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W工法桩钢支撑支护基坑监测方案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956308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3.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MW工法桩钢支撑支护基坑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SMW工法桩钢支撑支护基坑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SMW工法桩钢支撑支护基坑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SMW工法桩钢支撑支护基坑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MW工法桩钢支撑支护基坑监测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XXXX 地块基坑围护监测方案XXXXX 勘察院二 0_年 一月XXXXXXX 地块基坑围护监测方案项目负责: 校 对: 审 核: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20_年1月8日一、项目概述 4二、监测目的 4三、监测执行规范和依据 5四、监测项目及内容 5五、监测点的布设 5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6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85立柱沉降观测点 86支撑轴力监测点 8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9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2、深层土体位移(

2、测斜)监测 113、地下水位监测 124、竖向位移观测 125、水平位移观测 14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七、监测周期、频率 15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16九、监测设备 16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7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7 附: 1、单位资质证书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 总用地面积 XXXXXX 平方米,建筑面积 XXXXXX 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 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本基坑开挖深度为 3.5

3、1 米-4.61 米,坑中坑二次开挖 0.59-1.81 米。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2.5 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 红线最近约 2.3 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 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4 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 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 6 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14 米左右, 红线外有电力、电 XX 市政管线。按照有关规范,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监测目的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

4、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 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 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 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 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 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

5、影响程度 ,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三、监测执行规范和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本工程基坑监测合同。、监测项目及内容根据本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结合周边环境情况 ,依据基坑监测相关规范要

6、求, 确定本基坑监测内容及数量如下: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测斜孔)19个; 、地下水位监测孔19个; 、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 、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 、立柱沉降观测点25个; 、支撑轴力监测点32个; 、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 、坑外地表沉降观测点6组。五、监测点的布设依据设计要求及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布设各种监测点如下: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本工程设置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19个,编号从CX1-CX19。设计孔深20.0m。 监测的内容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 测点的布设与保护测斜管的埋设流程为:定位放样一钻机成孔一埋放测斜管一校准测斜管方位 -中粗砂

7、封孔一做孔口保护一测读初始值。首先在围护桩(或连续墙、土层)上钻 孔,钻机成孔的直径为 110mm 以上;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内,校 准测斜管方位,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 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孔口周围采用水泥抹平,砖砌回形围档。并用红漆醒目标示出其位置及编号测斜现场布设图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在基坑四周及基坑为布设19个地下水位观测孔,编号为W1W19。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2)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地下水位管的埋设遵循以下步骤:、成孔:在预布设的位置钻孔,钻头的直径为130;、水位管加工:水位管的原材料为内径50的PVC管

8、。为保证PVC管的透 水性,在PVC管底部端3m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 同时用土工布滤网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水位管的长度设置为8 米。 、水位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已经加工好的水位管,确保 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 0.5m。 、封孔: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立即在水位孔管的外围以中粗砂 封孔,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避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洗井:在下管、封孔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洗井的质量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并 做好洗井记录。(见水位管

9、埋设图、水位孔效果图)水位管埋设图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 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变化量和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 评价提供技术数据。按照设计要求本次沿基坑顶部设置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点监测点,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坑顶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 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共设点 19 个,编号 为 S1S19 。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按照基坑围护设计的要求在基坑四周冠梁上每隔 30米左

10、右设置一冠梁水平 位移观测点,共设置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编号为:B1B19。具体做法是在基 坑冠梁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 ,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 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5立柱沉降观测点依据基坑围护设计要求 ,本基坑共设置立柱沉降观测点 25 个,编号为L1-L25。在立柱顶焊接22的钢筋,在立柱桩点位的边上用油漆编上号码。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 时加盖子保护。在监测点周围由施工单位建围栏以保护监测人员的安全。6支撑轴力监测点在钢支撑指定位置布设轴力监测点,本基坑共布设钢支撑轴力监测点 32 个, 编号为Z1Z

11、32。在钢支撑安装好之后,在指定位置焊接表面应变计托架,待托架 冷却后按照表面应变计,安装完成后将应变计电缆引出至基坑边固定的地方 ,便 于监测。每个断面的钢支撑轴力监测埋好原件后要及时将电缆引出,接入专用的接线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基坑北侧、东侧有电力、电信、自来水等XX市政管线通过。沿管线每隔2530 米设置观测沉降观测点共12个;场地西侧肛肠医院已有的门诊大楼等建筑物距 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15米,在这两幢已有建筑上布设沉降观测点12个;基坑 东侧已建的高架桥距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 24 米,沿高架桥指定位置布设沉降 观测点3个。共设置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编号

