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06239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 教育研究及其特征1) 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2)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a.客观性对象、过程和结果b.系统性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系统性、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c.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内容3)教育研究: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想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4)研究的特殊性(特征): 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5)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a.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b.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c.教育实践是推动教

2、育研究的动力 d.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l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l 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l 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l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 计划(主要工作) 选题:确定研究的课题,明确研究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制定研究方案。2.实施(注意点) 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总结(主要工作) 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1) 基础研究(着重于

3、形成创造性构想的)、应用研究(着重于实际应用的)、开发研究(着重于成果推广的)-大概了解定义 基础研究:涵义:学术研究,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为目的。基础研究分为:a. 纯基础理论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活动的内在本质的规律,而对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而言,往往只有抽象的经典的指导意义。b.定向基础理论研究:对教育科学的基础原理加以推论或引申,提出适合具体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原则与原理,为解决教育内部某些方面的共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研究:涵义: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

4、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其具有具体化、实用化两个特点。应用研究可分为:l 开拓性研究:在前人没有工作过的研究领域从事具体实用目的的研究活动。l 扩展性研究:在已经考托的领域从事创新性研究活动。 开发研究:涵义: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推广以扩大其影响价值研究。其主要作用:l 桥梁作用l 转化作用l 反馈作用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a) 涵义:主要用蚊子而不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旨在理解、阐释所研究的现象,并不强调在开始研究时队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理论假设。b) 传统的定性研究:以哲学为基础,注重思辨、逻辑推理,根据个人主观经验,用演绎的方法队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偏向结论

5、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一集研究者个人观点的阐发。c) 定性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定量研究:主要用数字和变量来描述现象。与定向研究相比,它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更关心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因果效应,更强调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研究结果。最典型的定量研究当数教育实验,问卷调查则往往兼具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特征。3) 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研究包含着认识客观事物状况和找出改变客观事物方法两方面) 描述性研究: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 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第二章 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第一节1.

6、 课题:是从研究方向锁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具体研究项目。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二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2. 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l 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l 来源于对已有教育理论的怀疑l 来源于队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l 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第二节对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p17)1. 研究是否有意义(了解)-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异议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所选择的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课题的学术价值所选择的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

7、体系。2. 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l 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资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等。 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比较合适?这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3. 研究是否有创新4. 问题是否具体明确第三节 选题策略1.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2. 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3. 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4. 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第四节 研究方案设计1) 教育研究方案的涵义:研

8、究方案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它是对某一研究课题从提出课题、实施课题到全面完成课题这一动态过程的系统、具体的设计规划。教育研究方案就是对某一教育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的具体规划。2) 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内语须看p21-25)1. 课题依据;2. 课题研究目标;3. 课题研究内容、对象;4. 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5.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6.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第三章 文献检索与综述第一节 文献及其作用1、 文献的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有时也指其中的知识或信息。其特点是把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文字、图

9、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递。2、 文献的类型:按文献的社会属性来分,可分为政治文献,军事文献,经济文献,教育文献等。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记录形态来分,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网络型。3、 文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第二节 教育文献的收集1、 我国教育文件信息源p36(了解)2、 收集教育文献的原则,方法,途径。原则: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策略性,预见性,持久性方法和途径:采购,现场收集,检索,复制,下载,索取。第三节 教育文献检索

10、1、 文献检索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所需要的文献信息的过程。2、 文献检索的目标有两种:一种检索特定的文献信息,这是最基本的检索,包括书目检索,篇名检索,篇目检索。二是检索特定的专题资料。3、 文献检索工具p39(了解)4、 教育类图书的检索途径与方法:分类途径,书名途径,著者途径,主体途径,关键词途径,序词途径。人们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顺查法,即由远及近,顺年查找直到现在。倒查法,即由近而远的逆时间顺序向后查找。分段法,即划定一段时间,查找这段时间内的文献。追溯法,以作者附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为基础进行追踪查找。5、 教育类报刊的检索途径跟方法:1 中文教育报刊名

