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teus仿真模拟电路实验与设计.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228943 上传时间:2020-11-15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Proteus仿真模拟电路实验与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基于Proteus仿真模拟电路实验与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基于Proteus仿真模拟电路实验与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资源描述:

《基于Proteus仿真模拟电路实验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roteus仿真模拟电路实验与设计.ppt(10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4章 模拟电路实验与综合设计 4.1 模拟电路实验 4.1.1 模拟电路常用器件与仪器 4.1.2 单管共射放大器及负反馈 4.1.3 射极跟随器 4.1.4 差动放大器 4.1.5 低频功率放大器 4.1.6 RC正弦波振荡器 4.2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 在电子线路中,研究含有线性电阻、电容和电感元 件的电路 (有直流和交流稳态及动态电路 ),属于基 础理论电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而研究以非线性 元件二极管和三极管为核心的电路,因为交直流并 存,元件的多种作用与工作电压的变化密切相关, 不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模拟电路就是以三极管 为核心,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初学者往往对模拟 电子技

2、术的学习感到困惑,概念多而抽象,学生在 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间又有限,尤其是前几章的内 容,稀里糊涂就过去了,给后面的学习带来不少困 难。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对模拟电路中的几个典 型实验进行仿真和分析,然后给出两个模拟电路设 计的综合实例,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这一部分的仿真 元件及仪器有个基本的掌握,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和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借助软件,反复学习和验证, 最终克服学习中的难关。 4.1 模拟电路实验 这一节,我们把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经典实验详细介 绍给大家,使大家对 Proteus中的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仿真元器件和虚拟仪器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并能够 熟练掌握和使用。同时,可以使广大电子技术初

3、学 者和爱好者能够在不进实验室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 验,测得实验数据和获得实验波形,设计出自己想 要的理想电路,实现预定的电路功能,从而减少元 件的浪费,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成功率。 首先,来看一看 Proteus中有哪些模拟电路中常用的 仿真器件和虚拟仪器能够供我们使用吧。 4.1.1 模拟电路常用器件与仪器 1. 模拟电路常用器件 模拟电路中常用的器件主要有三极管、二极管、电 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直流电源、信号源、集 成运放等。下面我们来看这些元件如何拾取。 (1) 三极管 如何在 Proteus的浩瀚元件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三极 管元件呢 ?打开 Proteus的元件 拾取对话框,在类

4、别 “ Category”中 的“ Transistors”子类 就 是三极管, 单击 “ Transistors”,出现如图 4-1中所示的元件。这些元 件和我们平时常用的国产三极管的型号不太一致, 比如常用的国产高频小功率管 3DG6对应于 2N5551, 替换的原则是双方的管型一致,另外参数也要一样 (当然根据设计需求允许有误差 ),元件替换对应也 可以在网上查找。如果只是一般的原理仿真,可以 直接输入“ NPN”或“ PNP”来拾取通用元件即可。 如果用到场效应管,则可以在对应的子类中查找。 如图 4-1中右侧所示。 图 4-1 三极管元件拾取对话框 (2) 二极管 二极管的种类很多,

5、包括整流桥、整流二极管、肖 特基二极管、开关二极管、隧道二极管、变容二极 管和稳压二极管。打开 Proteus的元件 拾取对话框, 选中“ Category”中 的“ Diodes”,出现如图 4-2所示 的对话框,一般来说,选取子类“ Sub-category”中 的“ Generic”通用器件即可,图 4-2右边给出通用器 件的查寻结果,可以单击来看看需要使用哪种元件。 图 4-2 二极管元件拾取对话框 (3) 电阻 电阻的分类为“ Resistors”,子类有 0.6W和 2W金属 膜电阻、 3W、 7W和 10W绕线电阻、通用电阻、热电 阻 (NTC)、排阻 (Resistor Pac

6、ks)、可变电阻 (Variables)及家用高压系列加热电阻丝。 常用电阻可直接输入通用电阻“ RES”拾取即可,然 后再修改参数。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比较常用的可变 电阻。直接输入“ POT”或“ POT-”可找到四个或三个 相关元件。 “ POT”为一般滑动变阻器,触头不能拉动,需选中 后打开元件属性对话框,修改“ STATE”来改变触头 的位置,“ STATE”的初始值为 5,触头位于中间,改 为 10后,触头位于最上,如图 4-3所示。由于调整不 方便,一般不使用此元件,而使用下面的几个滑动变 阻器。 图 4-3 滑动变阻器元件属性对话框 “ POT-HG”滑动变阻器的好处是可以直接用

7、鼠标来 改变触头位置,精确度和调整的最小单位为阻值的 1%,比如一个 1k的电阻,精确到 10,而一个 100k的电阻只能精确到 1k,所以,当电阻较大时, 考虑把它分成两部分串联,一部分为较大阻值的固 定电阻,另一部分为较小阻值的滑动电阻,这样比 较科学。 “ POT-LIN”和“ POT-LOG”滑动变阻器和“ POT- HG”一样可以通过鼠标来改变触头位置,但精确度 和调整的最小单位均为阻值的 10%。 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和调整精度来选择所需要的滑动 变阻器。 (4) 电容 模拟电路中常用的电容为极性电容,即电解电容。 其实无极性电容和电解电容在使用时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当电容值较大时,一

