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五周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747320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第五周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第四、第五周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四、第五周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资源描述:

《第四、第五周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第五周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课件(1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一、物流市场运行机制1、物流市场 物流市场是有关物流产品和资源交换关系的总和。具有协调物流各要素,配置物流资源的功能。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2、物流市场行为与秩序市场行为:物流的主体双方对物流产品交易的决策和行为过程 市场秩序:市场行为的规律性,由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组成。市场机制 第一,供求机制:供需形成价格,价格反映供需。第二,竞争机制:自主决策,比较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第三,风险机制:风险自担,风险决定收益。第四,价格机制:价格影响供需。第五,出入市场机制:市场调控资源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市场规则第一,价值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2、第二,法律制度:强制实施,框架内游戏。第三,交易规则:统一内容,简化过程,降低成本。第四,政府调控:宏观调控,维持秩序。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3、物流市场的分类 买方物流市场 物流需求占主导;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卖方物流市场 供给方占主导;扩大再生产,重量不重质。均衡市场 买卖双方力量相当;供需平衡,价格稳定,市场健康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二、物流价格1、物流价格的含义 物流价格是指物流企业对特定的业务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价格。它是物流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供需。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2、物流价格的特征 劳务价格 是商品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 社会生产过程:

3、劳动对象形态的改变,包括时空的转移。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3、物流价格的决定因素 物流成本:物流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和最低界限。物流供求关系:供求影响价格。物流市场的竞争程度:垄断,自由竞争。国家经济政策。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三、物流需求的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服务)的价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引起该商品(服务)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比率 价格变动比率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公式如下:Ed=(Q/Q)/(P/p)E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Q/Q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P/P表示价

4、格变动的比率 当E1,即需求是单一弹性 当E1,即需求富于弹性 当E1,即需求缺乏弹性 当E=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 当E 价格完全有弹性 v例题1某时期,一种物流服务的市场价格为40元时,市场对其需求量为200,当其价格为30元时,市场需求量为400。问 当这种物流服务价格从40元降到30元时,其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当这种物流服务价格从30元升到40元时,其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因此,如果只是一般地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价格弹性,而不考虑是涨价还是降价的结果,在经济分析中,一般采取两点价格的平均值和两点需求量的平均值。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2、影响物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是否具有可替代性的

5、物流服务。可替代物流服务的数量,可替代程度和替代成本的高低。物流费用在产品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小,弹性小;比重大,弹性大。产品的自身属性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四、物流供给价格弹性1供给与物流供给 在影响供给量的诸多因素中,价格是最灵敏、最重要的因素,供给数量与价格水平呈正比关系。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2物流供给的价格弹性 物流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灵敏程度,公式表示为:Es=(Q/Q)/(P/P)Es物流供给弹性系数,一般是正数。Q/Q表示供给量变动的比率P/P表示价格变动的比率 Es=0供给完全无弹性Es 价格完全有弹性 Es1

6、 供给量富有弹性Es=1 供给单一弹性Es1 供给缺乏弹性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3影响物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l)物流生产的进出门槛。技术、资金、政策门槛。(2)物流生产规模调整的难易程度。越容易调整,弹性越大;越难调整,弹性越小。(6)物流服务生产成本。成本低,规模易扩大,弹性大。v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1、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均衡的形成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3、我国物流市场的供求 物流供给存在“硬缺口”需求不足与供给不够并存 供需矛盾存在差异性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4、我国物流市场价格 物流价格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物流市场成为经济的热点之一,众多企业参

7、与社会物流服务,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外资物流企业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为了争夺客户、抢货源,企业之间互相压价,竞价经营,其中不乏扭曲竞争、价格陷阱、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无序、混乱、失控的物流市场价格使服务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起步晚、规模小、功能单一、实力弱的国有企业处于劣势,不断升级的价格大战使众多物流企业深受其害。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建立物流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要使其市场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合理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

8、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使微观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第二,为克服和弥补市场本身的不足,政府必须按照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兼顾公平与效率,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一定程度的直接干预,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第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形成价格和政府宏观调控价格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流市场与物流价格实质是政府调控物流市场,物流市场形成物流价格,物流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第三节 物流供给与需求的平

9、衡 物流企业制定适宜的供求价格策略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二是了解客户愿意支付的成本。三是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四是科学细分物流市场。五是制定价格策略。本章小结1、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2、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物流供给水平、空间经济布局、技术因素、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平、物流价格。3、反映物流市场需求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进出口总额。4、物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能够向市场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的能力或资源,也就是在

