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级基础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50465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2.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ZD级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ZD级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ZD级基础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资源描述:

《ZD级基础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D级基础知识PPT课件(1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企业人企业人力资源力资源管理师管理师4-34-3级级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选择题选择题125125题卡作答题卡作答252510%10%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0010090%90%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简答、计算、综合题等简答、计算、综合题等纸笔作答纸笔作答100100100%100%2 2级级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选择题选择题125125题卡作答题卡作答252510%10%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0010090%90%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简答、综合分析简答、综合分析纸笔作答纸笔作答100100100%100%综合评审综合评审论文撰写论文撰写口头或书面口头或书面答辩答辩100100100%100%1 1级级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选择

2、题选择题125125题卡作答题卡作答252510%10%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0010090%90%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综合题和图表分析题综合题和图表分析题6 6纸笔作答纸笔作答100100100%100%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文件筐文件筐1010纸笔作答纸笔作答100100100%100%项项 目目题题 目目比重比重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8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916三、个人表现三、个人表现 17251010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2685其中:基础知识(四级)其中:基础知识(四级)2643(三级)(三级)2637 (二级)(二级)2631二、多项选

3、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86125其中:基础知识(四级)其中:基础知识(四级)8697(三级)(三级)8693 (二级)(二级)86899090项项 目目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级级 别别四级四级/三级三级/二级二级四级四级/三级三级/二级二级基础知识基础知识30/20/1030/20/10一、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15/15/1515/15/1515/15/2015/15/20二、招聘与配置二、招聘与配置10/15/1510/15/1520/20/1520/20/15三、培训与开发三、培训与开发10/15/1510/15/1515/15/1515/15/15四、绩效

4、管理四、绩效管理10/10/1510/10/1515/15/1515/15/15五、薪酬管理五、薪酬管理15/10/1515/10/1520/20/2020/20/20六、劳动关系管理六、劳动关系管理10/15/1510/15/1515/15/1515/15/15合合 计计100100100100项项 目目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要求基础知识要求10101 1、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 151520202 2、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 15 15 15 15 3 3、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15 15 15 15 4 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 15 15 15 15 5 5、薪酬管

5、理、薪酬管理 151520206 6、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15 15 15 15 合合 计计 100 100 100100第二部分专业能力的考核时问不少于第二部分专业能力的考核时问不少于120120分钟,考试分钟,考试一般采用简答题、计算题、改错题、图表分析题、案一般采用简答题、计算题、改错题、图表分析题、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等类型的主观题目,考试的内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等类型的主观题目,考试的内容是容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二级、三级、四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级)和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常用法律手册)中所中所阐述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

6、求。阐述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考试涉及的各个部分内容及其所占比重,参见考试涉及的各个部分内容及其所占比重,参见考试考试指南指南所列的鉴定要素细目表以及所列的鉴定要素细目表以及职业标准职业标准第第3434页中页中“4“4比重表比重表”。考试的题型、题量、配分比例参见当年的鉴定考核方考试的题型、题量、配分比例参见当年的鉴定考核方案。案。鉴定要素细目表说明中所列出的鉴定点,即鉴定考核鉴定要素细目表说明中所列出的鉴定点,即鉴定考核的重点,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抽题组卷的基本范的重点,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抽题组卷的基本范围,它反映了当前本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和能力要求围,它反映了当前本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

7、和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鉴定要素细目表中,每个鉴定点都有其重要程度指标,鉴定要素细目表中,每个鉴定点都有其重要程度指标,其中其中X X代表核心要素,属于学员应当掌握的重要鉴定代表核心要素,属于学员应当掌握的重要鉴定点;点;Y Y代表一般要素,属于学员应当熟悉和理解的较代表一般要素,属于学员应当熟悉和理解的较为重要的鉴定点;为重要的鉴定点;Z Z代表辅助要素,属于学员应当了代表辅助要素,属于学员应当了解的最低层次的鉴定点。解的最低层次的鉴定点。鉴定要素细目表中,鉴定比重指标表示在一份试卷中鉴定要素细目表中,鉴定比重指标表示在一份试卷中该鉴定范围所占的分数比例。例如,某一鉴定范围的该鉴定

