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ppt课件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75224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6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英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小学英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小学英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ppt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 输血传播疾病,第十二章,输血传播疾病 是指受血者输入携带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感染的疾病。 从理论上讲,凡能发生病原体血症的疾病均可通过输血传播,常见的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虫病及人类T淋巴下拨病毒等。,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二十几种, 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 肝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侵犯T淋巴细胞为主的严重全身性传染病。,艾滋病,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

2、ncy syndrome)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免疫缺陷,常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疲乏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恶性肿瘤、精神与神经障碍而死亡。,艾滋病,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 的 传 播 途 径,温馨提示:日常行为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HIV是一种带包膜的单链RNA逆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逆转录病毒科、灵长类慢病毒亚科。HIV已发现有1型和2型。 目前发现,世界各地AIDS多由HIV-1型所致,HIV-2型主要在西非流行。HIV主要感染人体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和骨髓肝细胞等

3、。,病原学,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酸、热均敏感,pH6时HIV数量大幅度下降,56C30分钟可破坏病毒中的酶,60C3小时或80C 30min可使病毒感染性消失。一般被HIV污染的器械和器具,经高温、蒸汽、煮沸均可杀灭。 HIV对一般消毒剂比较敏感, 1%戊二醛处理5min、5%次氯酸钠和70乙醇处理1min均可灭活病毒。某些血浆制品可用有机溶剂清洁剂(SD)灭活HIV等病毒。 但是,HIV对碱及紫外线均不敏感。,艾滋病/ HIV感染流行情况,HIV感染的全过程包括:初发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AIDS三期。通常将急性感染期和无症状HIV感染期合称潜 伏期,平均810年。潜伏期短

4、则为半年,长则达20年以上,直到机体免疫功能崩溃而进入感染晚期。,HIV感染AIDS的临床表现,(一)急性感染期(期 ),感染HIV26周后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偶有肝脾大。持续约3周后消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可见异型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正常。作血清检测HIV抗体最初为阴性,在感染后3-4周转为阳性,在HIV抗体转阳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叫HIV抗体窗口期。抗体窗口期为22天,最长可达6个月。,(二)无症状HIV感染期(期 ),此期平均8-10年。在急性HIV感染期后即进入HIV感染的无症状期。此期特点是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少数可查到全身淋巴结病(

5、除腹股沟外,有两处淋巴结大)。此期血清HIV抗体 阳性和p24抗原阴性,CD4CD8比值正常。在这一时期中,CD4细胞和HIV病毒在相互斗争中每天均大量破坏与新生,处于相对平衡之中。,(三)艾滋病期(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发热、 慢性腹泻、体重下降、盗汗、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机会性感染:肺孢子虫肺炎、深部真菌病等;继发性肿瘤:kaposi肉瘤等;HIV脑病;头痛、癫痫及进行性痴呆等。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CD4细胞数降至0.2109L0.5109L,以后进一步降至0.2109L以下。CD4CD8比值小于1。,(四)AIDS活动期(期),AIDS晚期,表现为机遇性感染和少见肿瘤,其中肺孢子

6、虫病和卡波西肉瘤最为常见。其次是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真菌、细菌感染等。患者极度消瘦,反复发热、持续腹泻,乏力、还可因病毒侵犯肺部、神经系统和皮肤粘膜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血清中抗-HIV抗体阳性,CD4+细胞明显下降,CD4+/CD8+比例严重倒置。多在数月至2年内死亡。,恶病质,三、HIV感染AIDS的实验室诊断,HIV病毒核酸检测(NAT),2HIV抗体检测 酶标法(ELISA):,颗粒凝集法(PA): 快速试验(RT): 免疫荧光法(1FA): 免疫印迹法(WB):,HIV感染AIDS的治疗和预防,(一)治疗 抗病毒治疗、支持疗法、使用免疫调节剂、中药治疗、抗感染和抗肿瘤治疗

7、。 鸡尾酒疗法: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三大类药物联合搭配使用,减少抗药性,减少副作用和增强疗效。,1.预防血液传播: (1)戒毒;对静脉吸毒实施标本兼治。 (2)手术、注射、拔牙均需使用严格消毒的器具。 (3)需防止剃须、穿耳、文身、刷牙时交叉感染。 (4)防止外伤时接触污染血液。 (5)采血和输血应规范操作,严格消毒。 (6)对血源严格管理,无偿献血。 (7)严格进行血液筛查,加强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8)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注意自我保护。,(二)预防,2预防性接触传播: (1)禁止卖淫嫖娼和性乱。 (2)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 (3)加强宣传活动,普

