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444297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精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目 录第1章引 言41.1 选题背景41.2 研究目标和意义41.3 研究思路5第2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62.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6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目标62.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72.3.1 专家制度法72.3.2 财务比率评级法72.3.3 信用评分方法7第3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83.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83.1.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93.1.2 全面的银行监管主体103.1.3 合理地利用外部信用评估机构103.2 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113.3 国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123.4 国际活跃银行风险

2、管理的发展趋势13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54.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154.1.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154.1.2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存款数额巨大154.1.3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赢利性比较差164.1.4 资本充足率偏低流动性差164.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分析174.2.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174.2.2 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174.2.3 对风险管理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184.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相对较差184.2.5 风险管理分析技术与信息掌握的差距巨大18第5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205.1 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

3、文化205.2 完善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205.3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205.4 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20第6章结论与展望22参考文献23第1章引 言1.1 选题背景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古老、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信用风险影响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在追求收益的过程中更好的防范和控制好风险,一直是一个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中,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颇费精力,不得不时时刻刻认真对付的事。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国有商

4、业银行不仅面临着绝大多数国外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的经营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更面临着一些特有的风险,如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风险,不平等竞争的风险等等。在特定时期,由于信用风险形成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和资本充足率偏低造成的不能足额拨备准备金问题,已成为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巴赛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银行融资仍将是企业筹措

5、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足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1.2 研究目标和意义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基础的阐述,以加深我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了解和理解,更准确的理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并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披露并与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简单的对比,从中找出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潜在的不和问题,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有参考性的对策和改进方法。希望通过分析找到

6、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规范化,使信用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是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而这也导致了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从而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的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的竞争,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竞争。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银行融资仍将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中的风险,因此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

7、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有借鉴作用。1.3 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首先通过对商业银行营运中存在的风险的概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的描述,使读者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和认知。同时本文还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对比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情况找出差距。本文是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内容做出分析、对比、总结,并概括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不断完善并完成的。首先,简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其次,对比了国际上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找到不足得到启示。然后,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

8、题,然后深入分析,总结、对比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2.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风险(Risk)是市场经济中被广泛使用的名词,风险定义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在有一定的风险情况下做出决策,并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以期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正是由于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对于信用风险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也即债务人不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债权人经营带来的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有广义和

9、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起的风险。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第三种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本文持第三种观点。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客观性,信用风险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传染性,因为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而可能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可控性,可以通过控制使风险降到最低;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一般会

10、交替出现。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目标风险管理是指机构或个人运用各种金融或其他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消除风险或减少损失的经济性活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对银行经营中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处置风险,以最小的成本将信用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观点,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动态评估。监测中将信用风险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具体到我国的情况,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保证金融资产的质量。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是银行业赖以生存

11、的保证,由于银行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呆账数量上升,因此必须用风险管理加以保障;第二,防范信用风险,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做好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是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一项有效的防范措施。第三,稳定社会。由于银行的经营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信用风险发生之后,必然会危及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正常经济运转,因此只有将稳定社会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确保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2.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信用风险管理就是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回避、防范、转移或保留吸收),其中信用评估是基础和关键。

12、信用评估是指对可能引起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测量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信用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是专家判断法和贷款评级法,包括财务比率评级法和信用评分法。2.3.1 专家制度法专家制度法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征是:银行信用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中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人员所掌握,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因此,在信用决策过程中,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考虑的关键要素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2.3.2 财务比率评级法借款企业的财务危机是导致其违约的

13、重要原因。为此,商业银行将信用风险的分析和衡量转化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衡量,建立了信用风险的财务比率评级方法,即银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简单的数学计算,对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比较分析借款人和其所处行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判定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财务比率评级方法也是国内商业银行至今仍在使用的主要信用风险分析方法。2.3.3 信用评分方法信用评分方法是用被评级对象的信用得分衡量其风险特征的大小。这一方法按照信用得分进行排序分类,划分等级,认为分在同一级别的评级对象具有相同的风险特征,这里主要介绍Z评分模型。Z评分模型是由美国纽约大学的著名风险管理专家奥特

14、曼开发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建立在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基础之上的,通过运用特定的财务特征比率和配套的模型,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相应的分值,以此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企业在逐渐走向破产的过程中,分值也在不断地降低。Z评分模型是一种在衡量企业信用风险中较为常用的模型,虽然不能预测出企业破产的准确时间,但可以通过不断地跟踪分析,推算出企业向破产方向恶化的趋势,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一个预测性指标,也可以作为一个监测性指标。针对本文需要衡量的非上市的制造性企业,Z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示:各指标的含义具体如下所示:,针对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如果Z值小于1.23时则表明风险很大,Z值大于2.9时表明企业风