8、范围所占的分数比例。例如,某一鉴定范围的鉴定比重为鉴定比重为10%10%,就表示从题库中抽取的属于该鉴定,就表示从题库中抽取的属于该鉴定范围的试题,在满分为范围的试题,在满分为100100分的一份试卷中,所赋予分的一份试卷中,所赋予的分值尽可能为的分值尽可能为1010分。分。预测点是总结归纳的与未来考试密切相关的重点,预测点是总结归纳的与未来考试密切相关的重点,“AAAAAA”代表最重要的级别,代表最重要的级别,“AAAA”代表一般重要代表一般重要的级别,的级别,“A A”代表最低重要的级别,代表最低重要的级别,“B B”代表一代表一般理解较为重要的级别,般理解较为重要的级别,“C C”代表最

9、低了解的级别。代表最低了解的级别。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第二章第二章劳动法劳动法第三章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第一节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 工资结构工资结构第四节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1-0011-00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2P1-2)鉴定点:鉴定点:X X 题型:多选

10、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付能力重点重点(1 1)劳动资源稀缺性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劳动资源稀缺性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 2)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1-0021-002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P2P2)鉴定点:鉴定点:X X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

11、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1 1)最大化的多角度认识。)最大化的多角度认识。(2 2)提出资源存在环境和体制中的不同利益特点,)提出资源存在环境和体制中的不同利益特点,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多维性提供基础的认识准备。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多维性提供基础的认识准备。重点:重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个人。()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基本假设。1-0031-00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P2-3P2-3)鉴定点:鉴定点:Y Y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

12、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1 1)劳动力市场问题是人力资源的基本来源问题。)劳动力市场问题是人力资源的基本来源问题。(2 2)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供需双方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供需双方的问题。(3 3)劳动力市场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劳动力市场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重点()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

13、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3 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提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的各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提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用原理。(4 4)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

14、品是劳动力,这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具有显这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1-0041-00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5P3-5)鉴定点:鉴定点:X X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1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对于能动性适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基本方法,对于能动

15、性适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2 2)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理解更容易。)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理解更容易。重点: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身“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的问题。(3 3)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应该

16、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环。对象本身是好还是环。(4 4)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但是两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但是两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1-0051-005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概说(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概说(P5-7P5-7)鉴定点:鉴定点:X X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逻辑:逻辑:(1 1)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程度的指标。(2 2)

17、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重点:重点:()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供给无弹性,即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供给无弹性,即E ES S=0=0。供。供给有无限弹性,即给有无

18、限弹性,即E ES S 。单位供给弹性,即。单位供给弹性,即E ES S=1 1。供给富有弹性,即。供给富有弹性,即E ES S 1 1。供给缺乏弹性,即。供给缺乏弹性,即E ES S 1 1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5 5供给缺乏弹性,即供给缺乏弹性,即E ES S 1 1 Ed 1;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缺乏弹性,即 Ed 1 Ed 1 Ed 1 这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这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如图曲线,如图1-11-1中的中的E E。FWOCEBAL5 5需求缺乏弹

19、性,即需求缺乏弹性,即Ed 1Ed 1此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华侨且较为陡峭的曲线,此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华侨且较为陡峭的曲线,如图如图1-11-1中中F F。FWOCEBAL1-0071-007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P11-13P11-13)鉴定点:鉴定点:Y Y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途径。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途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这是劳动力

20、市场均衡在理论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这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第一个意义。上所具有的第一个意义。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资。充分就业。经济社会在均衡时,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经济社会在均衡时,实现了充分就业。(3 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1-0081-008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13-14P13-14)鉴定点:鉴定点:X X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人口对劳动力供

21、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规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人口年龄结构。在劳动超龄组人口比重一定的()人口年龄结构。在劳动超龄组人口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存量方面。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存量方面。(3 3)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1-0091-009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P14-15P14-15)鉴定点:鉴定

22、点:X X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主要是市场上均衡价格与工资的引出。逻辑:主要是市场上均衡价格与工资的引出。重点重点()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效用。()均衡价格论只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均衡价格论只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而非价值理论。一般情况表明,生产率的格的形成,而非价值理论。一般情况表明,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和需求的增加。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和需求的增加。(3 3)

23、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1-0101-010工资形式(工资形式(P15-17P15-17)鉴定点:鉴定点:X/Y/ZX/Y/Z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逻辑逻辑(1 1)总体:生产要素)总体:生产要素功

