结构比较科学,发展多元化;技术水平通常超过大田生产;此外家庭农场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带动作用明显;家庭农场与农户都可以得到经济效益、共同承担风险,决策制度灵活高效,相对便利。李婷(2014)提到,家庭农场保留农户发展农业的核心,确定家庭经营的位置,符合目前农业领域的现实特征,便于农业文化的继承;家庭农场的平稳性便于农户对农业现实经

38、验的积攒,此外对耕地的维护与可持续使用也具备关键价值;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性便于农业集约化、专业化与组织化水平的提升。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当前梅州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基于此农场发展的现实情况开展研究,论述处理农场现实问题的科学举措。本文总共分成七章。在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家庭农场发展概况,阐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整理了国内外对家庭农场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第二章就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知识和主要定义;第三章叙述了该农场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已经取得的成绩;第四章将第三章当做基础,分析梅州发展家庭农场的限制原因和出现的问题等;第五章筹集汇总了国内外发展此类农场的良好实践

39、,且从中寻找对梅州发展家庭农场具有积极影响的方式;第六章就其梅州市家庭农场发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1.4.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现有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整理,使用大量数据库资源和充足的统计年鉴、论文、资料,查看不同国家与家庭农场分析相关的资料,进而整理汇总上述内容。(2)分析归纳法。利用对当前理论分析的汇总和研究,开展相应的总结整理,寻找合适的研究角度。(3)比较研究法。分析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发展家庭农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通过比较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己经初具规模的地区和梅州发展家庭农场的各方面条件,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4)调查

40、分析法。通过对梅州部分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可知阻碍梅州区域家庭农场发展的根源且指出合理处理方案。1.5技术路线图家庭农场的内涵、特点,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国内外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比较研究法梅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概况、取得的成效调查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梅州市家庭农场培育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归纳分析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献综述法归纳分析法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要将农民家庭人员当做重要劳动力,将农业收入当做重要效益来源的全新农业经营户,此类农场经营的土地主要来源是承包或土地流转,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2家庭农场的特点家庭农场定义

41、基本上可被叙述成“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以业为主,集约化生产,将农民当做主体,让家庭人员成为雇佣劳动力,其生产经营规模适中、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水平高,此外把产业效益当做重要来源的农业生产发展形式。(1)以家庭为重要经营组织。此类经营者理论上是农户,需要全面依赖家庭人员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不能把转包、租赁之土地管理交给第三方。一个劳动力家庭成员可以是核心家庭的成员,也可以是血缘或姻缘关系的家庭成员。除季节性和临时性就业外,不得允许外籍劳动力全年从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与农业专业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比较,。在家庭农场的投资、生产、产品销售、成本核算、收入分配等方面,均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产权清晰、

42、决策迅速、成本低、劳动经营成本低等诸多优点。(2)以农业为主业。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一种“硬、脏、累、收入底行业”。青年人并不想从事农业活动,造成农业劳动力结构问题更加明显。家庭农场的普及开始转变大众的思想理念。家庭农场主要优势是其依赖农业生产与管理得到经济效益。此类农场生产专业化的农产品,提供专门的农产品,使之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农民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兼职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较高,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结合种养业的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满足现实需求,市场认可度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可以在淡季工作,但他们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农场,农业生产和管理

43、是主要收入来源,这是新时期农民的主要特征。(3)以集约生产为手段。与家庭农户相比,家庭农场规模适中,规模小,专业化生产和集约经营能有效发挥规模效应和家庭运作优点。此类农场经营者具备较高的资金投入能力、农业能力与管理能力。他们能采用领先的运营方式与设施,拥有相对完整的财政收支记录。这种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家庭农场可以获得较高的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对其他农民有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经营主体,在遵守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和村民自治的前提下,利用土地流转、土地、劳动力与农业生产等条件的作用,完成集约化管理与专业化发展、提升现实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与经济收入等目标。(4

44、)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培育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是区别于传统小农的重要标志。此类农场的土地规模通常是100-150亩,最少是80多亩,最多是200亩,适度主要体现在:规模和劳动能力相匹配,确保家庭成员,充分发挥了所有成员的潜力,但也要避免过度的工人减少劳动效率;规模与能源有一个相对合适的效益,家庭农场人均效益达到乃至高于本地城镇民众效益。2.2理论依据2.2.1家庭承包经营理论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明确了发展目标,农业发展实施人民公社的集体统一运作与家庭联产承包运作两类发展模式。现实表明,人民公社过于集中的集体经营方式,不符合农业发展的现实特征,限制了民众生产的自主性与热情,限