15、险很小。第3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各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不尽相同,相对来说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比较成熟,发展中国家的风险管理则相对落后,水平有较大差异。但各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本身都在试图通过实施外部监管和内部评级等方法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这一点是一致的。因此,研究国际活跃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我国风险管理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3.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征信国家,也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美国的商业银行信用体系不仅有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而且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还有对信用产品有着强烈需求的信用产品使用者。美国商

16、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框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3.1.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在美国,与信用管理有关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都被纳入到法律范畴。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这些法律主要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电子资金转账法、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甘恩圣哲曼储蓄机构法、银行平等竞争法、房屋抵押公开法、房屋贷款人保护法、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强制执

17、行法、社区再投资法、信用修复机构法等。这些法案,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在美国生效的信用管理相关的基本法律中,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严密的法律框架的建立降低了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美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益。其中涉及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可见表3-1.年份法律名称年份法律名称1863国民银行法案1913联邦储备法案1933银行法案1960和1966银行合并法及其修正1974公平信用报告法1975公平结账法1975平等信用机会法案1977再投资法1978公平债务催收作

18、业法1980 加思圣吉曼存款机构法1980存贷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1984瑞格尔社区发展和管制改革法1984 瑞格尔尼尔跨州银行和分业效率发1986消费者信贷保护法案1987 银行公平竞争法案1989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加强法1991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改进法1991储蓄真相法1992美国财政部提议的改革法1997银行破产和银行业公平竞争法表3-1 美国涉及信用风险管理的银行法一览表美国政府对信用管理法案的主要监督和执法机构分两类:一类是银行系统的机构,包括财政部货币监理办公室、联邦储备系统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类是非银行系统的机构,包括联邦贸易委员会、国家信用联盟办公室和储蓄监督局

19、。对失信者的惩戒,除了政府的相应措施以外,还主要靠各类信用服务机构大量生产和销售信用产品,从而对失信者产生强大约束力和威慑力;靠整个社会对失信者的道德谴责,使人们与之交易时的有限信任;靠对失信者信用产品负面信息的传播和一定期限内的行为限制,使失信者必须付出昂贵的失信成本。其结果,一是使不讲信用的人不能自在地、方便地在社会上生活,二是使不讲信用的人没有机会把生意做大做好。3.1.2 全面的银行监管主体美国商业银行由银行自身、州级银行监管机构,以及由美国货币监管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组成的三大联邦级银行监管机构共同实行监管,同时外部评级机构客观、真实、及时的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变化

20、。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信用风险的内部监管机制是美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构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美国的商业银行一般单独设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信用风险监督管理以及内部全权稽核。美国商业银行内部一般都有契合部门和稽核人员,与联邦的稽核构成内外结合。(二)重叠的银行监管机构。美国商业银行风险信用的监管实行的是重叠性、双轨制的管理方式,有联邦贺寿共同负责。联邦以及的监管机构是由货币监管局(OCC)。联邦储备体系(FRS)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大机构组成。(三)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完全独立。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完全以市场为向导,其独立性表现在政府的监管执行部门不直接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设立、业

21、务范围等进行监督。3.1.3 合理地利用外部信用评估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信用有关的信息得以加工制造成信用产品、销售给对信用产品有需求的特殊服务业,从而使信用服务机构获得了长足发展的机遇,形成了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该行业经过100多年市场竞争,形成了少数几个市场化运作主体。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有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商业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以及对消费者信用评估的机构等三大类。(1) 资本市场信用评估机构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主要包括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目前,这类公司在美国只有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

22、andard and Poors)、菲奇公司(Fitch)和达夫公司(Duff & Phelps)几家,它们基本上主宰了美国的资信评级市场。其中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由美国投资者控股,菲奇公司由法国投资者控股,这三个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评级公司。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全球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菲奇公司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2) 商业市场信用评估机构商业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是对各类大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调查评级的公司。经过100多年市场竞争,邓白氏集团公司(Dun & Bradstreet

23、)最终独占鳌头,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征信机构,也是目前美国唯一的这类评级公司。邓白氏集团公司进行信用评估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一是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按照信用风险程度的高低,该公司向需求者提供不同等级的信用报告,如较低等级的中低风险决策信用报告,较高等级的中高风险决策信用报告和高等级的高风险决策信用报告。(3) 消费者信用评估的机构在美国,信用局或消费信用报告机构是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目前美国有三家大的信用局,分别是美国人控股的全联公司(Trans Union)、Equifax公司和英国人控股的益百利公司(Experi