8、及艾滋病预防知识。,3预防母婴传播 (1)发生HIV感染的妇女应避孕。 (2)当母亲有HIV感染时应停止母乳喂养。,4.发生HIV职业暴露,进行紧急处理,皮肤有伤口,应当对局部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血液,用大量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液(75%酒精、0.5%碘伏、2000mg/L次氯酸钠)消毒伤口,并包扎 对暴露物的传染性和受伤者暴露程度应进行评估,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以及寻求医疗机构或艾滋病防治机构及时救治,根据情况确定是否服用抗病毒药。 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应配备有洗眼装置和急救药箱。,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BV

9、、HCV、HDV、HEV、HGV) 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肝肿大、肝区压痛及肝功能异常等,鉴别诊断主要靠血清标志物检查。,二、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属嗜肝DNA病毒,体内存在3种形式的病毒颗粒:小球形颗粒、柱形颗粒、大球颗粒(Dane颗粒,乙肝病毒完整的颗粒) HBV的抵抗力很强,对温度、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100 干烤1h、121 高压灭菌20min、 100 直接煮沸2min、 0.5% 过氧乙酸、3%含氯石灰溶液0.5%次氯酸钠直接处理均能灭活。,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10、、性传播 。我国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途径包括输血与输注血液制品及注射、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外科器械及昆虫叮咬等,经微量血液也可传播,密切的生活解除和性解除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 3.易感人群:抗-HBV阴性者是HBV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阳性的家属、反复输血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及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临床表现,病原学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基因组为一线状单正股RNA。分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 HCV对有机溶剂敏感。终浓度10%氯仿溶液可杀灭HCV;1:1000甲醛

11、溶液在37 熏蒸处理6h、 100 5min或60 10h均可使HCV传染性丧失;血制品中HCV可用80 72h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HCV的感染率或流行率世界各地差异显著。 我国199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丙型肝炎抗体流行率为3.2%,1995年前后,我国部分省份因单采血浆交叉感染,导致献血员中发生丙型肝炎暴发流行,之后,我国对采供血工作进行了严格管理,有效控制了因采血导致的HCV感染。,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HCV携带者,HCV存在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及泪液等。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 输血、注射、性传播及生活

12、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人类对HCV普遍易感,目前检测到的抗-HCV并非保护性抗体。,临床特点 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4周(2-16周),多数起病较隐匿,症状较轻,仅有乏力、食欲低下、腹胀,ALT升高,抗-HCV阳性,HCV-RNA阳性,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ALT升高。 一部分患者经1-3个月后症状消失,ALT恢复正常, HCV-RNA转阴,抗-HCV滴度逐渐降低,多半一年内抗-HCV消失。 另一部分患者虽症状消失,ALT恢复正常,但病毒复制持续存在, HCV-RNA仍阳性或间歇阳性,抗-HCV持续阳性。 约50%-60%转化慢性肝炎,常见肝衰竭,癌变,实验室诊断,输血相关乙肝和丙肝

13、的预防 1.加强对献血者的血液筛查 2.提倡无偿献血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对血液透析机应彻底消毒 4.对采集标本复查 5.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 6.所有的血浆蛋白制品都必须作病毒灭活 7.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 8.提倡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CMV)是人类疱疹病毒属的一种DNA病毒。CMV感染在人类非常普遍,在正常人群中抗-CMV阳性率高达40%-90%,CMV感染很少或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将含CMV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输给早产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恶性肿瘤、AIDS等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的患者,即可引起输

14、血后CMV感染的临床症状,甚至可成为致死的原因。 CMV在体内分布广泛,唾液、尿液、精液、子宫颈分泌物、乳汁、血液及内脏器官均可存在CMV。,CMV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器官移植传播 性接触传播 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CMV不耐酸、不耐热,Ph5或5630min可充分灭活CMV;10%家用含氯石灰可使其感染性明显降低;CMV在20%乙醚中最多存活2h;紫外线照射5min可充分灭活CMV。,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1.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受血者的影响 除对CMV阴性孕妇的胎儿可造成伤害外,其他患者并不一定需要应用CMV抗体阴性的血液制品。 2.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血者的影响 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早

15、产儿、骨髓移植、组织器官移植、恶性肿瘤、AIDS等患者,输注CMV抗体阳性的血液制品,可能引起CMV感染。CMV感染后可出现发热、间质性肺炎、肠炎、心肌炎、肝炎、脉络膜炎等,并可增加细菌和真菌感染机会,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巨细胞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脱落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毒分离和抗原检测 PCR检测 血清学检查,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与预防 对于有临床症状或先天性CM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 由于CMV有致畸作用以及目前对CMV感染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等原因,妊娠早期发现有原发性CMV感染时,应尽快终止妊娠;妊娠中晚期CMV感染者应进一步检查胎儿有无畸形,以

