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菊与刀课件

收藏

编号:1682478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3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11-08
10
积分
关 键 词:
日本 文化 课件
资源描述:
菊与刀日本文化面面观作者介绍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菊与刀菊与刀的诞生的诞生v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前夕,受美国军方委托,通过对日本历史文化和在美生活的日本人习俗的研究,提供对日政策的具体依据的著作。v考察方法:把战时生活或者拘禁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研究原形,同时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日本的文献和日本文学和电影v 1946年,本尼迪克特将呈给美国政府的调查报告整理成书出版,书名为菊与刀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影响和评价影响和评价 虽然距离这本书最初写成已经有了将近60年,世界格局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但这本书,依然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首选文献。1944年夏开始研究,经历了一年多于1946年秋整理成书出版。两年后长谷川松治将其译为菊与刀在日发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只1963年就重印36次。经过半个多世纪,还在不断重印的书只有菊与刀。可以说这本书到现在也对日本人素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印象。本书内容与框架本书内容与框架 在日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不在于人的内心。这些观点,对于研究日本人及其文化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日本:“精神分裂”的民族v生性黩武而又爱美v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v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v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v忠贞而又易于背叛v勇敢而又怯懦v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武士道的渊源佛教神道孔孟一、神道l神道是日本的固有宗教。l日本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l神道属于自发宗教范畴,无创始人、无人为创教动机、无系统的学理教义和规范化、制度化的宗教仪轨。l公元5、6世纪佛教与中国儒教传入日本,对神道产生很大影响。二、佛教l公元6世纪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l7世纪初,圣德太子积极推进兴佛事业,被尊为日本佛教的始祖。l东大寺和唐招提寺是历史上有名的佛寺。l中国的鉴真和尚在754年到达日本,正式把律宗传入日本。被奉为日本律宗祖师。l日本佛教形成了自己的佛教。如净土宗、净土真宗、日莲宗等。l佛教仍然是日本的 主要宗教之一。东大寺武士道的精神v义v勇敢作敢当、坚忍不拔的精神v仁恻隐之心v礼殷勤而郑重的礼貌v诚信实、诚实v名誉v忠义武士道精神中,忠诚获得了至高无上的重要性本书框架本书框架 日 本 社会 的 几个 重 要模式等级制度、各就其位(三、四章)“恩”和“报 恩”(五、六章)情义(七、八章)人 之 常 情(第九章)在 此 基础 上 概括 出 的整 体 模式:耻感文化(第十章)自我修炼(十一章)儿童抚养(十二章)一、墨守等级制却又不温良恭顺一、墨守等级制却又不温良恭顺 v日本与美国两种文化对比:对待等级制的态度截然相反:va、美国人信赖的是自由和平等,“怀着正义的愤慨,与等级制展开斗争”P31vb、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整个观念中,日本人依赖于秩序和等级制。“数百年来,不平等一直是他们有组织的生活得准则认可等级制的习惯思维对他们而言像呼吸一样自然。”(P33)明治维新后,日本虽然也引进了西方的生活、西方的经济,但它依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贵族制度社会,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形成了不同的等级 日本人等级制的确定包括多个方面:社会地位(敬语、鞠躬、跪拜等,所有这些都受到细微的规则和习惯的制约),双方的性别、年龄、家庭关系、交往情况等都要考虑在内,包括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礼仪,对等级制的遵从是一门艺术。从家庭到社会的等级制 v在日本,恰恰是在家庭里面,人们得学习并且细致地观察相互尊重的规则。v但是行驶特权的人更像是一个受委托者,而不是独断专行者 v当延伸到阶层社会的时候,社会是严格分层的并且有着设计精密的等级制。v日本人将等级制看作是安全与稳定的保障 二、欠负一报恩的伦理体系二、欠负一报恩的伦理体系v恩与等级制:日本人将恩泛化到整个社会结构中,每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恩情,使得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毫无怨言,实际上就从社会心理层面阐释了等级制度的内在合理性。v欠恩与报恩:在公认的社会关系中,巨大的欠恩感推动每个日本人竭尽全力以求报恩。但是欠恩又是很难受的,因而也很容易产生反感。”日本人对于恩情的感觉与西方人对于债务的感觉v不轻易受恩:当接受一般的熟人或者地位与自己相当的人的“恩”的时候,日本人会觉得恼火,宁愿逃避。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明确授权而去帮助另一个人,他会被怀疑别有用心,因此日本人在帮助别人是显得非常谨慎。恩的分类(第五章)皇恩:受于天皇的恩 亲恩:受于双亲的恩主恩:受于主子的恩一生中与各色人等接触时所受的恩师恩:受于老师的恩vA、义务:无限的报恩,永远不可能全部偿、义务:无限的报恩,永远不可能全部偿还。还。v忠:报答天皇的恩,对天皇、法律和日本国的义务。日本人理想国中的统治者就是天皇,他是现世存在的神,天皇满足了人们对神和完美的需要。因此任何人都要对天皇绝对地忠诚,而且日本人时时刻刻都在增强皇恩意识。v孝:报答父母的恩,对父母和祖先的义务,连带对子孙的义务。父母即使犯了很大的错也不会有人批评父母,而是由子女来承受后果。v职责:对自己工作的义务B、情义:必须要偿还的人情债,是一套与义务完全不同的义务。v对社会的情义对社会的情义:其根本的含义是“偿还情义”,向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报恩的义务。比如对姻亲的义务、对非近亲的义务(姑妈、堂兄等,并非受恩于他们,而是由于来自共同的祖先)。不同于孝道,上面这些都被称为情义。