11、称的检索2 外文教育报刊名称的检索3 篇名检索(具体方法:通过卡片索引检索,通过书本索引检索,通过文摘进行检索,通过各种教育刊物的总目录进行检索。)第四节 计算机检索1、 计算机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2、 计算机检索的途径主要有:篇名检索,关键词检索,作者检索,分类号检索,刊号检索。计算机检索的主要步骤:p43(了解)第五节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是阅读、思考大量文献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的过程的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2、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收集资料的范围

12、、主题内容,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3、 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标题。标题应是综述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能鲜明地表述该综述的主要问题,重点一目了然。 提要。简单扼要地阐明该综述的主题内容,以及本综述所收集的资料的范围和来源。 正文。是综述的主要部分,系统地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的观点、做法进行叙述,可以介绍各种不同观点、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让读者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结束语。是作者根据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综述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所作出的结论,也可以介绍尚待解决的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参考文献。一般来讲,要求逐一列出综述所引用、参

13、考的文献,也可以在综述的过程中引用的时候标注文献出处。4、 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定好题目。定题前要充分的考虑读者的需要,选取当前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充分考虑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理论性和学术性。选好资料。确定主题后,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检索途径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做到大量地占有与主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整理资料。要写好综述,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组织,做好文摘或有关卡片,加上标注,使杂乱无序的文献资料能够按照综述的需要,依次序进行排列。用好资料。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认真阅读跟研究,从中筛选可信度高,有一定深度、新意和代表性的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

14、上,拟定综述的提纲。认真撰写。撰写综述,要注意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运用,系统概括。审核修改。写完后要认真的审核,尽量避免或减少差错。标明出处。注意标明引用的各种原始资料,目的是为读者了解或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线索、信息,同时也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敬和肯定。第四章 教育经验总结第一节 教育经验总结概述1、 所谓的教育经验总结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的研究程序,对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事实加以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这里所指的教育经验应该是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而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应该满足以下标准:典型性,现实性,创新性,效

15、益性,稳定性,适用性,发展性。2、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以已有经验作为研究内容。保持研究过程的自然状态。注重对教育经验的理性思考。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3、 教育经验总结从理论水平上来说,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或者是三个层次,即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理论性经验总结。 具体经验总结是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事实为基础,总结某一具体专题活动的经验,主要撰写专题活动的目的、内容、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研究者的体会。一般经验总结是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将某一具体的教育事实扩大到对某一类教育现象的研究,从一事一议发展到对某一类教育活动原则和规律的认识,并从中概括出经验的一般形式。理论性经验总结是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

16、。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规律,把一般性的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原则和教育理论。4、 开展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管理者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总结教育经验是增强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第二节 教育经验总结实施步骤确定总结对象制定总结计划明确任务要求 合理分工协作 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经验资料的积累、筛选、提炼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 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教育经验总结的论证撰写经验总结报告第三节 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

17、量相结合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联系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要有创新精神第5章 教育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所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分析,从而了解实际情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第1节 调查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P781、 准备阶段1、 确定调查研究课题2、 选择调查研究对象3、 草拟调查研究提纲4、 制定调查研究方案5、 调查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培训2、 调查阶段3、 研究阶段1、 整理资料2、 分

18、析资料(1) 定性分析(2) 定量分析3、 推断结论4、 总结阶段(1) 概况调查报告(2) 专题调查报告(3) 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4) 介绍新事物新方法的调查报告(5) 个案调查报告第2节 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将事先编制好的问卷发给被调查者填好后收回,以获得所需要的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P831、 问卷题目的类型 根据问题及回答形式,可将问卷题目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三种。1、 开放式题目开放式题目由回答者任意作答,不规定可能的答案,也称为无限制式题目。开放式题目的优点:一是留有较大的空间,让回答者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二是可能得到一些研究者未曾考虑到的结果,利于探索性研究。 开放式

19、题目的缺点:一是因回答者可以任意阐述见解,问卷得到的信息可能与研究课题无关。二是答案因人而异,难于整理和量化。三是回答者可能没有主见无法作答或不愿回答。2、 封闭式题目(能判断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常用形式:(1) 填空(2) 选择(3) 量表(4) 排序封闭式题目的优点:一是答案规范,便于统计分析。二是容易回答,如果组织得当,回收率和有效答卷较高。封闭式题目的缺点:一是有些回答者可能随便乱答。二是在可选答案中可能没有一个合回答者的意,而拒绝作答,成为缺失资料(数据)。3、 混合式题目(能判断)2、 问卷设计的策略p851、 问卷收集的资料要易于处理、分析和解释。2、 要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问