24、an)。这三大信用局拥有覆盖整个北美地区的个人征信数据库。此外,美国还有数千家小型消费者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不同形式的消费者信用服务。在美国,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申请信用卡、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都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资格、信用状态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集中表现为信用报告。全联公司等消费信用报告机构提供的信用产品,就是向授信机构提供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调查报告,或向雇主提供求职者的报告。与对国家和企业的评级不同,对消费者的评价是用分数来代表相关的记录内容,经过综合分析和加工后,最后给出消费者的信用得分,一般是从300到900分,分数越高,信用程度越高,反之信用程度就会越低。对于这些商

25、业信用机构的合理利用也将减少银行对客户的信息不足的情况,极大地减少了银行的信用风险。3.2 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新加坡发展银行董事局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核定风险政策、风险限额;审计委员会审核财务报告,评估外聘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审核成本效益和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情况。CEO下属的审计部,审核核所有的审计报告,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落实进行监管、评估,发现重大疏漏须同时向CEO和董事局报告。对风险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来看,新加坡发展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行四分开:首先是董事局的风险审计体系与CEO领导的业务部门分开;其次是CEO领导的业务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分开;再次是对CEO负责的审计部门同业务

26、部门、风险控制部门分开;最后是政策委员会的各风险管理委员会与经营管理系统分开。多层次的、相互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了新加坡发展银行的高效运行。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一个严谨的工作流程,将极大地减少银行信用风险情况的发生。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监事会、董事会能够通过具体部门对经营者形成无形的监督压力,督促经营者审慎经营;董事会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机关,能制定中长期的经营战略和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和管理的目标。实行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并对风险管理部门垂直领导,既有对董事会、监事会负责的有关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执行部门,也有直接对CEO负责的风险管理部门。3.3 国

27、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随着金融风险程度的提高,国际活跃银行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1.内部评级方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银行信用风险的计量和管理特别强调银行内部评级方法。内部评级方法己成为国际活跃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方法。它是在归纳了由十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责任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后对特定贷款进行评级。风险评级是银行揭示贷款风险的主要指标,多用十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或几个领域,包括指导贷款的受理、贷款组合和管理报告,呆账准备金或资本金充足性分析,利润及贷款定价分析,作为参数来建立正式的贷款组合风险管理模型等。内部评级方法的优点在十加入了外部评级机构通常不能得到的客户信息,而不要过多地

28、依赖十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此外,内部信用评估方法与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有许多类似之处,不断精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为进一步应用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估计资本充足率铺平了道路。2.VaR,RAROC,Credit Metrics等风险度量方法。利用在险价值法(VaR)来衡量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通常是95%或99%)上,在给定的持有期间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利用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将经济资本在不同部门、不同产品、不同业务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利用信贷矩阵(Credit Metrics)组合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后计算贷款同

29、时转变为坏账的概率。3.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各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依据统一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量、加总,目_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兀化后银行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银行提出的一种要求。4.资产组合调整。资产组合调整是银行吸取证券投资组合经验而发展出的一系列方法,它是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对己经形成的资产组合进行科学调整,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风险管理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贷

30、款证券化、收购兼并、信用衍生产品等等。3.4 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一、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董事会直接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目前,一些活跃银行的最高决策层(董事会)己把风险管理纳入其发展战略计划,将之作为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己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 二、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开始出现,风险管理趋十口常化和制度化。与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相适应,活跃银行风险管理在组织制度上形成了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现代风险管理系统强调风险管理部门既要与各业务部门

31、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信息畅通,同时又十分强调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对风险管理的全面系统性。风险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的适度分离,改变了风险管理决策从属十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业务决策的传统管理体制。同时,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的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是建立在管理口常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商业银行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及时、有效地管理风险的能力。 三、风险管理技术趋十计量化和模型化。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也使风险管理决策成为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决策行为。四、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

32、口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大银行都非常重视采用最新的IT技术,建立起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风险信息在全球范围的收集、传递和整理,还是模型管理所必需的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其对IT技术的依赖性都越来越强。IT管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身就是现代风险管理中操作风险的一部分内容。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4.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4.1.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划分标准,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划分为4类:(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其他银行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

33、外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邮政储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法人) 2012年9月 单位: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资产比上年同期增长率126400019.6%57129413.1%21940131.8%11442827.8%35887821.2%总负债总负债比上年同期增长率118172519.4%53348712.7%20702932.6%10679828.0%33441120.8%表4-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下,国有银行和国家

34、政策性银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且仍然占主导地位,垄断着我国的金融市场,使得银行贷款资金用于比较固定和单一的行业,这就使信用风险程度大幅度提高。4.1.2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存款数额巨大 2012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单位:亿元、%)2012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总额43820.9445640.94%47880.95%49290.95%次级类贷款18010.39%19600.40%20280.40%21760.41%可疑类贷款19090.41%19340.40%20740.41%21220.

