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994349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碳复合材料》PPT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C/C作为刹车盘C/C在航空上的应用0.历史1、定义2、材料概述3、性能特点4.制备工艺5.应用概述6.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C/C复合材料来源于Chance-Vought由于实验室事故,在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时超过规定的温度,导致树脂碳化,却形成碳碳复合材料。我国对此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较少涉及民用高性能、低成本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整体研究水平还停留在对材料宏观性能的追求上,对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可控性、可调性等基础研究相当薄弱,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需求。C/C复合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及其织物,或石墨化的脂碳(沥青)为增强材料,以碳(或石

2、墨)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碳质复合材料。增强材料就象树木中的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复合材料中起到粘接增强体成为整体并转递载荷到增强体的主要组分之一。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或各种碳织物增强碳,或石墨化的脂碳(沥青)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VD)碳所形成的复合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由于它几乎完全是由元素碳组成,故能承受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加热速率。通过碳纤维适当的取向增强,可得到力学性能优良的材料,在高温时这种性能保持不变甚至某些性能指标有所提高。碳/碳复合材料抗热冲击和抗热导能力极强,且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1.复合材料

3、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2.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

4、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好等。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烧蚀性能化学稳定性:常温下为10-6/K,仅为金属材料的1/51/10;:室温时约为0.45 cal/cms(:),当温度为16

5、50时,降为0.103 cal/cms。:其值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而能储存大量的热能,室温比能约为0.3 kcal/kg(:),1930时为0.5 kcal/kg。;:4100。摩擦系数小,具有优异的耐磨擦磨损性能,是各种耐磨和摩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在高温高压气流冲刷下,通过材料发生的热解、气化、融化、升华、辐射等物理和化学过程,将材料表面的质量迁移带走大量的热量,达到耐高温的目的。C/C的升华温度高达3600,在这样的高温度下,通过表面升华、辐射除去大量热量,使传递到材料内部的热量相应地减少。除含有少量的氢、氮和微量金属元素外,几乎99%以上都是元素C,因此它具有和C一样的化学稳定性。:

6、C/C像石墨一样具有耐酸、碱和盐的化学稳定性;C/C在常温下不与氧作用,开始氧化温度为400,高于600会严重氧化。提高其耐氧化性方法成型时加入抗氧化物质或表面加碳化硅涂层。下一页:是人体骨骼、关节、颅盖骨补块和牙床的优良替代材料;:若用于飞机,其可靠性为传统材料的数十倍。飞机用铝合金构件从产生裂纹至破断的时间是1mim,而C/C是51mim。1.预制体成型(胚体)在进行预制体成型前,根据所设计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工作环境来选择纤维种类和编织方式,例如,对重要的结构选用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对要求导热系数低的则选用低模量炭纤维,如粘胶基炭纤维。坯体可通过、或喷射成型、以及等方法制得碳纤维碱金属等杂质

7、含量越低越好;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更适宜制造C/C复合材料或石墨化的脂碳(沥青)碳纤维从X、Y、Z三个方向互成90正交排列,三个方向的纱线并不交织,X和Y方向的纱线交替的叠层,Z方向的纱线起增强作用。因此XYZ方向的纱线并没有交织点,只有重合点,可充分发挥织物里每个纤维的力学性能。v三维织物研究的重点在细编织及其工艺、各向纤维的排列对材料的影响等方面。2.致密化二法:CVD/CVI;液相浸渍碳纤维编织预制体是空虚的,需向内渗碳使其致密化,以实现预制体和碳基体的复合。:液态浸渍热分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基体的先驱体与预制体的特性相一致,以确保得到高致密和高强度的C/C复合材料。p 工艺

8、原理以碳氢气体(CH4、C2H6、C3H8、C2H4)为碳源,在一定温度下热解,直接在织物碳纤维表面沉积成碳p 工艺特点材料结构尺寸稳定性较好单边均匀沉积厚度不大于50mm,适用于薄壁、异型织物,不适用于实心预制体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小时,中间往往需要多次去除材料表层以打开沉积通道,且易形成密度梯度沉积密度很难超过3 800 200 CH4(g)C(S)+2H2(g):热分解的碳均匀沉积到预制体中。:预制体的性质、气源和载气、温度和压力都将影响过程的效率、沉积碳基体的性能及均匀性。:将预制体放入等温感应炉中加热,导入碳氢化合物和载气,碳氢化合物分解后,碳沉积在预制体中。:为使碳均匀沉积,温度应该控

