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910522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Section 1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Basic Condition of Oil and Gas Pools Generation)Section 2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and Breakage of Oil&Gas pools)Section 3油气聚集与成藏油气聚集与成藏(Accumulation and Formation Pools of Oil and Gas)圈闭在地下捕获了油气就成为油气藏。我圈闭在地下捕获了油气就成为油气藏。我们可以把圈闭比作一个们可以把圈闭比作一个 盒子盒子。这个盒子。这

2、个盒子如果是空的,我们对圈闭的勘探就是徒劳如果是空的,我们对圈闭的勘探就是徒劳无益的!无益的!这个盒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捕集油气?它这个盒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捕集油气?它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捕获油气的?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捕获油气的?一旦其中充满油气,它会被破坏吗?这个一旦其中充满油气,它会被破坏吗?这个盒子破坏了,我们还能指望在附近找到其盒子破坏了,我们还能指望在附近找到其残余的油气吗?残余的油气吗?本章主要回答这些问题!本章主要回答这些问题!Section 1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

3、应包括: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油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于油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于生油岩的体积生油岩的体积、有机质有机质数量数量、类型类型和和成熟度成熟度,以及,以及生油岩排烃能力生油岩排烃能力。有利:有利:生烃凹陷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形成生烃凹陷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形成巨厚的多旋回生油层系及多生油期;有机质含量巨厚的多旋回生油层系及多生油期;有机质含量丰富、类型优越、热演化程度较高,排烃效率高丰富

4、、类型优越、热演化程度较高,排烃效率高。一一 .充足的烃源条件充足的烃源条件世界世界12个大含油气盆地个大含油气盆地61个特大油气田的情况简表个特大油气田的情况简表 盆地名称 盆地面积 沉积岩系发育概况 生油岩发育概况 油气可采储量(吨、米3)(km2)时 代 厚度 体积(公里3)时 代 岩性及厚度 及特大油气田数 波斯湾 240 万 古生代、中、新生代;以 J、K、E、N 为主 500012000 米 平均 3000 米 704.1 万其中 J以上 417 万 J3、K2、E 为主 碳酸盐岩为主,最厚4000 米,主要生油层厚10001500 米 油 541 亿;28 个 西西伯利亚 230

5、 万 中、新生代以 J、K 为主 最厚 40008000 米平均 2600 米 600 万 J2K,以 J3、K1为主 泥岩(前三角洲)5001000 米 油 60 亿 8 个 美国 墨西哥湾 110 万 中、新生代 最厚 12000 米 平均 4000 米 545 万 J3N1,以 K3、N1;为主 泥岩为主、部分为碳酸盐岩 10002000 米 油 53.4 亿;1 个 马拉开波 8.5 万 中、新生代(KN)最厚 10000 米 平均 4600 米 395.7 万 KN,以始新世为主 K 为石灰岩、粘土岩,厚 150200 米;E 泥岩2000 米 油 73 亿;2 个 伏尔加 乌拉尔

6、65 万 以上古生代 为 主 一般小于 2000 米,在乌拉尔山前可达8000米,平均 3100 米 218.2 万 中泥盆世早二叠世 以泥岩为主;总厚 200500 米 油 42.7 亿;2 个 利比亚锡尔特 35 万 古中、新生代,以 K、E、N 为主 古生界 1500 米,K 以上最厚 5000 米,平均2500 米 80 万 KE,以 K2、E 为主 以石灰岩、泥灰岩为主,部分为泥岩10002000 米 油 40 亿;气 7790 亿 4 个 阿尔及利 亚东戈壁 41 万 古生代中生代 40005000 米 160 万 志留纪 页岩 200 米 油 9.9 亿;气 29940 亿 3

