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2010.5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974193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2010.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2010.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2010.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201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病虫害防治文档2010.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林木病虫害防治病理部分绪 论一、林木病害防治学教学内容二、林木病害防治重要性及发生的特点 第一章 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林木病害一、林木病害的概念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干扰,细胞、组织、器官遭到破坏,林木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植株死亡。不仅降低了林木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造成经济、景观和生态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原因、过程、结果) 二、林木病害发生的病原 1、侵染性病原(生物性病原): 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螨类 2、非侵染性病原(环境不良因子): 不适应林木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

2、、有毒物质等 三、林木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及相互关系 三大因素: 病原、感病林木和环境条件。 四、病害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1、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3、二者的互关系:复杂相互转变 病害四面体 人类活动也可能无意识地助长了某一种病害的流行,或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来的流行。 如果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常用“病害四面体”(或病害锥)来表示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林木病害的症状 一、症状的概念 病状:林木发病后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状态。如:花叶、黄化、肿瘤、丛枝等。 病症:林木发

3、病后,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 如白粉、锈粉、煤污、毛状物、伞状物、点状物、煤层等。 症状:是病状和病症的综合表现,即林木发病后所表现病态特征。 二、常见林木病害症状类型 (一) 以病状为主的类型 无病症或病症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 1、花叶通常全株性的发病(多为系统性病害)局部表现,叶片颜色深浅不均匀,浓绿与浅绿部分相间夹杂,大多由病毒、类菌原体和生理因素引起。 2、黄化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成黄色。多由缺素或病毒等引起。 3、肿瘤:枝干、根部和叶上形成局部性肿胀或成瘤状突起瘤多近圆形,有时呈梭状。瘤的体积可从几毫米到一米以上。一般由细菌、线虫和个别真菌引起。 4、丛枝枝条的节间缩

4、短,叶片变小,枝叶簇生。呈扫帚状。多由类菌原体、或真菌引起。 5、萎蔫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植物失水凋萎的现象。一般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 6、小叶叶片变小。一般由缺素症真菌、病毒、螨类或引起。 7、流胶、流脂病部有胶质或松脂自树皮渗出。一般由真菌、细菌或非生物病原引起。 (二)以病症为主的类型 发病初期就表现病症,病状不明显或被覆盖。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粉状物(白粉、锈病) 白粉:病菌覆盖植物叶片、嫩枝、幼果的表面,其上出现很薄的白色或灰白色粉层,后期白粉层上出现散生的针头大的黑色或黄色颗粒。 锈病:发生于枝、干、叶、果等地上部分。病部出现锈黄色的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泡状物

5、和毛状物。病部大多形成斑块或瘤肿。 2、霉状物(煤污、霉层) 煤污多发生于叶、果和小枝。病部为一层煤烟状物严密覆盖,煤状物很容易擦去。 霉层多发生在贮藏中的种子和果实上。 种实表面出现绿色、黑色、粉色、或灰色的霉状物。 3、毛状物、疱状物 4、点状物、粒状物 病原真菌在病部产生的黑色小点,多为真菌的繁殖体。 5、绳索状物、膜状物 苹果紫纹羽病-表面有紫红色菌索;苹果白纹羽-表面有白色菌丝膜 6、菌脓 (三)病症和病状均明显的症状类型 此类型多为发病初、中期以病状为主,中、后期在其病状部出现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斑点或叶斑:是最常见的一类病害。该类病多发生于叶和果实上,病部通常变色,形状近

6、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 根据病斑形状和颜色的不同,这一类病害又分成角斑、圆斑、褐斑、漆斑、黑斑、轮斑等病名。后期病部组织坏死,斑点常出现绒状霉层、黑色小粒点或粘稠状等病症。2、腐烂:是病原物分泌酶把植物细胞内的物质溶解,组织软化解体,流出汁液。腐烂组织常有各种气味。 3、溃疡:在枝干的皮层上韧皮部坏死、凹陷,病部周围稍隆起并木栓化,中央的组织坏死并干裂。多数后期病部出现病症,往往为黑色小点或小的盘状物。多为真菌或细菌因起 4、炭疽:症状与斑点病相似。主要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坏死病斑上常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炭质小点。 5、枯梢 三、症状在诊断上的意义 (一)重要的、主要的方法 1、症状具

