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362692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学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促进农业发展的三要素: 农业教育(培养人才)农业研究(成果) 农业推广(效益)二、国外使用“推广”一词,最早见于1866 年 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一词。三、1914 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 我国的 1985 年以来逐渐用广义的“农业推广” 一词所代替。四、农业推广来源: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开 始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古代称“教稼”劝农, “课桑”在宋史.食货志中就有记载。五、农业推广的涵义:(有三种)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把科研成果通过适当 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所的知识和技 能并能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 入。2、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除狭

2、义的推广农业技 术外,包括教育、组织、培养农民。3、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 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批 准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的一 种过程。4、共同的函义:推广涉及有意识地利用信息交 流手段,以帮助农民形成正确的观念,制定良 好的决策。六、农业推广工作特点: 1、是政府促进农业发 避孕药的一种政策手段。2、是扩散接受系统3、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 4、是一种特 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5、是一种沟通过程七、农业推广工作的意义:是一处教育性质的 工作,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授助形式,是一处 公益性的事业,对于提高个人能力和团体发展 能力以及影响力,促进农

3、业与农村发展具有决 定性的意义。八、人类行为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知识层面 态度层面技能层面期望层面九、农业推广的基本目的:在于开发民智,其 性质属于教育性。十、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是一 处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 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 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 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 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 增加收入,改善生态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 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 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十一、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是农 业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2、是现代农业

4、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是农业与农村 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十二、农业推广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有农 产品的市场 2、农业技术不断革新3、当地提供 物资和设备 4、要鼓励生产使农民有利可图,刺 激农民更多的生产 5、基础设施和鼓励性措施。 十三、农业推广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必须包括: 试验、示范、培训四个环节。十五、农业推广的社会性质: 1 中介作用:连接 科研和成果的桥梁2、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 新 3、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 过程4、是完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 十六、农业技术的两种表现形态: 1、知识形态; 主要是农业信息、农业经营与管理,新的栽培 和耕作

5、制度等 2、物质形态:主要是农用物资, 如农药、化肥、宵用机械以及品种等。十七、 农业推广学的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总结 我国农业推广的历史经验,探求其产生和发展 的规模并指导农业推广的实践是由农业推广 的性质所确定,即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的 知识与技能培养农民个人能力与素质。具体研 究任务包括以下几项:一是总结和研究我国和 世界各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中探 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的方向和道路。二 是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民在各个不同 历史时期他们对文化社会环境的反应。三是总 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民在各个不同历史 时期的个人行为。十八农业推广学的概念: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

6、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经过较长 的发展概括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十九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 1、行为科学,若干 社会科学的实际产品。二十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对象: 1、科学技术与生 产结合的形势、特点和规律;2 科技成果转化与 扩散的形势、特点和规律 3 指示科学技术应用 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 素。二十一、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 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 2 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和形式 3 各种研究技术。二十二、农业推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其中包 括: 1农村社会学2教育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4 行政组织学业5传播学6行为科学7其他学科。 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一、农业推

7、广专家陈振龙利用大众传播方 式进行农业推广,最早记录出于唐代第一个 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 1906 年北京中央农事试 验场。二、新中国的农业推广发生的变革:1949 1957年是基层网络创建阶段19581965年是 为中层推广组织的完善阶段19661976年是 为重建专群结合的推广网络阶段 19771990 年是为全国农业推广新体系自创阶段1992 年 以来是为农业推广体系深化改革阶段。三、农 业推广体系的特点: 1、是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 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 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2、是农 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农业科三郾入政府不同部 门,各自独立,通过政府组织“

8、三农”协作共 同发展农业开发集团承包,分工承担重点推广 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等科教兴农活动,对推广 作出各自的贡献。3、是专业推广机构按农业、 畜牧、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分别组成,完成 体系。4、是推广机构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 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通过运用各种推广手 段,维护国家计划,并提高农民经济收益。5、 是全国农业推广网络的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 重点,分别作为推广网络结构的中枢和骨干。6、 是推广队伍由专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 成,实行专群结合,分工合作的办法。四、1993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五、农业推广的主要精神: 1、发展农业一靠政 府二

9、靠科学三靠投入,最终要靠科学技术解决 问题。2、国家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县、 乡(镇)设置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农 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3、农业科研、教育与推 广部门要密切联系,形成合理的、协调一致的 主体,为农村提供富有成效的服务,共同实施 科教兴农战略。4、重点建设县、乡两级农业技 术推广机构。5、组成专业推广人员与群众技术 骨干相结合的推广队伍。6、要遵循因地制宜和 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使科 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7、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可采取技物结合的办法,开展经营性服务, 兴办经济实体。六、美国农业推广的兴起:通过主体程序,建 立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