8、般在 1F以上时,要做成 电解电容。放大电路中的耦合电容一般为 10100F, 为电解电容,特别注意的是,电解电容的正极性端 的直流电位一定要高于负极性端才能正常工作,否 则会出现意外现象。 常用的无极性电容的名称为“ CAP”,极性电容为 “ CAP-ELEC”,还有一个可动画演示充放电电荷的 电容为“ CAPACITOR”。极性电容“ CAP-ELEC”的 原理图符号正端不带填充,负端方框中填充有斜纹。 使用时可直接输入名字拾取即可。 (5) 电感和变压器 电感和变压器同属电感“ Inductors”这一分类,只不 过在子类中,又分为通用电感、表面安装技术 (SMT) 电感和变压器。一般来

9、说,使用电感时直接拾取 “ INDUCTOR”元件,使用变压器时,要看原、副 边的抽头数而定。 打开元件拾取对话框,选取“ Inductors”大类下的子 类“ Transformers”,如图 4-4所示,在右侧显示出 变压器可选元件。常用的是前四种,名称前缀为 “ TRAN-”,也可以直接输入这个前缀来搜寻变压器。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变压器的名称,以第一个变压器 “ TRAN-1P2S”为例来说明它的含义。“ TRAN”是 变压器的英文“ TRANSFORMER”的缩写,“ P”是 原边“ PRIMARY”的意思,“ S”是副边 “ SECONDORY”的意思。而后面三个变压器都是 饱和变压

10、器, 如“ TRSAT2P2S2B”即 Saturated Transformer with secondary and bias windings,意思是具有副边和 偏置线圈的饱和变压器。 图 4-4 变压器拾取对话框 变压器在调用时,由于对称按钮可能处于选中状态, 原、副边绕组的位置就颠倒了,使用时要注意,尤 其是原边和副边绕组数目相同的变压器,这涉及到 原、副边的匝比是升压或降压变压器的问题。 变压器的匝比是通过改变原、副边的电感值来实现 的。打开“ TRAN-2P2S”变压器的元件属性对话框, 如图 4-5所示,原边和副边的电感值都是 1H,即变 比 n为 1:1。如果我们想使它成为

11、n=10:1的降压变压 器,可以改变原边电感,也可改变副边电感,还可 以两者同时改变,但要保证,即原、副边电压比值 等于原边电感与副边电感的平方比。 改变原、副边的电感值分别为 100H和 1H(也可以为 1H和 0.01H),即原副边电压比为 10:1,此变压器为 降压变压器,如图 4-6所示 。 图 4-5 变压器属性对话框 图 4-6 修改变压器变比 变压器变比设定后 ,在原边加一个交流源“ ALTERNATOR” ,使它为幅值 100V,频率为 50Hz,同时在原边加一个交 流电压表,在副边也加一交流电压表,运行仿真,显示原 边电压有效值为 70.7V,副边电压有效值为 7.07V,变

12、压为 10:1。如图 4-7所示。 A C V o l t s + 7 0 . 7 A C V o l t s + 7 . 0 7 T R 1 T RA N- 2 P 2 S 图 4-7 变压器变比仿真 (6) 交、直流电源直流电源通常有单电池“ CELL”和 电池组“ BATTERY”两种,可任意改变其值。单 相交流电源为“ ALTERNATOR”,可改变其幅值 (半波峰值 )和频率。如图 4-8所示。 B A T 1 1 .5 V B1 1 2 V 图 4-8 交、直流电源 (7) 集成运放 打开元件拾取对话框,选取“ Operational Amplifiers”分类 ,显示子类有“ D

13、ual”、“ Deal”、“ Octal”、“ Quad”、“ Single” 、“ Triple”,分别为双运放 (即一个集成芯片内所包含的两 个相同运放 )、理想运放、八运放、四运放、单运放和三 运放。我们常用的集成运放是通用的理想运算放大器,可 直接选子类“ Deal”中的“ OP1P”。如果知道集成运放的名称,也可直接查寻,比如对常用的四运放 LM324直接输入 “ LM324” 即可。 2. 模拟电路仿真中的常用仪器 模拟电路中常用的仿真仪器主要有交流电压表、交流 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信号发生器、示 波器和扬声器。 单击工具栏中的虚拟仪器图标,如图 4-9所示,在对 象选

14、择区出现所有的虚拟仪器名称列表,其中 “ OSCILLOSCOPE”、“ SIGNAL GENERATOR”、 “ DC VOLTMETER”、“ DC AMMETER”、“ AC VOLTMETER”、“ AC AMMETER”分别为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 和交流电流表。 交、直流电压表和交、直流电流表的量程都可以设定, 比如可以设定一个交流电压表为毫伏表,如图 4-9所 示,只需改变元件属性中的“ Display Range”为 “ Millivolts”即可。 图 4-9 交流毫伏表的量程设定 信号发生器的用法在 3.2.7节已经介绍,下面主要说明示波器

15、和扬声器的用法。 (1) 示波器 Proteus的虚拟示波器能完成四个通道 (A、 B、 C、 D)的波形显示与测量。待测的四个输入信号分别与 示波器的四个通道相接,信号的另一端应接地。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已经熟悉了示波器的原理图符 号,下面介绍仿真运行后示波器界面各部分旋钮的 功能。图 4-10是示波器仿真运行后的界面。 图 4-10 示波器运行仿真后的界面 以通道 A为例,“ Position”旋钮用来调整波形的垂直 位移,下面的旋钮用来调整波形的幅度显示比例,外 面的黄色箭头是粗调,里面的黄色小箭头是细调,当 读刻度时,应把里层的箭头顺时针调到最右端。四个 通道的对应旋钮使用方法一样。在

