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91242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燃烧基础知识培训 2014.1.11香格里拉火灾事故损失过亿。335户受灾、242栋房屋被烧毁,昔日繁华的街市被倒塌的残壁覆盖素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11日凌晨遭遇一场严重火灾,令人扼腕叹息。案例:案例:第二章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条件燃烧的本质条件第二节第二节 燃烧类型燃烧类型第三节第三节 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及特点第四节第四节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第五节第五节 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第六节第六节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

2、定义一、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火焰、发光和(或)发烟发烟的现象。(消防基本术语的现象。(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第一部分(GB5907-86GB5907-86)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热、发光化学反应、放热、发光二、燃烧的本质二、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游离基的连锁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燃烧是一种极其应。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

3、的物理现象。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三、燃烧的条件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可燃物引火源引火源助燃物助燃物化学反化学反应链应链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上述的都必须具备上述的三个必要三个必要条件条件,通常被称为,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燃烧三要素,素,只有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只有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燃烧,无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发生。1、可燃物(1)可燃物可燃物的含义: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2)可燃物的类型:按物理状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大类固体、液体、气

4、体三大类。一般来讲,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第三是固体。可燃固体:凡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氧化剂)中燃烧的固体物质。如:棉、痳等天然纤维,谷物及其制品(谷物),合成纤维及其制品(涤纶),合成树脂及其制品(聚乙烯),合成橡胶及其制品(天然橡胶)。可燃液体: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如不少石油化工产品。可燃气体: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如天然气、沼气等。2、助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氧化剂):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空气中有21%的氧。3、引火源引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火源。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等。可燃物:纸;引火源:打火机火焰;助燃物:空气中的氧气。可燃物:丁烷

5、;引火源:火花石打火;助燃物:空气中的氧气。识别燃烧三要素:(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发生燃烧还有“量”的需求,这就是发生燃烧的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浓度的可燃物 一定的氧气含量 一定的点火能量 相互作用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第二节第二节 燃烧类型燃烧类型一、闪燃一、闪燃 (一)(一)闪燃闪燃: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一闪即灭即灭的燃

6、烧现象称为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闪燃。从消防角度来说,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从消防角度来说,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二)(二)闪点闪点: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以: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以“”“”表示。表示。1 1、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2 2、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1 1)根据闪点:分为易燃、可燃液体。)根据闪点:分为易燃、可燃液体。(2 2)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

7、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甲、乙、丙乙、丙三个类别。三个类别。甲类:闪点甲类:闪点2828的液体。的液体。如:汽油(如:汽油(-50-50)、甲醇()、甲醇(11.111.1)、乙醇()、乙醇(12.7812.78););乙类:闪点乙类:闪点2828,但,但60 60 的液体。的液体。如:煤油(如:煤油(37.837.8);丙类:闪点丙类:闪点6060的液体。的液体。如:柴油(如:柴油(6060)。)。二、着火二、着火 (一一)着火的涵义着火的涵义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

8、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着火。(二二)物质的燃点物质的燃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以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以“”“”表示。表示。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物质的燃点越低,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控制可燃

9、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下,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下,就可以防止火灾发生;如水冷却灭火。就可以防止火灾发生;如水冷却灭火。三、自燃三、自燃 (一)自燃的涵义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由于热的来源不同,物质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本身自燃两类。油路老化,松动,造成燃油泄漏,燃油经过高温、摩擦,温度上升,引起自燃。(二二)物质的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

10、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据。可燃物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物质名称物质名称自燃点(自燃点()物质名称物质名称自燃点(自燃点()物质名称物质名称自燃点(自燃点()黄磷黄磷34343535乙醚乙醚170170棉籽油棉籽油370370三硫化四磷三硫化四磷100100溶剂油溶剂油235235桐油桐油410410赛璐珞赛璐珞150150180180煤油煤油240240290290芝麻油芝麻油410410赤磷赤磷2002002

