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7069330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师提问项目项目符号数量百分比主动参与O3494%共 42 次被动参与26%集体回答1246.8%小组合作V2100%说明:学生发言情况,分别用以下符号标记。集体作答“ ”小组合作丁主动发言“O”被动发言”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执教:李淑梅观察:玄国富、徐云红从表格上来看,本堂课有36 名学生,本节课上,老师最大限度 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集体回答问题、集体朗读课文、采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朗读,两次小组合作展开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 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 100%。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有 36 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 堂,达到100%,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

2、对学生的关注面很广。 从回 答问题次数看:本节课学生共回答问题共46 人次,其中 45 人次主 动回答问题,22 人次参与集体回答问题,学生主动回答的意识较强, 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或两次,有5 名同学回答了 4 次,三名学生 回答了 5 次,还有两名回答了6 次。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堂氛围比较 活跃。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看:本班学生共 36 人,主动发言 27 人,占全班人数的 66%,9 人(只参加了小组合作讨论)没有主动发言,占全班人数的 34%。学生参与面较广,但老师还应注意关注个别 不主动发言的孩子,在简单问题上可以指名发言。从每个学生回答的次数看:1 个学生主动回答6次问题,4人

3、回 答 4 次,4 人回答 3 次,7 人回答 2 次,15 人回答 1 次,16 人回答 0 次(只参与了集体作答)。从数据和学生位置分析,教师课堂提问也 应照顾到全体学生,就一个问题可以让多个学生谈体会、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度,提问的面要 更广,关注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于主动举手的学生要提问,对于不 经常举手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同时加强被动提问,使每个学 生都动起来。本节课郑老师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 中。在课堂中,老师适时的提问和引导,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

4、理念。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 知水平出发,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 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体目标。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桥课堂观课报告观察课题:五下桥观察维度: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参与的 人数、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效果等。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 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 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课堂小主 人

5、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观察分析(1)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2)整节课学生表现在课堂上,较专心听课,对所学的功课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 度,以较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教师的行为走向对学生的覆盖广度看,教师 安排了八次集体朗读、一次小组讨论,全班 35个孩子基本都覆盖到了,尤其是 几个平时精力不集中的学困生在这节课得到关注,他们表现较积极主动。但是对 每一个学生的关注频率不够均匀,有六位学生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主动,被关注 到了5 次,有20 个学生除了集体朗读和小组讨论外没有再被关注到,一直处于 听的状态。(2)整个教学过程,

6、邢老师能借助视频、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 的理解和感悟,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教师提出了问题后,从学生应答问题的状态来看,前 半课时来看,多数学生能主动举手,学生参与度相对比较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奠定了好的基础。(3)教师能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并进行指导,如:你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听别人怎么说。当学生读描写洪水可怕的语句时,我感觉读得情感欠投入,如果 老师能根据实际进行适时引导,朗读效果会有所提升。当老师问:这是什么描写, 一个学生回答是比喻时,老师没有加以区别引导,直接点出了环境描写,我认为 此时老师没有体现关注学情,以学定

7、教。建议与思考:1、从课堂的参与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的广度较高,如果今后能提高参与的 深度和有效度教学效果会更好。据观察,学生精力不集中多集中在小组交流阶段。 因此,我们要加强小组讨论交流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才能保证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小组交流的实效性。其中包括:小组交流讨论时发言的顺 序、小组讨论的组织(小组长的任命,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讨论的实施调控 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度。2、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琐碎,总感觉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思考回答 的状态。能不能以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并讨论交流,以提 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实效性。总之,能够让每

8、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一种教学机智,总之,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课 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是一项任重儿道远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以后好好研 究,认真实施!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在教师预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观察2012-04-24 09:36:29|分类:远程研修|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设计者:高翠玲吴美秀观察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观察目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

9、是衡量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一堂好课的标准重点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如果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方式,显性的如举手发言,小组讨论,隐性的如倾听、思考等。我以前一般比较关注发言积极的学生。其实,在学生学习的各种角色中,我们更要关爱“倾听者”,毕竟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聆听的学生,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听”与“思”。一堂课看上去学生思维很活跃,参与程度也很高,对教师的问题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思考,顺利回答,一节课热热闹闹,实际上表面热闹活跃,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教师往往提一些肤浅的、甚