16、“ Horizontal”下方 的两个旋钮分别用来调整波形的水平位移和扫描频率。 当用鼠标单击黑色的波形显示区域后,也可以通过滚 动鼠标滑轮来调整扫描频率。其他旋钮可保持原位不 动。 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关闭掉示波器,需要从主菜单 【 Debug】 中选取最下面 【 VSM Oscilloscope】 来重 现。 (2) 扬声器 扬声器在模拟电路的仿真中也经常用到。可直接输 入“ Speaker”来调用,两个接线端不分正负,因为 它接收的是交流模拟信号。要注意驱动信号的幅值 和频率应在扬声器的工作电压和频率范围之内,否 则不会响。当扬声器不会鸣响时,可能是因为信号 种类不匹配 (比如数字信号 )或

17、扬声器的电压设的太 大而需要修改。扬声器的属性参数对话框如图 4-11 所示 。 图 4-11 扬声器属性参数对话框 在模拟电路中 , 单管共射放大器及负反馈是非常重 要的内容 , 这两个实验通常合并在一块电路板中 来做 。 接下来我们讨论单管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 作点及动态参数的调试与测量 , 最后来观察两级 放大电路中负反馈带来的影响 。 1.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单管共射放大器及负反馈实验的电路如图 4-12所 示 。 我们先考虑单管共射放大器部分 , 即前一级 电路 , 如图 4-13所示 。 4.1.2 单管共射放大器及负反馈 图 4-12 单管共射放大器及负反馈实验电路图

18、 图 4-13 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照图 4-12把整个电路图连接好,两级参数可取一样。 接上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下面调试第一 级的静态工作点,即找到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 后再用直流表测量出来。 把开关按图示位置设定好,按仿真运行按钮,把信 号发生器的频率调为 1kHz,幅值尽可能大,直到观 察到示波器显示的输出波形出现双顶失真为止,如图 4-14中的波形 (a)所示 。看看这个失真的波形是否上 下对称失真,如果不对称,调整图 4-13中的滑动变阻 器 RV1来改变静态工作点使波形看似对称,如图 4-14 中的波形 (b)所示。因为眼睛看到的对称失真并不一 定是真的对称,所

19、以还需减小信号发生器的幅值,使 波形一端的失真刚好消失,如图 4-14中的波 形 (c)所示,这验证了静态工作点仍然不合适。进一 步调整滑动变阻器,使波形两端出现对称失真,再减 小信号发生器的幅值,使波形一顶失真消失,反复几 次,直到波形两顶的失真刚好同时消失,如图 4-14中 的波形 (d)所示,这时的静态工作点是最合适的,保 持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不要再动了。 ( a ) ( b ) ( c ) ( d ) 图 4-14 单管共射放大器调试静态工作点波形 调试的原理是来自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三极管的输出 特性,如图 4-15所示,为 NPN双极型三极管的输出特 性曲线,其中的斜线为交流负载线,静

20、态工作点应位 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Q,交流信号在变化时才能得到 最大不失真的输出波形。如果静态工作点位于交流负 载线的 Q点,则输出波形如图中的失真波,即集电 极电流稍有增加,三极管便进入饱和区,产生饱和失 真,使放大能力下降。一般来说,调整基极电阻,可 方便地改变静态工作点的值。 u o 波形底部 失真 u o /V U CE /V U CE /V i C / m A U C E Q Q Q 图 4-15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与静态工作点 上述的静态工作点调整方法,就是故意让输出波形失 真来看失真的对称度,从而判断静态工作点是否位于 交流负载线的中间,因为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并不意味 着不会产生失真

21、,只要输入信号足够大,就会产生失 真,只不过是产生对称的失真。通过反复调整输入信 号的幅值和基极电阻的大小,来观察和改变静态工作 点,从而找到一个最佳静态工作点,只有找到了最佳 静态工作点,接下来的动态参数测量才有意义。给定 一块电路板,不能盲目地去进行数据测量。 虽然电容隔直, R6左边的交流信号源的短路线可以省 去,开路即可,但在没有电容的直接耦合电路中却不 能开路,为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建议使交流信号短接 而不是开路。把三个直流电压表和一个直流电流表 (毫安表 )连接,可测得如表 4-1所示的数据。其中, IC 的数据是约等。 Q1 2 N55 5 1 C1 1 0 u F R1 2 0

22、k R2 2 0 k R3 2 .4 k R4 1 0 0 R5 1k R6 1 0 k C2 1 0 u F S W 6 S W - S P S T R 1 2 2 0 k C3 1 0 0 u F mA + 2 . 0 1 B1 1 2 V 4 4 % R V 1 1 0 0 k V o l t s + 2 . 7 5 V o l t s + 2 . 0 6 V o l t s + 7 . 5 2 图 4-16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注意,三个电压表一定直接连接到三极管的三个极 上,不能在电容 C1前或电容 C2后测量。表 4-1中后 两列是计算值。 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量 前面

23、提到,静态工作点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交流输 出信号的幅值。那么是不是 有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后,输出电压与信号源的比就 一定能够得到最大值呢?不是的,影响放大倍数的还 有放大电路的几个动态参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 带宽。 首先来讨论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1) 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输出电压对信号源 的比值,即,另一种是输出电压对输入电压的比值, 即。 由于 Proteus的虚拟信号源都是理想电压源,没有内 阻,所以图 4-16所示的电路中用电阻 R6(10k)来模拟 信号源内阻,当然与实际相比有些大了。真正分到放 大电路中的信号电压是 R6的右端 (即基极 )到地之间 的

