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7177254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7.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精品课程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谁渔工李悦教案20062007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管理学系(院、部)经管系教研室(实工商管理验室)授课班级主讲教师职称使用教材管理学(周三多)一淮海工学院教务处制二。六年四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管理学总计:32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4讲课:32学时上机:学时任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专业班级:艺术031共1个班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4、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5、戴淑芬:管

2、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6、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教和学要目求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构筑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平台,为后续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提供铺垫。通过该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培养与开发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作为未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及学难重点点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

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西方的管理理论;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管理道德的含义;四种道德观;社会责任观;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形式;组织层次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比较;管理人员人员培训的方法;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领导的概念;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的过程和类型;控制理论;创新职能的内容;创新的过程。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管理实践

4、中的运用技巧;决策的方法;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组织部门化各种形式的区别;组织层次化与结构有机化;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5提升的比较;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领导方式情景论;管理组织沟通;控制理论;创新的组织。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打7)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2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学概述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管理的定义、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了解管理的属性。2、理解和掌握

5、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管理者及其群体素质。3、认识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环境和管理方法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难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第一章管理概论第一节管理学概述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征3、管理者的性质及职能4、管理的基本问题5、管理环境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什么是管理?2 .管理有哪些职能?如何理解这些职能?3 .管理这角色有哪几种?如何理解管理者所扮演的各种角色?4 .何谓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请分别说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所需的管理技能比

6、例。课后小结:对于管理和管理者的理解会因为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而比较片面,在授课中要注意引导。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二节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了解主要的管理理论派别如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以及质量管理理论。重点掌握科学管理原理、行为学科产生、权变管理理论的精髓;了解当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现代理论行政管理 一般管理 科学管理人性假设需求层次人际关系系统管理管理决策管理科学管

7、理过程经验理论权变理论社会系统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定量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难点: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方法及手段教学基本内容一、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等。二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学2、需求层次3、人性假设三定量管理理论1、管理科学2、管理决策3、系统管理四、现代管理理论1、社会系统2、权变理论3、经验理论4、管理过程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什么是科学管理?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怎样理解理想行政组织的特征?霍桑试验的结论及对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理论理论的假设前提及相应管理方式。 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

8、过程学派的基本信念。 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课后小结:各种管理理论从不同方面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并且以往的研究对于我们授课中通过案例加以教学。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3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6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原理的含义,了解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认识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系统原理掌握系统的含义与系统的特征;认识系统思维的特点以及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掌握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认识系统管理方法。(2)人本原理理解和认识人本管理的定义;

9、了解人本管理、人本主义和工业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彳可区别;掌握人本管理的思想与内容。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方针;认识人本管理的战略任务。(3)责任原理理解责任原理的内涵,理解和认识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4)效益原理理解和掌握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认识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2.管理的基本方法理解管理方法的含义和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认识管理方法的分类;深刻理解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在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管理的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管理的各种原理和方法难点: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技巧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第一

10、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含义和主要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二、系统原理1、系统的含义与系统的特征2、系统思维的特点、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3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三、人本原理1、人本管理的定义2、人本管理、人本主义和工业人本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人本管理的思想想与内容四、责任原理1、责任原理的内涵2、责任原理的主要内容。五、效益原理1、效益的概念及效益评价的内涵2、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第二节管理的基本方法一、管理方法的含义二、管理方法的分类1、法律方法2、行政方法3、经济方法4、教育方法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课堂理论讲解、穿插讨论及案例分析相结合,以理论讲解为主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什

11、么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对实际有何指导意义?2 .坚持人本原理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3、举例说明管理的经济原理的运用。课后小结:本章包含2节课的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各种原理和方法的正确运用,也可以引导下一章的教学。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4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2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管理道德理解管理道德的定义;认识四种道德观。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五大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重点

12、掌握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2、社会责任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管理道德的含义;四种道德观;社会责任观难点:四种道德观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一、管理道德的定义二、四种道德观。对比分析、小 组讨论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管理道德三、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五大因素四、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第二节社会责任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和必要性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