10、制度,使 美国的农业推广迅速兴起。七、美国在19世纪前期的农业传播同欧洲农业 改良运动类似,主要由农业团体进行组织活动。 1962年2月林肯总统签署了英里衷法亦称 赠地学院法。1877 年美国国会通过哈奇法。 1980年成立了美国大学推广教育协会。1982 年 芝加哥威斯康星大学开始组织大学推广作用。 即 厅试验站霍登教授的“玉米种子车箱” , 1907 年 39 个洲内的 42 个学院都参加了农业推 广活动。1903 年纳伯 在克萨斯洲创建合作示 范农场称为“美国农业推广论”。1914年5月8 日威学逊总结签署了史密斯一利佛法,即合 作推广法。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统 一由学院领导的体

11、制,是美国高等农业学校的 特点,也是美国创建的一种农业推广体系。八、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是在政府指导下的 范围内进行。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一、 “技术传输”:指农业推广工作者与目标客户(农民)的简单技术传输关系,把知识和动力 投向目标客户。推广工作新美的只是如何改善 干预手段,重点推广方法上,以大众媒体等手 段达到推广的目的。二、农业推广的实践与理 论:技术传输一双向沟通一创新扩散一目标团 体f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f混合体f农业推广 框架三、美国教授罗杰斯提出“创新扩散”理 论。四、创新扩散理论的主要观点: 1、将信息 或新技术首先传输给采用群体的进步农民,在 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产生“早期

12、采用者”、“早 期多数”、“晚期多数”和“落后者”。2、以采 用者群体同质性为基础的进步农民策略为农业 推广管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五、“目标团体”: 根据创新度及其资源等条件的综合因素粉割为 有着不同特征的 不同的群体,而在每一个相 对小的群体中他们的特征是相似体相同的。六、 信息系统观点:不仅推广方法要过应目标团体, 而且推广信息的内容也要适应目标团体。推广 过程还应包括产生这些信息内容和研究活动计 划都应以有关目标团体的信息为基础。七、混合体:除去农业推广之外,还有研究宵 民的地位积极性,农业投入的供应,价格、市 场、信贷、营销、教育及其他可用资源的占有 和其他支持服务系统的组分。八、提出

13、“农业推广框架”的是德国著名农业 推广专家H.阿布列奇特。九、“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 术,一旦被列入到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 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位。十、农业创新:是应用于农业现役域内各方面 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十一、“创新”,是指新技术新的产品和设备, 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十二、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的五个不同 阶段:1认识阶段2兴取阶段3评价阶段4试验 阶段 5 采用阶段。采用者群体:我们把农民对 农业创新采用的时间不同分成不同群体。S曲线 表示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 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14、把不同时间和采用者 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1第一个采用的人是创新 者2 下一组称为早期采用者 3接下来是早期多 数4晚期多数5最后采用的以为落后者。 十三、农民最易接受的农业创新具有的特征: 1 有较大的优越性,人投资少,效益明显 2 需要 技术和侩同相一致3实践简单,容易理解4可 在小范围试验创新 5 结果容易见到。十四、农业创新的采用是指个人如何采用一项 农业创新的过程。“农业创新扩散”是指一种创 新新在社区中的传播过程。十五、农业创新的扩散曲线:曲线初始平直的 部分代表创新者占较少的百分比。较陡的部分 表明早期和晚期的快速采用,在顶部的最高点 说明落后者的较慢采用对于他的变革可能带来 很

15、少的利益。十六、农业创新扩散过程:突破阶段 2 紧要阶 段(是创新能否扩散的关键时期) 3跟随阶段4 随大流阶段。十七、农业创新的同期性:根据不同时间不同 创新扩散的速度和数量可分四个不同阶段,即 投入阶段、发展阶段(又叫前成熟阶段)、成熟 阶段(又叫后成熟阶段), 遵阶段四个时间:1 试验示范期:从创新的引进到试验示范结束。2 发展期: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 3 推广期: 技术成熟推广效益最高阶段 4 交替期:随着新 的创新成果的出现以及旧创新的老化最终在生 产中丧失作用阶段。十八、创新的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发展期, 效益在推广期。十九、进步农民策略提出的依据及缺陷: 1 进步 农民拥有相

16、当多的土地,推广机构能确立生产 目标,并花较少的力气而实现 2 进步农民在控 制环境方面有较成功的经验,他们渴望信息, 对推广工作信任和感兴曲 3 进步农民要求帮助, 而且有些有足够的经营能力去的要求推广工作 者给以帮助4有经济实力去实现新的目标,有 能力承担农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5 进步农民是 农村中的科技示范户,是推广工作乾职业化的 挑战者 6 进步农民者和推广工作者沟通实现一 个共同的目标。缺陷:1是假定目标人口的一致 性 2 是创新的报酬对后来的采用者与较早的采 用者是不能的 3信息失真4在技术发展中倾向 进步农民的编见。二十、进步宵民策略的后果:有能力的大农户 率先采用新技术,尤其是

