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说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37582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威海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威海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威海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威海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说明(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威海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说明一、命题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使我市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估体系。二、命题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3思想政治学科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其余学科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42007年考试年级学生初中所学教材。三、考试的性质初中升学考试是全市统

2、一组织的由初中毕业生参加的融结业与选拔功能为一体的考试,偏重于选拔功能。考生的考试成绩是鉴定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及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按实分计入升学总成绩当中。因此,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初中结业考试是对非毕业年级结束的文化课的结业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国家统一要求标准的水平考试,是检查、评价初中部分非升学考试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结业考试的成绩折成30%计入升学总成绩当中。初中结业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适当的难度。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考核,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

3、是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在前几年改革试验的基础上今年要继续实行。具体实施方案依照威教研中心200227号文件执行。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考核结果不直接计入升学总成绩当中。四、试题难度初中升学考试试题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0.65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3:5:2。初中结业考试试题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0.75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6:3:1。五、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各学科说明思想政治(一)能力要求1理解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等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并能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恰当地使用所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问题。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或社会现

4、象等。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二)范围及内容1范围:现用教材(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三年级上下册及初四年级全一册。2内容:第一部分:法律常识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含前言)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第二部分: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含前言)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80分

5、2试卷内容比例法律常识约40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约50 时事政治约103试卷结构和题型比例试卷分、卷。卷为选择题 ,24个,共36分;卷为非选择题,3个,共44分语文(一)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A识记 要求识别和记忆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及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B理解 要求对阅读材料能够领会并能做出全面准确的理解或说明。C分析概括 要求对语言现象或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并进行归纳整理。D表达应用 要求能将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用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E鉴赏评价 要求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欣

6、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二)考试范围和内容1考试范围(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本届考生实际所学教材。(2)文言古诗文只涉及教材上的篇目。(3)必读名著包括: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伊索寓言、冰心繁星春水。2考试内容(1)语言的积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能够按要求准确默写出来。课文涉及到的重要文学常识。 了解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 (2)语言的表达与

7、应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能根据具体要求,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3)阅读文言文阅读能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评价。现代文阅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筛选并提取文中的

8、信息,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简要分析常用表达方式的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受。(4)作文符合题意,思想健康,符合文体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表达方式得当,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分约占4%。2试卷内容比例(1)积累与运用约占18%(2)文言文阅读约占10%(3)现代文阅读约占26%(4)作文约占42%3试卷结构和题型比例试卷不分、卷。答案一律写在试卷上。数学(

9、一)命题原则 1命题体现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与思想命题体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对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重点考查 2命题以能力立意,重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强调知识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联系重视考查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命题体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重视考查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4命题重视考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思维过程,重视考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0、,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的考查,给学生创设探索思考和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与空间 5命题重视考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数学思想主要有“特殊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分类思想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考查的数学方法主要有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和待定系数法 6试题中避免出现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和偏怪的试题注意创设新的试题情景,转换题目的设问角度,合理设计开放性、应用性等各种新颖的试题,使学生能在新的情景中实现知识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真正考查出考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潜力探索性题目、开放性题目、学科横向联系类题目等占有一定的比例,

11、课本改编题目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考试内容和范围 依据现行四年制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九年级(共八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内容,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体现的理念和精神主要考查目标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主要考查:能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提出问题,收集和处

12、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主要考查: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查: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情感与态度” 主要考查: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认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其中,考查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成四个不同层次: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

13、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成三个不同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具体涵义如下: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

14、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四个领域的考试内容与具体要求为: 数与代数 1数与式 (1)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含有的字母不需要讨论正负或取值范围)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实数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

15、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当a0时,;,a0,b0; a0,b0) 能熟练的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会化去分母中的二次根式(分母中只含有一个二次根式,如:) (3)代数式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16、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包括零指数、负指数)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

17、加、减、乘、除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会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会解简单的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知道验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

18、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2)函数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

19、步预测 (3)一次函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当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理解正比例函数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反比例函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当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 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二次函数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0、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能够说出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的关系,理解a,h和k对函数的图象的影响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 (2)角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1、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相交线与平行线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

2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

23、是直角三角形)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四边形 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

24、的条件(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6)圆.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圆的性质,理解圆的对

25、称性、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7)尺规作图 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8)视图与

26、投影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如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知道物体的阴影是怎么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

27、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2图形与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2)图形的平移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

28、应用 (3)图形的旋转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比例的有关概念,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

29、,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图形与坐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

30、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4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

31、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

32、和判定定理 统计与概率 1统计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 (2)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 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

33、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概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难度仅限于二次实验)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题学习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

