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标书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6744583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6.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熟地黄标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熟地黄标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熟地黄标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熟地黄标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熟地黄标书(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火候(性状)-药性-成分-效应”多维表征的酒炖与清蒸熟地黄对比研究一、研究课题摘要。(简要说明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300400字。内容中不 得出现所属部门名称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地黄系著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其饮片种类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 熟地炭等。地黄由生制熟后,其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变补,成为补血 要药,系中药“四维”之一。熟地传统的炮制方法繁多,有九蒸九晒、酒炖、蒸制、 砂仁制、姜制、煮制等,目前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酒炖和清蒸两种。关于酒制熟地黄的是是非非,历史各有评说。古人认为:“酒性升、走、行、散, 可以减轻熟地沉降之性,守、静之性,使之补而不

2、腻或补而少腻,其效优于地黄清蒸”。 但亦有认为:“地黄取其纯阴静重,近时多半以好酒及砂仁末而蒸晒之,是它以散动香 燥,乱其性矣,其法甚为不善”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中药饮片厂的熟地黄大多为 清蒸法制备,鲜见酒炖法,主要原因在于厂家认为酒炖法生产成本高、操作繁琐,清 蒸法同样能够达到熟地“黑如漆、甜如饴”的传统质量要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如果仅仅因为酒炖法成本高和工艺复杂而取蒸制法,是不科 学的。目前,关于两种制法的熟地黄是否等效等质?尚未见到系统报道。本课题在系统中药学研究思路指导下,首先拟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整理 总结熟地炮制、应用的历史沿革,总结古人的

3、用药意图和经验。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机器视觉、电子舌、HPLC-DAD-ELSD联用等技术,从“火候(性状)-药性-成分- 效应”方面进行多维表征,系统评价酒炖和清蒸熟地黄是否等效等质。二、课题立项的依据(包括立项的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参考文献目 录)。(内容中不得出现所属部门名称和课题组成员姓名)1. 立项的必要性(1)解决熟地黄制备是否需要酒制的必要性(2)确保熟地黄临床用药质量和有效性的需要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在我 国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均有大量分布,

4、而产于河南焦作、温县、 博爱、武陟、沁阳(旧怀庆府辖)等地的地黄被称为道地药材,是著名的“四大怀药” 之一。地黄因其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种形式的性味、归经各不相同,故分别以鲜、 生、熟地黄三种形式入药1。用不同的辅料及方法炮制地黄,其配伍及疗效也相差很 大。地黄在临床上用于热病舌降、内热消渴、肝肾阴虚、骨蒸潮热等症状,据统计 在中药处方中的使用频率排名处于前10位。2.1祖国医学对地黄的认识概述我国使用及栽培地黄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被列为上品。景岳全书云:熟地黄“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大补血衰,滋 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禀至阴之德

5、,气味纯静, 故能补五脏之真阴”。因此,张景岳一生最具特色即为善用熟地黄,称誉为“药中四维”。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中记载有29种处方,其中用熟地黄者22方,其适应 范围,遍及心、肝、脾、肺、肾五脏。魏晋至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强调地黄活 血疗伤的功效。宋代本草图经正式以药名记载了熟地黄;小儿药证直诀开创 了通补开合、补中寓泻的滋补肾阴的配伍结构。明代本草纲目云:“干地黄,姜汁 浸则不泥膈,酒制则不妨胃”,并提出熟地黄必须用“好砂仁拌蒸”。清代医宗金 鉴外治心法中有“祛风地黄丸”方中地黄为主药,用于治疗皮肤病等症7。随着 医学和认识的不断发展,历代本草学者和医学家对地黄的认识也逐步丰富和更加完善。

6、 2.2现代医学对地黄的认识概述2.2.1地黄化学成分研究概述地黄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苷类、多糖类、氨基酸类、黄酮类、-谷甾醇、豆 甾醇、挥发油类、少量无机元素等等I。地黄化学成分以苷类为主,在苷类中又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主要含有梓醇、二 氢梓醇、乙酰梓醇、桃叶珊瑚苷、益母草苷、单蜜力特苷、蜜力特苷、地黄苦苷及半 乳糖苷、胡萝卜苷、筋骨草苷、去羟栀子苷、番木鳖酸、地黄苷A、地黄苷D、麦角甾苷、乙酰梓醇苷、腺苷等化合物。研究表明,现在已从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地 黄叶中获得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24个,非苷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1个in。梓醇是一 种很重要的环烯醚苷类化合物,是中国药典规定生地黄的代