24、交流电压,另外一部分电压降落在 R6上 。 在输入端接信号发生器 , 在信号发生器上并联一个 交流毫伏表以测信号源电压的有效值 。 调节信号发生 器的幅值使交流毫伏表的读数约为 10mV, 把示波器 接在输出端 , 观察输出波形 , 以不失真为准 。 断开负 载电阻使放大电路空载 , 在输出端接交流电压表 。 运 行仿真 , 各表读数如图 4-17所示 。 可计算 合上开关 SW3加上负载后 , 输出电压的幅值会下降 , 请 大家自己测量和计算并分析原因 。 O VS S 1380 138 10 VA V OV i 1380 242 5.0 7 VA V Q1 2 N55 5 1 C1 1 0

25、 u F R1 2 0 k R2 2 0 k S W 1 S W - S P S T R3 2 .4 k R4 1 0 0 R5 1k S W 2 S W - S P S T R6 1 0 k C2 1 0 u F S W 3 S W - S P S T R 1 2 2 .4 k C3 1 0 0 u F mA + 2 . 0 7 4 4 % R V 1 1 0 0 k S W 4 S W - S P S T A C m V + 1 0 . 3 A C V o l t s + 1 . 3 8 A C m V + 5 . 0 7 图 4-17 空载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由于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所

26、以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 是倒相的,放大倍数应该是负值。示波器的输入输出 波形如图 4-18所示。 图 4-18 输入与输出波形 (2) 输入电阻 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无 源网络的等效电阻,计算此电阻要先画出放大电路的 微变等效电路,也可以直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量,这 样更方便和快捷。其原理如下: 如图 4-19所示,可以把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看成是二 端口网络,输入端为含有内阻的信号源,输出端接负 载。其中, Ri为输入电阻, Ro为输出电阻。当电路设 计好后,二端口的参数就确定不变了。空载时,输出 电压 Uo与输入电压 Ui的比值是定值,但由于二端口外 的元件 U S、 R

27、 S及 RL是随不同的用户使用而定的, 所以根据两端串联分压原理, Ri与 Ro会分别影响 Ui与 Uo的值,从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而影响电压放大倍 数。 在图 4-19中的输入端,有,如果知道 US、 RS及 Ui, 就可以算出 Ri,测量输入电阻的原理就如此。 回头看实验图 4-17, US=10.3mV, Ui=4.07mV, RS=10k,则可算出 Ri=10.7k。可见,输入电阻越 大,放大电路分得的电压就越大,输出电压就越大, 当然这里模拟用的内阻 RS有点过大。 放大 电路 R s U s U i U o I o U o 图 4-19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原理图 (3) 输出电阻

28、根据图 4-19不难理解,如果把放大电路再看成一个 电压源,对负载供电,则输出电阻 Ro就是这个电压 源的内阻, Ro越小,负载上分得的电压就越大,放 大电路的性能就越好。因此有,其中为空载电压。 测量输出电阻的实验是,分别测出空载和带负载情 况下的输出电压、 Uo及负载电阻 RL,就可以算出 Ro的值。 (4) 带宽 前面分别提到静态工作点、交流输入及输出电阻会 影响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但当这些参数都设 计合理后,是不是放大电路的性能就完美无缺了呢 ? 其实,前面提到的放大都是对某一固定频率信号的幅 值进行的放大,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通常把信号频 率调节到 1kHz。如果保持信号的幅值不

29、变而改变其频 率,会发现放大倍数在某些频段会保持不变,而在另 一些频段则会突然下降,甚至为零。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频率响应,即频率对放大倍数的影响。不同的放大 电路的频率响应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电路中的 电容 (耦合电容、旁路电容、极间电容等 )的阻抗会随 频率而改变,从而导致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变化, 影响输出电压的大小。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频率 过高和过低都会造成放大倍数的衰减,只有在中频段, 放大倍数才稳定不变,这一段的频率范围称为带宽, 通常用 fBW来表示。 测量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带宽的方法是,在放大电路输 入端先加一小信号,比如 10mV、 1kHz,用示波器观 察输出电压波形,

30、要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调节示波 器的扫描旋钮,让波形集中,调整示波器的垂直增益, 使输出波形正好占据 10格,如图 4-20所示。 图 4-20 中频段输出波形的幅度 接下来减小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整示波器的扫描旋 钮,使波形在频率较低的情形下仍能相对集中,以便 观察幅值所占的格数。继续减小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值, 直到输出波形在示波器中所占的格数减为 7格,如图 4- 21所示,这时读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 13Hz,即放大电 路的下限转折频率 fL。以同样的方法读出上限转折频 率为 400kHz,即 fH。这个放大电路的带宽 fWH =fH fL约为 400kHz。 根据单管共射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的

31、幅频特性,如图 4- 22所示,在中频段,即 13Hz400kHz范围内,放大 倍数基本恒定,当频率小于 13Hz或大于 400kHz时, 放大倍数按每 10倍频程 20分贝的速度上升或衰减。 图中显示的是理想幅频特性,其实,在转折频率处, 中频放大倍数要下降 3dB,即是原来的 0.707倍。 图 4-21 截止频率时的输出波形的幅度 在本实验中,因为输入信号未变,输出电压变为原来 的 0.7倍,即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 0.7倍。故改变信号 频率,使输出电压的幅值由原来的 10格缩为 7格时, 即转折频率所对应的幅值,就测出了转折频率和带宽 。 f dB/lg20 u A 0 f L 20 d