13、体体现。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道德的含义是什么?比较分析四种不同的道德观。2、什么是社会责任?举例说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3.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请谈谈你的理由。课后小结:本章的内容浅显易懂,讲授时应加入最新的、真实的案例以便学生深刻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5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6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管理决策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掌握决策的定义;理解决策的原则与决策的依据2、决策的类型正确认识与区分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14、、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等术语。重点弄清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等重要术语的内涵。3、决策的理论了解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当代决策理论。4、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重点理解与掌握科学决策的过程: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理解和认识影响决策的因素。5、决策的方法理解集体决策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重点掌握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技术。理解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

15、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过程和方法难点:决策的方法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依据和类型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的原则三、决策的依据四、决策的类型第二节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一、决策的过程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做出决策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二、决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决策的理论一、古典决策理论二、行为决策理论三、当代决策理论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一、决策的过程二、影响决策的因素。第五节决策的方法一、定性的决策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什么

16、是决策?如何理解。2 .试说明决策的过程。3 .为什么说现代决策应当遵循满意准则而非最优准则。4 .组织中大部分决策时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5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有什么区别?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两节。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6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4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六章计划原理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认识计划的概念;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了解计划的性质。2、计划的类型了解计划的分类: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

17、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层级体系。3、计划编制过程重点掌握计划编制过程的8个步骤: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4、计划的组织实施重点掌握目标管理方法与滚动计划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难点:计划编制过程;目标管理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一、计划的概念二、计划与决策的关系三、计划的性质。四、计划的类型第二节、计划编制过程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

18、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一、目标管理方法二、滚动计划法三、网络计划技术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为什么说计划与决策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2、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3、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4.滚动计划法有何基本特点?课后小结:本章内容看似简单,对于企业管理工作却异常重要,如何让学生在简单的道理中掌握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是讲好本章的关键。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7授课方式课时(请打J)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其他口安排4授课题目(教学章

19、、节或主题):第七章组织设计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组织概述掌握组织职能的内涵;了解组织职能的内容;认识组织职能的重要性;了解组织理论2、组织设计认识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理解和掌握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理解与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3、组织的部门化认识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理解何掌握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职能部门化;(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3)地域部门化;(4)顾客部门化;(5)流程部门化。4、组织结构形式掌握主要几种组织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适用条件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部门化的

20、形式;组织层次化难点:组织部门化各种形式的区别;组织层次化与结构有机化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一、组织职能的内涵与内容二、组织设计的必要性三、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四、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和组织结构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1、职能部门化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3、地域部门化4、顾客部门化5、流程部门化。第三节组织的层级化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二、常见几种组织结构形式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简述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2、简述常用的部门化方法及其特征。3、常见的组织机构形式有哪些,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课

21、后小结:企业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典型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却只有几种,并且各自有适用条件,本章要重点让学生理解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形式。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8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6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组织运行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组织力量的整合(1)集权与分权掌握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深刻理解组织集权倾向的原因及过分集权的弊端;理解分权的影响因素;掌握分权的途径。(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理解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与影响。(3)直线与参谋掌握直线职能和参谋职能的含义,深

22、刻理解直线与参谋的相互关系,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及正确正确发挥参谋作用的方式。(4)委员会理解委员会的内涵,理解组织运用委员会的原因,了解委员会的局限性。2.管理人员的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程序;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掌握管理人员来源的两种途径及各自的优缺点;深刻理解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深刻理解管理人员培训的意义,掌握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5提升的比较;管理人员人员培训的方法难点: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外部招聘与内5提升的比较;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组织力量的整合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一、集权

23、与分权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三、直线与参谋四、委员会理解委员会的内涵,理解组织运用委员会的原因,了解委员会的局限性。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配备一、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程序二、人员配备的原则三、管理人员的来源四、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五、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简述组织集权倾向的原因及过分集权的弊端。2、简述分权途径。3、如何处理直线与参谋之间的矛盾?4、简述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含义及优缺点。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两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组织运行是灵活的、创新的,既有科学性同时在某些方面更需要艺术性。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9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