7、表性鉴定成分。梓醇 具有利尿、缓泻、降血糖、保肝、抗癌及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I。研究表明,在 暂时缺血情况下,梓醇有显著的神经保护功能,并发现梓醇能激活脑神经元,可以治 疗因外伤、代谢障碍、脑缺血和帕金森氏病等引起的脑神经病。梓醇含量是地黄加工 炮制工艺过程的重要监测指标。动物体外实验表明梓醇还具有抗炎、抵抗细胞内Ca2+ 和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18-19。地黄中含有多种多糖,目前,已分离鉴定出了8种糖类:水苏糖、棉子糖、葡萄 糖、蔗糖、果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及半乳糖20-21。随着地黄加工炮制过程的变 化,多糖的种类和含量在鲜地黄、生地黄、熟地糖黄中分别不同。地黄多糖对人体免 疫系统具有双

8、向调节作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等。地黄多糖具有抗肝瘤、抗病毒、抗 衰老等功效,能够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能够治疗心血管疾病、消渴症等病,预防 免疫功能低下,提高免疫能力。此外,地黄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有5-羟甲基糠醛(简写为5-HMF)的生成。5-HMF 是葡萄糖等单糖化合物在高温或弱酸等条件下脱水产生的醛类化合物,性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成乙酰丙酸和甲酸,或发生聚合反应24。有文献报道,5-HMF具有增强大鼠 红细胞变形活性及抗氧化、改变血液流变学等对人体有益的作用25-26。2.2.2地黄药理研究概述地黄可增加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能保护由于使用了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而引起 免疫抑制的机体。梁爱华等给类阴

9、虚小鼠灌服鲜地黄汁,能增强ConA诱导的脾脏淋 巴细胞转化功能;给类阴虚小鼠灌服干地黄水煎液,其脾脏B淋巴细胞功能也有明显 的增强作用。苗明三等通过对(怀)地黄多糖对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实验发现, (怀)地黄多糖能明显抵抗衰老模型小鼠胸腺及脾脏的萎缩,甚至使其免疫器官有关 指数如胸腺皮质厚度及细胞数、脾小节及淋巴细胞数超过正常水平,显示较好的免疫 兴奋作用。地黄有降低高血糖的作用。刘福君29等研究表明怀庆地黄水提液对正常及STZ糖 尿病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有研究者认为:给糖尿病大鼠灌注地黄提取物降低 血糖的机理是地黄寡糖通过改善菌群失调状况,从而调节机体整体功能30-31。此外,地黄多

10、糖具有抗肿瘤活性,主要作为生物免疫反应调节剂通过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而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如能促进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自然 杀伤细胞(NK)活性,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等32。2.2.3地黄炮制沿革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中对地黄炮制就有记载。宋代 普济本事方中有“洒酒九蒸九曝焙干”的记载。地黄的加工炮制方法很多,历史 上主要有:蒸制、酒制、姜汁制、砂仁制、砂仁沉香制、砂仁茯苓酒制、蜜制、乳制、 童便制、醋制、盐制、红花或蛤粉炒制、制炭等33-37。现代多用清蒸、黄酒制、砂仁 制等方法炮制明。关于酒制熟地黄的是是非非,历史各有评说。古人认为:“酒性升、走

11、、行、散, 可以减轻熟地沉降之性,守、静之性,使之补而不腻或补而少腻,其效优于地黄清蒸”。 但亦有认为:“地黄取其纯阴静重,近时多半以好酒及砂仁末而蒸晒之,是它以散动香 燥,乱其性矣,其法甚为不善”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对于熟地黄的炮制,产地或饮片 厂均只采用清蒸法,鲜有使用黄酒制,甚至为缩短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将生地直接用 水煎煮后干燥冒充熟地使用,如此的熟地黄能够达到“补血、滋肾精、养肝阴”的功 效吗?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熟地黄究竟需不需要酒制以及如何确保熟地 黄药材质量和有效性的两个关键问题。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任蕊,肖

12、新月,林瑞超.中药地黄研究概述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1(7):61.3 卢鹏伟.地黄的化学成分和炮制的比较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4 王少华,张景岳用熟地发微(上)J浙江中医药杂志,2001,(5):210.5 李卫民,邓中甲地黄运用的历史沿革J.四川中医,2009,27(3):50.6 梅芬,冯朝红浅析中药炮制在临床用药中的重要性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3):61.7 李云昌,李江,马百平地黄的故事J.首都医药,2004(17):50.8 0shimaY.,TanakaK.,Hikino H.Sesquiterpenoid from Rehmannia g