24、能性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劳动报劳动报酬酬工资形式和福利。工资形式和福利。(2 2)工资形式: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计时工资与)工资形式: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件工资。(3 3)福利: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福利: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重点重点()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价格指数()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支付方式。(3 3)生产要素分为)生产要素分为4 4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体积方式准确反映和家才能。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体积方式

25、准确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4 4)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它受到3 3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1-0111-011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总量的决定(P18-20P18-20)鉴定点:鉴定点:X X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逻辑逻辑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重点重点()均衡国民收入()均

26、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消费消费+储蓄储蓄=消费消费+投资投资()社会就业问题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社会就业问题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1-0121-012失业及其类型(失业及其类型(P20P20)鉴定点:鉴定点:Y Y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AA失业类型:(失业类型:(1 1)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2 2)技术性失业:是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解决技)技术性失业:是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术

27、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3 3)结)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缓解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等。(训,以及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等。(4 4)季节)季节性失业。性失业。1-0131-013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P21P21)鉴定

28、点:鉴定点:Y Y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B B重点:重点:(1 1)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失业的根本方向。(2 2)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持续期。(3 3)周期性失业,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周期性失业,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对付的失业类型。1-0141-014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21P21)鉴定点:鉴定点:Y Y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

29、度:A A逻辑:逻辑:(1 1)性质:正常失业,非正常失业)性质:正常失业,非正常失业(2 2)特征:)特征:3 3种身份和种身份和6 6种变换,即就业者、失业者种变换,即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和非劳动力3 3种状态。种状态。6 6种变换:就业状态,失业状种变换:就业状态,失业状态,非劳动力之间。态,非劳动力之间。(3 3)失业的影响: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失业的影响: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影响。重点:重点:(1 1)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失

30、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2 2)平均失业持续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平均失业持续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地短,一般来说,此重要指标。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地短,一般来说,此类失业为正常失业,它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类失业为正常失业,它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1-015 1-015 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3-27P23-27)鉴定点:鉴定点:X X 题型:多选题型:多选 单选单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1 1)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是政府政策的

31、基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是政府政策的基础。(2 2)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策。重点:重点:()最低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最低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要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水平和变动税率。(3 3)当基尼系数接近)当基尼系数接近0 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 1时

32、,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当当A A为为0 0时,基尼系数为时,基尼系数为0 0,表示收入分,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配绝对平等;当B B为为0 0时,基尼系数为时,基尼系数为1 1,表示收入分配绝,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对不平等。基尼系数的取值在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 01 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之间,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系数越小,表示收入越平等。平等,系数越小,表示收入越平等。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0.2时,表示收入差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

33、小;基尼系数在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20.40.4之间。之间。(4 4)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5 5)实行收入政策,可以限制收差距的过度扩大,)实行收入政策,可以限制收差距的过度扩大,有利于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和维持社会的公有利于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和维持社会的公平。平。第二章第二章劳动法劳动法第一节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第二节第二节劳动法

34、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2-001 2-001 劳动法的概念与原则(劳动法的概念与原则(P28-32P28-32)鉴定点:鉴定点:X/Y X/Y 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AA逻辑逻辑(1 1)劳动是指广义的法律规范,不是狭义的,)劳动是指广义的法律规范,不是狭义的,劳劳动法动法。(2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制定法律制度具有直接)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制定法律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的决定作用。(3 3)劳动法基本原则中以劳动权为首,劳动权是人)劳动法基本原则中以劳动权为首,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重点(1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

35、动法律制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度的性质,是劳动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2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第一,指导性、纲领性;第一,指导性、纲领性;第二,特殊性;第二,特殊性;第三,高度的稳定性;第三,高度的稳定性;第四,高度的权威性。第四,高度的权威性。(3 3)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权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等。(4 4)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

36、劳动权的核心。(5 5)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地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和优先保护等方面。(6 6)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在劳动,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等。权和咨询权等。(7 7)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强制性。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强制性。2-002 2-002 劳动法律渊源

37、(劳动法律渊源(P32-36P32-36)鉴定点:鉴定点:Y 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AA逻辑逻辑从根本性向具体性递延的,宪法是根本性的。从根本性向具体性递延的,宪法是根本性的。重点重点(1 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是我国劳动法的首)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是我国劳动法的首要渊源。要渊源。(2 2)劳动法律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劳动法律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3 3)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2-003 2-003 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P3

