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自然辩证法复习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067992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自然辩证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自然辩证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自然辩证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精品)自然辩证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自然辩证法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然观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和基础。吸收历史上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认识成果,坚持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物质性的正确立场。物质是整个世界的产生存在的本原,同时也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元素。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也不可能有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2)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皆变,任何自然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有它产生、发展、变化和转化的历史。“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

2、动的(3)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仅非生命物体之间、生命体之间、人体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非生命、生命和人体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4)人类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原有的自然界不断得到人类实践活动的改造,出现了人化自然。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 辩证唯物主义自

3、然观重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及科学与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提供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不是僵化、保守的,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现时代,他必然会以科学的新成果和自然界的新问题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他的观点。4、生态危机的概念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5、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1).人口激

4、增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3).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 按照污染物所处的空间,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按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可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目前,最具有全球规模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a、 酸雨,全球有几大块酸雨地区: 西欧, 北美和东南亚、我国。在酸雨区域内, 湖泊酸化, 渔业减产, 森林衰退, 土壤贫脊, 粮菜减产, 建筑物腐蚀, 文物面目皆非。 b、臭氧空洞环境问题成因后果措施臭氧层破坏制冷剂等释放含氟利昂(氟氯烷)的气体。

5、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c、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6、生态自然观的现实根源(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1)生态危机,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长期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2)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3)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4)生态危机是传统发展观的错误结果。7、如何解决生态危机(答案不唯一,

6、个人发挥)中国知网上有试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曹孟勤,主要内容:一、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二、从反自然的社会走向环境友好型社会,三、从奢侈型社会走向节约型社会。可结合可持续发展来回答(“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第一,发展的特性,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那种主张必须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

7、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这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权力。从最终意义上讲,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发展是集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 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2)发展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所谓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绝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不是人类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利益,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它确认人类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有利于生态资源的持

8、续存在和永续利用,视为重要的基本原则。 3)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生态危机”体现的是人类面临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采取联合的行动。 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一是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因此,一国的发展不应损害它国的发展权利。二是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必要资本,包括环境资

9、本。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这里包含两点:其一,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二,当代人应当为后代人提供和自己从前辈那里继承下来至少一样多的财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文明包括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物质生产方面: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和服务业。其核心是维护:“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社会制度层面,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律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和人的关系。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10、的生态化思想。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和生态观价值之上的工业文明观。)科学观2.1、科学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即科学知识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2.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也不是超验的命题,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可以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也就是说,不具有可检验性的命题不能是科学命题。例如:世界是必然的。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科学知识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具有自洽

11、性。零散的知识不构成科学。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5.简单性。包含的初始假设或公理最少,但又尽可能好地符合客观对象,即要求理论或假说能够从最少的初始假设或公理出发,得到逻辑上前后一贯的体系,使观测到的一切现象都能得到简单明了的统一解释。 2.2 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事实1.含义:“事实”这个概念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客观存在的、被观察到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可以称之为“客观事实”。另一种是指用某种语言描述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作出的经验陈述或观

12、察判断,可以把这种含义的“事实”称之为 “经验事实”。科学事实的三种类型: 事实: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 事实:对观察和实验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事实: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即理论事实。2.特点:(1)个别性,来自于感性活动,是关于个别存在的陈述,如“铀具有放射性”,“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可复核性、可重现性,重复实验的压力可以排除错觉和假象,消除谬误。(3)精确性、系统性,科学事实比较精确、系统。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4)可靠性,科学理论具有变动性,但科学事实尽可能精确、稳定。3.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原理,建

13、立科学理论的基础。(2)科学事实是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评价的基本手段。(3)科学事实能促进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的完善和发展。二、科学定律1.含义: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科学定律形成的两条途径:其一,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中概括;如: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其二,借助想象、直觉得出理论定律。如:光速不变原理。2.特征:其一,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其二,简明性。 “我们在寻求一个能把观察到的事实联结在一起的理论体系,它将具有最大可能的简单性。我们所说的简单性,并不是指学生在精通这种体系时产生的困难最小,而是指这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 3.作用

