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魏景汉.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7197343 上传时间:2020-11-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05.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ERP原理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魏景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ERP原理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魏景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ERP原理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魏景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ERP原理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魏景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原理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魏景汉.ppt(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ERP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认知神经科学 中的应用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in Neurosciences of ERP 魏景汉 Jing-han Wei W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 ERP的基本原理 EEG含有心理与生理信息,但不是信息引起的波形本身, ERP是信息引起的 波形本身 , 但淹没在 EEG中,通常观察不到,需提取。 1、名词来源 原称:诱发(脑)电位,强调刺激引起,针对“自发电位”而 言。 Evoked( Brain) Potentials = E

2、P 由于认知 EP不仅外界刺激感觉所致,尚来自主动的自上而下的 心理因素,故改为“事件相关(脑)电位”( 1969, Herb Vauhan)。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 ERPs 平均诱发电位。强调经过计算机平均。 Average Evoked Potentials ( 1)诱发电位( EP)的广义定义: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 用于机体,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引起 的电位变化。 ( 2)诱发电位( EP)的狭义定义: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 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 脑区所引起的电位变化。 (

3、3)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定义: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 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或 /和当某种心理因素出现时在脑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需要注意撤反应。 2、 ERP的定义 3、特性: ( 1)淹没,约 2微伏 10微伏。 ( 2)两个恒定:潜伏期、波形。 4、简史: 1935-1936 Pauline and Hallowell Davis首先在清醒人记录到感觉 ERP。 1939 Davis等首次发表 ERP论文,单次刺激诱发, EEG平静时记 录。 1947 Dawson 首次报道用照相叠加技术记录人体 EP。 1951 Dawson 首次发明机械驱动 -

4、电子存储式 EP叠加与平均方法 (张明岛等, 1995),开创了神经电生理学的新时代。 1962 Galambos and Sheatz首次发表计算机平均叠加 ERP论文。 1964 Grey Walter等发表第一个认知 ERP成分( CNV),标志着 ERP研究新时代的开始。 5、 EEG对 ERP的淹没与 叠加基本原理 计算机不设置负值,只有正值,波的低谷也为正值,故噪 声叠加也增大,而不是互相抵消。 信噪比的提高值与叠加次数 : 。 例 :原 信号 2微伏 / 噪音 10微伏 = 0.2,叠加 100次后 ( 2微伏 100) /( 10微伏 ) = 200微伏 / 100微伏 = 2

5、 /S N n n n 100 6、 A/D转换速度(采样速度) ERP 的时间分辨率 ERP时间分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是对神经元自身活动 的测量,而不是像 PET、 fMRI、光成像那样只是对神经元代谢产 物的测量。其次,电子技术的发展使采样率大为提高,也为 ERP 的高时间分辨率提供了保障。目前 ERP的时间分辨率在理论上已 可达到微秒级。 实际上,在记录早成分时,由于它在 10ms内有七、八个波 ,记录由 256点以上组成,因此点间距即时间分辨率小于 40 s 。一般的 ERP仪器采样频率也大于 2000Hz/导,即时间分辨率 0.5ms。总采样频率 =(频率 /导) * 导数。减少

6、导数则时间分 辨率相应提高。设置时间分辨率的一般原则是,组成 Epoch的点 数应等于或大于 128点。 7、 ERP的研究分类 ( 1)按感觉通路: AEP、 VEP、 SEP ( 2)按潜伏期:早、中、晚成分、慢波。例 AEP。 a ( 3)命名法: 正 P负 N潜伏期。如 P300, N400, N170。 ( 4)向上为负。 ( 5)成分、外源性成分、内源性成分和纯心理波的概念。 纯心理波: 运动前电位、刺激遗漏成分、解脱波。 8、 ERP的优势 : ( 1)无创性、时间分辨率高 便于与 RT 配合进行认知过程 研究、空间分辨率 128导约为 3mm,达到了现代水平。是 心理学工作者进

7、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得力的方法。 ( 2)认知可分为认知过程和认知状态, 过程指的就是时间过 程。 ( 3)设备相对简单,对环境的要求不高。 9、 妨碍 ERP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原因: ( 1)颅骨不匀且有个体差异 ( 2)容积导体效应 ( 3)电场封闭(主要来自锥体细胞层,失真:该 层 ERP大,其他层小) 1966: 177 1967-68: 1501 1969-70: 1971 1971-72: 2063 1973-74: 2216 1975-76: 2538 1977-78: 2624 1979-80: 3445 1981-82: 4208 1983-84: 4416 1985-86:

8、 4538 1987-88: 4610 1989-90: 4804 1991-92: 5479 1993-94: 5386 1995-96: 5461 1997-98: 5888 1999-00: 6205 2001-02: 6299 2003-04: 6996 10、 ERP的发展趋势 二、 ERP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1、 ERP的学术位置 属于心理生理学( psychophysiology)范畴。 心理生理学以心理因素为自变量,以生理指标为应变量,一般 以人为被试。 生理心理学(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以生理变化为自变量, 以心理因素为应变量,一般以动物为被

9、试。 心理生理学是从生理心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同属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是在近十余年才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脑科学 界颇受关注的领域,是心理学的新时代, ERP是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 情绪 意志 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认知科学 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神经脑科学 生理学 . . 认知神经科学的学科位置 二、认知神经科学方法之比较 三、作用举例 (一)关于注意选择性发生时程的 ERP证据 1、两耳纯音各一不同。快速(约 6次 /秒)随 机呈现。 2、两项实验,每项只记一只耳的纯音数。 3、图 1、 2 的早成分不受注意影响。 4、图 3、 4 的中成分(涂

