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8492238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 条件。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 出他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 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 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6 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年余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 运动宪章运动;1844 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 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 上,在深刻分析资本

2、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 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 胆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 嘉图结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产阶级产生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 讨。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昂立。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

3、伯 特。欧文。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表达 了建立新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详尽得描述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图景。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 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的思 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派别划分: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物质意识相互关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 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社会的物质性蛀牙表现在:第一,

4、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 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位置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 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等实

5、 践活动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 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 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 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 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根本规律:对立统

6、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 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 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规律二(量变质变):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事 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是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转换: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7、。肯定因素是维 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2、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 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 趋势。规律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 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 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作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 个因素的基础上,再把各个因

8、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所谓感性的具体,就是人的感 觉器官所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抽象是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 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表达对具体事物 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 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特性: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 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9、。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 的真理。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价值的特性:1客 观性,2 主体性,3 社会历史性,4 多维性。价值评价三个特点: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 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 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

10、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 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 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 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 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 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存在和社会

11、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 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 发展。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的能动的反作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基本类型: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 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斗争亦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 质变。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 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