45、制农业事业的发展。我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内农村集体经济明确家庭承包经营的重要位置,在使用上述经营方式的前提下,集体统一和家庭分散经营统分融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由此出现。在农业活动中,由家庭为单位主体开展经营,具备强大的适应性与生命力,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农场制,家庭都是重要的主体。家庭经营能够促进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结合,可以依照作物生长、现实供求状况按时进行调节,自主筹划众多生产要素的搭配,提升现实生产率。家族公司可自主激发内部利他主义的优点,内部人员具备统一目标,资源共享,一起处理问题,可以进一步减少其他组织经营监督管理费用与交易费用,是当前促进农业发展的高效方式。家庭经营目前

46、无法满足当前的生产力发展需求,此外具备强大的自主性,不只可以适应传统农业的生产力情况,此外还能满足当代农业发展需求。当前,欧美等国家逐渐完成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其大部分使用家庭农场经营方式。2.2.2土地流转理论土地流转通常表示土地流动与转让,由于土无法移动,所以土地流转必须是和土地上有关权利的流转与转移相关。国内土地流转中通常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不变动土地所有权,完成土地有关权益的流通与转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内所有土地实施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就是全民与集体所有制。所有单位与个人不能买卖土地,然而其使用权可根据法律进行转让,为土地流转奠定法律基础。依据相关

47、要求,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于集体所有与国家所有,承包土地权是承包土地的农民,其只能进行经营权和使用权转移。所以,此类土地流转表示农民具有承包经营权,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向他人或相关机构转让自身经营权或者使用权的活动。在实施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国内农村土地需要处理土地碎化生产、运作分散、规模不大等问题,限制农民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利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生产面积,促进土地规模化发展,减少农业生产费用,可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所以,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土地流转始终出现,然而因为部分体制上的问题,农村土地始终在小农家庭之间私人进行流转。此后,伴随乡镇公司的不断扩张,农民工的随之出现,有关

48、规章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农民开始自主流转本身具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008年之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制定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完善流转行业,此外让农民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有偿以众多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理念,指导此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正常流转,激励与扶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领域转移,使用众多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方针体系。稳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且长期维持,在坚持与健全相对严苛的耕地保护体制基础上,确保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效益、流转和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功能。在实施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

49、前提下,稳固农民承包权、激活土地经营权,放宽承包要求和规则。国内土地流转开始步入有序时期。2.2.3农业产业化理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通常紧跟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出现。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时期,所有国家的发展方式都不同。部分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畜牧、经济作物、林业等农林牧副渔业,基本使用农、工、商一体化的发展管理体系,很多国家开启跨国发展。俄罗斯与东欧部分国家也逐渐出现“农、工、商综合体”相似的发展管理体系。汇总之后通常是下面几类:合作社、专业组织、企业集团与其余方式。上述国家与区域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时期,不论使用怎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均是在农业前提下促进农业一体化进度的深化,且通过农业

50、发展结构的变革持续促进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之后在一体化变革时期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与政府政自主使用众多举措,持续扶持一体化发展。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国家科技发展与行业分工的优化,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分化的进行,各个行业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最后,农业生产从简单产业方式,转变成第二、第三产业之前关系更加紧密,最终变成农业产业内部的分工更详细和清晰。伴随农业产业化内部分工的细化,农业和其有关行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农业关联产业彼此之间的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和人之间在资本和资源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此外还包含投入和产出在生产科技上的关系。不同产业彼此间利用签署长久、稳固、平稳的经济合约与现实

51、运作关系,进而达成节约交易费用、提升综合效益的目标。上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创建在科学技术发展与产业优化的前提下,且利用产业之间的紧密关系来保证完成目标汪威毅,李在永.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组织效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4043.。2.2.4适度规模经营理论适度规模经营是在特定适合的环境与现实经济基础上,多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施、运作管理、数据等)的最佳搭配与高效运作,得到最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土地属于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基础资料,因此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层面上表示土地运营规模。在各种生产力发展情况下,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应值各不相同,相应的规模经营得到对