11、50250汽油汽油280280花生油花生油445445松香松香240240石油沥青石油沥青270270300300菜籽油菜籽油446446锌粉锌粉360360柴油柴油350350380380豆油豆油460460丙嗣丙嗣570570重油重油380380420420亚麻仁油亚麻仁油343343部分可燃物自然点部分可燃物自然点 四、爆炸四、爆炸 (一)爆炸的涵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从广义上说,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

12、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二)爆炸的类型(二)爆炸的类型物理爆炸(压力、温度、物理爆炸(压力、温度、体积变化引起膨胀发生爆炸)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蒸汽锅炉、液化气钢瓶、轮、轮胎爆炸、灭火器爆炸等胎爆炸、灭火器爆炸等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而形成的爆炸。)可燃气体、蒸气、粉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核爆炸核爆炸(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核能形成爆炸。)轮胎爆炸化学爆

13、炸核爆炸(三)爆炸极限(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和粉尘粉尘与与空气混合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范围。其中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度范围。其中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爆炸下限;遇火会产生;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上限。2.2.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 可燃性液体可燃性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由于液体的蒸气浓度实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所以由于液体的蒸气浓度实在一定温度下形成

14、的,所以可燃液体除了有爆炸可燃液体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还有一个爆炸温度极限浓度极限,还有一个爆炸温度极限。名称名称氢气氢气液化气液化气乙炔乙炔天然气天然气爆炸极限爆炸极限4-75.64-75.62-102-101.5-8 21.5-8 25-155-153.3.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极限爆炸极限范围越范围越大,爆炸上限越高,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大,爆炸上限越高,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分级的标准。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分级的标准。一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一

15、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的可燃气体。如乙炔、氢气、乙烯、乙的可燃气体。如乙炔、氢气、乙烯、乙烷、液化气等。烷、液化气等。二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二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10%10%的可燃气体场所为乙类火险。的可燃气体场所为乙类火险。第三节第三节 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及特点一、可燃物的燃烧过程一、可燃物的燃烧过程 可燃物与其周围接触的空气达到可燃物的点燃温度时,外层部分就可燃物与

16、其周围接触的空气达到可燃物的点燃温度时,外层部分就会溶解、蒸发或分解并发生燃烧,同时放出热量和光。会溶解、蒸发或分解并发生燃烧,同时放出热量和光。固体、液体、气体燃烧过程是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燃烧过程是不同的,固体、液体固体、液体经过分解和蒸发,经过分解和蒸发,生成气体,然后由气体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气体可直接燃烧。生成气体,然后由气体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气体可直接燃烧。固体燃烧固体燃烧液体燃烧液体燃烧气体燃烧气体燃烧二、可燃物的燃烧特点二、可燃物的燃烧特点(一一)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主要有下列四种方式:主要有下列四种方式:1 1.表面燃烧表面燃烧 :表面发红而无火:表

17、面发红而无火焰焰 (木炭、焦炭)(木炭、焦炭)2.2.阴燃阴燃 :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燃烧,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象,在一定条件下,与有焰燃在一定条件下,与有焰燃烧互相转换。烧互相转换。(成捆的纸张、(成捆的纸张、棉麻及大垛堆的煤、草等)棉麻及大垛堆的煤、草等)木炭燃烧木炭燃烧赤红金属赤红金属农作物阴燃 3.3.分解燃烧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燃烧现象。(木材、纸张等)4.4.蒸发燃烧蒸发燃烧 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熔点较低

18、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融,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汽而发生有焰燃烧的现象汽而发生有焰燃烧的现象。(石蜡)(二二)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1.蒸发燃烧蒸发燃烧 接收热量越多,蒸发量越大,燃烧速度越快接收热量越多,蒸发量越大,燃烧速度越快。2.2.动力燃烧动力燃烧 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的液雾预先与空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的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3.3.沸溢燃烧沸溢燃烧 含水的重质油品发生燃烧含水的重质油品发生燃烧4.4.喷溅燃烧喷溅燃烧 有水垫层的重质原油发生的燃烧有水垫层的