10、黑)受注意影响。 5、图 5为差异波 P20-50 (涂黑),相当早。 6、 ERP与 MEG(脑磁图)联合记录结果发现 P25-50发生在听皮质,很可能在初级听皮 质。 7、结论: 注意选择性 发生在听觉加工的早期 阶段。 1、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的刺激呈现模式可图示如下 , 其中数字单位为 ms: 纯音 - 提示字 - 目标字 - 被试述词 - 下次纯音 . 220 1210 200 1300 200 4400 头皮记录 Fz、 Cz、 Pz、左脑 P3-T5 及右脑 P4-T6 共五点之 ERP. 每名被试皆接受二项实验 . ( 1)具体字联想实验。主要目的:突出目标字义的加工,减弱形音加

11、工。 纯音预告汉字即将出现 , 引起注意 . 提示字皆认识字 , 要识记其发音与字形 . 目标字与提示字音同形似 ,如 ,提示字“丁” ,目标字“钉” ;“防” 房 . 目标字分为认识与不认识 . 对认识的目标字要根据其义联想出另一个字 , 组成双字词并口头报告 . 对不认识的字根据提示字音、形尽量猜测其义 ,仍不认识 , 述 不认识 . (二)语言加工的脑机制 半视野汉字研究( Wei, et al., NeuroReport, 2001) ( 2)非提示对照实验 : 提示”字为无关字 , 即与目标字形音义皆异 ,目标字联想前缺少音与 形的予加工 , 余同具体字联想实验 . 2、主要实验结果

12、与讨论 : ( 1)汉字认知的起始时程 具体字联想实验 图为左视野 ERP 横排 5个记录点 左半球 P3-T5,左视野为同侧,右半 球 P4-T6,左视野为对侧 红线为目标字认识时的 ERP, 绿线为目 标字不认识时的 ERP 在每帧图中 , 纯音、提示字和目标字 各引起一组 ERP。 左视野 左半球 (同侧) 右半球 (对侧) 在生理上 , 半视野刺激应首先投射于对侧 脑 , 然后传导到同侧脑 . P1潜伏期 (约 100ms) 附合这一规律 : 对侧 投射比同侧传导出现得早 . N1潜伏期 (约 160ms)已不附合这一规律 : 对侧投射与同侧传导基本同时出现 . 提示字引起的 N1仍为

13、对侧投射早于同侧 传导 . 目标字与提示字的区别主要在于突出了 词义加工 . 所以 N1受到了目标字词义加工的调节 . 它 始于 100ms 至 160ms之间,亦即汉字认 知的起始时程约为 100ms 至 160ms. 左右视野目标字在左右半球 (对侧、同侧)引起的 P1与 N1 ( 2)左右脑在汉字加工中的关系: 左脑 N1迟于右脑出现, 左脑 N1波幅 大于右脑。 所以有理由假设,左脑可能需等待右 脑传来必要的信息后才开始加工, 但 其加工一旦开始就在一定时期内占优 势 。这就是说,在起始时间与加工强 度两个维度上两个半球各占优势。 汉 字加工中的“优势半球”概念已难以 概括上述二维差异

14、,需要修正。 左视野,不认识 认识 ( 3)汉字认识否引起的 ERP差异: 不认识的目标字的 PSW波幅大于认识的目 标字 PSW, 前者的潜伏期也显著长于后者 . 不认识的目标字 ERP 认识的目标字 ERP = P800. 该差值只与汉字认识与否及联想 /猜想相关 , 物理因素皆被减掉 ; 为纯心理性成分 . 二项实验全部记录点均于目标字后约 800ms 出现了一个相似的正成分 , 说明是一种规律 . 在此实验条件下可作为判断被试是否认识 所用汉字的客观标志 . 在此将该差异成分标 记为 P800. 2020/11/14 意识的脑机制 24 ( 4)形音加工 ERP成分的获得, 形音加工的

15、反复性 对照组认识的目标字需形音义全面加工 . 具体组认识的目标字主要进行义的加工 . 对照组 - 具体组 = 形音加工成分 . 结果: 160ms正成分 , 450ms负成分 , 800ms另一个正成分 . 所以形音加工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存在着反复 . 2020/11/14 意识的脑机制 25 ( 5)形音义的加工顺序,形音义加工的反复、交错与重叠: 由( 1)已知,在 100ms至 160ms左右已开始了词义加工 . 由( 3)已知, 800ms后仍在进行词义加工 . 由( 4)已知,形音加工在 160ms、 450ms和 800ms附近也均有表现 . 由( 1)、( 3) 可知,义在

16、100 160ms后又在 800ms出现加工,可见义 存在加工与再加工的反复过程 由( 1)、( 4)可知,在 160ms形音义三者加工近似重叠 由( 3)、( 4)可知,在 800ms形音义三者加工近似重叠 所以,形音义在认知中均存在加工与再加工的反复过程 , 形音义三者的 加工是交错进 行的,并发生重叠。 2020/11/14 意识的脑机制 26 3、主要结论: ( 1) 在本实验条件下,汉字认知始于约 100 ms至 160 ms之间。 ( 2)有理由假设,左脑可能需等待右脑传来必要的信息后才开始加工 , 但其加工一旦开始就在一定时期内占优势 。这就是说,在起始时间与 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两个半球各占优势。 汉字加工中的“优势半球” 概念已难以概括上述二维差异,需要修正。 ( 3)汉字形音义的加工关系错综复杂,存在着反复、交错与重叠,难 以用语义通达是否通过语音来概括。 ( 4) 在本实验条件下, P800有可能成为鉴别被试是否认识汉字的指标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