7、有特异性 2、症状具有稳定性 3、经济简便 (二)不是唯一的,需配合其他的诊断方法 1、变化性: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寄主、不同发病阶段、不同器官、 2、复杂性: “同症异原”、“同原异症” 、“同原多症” 小 结本章重点内容主要有:林木病害的概念林木病害的症状常见林木病害症状类型症状在诊断上的意义 第二章 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原一、非侵染性病原非侵染病原:不适应林木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有毒物质等。 (一)温度过高过低 1高温-灼伤 主要发生在幼嫩枝干、幼苗、果实.如幼苗猝倒病、苹果日灼病。 间接作用结果,由于高温灼伤的伤口出现,导致病菌侵入,常诱发侵染性病害。如银杏茎腐病 2低温-冻害

8、 早春的叶、花、果,幼苗、秋梢、抽干 3温差过大 毛白杨破腹病 (二)水分过多或少 1干旱:植物萎蔫、干枯,易诱发病虫害 2、涝灾:烂根、整株落叶、枯死 3、干湿不均: 裂果,诱发干腐病 (三)营养失调 1缺素症 缺大量元素 N、P、K;缺微量元素Ca、Mg、Fe、S、Zn、B、Cu 等 2、营养元素过多及比例失调 (1)、山东N肥过剩,诱发侵染性病害; (2)、果园Mn过量,粗皮病 (3)、比例失调,导致土壤污染,理化性状不良 3、缺素症的原因 (1)、土壤缺乏元素 (2)、土壤理化性质不良; (3)、植物某一生长阶段相对缺乏 (4)、整体产量高,复种指数大 (四)有毒物质 1、空气污染:

9、酸雨、so2、co2 、co 、H2S、Cl2、O3、HF 2、土壤污染:污水、过量肥、药残留物、PH 3、肥害、药害、除草剂害 (五)光照过强或不足 1、过强:日灼(套袋) 2、过弱(不足): 反季节育苗 二、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 1、在时间上: 暴发性,短时间大面积发生,往往与气候骤变或长期不良、近期农事管理(移植、施肥) 2、在田间分布上:成片状,往往与地形、地势、特殊地理及管理区有关 3、在症状上:无病症,无传染趋势。症状多发生在叶缘、叶尖、叶脉间,在整株上分布呈现规律性、方向性 三、非侵染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一)诊断 1、现场调查诊断; 2、症状诊断;3、化学诊断;4、防治诊断;5

10、、人工诱发试验 (二)防治 1、适地适树;2、合理肥水;3、消除病因; 4、化学补救。 复习讨论: 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 第三章 林木的侵染性病原 第一节 林木病原真菌及所致病害真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分解有机质、可以食用、损坏粮食和物品、导致疾病、毒菇 一、真菌的基本形态及发育过程 真菌的发育可分为营养与繁殖两个阶段(一) 真菌的营养体 菌丝:纤细管状的细丝称为菌丝(真菌典型的营养体) 菌丝体:菌丝的集合体称菌丝体。 无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常无隔膜,是一个连通的多核的细长细胞。 有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都有隔膜,但膜上有微孔,使细胞间的原生质可以互相勾通 。

11、菌丝从孢子萌发而来,以其顶端向外生长。每一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 菌丝的功能 菌丝各部分都具有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营养物质和水分通过菌丝细胞壁而被吸收。 菌丝有时长出一种特殊结构吸器,吸器通过寄主细胞壁上的小孔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菌丝自其顶端向前延伸,也可自其侧面形成分枝。 在基物中或寄主体内,菌丝向各个方向生长以摄取营养物质。 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甲壳质。 细胞膜内除细胞质外,常可见到线粒体、液泡,泡囊、内质网,核蛋白体,微粒体,晶体及牲粉等细胞器和内含物。 细胞内含一个,两个或多个细胞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壁及细胞质多无色。 含有色素的细胞质可使菌丝呈现不同的颜色。 (二)真菌