19、重质原油发生的燃烧沸溢燃烧沸溢燃烧(三三)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1.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象。2.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 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一定浓度的 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的燃烧现象。预混燃烧往往容易造成爆炸,如制气系统检修预混燃烧往往容易造成爆炸,如制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前不

20、进行置换就烧焊。扩散燃烧扩散燃烧第四节第四节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通常指。通常指燃烧生成的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气体、热量、可见烟等。其中,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等。其中,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见的燃烧产物叫烟雾,它实际上是由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粒子见的燃烧产物叫烟雾,它实际上是由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粒子和气体的混合物。其粒径一般在和气体的混合物。其粒径一般在0 001011010微米之间。微米之间。名 称:燃烧产物 产 生:燃烧或热解作用 包 括:气体、热量、可见烟等 实 际:燃烧产生的

21、悬浮固体 分 类:完全燃烧产物(CO2),不完全燃烧产物(CO)一、燃烧产物的含义和分类一、燃烧产物的含义和分类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的数量及成分,随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空气(氧)的供给情况等变化而有所不同。1.1.单质的燃烧产物单质的燃烧产物 如碳二氧化碳,氢气水 2.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 如塑料、橡胶、纤维氯化氢、光气(碳酰氯)、氰化氢。4.4.木材的燃烧产物木材的燃烧产物 在200左右,主要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及一氧化碳;在280500,产生可燃蒸

22、气及颗粒;在500以上则主要是碳,产生的游离基对燃烧有明显的加速作用。三、燃烧产物的毒性三、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近年来高分子物质得到迅速普及,这类物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还可能分解出乙醛、氯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CO)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的影响火场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人的呼吸时间(min)中毒程度0.160头疼、呕吐0.520-30有致死的危险1.01-2可中毒生亡四、烟气四、烟气 (一)烟气的涵

23、义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固体和(或)液体微粒微粒总和称为烟气。(二)烟气的产生 当建、构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室内可燃物等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生成物之一是烟气。不论是固态物质或是液态物质、气态物质在燃烧时,都要消耗空气中大量的氧,并产生大量炽热的烟气。(三)烟气的危害性 1.烟气的毒害性 人生理正常所需的氧浓度应人生理正常所需的氧浓度应16%16%。含氧量降低到含氧量降低到15%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含氧量在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含氧量在10%-14%10%-14%时,时,人会四肢无力,辨不清方向;含氧量降到人会四肢无力,辨不清方

24、向;含氧量降到6%-10%6%-10%时,人会晕倒;含氧量时,人会晕倒;含氧量低于低于6%6%时,人短时间会死亡。时,人短时间会死亡。另外: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另外: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1%,人,人1min1min内死亡。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内死亡。二氧化碳浓度达到7%-7%-10%10%,数分钟失去知觉,数分钟失去知觉,20%20%时短时间内死亡。时短时间内死亡。2.烟气的减光性 3.烟气的恐怖性 五、火焰、燃烧热和燃烧温度五、火焰、燃烧热和燃烧温度 (一)火焰含义:指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组成:焰心、内焰、外焰颜色: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与燃烧温度有关,也与可燃物的含氧量及含

25、碳量有关。(二)燃烧热和燃烧温度燃烧热含义: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燃烧温度:燃烧产物被加热的温度。六、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影响六、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影响 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一一)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利方面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有利方面 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燃烧进行(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2.为火情侦察和寻找火源点提供参考依据(燃烧产物的颜色、浓度、气味等不同)(二二)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不利方面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的不利方面 1.妨碍灭火和被困人员行动(烟气的减光性)2.有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

26、危险(产生毒害气体)3.高温会使人员烫伤(高温,大量的热量)4.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造成轰燃,使火势蔓延)第五节第五节 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一、一、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热传播过程。热传播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传播有三种途径,即: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一)热传导 1.热传导的涵义 指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另一端的过程。2.热传导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热传导的能量主要与火场中的温度差、距离、燃烧时间火场中的温度差、距离、燃烧时间有关2.