10、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各种物流服务的数量,物流供给的实质就是物流服务的提供。本章小结5、物流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服务价格、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物流需求、制度和政策、自然环境与工农业布局6、物流服务是以生产、营销、消费为对象,它是各种有形和无形服务的集合,它包括核心服务、便利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7、物流价格是指物流企业对特定的业务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价格。它是物流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8、物流供给价格是物流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服务所接受的价格,它取决于物流成本。9、物流需求价格是一定的物流需求所对应的价格,物流需求量与物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第四章 物流生产理论与决策第一节

11、 物流产品及其特性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一、物流服务的概念一、物流服务的概念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站在从事有形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营销角度去理解二是站在专业物流企业服务经营的立场上思考什么是物流服务。第一节 物流产品及其特性第一节 物流产品及其特性(一)作为企业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物流客户服务)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是为了支持其产品营销活动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服务。目的:保证客户对商品的利用可能性。生产生产消费消费服务产品组合服务产品组合信息信息服务服务

12、产品产品第一节 物流产品及其特性日本物流学者阿保荣司认为:强调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将商品送达到客户手中,使其获得商品的“利用可能性”。利用可能性=存货服务率 X 配送服务率物流服务的要点拥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物流客户服务的衡量标准:库存持有率:由库存水平决定。订货周期:从客户发出订单、提出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到收到产品或 服务所经过的时间。配送率:满足客户配送要求的比率。商品完好率项目项目含含 义义商品库存服务率商品库存服务率商品库存满足订货的程度:全部品种可以立即交货;商品库存满足订货的程度:全部品种可以立即交

13、货;90%的水平可以及时交的水平可以及时交货货接受订货截止时接受订货截止时间间接受订货截止时间如:当天的几点;当月的几号接受订货截止时间如:当天的几点;当月的几号交货日期交货日期交货时间:如当天交货;翌日交货;一周后交货等交货时间:如当天交货;翌日交货;一周后交货等订货单位订货单位订货单位数量的大小:如接受零星数量的订货;按箱、盒单位接受订货;按订货单位数量的大小:如接受零星数量的订货;按箱、盒单位接受订货;按托盘接受订货;按整车货物接受订货托盘接受订货;按整车货物接受订货交货频率交货频率商品配送的频率:如一日配送一次;一日两次以上;隔日配送等商品配送的频率:如一日配送一次;一日两次以上;隔日

14、配送等交货时间指定交货时间指定按照指定时间交货:如中午十二点到一点之间配送按照指定时间交货:如中午十二点到一点之间配送紧急交货紧急交货采取特别的方式紧急交货:快递公司的紧急配送采取特别的方式紧急交货:快递公司的紧急配送物流质量物流质量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如运输过程中商品的完好率和正确送达率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如运输过程中商品的完好率和正确送达率信息提供信息提供提供商品流转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商品库存状况;货物运输状况提供商品流转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商品库存状况;货物运输状况交货条件交货条件按照指定条件交货按照指定条件交货企业物流服务内容及含义如下表所示:企业物流服务内容及含义如下表

15、所示:第一节 物流产品及其特性(二)作为物流企业产品销售的物流服务(物流商品)(三)物流服务的特性(三)物流服务的特性1、从属性:从属于商流、从属性:从属于商流2、即时性:非物质形态劳动,是一种伴随销售、即时性:非物质形态劳动,是一种伴随销售 和消费同时发生的即时服务。和消费同时发生的即时服务。3、移动性和分散性:这是由客户对象的不固定、移动性和分散性:这是由客户对象的不固定 和分布广泛的特性所决定的。和分布广泛的特性所决定的。4、需求波动性:这也是由数量多而又不确定的、需求波动性:这也是由数量多而又不确定的 顾客为对象决定的。顾客为对象决定的。5、可替代性: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可替代性:行业

16、门槛相对较低。第一节 物流产品及其特性第一节 物流产品及其特性v物流服务的内容: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一、仓储 “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仓储的作用 仓储的目的 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仓储的功能具体表现为: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2.协调供需的功能3调节运力的功能4物流配送加工的功能 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二、配送(一)配送的概念日本工业标准JIS定义: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的活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配

17、送和运输:运输一般是干线输送或直达送货,批量大,品种相对单一。配送一般针对小批量、多品种货物的拣选、包装、加工、组配、配置、送货等物流活动的有机组合,处于“二次运输”或“末端运输”的地位,与运输相比,更直接面向并靠近用户。是传统的送货作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展、延伸和创新的结果,是一种高效的物流作业形式。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v配送的特点:(1)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3)是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客户要求进行运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二)配送的功能1为企业创造利润:统一订