35、41%损失类贷款6720.14%6700.14%6850.14%630013% 表4-2从表2中可以看出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数额巨大。4.1.3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赢利性比较差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和投资,而大部分的存款和借款属于短期资金,融资的期限总体上短于运用资金的期限从而有明显的不均衡”短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银行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这种恶性循环使得银行资产的盈利性越差,导致风险越大。4.1.4 资本充足率偏低流动性差自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2004年3月1日实施以来,银行业务的发展与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低的矛盾就更加突出。银行为

36、了补充银行资本金,发行次级债,造成短期内巨额的融资方案给资本市场带来较大压力,银行之间相互持有的大部分债券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旦偏低,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大量减少,不仅使得银行的流动性差,还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银行面临着的是经营上的脆弱性和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的下降。我国商业银行侧重于报表数据,贷款方式及流程简单,监管环节薄弱,多数银行的贷款审批还是行长一人掌控制度,对企业进行评估后的结果只用于银行内部授信额度的确定,没有对外公开,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不先进;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因为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信贷部门的信贷人员,风险评

37、估的过程通常是信贷人员对贷款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定期向上级汇报,这种模式跟不上实际变化的速度,不能满足风险控制所要求的时效性;信用风险决策制度不灵活,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身兼贷前调查核实和信贷审批等多个职位,不遵循不相容职位分离原则,没有起到互相监督互相补充的作用,致使出现风险漏洞时,由于信贷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素质较差而没有及时发现控制风险,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使银行受到损失。4.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分析与世界各国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体系建设、涵盖范围、文化建设、管理方法和计量手段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4.

38、2.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确立,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尤其是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根本性问题未能解决,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风险承担的最终边界并不明确。董事会的组成和运作缺乏独立性,风险管理的层次多但效率差,对市场信号反应慢,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外界的限制和干扰,决策的效果不佳。透过国有商业银行纷繁复杂的不良资产成因,深藏其下的是体制、机制性根源。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半计划、半市场的环境中经营,沿袭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治理模式,管理体制老套。 4.2.2

39、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造成目前风险管理的体系不够健全,政策制度不够精细,用人机制僵化,监督制约机制薄弱。 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一是风险管理模式分散,规划上各自为政,缺乏对行业、地区风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抵御行业、地区等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弱,商业银行未形成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对跨境、跨区集团与关联客户的风险控制以及产业风险集中的监测与控制不到位;同时,不同机构对同一客户的准入退出策略相互冲突;信息系统分散,为一体化经营、集中管理造成了很大障碍。二是决策机制不完善,2000 年以前,国有商业

40、银行的决策机制先后经历了从简单的“三级审批”到“审贷分离”两个阶段,无论是决策的专业化程度,还是决策程序对道德风险约束力,这两种模式均存在明显缺陷,这是大量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在决策机制上进行了许多改进,如中行的“三位一体”的授额信贷决策机制的建立,但还存在决策集中度、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三是全面的风险管理还不到位,商业银行仍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重视不够。4.2.3 对风险管理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 国际先进银行,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控制风险和创造收益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是:“2R”(Risk and Return )is the sa

41、me coin。即风险和收益(回报)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差距,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并未建立。在经营管理中,割裂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风险控制,不良授信与日俱增,授信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风险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具有明显的风险滞后特征,在诱人的短期利益后面潜伏着巨大的中长期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许多中长期项目贷款的失败教训证明了此点,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营理念尚待确立。4.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相对较差制度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从国外银行看,

42、基本都具有从董事会、风险管理部门到风险管理官在内的较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设立独立的信贷审批官,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例如在德国的银行系统,风险控制上奉行“四眼原则”(Four Eyes Principal),即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这种“四眼原则”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笔信贷业务要有“双人调查、双人审批”,而是强调有两只眼睛来自于市场拓展系统,有两只眼睛来自于风险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对风险的分析和业务的判断会更全面、更准确。但在我国,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

43、体现不够。4.2.5 风险管理分析技术与信息掌握的差距巨大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如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化风险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如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对借款企业产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微观分析往往不足。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5.1 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对于各个企业文化都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也不在例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经营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管理理念和银行工作

44、人员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对信用风险的统一认识,那么在处理信用风险问题上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内容,银行工作人员都树立起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经信用风险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就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5.2 完善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针对我国现行的贷款体系风险系数的确定,其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的确定,很大依赖认为因素。我国应该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风险指标,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的分析,运用数学模型、金融工程技术对这些