7、个 北 海 62 万 二迭第三系 总厚 8000 米 第三系 3000 米 300 万 侏罗纪和第三纪,部分晚石炭世 泥岩 油 34 亿;气 184080 亿 4 个 尼日尔河 三 角 洲 6 万 新生代 一般 40006000 米 最大 12000 米 30 万 早第三纪 泥岩 10002000 米 油 27 亿;气 11200 亿 大油气田 6 个 美国西内部 60.2 万 古生代、中生代 9000 米 85 万、C、P 泥岩为主,200400 米 1 个(气)松 辽 22.6 万 KN 最厚 6000 米 平均 3000 米 77.5 万 K 泥岩 5001000 米 1 个 华 北 2

8、5 万 震旦中生代 新 生 代 新生代最厚可达6000米其中 E4500 米 125 万 E 为主 泥岩大于 500 米最厚10001500 米 1 个 v 大盆地形成大油气田,大盆地形成大油气田,具有体积巨大的生油岩体具有体积巨大的生油岩体济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东营凹陷部分)济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东营凹陷部分)1地层剥蚀线,2生烃强度等值线,3油田v 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松辽盆地下白垩统生油中心与油气富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图集关系图1生烃强度等值线,2地温梯度等值线,3油田,4凹陷边界生油坳陷在盆地内的展布,归纳

9、起来大致有以生油坳陷在盆地内的展布,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基本型式:下三种基本型式:1.1.位于盆地中央地带,如松辽、西西伯利亚、位于盆地中央地带,如松辽、西西伯利亚、洛杉矶、锡尔特等盆地;洛杉矶、锡尔特等盆地;2.2.偏于盆地一侧,如波斯湾、伏尔加偏于盆地一侧,如波斯湾、伏尔加-乌拉尔、乌拉尔、阿尔伯达、山九昆等盆地;阿尔伯达、山九昆等盆地;3.3.多生油凹陷,即统一的含油气盆地中存在若多生油凹陷,即统一的含油气盆地中存在若干个生油凹陷,如渤海湾盆地。干个生油凹陷,如渤海湾盆地。生油凹陷在盆地内的位置,在盆地发展和演化中可生油凹陷在盆地内的位置,在盆地发展和演化中可以保持基本一致,亦可能发生

10、某种程度甚至是较大以保持基本一致,亦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转移。生油凹陷的面积大多与盆地的规模有范围的转移。生油凹陷的面积大多与盆地的规模有密切关系。密切关系。一般大中型盆地的生油凹陷面积较大。一般大中型盆地的生油凹陷面积较大。生油凹陷内形成的生油岩体积,是不同层位成熟的生油凹陷内形成的生油岩体积,是不同层位成熟的生油岩体积的总和。生油岩体积的总和。据克莱米(据克莱米(H.D.Klemme,1997)的统计,世界)的统计,世界上共有上共有334个大油气田(最终可采储量达个大油气田(最终可采储量达68106t以以上的大油田上的大油田222个,最终可采储量为个,最终可采储量为1011m3

11、的大气田的大气田112个),分布于个),分布于60多个油气盆地中。其中有多个油气盆地中。其中有16个盆个盆地含有地含有5个以上的大油气田,这个以上的大油气田,这16个盆地的大油气田总个盆地的大油气田总数为数为249个,占所有大油气田总数的个,占所有大油气田总数的71.5%;储量则;储量则可达可达90%以上。其中部分油气盆地的面积、体积沉积以上。其中部分油气盆地的面积、体积沉积速率和大油气田数的分布,如表速率和大油气田数的分布,如表 所示。所示。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

12、力;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二、二、Enough migration drive of oil and gas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它们在地下会发生运移,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它们在地下会发生运移,由原来生成它们的沉积物中运移到现在容纳它们由原来生成它们的沉积物中运移到现在容纳它们的沉积物中。首先油气自油源岩进入储集层,的沉积物中。首先油气自油源岩进入储集层,油油气只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阻力并排替出孔隙气只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阻力并排替出孔隙水才能进入储集