24、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6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九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组织变革认识和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类型;组织变革的目标;组织变革的内容。认识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重点理解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认识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2、组织文化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组织文化的结构;掌握组织文化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难点: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第一节组织变革一、理解组织变革的动

25、因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三、组织变革的内容四、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五、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六、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第二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三、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四、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试述组织变革的内外部动因。2 .结合实际,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和压力。3 .简述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4 .试比较分析企业文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差异。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两节。本章理论性性较强,授课中要多穿插案例,尤其是中国本土案例。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10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

26、4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章领导概论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领导的内涵掌握领导的含义与本质;正确区分领导与管理的内涵;认识领导的作用。掌握领导的权力与运用;3、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了解领导理论的发展;掌握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掌握领导方式行为论以及领导方式情景论。3、领导艺术了解提高领导艺术的基本要点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领导的概念;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难点:领导方式情景论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领导的内涵一、领导的含义与本质二、领导与管理三、领导的作用四、权力与领导第二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一、领导理论的发展二、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三、领导方式行为

27、论四、领导方式情景论。第三节领导艺术提高领导艺术的基本途径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领导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2 .比较集权式领导者与民主式领导者的区别,并谈谈他们的应用价值。3 .比较维持型领导者与创新型领导者的不同特点,并谈谈他们的不同适用条件。4 .试述管理方格论的内容及意义。课后小结:领导的艺术性较强,但仍然有规律可寻。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11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6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一章沟通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沟通概述理解和掌握沟通的含义及其过程;认识沟通的重要性;认识组织中的沟

28、通以及组织间的沟通。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2、沟通障碍与克服理解和掌握有效沟通的障碍;掌握有效沟通的实现。3、组织冲突与谈判理解组织冲突及其管理方法;了解谈判的类型与组织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难点:管理组织沟通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沟通概述一、沟通的含义及其过程二、沟通的作用三、沟通的分类(沟通的方式与方法)四、组织中的沟通以及组织间的沟通第二节管理组织沟通一、有效沟通的障碍二、有效沟通的实现第二节组织冲突与谈判一、组织冲突及其产生原因二、冲突的管理三、谈判的类型与组织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组织沟通的意义主要有哪些?2、有效沟通的障碍主要

29、包括哪几个方面?3、简述一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4、优秀管理者进行有效谈判的原则主要有哪些?课后小结:本章包含讨论课或案例分析课2节。借助案例加深对知识理解。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12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4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二章控制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控制活动掌握控制的含义;认识和掌握控制与计划的关系;了解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控制理论;掌握控制类型。2、控制的过程重点理解与掌握控制过程的三个阶段: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理解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3、有效控制掌握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原则。4、控制方法了解财务控制

30、、行为控制与作业控制等基本控制的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控制的过程和类型;控制理论难点:控制理论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第一节控制活动一、控制的含义二、控制与计划的关系三、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四、控制理论五、控制类型。第二节控制的过程一、确立标准二、衡量绩效三、纠正偏差第三节有效控制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一、适时控制二、适度控制三、客观控制四、弹性控制第四节控制方法一、预算控制二、生产控制三、其它控制方法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简述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2 .简述控制的过程。3 .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课后小结:控制的方法与其它课程相关,在授课中处理好与其它相

31、关课程的关系。管理学课程教案课次13授课方式(请打J)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课时4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三章创新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创新及其作用认识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掌握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认识创新的类别与特征。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掌握创新职能的五项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认识创新的过程;理解创新活动的组织。4、技术创新认识技术创新的内容与重要性;认识技术创新的源泉;了解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创新职能的内容;创新的过程难点:创新的组织教

32、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举例讲解、多媒 体讲解一、创新的涵义二、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三、创新的类别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二、技术创新三、制度创新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五、环境创新。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一、创新的过程二、创新活动的组织。第四节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的内涵二、技术创新的源泉三、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试论述创新与维持的关系。2 .试述创新的内容体系。3 .以产品创新为例,谈谈创新活动的组织。4 .请举例说明技术创新的七个源泉。课后小结:创新和维持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讲尤为重要,企业的创新可体现在方方面面,授课中尽量增加真实事例,以提高学生兴趣。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