17、省劳动力的技术和极 地扩大他们的农业经营,小农户无力同他们竞 争,从而被排挤出农业。二十一、农业推广框架理论的涵义:农业推广 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 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 前者指农民推广人员机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 间,后者是指农民、农民家庭及其所处的生存 空间。沟通民互动是这两个子系统的联系方式, 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影响了 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 不开相应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 这些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两个子因素 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工作债效和产出。 二十二、整个农业

18、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 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 2 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3 两上子系统之间 的沟通与互动效果 4 推广工作的外部宏观环境。 二十三、两个系统的特征: 1 推广服务系统 2 目标团体系统扩散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 量公式 P= f(I.Es)P 工作债效 I 个人特征 f 函数符号Es环境变量接受效率的程度取决于 两个变量公式B=f (P.Es) B农民行为变革P 农民个人特性其它同上。二十四、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特征: 1 由某种机 构来开展的 2 大多数国家的推广组织是行政组 织的一部分 3 是农业知识信息系统和农村管理 系统的一部分4运行机制是干

19、预。 二十五、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 )是某种农 业机构,组织和个人及期限相互关系的综合体, 主要包括研究、推广和用户三个亚系统。 AKIS 分为农业知识系统(AKS )和农业信息系统 (AIS)。 AKS 是据各种信念、认识、模式、理论、 要领和其他个人或群体的所积累的农业生产方 面的经验所构成的精神产品的一个系统。 AIS 是指农业信息量产生、传递、整理、接收和反 馈的一个系统。农业技术管理系统(ATMS )是 指试验、研究和管理系统,包括农作制度研究 试验(FSRT )和农作物管理研究试验(CMRT)。 二十六、影响(AKIS )和(ATMS )的因素:1 改革法规环境2政治和行政结

20、构环境3经济与 结构性条件4其他环境。 二十七、干预是推广工作者的日常活动,目的 在于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推广效果和对干预的社 会效果作出准确的反映,实现干预过程是沟通 的手段。二十八、目标团体系统的地位: 1 推广组织机构 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目标团体系统2推广 策略和方法的制定要根据目标团体系统而定。 二十九、沟通是指在社会交流中,人们借助共 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 兴趣、情意、知识等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并 通过沟通影响虽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三十、沟通的影响基本可分为两类: 1 直接的个 人沟通形式;1 是非个人沟通,又可分为利用大 众媒介的沟通形式,即S-M-C-

21、R反馈(S信息来 源M信息C表示途径R收讯者)。 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一、农业推广的特点: 1 生产性,目标是引导农 民行为的自愿变革,是农业发展的一种直接推 动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 它的发展战略着眼于提高整个农业和农业投入 的经济效益 2 教育性,推广项目的技术难度要 适合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推广的方式 方法要符合农民群众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要坟,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 综合性,是由现代科 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农业生产整体性的规律决定 的。 4、社会性(1)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支持(2) 有赖于科研部门多出成果。(3)有赖于有关部 门的支持配合5、周期性,创新随着物质磨

22、损和 精神磨损逐步减退而最终在生产中丧失作用的 阶段。二、农业推广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试验 示范原则,是农业推广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 则,其要求是农业创新的推广应用,必须在当 地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进行。 2、智力开发原 则,指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开发农民群众 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对科技知识的 吸收、运用能力。坚持智力开发原则要求农业 推广工作者一是要着眼于通过与农民交流,增 进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改变农民的观念和行为, 提高其素质进而达到增产增收,改善生活,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二是要尊重农民接受 和采用新技术的自主权。 4合作推广原则:一是 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二

23、是农业教育、农 业科研与农业推广三方面的合作三是农业推广 部门与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合作 5 服务配套原则 6 综合效益原则。三、农业推广程序(一)项目选择:是一个收 集信息,制订计划,选订项目的过程,也是推 广的前提,其信息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引进 技术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农民群众 的生产经验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选择 推广项目的原则:不具备适应性的技术没有推 广市场,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 不具备可靠性的技术则往往给技术应用者带来 经济损失。 2综合效益显著:选择的推广项目, 应由优先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适销对路 综合效益显著项目,是推广的作物及品种是否 适销对路。二是推广技

24、术增加投入是否显著的 增加收益。三是对投入成本中的物化劳动与活 化劳动必须因地制宜制定选定技术项目。3适宜 范围广 4 持续农业的选择项目(二)试验(三) 示范(四)培训(五)服务(六)推广(七) 评价第五章农业推广组织一、组织是指由一定要素组成的,有特定结构、 隶属关系明确,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形成的机构。二、农业推广组织的特点: 1 组织不能像生产中 的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力那样在一定范 围内可以互相替代 2 组织可以提高其他要素的 使用效益3合理组织能够产生新的生产力4特 别突出组织效益是反映在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系 统效益的最佳成果上。三、组织结构的概念:是人们在职责权方面的 结构体系。内