34、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列入中考命题范围,凡符合要求的计算器都可带入考场对于九年级下册第六、七章的内容,命题时将关注其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三)试题结构和题型比例 1中考数学试卷共三大题,分、卷 第卷为选择题,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共12道,满分36分第卷为非选择题,题型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6道,满分18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和推证过程解答题,共7道,

35、满分66分三种类型的题目原则上都按由易到难的顺利排列 2在现行鲁教版四年制教材中,四个领域的知识所占课时比例约为:数与代数41%,空间与图形(包括解直角三角形)44%,统计与概率10%,课题学习5%命题时将参照这一比例安排相应知识领域试题的分值比例 英语(一)考试能力要求中考英语将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的考查内容和标准将主要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中的五级内容要求及相关附录,同时参考三级和四级的内容和要求,所涉及话题将依据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具体地讲,中考英语将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

36、的能力。听力技能 听力技能指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或者根据信息进行操作。命题时将以口语材料的录音形式来考查听力技能。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指学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承载信息的媒介日益多样化,阅读技能已经不局限于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包括学生从图表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除了故事、短文等形式外,真实的语言材料,例如,广告、告示、说明书、指令等,都可能作为试题素材。阅读考试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四选一的选择形式,而要包括选择、完成句子、用自己的语言

37、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写作技能 写的技能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能力。试题将着重考查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真实意义或传递信息的能力。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指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用知识的能力。严格地讲,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已经蕴含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中,但是,为了突出某些重要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特别是为了保证试题对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重要语言知识点的涵盖率,本考试中仍然要以单词拼写、动词填空、完成句子等适当形式考查学生具体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考试范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38、稿)五级要求中所规定的语音、语法、交际用语、话题等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考英语词汇将主要采用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词汇中最常用的1600个词汇,语法考查范围限定在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之内。现行教材中出现的其他词汇和语法项目只作一般认读要求,不做运用要求。(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本次中考采用闭卷纸笔考试形式。听力测试属于笔试的一部分。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8页,第卷9至12页,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70分 一、听力测试(第125小题,共30分) 主要题型有:(一)(第14小题)听句子,选择与画面内容一致的选项;

39、(二)(第510小题)听句子,选择正确答语;(三)(第1115小题)听短对话和后面的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四)(第1620小题)听长对话和后面的问题,选择正确答案;(五)(第2125小题)听一段对话或者短文,然后根据要求填写内容,所填内容一般在1-2个单词。主要测试听力理解、获取信息等能力。二、单项选择(第2640题,共15分,) 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范围包括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中所规定的语法及词汇知识,突出考查动词时态,突出语境的作用,考查情境反应,利用语境间接考查语言知识的运用。三、阅读理解(第4160小题,共25分) 主要通过篇章理解、阅读速度的

40、要求考查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能力,通过阅读题材、体裁的多样化,考查学生的知识面。题型包括阅读后做选择题、阅读后简要回答问题。第卷,共50分,四、单词拼写(第6168小题,共8小题,计8分)主要考查形式:根据句意及提示,以适当形式完成所缺单词。以考查单词拼写为主,适当考查处理单词在具体语境当中的词形变化和根据音标拼写单词的能力。五、完成句子(第6976小题,共8小题,计12分) 主要考查形式:根据所给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主要考查基本句式、句子结构、基本语态、时态、人称、数的搭配等。六、动词填空(第7783小题,共7小题,计7分)主要考查形式:给出一段语篇,其中部分动词处挖空,将动词原型在随

41、后的括号中给出,要求考生根据对篇章的理解,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可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助动词。每空所填词数不限。七、短文填空(第8491小题,共8小题,计8分)主要考查形式:给出短语或词汇,考生根据需要选择所填内容。此题各选项无词形变化,不考查语法知识。所给备选项多于必选项。短文填空题要求学生从语篇层次上把握语言材料,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此种题型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如,对于文章上下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词汇意义及其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惯用法和常用搭配的掌握程度等。八、书面表达(第92小题,共1小题,计15分)要求

42、根据所给(图画或文字)提示,写出一篇文字通顺,语法结构正确,符合该文题材和体裁的短文,字数在100字左右。物理(一)命题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试题的科学性是保证命题质量的基础,编制的物理试题无科学性错误,试题的表述不应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歧义,知识体系要保证完整。2实践性原则:突出应用性,加强物理学科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选材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归纳能力的考查。3创新性原则:增强探究性,注重对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以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的

43、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4时代性原则:注意结合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影响。5综合性原则:注重综合性,注意物理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物理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6教育性原则:试题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二)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知识内容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二、三、四册(山东科技出版社),结合我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