9、制得使碳氢化合物的扩散速度低于碳的沉积速度。:该法制得的C/C中碳沉积均匀,因而性能也较均匀。但沉积时间较长,容易使材料表面产生热裂纹。:通过在织物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压力梯度促使气体通过植物间隙。将预制体的底部密封后放入感应炉中等温加热,碳氢化合物以一定的正压导入预制体内,在预制体壁两边造成压差,迫使气体流过空隙,加快沉积速度。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简单沉积过程中纤维不受损伤,制品的结构较均匀和完整,故致密性好,强度高。为了满足各种使用的需要,制品的密度和密度梯度也能够加以控制,所以此法近年来发展较快。与CVD 不同之处是,CVI 工艺可将气相反应 物分解产生的碳沉积在预成型体内更为细小的空隙中,可

10、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隙的大小和数量,制备的C/C 材料的致密化程度更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更好。CVI 工艺主要采用降低反应物的热分解速度,使反应物能更充分扩散和渗透到坯体的细小的空隙中,从而实现减少空隙大小和数量的目的。CVI 法工艺周期相对CVD 要更长,这使其制品的成本高于CVD 制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等温CVI 法(ICVI),具有不损伤纤维、基体碳纯度高、工艺设备简单、可对多个形状复杂预制体同时致密化等特点,是工业生产C/C 复合材料的主要工艺手段。ICVI 工艺致密化过程极其复杂,沉积反应发生在多孔预制体的内表面,存在气相热解、表面沉积反应和气体扩散过程;受温度、压力、预制体空隙结构、

11、气体的种类及滞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沉积反应和气体扩散之间的矛盾,“气体扩散”是致密化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为了缓解气体扩散和沉积反应之间的矛盾,通常不得不采用较低的温度特别是较低的压力,以降低致密化速度和提高气体扩散系数,其结果导致致密化周期特别长。工业上通常需要6002 000 h,前驱气体的利用率仅为1%2%,这是C/C 复合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u 工艺原理以树脂或沥青为基体前驱体,将其浸渍到织物中,然后将浸渍有树脂或沥青的织物在惰性气氛下热处理,使树脂或沥青转化为基体碳u 工艺特点工艺简单,原料便宜致密化效率较低,需要经过多循环浸渍碳化当在制品达到一定密度后(3),需要HIP工

12、序实现材料的高密度 液相浸渍工艺一般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工艺过程,达到致密预制体 此工艺存在问题是:工艺繁复、周期长、效率低;液体难以浸渍到预制体微孔中;有些浸渍液在常压和减压下炭化收率低,必须加压,如煤沥青;有些浸渍液炭化时粘附性过好,易于阻塞气孔口,难以达到致密要求,如树脂由于上述原因,后来发展了高压浸渍炭化工艺(浸渍和碳化都在高压下进行,利用等静压技术使浸渍和碳化都在热等静压炉内进行。可提高产碳率降低空隙率),所使用的压力皆超过2MPa,此工艺对设备要求高,操作要求严格,且导致成本上升碳化(carbonization)将上述成形物在隔绝空气下热分解为碳和其他产物。石墨化:利用热活化将热力学

13、不稳定的炭原子实现由乱层结构向石墨晶体结构的有 序转化。碳/碳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高温力学和热物理性能,结合基体改性和抗氧化涂层技术,一直是先进国家战略导弹弹头端头、发动机喷管、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热端部件首选的防热、热结构材料保温毡加热体 1.今后将以结构C/C复合材料为主,向功能和多功能C/C复合材料发展;2.在编制技术方面:由单向朝多向发展;3.机械针织技术方面:由简单机械向高度机械化、微机化和计算机程控全自动化发展;4.应用方面:由先进飞行器向普通航空和汽车、非航天高温结构领域发展,向民用化和低成本化发展。1.简述气相沉积法和液相浸渍法的工艺原理2.请完整粗略复述材料合成过程3.石墨化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