18、货,降低进货成本;集中配置,集中发货,降低运输成本;集中库存,降低库存成本。2为用户带来便利按时按量,配套齐全,送货上门;向配送中心订货,简化订货、接货手续,节约时间。3为物品供应或商品销售提供支持商品供应:集中库存,统筹调剂,降低缺货风险;商品销售: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三、运输(一)运输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运输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长距离运输,重载、高速、成本低缺乏机动性,搬运次数多公路运输门到门运输,灵活机动,转运环节少,

19、丢失误送可能性小运量小,费用高,安全性差。水路运输(海运和河运)运量大,运价低周期长航空运输快速,及时费用高,结点少管道运输成本低,维修易,安全运输地点和运输对象范围小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方式及特点:(二)运输的作用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既创造时间效益,又创造空间效益。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50%。2运输是社会物流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个环节就无法联接。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物流

20、产品的生产形式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物从低使用价值,低效益场所,改变到高使用价值,高效益场所,实现优化配置。4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运输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活动时间长,距离长,消耗大,节约潜力大。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四、流通加工(一)流通加工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内容一般包括:袋装、定量化小包装、栓牌子、贴标签、配货、拣选、分类、混装、刷标记、间断、打孔、折弯、组装、改装、配套、混凝土搅拌等。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二)流通加工的功能1弥补生产加工的

21、不足流通企业接近用户,在此环节加工,更好满足客户不同需求。2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原材料利用率3方便配送 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五、装卸搬运(一)装卸搬运的概念 装卸搬运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货物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物流活动。装卸搬运内容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第二节 物流产品的生产形式(二)装卸搬运的意义1、在物流活动转换中起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2、装卸搬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装卸搬运发生次数频繁,是劳动密集型、耗费人力的作业。3、装卸搬运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一、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一)总

22、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 总产量(TP)指一定生产要素(如劳动量L)的投入所生产的全部产量。如果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其他要素不变时,那么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能够获得的最大产量就是劳动的总产量,简记为TPL。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平均产量(AP)指平均每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产量。如果依据的劳动的总产量计算的平均产量,那么它即是劳动的平均产量,简记为APL。计算公式为LTPAPL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边际产量(MP)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

23、量,简记为MPL。计算公式为LTPMPL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总 产 量TP总产量曲线 工人人数 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边际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 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工人人数 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存在着下面三种关系: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 因为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边际产量=Q/L,当L取很小值时,边际产量=dQ/dL,就是总产量曲线上当工人人数取某值时该点切线的斜率。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这个关系告诉我们: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斜率为正值

24、),此时增加工人能增加产量;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斜率为零)此时增加工人产量没有变化。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因为平均产量=Q/L,而Q/L也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为最大。这是因为边际产量是指新增一名劳动力会使总产量增加多少。如果边际产量大于以前的平均产量,它必然会使平均数上升。反之,如果边际产量小于以前的平均产量

25、,就必然使平均数下降。如果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说明平均产量在这一点上既不上升,又不下降,正好处于顶峰或谷底,这时的平均产量为极大或极小。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二)边际收益(报酬)递减规律1基本概念 如果技术水平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其它要素的投入量不变,那么增加的要素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量以后,再增加该要素的投入,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逐渐减少。看来,在物流产品的生产活动中并不是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越好。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2原因分析 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开始时

26、,由于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零,而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的,因此,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越来越接近最佳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必然呈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将越来越偏离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递减趋势了。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3注意前提条件 理解这个规律时需注意,这个规律的存在有两个前提条件:技术水平不变。如果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就不再适用了。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发生变化,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第三

27、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4注意启示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揭示了投入与产出的客观联系,因而对于研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并不是任何投入都能带来最大的收益,更不是生产要素投入越多,产出一定越大。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效率。片面追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报酬的减少。正因为如此,在物流企业中,应注意对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组合进行科学地分析,对人员与设备的配套性、相关性加以研究,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进行正确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28、。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三)生产的三阶段 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经济学家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随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关系,将生产划分为3个阶段,如图所示。Q L A B O TP AP MP生产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1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 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小于OA。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增,然后递减。在这一阶段,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第二阶段 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在OA和OB之间。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为正值,不过要小于平均产量。平

29、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仍呈上升趋势。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第三阶段 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大于OB,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呈递减趋势。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2合理生产阶段的确定 由以上分析可以推出,生产进行到第二阶段是最为理想的。在第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不足(效率缺乏)第三阶段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过多(无效率)第二阶段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合理阶段(有效率)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二、多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决策(一)等产量曲线1等产量曲线的概念 由于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所以,同一个产量可以通过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投入来生产。如果有两