10、至是无聊的问题,什么“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看起来是在搞启发式,实际上是无启不发,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学生可以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课堂气氛却显得是热热闹闹。但这样的热闹,这样的对答如流,又有多少价值呢?学生们在看似热闹的课堂里 得到的又是什么?为了避免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虚空的课堂效果,我们设计了本观课维度。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评价表科目课题教师: 观察记录教师评价评价内容评价等级项目ABC学生 参与学习 的态度1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回答问题学生数能过半,课堂气氛活跃。2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兴趣 浓厚,

11、思维活跃,学习氛围融洽和谐。3.学生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 上积极参与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 参与学习 的广度1. 学生广泛参与、有效参与教学 活动,小组合作时,参与覆盖面达95% 以上。2. 师生、生生之间多向父流, 形成互动,共同发展。学生 参与学习 的深度1教师具有启发性、发展性的提 问,并且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索。2学生积极寻求途径,灵活解决 问题,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创新 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参与学习 的效度、1学生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掌握 了一定的学习方法。2. 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至少占整 节课的20%,合作学习适时、有效。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独特的 体验。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

12、高语文教学效益李淑华2011年12月20日观察报告: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2010“国培”小语三期第二小组一、 引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参与度, 是指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效果等。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 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 70%以上的学生以课堂小主人的姿态, 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本次课堂观察以小学语文三年级盘古开天地为观察

13、对象,观 察教学开始后第16 分钟至第38分钟(精读第四段,培养学生的想象 和表达能力)教师的引导策略和学生的参与度状况。二、研究方法(一)观察样本我们以小学语文三年级盘古开天地一课为观察样本,选取了 其中的一个片段:从第16 分钟到第38 分钟。(这部分的主要教学内 容是:精读课文第4 自然段,展开想象,学会表达。)(二)观察工具我们运用自制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分别从教师课堂行动走向覆 盖广度、教师引导策略有效度、学生应答状态与质量、学生课前课后 效果比较四个维度进行观察。三)记录方法观察即时课堂,采用手工记录方式,记录教师在被观察时段内行为走向覆盖面、提出的问题及引导策略、学生应答情况和注

14、意力集中情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作出标记。以备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三、观察结果与分析一)数据统计1、教师课堂行为走向对学生的关注面记录表。表中“V”标示教师教学时段中走到过。格中数字表示教师走过的次数。讲V 2V 1V 1V 1V 1V 4V 4走V 1V 1廊V 5V 4V 1V 2V 1台V 2V 2V 2V 4V 1V 1走V 1V 1V 2廊V 4V 2V 3V 1V 2V 1V 1V 2表 3-1 教师课堂行为走向对学生的关注面统计表2、表2 是用来统计记录教师引导策略有效度、学生应答状态与质量和学生课堂注意力。观察内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应答状态学生应答质量八、亠、亠r , 学生注

15、意力高效一般低效积极举手主动回答稍 欠 主 动优秀般较差集中般不集中1听读第4段后,说说 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7336161030322让我们一起来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发生了那些变化?728422027533以“手”为例,展开 想象,引导学生辨析想象 的合理性。7297262129244小组合作,展开想象,说几句话。然后全班交流。7351292125555结合想象交流,在作业纸上完成写一段话的练习,并全班交流。735514203212学生课堂参与度统计表3、表 3 是用来统计课堂前测和后测效果的,其中从 5个层次进行了统计。测试内容:展开想象用下列句式写一段话。他的变成了 _的_,

16、他的_变成了 _的_,他的_变成了 _的_学生学习效益课前课后对照表内容测试时间想象丰富合理表达完整具体想象基本合理表达基本符合要求想象牵强表达不完整抄写原句一字未写课前测试0217151课后测试3023002、分析(1)在22 分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师的行为走向对学生的覆盖广度看,全 班 35 个孩子覆盖到了 31 个,占全体学生数的 89% 。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频 率不够均匀,有的学生关注到了 5 次,但有的学生只有 1次,还有4 个孩子没有 被老师关注到。(2)观察时段内,教师共提出主要问题5 个,从学生应答问题的状态来看,学生主动举手率在 91%以上,从举手率看,学生参与度相对比较

