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26643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9.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df(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内 容 提 要 1电路的基本概念 (1)电路:由电工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中间环节、负载。 (3)电路的作用:电能的传输与转换;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4)电路的几个名词:支路、回路、结点。 2电路元件与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分为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 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有源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a)独立电源:电源参数不受支配,是独立的。分为理想电压源(恒压源)和理想 电流源(恒流源)。其参数值恒定,方向恒定。 (b)受控电源:电源参数受电路中某一电量(U或I)的支配和

2、控制,其大小和方向 与该电路(U或I)的大小和方向有关,不是独立的。分为四程:VCVS、CCVS、VCCS 和CCCS(将在第2章中介绍)。 (2)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构成的反映实际电路主要特性的电路。 实际电路的模型化是工程上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电路的逼真和模拟。 3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以及参考电位 (1)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以及电功率等。 (2)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人为任意规定或假定的电流、电压的正方向。引入参 考方向后,电流、电压即成为代数量,根据电路结构和电路定律计算出来的结果为正时表 明其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为负时,则相

3、反。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取为相同时称为关 联参考方向。 (3)电路的参考电位:人为规定的电路中的零电位点。参考电位确定后,电路中各 点电位有确定的值。参考电位改变,各点电位值变化,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不变。即电 位是相对的,电压是绝对的。 4电路的基本定律 电路的基本定律包括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 (1)欧姆定律:表明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U、I为关联参考方向时:U =IR 2 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U =IR (2)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任一结点(或任一闭合面)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KC

4、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点电荷的连续性。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沿回路任一循行方向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为零,即U=0(若电 压与循行方向相同取正,则相反取负)。 KV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点电位的单值性。 KCL和KVL可用于任意时刻、任意性质的元件、任意变化的电流和电压,两定律 只与电路结构有关。 5电功率及元件性质的判断 (1)电功率:为元件两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U、I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 UI 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2)元件性质判断 P0时,U、I实际方向相同,电流流过元件时电位降低,正电荷失去能量,元件为负 载性质。 P0时,U、I实际方向相反,电流流过元件时电位升高,正电荷获得能量

5、,元件为电 源性质。 6电源的三种工作状态 (1)有载:电源接有负载的工作状态。此时电源输出功率,同时内阻也消耗功率。 分为:满载(额定负载)、轻载(不足额定负载)、过载(超过额定负载)。 (2)空载:电源未接负载,输出端开路的状态。此时电源的输出电压称为空载电压, 大小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内阻无功率损耗。 (3)短路:电源输出端未接负载而直接连通的状态。此时电源的输出电流将很大, 称为短路电流,大小为电动势与内阻之比,内阻消耗电源的全部输出功率。这是一种故障 状态,将损坏电源。 (4)额定值:电源接额定负载时,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的值。处于额定值之下工 作,电气设备将有最好的经济性、可靠性、安

6、全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1.2 基 本 要 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与作用; 2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以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 的伏安关系; 3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能对元件的电源或负载性质进行判断; 4理解电路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5了解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概念及意义; 6掌握分析与计算简单直流电路和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方法。 1.3 知 识 关 联 图 3 1.5 【习题】题解 1.5.1 在图1.0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I 1 =4

7、 A I 2 =6 A I 3 =10 A U 1 =140 V U 2 =90 V U 3 =60 V U 4 =80 V U 5 =30 V (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 性(可另画一图); (2)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图1.01 习题1.5.1的图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 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1)五个元件中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可根据参考方向和实验测量结果确定:实 验测量结果为正值,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实验测量结果为负值,说明实际方向 与参考方向相反。题解图1.02标出了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电压与电流

8、实际方向相同的元件吸收 电能(正电荷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失去能量), 为负载;电压与电流实际方向相反的元件释放电 能(正电荷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获得能量),为 电源。因此,根据题解图1.02可以得知元件1、 2为电源,3、4、5为负载。 (3)因为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 同,故吸收的功率分别为 题解图1.02 P 1 =U 1 I 1 = 140(4) W=560 W P 2 =U 2 I 2 =(90)6 W=540 W P 3 =U 3 I 3 =(6010)W=600 W P 4 =U 4 I 1 = (80)(4) W=320 W P 5 =U 5 I 2 =(306)W=180 W

9、 电源发出的功率 P发=P 1 +P 2 =(560+540)W=1 100 W 负载吸收的功率 P吸=P 3 +P 4 +P 5 =(600+320+180)W=1 100W P发=P吸 二者相等,整个电路的功率平衡。 1.5.2 在图1.02中,已知I 1 =3 mA,I 2 =1 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 3 和其两端 电压U 3 ,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4 解: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列电流方程 I 2 =I 1 +I 3 则 I 3 =I 2 I 1 =(13)mA=2 mA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列右侧回路的电压方 程 U 2 +20I 2 +U

10、3 =0 图1.02 习题1.5.2的图 则 U 3 =U 2 20I 2 =(80201)V=60 V 元件3中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释放电能,因此是电源。 电路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 P 1 =U 1 I 1 =(303)mW=90 mW,为负载 P 2 =U 2 I 2 =(801)mW=80 mW,为电源 P 3 =U 3 I 3 =60(-2) mW=120 mW,为电源 P R1 = =(3 1 2 1 RI 2 10)mW=90 mW,为负载 P R2 = =(1 2 2 2 RI 2 20)mW=20 mW,为负载 各电源发出的功率 P发=P 2 +P 3 =(80+12)mW

11、=200 mW 各负载吸收的功率 P吸=P 1 +P R1 +P R2 =(90+90+20)mW=200 mW P发=P吸 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 1.5.3 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N=200 W,额定电压UN=50 V,内阻R0=0.5 , 负载电阻R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5.1所示。试求:(1)额 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 压;(3)电源适中状态下的电流。 解:电源输出的额定功率P N 、额定电压U N 和额定电流I N 之 间的关系为: P N =U N I N (1)额定电流 I N = 50 200 = N N U P A=4 A 图1.5.