52、应的规模效益。农业经营规模扩张需要将提升劳动生产率与现实生产率当做目标,只有如此才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种植业和经营其余产业得到对等的平均利润,进而提升他们的务农自主性,才可以提高农产品种植总量,进而满足国家不断增加的现实需求。大部分国家在坚持家庭经营为重的条件下开展农业规模运作,且得到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收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完成规模运营的基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全面普及是规模经营的物质前提,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创建的是规模经营的关键保证要素。3梅州家庭农场发展概况3.1研究区域情况3.1.1梅州概况梅州位处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与福建龙岩、漳州市毗邻,南邻广东揭阳、潮州、汕尾,西与广东河源

53、市对接,北部和江西赣州市彼此联系。梅州是粤闽赣边区域性重要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发展试验区、广东文化旅游重点区域。该地区地势北部更高,全境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551.40万人。市内山地面积所占比值为24.3%,丘陵与台地、阶地面积所占比值是56.6%,平原面积则是13.7%,河流与水库等则占据5.4%,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梅州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夏长冬短,全年气温高,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梅州拥有农业生产的光、温、水、气、土壤等先决条件优良,年日照数1500小时以

54、上,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500-1800mm,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市耕地面积250万亩,山地1800万亩。梅州水资源充足,长期平均降雨总数250亿立方米,长久以来平均径流量大概是130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2579立方米,2016年末森林覆盖率75.06%,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区农业发展的理想区域。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551.40万人。常住人口436.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24.19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1.41%。2016年,该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45.56亿元,和上年相比涨幅是7.5%,此处:第一产业增加值211.89亿元,涨幅4.3%,

55、促进GDP增加0.9%;第二产业增加值371.28亿元,增涨6.3%,促进GDP增加2.3%;第三产业增加值462.39亿元,增长9.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15年的19.6:36.7:43.7调整到2016年的20.3:35.5:44.2。3.1.2梅州农业发展概况一直以来,梅州市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立足山区,发挥自身山区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每年农业总数是343.02亿元,比增4.0%。此处,种植业产值226.97亿元,比增4.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1.53万公顷,比增0.3%

56、,经济作物为3.52万公顷,比增0.3%。多年来,梅州一直围绕现代农业“三个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八大产业”(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养殖)的现实定位,全面跟随政府政府领导,彰显龙头功能,依靠加工引导,特色产品种植规模持续扩展,特色明显的产业带开始形成。依靠农产品种养加工中心、“一乡一品”基地,规划建设一批主体功能清晰、辐射带动力强、具备科技示范性和观光性的集约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不断帮助农业重要公司与农民专业合作机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水平持续提升,培育发展了威华、雁南飞、西岩、新大地等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3.2

57、梅州家庭农场发展情况3.2.1认定以执行上级标准为依据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的部署,广东省农业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探究创建市县为主、各个部分自主参加的家庭农场培育认定推进机制,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对经营者资质、结构、收入组成、现实规模、管理能力等指出相关标准。当前,梅州并未单独修订完善的家庭农场认定要求,对于家庭农场的判定,梅州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主要执行广东省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政府引导、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农民自愿、分级培育、规范管理”的

58、原则,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和承包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进行认定。实践中,市、县两级农业部门一般都把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的种养大户,只要提出申请,就认定为家庭农场。由于,目前梅州市各县(市、区)对家庭农场还没统一的界定,许多种养大户在被称为家庭农场之前大多都属于农业生产大户。2013年底,梅州蕉岭县针对自身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印发了家庭农场管理办法(试行),该县将家庭农场分为种植、养殖两大类,并详细规定了种养作物类型、规模、土地流转年限等认定标准。蕉岭县也是梅州目前八个县(市、区)中,唯一出了出台了家庭农场具体管理办法的县。3.2.2多单位联动共同推进培

59、育工作2013年,梅州市农业局联合梅州市团委、梅州市供销社、梅州市金融局、梅州市讲师团、梅州市妇联、梅州市邮政局、中国人民银行梅州支行、梅州移动、梅州联通等9家非农业单位,共同启动了广东省首个以“家庭农场”抚育为目标的跨区域合作大平台,并对“家庭农场”抚育平台的具体操作细则进行了议定,共同搭建家庭农场“131创新培育模”式。所谓131创新培育模式,就是指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导,搭建起1个核心中介平台,引导3种土地流向,并建立1个全程支撑体系。(1)搭建1个核心中介平台。梅州通过引导组建“土地资金专业合作社”,组建完善的让农户、承包农场方都认可的安全交易机构,也就是“土地资金合作社”,在土地流转