17、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了好的基础。(3)观察时段内,教师提出的 5 个问题,教师指名回答的学生共有 34人, 从回答质量观察,优秀率占 79%,以此看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投入了相 对大的思考力,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质量相对比较高。(4)观察时段内,我们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行了观察,其中出现精 力不集中人数平均每个问题时段内 3 个人,注意度达到 90%。这说明绝大多数学 生保持了非常好的注意度。从这个方面看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高。(5)从教师的引导策略方面观察,教师在教学时段内处理每一个问题的过 程中,都力求通过支架式引导策略,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理解、运用和表达。引 导有效率达

18、到 90%。(6)从学生课前课后测试对照表反映的数据看,观察时段内课堂教学是有 效甚至可以说是高效的。四、讨论(一)本次课堂观察更多地是从观察时段内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显性因素来观 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的。这样的分析恐怕还是比较粗线条的。其实,学生在课堂 上参与学习,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方式。显性的如举手发言,朗读讨论。隐 性的如倾听、思考、默读等。我们老师一般比较关注发言积极的学生。其实,在 学生学习的各种角色中,我们更要关爱“倾听者”,毕竟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聆听 的学生。这犹如一座冰山,学生显性的学习方式只是露出水面上的那一块,水下 度,获得更准确而科学的数据,做好更深度的课堂观察和分析研究,是

19、我们应该 思考的问题。面庞大的冰体则是学生隐性的学习方式听”与“思”。如何从更多的纬(二)从观察数据来看,学生精力不集中多集中在小组讨论阶段。因此,我 们必须思考,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中包括: 小组讨论选择的问题、小组讨论的组织(小组长的任命,小组成员的分工)、小 组讨论的实施过程调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度。同 时,从观察数据看,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布局有集中点,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做 小动作,偏离教师的讲课思路现象是会相互影响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 问题,他们容易精力不集中;二是小组讨论时组织不利,致使小组人员集体精力 不集中。中学生集

20、体活动参与度的调查与分析报告以南洋模范中学为例蒋华关键词:集体活动、参与度、成因分析一、问题的缘起、目的及意义:随着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的转型,“参与”的重要性已引起了教育界 的广泛关注。问题是,在当下“重智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一重视更多的表 现为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相形之下,德育视野中中学生“参与意识” 的建构似乎一向都未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而当今,标榜个性、自我中心与“非 主流”的“90后”中学生“不群”的价值取向已对这种有意无意的忽视构成了 严峻的挑战,使业已存在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学生“参与意识”的重建也随 之成为摆在中学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题,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

21、的基本出发 点。无庸赘言,“参与意识”之建构是中学生人格成长过程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 重要一环,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为了更清 楚地发现症结,使相关工作更具针对性,对中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的调查与分析 就无可回避,毕竟要想“顶天”,须先“立地”,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石。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次调查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为中心,试图了 解我校在校生集体活动的参与状况,并分析其成因。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尝 试提出对策。所谓“小题大做”、“以小见大”,南模中学不过是本课题研究“全 豹”之“一斑”,尽管如此,研究者仍期待这个小“切口”能成为该问题研究一 个有用的样本。当然,

22、日后如条件成熟,我们将扩大调查研究范围,完善研究方 法,以期该课题的研究能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进步和发展,为中学德育工作的开 展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二、研究目标(一)、关键词界定集体活动:本研究中的“集体活动”特指学校开设的、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 或校方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参与度:本研究中的“参与度”特指在集体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占全 体学生的百分比)。成因分析:指对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诸种原因的推断与分析、说明。(二)、研究目标通过此次“中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状况的调查和访谈,分析南模学生参与 学校集体活动的程度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学生、社会等方面提出 相应的提高中学生

23、集体活动参与度的策略。在后续研究中,将上述策略付诸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对相关策略进行有效性评估,从而提出进一步的修正方案,以期最 大程度地提高中学生集体活动的参与度。三、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学生座谈为辅,以下就两种方法加以说明。1、问卷调查:从三个年级各随机选取一个理科实验班和一个平行班,对六 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 问卷回收率为92%。其中高一 85份,高二77份,高三86份;男生137份, 女生111份;平行班144份,理科实验班104份。问卷结

24、构:考虑到三个年级实际情况(所设活动)的差异,设计了两套问卷。 高一、高二共用一套,高三一套。问卷内容大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 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学校集体活动的好恶状况调查;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内容之成因的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先以excel对数据的进行初步整理、统计,初步得 出不同年级、班级和性别的学生的数据分布情况,找出共通之处及其成因;并通 过SPSS16.0进行卡方分析,发现不同观照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数据差异,并对 其予以分析和阐释。2、学生座谈:考虑到问卷调查这一研究方式可能存在的局限及其对受调查 对象的“具体性”形成“遮蔽”的可能性,在前述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