12、1 习题1.5.3的图 额定工作状态下的负载电阻 R= 4 50 = N N I U =12.5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U 0 等于电源电动势E,即 U 0 =E=U N +I N R 0 =(50+40.5)V=52 V (3)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5.0 52 0 = R E I S A=104 A 1.5.12 图1.07是电源有载工作的电路。电源的电动势E=220 V,内阻R 0 =0.2 ;负 载电阻R 1 =10 ,R 2 =6.67 ;线路电阻R l =0.1 。试求负载电阻R 2 并联前后:(1)电路 5 中电流I;(2)电源端电压U 1 和负载端电压U 2 ;(3)负 载功

13、率P。当负载增大时,总的负载电阻、线路中电流、 负载功率、电源端和负载端的电压是如何变化的? 解:并联R 2 前: 电路总负载电阻 图1.07 习题1.5.12的图 6 += 2 0 RRRR l = 4.10 1 (1)电路中电流 101.022.0 220 2 10 + = + = RRR E I l A21.2 A (2)电源端电压 )2.02.21220( 01 = IREU V216 V 负载端电压 U 2 =IR 1 =(21.210)V=212 V (3)负载功率 P=U 2 I=(21221.2)W=4 490 W=4.49 kW 关联R 2 后: 电路总负载电阻 R=R 0

14、+2R l +(R 1 R 2 )4.4 (1)电路中电流 67.610 67.610 1.022.0 220 )/(2 210 + + = + = RRRR E I l A50 A (2)电源端电压 )2.050220( 01 = IREU V=210 V 负载端电压 + = 67.610 67.610 50)/( 212 RRIU V200 V (3)负载功率 P=U 2 I=(22050)W=10kW 负载增大时,电路总电阻减小,线路中电流增大,负载功率增大,电源端电压及负载 端电压均下降。 1.6.1 在图1.08中,已知I 1 =0.01 A,I 2 =0.3 A, I 5 =9.6

15、1 A,试求电流I 3 ,I 4 和I 6 。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图1.08 习题1.6.1的图 I 3 =I 1 +I 2 =(0.01+0.3)A=0.31 A I 4 =I 5 I 3 =(9.610.31)A=9.3 A I 6 =I 2 +I 4 =(0.3+9.3)A=9.6 A 或由I 1 +I 6 =I 5 (将I 2 、I 3 、I 4 三条支路构成的电路看作是一个广义结点),得 I 6 =I 5 I 1 =(9.610.01)A=9.6 A 结果是一致的。 此题说明要充分注意电路结构和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2 试求图1.09所示部分电路中的电

16、流I,I 1 和电阻R。设U AB =0。 解:由广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I=6 A。 图1.09 习题1.6.2的图 题解图1.03 由题设U AB =0知(各电流见题解图1.03): AA R U I S 1 2 2 1 1 = AAII 36 2 1 32 = = 则 I 5 =I 2 I 1 =3(1) A=4 A I 4 =I 1 +I 3 =(1+3)A=2 A 又因 I 5 R=I 4 R 4 则 = = 5.0 4 12 5 44 I RI R 1.7.1 试求图1.10所示电路中A点的电位。 解:电路中由U S2 、R 2 、R 3 构成一个回路,其中的电流 12 3 32

17、2 + = + = RR U I S A=1 A,实际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U S1 和R 1 支路未构成回路,故其中电流为零,V B =U S1 =6 V。 故 V A =V B IR 3 =U S1 IR 3 =(61)V=5 V 7 图1.10 习题1.7.1的图 图1.11 习题1.7.2的图 1.7.2 试求图1.11所示电路中A点和B点的电位。如将A,B两点直接连接或接一 电阻,对电路工作有无影响? 解:对于左侧回路 + = 8 812 20 A V V=8 V 对于右侧回路 + = 4 44 16 B V V=8 V A、B两点电位相等,故两点直接相连或接一电阻对电路工作没有影响

18、。 1.7.3 在图1.12中,在开关S断开和闭合的两种情况下试求A点的电位。 解:当开关S断开时, V R RV A 84.5 3 2012 12 12 1 3 = = V RR 209.3 24 )12( 32 + + = 当开关S闭合时 图1.12 习题1.7.3的图 V R RV A 96.1 .3 2012 12 2 3 = = = V R 209 12 12 3 + + 1.7.4 在图1.13中,求A点电位V A 。 解:方法一:列结点A的基尔霍夫电流方程 0 0)50(50 321 = + + R V R V R V AAA 解之 V A =14.3 V 8 方法二:图1.13

19、可看成是三个有源支路的并联,所以可直接利用求多个有源支路并联 的结点电压公式 VV RRR RR V A 3.14 20 1 5 1 10 1 5 50 10 50 111 )50(50 321 21 = + = + + = 图1.13 习题1.7.4的图 图1.14 习题1.7.5的图 1.7.5 在图1.14中,如果15电阻上的电压降为30 V,其极性如图所示,试求电阻R 及B点的电位V B 。 解:由电路及已知条件:15电阻上的电压降为30 V可知,15电阻中的电流(由 下向上)为2 A。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5电阻中的电流(自左至右)为7 A;R中电流(从上向下) 为I R =7(2+3) A=2 A。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 V B =I R R=(1003057)V=35 V 由欧姆定律得: = 5.17 2 35 R B I V R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