20、卷中的题目都是研究课题需要的。3、 设计的问卷要让被调查者愿意回答:一要简短,所需的答卷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二是让回答者易懂易答:三是尽量不要涉及禁忌话题(如果确有需要,对问题要适当处理,否则难以得到真实答案)4、 要合理安排问卷结构5、 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用互联网进行问卷调查3、 问卷设计的程序(了解)p85(1)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提出哪些问题,测量哪些变量。(2) 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分析方法、答卷者的教育程度,确定题目类型(3) 草拟问卷的标语与指导语(4) 编写问卷题目(5) 问卷编辑4、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问卷发放的主要方式有:1、 集中被调查者(如学生或教

21、师),当场答卷并收回。回收率最高2、 派人送给被调查者(如学生、教师或家长),待填写完后收回。回收率也高3、 将问卷邮寄给被调查者,填好后再寄回。回收率不高4、 将问卷刊登在报刊上,鼓励读者做出回答并寄回。通常要跟抽奖挂钩,目的是提高回收率。5、 问卷法的优缺点主要优点:(1)简便易行,容易控制。(2)所得资料便于整理和统计分析。(3)问卷上不记名,减少了回答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收集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4)问卷可以发至较大范围作调查。主要缺点有:(1)问卷资料往往难于核实,调查质量不易保障。(2)有时难于预计问卷回收率,如果回收率太低,资料就失去了代表性。6、 选择题和量表题的编制1、 选择

22、题的编制首先,编制的题目应当不带倾向性,不含暗示。其次,当选项是按某个一句分成的类别时,要做到不重不漏。第三,要认真考虑选项的措辞。2、 量表题的编制(了解)p88第三节 访谈法访谈调查就是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谈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1、 访谈法的类型(特点、优缺点)p921、 结构式访谈法2、 非结构式访谈3、 半结构式访谈二、访谈要求1、访问者应取得被访者的配合2、访问者应举止文明,言语得当,态度诚恳3、访问者应明确访谈的目的,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谈话围绕主题进行4、谈话开始时,应将调查的目的告诉被访者,然后按预定的程序进行5、访问者对所提的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应熟悉,能解

23、释被访者的疑问6、访问者对问题不启发、不暗示,对回答不评论、不表态7、带上录音设备,在征得被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可以收集完整的对话。对录音资料要及时整理8、在调查报告中应用被访者的原话时,可以保留原来语气、方言以及不通顺的句子三、访谈法的有缺点(理解)p93第四节 观察法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状态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思维过程。观察法是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调查人员呢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调查对象,记录观察结果。有效的观察,一是要有正确的观点作为指导;二是观察目的明确,而不同于平常人们无目的的随意看看;三是具备一定的关于所观察对象的基本知识;四是有计划

24、地进行,事先要拟定观察提纲或观察表格;五是有有效的记录手段和分析方法。1、 观察法的类型(理解)p941、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仪器2、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3、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系统设计或一定结构要求4、 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根据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表现的取样方式2、 观察法的步骤(掌握)(1) 制订观察计划(2) 根据观察目的和人力、经费确定观察对象,包括范围和数量(3) 对观察人员进行培训(4) 进入观察环境(5) 观察和记录3、 观察记录表(了解)p964、 观察技巧(了解)1、 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

25、场合2、 安排好观察顺序3、 减少观察误差五、观察法的优缺点(掌握)优点:可以直接向被观察者了解情况,因而可以获得许多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在自然情况下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现象作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缺点: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带有表面性或偶然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的观察会因视角不同或主观因素不同导致不同结果;由于是现场观察,或多或少会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所以可能会被拒绝观察,是观察法中止。第5节 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可以具体到一个人或一个现象)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具体状态和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现象。个案调查是个案研究的基础,它立足于

