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叶文虎版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7201591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管理》叶文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管理》叶文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管理》叶文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叶文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叶文虎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管理叶文虎版第一章绪论1. 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分为1)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2)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不 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探索:(1)局部感知;(2)外部性理论:(3)1972 年增长的极限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P83. 环境管理定义(叶文虎):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 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 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以及技术依据的科学。)4. 环境问题三个层

2、次原因:一是在思想观念层次上的; 二是在社会行为层次上的; 三是在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的。5物质流:物质流是指物质之间的互相转化转换传递过程。最普遍 的就是生态链。6.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 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 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 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 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P167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8. 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P209. 环境管理的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公众与非政府组织。10. 环境

3、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11. 环境管理的内容:(一)按管理领域划分(二)按环境物质流划分P24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1. 可持续发展理论: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P333. 三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该过程生产出 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 工废弃物返回环境。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 程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 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 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 产生消费

4、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 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 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相互关系: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 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反过来可以说,人和环境这个大系统 中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程度。4. 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环境问题的解释:P425. 三种生产理论的指导意义表现在:P436.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中心地 位)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计划职能 包括定义目标、制定战略

5、和子计划以及必要的协调活动等具体内容。组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对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等问 题进行安排的一种行动。计划的执行需要多人的合作,通过组织的行 动,具有比各个个体行动的总和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效率。领导:管理者通过指导和激励整合组织中所有群体和个体的行动, 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职能。控制:通过监控、评估等活动,并排除各 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行动。创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种管理活动中,面对新问 题新情况时采取的新方式和新方法。7. 现代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成思危提出“三个基础、三个层次、 三个领域”。8. 环境管理学的三个阶段1)科学管理阶段:在 19 世纪末管

6、理科学理论形成的初期。被称 为管理科学之父的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他主张采用科学方法提高劳动 生产率,并着重从工业工程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各种物质因 素,使资本家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 他们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行政组织理 论”,形成了管理科学的第一个学派,即科学管理学派。2)行为科学阶段:开始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奥等人着重研 究影响生产力的人的因素,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其代表人物有 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等。他们研究生产组织中人的行为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涉及人的 需要、动机、内驱力、个性、情绪、思想,特别是人群之间的相

7、互关 系等。由此,把管理科学从“科学管理”推进到“行为管理”,并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3)管理丛林阶段: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一阶段,西方 各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另外,在这一阶段, 管理科学重点发展了运用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 效率,管理科学几乎成了系统工程、运筹学的同义语。9. 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10. 行为科学理论个体行为理论: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激励需求理 论、X-Y理论、成熟理论和挫折理论。个体行为:个体对当前情境和其他先行原因作出的反应,是所有 人类行为的基础行为。 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

8、集合体。 群体行为: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目标 群体冲突理论:是关于群体内部(包括同一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 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和群体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理论。群体竞争理论:关于群体之间的竞争及其对群体影响的学说。 群体分类理论:关于群体如何构成及其性质的理论。认为:群体 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也可以分为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 体、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 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12.

9、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基本内涵 原理:指在环境管理中所要面对的系统实质是“环境社会系统”, 而这个系统又不断地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内涵:1)“环境社会系统”2)“发展”:环境社会系统的动态性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1)一般系统的特征;2)强调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成的复杂 巨系统的整体性;3)强调环境社会系统的动态性。13. 共赢原理: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 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 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共赢原理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准则。 共赢原理要求在具体环境管理活

10、动中能使政府、企业和公众达到从物质流动的角度,一般性的共赢原理还可以具体化为“三生共 赢”原理。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 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共赢原理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 内部机制:共赢的规则(重要)、技术和资金。 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 观念的、技术的等,这些外部条件都会对共赢提出挑战。14.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共赢策略(例子)社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探索生态经济型模式,一 些地区走上了“粮下川、林(草)上山、羊进圈”的良性发展轨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使 2000 多万农户