14、:其一,揭示事物的本质;其二,有助于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其三,科学解释和科学预测的工具。三.科学假说1.含义: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它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燃素说,氧化说。 假说的基本要素构成: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包括推理规则);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2.一般特征:(1)科学性。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前提。不同于毫无科学根据的神话和缺乏逻辑基础的幻想。例如:板块构造假说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 (2)假定性。包含着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猜测。(3)易

15、变性。对同一现象,几种不同的假说并存,并且随着新发现、新争论而发展和修改。例如: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3.假说在科学思维中的作用:(1)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自然科学的发展道路是:问题假说理论新问题新假说新理论(2)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3)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恩格斯:“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四.科学理论1.含义: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科学理论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逻辑结论(科学推论)等元素组成的有逻辑结构(演绎结构)的体系。2.特征:客观真理性,全面

16、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2.3 科研选题一、科研选题的含义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因此,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更关键。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所选定题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例:杂交水稻。2、创造性原则。所选择的课题要有创新性,它应当是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3、 科学性原则。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事实为依据。例:非欧几何的诞生4、可行性原则又叫现实可能性原则。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

17、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三、科研选题的意义(课本P111)“选题”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科研选题是否得当在科研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贝尔纳曾着重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七点。”所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作为起始阶段的选题更为艰难、更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权衡与决断。技术观一、 技术价值的含义技术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技术对主体的需要和发展 起肯定作用时,它就具有正

18、面价值,否则,技术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客体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技术的自然价值,是指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技术的效用是其主要部分。技术的社会价值也叫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二、 技术价值的特点1、客观性。技术价值来源于技术的属性,而技术的属性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2、实践性。技术只有与主体发生相互关系时,才能显现出价值来,而这种相互作用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19、,具有实践性。3、历史性。技术价值的显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4、相对性。技术本身有用的自然属性是绝对的,但它对人们和社会是否有价值则是相对的。三、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相互冲突问题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很大冲击。 其中,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的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1)基因技术与伦理道德。(需要具体扩展论述) (2)信息网络技术与伦理道德。(需要具体扩展论述)结论:总之,冲突的结果,将是可能在继

20、承传统优秀伦理和道德的基础上,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的束缚,抛弃落后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道德甚至是新的文明。 我们应当及时研究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恰当地提出适宜的新的伦理规范 ,代替落后的伦理规范,实施技术伦理建设,并发挥新的社会伦理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新型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四、 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课本P227)技术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类是技术的主体。因此,要进行技术伦理建设,1、首先就要进行人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实施人类自身的伦理建设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技术发明家、技术使用者(如公众等)和技术观察者(如技术评估和评论家)的伦理素质。另外,针对技术使用者则可以通过教育,使之树立技术伦

21、理观。2、建立面向技术的社会伦理秩序,这主要由公众、企业、政府等来完成。3、另外,由于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剧,因此还应当通过联合国及其所属各种国际组织,建立旨在利用技术解决自然生态的危机问题,解决南北地区国家及民族之间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差距问题的国际社会技术伦理秩序,促进技术与自然及人类社会之间的持续、健康发展。五、 科技创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放性题目,课本P320科学技术进步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定义: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

22、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关键要靠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

23、变革的先导。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是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此,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要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

24、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要从政策上采取得力措施,也需要从科技上给予有力支撑。科技创新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的方法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发不发达关系到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或占据优势地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

25、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也经常强调,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创新,包括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以及执政技巧的创新。科技创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就好比执政方式创新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起的作用一样,或者,更具体地说,就好比吃饭对一个人生存发展所起的作用那样。因此,作为主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的科技创新,必然会成为时代的主流,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科技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世界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知识和源泉。当然,科技创新不仅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日益深入,从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奴役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这些新思想促使人们对辩证法的理解不断加深,促进了马哲的发展。现代科技创新促使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由“实体投入”向“知识投入”转变;由“闭关自守”向“改革开放”转变;由“个人崇拜”向“解放思想,尊重实际”转变。与此同时,科学精神也得到弘扬,以“求是、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