25、容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 部门结构、职权结构。四、组织设计的概念:是管理当局为实现组织 目标而设定的信息收集、权力运用和责任的系 统方案新设计的方案是为实现预期目标而用来 联接组织中各项任务与协作人员的条件。其特 点:是管理者在一定组织中建立最有成效相 互关系的一种合理的、有意识的过程这个过 程既包括组织的外部要素,又包括组织的内部 要素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式组织结构。组 织结构的内容包括 A 工作职务的专业化,部门 的划分以及直线指挥系统与职能参谋系统的相 互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组合 B 建立职权指挥 系统,控制幅度和集权分权等人与人互相影响 的机制C开发有效的协调手段。五、有效的组织设计

26、特征:能为组织活动提 供明确的指令有助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合 作,及时总结组织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有助于保持组织活动的连续性提高工作绩 效。六、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 1 从功能上讲是作为 信息沟通渠道和推广目标决策与工作实施的系 统 2 在形式上是一种服务机构 3 是农业推广活 动开展的有机载体 4 是科技完善的转化通道 5 是提高农民素质,开发农民智力,挖掘农业生 产力潜力的有效途径。七、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 1 确定推广目标2 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3 保持推广工作 的权变性 4 利于信息交流 5 配合、协作 6 控制 7 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 内容的调控能力 8 组织的促

27、动因素 9 评 估。八、推广机构的运行机制: 1 推广员对当地情况 的了解及采用一种说服教育的方法进行推广工 作 2需要与提供信息者取得特别的联系 3 得到 各级政府的支持 4 推广员需要有足够而适当的 流动性 5 推广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和推广对象双 向定期交流情况 6 衡量地方推广员工作效率的 一个主要因素 7 推广工作需要与整个农业部门 发生联系。九、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因地、因 时、因人、因事制宜的原则 2 动态中稳定的组 织结构与形式的原则 3 合理发挥部门功能,从 整体系统求得最终结构的原则 4 组织设计利于 组织自学功能发挥的原则(利于信息交换的 功能利于培养促动因素利

28、于控制利于评 评利于分工与协作利于推广目标的选择与 确定利于业务人员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建国后的农业推广组织: 1 省、县农业技术 指导站 2 农业技术推广站 3 四级农业科学实验 网。十一、 90 年代我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构成:(一)专业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 种植业农业 推广技术体系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它 是以技术进行,技术服务为主的基层技术推广 组织,大多采用多种专业结合,开展技术推广、 技术指导、培训和经营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技术 服务,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1它是农业技术 推广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是支撑整个体系的 强大基础 2 畜牧业技术推

29、广体系 3 水产业的技 术推广机构 4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5 农肯系统技 术推广机构(二)群众性农业推广体系:农村 专业技术协会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 产自愿组织起来,以增加农民成员收入为目的, 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 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性的 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类型:划 分为技术普及推广型,技术经济服务型和技术 经济实体型三种。特性:概括为互益性、同类 相聚性、民间生和非盈利性。(三) 90年代我国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结构图示(四)农业推广技 术服务体系今后发展趋势预测: 1 农业推广技术 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功能综合化:县级农业技术 推广服务

30、中心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核心部 分。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基层组织中重要的一组成部分。2 农业推广技术 服务体系将逐步实现产业化3将逐步实现“专”、 “群”联姻。农业推广学 第六章1. 什么是农业推广计划? 农业推广计划是以农业推广的现在来推断农业 推广未来的科学预见和安排。是将农业推广工 作先筹划一番,把筹划的结果,列出问题、目 标、方法、所需设备、人员、经费和考核等项 目,然后按符合逻辑的次序及时间性排列成一 个顺序。其特点是:(1)推广计划必须切合实际,理论 色彩不宜太浓。(2)推广计划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 必须是综合的,以适应农村人民广泛的、多样 化的需要。(3

31、)推广计划必须很好地设计,以便为农村发 展作出持续的贡献。2. 确定推广目标的意义和依据 农业推广目标的意义就在于它既是我们从事农 业推广工作的行动方向,也是我们用以检验推 广工作好坏的尺度或标准。 制定农业推广目标要以农业发展目标为依据。 我国农业发展目标是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农业 现代化。3. 农业推广目标体系的构成 农业推广从宏观上分为 (1)农业推广的总体 目标体系,(2)分目标体系,(3)小目标体系,(4)子目标体系。 从微观上分三个层次( 1) 基本目标.( 2)一般目标.( 3)工作目标。基本目标是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的基础,基本目 标是一切农业推广工作的母体。 以性质可分为(1)政