32、B / 十倍频 f H 20 dB / 十倍频 sm lg20 u A 图 4-2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 负反馈 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的一开始,我们给出的实验 电路板是一个含有负反馈的两级放大电路,如图 4-12 所示。可以判断出该负反馈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因为 电压串联负反馈能够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变小,输 入电阻增大,拓展了带宽,从而改善了该两级放大电 路的动态性能,但是所有这些都是以牺牲放大倍数为 代价的。 本实验我们先分别调试好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然后在断开负反馈的情况下,按照前面介绍的方法, 测试两级放大电路的整体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 放大倍数和带宽。合上开

33、关 SW2,在接上负反馈的情 况下,把以上四个参数再测量一遍,进行比较,找出 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了节约时间,四个参数的测量应该这样来做比较方 便,比如测输入电阻,一次把含有负反馈和不含负反 馈两种情况都测了。先把开关 SW2拨到断开位,读输 入端信号电压,然后再把开关 SW2拨到闭合位,重读 一遍。其他参数依此类推。 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出的结果是 f 1 AA AF i f i(1 )R A F R of o 1 1RRAF B W f B W(1 )f A F f 4.1.3 射极跟随器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叫射极跟随器,因为它的电压 从射极输出且与输入电压大小几乎相等,相位一致, 就好像输

34、出电压总是跟随输入电压的变化一样。 射极跟随器并不能放大电压,它能够放大电流,它 的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路的动态性能比较 好,适合做多级放大电路的初级和末级。但由于差 动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出现,在高性能运放 的输入级和输出级一般不使用射极跟随器。 如图 4-23所示,是单管共集放大电路,在该实验中, 我们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BWf BW(1 )f AF f 测量静态工作点; 测量动态参数; 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Q1 2 N55 5 1 C1 1 0 u F R3 2 0 0 k R4 2 .7 k R6 2k C2 1 0 u F R 1 2 2 .7 k B1 1 2 V 3

35、5 % R V 1 1 0 0 0 k AM FM + - A B C D S W 1 S W - S P S T 图 4-23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1. 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按照图 4-23的接线,先进行静态工作点调试,由于射 极跟随器的电压不能被放大,所以在调试静态工作点 时需要加比较高的输入电压才能观察到失真的出现, 一般从 1V加起,逐渐加大。静态工作点调整合适后, 照图 4-24接线,测量静态工作点。注意,测量静态工 作点所用的都是直流表,测量集电极电位的电压表可 省去,因为集电极直接接 12V直流电源。电流表要在 属性对话框中改为毫安表,注意电流从正端流向负端。 测得的数据如图 4-

36、24中各电表所示,列于表 4-2中。 Q1 2 N55 5 1 C1 1 0 u F R3 2 0 0 k R4 2 .7 k R6 2k C2 1 0 u F R 1 2 2 .7 k B1 1 2 V 3 5 % R V 1 1 0 0 0 k S W 1 S W - S P S T m A + 2 . 3 5 V o l t s + 7 . 0 6 V o l t s + 6 . 3 6 图 4-24 射极跟随器的静态工作点测量电路 2. 测量动态参数 动态参数仍然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 阻和带宽。照图 4-23接线,运行仿真,把信号发生器 的频率调为 1kHz,调节信号发生器

37、的幅度使电路的输 入电压为 2V,读得信号发生器的电压有效值为 2.02V, 输出电压有效值为 1.99V。于是可以算出各动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 表 4-2 射极跟随器静态工作点测量值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保持输入信号不变,空载和接负载时分别测得输出电 压,如图 4-25和图 4-26所示,可计算输出电阻如下 : o V i 1.99 0.995 2.00 UA U oVS S 1.99 0.985 2.02 UA U iS S 2.0 0 2 20 0 2.0 2 2.0 0 UiR R k U U i oo oL o 1.99 1.97 2.7 27.4 1.97 UURR U Q1 2

38、 N55 5 1 C1 1 0 u F R3 2 0 0 k R4 2 .7 k R6 2k C2 1 0 u F R 1 2 2 .7 k B1 1 2 V 3 5 % R V 1 1 0 0 0 k S W 1 S W - S P S T A C V o l t s + 1 . 9 9 A C V o l t s + 2 . 0 2 A C V o l t s + 2 . 0 0 图 4-25 射极跟随器动态参数的测量 Q1 2 N55 5 1 R4 2 .7 k C2 1 0 u F R 1 2 2 .7 k B1 1 2 V S W 1 S W - S P S T A C V o l

39、t s + 1 . 9 7 图 4-26 射极跟随器输出电阻的测量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此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高达 到 200k,输出电阻低至 27.4,电压放大倍数接近 1但小于 1。至于带宽,读者可以借鉴前面单管共射 放大电路的方法自己来测算,下面来观察输入输出 电压波形。 3. 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在以上各动态参数的测量过程中,前提是输出电压不 失真,最好是把示波器接在输出端,每测量或改变 一个参数,都要观察输出电压的波形,确保是在不 失真状态下。 现在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对比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验证输出电压是否与输入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在输入端加上使输出不失真的合适输入电 压,使输出

40、空载,把输入、输出分别接到示波器 的 A、 B通道,调节示波器的扫描旋钮和 A、 B通道 的垂直位移及增益旋钮,保持两通道的增益一致, 垂直位移稍有不同,否则两波形将重叠。观察到 的波形如图 4-27所示。由此可验证射极跟随器名 称的由来。 图 4-27 射极跟随器的输入输出波形 差动放大器用在多级放大电路的第一级,主要目的 是减少零漂。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相比,差动放大 器使用了双倍的元件却得到同样的电压放大倍数, 但它却具有相当高的共模抑制比,即对共模信号的 放大倍数近似为零。差动放大器的实验主要测电路 的静态工作点、单端和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 倍数 Ad、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Ac及共模抑