13、岩,然后进入圈闭。水才能进入储集岩,然后进入圈闭。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三、三、Favorable passage of migration 油气运移除了有足够的运移动力外,还得有油气运移除了有足够的运移动力外,还得有良好的良好的运移通道。运移通道。运移通道在传统上称为运移通道在传统上称为运载层运载层(carried beds),更准确为运

14、载系统更准确为运载系统(carried system),因为,因为除了除了渗透性地层外,还可以是不整合面、断层或断裂渗透性地层外,还可以是不整合面、断层或断裂体系、古老的风化带、或刺穿的底辟构造。体系、古老的风化带、或刺穿的底辟构造。渗透性储渗透性储层是最广泛最基本的二次运移通道,油气聚集也正是层是最广泛最基本的二次运移通道,油气聚集也正是发生在其中。在渗透性砂岩中以孔隙型通道为主,在发生在其中。在渗透性砂岩中以孔隙型通道为主,在致密碳酸盐岩中以裂缝型通道为主。致密碳酸盐岩中以裂缝型通道为主。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充足的油气

15、源充足的油气源;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四、四、Effective reservoir 一个含油气盆地具有丰富的源岩和油气运一个含油气盆地具有丰富的源岩和油气运移历史,但最令人沮丧的是在适宜的地层位置移历史,但最令人沮丧的是在适宜的地层位置内缺乏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而孔隙性内缺乏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而孔隙性和渗透性是产出商业数量的石油或(和)天然和渗透性是产出商业数量的石油或(和)天然气必不可缺的条件。

16、任何具有这种功能的岩石气必不可缺的条件。任何具有这种功能的岩石都可成为有效储集岩都可成为有效储集岩(reservoir rock)。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五、五、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

17、盖层的质量好,能保证运移至储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时盖层的质量好,能保证运移至储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根据生储盖组合之间的沉积连续性可将其分为两根据生储盖组合之间的沉积连续性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和被断层或不整合大类。即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和被断层或不整合面所分隔的不连续生、储、盖组合。面所分隔的不连续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组合类型示意图生储盖组合类型示意图据空间组合关系分为:据空间组合关系分为:正常式、侧变式、顶生式、自生自储自盖式正常式、侧变式、顶生式、自生自储自盖式生油层与储集层为互层组合时,油气生油层与储集层为互层组合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初次运移和聚集示

18、意图砂岩与页岩呈略砂岩与页岩呈略等厚互层的地区,等厚互层的地区,生生-储岩接触面储岩接触面积最大,最有利积最大,最有利于石油聚集。于石油聚集。生油层与储集层成指状交叉组合形式时,油生油层与储集层成指状交叉组合形式时,油 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生油层中存在砂岩透镜体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生油层中存在砂岩透镜体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美国怀俄州盐溪区白垩系弗朗提尔组砂美国怀俄州盐溪区白垩系弗朗提尔组砂-泥岩厚度比率图泥岩厚度比率图石油多产自砂岩石油多产自砂岩与页岩之比例为与页岩之比例为0.25的地区,而天的地区,而天然气却聚集于砂岩然气却聚集于砂岩分布较多的地区。分

19、布较多的地区。美国俄克拉河马州东南部宾夕法尼亚美国俄克拉河马州东南部宾夕法尼亚 州系阿托卡组砂州系阿托卡组砂-泥岩厚度比率图泥岩厚度比率图石油聚集多石油聚集多沿近海岸带砂沿近海岸带砂-泥比率泥比率0.52.0的地区。的地区。表:表:若干地区石油聚集的最佳砂岩百分率若干地区石油聚集的最佳砂岩百分率33670.502.0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宾夕法尼亚系阿托卡组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宾夕法尼亚系阿托卡组19290.230.4秘鲁帕里纳斯砂岩油藏秘鲁帕里纳斯砂岩油藏370.60美国怀俄明州盐溪区白垩系费朗提尔组美国怀俄明州盐溪区白垩系费朗提尔组20500.251美国落基山区上白垩统美国落基山区上白垩统砂岩厚度砂

