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375928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专题: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专题: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1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目标学习技能方法,汲取课文精华知识与能力1、 知识目标:识记 :(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1)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2)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3)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

2、、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4)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5)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思路与方法关于矛盾的理论,过于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分析如何体现所学原理。通过运用“情境探究”模式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构建各种情境,将知识情境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自主探究方式得出结

3、论。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矛盾的概念;2、茅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茅盾与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茅盾与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提升学科素养1、能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5、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此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导语设计一、 问题导入:教师:下面这些词句

4、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开发了核能来开天辟地,却也萌发了核战争覆灭地球的危险;我们发明了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也诱使了掠夺;我们使用农药来保护植物,却也招致了疾病。”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句有什么样的的共同征?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回答:这些词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个词句列举了两个不同的的事物,并且两个不同事物都是具有相反的含义,但是两者之间却不仅仅是相反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中,蝉叫更加衬托出森林的幽静。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衬托的关系。教师引导:这些词句透过具体现象,都包

5、含着事物一分为二的思想,揭示出了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联系,包含了辩证法有关矛盾规律的深刻哲理。那么,我们今天来探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比赛的盛况。教师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回答: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之间,中国球迷与美国球迷之间都存在矛盾。教师点评:刚才同学列举的固然是矛盾的体现,但例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之间都体现了矛盾。并且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存在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

6、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新课解读知识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师活动: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学生:略教师活动: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韩非子中有一

7、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问题情境:多媒体播放flash自相矛盾的故事。问题探究: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寓言中的矛盾是具体的矛盾,而我们哲学上讨论的是抽象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的范围要比具体的矛盾大。教师点评:这位同学说得有一定道理。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是逻辑矛盾,它是辩证矛盾的一个具体的体现。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

8、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的矛盾和具体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当然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问题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问题探究:1、他为什么不敢剪?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因为两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他不敢剪。结论1: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

9、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失败乃成功之母 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E“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问题探究:选取其中的一个例子,用

10、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上面的例子体现了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的关系。“乐极”之后“乐”会转化为“悲”,体现了这样的关系。结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3、矛盾斗争性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如大家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生物之间的生存竞

11、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学生回答: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情境: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

12、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知识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同学们都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从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知识拓展:准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个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

13、事物不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人们还不易觉察到的矛盾,不等于不存在矛盾。一般来说,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察觉,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和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把握。教师引导: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学生回答: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

14、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个矛盾中的不同方面。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学生回答:说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教师活动:通过这个事例来讲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总结: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15、: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情境导入: 白 马 黑 马 黄 马 (特殊性) (特殊性) (特殊性)马(普遍性) (图1)白 马 马 动 物 生 物(特殊性) (普遍性)(特殊性) (普遍性)(特殊性) (普遍性) (图2)问题探究: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分析图一和图二各自体现了两者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甲:结合图1归纳得出: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

16、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例如,马的特征是长鬃毛、马蹄大,耐力强,这些特征是通过一匹匹白马、黑马、黄马来体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无论是白马、黑马还是黄马,它无论什么颜色,都和其它的马有共同之处。学生乙:结合材料2归纳出: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例如:马作为一种哺

17、乳动物,与其他的哺乳动物存在生理上的重大区别,所以同其他动物相比,具有特殊性;但是,在马群中,无论什么类型的马都具“长鬃毛、蹄子大,耐力强”特征,即普遍性。总结: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区别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特性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的个性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总结:(

18、1)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误解为“多数”和“少数”的关系。如认为张三这一特殊性,只是一个人,而“人”这一普遍性,既包括了张三、李四、王五,也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的人,从而得出“普遍性包括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的错误结论。 (2)也不能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把金属当成“整体”,而把金银铜铁当成“部分”,因而错误地认为“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因此,理解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中的关键是弄清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

19、重要意义。多媒体播放:“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又出大手笔”。问题探究:请你运用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这样做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发表看法:我国进行省直管县改革,不是全面铺开,而是先在一部分地区试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试点一定阶段后,再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体现了的矛盾的普遍性),这样做,能够积累经验,减少改革风险,有利于改革。教师总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拓展探究一、综合思维“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

20、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思路分析:本题的引言带有较强的哲理性,比较难理解,从题目的字面意思看,前后经过了一个转变,那就是从“嘲笑别人”到“嘲笑自己”的转变,而这又深层次地表明了一个人从自认为的“优点”向“缺点”的转变,其中的条件是“嘲笑别人”。因此,此题选B。A项讲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项讲的是矛盾的不平衡性,D项证明矛盾的特殊性,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技巧点拨:此题是引言式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引言的中心意思。变式训练: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

21、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 B C DB二、延伸探究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失败是成功之母 刻舟求剑 居安思危研 固步自封,夜郎自大A B C D思路分析:分析上题成语的哲学寓意不难看出,“

22、失败和成功,安和危,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体现了矛盾的观点,没有体现矛盾的观点。故该题应选C项。答案:C技巧点拨:该题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一是要求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二是正确理解题目所列成语的含义。其解题思路应该是对题目所列的成语进行逐一分析。在明确其本身含义的基础上抽象出哲学寓意,看是否完整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变式训练: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A、 B、 C、 D、C三、时事热点:材料一 大理州州委书记顾伯平说,不保护好洱海,大理的发展就没有

23、以人为本,也没有大理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对洱海治理有贡献的干部重奖重用的责任制收到了实效:清清碧波和舒适的微风让人感到惬意。随着洱海环境的改善,洱海的魅力不断增强,许多有识之士和实力雄厚的商家已经瞄准了大理这块宝地,慕名前来旅游度假和投资兴业。仅年,大理市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分别比年增长和;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比年增长。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理州加大对洱海治理与保护力度。今年以来,虽然遭遇罕见旱情,在来水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洱海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日前,洱海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最好的湖泊之一”,并在全国推广“洱海经验”。材料三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月份,

24、大理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2)根据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思路分析; 解答第(1)问时应注意准确把握设问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这一知识限定,答案的组织应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基本理论入手展开,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第(2)问,回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拓宽思路,从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角度全面作答,并且要把相关原理和方法论联系起来。

25、答案 (1)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可以使两者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生态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保护需要加大投入,大理州加强生态保护使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升体现了这一点。经济发展是生态保护的物质基础。大理州经济发展可以给生态保护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巩固生态保护的成果。(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承认和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加强环境保护。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正确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

26、间存在密切联系,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用科学的价值观指导行动。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既要着重抓好主要矛盾,又要妥善处理好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经济发展是核心和关键,对其它方面工作起着决定作用;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作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以经济发展带动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本课小结前面的两课里我们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本节课我们探究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