26、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联系,侧重于就事论事,调查结果可为有类似情况的人和事提供参考。1、 典型调查p99典型调查的定义(了解、判断)优缺点(理解)2、 重点调查重点调查的定义(理解、判断)3、 追踪调查追踪调查的定义(理解、判断)第6节 抽样调查1、 简单随机抽样p100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即从有限总体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样品,总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入样本。人们熟知的抽签、摇奖都属于简单随机抽样。2、 分层随机抽样在下列几种情况,考虑将总体分层是合适的:(理解)(1) 需要总体的某些分类数据(2) 总体是由一些差别很大的子总体组成时,或者要测量的主要变量与子总体的大小

27、是密切相关的,分层样本较有代表性。(3) 总体中不同单位之间差异大而单位内部差异小时,分层可提高估计量的精确度(4) 为便于抽样而按行政单位或地理区域进行分层3、 整群抽样(看一下)p1024、 等距抽样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将总体的个体排队,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抽取样品。5、 随机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了解)p1036、 准随机抽样(知道)方法:(1)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子总体(群),在子总体内进行随机抽样(2) 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3) 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4) 样本是随便选取的(5) 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第6章 教育个案研究第

28、1节 个案研究概述1、 个案研究的涵义个案研究是通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与认真细致的分析,来认识个案的现状或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2、 个案研究的意义1、 个案研究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2、 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3、 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4、 个案研究是教育反思的重要手段3、 个案研究的特点(内容也要看)p1211、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2、 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 研究过程的深入性4、 个案研究的局限性p123个案研究一般只能揭示对象的类型特征个案研究中的个案追踪研究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研究对象的长期合作,部分研究对象的流失也会给研

29、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常常削弱第2节 个案研究的步骤(掌握)1、 认识个体,确立个案2、 个案的资料搜集3、 分析整理资料4、 个案的发展指导5、 追踪研究6、 撰写报告第3节 个案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p1281、 追踪法2、 追因法3、 临床谈话法4、 产品分析法5、 教育会诊法 实践:请按个案研究的实施步骤,采取个案追因法,拟定一个研究方案(掌握)第七章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种类P138总体:统计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被抽到的个体称为样品,样品的全体称为样本。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个体之间在性质和

30、数量上可以变化并可以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变量类型(会判断)P1391.定类变量(亦称类别变量,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别上的不同的变量。)2.定序变量(亦称等级变量,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3.定距变量(亦称间距变量,是取值具有“距离”(间距)特征的变量。)4.定比变量(这是一种既有测量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变量。)第二节 描述统计 P140描述统计: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用统计图和表呈现结果,或者计算变量的数字特征,以反映研究对象的规模、水平、比例、集中趋势或离散程度等。次数分布表(看案例题,要学会编制、掌握步骤)P142步骤如下:第一步:求出全距。最大值与最小

31、值的差,用R表示。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第三步:决定组限。第四步:分组登记次数。基本的统计图有:条形图、饼图、次数直方图。P144平均值(学会运算)P145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看)第三节 推断统计P149随机现象:在确定的条件下,有多种可能结果出现且事先不能断言哪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叫随机现象。事件:随机现象中的每一种可能结果,叫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会判断)必然事件:在确定条件下,一个事件一定会出现,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在确定条件下,一个事件一定不出现,概率为0.正态分布(什么情况下为正态分布,理解)P149正态分布的性质P150标准化变换与标准分数P151统计量和自

32、由度P151t检验P152如果两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则两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可采用t检验。用t检验时必须分清两个样本是独立样本还是相关样本。独立样本的t检验(理解)P152成对样本的t检验(理解)P153方差分析过程与步骤P153(1) 提出假设。(2) 离差平方和分解。(3) 自由度分解与计算均方。(4) F检验。方差分析举例(看)P155列联表分析(看)P156第四节 分数的转换与解释P157原始分数: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作答(或反映)计算出的测验分数称为原始分数。原始分数的局限:1. 不可比性。2. 不可加性。3. 不能反映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百分等级分数

33、P158计算公式PR=100-(100R-50)/NPR为百分等级,R为排名序数,N为被试人数标准分数计算公式Z=(X-X)/SX表示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始分数,X表示团体的平均分,S表示团体的标准差,Z表示该生的标准分数。标准分数的特点(理解)P158:T分数:通常的考试T=10Z+50部分省份的高考标准化考试公布分数T=100Z+500其中Z是正太化标准分数。第五节 测验信度P159测验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一般来说,误差越小,信度越大;误差越大,信度越小。信度通常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大测验越稳定、越可信。(会判断)信度0.9时,信度很高;在0.750.9时