30、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共同生产产品。厂商采用了4种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并且在这4点之间还有其它许多种不同的组合,它们都能够生产出某一产量,如20件产品来。如表所示。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资本K 劳动L 产量Q 3 8 20 4 6 20 6 4 20 8 3 20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产量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把表中各生产要素的组合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等产量线。如图所示。LOQ=20件 等产量曲线K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 这是因为要保持相等产量,两个要素相互替代,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就要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否则

31、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就是缺乏效率的。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多条等产量线 对于一定的产量,在坐标平面上都有一条等产量曲线与之相对应。产量连续发生变化对应着一簇连续的等产量曲线。如图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KLOQ2Q1 不同产量的等产量线Q3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如果两条等产量线相交,那么,在交点处两条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相等,而在不相交处两条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又是不同的,这显然是相矛盾的。如图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Q1Q2LKO 相交的等产量曲线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等产量曲线通常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是因为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即边

32、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将在后面加以说明。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3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 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由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决定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替代程度可以用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之比。简写为MRTS。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LKMRTSLK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公式中,K和L分别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在上式中如果让L0,那么又有:dLdKMRTSLK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

33、代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如图所示。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LOK1K2K3L1L2L3QKL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ABC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当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沿着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由A点依次向B点、C点运动过程中,劳动投入量L等量地由L1 增加到L2,再增加到L3,此时,相应资本投入量的减少量的关系为:K1 K2K2K3。这表明,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和资本的投入量不断减少的替代过程中,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一种生产要素替

34、代另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下降的现象称作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生产要素投入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较为容易的。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但是,在劳动的投入量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的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时候,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会很困难。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减小。而由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不断被替代,其在生

35、产中的使用量不断减少,其边际产量会相应变大。因此,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作为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与逐步上升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一定是递减的。例如,物流运输中,用更多先进车辆运输固然效率好,但也需要人工的搬运、协调,如果完全用车辆代替人工,则车辆的边际产量会下降,进而使总产量下降。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二)等成本线 1等成本曲线的含义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价格与资本的价格分别为工资率w和利息率r,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

36、程为:rKLC 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由成本方程可得 rCLrK 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根据上式,在成本既定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的情况下,就可得到等成本线。LABO 等成本曲线 H GrCrCKrKLC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2等成本线的意义 等成本线将坐标平面分为三个区域:等成本线以外的区域 如上图的H点,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购买该点所示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数量组合是不可能的,是不能实现的。等成本线以内的区域 如上图中的G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来购买该点所代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数量组合以后还有节余。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等成本线的各点组合 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用既定的

37、全部成本能恰好购买到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最大数量组合。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3等成本线的变动 如果成本既定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便能够得到唯一的一条等成本线。所以,任何关于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都会使等成本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动。当厂商的成本支出增加或减少时,等成本线向右或向左移动。如下图所示。如果原来的等成本线为K0L0,成本支出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右移动至K1L1;如果成本支出减少,则等成本线向左移动至K2L2。LL2 L0L1K2K0K1O 成本变化与等成本线的移动 KOK0L0L1L2生产要素价格变化与等成本线的移动 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四)多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确定 1投入两

38、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组合 把厂商的等产量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绘制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中,就可以确定厂商在产量一定时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生产要素的组合点。如图所示。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LKOE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DCAAA B BB0Q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如果企业要以既定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那么如何选择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组合才是最优的呢?把厂商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绘制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中,就可以确定厂商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如图所示。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LQ1Q2Q3BAOEL1K1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最

39、大KDC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2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条件 从上面对成本最小和产量最大的两种情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现产量最大的条件与实现成本最小的条件是相同的,即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实际上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提法。当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时,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就调整到了最优状态,也就是达到了生产者均衡状态。此时,两条曲线在切点处的斜率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rMRTSLK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式中 为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产量线的斜率。这就是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即生产者均衡的公式。它表示,当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其价格比率相等时,产量达到最大,成本达到最小,从而实现了最优的

40、组合。rLKMRTS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因此,上式还可以写为rMPMPMRTSKLLK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进一步,可以有rMPMPKL第三节 物流产品生产决策 进一步地还可以推广到多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均衡条件。如果某一生产过程中,使用n种生产要素,它们各自的价格分别是P1,P2,P3,Pn,各自的边际产量分别是MP1,MP2,MPn,因此,均衡条件为2211PMPPMPPnMPn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一、规模收益的含义 随着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3个阶段。由于大规模生产带来的生