12、为F1F27。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 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 数据。本次总共布置 6 组地表沉降观测点。编号为 D1D6。坑外地面沉降观测点,每组设置5点,间距为3m、3m、5m、5m。每组观测点 连线垂直与基坑开挖边界。各监测点布设具体位置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六、监测项目的实施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围护体顶部的位移、基坑周边 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监测。监 测控制网分两部分:1、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

13、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2、水准控制网: 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 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 平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可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地 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 以后每个月应进行一次联测以校核它的稳定性。(1)、仪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 TS06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土(2+2ppm*D)mm, 测角2 。图1 Leica TS

14、06全站仪水准测量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其标 称精度为:0.3mm/km。图2 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m0.5mm2pL mmL为公里数平面控制网采用二XX市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备注二级导线21/10000 1 mm测量过程中应遵守“五固定”原则: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 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尽可能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测量成 果经内业检查

15、合格后,通过平差方法求得各点的最终结果。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监测的内容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 监测的原理与方法当土体产生位移时,埋人土体中的测斜管随土体同步位移,测斜管的位移量 即为土体的位移量。当测斜管埋设的足够深时,管底可以认为是位移不动点,放入 测斜管内的活动测头,测出各个不同分段点上测斜管的倾角变化,则管口的水平 位移值就是各分段位移增量的总和。(见测斜原理图3)计算公式:X = L sin a = CL(A B )i j j j i=0j=0”=LAX = X Xiii 0式中:S为测斜管的深度(mm)i为S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0.1mm )Xi为S深度的本

16、次坐标(mm)Xio为S深度的初始坐标(mm)Aj为仪器在0。方向的读数Bj为仪器在180。方向上的读数C 为探头标定系数L为探头长度(mm)a j 为倾角亠1注7、位觀sin 0测斜原理图3监测仪器与精度:CX-08A型测斜仪,精度为0.01mm。3、地下水位监测1)监测的内容 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2)监测的原理与方法 、用水位计进行观测。将测头缓慢放入水位管,当二次仪表的蜂鸣器鸣叫时,表明测头已放置水面,此时应反复试探,直至找出正确的水位; 、读数,换算出地下水位深度; 、利用水位观测井及水位管测试基坑内外的水位变化,用水位计测量,了解 降水效果。3)测试仪器及精度JMT-900

17、0型水位计,精度为土 1mm。4、竖向位移观测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即沉降情况。2) 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一般布设在离施工现场(5 倍基坑深度以上)安全稳定的地方,拟设 3 个点组成首级监测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发展。基准点采用具有 长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结构上建立基准点。开挖前,对基准点进行 3 次以上的初值测试,并用专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开 挖期内,对基准点定期(一个月一次)进行复核。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时, 立即进行复核。3) 监测原理与方法、水准控制网观测 水准控制网的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 测),也可以采用附合水准路线

18、,必须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 水准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表 2等级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mm)每站咼差 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 合或环线闭 合差(mm)检测已测高 差之较差(mm)观测方法及技术 要求II1.00.300.60n0.8n按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技术要求作 业注:n为测站数。、沉降监测点观测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 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合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支点观测, 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 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 主要观测方法见下表

19、 3。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表表 3等级咼程中误差(mm)相邻点咼差 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mm)观测方法及技术 要求III1.00.50.5n按国家三等水准 测量技术要求作 业注:n为测站数。4)监测仪器与精度:DS05型水准仪,精度为土 0.4mm/km。5、水平位移观测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等情况。2)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一般布设与竖向位移基准点同一点。在离施工现场(5 倍基坑深度以上)安全稳定的地方,拟设 3 个点组成首级监测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 加密发展。基准点采用具有长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结构上建立基准点 ,必要时, 在现场采用