13、luginosa rootsPhy tochemis try,1993,33(1):233-234.9 Sasaki H.,Nishimura H.,Morota T.Norcarotenoid glycosides of Rehmannia gluniosa Var PurpureaJ.Phy tochemis try,1991,30(5):1639T644.10 李更生,刘明,王慧森等地黄药材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 中医药科技,2001,5(6):441-442.11 Liu C H,Zhang L J,Li G S.Determination of rehman

14、nioside A in root tuber of Rehmannia glu tinosaJ.China Tradi t Herb Drugs(中草药),2002,33(8):706-707.12 王太霞,李景原,胡正海地黄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 35(5):585.13 Zhu Q,Luo Y Y,Wang Y,et al.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adenosine content in the root tuber of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J.J Plant Res nviron,l997,6(

15、l):58-59.14 刘彦飞.地黄产后加工过程中梓醇变化规律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15 赵宇,温学森,武卫红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含量分析现状J.中国药学杂志,2007, 42(7):486.16 李杨,李丹清,包永明等梓醇对缺血再灌注受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 学杂志,2005,15(10):1454.17 Pung itore C R,AyubM J,Borkowski E J,et al.Inhibition of Taq DNA polymerase by cat alpolJ.Cell Mol Biol,2004,50(6):767.18 Ismailog

16、lu U B,Saracoglu I,Harput U S.Effects of phenylpropanoid and iridoid glycosides on free radical-induced impairment of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in rat aorti crings. J Et hnopharmacol,2002,7(9):193T97.19 刘卫欣,卢兖伟,杜海涛等.地黄及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9, 36(4):278-280.20 Kitagawa I,Nishimura T,Fur

17、ubayashi A,et al.On the Constituents of Rhizome of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orma hueiehingensis HsiaoJ.YakugakuZasshi,1971,91 (5):593-596.21 吴珍不同栽培条件对地黄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影响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22 蔡晶地黄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7,29(3):164-166.23 徐国钧,王强,余伯阳抗肿瘤中草药彩色图谱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00.24 Vinay K Sharma,J i

18、nsuk Choi, Niti Sharma,et al,In vitro antityrosinase activity of 5-(Hydroxymethyl)-2-furfural isolated from Dictyophora indusiata.Phytother Res,2004,(18):841.25 郭清霞.葡萄糖注射液灭菌后的降温速度对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 J.2006, 6(7):552-553.26 耿放,王喜军.5-羟甲基-2糠醛(5-HMF)在中药复方中的研究现状及相关药效探讨J.世界 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52.27 梁爱华,

19、薛宝云,王金华等.鲜地黄与干地黄止血和免疫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9, 24(11):663-666.28 苗明三(怀)地黄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J.河南中医,l993, 19(3):30.29 刘福君,赵修南,聂伟等地黄低聚糖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学报,1998, 14(1):90.30 张汝学,顾国民,张永祥等地黄低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与高血糖代谢大鼠糖代谢的调节作 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 8(1):14-17.31 王晓莉,张汝学,贾正平地黄寡糖灌胃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24(2):121.

20、32 赵国华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7(27):45-48.33 赵素容,卢兖伟,陈金龙等.地黄梓醇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 20(1): 171.34 李中梓本草通玄M.康熙刊本,1678:27.35 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71.36 杨时泰.本草述钩元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28.37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32.38 蔡瑞利,刘高胜,龚千锋地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 18(3):40-41.三、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

21、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目标、研 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可行性)。(内容中不得出现所属部门名 称和课题组成员姓名)1. 研究目标(1)明确酒炖和清蒸熟地黄在“火候(性状)”上是否具有差异;(2)明确酒炖和清蒸熟地黄在“药性”上是否具有差异;(3)明确酒炖和清蒸熟地黄在“成分”上是否具有差异;(4)明确酒炖和清蒸熟地黄在“效应”上是否具有差异;(5)总结酒炖和清蒸熟地黄的等效等质性。2. 研究内容(1)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技术的熟地历史沿革研究(2)基于“火候(性状)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3)基于“药性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4)基于“成分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