41、制比 KCMRR。 图 4-28是差动放大器的实验电路,其中 T3、 R1、 R2、 RE3构成恒流源, T3的集电极电流为恒流源的 输出。两位开关 K用来选择差动放大器射极接电阻 还是接恒流源,当 K拨到左边,差动放大器接 10k的 射极电阻 RE,拨到右边接恒流源, 4.1.4 差动放大器 共模抑制能力更强。 RW是调零电阻,在仿真时,因 为我们可以做到差动对管及相应的元件完全对称,而 在实际电路中却不能,利用调零电阻 RW来调节两个 共射放大电路的对称性。开关 SW1用来在测静态工作 点时短接信号源。 T1 2 N55 5 1 R C 1 1 0 k + U C C 1 2 V R C

42、2 1 0 K + U o - R B 1 1 0 k R3 5 1 0 R4 5 1 0 T2 2 N55 5 1 32% RW1 0 0 K S W - S P D T RE 1 0 k T3 2 N55 5 1 R E 3 5 .1 k R2 3 6 k R1 6 8 k - U E E 1 2 V A + U i B - S W 1 S W - S P S T R B 2 1 0 k 图 4-28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1. 电路调零 在测各参数之前,先进行电路调零。如图 4-29所示, 在 T1、 T2管两集电极之间接一直流伏特表,闭合开 关 SW1,把开关 K打在左侧,这时电路中全部

43、为直流 电量。调节滑动变阻器 RW,使电表的读数接近零为 止。调零完成,去掉电压表,保持 RW的触头位置不 变。 T1 2 N55 5 1 R C 1 1 0 k R C 2 1 0 K + U o - T2 2 N55 5 1 50% RW1 0 0 V o lt s 0 .0 0 图 4-29 调零电路 2. 测量静态工作点 在只有直流电源作用的情况下,测得电路中的基极 电位、射极电位、集电极电位和集电极电流。 照图 4-30连接电路,测得的数据如表 4-3所示。 T1 2 N55 5 1 R C 1 1 0 k R C 2 1 0 K + U o - R B 1 1 0 k R3 5 1

44、 0 R4 5 1 0 T2 2 N55 5 1 50% RW1 0 0 K S W - S P D T S W 1 S W - S P S T R B 2 1 0 k mA + 1 . 1 3 V o l t s + 6 . 3 7 V o l t s - 0 .0 2 V o l t s - 0 .6 8 图 4-30 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测量电路 3. 单端输出时的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1) 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打开 SW1,在差模输入端接一信号源,并联交流毫 伏表,运行仿真,调节信号源的频率为 1kHz,调节 信号源的幅值使交流毫伏表的读数约为 200mV。在 T1管的集电极

45、接一交流伏特表,如图 4-31所示。最 好在 T1管集电极接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波形不失 真为准。 表 4-3 差动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测量值 先把开关 K拨到左侧,测得 T1管的集电极输出电压为 7.79V;再把开关 K拨到右侧,测得 T1管的集电极输出 电压为 6.55V。可计算出射极分别接电阻和恒流源时 的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od1 d 7.7 9 77 .9 0.1 UA U od2 d 6.55 65.50.1UA U T1 2 N55 5 1 R C 1 1 0 k R C 2 1 0 K + U o - R B 1 1 0 k R3 5 1 0 R4 5 1 0 T2 2 N

46、55 5 1 50% RW1 0 0 K S W - S P D T R B 2 1 0 k A C m V + 1 0 2 A C V o l t s + 7 . 7 9 AM FM + - 图 4-31 差动放大器的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测量电路 (2) 单端输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如图 4-32所示,把 T1、 T2管的两输入端并联,再接 一频率为 1kHz、有效值约为 100mV的共模输入信号。 T1 2 N55 5 1 R C 1 1 0 k R C 2 1 0 K + U o - R B 1 1 0 k R3 5 1 0 R4 5 1 0 T2 2 N55 5 1 50% RW1

47、0 0 K S W - S P D T R B 2 1 0 k A C m V + 1 0 2 A C V o l t s + 6 . 3 8 AM FM + - 图 4-32 差动放大器的单端输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测量电路 先把开关 K拨到左侧,测得 T1管的集电极输出电压为 6.38V;再把开关 K拨到右侧,测得 T1管的集电极输 出电压为 4.71V。可分别计算出射极接电阻和恒流源 时的单端输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计算结果表明,单端输出时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小于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理想情况下,由于射极电阻较大, 共模抑制能力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应接近零,但这 里无论接 10k的射极电阻还是接

48、恒流源,共模电压 放大倍数都不够理想,即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并没有降 下来。但 T1和 T2管接射极电阻和接恒流源两种情况 下 ,由于射极电阻较大,共模抑制能力强,共模 oc1 c 6.38 63.8 0.1 UA U oc2 c 4.71 47.1 0.1 UA U 放大倍数应接近零,但这里无论接 10k的射极电阻 还是接恒流源,共模电压放大倍数都不够理想,即共 模电压放大倍数并没有降下来。但 T1和 T2管接射极 电阻和接恒流源两种情况下,第二种接法共模电压放 大倍数要小些,效果更好些。这只是测试电路,日常 应用中的共模输入电压一般来自温度或其他因素,非 我们故意加之,而是系统输入中所不能剔除