20、岩厚度百分率百分率,%砂岩砂岩-泥岩泥岩厚度比率厚度比率产油地区及层系产油地区及层系33670.502.0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宾夕法尼亚系阿托卡组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宾夕法尼亚系阿托卡组19290.230.4秘鲁帕里纳斯砂岩油藏秘鲁帕里纳斯砂岩油藏370.60美国怀俄明州盐溪区白垩系费朗提尔组美国怀俄明州盐溪区白垩系费朗提尔组20500.251美国落基山区上白垩统美国落基山区上白垩统砂岩厚度砂岩厚度百分率百分率,%砂岩砂岩-泥岩泥岩厚度比率厚度比率产油地区及层系产油地区及层系单纯块状单纯块状砂岩砂岩发育或单纯块状发育或单纯块状页岩页岩发育的地区,对发育的地区,对石油聚集都不利。只有在砂岩厚度百分率介于

21、石油聚集都不利。只有在砂岩厚度百分率介于2060%,即砂岩储集层单层厚约即砂岩储集层单层厚约1015m、页岩生油层单层厚约页岩生油层单层厚约3040m,二者二者呈略等厚互层的地区呈略等厚互层的地区,砂,砂-页岩接触面积最页岩接触面积最大,大,最有利于石油聚集最有利于石油聚集。盖层的质量和厚度是保证储集层具有良盖层的质量和厚度是保证储集层具有良好封闭性的基本条件。好封闭性的基本条件。盖层的质量主要取决盖层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孔隙直径大小和裂缝发育程度(或可塑于孔隙直径大小和裂缝发育程度(或可塑性)。盖层封闭性能的好坏,可以用盖层和性)。盖层封闭性能的好坏,可以用盖层和储层之间的排替压力来确定。储层之

22、间的排替压力来确定。The section of Gudao Oilfield2.The best thickness of source beds 一般来说,生油层的厚度大,生油的一般来说,生油层的厚度大,生油的潜量也大。这里所指的生油层潜量也大。这里所指的生油层最佳厚度最佳厚度是从是从生储盖组合这一角度,考虑单层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这一角度,考虑单层连续沉积的生油层在多大的厚度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排烃生油层在多大的厚度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排烃效率。效率。据真柄钦次(据真柄钦次(1978)对世界各油区泥岩中流体压)对世界各油区泥岩中流体压力在垂向上分布的分析,认为巨厚泥质生油层向储力在垂向上分布的分

23、析,认为巨厚泥质生油层向储集层提供流体(包括油气),主要是由紧靠储集层集层提供流体(包括油气),主要是由紧靠储集层的的30m(100ft)左右的生油层,其余部分的效率很低。左右的生油层,其余部分的效率很低。根据这一研究得出,根据这一研究得出,单层厚度为单层厚度为30-50m的油层具的油层具有最高的排烃效率。随着连续厚度增大,排烃效率有最高的排烃效率。随着连续厚度增大,排烃效率降低。连续厚度大于降低。连续厚度大于200m以上,排烃效率明显降以上,排烃效率明显降低。低。The simple table of qualitative estimation on source、reservoir、se

24、al combination评评 价价组合特点组合特点 最最 好好 较较 好好 较较 差差组合型式组合型式 互层式互层式指状叉式指状叉式不整合型不整合型复合型式复合型式 上覆式上覆式下伏式下伏式侧变式侧变式断裂式断裂式储集体较大的透镜型储集体较大的透镜型 储集体较小的透镜型和距储集体较小的透镜型和距离较远的侧变式离较远的侧变式生油层总厚及单层生油层总厚及单层生油层的连续厚度生油层的连续厚度 总厚度大,单层连总厚度大,单层连续厚度在续厚度在30-50m30-50m左左右右总厚度较大,单层连总厚度较大,单层连续厚度在续厚度在50-200m50-200m左左右右生油层总厚度小,或总厚生油层总厚度小,