32、策目标.(2)中间目标.( 3)实施目标. ( 4)教育目标。4. 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是什么?(1)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与地区性 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3)干部、农民、 专家三结合的原则;(4)技术效益、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 则;(5)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 能力及自助能力的原则。5. 制定推广计划的任务是什么?(1)确定推 广目标 推广人员不决定政策目标;推广 人员帮助制定中间目标;确定实施目标是 推广人员的职责;根据实施目标确定教育 目标。 (2)确定推广对象:应注意哪个群 体;为什么要注意这个群体;是否只要和 他们打交道,就能达到目的;划分推广

33、对 象小组了没有;是否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 力。 (3)确定推广内容 (4)确定推广方法 所选择的方法是否与知识、技术、行为上 的变革问题相适应;明确地确定了教育活 动了吗;各种方法能否协调一致;在选择 学习活动时,是否充分考虑了推广对象的 需求、技能和手段。 (5)推广计划的组织6. 制定推广项目计划的程序 1. 确定农业 推广计划的目标体系 2.开展调查研究;3. 拟订农业推广计划方案;4. 论证并检验 多种方案;5. 确定农业推广计划。7.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方法 1. 调查研究 法 2. 比较分析法 3. 预测技术法 4. 整体 综合法 5. 优选决策法。8. 农业推广计划的拟订方式 1

34、. 自上而下 的计划拟订方式 2. 自下而上的计划拟 订方式 3. 联合拟订方式。9. 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方案 1.下达任务, 签定合同;2.组织协调、分级管理; 3. 监督检查。10. 农业推广计划的监督检查内容 1. 检查 各个项目计划、方案落实情况;2. 检查 项目实验、示范田建立情况;3. 对推广效 果进行评估 4. 及时总结典型经验。11. 农业推广计划的监督检查方法 1. 建立 定期报告制度;2. 组织项目联查;第七章1. 推广教育的概念 农业推广教育是指对 青年学生、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所进 行的有关推广的培训和教育。2. 推广教育的目的 目的在于通过宣传、技 术培训、实验示范

35、等方法,使农民理解、 接受和采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 和经营管理水平。包括1.改变农民行为;2. 提供“物”的支援;3.智力开发。3. 推广教育的含义 1. 对农民的业余教育;2. 科研和新知识的传播;3.农业推广教育 的咨询,帮助农民在生产、管理销售上获 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4.农业推广教育 是宣传,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一些先进经 验宣传给农民。 5. 农业推广教育是服务, 即各种综合服务;6. 农业推广教育是开 发,即农村的智力和自然资源开发。4. 农业推广教育的作用 1.促进新技术、新 成果、新品种的传播、扩散、转化和开发。2. 引导、教育和服务农民,培养农民科技 推广队伍,提高农

36、民素质。 3.为科研、教 学单位反馈科技、生产信息、提供新的课 题和研究内容。 4. 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 政策。5. 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农业推广教育是 一种非正规的校外教育,具有普及性、实 用性、实践性、实效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六大特点。6 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 具有广泛性、地域性、 先进性和实用性,包括农、林、牧、副、鱼、 家政、资源及保护等。6. 农民教育的特点 1.目的明确。2.认知能 力和理解能力较强。 3. 精力分散记忆力 差。 4. 负担重学习时间少。 5. 互相学习。7. 农民学习的心理期望 1. 期望获得好收 成。 2. 解决实际问题。 3. 期望推广人员平 等想待,提出可行

37、性建议,帮助自己决策。4. 期望推广人员能关心他的问题,平等地讨论问题,鼓励他学习新的知识、技术。8. 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一般心理过程 1. 对 客体的反应。 2. 认识过程。 3. 情感过程。4. 意志过程。9. 影响农民学习的主要因素 1. 年龄。 2. 文化程度。 3. 心理背景 包括:(1)贫困 地区农民心理背景 a 信息闭塞的安贫心 里;b懒惰迟钝的麻木心理;c等靠要 的依赖心理; d 羞于言商的封闭心理。(2)一般地区农民心理背景 a 求稳怕乱 的农本心里; b 小而全的自给心理; c 直 观务实的从众心理; d 小打小闹的实惠心 理;e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3)富裕地 区农民的心理

38、背景 a 重副轻农的厌农心 理;b竞争开拓的高效心理;c乐于经商 的开放心理。10. 农业推广教育方法分三种: 1 个别教学法 推广工作者同对象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的 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2.群体教学法 推广工作者同多个对象在相互影响的基 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 3. 大众教学法 通过报纸、书刊、宣传资料、广播、电视 等大众传播手段,较快地为大范围地区农 民群体提供信息。第八章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农业科技成 果的转化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把 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 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即直接生产力的 过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两种渠道: 一种是通过商品化进入流通流

