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7067893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即修辞格,它是修辞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调整上。它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必须用得恰当、贴切,否则将有损句子乃至文章的表情达意。主要类型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对比、对偶、反问、反语、反复、双关、顶真、引用、层递、设问、回环等。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比喻的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像”表比较。)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好像”表推测。)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仿佛,表想象。)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向秀丽等。(“像”表列举。)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由于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的情况不

3、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其他特殊的比喻 (1)引喻。引喻是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把喻体和本体排列起来,由喻体引出本体。引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而没有比喻词。例如: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观众么? (2)倒喻。倒喻就是把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 例如: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3)反喻。反喻就是用否定句式构成比喻。例如: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增强气势。 例如: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

4、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乎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上面的例句中本体只有一个-“不可捉摸的声响”,喻体分别是“春蚕在咀嚼桑叶”“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山泉在呜咽”“波涛在澎湃”。 5.比喻与比喻义的区分 比喻义往往是由修辞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比喻义跟修辞上的比喻不同。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的用法产生出来的新义;而比喻是临时使用的,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 例如: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例

5、中的“光明”是指进步的、有前途的,这个比喻义是固定的,还可以说“追求光明”。 例中的“一座山”是临时用来比喻“枪和子弹”的沉重,并不是固定的用法,只是修辞上的比喻。 6.比喻的作用 (1)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2)能使人物形象鲜明。(3)能使景物形象化。(4)能给人丰富的想象。(5)能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6)能使标题醒目、动人。 (二)拟人 1.概念 把物当做人来写,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这种修辞格叫拟人。 2.拟人的作用 可以使情景交融。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 3.运用拟人要注意的问题 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

6、、气氛。 每个人所见到的事物都会带着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比如高兴时看到的天可能是蓝的,而悲伤时看到的天可能就是灰的。我们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时,所表达的情感也应该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不能片面地为追求修辞而不顾整体的表达效果。 例如:今天我挨了老师的批评,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野花也在嘲笑我。 今天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野花迎面对着我高兴地笑着。 这两个句子所用的拟人修辞就很恰当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理状态,所描写的景色与情感相符。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处。 没有相似或相近之处,生硬地把“人”和“物”或者“物”和“人”拉到一起进行比拟,并不能达到修辞的效果。

7、只有二者有相似点或相近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样。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里把油蛉、蟋蟀的叫声比拟成人“低唱”、“弹琴”,一方面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的美妙,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作为小孩子的作者对油蛉和蟋蟀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拟人就是恰当的。 (三)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1)缩小夸张。是在抓住事物特征的基础上,把事物特征向小(少、慢、短、弱.)的方面说。 例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2)扩大夸张。是把事物特征往大(多、快、高、长、强.)的方

8、面说。例如: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例把“五岭”看做“细浪”,把“乌蒙”看做“泥丸”,突出了红军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例从侧面写出了天气炎热的程度,为下文写祥子拉车之艰辛做了铺垫。 例中,“白发”不会有三千丈,但诗人这么一夸张,强调了愁的深沉,就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增强了感染力。 例中,看到“绿油油的麦苗”联想到“白面包子的香味”,突出表现了农民们展望丰收的喜悦心情。

9、 3.夸张的作用 (1)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2)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例如我们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却不能说“广州雪花大如席”。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4)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四)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

10、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1)并列式排比(句子间是并列关系)。例如: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叶圣陶苏州园林)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培根谈读书) 例是单句排比,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表现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例,作者运用相同的句式,写了读书、讨论、作文的作用。 (2)递进式排比(句子间是递进的关系)。例如: 它是共产党人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全人类的大敌。 3.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

11、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五)反复 1.概念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反复有两种形式: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是指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 (2)间隔反复。 间隔反复是指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间隔出现。例如: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

12、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 (鲁迅“友邦惊诧”论)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茅盾白杨礼赞) 例中,“他们不惊诧”三次出现,构成间隔反复。作者以大量的事实为根据,义正词严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投降媚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例属于隔段反复,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形象有力地赞美和歌颂了北方的农民,歌颂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3.反复的作用 (1)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2)抒情写景,

13、感染力强。(3)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4.反复、排比的区别 (1)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语句中所有的字都要相同;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语句之间有时只有个别字相同。 (2)反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 (六)对偶 1.概念 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相对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从内容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从结构上可分为宽对、严对两种。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问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4、。 (鲁迅自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上面的例子中,例和例为正对,是上下旬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为反对,是上下旬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为串对,是上下旬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正对和反对统称严对,串对又叫宽对。 3.对偶的作用 (1)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2)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4.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同;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不同,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

15、“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 设问就是无疑而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安徒生丑小鸭)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以设问的形式,点出了“他”在清亮的水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 例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便向读者提出问题,并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七)设问 设问就是无疑而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16、。 (安徒生丑小鸭)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以设问的形式,点出了“他”在清亮的水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 例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便向读者提出问题,并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八)反问 1.概念 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是无疑而问,表达的意思均包含在问句里。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 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进射出光明了吗? 生命就快结束,这是一个人活得最顽强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停止唱歌呢? 例以否定加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即“能进射出光明”。 例也一样,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即“没有理由停止唱歌”。 2.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以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