v下属对主君或战友的关系是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情义,那时候“情义”都是发自内心的,是近代日本人对黄金时代的白日梦。在古代日本,甚至被看的比忠还重。比如日本的民族叙事诗四十七士物语赞颂的就是属下对主君的忠义。为了替主君报仇,报答主君的恩情,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名声,父亲、妻子、妹妹甚至正义。当他们为主君报仇后,又在其坟前集体自杀,因为他们的报仇行为虽成全了他们对主君的义,却导致了他们对幕府的不义,他们只有以自杀来偿还,这种抛弃爱情、亲情的忠义故事深得日本人的青睐。v1、含有强迫、不情愿的意味:强调的是舆论的压力迫使某人违心地去履行“情义”,而说话者并不想这么做。v2、严格要求报恩:讲情义类似于美国的欠债还钱,如果不能偿还情义,会导致“情义的破产”,因此日本人在生活中要步步小心v3、偿还情义是完全对等的:“还礼”的时候让人“净赚一笔”的做法会使人颜面扫地。v4、如果偿还的时间超过了一定的期限,这份情义会像产生利息一样的增长:时间越久,需要偿还的越多。v1、报复同样是美德:日本人认为,当受到侮辱、毁谤及失败未得到报复,或者未被雪除,“世界就不平稳”,一个正派的人必须努力使世界恢复平衡,这是人的美德,绝不是人性中的罪恶。这种观点类似于古典时期西班牙的“西班牙的勇敢”和德国的“名誉”,它是超越一切物质意义上的利益的。为了“荣誉”,一个人会献出财产、家庭和生命有多少,他的美德就有多高。v2、自我克制:在日本,自我克制是一个人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这种要求对武士要高得多,比如禁止喊饿,饿死事小,不值一提,受伤的时候也不能流露出任何痛苦的神色。v3、一个人的生活应该跟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保持一致:对等级制惯例的遵守,也是日本人自重的基础v4、对专业名声的维护:人与工作完全等同起来了,对他的行为和能力的批评,都会自动成为对他本人的批评。v失败会另日本人感到羞辱和污秽,由于害怕失败所以尽力避免竞争。在偶然的失败或侮辱面前,报复是高尚的“好事”。(例子:P115)在今日日本,他们还是认为羞辱是非常严重的,但是主动的进攻减少了,而更多的转向针对自身。要不就把报复的欲望当作一种激励手段,促使自己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要不就让它蚕食自己的心灵,导致抑郁、厌倦感甚至自杀。v战后日本随机应变的现实主义态度是日本人对自己名声的情义的光明面,他们接受了投降的结果,再度为荣誉而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世界的尊重。报报恩恩义 务对社会的情义对 自 己 名 声的义务情 义忠孝职责三、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的比较三、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的比较v日本人关于“忠”、“孝”、“情义”、“人之常情”有种种规定,这些规定的总和就是日本人的人生观。一个人的生活包括“忠的圈子”、“孝的圈子”、“情义的圈子”、“人之常情的圈子”还有许多其他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有其特定的规则。日本人把人生看作一出戏,要求认真的去平衡一个圈子和另一个圈子的关系,不同圈子之间的冲突是他们影视剧、戏曲、小说永恒的主题。v日本人规定了如此复杂的一套行为标准和义务系统,一旦违背了这些标准将会导致耻辱。因此,当日本人对耻辱如此敏感的时候,就会履行关于善行的所有规则。v从人类学的角度,本尼迪克特将日本和美国关于社会控制的基础进行了对比,区分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v罪感文化罪感文化v西方罪感文化中,人们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反应来做善行,尽管没有人知道你的错误行为,但是还是有罪恶感,并且通过坦白你的罪恶,可以减轻这种罪恶感。v耻感文化耻感文化v羞耻文化依赖的是外在的制约手段,在耻感文化里,有过失的人只要自己的错误行为没有暴露出来,就不需要自寻烦恼,忏悔只会招致麻烦。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羞耻是需要首先考虑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需要考虑公众对自己的评价。四、日本人两面性人格的形成原因四、日本人两面性人格的形成原因v日本人与美国人的人生曲线差异:日本人与美国人的人生曲线差异:v美国人的人生曲线和日本人的人生曲线截然相反,日本人是U字型的人生曲线,老年人和儿童有着无限的自由,而中年人受到严格的约束。v在美国,这种曲线是倒过来的,幼儿教养非常严厉,随着孩子日益成长而逐渐放松,当他足以自食其力地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人的掣肘。在美国,壮年期是自由和主动的鼎盛时期。当他年老迟钝,精力衰退,或要人照顾时,又一次受到约束。日本人性格的两面性的原因:日本人性格的两面性的原因:教育方式的不连贯教育方式的不连贯 v幼儿时期:日本人在幼儿时期过的是一种有特权的和娇纵的生活。v六岁以后:日本人在六岁以后便要学习自我控制,抑制自己的欲望,要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需要偿还的恩情,在行动上要学会谨言慎行,并要明晓羞耻。此外,在日本儿童从少儿时期向成年人转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得到伙伴的认同v幼年时期的放纵与成年后的严格自控使日本人在性格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在两个阶段对个人要求的巨大差异是直接导致日本人性格自相矛盾的原因,为他们日后进入等级森严的成年人的社会准备了基础。总结v作者在比较美国人和日本人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阶层、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之后,进而对比两国文化的异同,这些不同正是由于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国民性。v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本尼迪克特将在研究部族社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与人格理论,扩大应用到分析日本这一大型文明社会。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式,即日本文化的各种模式。得出了日本文化不同于欧美的“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的结论。Thats all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日本文化——菊与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682478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