39、向生产领 域;另一种是通过非商品化、非流通形式 进入生产领域。其转化形态有: a 物化产 品; b 技术性产品; c 技巧和技能; d 服 务性的知识产品。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当一项研究项 目经过实验、研究,达到了计划的要求, 并通过了成果鉴定以后,就可通过技术示 范、推广等形式,使科技成果尽快在生产 上普及应用,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一过 程就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农业 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包括产出成果 扩散成果采纳成果。转化的三个阶段 为:1.基础理论转化为生产上可以利用的 硬件和软件; 2. 是硬件和软件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3.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人的内在 因素。 转化的基本

40、模式有两种:一种是 直线转化模式,即:应用基础研究应用 技术研究开发研究生产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另一种是交叉循环模 式,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转化的模式每完成 一个循环周期,就意味着升高了一个能级 层次,或者说科研和生产的水平就高了一 个层次。 开发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为: 一是技术潜力得到发挥,地理使用范围明 显扩大;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农民的 欢迎。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体系:包括:转化率、推广率、推广度、推广指数、平均 推广速度、新增总产值、新增纯收益、年 均纯收益和投入产出比等。a.转化率是评 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包 括转化周期和转化成果数。转化周期是指 科研成果自鉴定之

41、日起,到生产上普及推 广之日止的时间。转化成果数是指在生产 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的成果数。转化率公式 为:R= b推广度反映单项技术推广 的程度,公式为推广度=c推广率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 公式为推广率=d 推广指数为综合反映技术推广状况的指标,公式 推广指数=e 平均推广速度是评价推广效率的指标,公 式为 平均推广速度=f 新增总产值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直观指标 公式为 新增总产值=新增单产值X计算期有效推广面 积X0.7 (0.7为经济效益计算中的缩值系数。) g 新增纯收益反映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 公式 为新增纯收益=新增总产值-新增生产费用- 推广费用。4. 农业科技成果转

42、化的条件 包 括 两 个方面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a 转化系统是否健全、转化系统的管理体 制是否合理; b 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是否 脱节,反馈回路是否畅通; c 技术储备(包 括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是否雄厚。此外 还包括科学文化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社 会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等。 2. 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的保证a依据市场需求信息, 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b建立健全农业 推广体系,调动科研和推广两方面的积极 性做好成果转化的衔接工作;c大力宣传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 质; d 增加投入,实行技、物、政三结合; e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社 会化服务,完善农业科技服

43、务功能;f制 定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些政策 和法规。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a 农业开发研 究 包括 联合股份开发 独立企业型开发 综合基地型开发 区域治理型开发 b 农 业推广机构推广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 的转化工作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农业推 广机构来做。C大众传播途径d农业技术 市场 e 中试生产基地建设。6.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 a 经营服务 方式:即把物化形态与知识形态的技术商 品结合起来转移给农民; b 技术承包方 式:有联产提成技术承包责任制、定产定 酬技术承包、联效联质技术承包、专项技 术劳务承包、农业科技集团承包。C技术 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 它

44、是技术成果与生产结合,把知识形态的 技术商品转化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商品、共 担风险、共沾利益的一种商品交换服务方 式。7. 提高农民成果分布 a 成果分布:自然 条件和经济经营条件基本相同,但不同农 民所取得的成果有差异,原因是农民之间 的生产率不同,这种生产率不同是因为不 同农民栽培作物的种类或经营方式不同 及各农民的技能不同;b经济上限:经济 上限是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 然资源(如土地等)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 况下,取得的每年每亩增值的总值;c技 术上限:在最佳的条件下能取得最好产量 的技术措施。这种不计成本而取得每亩的 最高产量称为技术上限。 三者的关系: 一是技术上限往往高于经济

45、上限;二是经 济上限和技术上限之比较是指每年每亩 的物质产量,而经济上限与成果分布之间 的比较是指每年每亩的增值。8. 提高技术上限的对策: a 通过农业科学 研究获得最高产量的技术措施;b通过农 田基本建设改善作物生长条件; c 增加农 业生产资料的投入;d有效的经营管理与 推广服务。7.8. 评价的方法 a 评价方式 包括:单位自 评、行家评价、专家评价。B评价方法包 括:调查法( 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随 即询问调查、单位调查、考试调查);会 见法;观察法;对比法;自我鉴定评价法; 总结法。9. 农业推广方法效果评价的尺度 农业推 广方法最终效果的比较,应该是改变农民 的行为尺度。其效果反

46、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推广方法与农民接受和采用的情况; b 推广方法农民采用后所取得的效益;c推 广方法对推广人员本身及农民的影响。9、怎样提高经济上限: a 扩大运输网,建设农 村通向市镇的交通设施;b为农民增设农产品销 售市场;c就地建立地方农业生产资料和设备的 供销渠道; d 建立信贷机构; e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力; f 建立有利的价格体系。9. 提高成果分布的关键: a 有效的推广服 务包括 推广人员要鼓励农民开创新路; 帮助农民尽快掌握革新所需要的知识和 技能;帮助农民观察在采取措施后,农作 物生长或畜禽饲养情况;推广人员把看到 的当地农民采用革新的情况告诉给其他 农民,