11、9700 多万农 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人均获得生活费补助 40 元、粮食补助 494 斤。生态:生态面貌得到改善,退耕还林地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 2 个多百分点,先期开展退耕还林的地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输入江河的泥沙 量减少。1)制定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核心 的退耕还林条例;2)制定了合理的共赢规则,使所有的参与主体,国家、农民、地 方政府都得到了合理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都享受到了一定的环境和社 会效益。这种政策的结果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则是产生了巨大的生态 效益。3)避免以前有人种树、有人砍树,没有人管树的问题。4)积极落实资金、技术和管理,防止出现口惠而实不至

12、的问题。 退耕还林共赢策略的外部环境条件分析1)多年来的绿化造林声势浩大但没有成效,反而森林资源大量破坏,特别是天然林的破坏,逐渐加重;2)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 98 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引 起并强化的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央领导的生态环境危机感;3)传统以木材砍伐加工为主体的森林工业举步惟艰,陷入困境, 不彻底改革没有出路;4)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5)中央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债项目;6)中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使中国有史以来可能是第一次从心 理上消除了对粮食短缺问题的担心,因此才可以下决心大规模退耕;15. 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

13、部分或联 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 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三种生产的界面 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环境系统要素自然资源,人口 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 面是商品,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是废弃物。16. 环境问题源自人类界面上的活动的原因1)界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 发生变化的部分;2)界面是不同组成部分共同追求利益的所在,而又不属于任何一 方,其权力、义务难以落实。17. 冲突协同理论(了解):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子 系统之间的协同。 冲突冲突产生

14、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 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协同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的运 动、变化呈现出一种被称之为“自组织”的规律。冲突和协同: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冲突 竞争、对立;协同统一整合。 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例子):政府排污许可证/ 消减污染物 量 市场/ 企业 排污总量的分配和可交易量的地域限制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环 节,也是调节全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杠杆。18. (了解)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例子):政府 排污许可证 / 消减污染物量 市场/ 企业 排污总量的分配和可交易量的地域限制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

15、环 节,也是调节全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杠杆。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1. 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鼓 励型和自愿型。P78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1.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以及作为 这些行为物质载体和实质内容的物质流。2. 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是环境管理技术的基础和保证。3环境标准:国标地标。P1054.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 国家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人群健康、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 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保护中的各项工作所制定的各项技术规范和要求。4.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

16、:1)保障人体健康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首 要原则。2)制定环境标准,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 一。3)制定环境标准,要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 经济开发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目标,贯彻高功能区用高标准保 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保护原则。4)制定环境标准,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划相协调,还要和国际 上的有关协定和规定相协调。5. 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实验、调查问卷、案例研究、实地研究、 无干扰文本研究分析。实验(案例 P111)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发放、回收问卷,获取某些社会群体对某 种社会行为、社会状况的反映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这些问卷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 象

17、及其规律。(了解)问卷调查的问题(三大类):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 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了解)特征:P115实地研究: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 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研究方法。 “参与观察”,指研究者必须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处的真实社会生活之中,通过看、听、问、想,甚至体验、感受、领悟等进行观察。特征:实地研究方式:观察、访谈 步骤关键点、特点 P1246. 环境管理模型方法P127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1. 区域的范围:区域是相对的,可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 个省,一个市,一个流域,一个乡镇而不是一块

18、地,一间房。区域必须有一定的大小面积和 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2. 城市环境问题有哪些:空气污染、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地 面沉降、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绿地减少、光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耕地过度占用、有 毒化学品导致的突发事件。特征 P1423. 中国环境管理:“以管促治,管治结合”方针。4.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2)制定城市环境规划;3)城市污染物 浓度指标管理;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 6)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5. 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1)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是农村整体 落后于城镇的表现;2)农村环境

19、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3)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 的压力;6. 农村环境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 1)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3)不易监测性7. 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原因: 1)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缺;2)失财 政渠道的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不够;3)政策扶持措施不利;4)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不适8. 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与内容:1)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 建设;2)指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3)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 方向、合理安排乡镇工业布局、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4)推广现代农业 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5)创建环境优美乡镇9. 流域的概念:流