60、需求集中的农村地区,由家庭农场主或自然人发起成立的土地或资金中介,集中收储流转土地,并将土地进行抵押获取贷款等。(2)引导3种土地流向。梅州市多部门联动推进家庭农场培育主要通过引导可流转土地往3种方向发展:一是有运营能力的农户,通过组建家庭农场,将集约后的土地自行运营。集约土地可以作为抵押物前往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二是没有运营能力的农户,他们可以将土地直接流转,农业经营大户或合作社先垫付土地集约资金,通过竞标的形式,就近寻求农户二次流转。三是没有运营能力,又不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全流转的农农,他们可将土地拿到村里合作社,办理集中抵押后进行“血缘担保”,以获取资金扶持与其有亲缘关系的家庭农场,并以

61、此获得担保分红。而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流转出来的土地,都可以获得银行的综合授信贷款。(3)建立1个全程支撑体系。梅州妇联与团委主要是确定“家庭农场”的人员与地点;市农业局承担农业种植良种良法技术与技术员培训任务;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开展培训与推广活动;市供销社主要准备市场对接和服务,邮政局、金融局、人民银行、移动与联通等部门也各施其责,负责“家庭农场”全程抚育和支撑体系,服务范围涉及链条规划、产品设计、良种良法、标准生产、机械配套、市场销售、品牌塑造、融资贷款等十多个环节,以支持和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3.3家庭农场发展成效3.3.1家庭农场发展迅速2013年,梅州市梅县石扇师俭堂家庭农场成立,成为梅

62、州首个家庭农场。截至2017年上半年,梅州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是1623个,运营面积79098亩,此处种植业耕地面积32814亩,流转面积25335亩。家庭农场主要为个人独资公司,少数家庭农场注册是个体工商户,根据工商记载进行分析,总共记载的资金是13.16亿元。户均经营规模46.89亩,最大的达1100多亩。从行业特点看,梅州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果种植业的有887家,从事粮食产业的有374家,从家家庭农场的经营类型年,种养结合型472家,纯粹畜牧饲养型59家,生猪饲养28家,另有174家家庭农场从事苗木花卉种植、药材种植及旅游观光为主。表3.1梅州农庭农场行业分布情况表数量(家)占比(%)

63、水果种植业88754.65粮食生产37423.04种养结合47229.08畜牧业593.64生猪饲养281.73苗木花卉种植、药材种植及旅游观光17410.72数据来源:梅州市农业局经管科、农产品加工办公室从区域分布看,梅县区家庭农场达1099个,面积40233亩,梅江区16家,兴宁市74家,蕉岭县196家,平远县67家,大埔县157家,丰顺县18家,五华县70家。从数据看,近年来,梅州家庭农场数量成倍增长,主要是因为农户对农业政策敏感,看好家庭农场发展前景。表3.1梅州农庭农场区域分布情况表数量(家)占比(%)梅县区109967.71梅江区160.98兴宁市744.56蕉岭县19612.08

64、平远县674.13大埔县1579.67丰顺县181.11五华县704.31数据来源:梅州市农业局经管科、农产品加工办公室家庭农场经济收益高于普通农户。实证调查过程中,本文从梅州市农业局经管科了解到,虽然目前农业部门没有对各县(市、区)家庭农场的投资额度、产值等进行专项的统计,但是,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家庭农场的效益高于普通农户。在实证走访家庭农场的情况也与梅州农业局经管科了解到的情况相吻合。如蕉岭县九岭村“飞英家庭农场”,在2014年由当地村民黄清华创办。利用土地流转,承包部分无人耕种的荒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16年种二十多亩地黑花生、蔬菜、淮山等。其依靠“家庭农场+长寿之乡”品牌,宣传“久龄牌”淮山,价格从之前每批发价86元左右,只此一个品种,家庭农场就有8万多元收入,类似这样小型的家庭农场,蕉岭县已经有120多个。在上述家庭农场内,主要种植蔬菜、龙眼、沙糖桔、三红柚、珍贵树木、养殖观赏鱼、土猪等。他们不仅了解相对领先的种养科技、使用当代化的农业设备,此外也具有市场化发展的理念。根据蕉岭县农业组织叙述,2016年本地区所有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