25、或总厚度虽小但为连续巨厚的生度虽小但为连续巨厚的生油层油层砂岩百分率砂岩百分率20-60%20-60%地带与油源区的关地带与油源区的关系系 分布在油藏区内,分布在油藏区内,或紧靠油源区或紧靠油源区分布在油源区附近,分布在油源区附近,或不太远的地带或不太远的地带分布在油源区以外较远地分布在油源区以外较远地带带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六、六、G

26、reat effective trap 有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要形成巨大的油有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要形成巨大的油气藏,必须有大容积的有效圈闭。气藏,必须有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圈闭容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圈闭容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面积(close area)、闭合高度闭合高度(close height)、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effective thickness)和有效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等参数。等参数。一个大容积的圈闭,通常具有较大的闭合面积,较厚的储一个大容积的圈闭,通常具有较大的闭合面积,较厚的储集层,较高的

27、孔隙度,但闭合度的变化范围可能较大。集层,较高的孔隙度,但闭合度的变化范围可能较大。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有效性: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1.圈闭的大小:圈闭的大小:大大;2 2、圈闭形成时间圈闭形成时间早早3 3、圈闭所处位置圈闭所处位置近近4 4、水动力强度及流体性质水动力强度及流体性质静静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1 1)圈闭形成时间)圈闭形成时间在油气区域性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圈闭,对在油气区域性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圈闭,对油气的聚集才有效;油气的聚集才有效;在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以后形成的圈闭,在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以后形成的圈闭,无效;

28、无效;盆地内最后一次大规模构造运动盆地内最后一次大规模构造运动,控制了最控制了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时间;原有构造继承性发展,新圈闭无效;原有构造继承性发展,新圈闭无效;原有油气藏遭破坏,油气重新运聚,新圈闭原有油气藏遭破坏,油气重新运聚,新圈闭可能有效。可能有效。酒酒泉泉西西部部盆盆地地南南部部山山前前背背斜斜带带:老老君君庙庙背背斜斜发发现现多多个个丰丰富富的的油油气气藏藏,而而青青草草湾湾背背斜斜则则未未发发现现油油气气聚聚集集。原原因因:酒酒泉泉盆盆地地最最后后一一次次区区域域性性运运移移时时间间是是上上新新世世,此此时时老老君君庙庙背背斜斜已已形形成成,油油

29、气气聚聚集集其其中中,形形成成油油气气藏藏。而而青青草草湾湾背背斜斜在在上上新新世世末末期期才才形形成成,此此时时油油气气区区域域性性运运移移已已结结束束,缺缺乏乏油油气气来来源源,且且海海拔拔又又低低于于老老君君庙庙,也也不不能能使使油油气气重重新新运运移移其其中中,因因此此该该背背斜斜圈圈闭闭对对油油气气聚聚集集无无效效。青草湾青草湾距油源区近,在油气运移路线上者,有效性高。距油源区近,在油气运移路线上者,有效性高。(2 2)圈闭所在位置)圈闭所在位置AAADBEC生 烃凹陷F封 闭 层 底 面 等 高 线油 气 运 移 路 径对大容积圈闭的勘探结果表明,并非所对大容积圈闭的勘探结果表明,

30、并非所有这类圈闭都能有效地聚集油气。有这类圈闭都能有效地聚集油气。对聚油条件不同的圈闭进行对比分对聚油条件不同的圈闭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一个有效圈闭应具有:析表明,一个有效圈闭应具有:距油源区近;形成时间早;闭合度距油源区近;形成时间早;闭合度高和保存条件好。高和保存条件好。Section 2 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一、油气藏的破坏一、油气藏的破坏v油气藏的破坏:原来已形成的油气藏,由于所处地质环原来已形成的油气藏,由于所处地质环境的变化而使其中的油气部分或全部散失,境的变化而使其中的油气部分或全部散失,或变成稠油沥青的过程。或变成稠油沥青的过程。破坏类型机理断层泄