22、比较研究(5)基于“效应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6)系统总结酒熟地和蒸熟地是否等效等质3. 研究方案31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技术的熟地历史沿革研究利用中华医典3软件进行初步检索,追溯查阅本草原文,对汉代神农本草 经至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等多部本草学专著进行考证,系统归纳整理有关熟地的 炮制方法、炮制沿革、药性规律及应用沿革,明确古人的用药意图。32基于“火候(性状)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1)酒熟地、蒸熟地中试样品的制备购买河南地黄GAP基地的药材,在老药工指导下,在四川省中药饮片公司完成中 试样品的制备,各生产酒熟地和蒸熟地3批,每批10kg。(2)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进行“黑如漆”颜

23、色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利用色彩色差计对3批酒熟地和蒸熟地的外部颜色和内部颜色分别进行测定,对 检测数据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判断数据的聚合度,对比酒熟地和蒸熟地在颜色表征 上是否存在差异。(3) 基于电子舌技术进行“甜如饴”味道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利用多频脉冲电子舌技术对3批酒熟地和蒸熟地的甜味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 行PCA主成分分析,判断数据的聚合度,对比酒熟地和蒸熟地在味道表征上是否存在 差异。33基于“药性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地黄由生制熟后,其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古人认为:酒性升、走、行、散, 可以减轻熟地沉降之性,守、静之性,使之补而不腻或补而少腻,其效

24、优于地黄蒸制”。 基于“药性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主要体现在文献研究中对熟地的药性 进行系统归纳,同时特别需注意炮制辅料一一酒的药性特点。3.4基于“成分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采用HPLC-DAD-ELSD联用技术,针对熟地黄中的环烯醚萜类、糖类等大类成分分 别建立指纹图谱和进行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系统比较酒熟地和蒸熟地化学成分的种 类和含量的异同。35基于“效应表征”的酒熟地和蒸熟地比较研究针对熟地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进行“效应表征”的酒熟地和蒸 熟地比较研究。(1) 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应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复制小鼠血虚模型,观察酒熟地和蒸

25、熟地对血 虚小鼠外周血象、CFU-E、BFU-E和CFU-GM的影响。(2) 对氢化可的松致肾阴虚大鼠“滋阴”作用的比较研究应用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肾阴虚模型,观察酒熟地和蒸熟地对大鼠血浆 cAMP和cGMP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3.6系统总结酒熟地和蒸熟地是否等效等质(1)从“外在性状(火候)表征”到“内在成分表征”系统总结酒熟地和蒸熟地是否等质?(2)从“药性表征”到“效用表征”系统总结酒熟地和蒸熟地是否等效?(3)综合判断酒熟地和蒸熟地是否等效等质?4. 技术路线图1技术路线图5. 关键技术及可行性5.1关键技术(1)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对熟地黄“黑如漆”的颜色表征(2)基于电子舌技术对

26、熟地黄“甜如饴”的味道表征5.2可行性分析(1)研究思路可行本课题在经过向中药炮制学、中药学等学科专家咨询,针对熟地黄两种炮制工艺, 进行等效性、等质性研究,研究思路可行,预期能达到目标。(2)技术手段可行本课题中运用的文本数据挖掘、机器视觉检测颜色、电子舌检测味道、HPLC-DAD-ELSD联用技术表征成分等方法均有文献报道,其技术手段可行。本课题重 点评价酒炖和清蒸熟地黄的差异,在于细化一些实验的关键因素。(3)前期工作基础扎实课题组前期对地黄产地加工和药材市场进行了调研,并基本熟练掌握了本课题所 用的机器视觉检测颜色、HPLC-DAD-ELSD联用技术表征成分等方法。四、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内容中不得出现所属部门名称和课题组成员姓名) 熟地传统的炮制方法繁多,有九蒸九晒、酒炖、蒸制、砂仁制、姜制、煮制等, 目前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酒炖和清蒸两种。关于酒制熟地黄的是非历史各有评 说。古人认为黄酒可使地黄之补而不腻或补而少腻,其效优于地黄清蒸;但也有人地 黄本应取其纯阴静重之性,用黄酒反而使其散动香燥而乱其性矣。经过调研,目前产 地及中药饮片厂生产的熟地黄大多为清蒸法制备,鲜见酒炖法。本课题主要从性状、 药性、成分、药效等多方面评价两种制法的熟地黄是否等效等质?黄酒有无应用的必 要?上述研究均未见到系统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