20、桩基直接进行布设。开挖前,对基准点进行3次以上的初值测试,并用专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开 挖期内,对基准点定期(一个月一次)进行复核。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时, 立即进行复核。3)测试方法:水平位移监测采用 NTS-302B 型全站仪进行测量。采用假定坐标法测量。取 三次观测平均值作为监测点的初始值。对每次测量的数据和前次的数据进行计算 出单次水平位移量。6、钢支撑轴力监测1)测量方法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是手持式数显频率仪现场测试传感器频率。具体操作方法 为,接通频率仪电源 ,将频率仪两根测试导线分别接在传感器的导线上 ,按频率仪 测试按钮,频率仪数显窗口会出现数据(传感器频率),反复测试几次,

21、观测数据是否 稳定,如果几次测试的数据变化量在0.1Hz以内,可以认为测试数据稳定,取平均值 作为测试值。由于频率仪在测试时会发出很高的脉冲电流 ,所以在测试时操作者 必须使测试接头保持干臊,并使接头处的两根导线相互分开 ,不要有任何接触,不 然会影响测试结果。2)数据处理方法钢支撑用如下公式计算支撑轴力:F 二 k (f 2 - f2)公式 4.5.5-1i0 其中: F -钢支撑的受力k -反力计标定系数(kN/Hz2)fi -观测频率读数f 0 -初始频率读数七、监测周期、频率、监测周期监测周期自从基坑开挖时开始,到地下室顶板完成、地下室外墙外侧土方回 填完毕。、监测频率根据国家标准GB

22、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及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标准规定的要求,监测频率见下表4。在基坑开挖以前,观测 2 次,其观测结果排除异常情况后的平均值作为各周 期观测的初始值。从基坑开挖至施工完底板前,监测频率为12天1次(同时亦可按照施工进 度需要作相应调整);地下室底板浇注后7天内,每1-3天1次,底板浇注后7 14天时,每3-5天1次,底板浇注后1428天时,每5-7天观测1次,底板浇注后 超过28天时,每10天1次;监测数据有突变,变形速率较快或现场施工发生险情 等时及遇到台风、暴)应加密监测。相关注意问题:A、定期进行控制点检查。B、根据工况及上次监测数

23、据有重点性的进行局部监测和调整监测频率。C、基坑周边环境监测频率视情况可放缓至5-7天一次。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根据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及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 要求结合同类项目的经验,各监测项目报警值如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大于4mm/d或累计大于40mm坑顶位移、冠梁水平位移:大于4mm/d或累计大于40mm建筑物沉降:大于2mm/d或累计大于20mm管线沉降:大于2mm/d或累计大于20mm立柱沉降:大于3mm/d或累计大于30mm地表沉降:大于3mm/d或累计大于40mm支撑梁轴力:大于1500KN地下水位变化大于500mm/d或累计大于1000mm。监测

24、设备投入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标称精度单位数量应用项目1水准仪Trimble DiniO30.3mm/km台1垂直位移3全站仪Leica TS06(2+2ppm *D)mm2台1水平位移4测斜仪CX-OB0.01mm/500mm台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5水位计JMT-90000.5cm台1水位6振弦式读数仪608A 型台1支撑轴力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姓名职称项目职务备注焦德智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数据分析、巡视注册岩土工程师杜常春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报告审核陈立虎助理工程师现场负责数据米集董公何助理工程师现场监测数据米集十一、监测成果反馈在正常监测时一般情况下当天监测,在下一

25、次监测时提交监测报告,在监测发 现达到报警值时及时向监理、施工方和业主报告 ,并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业主、 监理和施工方。再次,尽可能协助业主、监理、施工方和设计人员分析处理施工 中的问题,积极为施工方出谋划策。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1)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的职责。(2)经常和参建各方沟通联系,及时提供监测资料,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 如果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标准,及时核实,立即报警。(3)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4)积极开展自检和互检工作 ,确保提供准确无误的监测资料 ,以正确指 导施工,达到信息化监测的目的。(5)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 ,并请有关施工各方协助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 作。(6)依规范或建设单位要求按时、及时提供相关监测报表。(7)质量管理目标:优良。2、安全保证措施(1) 严格遵守本工程施工管理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2) 积极参加管理各方组织的安全文明施工教育;3)遵守工地各项生活管理制度,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安全;(4) 在布设监测点需要使用开孔器、冲击钻的,应确保布点器具安全工作; 并应仔细读图,慎之又慎,严禁在监测点的布设时造成管线事故;(5) 严禁与测区内的居民发生冲突。如有涉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及时报警, 并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