25、析之后, 再从以上各班分别随机抽取35名学生参与座谈。基于问卷调查的初步分析结 果,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座谈,以对研究者的初步认识进行补充、调整,从而 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三)、调査结果分析1、集体活动参与度的年级差异情况及成因分析集体活动参与度的年级差异情况表1.各年级学生集体活动“积极参与度”啲总体比较年级学校开设活动数 (项)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数均值(项)积极参与度 (%)1=4 冋156.60441=4 冋154.3629.1_. -冋三61.7829.7数据说明:表1数据表示,在学校开设的15项集体活动中,平均每位高一 学生喜欢参与其中的6.60项,占活动总数的44%。成因分析 学习

26、压力增大,导致参与度随年级增长而降低。通过表1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活动设置下,高二学生整体上对集体活动的参 与度则比高一显著下降。尽管高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数偏少,但从参与度上看, 与高二基本持平。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集体活动的“积极参与度” 呈下降趋势。显而易见,随着年级增长,学习强度与心理压力的增强,为将更多的时间与 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学生不得不减少甚至放弃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及喜爱。有高二 学生表示:“如果一直在高一,我会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因为那时学习压力不 像现在这么大,这么累高三太可怕了,到时估计就更没空参加,也不想参加 了。”然而高三的实际数据并没有较高二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因

27、为压力过大, 所以需要在“非学习”的各种活动中进行适当的放松与调剂。 “变”与“不变”的矛盾。单就高二年级学生而言,身心的日渐成熟、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向往成 熟”的自我期待与自我认同相叠加,致使他们对集体活动的期待水涨船高,而学 校设计的各项活动因为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每年都大致 按照既有方式进行,这不能不说是导致高二学生对集体活动“参与度”骤降的一 个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我们不难从高三学生对“成人仪式”活动较高的参与热 情(参见表2)中发现“变则通”的积极效应。高三学生大多已近成年,“成人 仪式”活动的适时出现,使得学生的“成人”期待在形式上得以实现,稍显膨胀 的“自

28、我认同”得以满足,因此广受学生欢迎也就顺理成章。因此,如何解决学 生身心之“变”与学校集体活动形式之相对“不变”间的矛盾,就成了中学德育 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学生具体活动的参与度情况及成因分析(1)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情况及成因分析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情况表2.学生对具体活动积极参与情况一览*高社会考 察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志愿者学工公益活亍80.0%60.0%54.1%51.8%51.8%49.4%44.7%高社会考 察学工学农艺术节运动会志愿者公益活亍二64.9%45.5%42.9%33.8%31.2%29.9%28.6%高南模杯 篮球赛运动会成人仪式高校自主招生校班会学科竞赛三61

29、.6%38.4%34.9%17.4%14.0%10.5%表3.高三学生希望保留的集体活动*社会考 察学工学农公益活动参观访问志愿者72.1%39.5%38.4%38.4%36.0%36.0%*注:表2、表3均只列出所有活动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几项活动。表4.高三学生对集体活动数量的评价分布太多太少刚刚好无所谓2.3%47.7%33.7%15.1%数据说明:表2中数据80.0%意即80.0%的高一学生表示喜欢参与社会考察 活动;表3中72.1%意即72.1%的高三学生希望学校仍能对其开设社会考察活动。成因分析 轻松、简约、开放的活动较受欢迎综合表2和表3的数据不难看出,社会考察、运动会、学工及志愿者

30、、公益 活动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都有着较高的参与度。其中,前三项均在平时(周一至 周五)举行,不额外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且活动本身都相对轻松,不须投入大 量精力。尤其社会考察,更因能走到校外(市外)风景区,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受到长期禁锢在“家庭一学校”两点一线单调生活下的高中生追捧(平均70%以 上的受欢迎度)也不足为奇。 能够激发动机、满足爱与归属需要的活动较受欢迎上述社会考察活动有如此高的参与度,与活动的开展形式有着密切联系。我 校的社会考察活动采取分小组活动的形式,即到达目的地之后,按照事先分好的 小组分头活动,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有选择性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考 查。此种活动方式