47、及时把信息传开。B有效的支农服 务包括 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信贷;为 农民建立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服 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价格和市场信 息,以及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决策。10. 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的对 策 a 积极引进适用技术,调整农业内部 结构,培植生产力新的生长点:引进适用 技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搞好商品流通。 B 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 入;增加科技投入。C建立价格体系和有 效的生产信贷计划。D加快农业服务体系 建设。第九章1. 农业推广人员的概念:是指在农业生产过 程中以农业推广活动为主要职业的专职 人员。2. 农业推广人

48、员的地位:a农业推广人员是 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b农业推广人 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3. 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a在科技成果传播 中的纽带作用。B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中的促进作用。C在新技术成果推广 中的创造作用包括 农业推广工作是科研 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农业推广人员在推广 科技成果中要付出智慧和劳动。D在提高 农民素质中的教育作用包括:农业推广人 员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的一支重 要力量;这种教育是一种普及、通俗、非 正规、业余的职业教育活动。E在制定农 业方针、政策和农业发展计划中的参谋作 用。4.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 是指完成和胜任推 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生理条

49、件、职业道德、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组织教 育能力的综合表现。5.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 a 农业推广人 员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服务农民;深 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 事。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a学科基 础知识与实践能力;b农村社会学知识和 社会工作能力; c 经营管理能力; d 教育 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 e 语文知识和表达 能力。6.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 是指构成农业 推广人才素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包括 专业结构、能级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 构、能力结构等。7. 科技示范户的职责:在试验示范中起带头 作用,在技术推广上起纽带和宣传作用,

50、 在科技活动中起桥梁作用,在信息情报上 起传递辐射作用,在专业联合中起知识骨 干作用。其标准是:在技术上是先进户, 在生产上是高产户,在经济上是冒尖户, 在贡献上是典型户。8. 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是指农业推广人员 参加工作前、后的培训、训练工作。A职 前培训即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人员 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其类别有:管理 领导类、技术人员和专家类、推广人员或 官员类、基层推广工作人员。B在职培训 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 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其 类别有:系统培训、专题培训、更新知识 的培训。9. 在职培训的内容:a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 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b

51、掌 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c根 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 d 掌握农业 发展形势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 作方法; e 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 充新的教学手段。第十章1. 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方法:是农业推广 部门或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活动目的所 采取的不同途径、步骤和服务方式。方式: 是指推广机构与农民的结合或关系形态, 涉及到农业政策和行政事项。2. 世界推广方式的八种类型 a 一般推广方 式 是目前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推广 方式,起源与英国,前提是,农业技术和 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目的是帮助农民提 高产量。优点: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垂直管 理,加快从中央到地方的信息传递

52、,易于 控制。缺点:完全由政府发工资的人多, 加大了中央财政负担,运行效率不高。B 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是为了提高某特定 产品的总产量而专门进行推广的方式。推 广项目由商业组织制定,农作物产品的总 产量是衡量这一推广成效的尺度。优点: 专门组织的推广技术符合实际专业产品 的需要,产供销能协调一致,技术传递比 较及时。缺点:商业组织的利益与农民利 益不容易兼顾。C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d 群众性推广方式 是帮助农民组织起来, 发现并培养一批有威望且热心推广工作 的农民作为农民组织的负责人,协调推广 工作的开展。优点:推广工作切合实际, 推广内容因地制宜,推广方法有效得当。 缺点:中央对推广项目的控制

53、权太小。E 项目推广方式 项目一般由资助机构和授 权国政府共同制定并实施。优点:由于项 目在有限的时间及特定的地点执行,易于 评估。缺点:项目执行时间太短,所需经 费太多,外援终止后,项目的延续得不到 保证。F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推广部 门推广的技术不适合农民,特别是小规模 经营农民的需要,因而推广部门需要在当 地进行研制。优点:推广的内容有针对性, 农民自愿采纳新技术。缺点:增加开支, 时间较长。G费用分摊推广方式通常由 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提供大部分经费,目 的是帮助农民学习为自我改善和提高生 产率而需要了解的知识。优点:推广的内 容比较符合农民的需要,推广人员容易赢 得农民的信任。缺点:中

54、央对推广计划的 制定和推广人员的人事安排、考评监督等 比较困难。H教育机构推广方式农业院 校及其教职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 授有关知识和技术,衡量其成效的因素主 要是看农民参与推广活动的规模和程序 以及技术的采纳情况。优点:可是教学更 符合实际。缺点:学校搞推广有经费等条 件限制。3.4.3、国推广的方式a按项目推广技术一般要经过项目的选择、论证、 试验、示范、培训、实施、评价 等步骤,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和论 证。B技术承包责任制方式是指 推广人员与农民在双方自愿、互 惠互利的基础上签定技术承包合 同,按合同规定推广技术。是联 系经济效益计算报酬的有偿服务 方式,包括 联产提成技术承包、 定产