12、营养体变态 菌丝的基本功能虽是进行营养活动,但有些真菌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紧密地交织成某种特殊的结构。如:子座、菌索、菌核等这些结构在真菌的繁殖,传播和抵抗不良环境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 子座:是一个致密的营养组织,很象一个垫子,上面或其内部形成子实体或直接产生孢子 菌核:组织形态与子座相似,但其外层菌丝交织得更为紧密,并呈褐色或黑色,内部较疏松。多近圆形,小的如菜籽,大的直径近尺。 是一种休眠和渡过不良环境的结构。菌核萌发时产生菌丝,或在其上产生子实体。 (三)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的繁殖:分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产生无性的和有性的两类孢子,分别称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1无性繁殖体及类型 凡是不

13、通过性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都统称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在真菌中极为普遍,产孢的过程和所产孢子的种类也很复杂。 无性繁殖在真菌的扩展蔓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可能完成从孢子萌发成菌丝,再由菌丝形成孢子这样的循环许多次,使真菌在短时期内迅速扩大其数量。真菌的这种特性在植物病害的流行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无性孢子有下列几种:粉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 2有性繁殖体及类型 (1)有性结合过程 由两个不同性别的细胞配合后产生的孢子为有性孢子。真菌有性孢子形成的过程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2)常见有性孢子类型: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多数真菌的有性

14、孢子一年只产生一次,而且多发生在寄生长的后期,它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并能渡过不良环境,所以,有性孢子通常可以越冬和成为第二年植物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 (四)真菌的发育过程 真菌典型的发育过程大致如下: 菌丝体经过一段时期营养活动后,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成芽管,并继续生长成菌丝体。这是真菌发育过程中的无性阶段。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无性繁殖可以发生若干代。至发育后期,菌丝体上开始形成两性交配细胞。两性细胞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后,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再产生菌丝体 真菌的生活史(发育循环):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所经历的过程。在植物

15、病害防治中,研究病菌的生活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什么? 二、林木病原真菌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 (一)真菌分类地位 真菌的分类系统,近年来有较大的改变。目前倾向于采用安思沃斯(Ainsworth)系统, 真菌门分亚门检索表1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有性阶段的孢子典型地为卵孢子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1无能动细胞 2 2具有性阶段 3 2缺有性阶段 半知菌亚门(DeuteromTcotina)3有性阶段的孢子为接合孢子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3无接合孢子 4 4有性阶段的孢子为子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4有性阶段的孢子为担孢子 担子菌亚门

16、(Basidiomycotina) (二)林木病原真苗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 1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特征: 营养体:本亚门中的菌类营养体典型的是无隔的菌丝体,较低级的种类营养体简单不作丝状 繁殖体: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能游动的无性孢子和配子,或者其中之一是可游动的。有性繁殖产生卵饱子。本亚门的主要科:霜霉科:引起各种植物的霜霉病腐霉菌科:引起各种植物的疫病和腐霉病、幼苗立枯病 2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特征:营养体:菌丝无隔膜或有隔膜。繁殖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接合菌亚门主要的致病类群:毛霉目、根霉属 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特征:

17、营养体:除极少数为单细胞外,均为具隔膜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芽孢子,粉孢子、厚垣孢子和各式各样的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 (2)子囊菌亚门主要林病重点目介绍 外子囊菌目(Taphrinales):属半子囊菌纲。子囊裸生,并排地着生在寄主组织表面,初时有如一层白粉。仅一科一属,即外囊菌属(Taphrina)。桃缩叶病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座囊菌目(Dothideales):落叶松枯梢病、毛白杨煤污病 球壳菌目(Sphaeriales):板栗疫病杨腐烂病 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杨溃疡病、杨黑星病 星裂盘菌目(Phacidiales):松落针病、槭树斑