34、,信度较高;在0.650.75时,信度中等,尚可接受;在0.550.65时,则认为是处于临界状态;信度0.5时,信度低。信度的计算P1601.重测信度应注意:(1) 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宜,间隔太长,被试的情况容易发生变化,两次测验结果就会有较大差异,这样就会低估测验的信度;间隔太短,由于记忆的影响,第一次的测验结果会对第二次产生影响,这样就会高估测验的信度。通常间隔13周为宜。(2) 重测信度比较适合用于速度测验、问卷调查等非难度测验。难度测验(各种考试多数属于这种情况)不宜用重测信度,而用复本信度比较好。(3) 在第二次测验时,应注意提高被试的积极性,使他们如同第一次测验那样认真对待。2

35、.复本信度应注意:(1) A和B两份试题的具体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可能会高估信度。(2) 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当短一些(如一两天),以免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练习的作用而影响到第二次测验的结果。但是如果两次测验接着进行,被试容易产生厌倦情绪。3.分半信度4.系数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掌握)P1621.适当增加测验长度。2.对于与能力有关的测验,其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3.测验的内容不应过于复杂,内容过于复杂实际上相当于缩短了测验的长度,同时还会增加测度误差而降低信度。4.测验的实施和评分方法应统一和客观。第六节 测验效度P162测验效度:是指测验实际能测出所要测得特质或能力的程度,即

36、测验的有效性。效度与信度(关系)一个测验可以有很高的信度,而效度却很低;但如果信度低,则效度一定低。就是说,一个测验要有高的效度,首先要有高的信度。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评定内容效度的可行方法P164:请熟悉所测学科的专家(通常是富有命题经验的教师)检查双向细目表是否符合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各章节的内容比例是否合理。然后对测验题目与双向细目表进行比较,如果吻合程度高,则内容效度高。校标关联效度(看)P164提高效度的方法P1651. 提高测验的信度2. 精心编制测验3. 选择好的校标第七节 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P165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

37、按平均的得分计算难度,计算公式:P=X/WX为被试在该题上的平均的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值。区分度:是指题目对被试的知识水平(或能力)差异的区分能力。它是题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价测验质量、筛选测验题目的主要依据。区分度的计算方法:相关法。第八章 教育实验研究P176第一节 教育实践概述教育实验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 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是判明因果关系。(2) 教育实验以假设为先导,围绕验证假设而操纵变量。(3) 教育实验的因果探求是以人为的条件控制来保证实现的。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1) 教育实验的研究对象的许多属性是不能人为改变的,如性别、年龄、社会经济

38、地位,因而教育实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情境中进行的。离开了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应地教育现象就可能不会发生。(2) 大多数教育现象是不确定的(随机的),而研究中涉及的概念往往难以界定(模糊的),这就使教育实验难于精确量化,因而要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时需要用整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来处理实验变量。(3) 教育实验的对象是任何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涉及情感、动机、价值判断,所以教育实验远比自然科学经验丰富、生动、复杂和多样。此外,由于许多时候教育实验的对象是学生,这就有一个实验伦理问题。教育实验的功能(了解)P177(1) 检验现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2) 检验自己的经验和

39、摄像是否有效,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的基础。(3) 为新出现的教育理论家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找可行的操作程序。教育实验的局限性P178:(1) 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2) 实验可能引起副效应。(3) 测验误差。(4) 选择误差。教育实验的过程三个阶段:(1) 实验选题和设计。(2) 实验的实施。(3) 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看)P179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测量和控制P180自变量:在实验中通常称为实验因素,是由实验者掌握的、假定为原因的变量。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另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选择而变化的变量,如学生性别、年级、智力等。因变

40、量(P182):是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与被试行为反应相关联的变量,是实验者感兴趣的指标。从测量理论来说,选择的因变量指标要尽量满足以下条件(1)客观性 (2)可靠性 (3)有效性 (4)可量化控制无关变量的常用方法是等组设计,划分等组的方式有:随机分组、消除影响和匹配被试。实验效度(P184):是实验结论基于事实或证据可以被证明或解释的程度。效度包括 内在效度 和 外在效度。内在效度:用来衡量实验结论的真实性与可解释程度。其含义是,就试验样本而言,因变量的变化,多大程度上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外在效度:是实验结论的可推广程度。其含义是,由实验样本得到的实验结论推广到全体研究对象(目标总体)的有效程度