31、益处不少:首先,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有了施展空间,其事 先基于想象、调查抑或思考所形成的若干猜想、设计将在实际考查中得以验证、 修正或调整,这一过程中会使学生的设计规划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 适应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锻炼能力也是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重要动 机之一(见表5数据);其次,小组组员间的相互协作将使建立在学业成绩比拼 基础上、日益僵硬化、冷漠化的同学关系得以“软化”、“暖化”,在社会实践 中体验到集体的温度与友谊的力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爱与归属”的 需要得以满足。志愿者和公益活动虽然需要占用周末或假期时间,但是由于其现 实意义之所在,使学生有“对社会有所贡献,

32、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之感,“自我 实现”的需要得以满足;加上活动过程中能与现实社会近距离接触,因而受到欢 迎。学生对社会考察活动的热切期待与积极参与也为我们其他集体活动的设计提 供了思路。 能够调剂学习生活的活动较受欢迎比较表2、表3可以发现,参与热情相对较高的高一学生对“学农”这一高 二与高三年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兴趣偏低。经座谈得知,“学农”活动通常 安排在高二时进行,高一学生并不知“其中滋味”,因此无法就“喜爱与否”做 出判断。体验之后,在郊外过几天农民生活的经历使学生们倍感新鲜,认为是难 得的体验。虽然农田劳作有些辛苦,但是由于时间较短,相对于平日学校里高强 度的脑力劳动而言,学生们对

33、这种“农民”(包括“工人”)式生活的调剂的欢 迎也就不难理解。 高三的特殊性另外,如以表2中的“南模杯”篮球联赛一项为原点,进行纵向与横向比 较,我们将发现一系列有趣的问题。通过纵向比较会发现,在高一高二时参与度 普遍不高的“南模杯”篮球赛(排名未能进入前列),到了高三却呈现出“井喷” 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思考。高三集体活动数骤减,学生在极为有限的活 动中做出选择,“南模杯”成为“最佳答案”的结果便成为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 然而,集体活动为高考让路或直接成为其牺牲品,是否符合学生本身的意愿?答 案可在表4中发现近一半的高三学生认为集体活动数太少,而只有2.3%的 学生认为活动太多。可见,

34、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期待(集体活动为高考让路)与 学生自身的意愿(需要一定数量活动来缓解巨大的学习压力)之间存在偏差。这 应该不是南模一校的问题,而是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中学教育界或多或少普遍存在 的问题,唯其如此,才使之成为未来中学德育工作设计与规划的重要参考视点。 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南模杯”这样远离学习的活动要比诸如“高校自主招 生”、“学科竞赛”这样与高考密切相关的活动的参与度高出数倍。如果说学科 竞赛只是少数人的“游戏”,那么在我校过半数学生有机会参与的各高校自主招 生活动所引起的关注度与实际参与其中的人数远不成比例。(高校自主招生问题 因牵涉众多、逸出论域,兹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

35、这一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 一个问题。以此为参照,“南模杯”成为最受高三学生欢迎集体活动的原因不难 理解:在高三这个升学压力极大的特殊时期,学生迫切要求有适当的活动成为紧 张学习生活的调剂,“南模杯”是所有活动中能够让“运动员”们释放压力的最 佳机会;即使是不能上场的观众,也能通过在台下的欢呼、呐喊达到减压的效果。 在场上场下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间的友谊及班级凝聚力也得以巩固和提升。(2)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原因分析表5.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原因统计一览高活动有意锻炼能加深友放假不用交新朋友展示自家长鼓思力谊上课己励一82.4%61.2%55.3%45.9%34.1%34.1%7.1%高活动有意 思锻

36、炼能力加深友 谊放假不用 上课交新朋友展示自 己家长鼓 励二79.2%48.1%46.8%42.9%35.1%19.5%13.0%高活动有意 思锻炼能 力加深友 谊交新朋友放假不用 上课展示自 己家长鼓 励三74.4%55.8%45.3%38.4%36.0%31.4%11.6%数据说明:表5中数据82.4%意即82.4%的学生认为活动本身有意思是其愿 意参与该项活动的原因。 活动本身趣味性是学生积极参与的首要原因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三个年级学生对于积极参与之原因的回答惊人的一致。 这说明高中生对集体活动的价值判断从高一,甚至更早时候就已经形成,并保持 着相当的稳定性。无论是何年级,活动的趣味性、