18、痣病 4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特征:菌丝体:担子菌的菌丝有两种:单核的初生菌丝和双核的次生菌丝。前者在生活史中存在的时间一般较短,执行营养功能主要是次生菌丝次生菌丝上有一特殊的结构,称做锁状联合,可以作为辨认担子菌的重要标志 但并非所有担子菌都具有带锁状联合的次生菌丝有些担子菌的次生菌可以组织成复杂的特殊结构担子果。 繁殖体:担子果。有性繁殖在次生菌丝上产生担饱子,除锈菌外,其他大多数担子菌不产生无性孢子或不发达。 担子菌亚门主要有层菌纲、腹菌纲、冬孢子菌纲 冬孢子菌纲 锈菌目: 锈菌目的真菌约有5000种,全是寄生菌,寄生于种子植物及蕨类植物上,引起锈病锈菌的菌丝体

19、很发达,寄生在寄主细胞间,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锈菌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有多型孢子现象。典型的锈菌能顺序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各种孢子的代号和特征如下:孢子类型 孢子器 发育阶段 代表号 性孢子 性孢子器 单核单倍体 0 锈孢子 锈孢子器 双核 1 夏孢子 夏孢子堆 双核 冬孢子 冬孢子堆 双核-单核双倍体 担孢子 直接在冬孢子上产生 单核单倍体 锈菌的核配和减数分裂都在冬孢子内完成所以在各种孢子中,只把冬孢子看作有性孢子 锈菌发育中的另一特点是普遍存在转主寄生现象:即:一种锈菌当发育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必须转换寄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如寄主在松树上的

20、松-栎锈菌,其0、1两个阶段发育在松树上,而2、3阶段则必须转换到某些壳斗科植物上去,否则就不能继续发育过程这种转换寄主的现象反映了锈菌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上营养要求的差异 常见锈菌各属及所致病害: 层锈菌属,引起枣锈病;胶锈菌属, 引起梨桧锈病;栅多胞锈菌属,引起玫瑰锈病;栅锈菌属,引起杨柳锈病;鞘锈菌属, 引起松针锈病;单胞锈菌属,引起国槐干锈病;柱锈菌属,引起松疱锈病; 层菌纲(Hymenomycetes) 层菌一般有比较发达的担子果,它们大多是腐生的,少数是植物病原菌。担子在担子果上很整齐地排列成子实层,担子有隔或无隔,一般外生4个担孢子,层菌通常只产生有性孢子即担孢子,很少产生无性孢子。

21、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中的菌核、菌丝或菌索进行传播和蔓延。 本纲引起的病害主要有苹果紫纹羽病苹果根朽病 5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本亚门真菌通称半知菌,是指有性阶段不明或缺乏或不常出现的真菌。 特征: 半知菌具发达的分隔菌丝体,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或不产生任何孢子。本亚门主要有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 丝孢纲 无孢目 丝核菌属 小核菌属:如苗木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丝孢目:菌丝体发达,呈疏松棉絮状,有色或无色。分生孢子散生在孢子梗上或菌丝上,不形成孢梗束或分生孢子座。 瘤座孢目 (2)腔孢纲-球壳孢目 与林木病害有关的重要的属有:大茎点属。茎

22、点属,色二孢属、叶点霉属。拟茎点属,壳囊孢属、壳针孢属、多点霉属、叶痣菌属 三、真菌的生理特性 真菌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其他有机体吸收其所需要的现成营养物质。 四、真菌病害的特点首先是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由真菌引起的林木病害,在林木发病部位不仅表现病状,而且在一定时期往往能观察到明显的病原真菌的特征,即:产生各种类型的病症,如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和大型的子实体等。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地把被害部位上出现的真菌都当作是必然的病原菌。特别是老旧的病部,不管是真菌病害、细菌病毒或生理性病害都往往被一些腐生性的真菌所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病部所出现的真菌不是生病的原因