44、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基础知识点46个(了解、认识、理解),知识技能点30个(独立操作)。基础知识点(1)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2)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3)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5)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认识)分子的热运动。(6)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防止

45、噪声的途径。(7)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通过实例了解声能。(8)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理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9)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了解光的折射规律。(10)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1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2)能识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13)能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14)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沸点联系起来(认识)。(15)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了解)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16

4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17)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18)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19)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0)能说出牛顿第一定律。(2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2)理解物体的惯性。(23)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2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大气压强。(25)使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

47、6)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7)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28)通过实例了解机械能。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9)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内能。(30)了解热量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认识热机效率。(3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初步理解)简单的自然现象。(32)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

48、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3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3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35)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6)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37)通过实例了解电能。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的过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结合实例认识电功的概念。(38)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了解焦耳定律(附加)。(39)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计算。(40)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

49、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4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4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4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45)通过实例了解核能、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46)通过实例了解太阳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知识技能(独立操作)(1)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实验。(2)实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50、。(3)观察和实验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4)实验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会测量温度。(6)实验熔化、凝固的过程。(7)实验汽化、液化的过程。(8)实验升华、凝华的过程。(9)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10)会使用电流表。会使用电压表。(11)实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2)实验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1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磁性磁极相互作用、电流磁效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磁感应(会)。(14)实验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5)实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51、系。(16)实验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7)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8)密度概念的实验。(19)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会)。(20)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会)。(21)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22)实验物体的惯性。(23)重力常见实例或实验。弹力常见实例或实验。摩擦力常见实例或实验。(24)会测量力的大小。(25)会使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实验(会)。(26)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会)。(27)实验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8)浮力实验。(29)分子动理论的有关实验。(3

52、0)比热容概念的实验。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到位。对下列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这样的点在课程标准中有18个。(1)探究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探究光的折射规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7)探究熔化、凝固的过程。(8)探究汽化、液化的过程。(9)探究升华、凝华的过程。(10)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1)探究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

53、体的电阻成正比。(1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3)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4)探究物体的惯性。(15)探究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16)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7)探究浮力现象。(18)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将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调查研究型的探究或者说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探究

54、,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1)能简单描述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反应)。(2)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反应)。(3)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反应)。(4)能简单描述(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经历)。(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反应)。(6)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反应),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反应)(7)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反应)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8)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反应)。(9)了解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

55、响(反应)。(10)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反应)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1)能简单描述机械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反应)。(12)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反应)。(1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反应)。(1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反应)。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反应)。(15)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反应)。(16)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反应)。(17)能简单描述核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反应)。(18)能简单描述太阳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反应)。(19)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领悟)

56、。(20)有节约用水的意识(领悟)。(21)有安全用电的意识(领悟)。(22)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领悟)。(23)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领悟)。(24)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领悟)。(25)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领悟)。(26)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领悟)。上述有关水平要求的行为动词界定。水平要求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动词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基本特征了解、知道、描述、说出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认识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

57、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测量、会、学会经历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调查、探究反应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领悟具有稳定态度、意志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2测试能力水平分布:知道和初步理解(A)约30%;理解和初步掌握(B)约50%;灵活掌握(B)约20%。3知识内容分布:力学部分约占35%;电学部

58、分约占40%;热学部分约占%10;光学部分约占10%;信息与能源部分约占5%。4题目类型分布:选择题(含单选、多选题)约占30%;填空题约占20%;作图和实验探究题约占20%;创新应用与计算题约占30%。化学(一)考试能力要求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旨在选拔初中毕业生中那些素质好、潜能大的学生。中考是测试学生科学素养的考试,突出“素质立意”,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考是测试学生能力的考试,突出“能力立意”,重点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重视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认为,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稳定的个性

59、心理特征。构成能力的基本因素有智力、知识和技能;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学科能力(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化学学科能力包括运用化学语言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根据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对中考化学中重点测试的几种能力作如下界定:1观察能力(1)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获取有关的信息或感性认识的能力。(2)在观察的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初步的思考、加工的能力。2实验能力(1)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图的能力。(2)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3)观

60、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正确结论的能力。(4)设计和评价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能力。(5)处理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能力。3思维能力(1)对化学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能将化学知识进行统摄地整理、有序地存储、敏捷地提取、正确再现和辨认的能力。(2)能将化学知识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或演绎,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3)对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以及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联想能力。(4)运用恰当的化学知识、方法和策略,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比,解决问题的能力。(5)能将简单的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6)运用化学语言的能力。4学习能力(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2)在分析、加工新信息的基础上,将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跟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应用新信息的能力。5科学探究能力(1)能够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与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