49、的部分, 通过差动电路来抑制。 (3) 单端输出时的共模抑制比 把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比上共模电压放大 倍数,它们的绝对值即共模抑制比,能反映一个电路 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此值越大越好。 可求得本实验电路接射极接电阻和接电流源时的共模 抑制比分别为 4. 双端输出时的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按照前面介绍的差模输入信号和共模输入信号的接法, 在输入端分别接 1kHz、有效值约为 100mV的差模和 共模输入信号,在 T1和 T2管的集电极之间接一交流 电压表,测得双端输出时的差模输出电压和共模输出 电压分别为 7.26V和 0V,如图 4-33所示。 dCM RR1 c 7 7 .9 1

50、 .2 2 6 3 .8 UK U dCM RR2 c 6 5 .5 1 .3 9 4 7 .1 UK U T1 2 N55 5 1 R C 1 1 0 k R C 2 1 0 K + U o - T2 2 N55 5 1 50% RW1 0 0 A C V o lt s + 7 . 2 6 T1 2 N55 5 1 R C 1 1 0 k R C 2 1 0 K + U o - T2 2 N55 5 1 50% RW1 0 0 A C V o lt s 0 . 0 0 (a) 差模输出 (b) 共模输出 图 4-33 差动放大器的双端输出测量电路 可算出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

51、放 大倍数以及共模抑制比分别为 可见,双端输出时的共模抑制能力最强。而我们平 时所见的电路大部分在差动电路后面还要接单端输入 电路,故单端输出应用比较多,这就要求射极电阻足 够大,最好接理想恒流源,它的电阻接近 。 5. 输出波形的观察 在差模输入时,如果输入信号的正极性端接 T1管的 基极,由于共射电路的倒相性,单端输出从 T1管的 集电极对地的输出电压是和输入差模信号倒相的,相 反,对于同样的输入信号,从 T2管的集电极输出电 od d 7.26 72.60.1UA U oc c 0 00.1UA U d CM RR c 7 2 .6 0 UK U 压是和输入电压同相的,如图 4-34所示

52、,分别是单 端输出时的两个输出电压及差模输入电压,请大家 判断分别是哪个波形。 双端输出时,如果选择 T1管的集电极为输出电压的 正极性端,则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否则反相 。 图 4-34 单端输出时的电压波形 这里要讨论的低频功率放大器是一个 OTL(无输出变 压器 )电路, 5V单直流电源供电,输出端接 1000F 的大电容,通过充放电,做负电源使用,原理上和 OCL电路还是一样的。如图 4-35所示,电路中采用 由 R5、 C3组成的自举电路来抬高 A点的电位。在本 实验中,我们主要调试和观察交越失真波形、测量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及计算最大输出效率。 4.1.5 低频功率放大器 Q1

53、 2 N55 5 1 C1 1 0 u F R3 2 .4 k R4 1 0 0 B1 5V 4 0 % R V 1 1 0 k R1 3 .3 k D1 DI O DE 5 4 % R V 2 1k C3 1 0 0 u F R2 6 8 0 R5 5 1 0 C4 1 0 0 u F Q2 2 N57 7 1 Q3 2 N57 7 2 mA + 7 . 7 9 C2 1 0 0 0 u F L S 1 S P E A K E R V o l t s + 2 . 5 0 A 图 4-35 低频功率放大器 1. 观察交越失真波形 照图 4-35连接,并连接直流电压表和直流毫安表。 调节 RV1

54、,使 A点的直流电位达到 2.5V,调节 RV2使 毫安表的读数在 510mA之间。这时,两个管子的 VCE均为 2.5V,电容 C2通过直流电源、 T1和 8扬声 器负载充电至 2.5V。 图 4-36 输出波形的交越失真现象 图 4-35中的 RV2和 D1是专门用来消除输出波形的交 越失真的。但现在我们故意来调节 RV2使 Q2与 Q3两 基极间电压减小,从而在输出波形中出现交越失真。 首先对图 4-35做些改动,断开 C1与地之间的短路线, 接交流信号发生器,在 C2后接示波器。运行仿真, 使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 1kHz,调节其幅值,观察示 波器上的波形使其不出现上下顶失真。接下来把

55、RV2往下调,直到输出波形出现交越失真为止,如 图 4-36所示。 2.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及输出效率 观察了交越失真之后,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 RV2,使 其值变大,直至交越失真消失为止。然后加大输入信 号的幅值,使输出波形上下顶出现失真,然后调节 RV1,使失真对称,减小输入信号幅值,观察失真是 否真的对称,这样反复调节 RV1和减小输入信号幅值, 直到输出波形上下顶的波形失真刚刚同时消失为止。 这时的静态工作点是合适的。 测量此时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即为最大输出电压。 方法是在输出端接一交流电压表,读出电压表的读数 Uo=425mV。这个输出电压有点小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功放管性能不是太匹配。

56、 输出效率等于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时,负载功率与 直流电源功率的比值。在图 4-35中,我们可以读出直 流电源的电流为 7.79mA,电压为 5V,则功率 PE为 电路的效率 为 22O O L EE 0.425 8100 % 100 % 100 % 57% 5 0.007 79 U P R PP 4.1.6 RC正弦波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电路和稳幅环节。正弦波振荡电路 的典型特征是无交流输入信号,却在输出端产生了 正弦波输出信号。它的原理是,在直流电源闭合的 一瞬间,频率丰富的干扰信号串入振荡电路的输入 端,经过放大后出现在电路的输出端,但是由于幅