27、热传导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向温度较低的部位传导。温差越大,导热方向距离愈近,传导的能量就愈多。火灾现场燃烧区域温度愈高,传导出的热量就愈多。其他条件相同时,物质燃烧时间愈长,传导的热量就愈多。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传导性能:固体物质是最强的热导体,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固体中,金属材料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固体多为不良导体。(二)热辐射 1、含义: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热量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特点:热辐射不需要任何介质,也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2、热辐射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实验表明:通过热辐射传播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距

28、离:距离越小,受到的辐射热越小;位置:辐射面与被辐射物面平行时,被辐射物体受到的热量最高。颜色、表面:物体颜色越深、表面越粗糙,吸收的辐射热越多;表面光亮,颜色较淡,反射的热量愈多,吸收热量较少。(三)热对流 1、含义:热通过流动介质(液体或气体),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热对流。在对流过程中往往伴随热传导。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方式: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气体对流、液体对流。3、热对流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实验证明: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通风孔愈多,各个通风孔的面积愈大,愈高,热对流速度愉快。风速愈大,不仅对流越快,而且使房屋表面出现正负压力,在建(

29、构)筑物周围形成旋风。风向改变,会改变气体对流方向;燃烧时,火场周围温差越大,热对流速度越快。二、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1.引起新火源,造成火势蔓延。2.扩大燃烧面积。3.加强空气对流,燃烧加剧。4.引发二次爆炸。5.严重威胁扑救人员和附近群众。三、建筑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建筑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耐火程度的标准。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耐火性。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一般而言,火向顺风蔓延;干燥季节易于引起火灾。第六节第六节 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一、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一、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防止形

30、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以达到防火的目的。可燃物可燃物引火源引火源助燃物助燃物化学化学反应反应链链 措 施 原 理 措施举例控制可 燃物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1、限制可燃物质储运量;2、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3、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或蒸汽、粉尘在空间的浓度;4、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5、及时清除洒漏地面的易燃、可燃物质。隔绝空气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1、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爆炸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等;2、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3、采用隔绝空气等特殊方法储运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物质;4、隔离与酸、碱、氧化剂等接触能够燃烧爆炸的可燃物和还原剂。防火基

31、本原理和措施防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措 施 原 理 措施举例消除引火源 破坏燃烧的激发能量1、消除和控制火源;2、防止雷击,安装避雷、接地设施;3、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4、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5、防止和控制高温物。6.防止静电火花。7.防止化学反应放热作用引起自燃 阻止火 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1、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设置防火隔离设施;2、在气体管道上安全阻火器、安装水封;3、有压力的容器设备,安装防爆膜、安全阀;4、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二、灭火原理和措施二、灭火原理和措施 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基本条件。因此,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

32、反应终止的过程。根据燃烧条件,灭火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可燃物可燃物引火源引火源助燃物助燃物化学化学反应反应链链1.1.冷却灭火冷却灭火 原理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原理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在迅速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很快降低燃烧区的温度,使燃烧终止。通常措施比如: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2.2.窒息灭火窒息灭火 窒息灭火的原理是消除助燃物。(窒息灭火的原理是消除助燃物。(使燃烧缺乏、使燃烧缺乏、稀释或者断

33、绝氧)稀释或者断绝氧)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氧)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因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具体措施如下:1)用石棉毯、湿麻袋等捂盖燃烧物。2)用砂土埋灭燃烧物。3)用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灌注着火容器或封闭着火空间。4)堵塞孔洞或关闭门窗5)用水淹没燃烧物。3.3.隔离灭火隔离灭火 隔离灭火的原理是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隔离灭火的原理是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分散开,使燃烧停止。1)如火灾中,将未着火的物质搬迁至安全处。2)拆除毗连的可燃建(构)筑物。3)关闭燃烧气体的阀门及切断气体(液体)的来源。4)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5)用难燃或不燃的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6)用水幕造成隔火带。4.4.抑制灭火抑制灭火 抑制灭火的原理是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就是使用灭火剂参与燃烧链式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快速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自由基,进而使燃烧反应停止。常用方法就是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卤代烷)、干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链式反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