38、6-39P36-39)鉴定点:鉴定点:Y 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B B逻辑逻辑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内容而构成的。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内容而构成的。重点重点(1 1)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2 2)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3 3)劳动标准制度。)劳动标准制度。(4 4)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004 2-004 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P39-42P39-42)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AA逻辑逻辑(1 1)劳动法律

39、关系含义与生成条件、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含义与生成条件、劳动关系的区别。区别。(2 2)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和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和特征。重点重点(1 1)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2 2)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有二:其一,)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有二:其一,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其二,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二,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3 3)通常所说的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为劳动合同关系。)通常所说的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为劳动合同

40、关系。(4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现实形态;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2-0052-005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P42-44P42-44)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内容与客体。重点重点

41、(1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雇主与雇员。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雇主与雇员。(2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贪污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贪污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安全卫生等事物。2-0062-006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P44P44)鉴定点:鉴定点:Y 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B B逻辑逻辑依据劳动法

42、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件。重点重点(1 1)劳动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仲裁劳动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行为和司法行为。(2 2)劳动法律事件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劳动法律事件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或其他现象。亡,战争或其他现象。第三章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 第三节第三节市场营销市场营销3-0013-0

43、01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分析(P45-50P45-50)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逻辑逻辑(1 1)企业战略实质的第一因素就是环境。)企业战略实质的第一因素就是环境。(2 2)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重点重点(1 1)企业战略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企业战略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2 2)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稳定稳定动态动态

44、简简单单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不变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要求低对要素的复杂知识要求低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但处于连续要素有某些相似但处于连续的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过程中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复复杂杂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要素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要素基本维持不变基本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高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

45、相似并且处于要素间彼此不相似并且处于连续的变化过程中对要素的连续的变化过程中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复杂知识的要求高3-002 3-002 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资源状况分析(P50-54P50-54)鉴定点:鉴定点:X/YX/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逻辑逻辑(1 1)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包括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包括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以及竟争优势分析。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以及竟争优势分析。(2 2)企业资源的概念、优势、缺陷。企业资源的概念、优势、缺陷。(3 3)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

46、分析SWOTSWOT分析方法。分析方法。重点重点(1 1)资源分析必须辨明企业现有的资源状况与竟争)资源分析必须辨明企业现有的资源状况与竟争对手的资源状况的区别,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对企业所对手的资源状况的区别,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对企业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2 2)在分析企业能力时,效率和效果是两个主要的)在分析企业能力时,效率和效果是两个主要的标准。标准。(3 3)SWOTSWOT分析法为企业提供了分析法为企业提供了4 4种可供选择的战略。种可供选择的战略。3-0033-003企业的战略选择(企业的战略选择(P54-60P54-60)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

47、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逻辑逻辑总体战略总体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1 1总体战略总体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1 1)进入战略:)进入战略:1 1)购并战略;)购并战略;2 2)内部创业战略;)内部创业战略;3 3)合资战略。合资战略。(2 2)发展战略)发展战略:1):1)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2)2)横向发横向发展战略;展战略;3)3)纵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4)4)多样化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

48、(3 3)稳定战略)稳定战略(4 4)撤退战略:)撤退战略:1 1)特许经营;)特许经营;2 2)分包;)分包;3 3)卖断;)卖断;4 4)管理层与杠杆收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5 5)拆产为股分拆;)拆产为股分拆;6 6)资产互助)资产互助与战略贸易。与战略贸易。2 2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1 1)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1 1)降低成本的)降低成本的途径途径:主要有实现规模经济、应用专利技术、改善原材料以主要有实现规模经济、应用专利技术、改善原材料以及其他方式。及其他方式。2 2)低成本战略制定的)低成本战略制定的原则原则:领先原则;

49、领先原则;全过程低成本的原则;全过程低成本的原则;总成本最低的原则;总成本最低的原则;持久原则。持久原则。(2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1 1)实施差异化的)实施差异化的途径途径:使用具有独特性能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使用具有独特性能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开展技术开发活动;开展技术开发活动;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特别的营销活动;特别的营销活动;扩大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范围。2 2)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原则:效益原则;效益原则;适当原则;适当原则;有效原则。有效原则。(3 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把前两种战略应用于细分的:重点战略是把前两种战略应用于