23、,而是生病后组织死亡所导致的结果。 其次是真菌性病害的传播特点。借风力传播能产生大量孢子。因此在孢子的飞散时期,掌握孢子的传播规律,对于病害的预测预报有实际意义。 其三是真菌性病害的侵染特点因为植物病原真菌是靠菌丝(或吸器)来吸取植物营养的,病原真菌除从伤口或寄主植物的自然孔口侵入外,还能借助于其分泌酶的作用和菌丝生长的力量直接侵入寄主 侵入的环境条件也应注意:例如,一般真菌对湿度的要求比较强烈,不论是孢子的萌发,菌丝的扩展,或者是孢子的形成,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 五、真菌病害的防治 选育抗病树种。加强经营管理。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内卫生状况。积极消灭病原等第二节 林木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

24、物的细菌病害是很普遍的,主要见于被子植物上,松柏等裸子植物上较少发现。目前已知的植物病原细菌有200余种,在我国已发现的有40余种。主要有青枯病、溃疡病、根癌病、斑点、穿孔等症状,如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核桃黑斑病、桃细菌性穿孔病等。 一、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的,绝大多数有鞭毛,可以运动。鞭毛数目最少是1根,一般是37根,也有更多一些或没有鞭毛的。大多数为端生鞭毛(极鞭),少数为周生鞭毛(周鞭)。 二、常见细菌各属及所致病害 野杆菌属:主要引起木本植物肿瘤症状,如杨根癌病等 欧氏杆菌属:引起植物病害类型以软腐为主,少数为枝枯、萎蔫等症状,如梨火疫病。 假单胞杆菌属:主要引起叶斑

25、、枝枯、萎蔫等症状。如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油橄榄肿瘤病和木麻黄青枯病等 黄单胞杆菌属:本属细菌大都是植物病原菌,主要引起叶斑、叶枯,少数引起萎蔫和腐烂。 三、细菌病害的特点 1、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主要症状有:斑点、溃疡、萎蔫、疮痂、穿孔、肿瘤、软腐、变色、黄化等。 受害组织表面常呈水渍状或油渍状;腐烂型病部有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有明显的区别;叶斑型常常表面坏死部透明或半透明,病斑周围有黄、紫色晕圈或病斑出现穿孔、疮痂。 唯一病症是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粘稠似水珠状的菌脓。 2、细菌病害的诊断 诊断时:症状观察及诊断。 细菌溢脓观察及诊断。(在此基础上根据植物感染细菌后在受害部分的薄

26、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中由于有大量病菌存在,所以切取小块病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便可见到有细菌从组织中流出。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3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传播主要依靠雨滴的溅洒作用,少数主要靠昆虫传播。带菌的种苗是植物细菌病害侵染的重要来源。植物病死后的残体也是侵染来源之一。以土壤为越冬场所,成为次年侵染来源的细菌为数不多,都是些腐生性强的种类。 4细菌病害的防治特点细菌病害的防治应着重消除侵染来源。作好种苗消毒和清除植物病死残体,是防治的重要环节。目前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很少对细菌病害有效。抗菌素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各种病原细菌都可以从伤口侵入,特别是有些细菌非从

27、伤口侵入不可,所以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在防治上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节 林木病原病毒及其所致病害 在种子植物中,病毒绝大多数发现于被子植物。农作物中,几乎没有一种幸免于病毒的侵害,有的甚至可能受到几十种病毒的侵染。木本植物上所发现的病毒病害要比农作物少得多。受害的主要是阔叶树种。 一、病毒的一般性状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专性寄生物(在细胞内) ,体积比细菌小得多,其大小一般约在10一30nm,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所不见。其核酸基因组分子量小于310道尔顿。 二、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性侵染的,症状以叶部和嫩枝表现得最为明显,有时也表现在果实上。 、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有下列几种

28、类型: 叶片变色:各种病毒病几乎或早或晚都要在叶部表现出来。叶色斑驳不匀,即所谓花叶是最普遍的一种症状 畸形:许多病毒病除花叶外,往往伴随有卷叶缩叶、裂叶,小叶或线叶等症状出现。病害严重时,果实也常出现皱缩、变小等现象。生长停滞:受病毒侵染的植物有的表现为植株矮小。开花,结果减少,甚至不开花结果。 、症状上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各种病毒病都不出现任何病症。这一点也有助于把病毒病与其他侵染性病害区分开来。 病毒病在症状上常易与生理性病害,特别是缺素症,环境污染所致肩害相混淆 三、病毒病的诊断、电子显微镜的使用对病毒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田间调查、症状观察进行初步诊断。、并进