41、产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称为规模经济;由于规模太大引起生产效率和报酬的下降,称为规模不经济;可以使收益达到最大值的规模,称为经济规模。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二、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一)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1工人可以专业化2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3可以降低成本4可以提高生产效率5交易的规模经济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二)促使规模收益不变的因素 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不可能是无限的,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上述促进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会逐渐不再起作用。例如,如果工人分工过窄,就会导致工人工作单调,影响工人的积极性。设备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也要受到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所以,通常企业会有一个

42、最优规模。对企业来说,当达到最优规模时,再扩大生产,就采取建若干个规模基本相同的工厂的办法。这时规模收益基本处于不变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可以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但最终还要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三)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 导致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企业规模越大,对外与市场的协调,对内与各业务部门的协调难度都会越大,由于企业规模扩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很少接触基层,中间环节太多,必然出现官僚主义,决策效率下降,从而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物流具有很强的网络经济特性。物流网络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地域上的业务网络,一个是物流环

43、节上的业务网络。所谓业务网络是物流企业的功能网络,是指一个物流企业要具备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业务功能,如储运、增值服务、海运空运陆运各个环节的报关代理、采购代理、金融服务、售后服务、返程物流等。地域网络是指营业网点的空间分布。随着企业经营网点的扩大,网络的可能通道呈大幅增长。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从下图中不难看出,物流节点由3个增加到5个时,物流线路由3 个增加到10个。由此不难理解,假设企业设一个物流网点需要50万元,一开始企业用150万元建了3 个网点,亦拥有了3条运营线路,相当一条线路投资了50万元。但当企业把网点增加到5个时,它便拥有了10条线路,每条线路的投资减少到25万元。效益

44、十分明显。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物流节点增加变化引起的线路增加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根据网络经济原理,每增加一个节点,业务渠道将增加一个原有节点数。例如,某企业原有三个营业点,每个点都为其他节点提供10万元的业务量,那么三个节点共形成60万元的总业务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营业点增加到四个时,总业务量将达到120万元。此外,在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共用的情况等方面都会因规模的扩大而提高。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2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赢得顾客的信赖 对于顾客来说,需要的是优良的服务,而规模大的企业往往拥有发达的配送系统和先进物流装备,这些是提供优良服务最基本的支撑。有一些顾客需要

45、特殊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并不是企业的常规服务项目,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规模大的公司拥有雄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可以针对这一项目,在短时间内进行技术攻关。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分析,会认为大企业的信誉更好一些,大企业出错率会低。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规模大的企业更有利于吸引国外客户。大企业由于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抵御一些较大的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3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利用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好处 较大的规模可以使工人提高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并能够使用更加专门的特殊机器和工具从事某些特殊的工作,这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物流企业涵盖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

46、送发运、订单处理等多项业务。单项业务中又包含了多项操作:如仓库管理包括拆装、检验、装配、再包装等操作。对于如此细的分工,一个小型物流企业是没办法消化的。只有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这样的专业化分工才是经济的,也才有实力去实现它。第四节 物流扩张与规模收益 4理解规模收益应明确的问题 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大而强”,即实力强、效益好。规模效益是指在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各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在现实中,企业规模大小还要受到市场的制约。本章小结1物流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有形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2

47、物流服务产品的特性:物流产品具有不可触知性;物流服务产品具有不可分离性;物流服务产品难以标准化;物流服务产品具有较强的需求波动性;物流服务产品具有可替代性。3物流生产形式: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搬运装卸。本章小结4物流生产决策:所谓物流生产,就是利用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化为对顾客提供的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流通加工等。对于产品的生产来说,不同的要素投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效果,带来不同的企业效益。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讲,就必须决定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组合以便带来最大的生产回报,即最大的物流服务产量,这就形成了物流生产决策的基本原理。这需要对具体的物流生产进行具体的分析。本章小结5边际收益(报

48、酬)递减规律:如果技术水平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其它要素的投入量不变,那么增加的要素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量以后,再增加该要素的投入,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逐渐减少。6多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决策: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投入要素之间往往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问题。本章小结7等产量曲线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8等成本曲线是指,在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9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

49、合:对于只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可以运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状态。这里所说的最优组合状态,即是产量一定时成本最低的生产要素组合状态,或者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本章小结10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条件:2211PMPPMPPnMPn本章小结11规模经济是各产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不过在制造业,特别是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规模经济理论所描述的企业规模变动与企业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物流企业。12物流企业的规模收益,是指随着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营运成本的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与其运行成本的变动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