37、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及同学间友 谊的巩固等因素是学生们愿意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活 动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90后”学生对“自 我感受”的强调导致学生对活动的趣味性有着较高期待,而伴随着高中生自我决 策能力的增强,家长的意见对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的实际影响力似乎并不大。 激发动机、满足需要是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原因另外,社会考察等集体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个人能力提升 的有效途径,这在前文已有论述。而上表中凸显出的学生对“锻炼能力”因素的 注重也是对这一结论的正面印证。当然,由于学校教学的相对封闭化、理论化, 使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背后又

38、多了些社会性、实践性的因素。在座谈中,有 学生表示“喜欢参与可以与社会多接触的活动,因为毕业后要走向社会”。这一 忧患意识使集体活动(特别是校外集体活动)成为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重 要视窗,将为其成为“社会人”提供必要的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准备。由通过参与 集体活动可加深友谊、结交新朋友的期待中可以发现,“90后”独生子女成长 环境的相对封闭以及“爱与归属”需要的双重作用使当代中学生的社交需求、群 体意识日渐增长。综合以上两点,如何在日后的集体活动设计中顺应、满足学生 历练自我、接触社会等积极、正面的需求也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3、学生消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情况及成因分析 学生消极参与

39、集体活动的情况表6.学生消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情况1=4 冋校班会学农学军学科竞赛29.4%28.2%24.7%21.2%1=4 冋挂职锻炼校班会学军学科竞赛26.0%23.4%23.4%22.1%_. -冋三学科竞赛校班会高校自主招生24.4%19.8%18.6%表7.消极参与集体活动的原因分布活动无趣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家长不支持其他1=4 冋75.3%56.5%16.5%7.1%5.9%1=4 冋70.1%45.5%28.6%7.8%5.2%_. -冋三69.8%32.6%18.6%10.5%3.5%数据说明:表6中数据29.4%意即29.4%的高一学生表示不喜欢参与校班会 活动。表7中数据75

40、.3%意即75.3%的高一学生表示活动无趣是不喜欢参与集体 活动的原因。成因分析活动内容及形式的无趣由表6可知,相对而言,“校班会”和“学科竞赛”在三个年级学生中都人 气不高。究其原因,恐怕与活动的内容及开展形式有关。比较而言,“学科竞赛” (少数人的“智力游戏”)和“学军”活动(强度较大)在中学生中不受欢迎似 乎在情理之中,笔者在这里想对“校班会”中存在的问题作以分析。“校班会” 多为学校一些“指令”性工作的传达或任务的布置,出于工作需要,往往直奔主 题,重要事项层层传达、反复强调,这些都与“90后”中学生“自由”、“自 我”的价值取向相背离,学生稍有抵触情绪不难理解。表7中数据显示,三个年

41、 级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因“活动无趣”而不愿参与,在实际座谈中也有学生表示, 类似活动“没有什么趣味性”、“加入了太多教师(学校)的限制,学生没有可 发挥的自由空间”,相对地,“符合学生兴趣,不必太在乎某种教育意义”的集 体活动更符合学生的期待。如果说学校的整体工作规划与协调使“校会”韧度不 大,那么,“班会”则给予了德育工作者较大、较为自由的施展空间。当然,笔 者在这里倡导的“班会”并非传统意义上,传达政策、任务式的“班会”,而是 具有较高灵活度、学生参与和表达空间较大的“主题班会”。此类活动不仅能使 教育工作者想要表达的教育意义隐含在具体内容当中,还将为学生自我意愿的表 达、能力的展示提供了空

42、间和舞台,因此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笔者曾 在2008年开展过一次题为“迎奥运,话参与”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此次班会上,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超过了笔者的期待与想象。学习压力巨大造成的负面影响由表7可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因“浪费时间”和“影响学习”而不愿意参 与集体活动,在“实验班”,持此态度的学生更占到了近2/3的比例(见表8), 这无疑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巨大学习压力的反映。而由统计数据可知, 以上诸种选择是学生基于自身情况的判断,家长意见的影响力依然不大。4、其他差异比较与分析除上述诸种共性与差异之外,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分别以性别、性格和班 级为观察视角,做了多

43、维度、立体化的比较与思考。其中,通过SPSS16.0对比 较结果进行的卡方分析,平行班与实验班的显著差异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具体情 况见如下:表8.平行班与实验班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差异表9.平行班与实验班学生消极参与集体活动差异学工艺术节科技节平行班3.6%1.2%8.3%实验班15.4%11.5%20.5%表10.平行班与实验班学生消极参与集体活动原因的差异浪费时间平行班39.3%实验班64.1%若以“平行班”为参照系、以“实验班”为论述对象,则可明显看出两者间 的相对差异。后者对“学科竞赛”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而对“学工”、“艺 术节”和“科技节”等集体活动缺乏参与热情。近2/3的“实验