57、 值很小而频率又杂,不是我们希望的输出信号。此 信号再经过选频兼正反馈网络,把某一频率信号筛 选出来 (而其他信号被抑制 ),再送回放大电路的输 入端,整个电路的回路增益应略大于 1,这样不断 的循环放大,得到失真的输出信号,最后经稳幅环 节可输出一个频率固定、幅值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正弦波振荡器的结构框图如图 4-37所示。 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选频网络的结构来区分和命名 正弦波振荡电路, RC电路有 RC串并联振荡电路、 三节 RC移相式振荡电路和双星型振荡电路; LC电 路有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和电感三 点式振荡电路以及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等。本实验介 绍 RC串并联振荡电路,如图

58、 4-38所示。这个电路共 由三部分组成: T1、 T2组成的两级共射放大电路, R1、 C1、 R2、 C2组成的串并联选频兼正反馈网络 以及 RW和 RF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幅环节。 io UAU Of UFU 放大电路 反馈网络 F A 图 4-37 正弦波振荡器的结构框图 先把滑动变阻器 RW调到最上边,使引入负反馈最弱, 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最大。合上开关 SW1,观察示波 器的波形如图 4-39左图所示,出现失真波形。慢慢向 下调节 RW,加大负反馈作用,输出波形逐渐化成图 4-39右图所示的正弦波。 T1 2 N55 5 1 RF 1k 1 0 k 1 .2 k R2 1 6 k

59、 1 0 u F T2 2 N55 5 1 1 0 0 k 1 5 k 5 .1 k 4 3 0 1 0 u F 4 7 u F R1 1 6 k V C C 1 2 V 1 0 0 % RW 2 0 k A B C D C1 0 .0 1 u F C2 0 .0 1 u F S W 1 S W - S P S T C3 1 0 u F 1 0 0 0 k 82 Uo 图 4-38 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 电路的频率由 R1(R2)和 C1(C2)决定,即 可以读出示波器的扫描旋钮刻度为 0.1ms/格,一个 正弦波周期所占的格数约为 10格,算出周期为 1ms, 即频率为周期的倒数 1kH

60、z,这与通过参数计算的结 果基本一致。 图 4-39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 36 11 99 5H z 2 2 16 10 0. 01 10f RC 4.2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 利用 Proteus来设计综合模拟电路非常方便,它有丰 富的元件库及仿真仪器,能够节约时间和元件成本, 缩短设计周期,调试方便,并且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高。 本节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模拟电子技术中常用的电 路,通过例子对 Proteus各种功能的综合应用更加得 心应手。 直流稳压电源是大家颇为熟悉的电路了,这里我们 设计一个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具体要求如下: 输出电压在 1.25V37V可调; 最大输出电流为 1.5

61、A; 电压调整精度达 0.1%。 1. 题目分析 直流稳压电源的作用是通过把 50Hz的交流电变压、 整流、滤波和稳压从而使电路变成恒定的直流电压, 供给负载,如图 4-40所示。设计出的直流稳压电源应 不以电网电压的波动和负载的变换而改变。 图 4-40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直流稳压电源的种类有很多,常用的是串联型直流稳 压电源,而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集成稳压器件方便 而可靠,逐渐代替了串联直型直流稳压电源中的调整 管及相关电路。 主要的集成稳压器件有: 固定式稳压器件 W78XX和 W79XX; 可调式稳压器件 W117、 W217和 W317。 W78XX稳压器件用来稳定正电压,而 W7

62、9XX稳压器 件用来稳定负电压。它们的输出电压各有 7个等级, W78XX输出电压有 5V、 6V、 9V、 12V、 15V、 18V和 24V。如 W7805输出 +5V直流电压, W7809输出 +9V 直流电压。输出电流有三个等级,分别为 1.5A、 0.5A(M)和 0.1A(L)。如 W7805最大输出电流为 1.5A, W78M05最大输出电流为 0.5A, W78L05最大输出电 流为 0.1A。 可调式稳压器件 LM117/LM317 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 司的三端可调正稳压器集成电路。 LM117/LM317 的 输出电压范围是 1.25V至 37V,负载电流最大为 1.5A

63、。 它的使用非常简单,仅需两个外接电阻来设置输出电 压。此外,它的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也比标准的 固定稳压器好。 LM117/LM317 内置有过载保护、安 全区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调整端使用滤波电容能得 到比标准三端稳压器高得多的纹波抑制比。 LM117/LM317有许多特殊的用法,比如把调整端悬 浮到一个较高的电压上,可以用来调节高达数百伏的 电压,只要输入输出电压差不超过 LM117/LM317的 极限就行,当然还要避免输出端短路。还可以把调整 端接到一个可编程电压上,实现可编程的电源输出。 可调整输出电压低到 1.2V,保证 1.5A 输出电流,典 型线性调整率 0.01%,典型负载

64、调整率 0.1%, 80dB 纹波抑制比,输出短路保护,过流、过热保护,调整 管安全工作区保护,标准三端晶体管封装。 LM117/LM317在 1.25V 至 37V 之间连续可调。 调整端的电流可忽略不计,因而有 其中, UREF是集是稳压器件的输出电压,为 1.25V。 如图 4-41所示,改变 R2的值, UO的值即可改变。当 R2短路时, UO最小,为 UREF即 1.25V;当 R2大于零 时, UO都大于 UREF,最大可达 37V。 2 O RE F 1 1 RUUR ( ) 集成稳压器件的封装如图 4-42所示。 VI 3 VO 2 A D J 1 L M 3 1 7 L R1 R2 图 4-41 集成可调直流稳压器件的接法 公共端 ( 外壳 ) 输入端 输出端 输入端 公共端 输出端 输入端 公共端 输出端 输入端 输出端 调整端 调整端 输出端 输入端 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