50、细分的目标市场而形成的战略。目标市场而形成的战略。重点重点(1 1)实施差异化的途径:)实施差异化的途径:使用具有独特性能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使用具有独特性能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开展技术开民活动;开展技术开民活动;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特别的营销活动;特别的营销活动;扩大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范围。(2 2)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3 3)企业实施横向发展战略可以通过购买竞争对手)企业实施横向发展战略可以通过购买竞争对手的控股权以及整体收购的方式实现。的控股权以及整体收购的方式实现。(4 4)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

51、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战略和撤退战略。(5 5)纵向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前向一体化)纵向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3-0043-004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P60-62P60-62)鉴定点:鉴定点:Y 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B B逻辑逻辑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战略控制活动组成:战略控制活动组成:一是制定标准;一是制定标准;二是进行对比分析;二是进行对比分析;三是纠偏行动。三是纠偏行动。重点重点(1 1)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

52、。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2 2)战略控制的主法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战略控制的主法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后控制。(3 3)一般战略控制标准有两类:成效标准、废弃标一般战略控制标准有两类:成效标准、废弃标准。准。3-0053-005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P63-70P63-70)鉴定点:鉴定点:X/YX/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逻辑逻辑决策方法类别: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类别: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决策。重点是风险型决策。重点是风险型决策。重点重点(1 1)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2 2)

53、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决策树的分析程序。(3 3)健全的科学决策程序。健全的科学决策程序。(4 4)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如下: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如下:第一步,绘制树形图;第一步,绘制树形图;第二步,计算期望值;第二步,计算期望值;第三步,剪枝决策。第三步,剪枝决策。3-0063-006企业经营计划(企业经营计划(P70-74P70-74)鉴定点:鉴定点:Y 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计划的作用、原则、方法和模式。计划的作用、原则、方法和模式。主要是方法和模式。主要是方法和模式。重点重点(1 1)PDCA 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循环法

54、:就是按照计划(planplan)、执行)、执行(dodo)、检查()、检查(checkcheck)和处理()和处理(actionaction)四个阶段的)四个阶段的顺序,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工作方法。顺序,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工作方法。(2 2)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的特点:它是一种系统个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系统个的管理模式。要求有完整的目标体系。要求有完整的目标体系。更富于参与性。更富于参与性。强调自我控制。强调自我控制。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3-007 3-007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P74-80P74-80)鉴定点:鉴定点:X

55、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按照买方的类型可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按照买方的类型可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组织市场可分为组织市场可分为3 3种类型:产业市场,转卖者市场;种类型:产业市场,转卖者市场;政府市场。政府市场。重点重点卖方构成行业,买方构成市场。卖方构成行业,买方构成市场。市场市场=人口人口+购买力购买力+购买欲望。购买欲望。购买决策过程: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购买决策过程: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由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策过程由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买后行为买后行为5 5个阶段

56、构成。个阶段构成。组织市场中,产业市场最具代表性,是最多样化和最庞组织市场中,产业市场最具代表性,是最多样化和最庞大的组织市场,是市场营销分析主要对象。大的组织市场,是市场营销分析主要对象。3-008 3-008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管理过程(P80-84P80-84)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1 1)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分析市场机会;选择)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计划。()选择目标市场(重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

57、、()选择目标市场(重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市场定位。()营销组合中所包含的可控变量概括为()营销组合中所包含的可控变量概括为4 4个基本个基本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重点重点(1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地理细分;人口细分;行为细分。地理细分;人口细分;行为细分。(2 2)目标市场的选择,有)目标市场的选择,有3 3种选择:无差异市场营种选择:无差异市场营销;差异市场管理;集中市场营销。销;差异市场管理;集中市场营销。(3 3)市场定位的实质:在于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市场定位的实质:在于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

58、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值得购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值得购买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买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4 4)营销控制主要有: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营销控制主要有: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3-0093-009产品策略(产品策略(P84-90P84-90)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1 1)产品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产品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3 3个个层次。层次。(2 2)产品组合有一定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产品组

59、合有一定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3 3)产品组合策略: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产品组合策略: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产品线延伸。产品线延伸。(4 4)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重点重点()品牌与商标策略包括:品牌化策略;品牌使用()品牌与商标策略包括:品牌化策略;品牌使用者策略;品牌统分策略。者策略;品牌统分策略。()包装策略:相似包装策略;差别包装策略;组()包装策略:相似包装策略;差别包装策略;组合包装策略;复用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合包装策略;复用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产品投入期企业的营销重点是提高新产品的生()产品投入