55、定酬技术承包、联效联质技 术承包、专项技术劳务承包、农 业集团承包。C技术、信息和经营 服务相结合方式 其意义为: 1) 技术推广与经营必要的农用物资 相结合,可增强推广机构自我积 累、自我发展的能力。2)促进流 通,弥补了有关农用物资经营主 渠道不畅通的不足。3)农业推广 机构和农业推广人员可以因地制 宜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指导思想 必须根据农民的需要, 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针。D农业技 术知识竞赛方式a当众演讲b集 中考试 c 书面答题 d 现场竞赛。5. 农业推广的方法 是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 为实现特定推广方式的目标,对推广对象 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服务和教育手 段。包括 大众

56、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 别指导法。大众传播法 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 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 传递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特点为: a 传播的技术和信息具有权威性。b传播的技术和 信息数量大、传播速度快。C信息传播成本低、 效益高。D大众传播难以进行双向信息沟通。大众传播与直接交流的比较特点直接交流大众传播信息流向双向单向反馈量大小向大众传播的速度慢快人均有效交往费用大小对所有人 都一样的信息 低高信息提供者 每个人 专家或当权者 可能效应 形成、改变态度 更新知识 大众传播法的应用 介绍农业技术方面的新观点、新成果,提 高广大收讯者的兴趣和认识。传播具有普 遍指导意义的技

57、术信息和具有重大效益的信 息。及时发布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警 报等并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扩大推广 活动的影响。介绍某人成功的经验。 针对多数农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提供咨询。 强调或重要的信息和建议,以便加强记忆。 集体指导法 推广人员集中对多个农民进行指 导和传递信息的交流方法。特点a指导范围较 大,有利于提高推广效率和经济效益。B信息传 递方式属双向交流,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C 有利于开展讨论或辩论,达到一致意见。D在短 时间内难以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应用 a培训班b小组讨论 包括改变参加者的观点、 激发参加者的合作精神、培养参加者的责任感、 提高参加者的评论和思维能力、发现和鼓励富 有

58、潜力的领导者、对某个问题或看法作出一致 的决定。C成果示范d方法示范。个别指导法 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单独接触, 研究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是向个别 农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式。 其特点 为:a针对性强b直接解决问题c双向沟通d 信息发送量小、费用高。6. 农业推广方法的综合运用 a 推广的具体 内容b推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c推广对象 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 d 其他因素。第十一章1. 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 是农业推广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科学方法,依 据既定的农业推广工作目标或标准,对推 广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衡量、检查 和考核,以便了解和掌握已完成的农业推 广工

59、作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或标准, 进而确定农业推广的效果和价值,及时总 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提高 农业推广工作的水平。2. 评价的作用 a 可以评价农业推广工作完 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b可 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 c 可以剖析推广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d可 以帮助推广人员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 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 e 可以检查推广计 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f 可以为农业行政 部门和政府从宏观上制定推广政策。3. 评价的原则a实事求是的原则;b因地制 宜的原则;c综合效益原则;d群众自愿 的原则。4. 推广对象的评价 a 创新的扩散 用采纳 率的大小来表示采纳

60、率 =采用创新的推广对象 数/总推广对象数X100%b 接触推广对象比例 接触比例=接触的推 广对象数/总推广对象数X 100%c 推广对象的经济效益 推广对象经济效 益 =有效推广面积=推广面积-受灾失收减产面积或=推广面积X保收系数 保收系数=常年播种面积-受灾失收 面积X灾害概率/常年播种面积d 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 农业推广的特性 即表现为教育性。5. 推广组织的评价 a 推广组织机构设置 是否合理; b 各级推广机构内部各项规章 制度是否健全; c 推广工作是否计划周 密、措施可行; d 各项工作能否按计划指 标保质、保量完成; e 农业技术部门合作 推广情况及效果; f 当地政府和农

61、民的关 系; g 推广效益率 年经济效益=推广总经济效益/推广年限 推广年人均效益 =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 / 参加推广的人数 推广成效率=实际推广面积/适宜推广面 积X 100%6. 评价的步骤a确定评价范围是评价某项 技术的阶段性效益,还是全程效益;是评 价工作计划,还是推广方法;是推广管理 评价还是推广教育评价,一定要定下来。 B 制定评价计划 包括计划内容、评价的 方法、参加人员、评价时间安排及地点等。 C 确定评价指标 要根据评价内容和推广 评价需要而定,本着科学、全面、实际、 简易的原则办事。D收集评价资料包括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 法。E整理分析评价资料并行成评价结 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