20、域一般以某一水体为主,包括此水体邻近的陆 域,它往往分属于多个同一级别和层次的行政单元管辖,如省、市、县直到村。10. 流域环境问题:1)流域水量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等问题;2) 流域水量过少导致干旱和生态缺水等问题;3)流域水污染问题。11. 中国流域生态环境问题:1)部分流域水资源短缺;2)一些流 域洪涝灾害频繁;3)部分流域水质较差12. 中国流域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和有效监测的机制;2)流域水资源管理手段单调; 3)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内涵不全面。 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1. 废弃物:2. 废弃物的特征:无用,有害,难治理。3. 途径:大气污染防治法管理制度P17

21、4 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1. 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企业对 自身进行环境管理(了解)2. 企业环境管理:企业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工商管理科学的理论 和方法,以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和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减少企业不利环境影响 和创造企业优良环境业绩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理解):在市场经济体 制下,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企业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 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不重视或忽视环境问题。这种现象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大量存在, 引发了众多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问题十分严重。二是不自

22、觉的环境管理行为,在政府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 和标准及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越来越多的需要的双重作用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会 努力变革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加强管理、改进技术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和生产 绿色产品的目的。这样,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自觉地保护了 环境。三是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为了达到企 业可持续发展,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这种趋势下,先进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成为了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准,也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内在追求。5.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龙头标准:IS0140016. ISO14000 环境管理

23、体系定义:根据 ISO14001 中的定义,环 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 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7.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特点:1)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2)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 制性;3)没有绝对量的设置;4)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5) 强调管理体系,特别往重体系的完整性;6)强调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8.ISO14000 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性质、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也适用于不同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还适用于组织的各种活动

24、,包括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服 务。(组织控制、影响的因素。没有要求组织一定要在整个公司或集团的层次上实施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1是唯一能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9.ISO14000的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包括体系的策划、设计和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配 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保持:指体系运转过程中实施监督和纠正措施,并通过审核和评 审促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框架:P215运行模式:PDCA (环境方针、环境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1.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2

25、. 我国自然资源劣势:1)土地利用率低;2)时间分布不协调; 3)质量差异悬殊;4)人均资源量少3. 水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1)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严格保护水源,包括严禁在水源地和水源补给区砍伐森林、硬化路面,排放有毒、有害废水和生活污水等。 加强对合理分配用水的宏观调控。在用水水量上注意在生活用 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等几方面的分配;在地域上注意上、下游的分配;在时 间上要注意丰、枯期之间的分配。 鼓励节约用水,提高水量的利用率;综合整治受污染的水体; 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法2)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3)树立水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水权

26、观念,并将其引入水资源管理4)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行许可证制度,实现水量与水质并 重管理5)大力发展水资源的安全保障和循环再利用系统 6)加强水利工 程建设,积极开发新水源4.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赖以生存环境 的丰富性和变异性。遗传多样性: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多样化。物种多样性:生物有 机体的复杂多样化。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内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多样性及差异。5.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具体的特定的某一保护 区;二是指所有具有保护性质的区域的总称,即各种保护区 的总称。6.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 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27、、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 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7. 38.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 1)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区划和宏观规划;2)自然保护区规划;3) 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 核心区: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人类干 扰或仅受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 存最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在核心区内一般禁止任 何人类活动或只允许进行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的主要任务 是保护生态系统尽量不受人为干扰,使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更新和繁 衍,保持其生物多样性,成为所在地区的一个遗传基因库。 缓冲区:缓冲区一般位

28、于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 性的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包括一些人 工生态系统。缓冲区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 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不破坏其群落环境的前提下, 开展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试验研究。在缓冲区内可以从事教学 实习、参观考察和标本采集等不影响核心区保护的活动,但禁止狩猎 和经营性的采伐活动,一般也不开展旅游活动。 实验区: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 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 态系统的恢复区,它的地域范围一般比较大。实验区可推动(执行) 生物圈保护区具有的许多特色功能,特别是发展的功能。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1.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 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核心)2. 新五项、老三项 老三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 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