16、便进一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预防 输用CMV抗体阴性献血员的血液;输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用储存血液;静脉注射CMV免疫球蛋白;应用CMV疫苗等。,巨细胞病毒感染,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HILV)最早发现的人类反转录病毒。为RNA病毒,分为HTLV-、型。 HTLV-型流行广泛,对人类危害较大。在体内主要感染CD4+T细胞,血液、乳汁、精液均含有HTLV-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源: HTLV-/的感染者。我国感染率比较低。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重要途径,尤其是哺乳) 性接触传播 输注HTLV-阳性血液及血液制品 使用未彻

17、底消毒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HTLV-感染与T淋巴细胞瘤、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HTLV相关脊髓病和热带痉挛性下肢轻瘫的发病相关。但感染者仅有较少部分(2-4%)发生上述疾病。大部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预防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减少输注血制品。 输用去白细胞的血制品或贮存时间14天的血制品。 在HTLV-/流行区,可根据情况考虑对献血员和血制品进行HTLV-/抗体筛查。,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以性传播为主的传染病,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输血传播。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在体外生存能力较差,

18、尤其在有氧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快下降。煮沸、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很容易将其灭活。加热395h、40 3h、60 3-5min死亡,100 立即死亡。1:1000石碳酸、稀酒精、1:1000新洁尔灭及稀薄肥皂水均可于短时间内杀死。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0 可存活48h,-78 其致病力可保存数年。4 冷藏血液中3-6d失去活力,不再有传染性。,梅毒,临床表现 胎传梅毒 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在出生3个月内发病,患儿淋巴结肿大、梅毒性鼻炎、骨软骨炎及先天性耳聋等,也可表现为甲周炎及脱发等。晚期表现大致与获得性梅毒中的三期相似。,梅毒,获得性梅毒 分为四期:一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3周左右,在梅毒螺旋体侵入

19、部位出现一个小豆大的硬结,不久硬结破溃成硬下疳。4-6周下疳自然痊愈,梅毒血清反应开始阳性。二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3-36个月间出现,多种多样的梅毒疹遍布全身皮肤粘膜,还可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脱发等,反复发作。三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3-5年后,为梅毒性结节或梅毒性象皮肿,可分布皮肤及任何组织、器官,可破溃,形成溃疡,表现为脂肪脓苔。四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10-15年,为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例如动脉瘤、脊髓结核或全身麻痹等。,梅毒,实验室检查 梅毒螺旋体检查 梅毒血清学试验 治疗与预防 应尽早进行,治疗越早,疗效越好。首选青霉素,治愈率达95%以上。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强力霉素。

20、加强梅毒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严禁卖淫、嫖娼,积极推广安全套等。,梅毒,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为疟原虫,可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包括间日虐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侵入红下拨繁殖。 疟原虫在室温或4贮存的血液成分中至少存活一周,血液贮存2周,疟疾传播就很少发生。所有含有红细胞的血液成分均可传播疟疾。无症状携带者是输血传播疟疾的主要原因。,疟疾,流行病学 我国最常见的疟疾是间日疟,南方地区如广西、云南及海南可见恶性疟。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雌性按蚊,经叮咬人体传播。 少数病历可因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后发病。,疟疾,临床表现 输血相关疟

21、疾可通过输注含有疟原虫的滋养体、裂殖体或裂殖子的各种血液成分引起,临床过程与自然感染疟疾有所区别。输入血液后的发病时间,因输入含有裂殖子的血量,疟疾的种类不同而异。恶性疟潜伏期12d,间日疟或卵形疟约3-4周,三日疟30-40d。,疟疾,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三日疟间隔72h以上发病一次,间日疟为间隔48h或每日发作一次。患者突然发冷、寒战,体温迅速升高达40-41,有时伴有头痛、呕吐,持续15min-1h后,大汗淋漓,体温骤降至正常,患者顿时轻松如常。恶性疟起病急缓不定,现有发冷,继而出现不规则发热,伴头痛、呕吐、全身酸痛,通常持续7-10d缓解,但十几天后再次复发。可出现高热、昏迷、谵妄、痉

22、挛、黄疸、呕吐等,重者迅速死亡。 输血相关性疟疾只有红细胞内期,不会因为潜伏在肝脏中的疟原虫再次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复发。,疟疾,实验室检查 血液涂片检查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其他检查 检测疟原虫DNA的PCR技术,检测疟原虫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的ELISA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疟疾,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如患者患疟疾前近期有输血史,应高度怀疑输血相关疟疾并进一步检查确诊。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包括抗疟原虫和对症支持治疗。输血相关疟疾的预防主要是严格审查献血员的疟疾病史,疟疾患者3年内不要献血。此外,尽可能不输用新鲜全血,因为4贮存2周的血液传播疟疾的可能性很小。,疟疾,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严格筛选献血者 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 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合理用血,大力提倡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对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另一道防线。 血小板制品:补骨脂内酯衍生物S-59光化学法 红细胞制品:Helinx技术、Intactine以及核黄素等 血浆:溶剂/去污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