31、漏:断层破坏原生盖层,导致油气运移聚集在较高部位,或逸散地表剥蚀:与蒸发、氧化等作用有关的地表剥蚀、地表断裂系统的泄漏超压:物性或水动力封闭失败圈闭倾斜:原有圈闭因挤压或倾斜,导致油气在溢出点泄漏水动力冲洗:大气水的作用气洗:气顶的增生或扩大生物降解、水动力冲洗:细菌分解或溶解重组分,分离出轻组分裂解:高压条件下原油转化为气或凝析油垂直泄漏侧向渗漏成分变化影响油藏保存的破坏作用(1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导致地壳上升剥蚀,油气逸散;导致地壳上升剥蚀,油气逸散;产生断层,提供油气运移通道或破坏油气藏产生断层,提供油气运移通道或破坏油气藏导致溢出点抬高或地层倾斜方向变化,油气重新分导致溢出点抬高或地

32、层倾斜方向变化,油气重新分布布次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2 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大规模岩浆岩的活动大规模岩浆岩的活动对油气藏的保存不利对油气藏的保存不利对油气藏的保存不利对油气藏的保存不利。高温。高温岩浆侵入油气藏,油气遭受烘烤,油气藏遭破坏。岩浆侵入油气藏,油气遭受烘烤,油气藏遭破坏。在在油气藏形成以前油气藏形成以前油气藏形成以前油气藏形成以前,岩浆活动可提供热源,岩浆活动可提供热源,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机质成熟演化有机质成熟演化有机质成熟演化有机质成熟演化;岩浆冷凝后,可成为良好的储;岩浆冷凝后,可成为良好的储集体或遮挡条件。集体或遮挡条件。图:图:辽河断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图辽河断陷新生

33、代火山岩分布图1馆陶期 Ng,2东营期 Ed,3沙一期 Es1,4沙尔期 Es 2,5沙三期 Es3,6沙四期 Es4,7剖面位置(3 3)水动力环境水动力环境水动力强:水动力强:将油气冲走;将油气冲走;携带氧气,使石油氧化变质。携带氧气,使石油氧化变质。水洗作用,使原油变稠变重。水洗作用,使原油变稠变重。相对稳定、停滞:有利于油气藏保存相对稳定、停滞:有利于油气藏保存相对稳定、停滞:有利于油气藏保存相对稳定、停滞:有利于油气藏保存(4 4)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油气藏埋藏较浅:油气藏埋藏较浅:微生物有选择性消耗某些烃类组分微生物有选择性消耗某些烃类组分原油变稠变重。原油变稠变重。v良好的

34、油气藏保存条件:良好的油气藏保存条件:地壳运动:不剧烈地壳运动:不剧烈水动力活动、岩浆活动:弱水动力活动、岩浆活动:弱埋深:不太浅埋深:不太浅二、油气藏的保存二、油气藏的保存各种破坏油藏的作用及其演变的结果(据Macgregor,1996)原生油原生油气藏破坏后新形成;气藏破坏后新形成;在非生油层系中。在非生油层系中。油气由分散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第一次聚集起来;到集中第一次聚集起来;在生油层系中。在生油层系中。三、油气藏的三、油气藏的再形成再形成v油气藏再形成的模式油气藏再形成的模式 1.断裂断裂破坏原圈闭破坏原圈闭,油气沿断裂运移,在,油气沿断裂运移,在浅层浅层圈闭圈闭中形成中形成次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油气沿断裂运移形成次生油气藏的仓储层式模式 原圈闭原圈闭溢出点溢出点抬高抬高,油气向,油气向新新圈闭圈闭中聚集,形中聚集,形成成次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2 地壳运动改变了原有圈闭的形态,油气部分向外溢出或全部转移,在新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单斜地层:单斜地层:倾倾斜方向变化,斜方向变化,油气重新分布。油气重新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