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记叙文遣词造句指导策略研究

上传人:可乐 文档编号:168877913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生记叙文遣词造句指导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生记叙文遣词造句指导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生记叙文遣词造句指导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初中生记叙文遣词造句指导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记叙文遣词造句指导策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生记叙文遣词造句指导策略研究一、记叙文中遣词造句的要求(一)恰当。单个词大多都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问 题是词与词组合在一起时,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对反 映客观实际有了一定阻碍。1运用不同的词汇写成通顺的 句子是初中生语言教学的基础,词汇作为能够表达语意的基 础单位之一,能将其进行拼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句子是对初中 遣词造句最基本的要求。而词汇的使用是否恰当就需要学生 了解词汇的属性和大体词意,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础 的词性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才能写出 通顺的句子。学生习作难忘的一件事中,就出现了用词 不当的情况:“他一走进教室,大家的眼睛就刷一下移到了 他的身上,在

2、这里很明显,我们应当把“眼睛改成“目 光,还有“养活我们的生活,这里的“养活也属于用 词不恰当,我们一般认为养活的是人,而不能写成养活谁的 生活。(二)贴切。相对于恰当,贴切是对语言运用更高的要 求。词汇的贴切要求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情况进行选词用 词。在这之中的难点就是要区分同义词或者近义词,需要我 们使用词汇是时必须结合语境,方能最真实地反映事件内容 本身。以形容词为例,他们所描述的事物是否符合这个形容 词的词意是判断该词是否恰当的标准之一,比如有同学写到 “受到了同桌的鼓动,我立刻恢复了斗志,在这里“鼓动 一词便不太贴切,应该改成“鼓舞更为恰当。(三)形象。形象优美是初中生阶段遣词造句中

3、最深层 次的要求,这里不但要求词汇运用准确恰当,更要求学生在 选词时能够将描述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优美化,达到这 一层次传神形象需要一定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功底。举一个例 子,一名学生在描写悲伤时写到“泪水一滴一滴地砸到了地 板上,这个“砸就用的很灵动,将文中描写人物泪水饱 满、情绪激动的形象很好的展现出来。二、初中生记叙文中遣词造句的问题和原因(一)词语使用不够贴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大 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连词成句,也就是说总体上第一层次的词 语运用已经基本掌握。但学生中出现了不少词语使用不贴切 的情况,主要表达在面对同义词、近义词时分辨能力不强, 经常混淆使用以及词意不合适两方面上。如“茂

4、密和“茂 盛两个词,这两个看似很接近却不能混淆使用,有同学在 写到森林时就写成“茂盛的森林,看起来都是繁密,都是 形容树木的词,但茂盛通常指的都是一棵树生长状况良好, 而不能用作形容森林。还有“凯旋,很多同学在写取得胜 利时都会写到“凯旋而归,事实上,“凯旋本就是得胜 归来的意思,再添加一个“而归,不禁有些画蛇添足、语 意重复了。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不牢 固,对词意的掌握程度不够。根据学生们现阶段所接收的语 文教学可以看出,对词语搭配的训练从小学就开始了,在小 学语文应试题和平时练习中,经常出现在空格中填写恰当的 词汇,或者在近义词中选择恰当的填空之类的题型。因此, 词语使用

5、不够贴切的真正原因在于学生还未掌握每个词汇 最精确的意思,没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才会导致词语之间 的搭配不够契合的情况。(二)词汇匮乏,缺乏美感。清代诗人袁枚说:“人活 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意思是作文遣词造句要有立 体感,要尽可能选用那些能调动读者感官体验的词语写景状 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一些动词、形容词的锤炼。2 作文需要生动形象,对遣词造句的把握就必须更加熟练,对 一些高级词语、成语或者动词的使用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 度。但是从目前学生的记叙文水平来看,仍然出现词汇匮乏、 语句不够有美感的情况。比如,形容程度时很多作文整篇都 只有“很非常特别“太等最基础、普通的 程度词,这样的作