60、期企业的营销重点是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力,使产品尽快为顾客所接受,促使其向成长期过命力,使产品尽快为顾客所接受,促使其向成长期过渡。渡。()产品成长期的营销重点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巩()产品成长期的营销重点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巩固市场地位。固市场地位。3-010 3-010 定价策略(定价策略(P90-93P90-93)鉴定点:鉴定点:Y 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3 3种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种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争导向定价法。重点重点()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

61、()竞争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新产品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折扣和折让定价策略和心理定价策略中各策略()折扣和折让定价策略和心理定价策略中各策略的判别。的判别。3-0113-011分销策略(分销策略(P93-95P93-95)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AA逻辑逻辑()销售渠道取决的因素和选择。()销售渠道取决的因素和选择。()重点是选择:是否使用中间商;确定中间商的()重点是选择:是否使用中间商;确定中间商的数目;中间商的选择。数目;中间商的选择。重点重点()长度()长度()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

62、确定中间商的数目:独家性分销;广泛性分销;()确定中间商的数目:独家性分销;广泛性分销;选择性分销。选择性分销。3-0123-012促销策略(促销策略(P95-96P95-96)鉴定点:鉴定点:Y Y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此题为营销策略的第一重点。此题为营销策略的第一重点。难点是营业推广。难点是营业推广。重点重点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广、公共关系等方式。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广、公共关系等方式。公共关系广告注重沟通与公众的关系,比起商业广告具公共关系广告注重沟通与公众的关系,比起商业广告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营业推广是一种追求短期促销效果的促

63、销方式。营业推广是一种追求短期促销效果的促销方式。第四章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第二节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领导行为及其理论4-001 4-001 员工的能力与人格(员工的能力与人格(P97-99P97-99)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 A逻辑逻辑(1 1)能力、人格等是分析员工心理的基本概念。)能力、人格等是分析员工心理的基本概念。(2 2)这里的性向就是人才测评中职业性向的基础。)这里的性向就是人才测评中职业性向的基础。重点

64、重点(1 1)心理学所指能力,其一是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心理学所指能力,其一是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现出的实际能力,“成就成就”即即“所能为者所能为者”;其二是;其二是指个人潜在能力或指个人潜在能力或“性向性向”,即,即“可能为者可能为者”。(2 2)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责任感与工作绩效有最强的正相关。(3 3)人格只有差异之别,而绝无)人格只有差异之别,而绝无“高低高低”之分。之分。表表4-1 4-1 五种核心人格特质高分者的特征五种核心人格特质高分者的特征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外向外向开放性开放性宜人性宜人性责任感责任感平静平静安全安全高兴高兴不忧虑不忧虑不冲动不冲

65、动热情热情乐群乐群支配支配精力充沛精力充沛寻求刺激寻求刺激自信自信健谈健谈爱交际爱交际想象力想象力审美审美好奇好奇尝新尝新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灵活灵活有教养有教养智慧智慧可信可信直率直率合作合作温顺温顺谦虚谦虚好脾气好脾气自信自信有组织有组织可依赖可依赖追求成就追求成就自律自律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坚持不懈坚持不懈4-002 4-002 员工的态度(员工的态度(P99-102P99-102)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AA逻辑逻辑(1 1)一般对于态度的理解。)一般对于态度的理解。(2 2)员工个人和组织的态度问题:工作满意度和组)员工个人和组织的态度问

66、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织承诺。重点重点()态度影响行为,却不一定决定行为。()态度影响行为,却不一定决定行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一般而言,员工工作()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一般而言,员工工作满意度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满意度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组织承诺的()组织承诺的3 3种形式:感情承诺、继续承诺、种形式: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规范承诺。()组织承诺比工作满意度能更好地预测员工流动()组织承诺比工作满意度能更好地预测员工流动率。率。4-003 4-003 员工的知觉和归因(员工的知觉和归因(P102-104P102-104)鉴定点:鉴定点:X X题型:单选题型:单选/多选多选 预测度:预测度:AAAA逻辑逻辑社会知觉是形式,归因是内容。社会知觉是形式,归因是内容。知觉的类别和归因的偏差为重点。知觉的类别和归因的偏差为重点。重点重点社会知觉包括: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对比效应、刻社会知觉包括:首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