29、一步用人工诱发试验来确定它是否有传染性。要鉴定病毒的种类,还需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测定病毒的传染方式,寄主范围,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数据有些病毒可利用血清反应来鉴定。 四、病毒病的侵染循环 、病毒侵入植物时,必须要求有一个轻微的伤口。在自然界,这种轻微的伤口主要来自病健植物互相接触时的擦伤,或昆虫特别是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刺伤。 、病毒的传播是:依靠昆虫为媒介。蚜虫,叶跳蝉等也可以通过病、健植物的接触摩擦而传播。嫁接、插条和根蘖繁殖等是传播和接种病毒的重要方式。 五、病毒病害的防治 1严格挑选无病的繁殖材料。特别要注意挑选无病的植株作为采穗,采条及分根的母树。作砧木的植株也要同样慎重挑选。带有病毒

30、的繁殖材料用高温消毒的方法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 2防除传毒的昆虫 3选育抗病品种 第四节 类菌原体及其所致病害 类菌原体可引起严重的林木病害,如泡桐丛枝病、榆韧皮坏死、枣疯、檀香木丛生病等,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形态 类菌原体没有细胞壁,但有三层的膜。由于它不具细壁,形态往往多样,类菌原体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呈纤维状或杆状的。 二、性状 类菌原体与病毒的另一重要差别是可以在活体外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以及对四环素类抗菌素有特殊的敏感性。 在大型的类菌原体中,有时还可看到芽生和二分裂的增殖现象,它们寄生在植物韧皮部的筛管和管胞细胞内,偶尔也在韧皮部的薄壁细胞中发现 三、传播 植物上的类菌原

31、体在自然界主要是通过叶蝉、蝽类传播,接种,少数可通过木虱和菟丝子等播接种。类菌原体象病毒一样可以在传带昆虫体内增殖。 嫁接也是传播和接种类菌原体的有效方法。但就目前所知,类菌原体很难通过植物汁液来传染。在木本植物上,从类菌原体接种到发病所经历的时期一般较长,如枣疯病约需一个月,有时长达一年以上。 四、症状 类菌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大多表现为黄化、丛枝和萎缩现象。丛枝上的叶片常表现:失绿、变小、发脆等特征;花有时变为叶;后期果实往往变形。有的植物感病后节间缩短、叶片皱缩,表现萎缩症状。 五、防治、药剂:类菌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非常敏感,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展。、防治传播昆虫、修

32、剪:、温水处理: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自学了解) 种子植物绝大多数是具有叶绿素,能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只有极少数是缺乏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根系发育不全,而必须依赖其他植物生存的寄生物全世界营寄生生活的种子植物已知的约2500多种,分属于12个科。其中最重要的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菟丝子科(Cuscutaceae)和列当科(Orobanchaceae)。 樟科、檀香科和玄参科中也有少数重要的寄生种类。桑寄生科、菟丝子科和樟科的寄生植物,都为害寄主的地上部分列当科和玄参科的寄生种类则是根部寄生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严格的寄生物,但它们对寄主的依赖性却有所不同。因此,将分

33、为半寄生种子植物和全寄生种子植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都有正常的绿色片,半寄生植物以桑寄生科为主。本科植物约有36属1300种, 全寄生植物的叶退化成鳞片状,全身不含叶绿素,故不能行光合作用根退化成吸器。所以,它们在寄生行为上与寄生微生物本质上是一样的。菟丝子科和列当科植物都是全寄生物。 菟丝子科 仅一属,即菟丝子属(Cuscuta)。我国约有10种,南北各省均有分布,菟丝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线状,黄白色,不具叶绿素,叶和根均退化。以茎缠绕寄主植物枝干,从茎上伸出吸器,穿透寄主皮层吸取养分。 第六节 林木的其他病原物自学了解 除以上几节所述的病原物外,某些线虫、螨类和藻类也能为害林木,引起典型的病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