6、文就缺乏灵气和美感。还有在形容词的使 用也比较单一,形容一个物体不够丰富,仅会使用一些“很 大很小很长等最直观、抽象的词汇,仅有部 分同学能够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述事物。除此之外,成语的 使用空白也是当前初中生所面临的问题,成语的使用会让作 文更加富有美感和文学感,但在当前的习作中,大部分学生 全篇都没有能够吸引读者眼光的词汇或者成语。比如在表达 笑的时候,普通的作品大部分都简单的写到“我笑了,但 是一些优秀佳作就能运用眉开眼笑、喜笑颜开、笑容可掬、 忍俊不禁等成语来描写。初中生记叙文出现词汇匮乏,缺乏美感的根本原因是积 累不够,语文功底不够深厚。优美词句的运用都是需要学生 长时间的积累和一定的

7、语感。很多同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 惯,教科书成了他们接触文学的读本,而课本中很多精彩的 词语的运用,学生们也没有真正掌握,仅达到了形式记忆而 非理解记忆,导致写作用词贫乏,难以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 出。三、遣词造句教学的策略研究(一)立足课本,感受文学作品中的遣词造句。吕叔湘 先生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 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词语也一样,如果需要学 生真正掌握,不仅仅需要记忆,更需要在反复使用这些语言, 只有在生活中慢慢灌输和,学生才能在写作中“脱手而出。 当然,词句的教学在学生写作的无法一蹴而就,而是应当循 序渐进。因此,如何将课本中形象的用词渗入学生的表达中,

8、 让学生真正体会词语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 生的语感是关键,所以笔者立足于课本,通过课本融入学生 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具体而言,我精选了 教材中对人物、对话有丰富描写的课文,让学生认真研究这 篇课文,学生标记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和 心理活动的词语,在熟悉课文后,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表现 出文中多描写的这些神态和语气,感受生动形象的词语能够 反映的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感 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必要的时候,还可 以通过简单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和运用词汇。比如在课 文中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莫泊桑抓住四位作家外貌、 语言、动

9、作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中词语运用的非常 自如恰当,让学生们模仿这四位作家可以将形容词、动词形 象化,突破传统的纸面教学,学生也真正掌握了这些生动的 词语是如何具体、形象地进行描述的。(二)词语研究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一切知识都以记忆为基础,强调背与记,绝不是 限制创造,词语继承性很强,我们现在只有继承前人的东西, 吸其精华,强调背诵,才能有所创新。3写作中词语运用 的教学如涓涓流水,只有日积月累、细水长流才能达到从量 变到质变的效果。当然,这里的日积月累并非形式化的死记 硬背,部分教师虽然强调词汇的积累,但经常通过抄课文关 键词语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在我看来

10、,这样记忆太 过于生硬,词语掌握也不够丰富,难以达到好的研究效果。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著名的“遗忘曲线,可 以知道遗忘的进程并不是恒定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 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达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就抄即 课文单词记忆效果来说,每个时段记忆不同的新词学生是容 易忘记的。且很多学生认为课文较为难懂,对课内词语的研 究有一定的抵触,所以仅课本词汇的研究很难达成好的研究 效果。课外文学作品丰富多样,还能够拓展研究积累的广度。 因此,词语研究要多鼓励学生阅读,阅读范围要从课文到课 外读物,从武侠小说到科幻悬疑,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中 摘抄好词,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积累的兴趣。除此之外,

11、我们 还可以通过成语接龙等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成语,增 添记忆和课堂的趣味。(三)在阅读教学中深化提升遣词造句的水平。理解是 掌握的第一道关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同时穿插对词 语运用的分析,让学生有深度的研究和理解词语,才能更好 地掌握和运用词语。如在窃书记中有这样的生动描写,“我跨进书店,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 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挤到里面来了。这里多个动词 的运动将孩子身体的小巧和进书店时的小心翼翼生动的描 写了出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对“蹭挤、“钻的动词进行分析,让学生们想象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 用到这样的动词,复原文章描写的画面,这样,在写作中学 生想要描写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的画面时就会运用这些生 动的动词了四、结语单一的词语教学会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我 们要善于引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路径来进行写作教学,这 样我们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才能得 到提高。中华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小小的词汇应用在不同文 段和语境中代表的含义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初中生来 说,词语作为整篇记叙文的“螺丝钉,是连接着字和句的 桥梁和纽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词语教学是量变 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耐心,不断摸索 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掌握词语运用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