41、。常见的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情况及控制办法P187:1. 经历2. 成熟3. 样本选择4. 测验5. 被试中途退出实验6. 重复实验的干扰7. 实验参与人员的态度8. 其他教育实验的类型(理解、会判断)P189:根据实验的目的来分,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可以分为真实验、准实验和前试验。根据被试分配方法,可以分为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P190:1. 前试验设计(1) 单组前后测设计(2) 固定组比较设计2. 准实验设计(1) 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2) 时间序列设计3. 真实验设计(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2) 实

42、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3) 所罗门四组设计教育实验评价的任务是(了解)P197:(1) 对实验效果进行归因。(2) 检视实验过程。(3) 得出实验结论。(4) 总结实验成果。(5) 判断实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教育实验评价对教育实验的作用主要方面:1. 全面衡量教育实验成果2. 鉴定教育实验的价值3. 评定教育实验研究者的成绩4. 促进教育实验规范化实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P198):(1) 实验课题的价值(2) 方案制订的科学性(3)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过程评价指标体系(P199):(1) 实验参与人员(2) 变量操纵和控制(3) 新异变量的控制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99)具体包括:1.

43、 取得了哪些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所得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地位;2. 有无推广价值,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教育实验评价可采用 自我评价 、 专家评价 、 行政验收 等方式进行。教育实验评价需坚持的基本原则(P200):(1) 实事求是的原则(2) 辩证分析的原则(3) 百花齐放的原则(4) 整体性原则教育实验评价的基本方法(P201):(1) 资料鉴定法(2) 现场观测法(3) 专题分析法(4) 个案调查法(5) 状态测查法(6) 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应答”及时反馈系统、进行评价第九章 教育叙事研究 理解 1、教育叙事研究既可能叙述真实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也可能叙述想象中的虚构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

44、。记忆 2、教育叙事研究属于实证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或理论研究、批判研究)记忆 3、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策略 u 分析资料: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 寻找“关键事件”;倾听“本土概念”u 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记忆 4、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u 将“教育生活”还原为“教育冲突”。一个好的故事总是显示或暗示了某种冲突。u 学会识别“教育冲突”。大量的教育冲突是看不见的,它们潜伏在教育日常生活中,保持沉默、处于遮蔽状态。第十章 教育行动研究填空题 1、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记忆 2、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教育行动研究就

45、是“由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情境当中,根据自己实务活动上所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际行动付诸实施执行,进而加以评价、反省、回馈、修正,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记忆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u 以实践为主要导向u 协同合作u 反省思考记忆 4、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u 行动研究能够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教育行动研究是新教师把握课程和教学工作的有力武器;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适应和参与教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认识自我u 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必要的教学技巧之外,教师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性”大题 5、教

46、育行动研究的历程一、 界定问题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3、确定问题焦点二、 制定方案1、拟定行动研究计划2、规划文献和资料收集3、制定行动研究策略三、 开展行动1、行动研究方案实施的注意事项2、行动研究中的协同合作3、行动研究中的资料收集4、教育行动研究的监控四、 评估反馈1、对行动研究方案的评估2、对资料及其意义的评估3、对行动结果的评估五、 撰写并公开研究报告1、撰写并公开研究报告的意义 2、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识记 1、教育研究成果的定义:是研究者对所从事的教育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的产物。 理解 2、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目的P248

47、 识记 3、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类型:一、 教育经验总结 1、描述性总结 2、概括性总结 3、论述性总结二、 调查报告研究 1、题目 2、引言3、正文4、讨论和建议 5、附录三、 实验研究报告 1、题目 2、引言 3、方法 4、结论 5、讨论四、 一般论文 其按研究目的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理论探讨性 、论证性论文2、综合论述性论文3、预测性论文无论哪一类论文,形式格式基本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五个主要部分:1、标题 2、摘要 3、引言 4、正文 5、结论与讨论识记4、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u 标题与文章的一致性u 尽量体现创新精神u 行文流畅,格式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