44、班”学生将不愿 参与的原因归结为“浪费时间”;相反,“平行班”中不持此态度的学生比例恰 与此相仿。在学校集体活动设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这一差异显然是学生自身因 素所引起的。后者似乎更愿意将时间用于“学科竞赛”等智育性活动,这应该与 “实验班”的生源结构及学生的学业、升学期待密切关联。而如何通过教育,调 整“实验班”学生稍显单一的“发展期待”、促进其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则是 此后德育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四、相关对策及后续研究(一)相关对策中学德育工作不是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任何一方的、单向度的任务, 而应通过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来完成。本次调查及统计、分析的结果同样告诉我们, “提高中学生集

45、体活动参与度”也需要各方的努力。其中,家庭因素虽然存在, 但到了高中阶段,家长意见对学生决策的实际影响力极为有限。相对地,学校德 育工作策略的总结、反思与调整,相关问题上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教育以及社 会评价体系的完善和修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只有三管齐下、三向汇通, 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上述调查与分析,笔者试图对问题、矛盾之所在做出 归纳,并尝试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求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1、学校对活动设计上的改良首先,同上所述,在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学校不应以“不变”或“微 变”应“万变”和“巨变”,而应在对学生成长动态关注的基础上,直面学生身 心之“变”与学校集体活动形式与

46、内容之相对“不变”间的矛盾。在实际操作层 面,应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制宜,具体活动的开展应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给 予学生参与策划、组织的空间。如结合社会时事与学校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可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的“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锻炼 能力、表达己见提供平台;集合校方与学生的智慧与创意,丰富“科技节”、“艺 术节”等校园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以使这些活动能切实起到激发学生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此外,应适当加强校外活动(类似于 社会考察)的组织与策划,一方面可以满足该年龄段青少年接触社会、历练自我 的心理期待,客观上也是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还

47、须因“年”施教,例 如,在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下,高三学生的集体活动就亟待丰富。另外,须强调的 是,活动策略的调整绝不应以“迎合”学生趣味、牺牲教育目的为前提。如“学 军”活动作为一项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高强度活动,尽管并不那么受学 生欢迎,但也不应该降低要求,而应着眼长远,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2、提高学生对集体活动的认可度要改变诸如“学军”等活动参与度低的现状,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这 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一一应关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并采取相 应的教育手段予以纠正和引导。在拙文德育之维:中学生“参与意识”建构之 思中,笔者提出了以“主题班会教育”、“实践活动教育”、“随机事

48、件教育” 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点联动”等诸种手段相结合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教育方 法,以期能够通过增强学生自我规划、培养多方面能力,达到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的目的。当然,这仅是通往罗马的“条条大路”之一,实际效果也有待学界同仁 通过教育实践予以批评、指正。3、社会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提高集体活动参与度”这一命题之下,“社会”并不是毫无干系的旁观 者,而是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相关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评价体系的 逐步修正与完善。其中,一个不得不重复的老话题便是,可以量化的智力水平和 难以衡量的道德水准间的矛盾。在现有评价体系下,特别是“一考定终身”的 高考制度使学生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某种程度

49、上倾向、抉择乃至牺牲。上海市 中长期规划提出:为了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提高集体活动的参 与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则是一个紧迫的命题。现在,包括高校自主招生(比例 有继续扩大之势)、以及近来引发社会热议的北京大学招生改革(“中学校长实 名推荐”制)都是对现有高招制度的补充和探索,但是相对而言,仍有偏重学生 个体素质(如文化课成绩、组织能力、和各种获奖情况)之虞,而学生的“集体 活动参与度”等指标则由于各种技术性原因而无法得到客观的估量和反映。无庸 赘言,类似社会评价体系的存在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意 义。那么,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中,如何通过修正、完善相关 评价机制,使其对中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及如何 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切实减小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便是本课题向学界同仁们 抛出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二)、后续研究在下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致力于将上述策略付诸实践,并在实践 过程中对相关策略进行有效性评估,从而提出进一步的修正方案,以期能够达到 提高中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的目的。平行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