45、指标系数得出科学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贷款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缺乏专业评级机构,商业银行自身要设立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不管对外对内企业,都要用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去评定。我国现行的评级体系不全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完善。5.3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在信用风险现状中,有的企业就制造一些假的资料来蒙蔽银行而造成信用风险提高。信用评级主要就是根据企业公开的信息资料来评定的。企业制造的一些假账、假会计凭证等必然会影响大到评级的结果。所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是很必要的。制定制度保证银行能得到企业的全部真实信息,银行自身也要培养人才去辨别真伪、取精弃粕,提高评级水平

46、。5.4 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虽然在金融风暴过后,某些国外活跃银行也受到了或重或轻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先进管理思想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首先,我们要承认信用风险具有普遍性。一般情况下,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回报自然也越大,银行要经营日常业务就必须要全面认识这点,而认识风险不是说去竭尽全力去杜绝所有的风险,而是通过认识风险来如何经营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和技术,将潜在的信用风险转化为未来的收益。其次,学习国外活跃银行的灵活高效的信贷执行机制。人不是万能的,在工作过程中总会出错的,在银行工作者,一时的疏忽可能造成对银行的巨大损失,就要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在

47、审核材料做出准确判断是基本技能,不是主观意识错误时可以不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采用“双线授权、双线监控”手段降低犯错率。再次,权责制。权责不分也是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一大原因,实现权责制时,工作人会清楚考虑各个方面,一旦贷款出现问题自己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在处理业务时也会全面尽量去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权责制内人员不超过三人。实行“三签制”因为连带责任,每个人都会认真做好本分工作,降低因人为原因人造成的信用风险。例如,在风险识别方面:苏格兰皇家银行把行业分析视为评估贷款组合中潜在集中风险的重要步骤,对高风险或未来波动性大的行业予以特别关注。富国银行强调并追求信用组合的良好分散,评价贷款

48、组合在行业方面的集中度。同时,定期评估系统性风险,特别是由于特定行业或宏观经济走势带来的风险。而瑞士信贷集团、法国巴黎银行也定期对相关行业进行分析,并评估行业的信用集中情况,高度重视信用敞口的行业分散。在风险转移方面:银团贷款、信用保险、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以及信用衍生工具)等属于风险转移类的风险管理手段与工具。通过对这些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商业银行有效地对冲了行业信用风险,降低了行业信用集中度,将潜在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为了达到组合分散以及资本有效利用的目标,部分银行还在对风险-收益准确度量的基础上购买信用风险(卖出相关信用衍生工具),使得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

49、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2005年,法国农业信贷集团继续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汽车等周期性行业信用风险,通过购买信用保险或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担保规避航空航天行业信用风险。美洲银行、富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等也都通过综合利用银团贷款、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降低行业信用集中度,积极管理行业信用风险。第6章 结论与展望信用风险是不能回避的,更不能被忽视,只能被管理,因此信用风险管理也就成了银行乃至金融机构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是基于这一视角,先是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出发,总结了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提高员工信用意识,建立商业银行

50、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评级模型,优化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新的巴塞尔协议引入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概念,并对每种风险规定了多种计量方法,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就要首先解决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管理难度和复杂性在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方面仍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许多政策制度没有实质性的为信用风险服务。虽然采取一定措施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之国外活跃银行相比差距仍是很大,所以我国要全面提高各部门的信用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形成一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落实每个

51、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上。只要共同、充分认识到信用风险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才能采取合理、实用的政策解决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这样,相信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一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为我国金融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王静雅.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现代商业,2007:2. Experts of Basel Committee“Markets for Bank Subordinated Debt and Equityin Basel Committee Member Countries”BIS Working Paper20033.朱新蓉,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6

52、月第1版 4. 谢伏瞻,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5. Rime,B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Bank Behaviour:Empirical Evidence for Switzerland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1。7898056. 马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J. 财税金融,2011(5)7.Peter Rose “Commercial Management”(Six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088.彭兴韵,金融学原理三联书店经济学教材 2005年4月北京第2版9.Jurg Blum “Docapital adeq

53、uacy requirements reduce risks in bankingJournal ofBanking&Finance19992310.张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有效防范 J. 经济导航,2011 (1)11.Cem Karacadog,Animesh Shrivastava“The Roleof Subordinated Debt in Market Discipline:The Case of Emerging Markets”12.叶艺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管制的紧缩效应探讨”,金融研究,2002年9期13.美迪莫西W科尔(TimothyWKoch)银行管理199114.高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15.李 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6.郑良芳.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效管理研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17.贺潇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