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佐藤学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284089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访佐藤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访佐藤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访佐藤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专访佐藤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访佐藤学(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是中国课堂近年来 最大的变化之一。但什么事真正的学习?小手林立、学生大声发言的 课堂是精彩的课堂吗?互帮互教的小组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 习?2012年10 月,在浙江宁波举行的“教育与文化重建2012 年 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的会与间隙,本刊记者专访了“学习共同体” 倡导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她就以上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真正的学习是“相互学” ,而不是“相互说” 记者:您进过包括中国在内的 20 多个国家数千所学校的课堂, 听了上万节课 ,不知您对中国课堂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请您比较一 下中日课堂的异同。佐藤学:32 年来,我在2500 多所学校

2、进行了改革,每周至少去 学校两次。最近几年,我也去了中国的一些学校,听了一些课。据我 的观察,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课堂进入转换期,开始向素质教 育转变,日益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探究性课程。课程内容有 了较大的改变,更加重视科学、文学、艺术。当前,中国课堂有两大 倾向或潮流:一是协同学习开始出现,二是看重信息技术的作用,想 以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但技术性产品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并 不能带领教育走向现代化。中日两国的学校教育有共同的先进性,比如:重视教育平等,对 学力低下的学生非常关注;教师热心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废 寝忘食。两国学校面临的共同困难时规模过大,欧洲的小学一班

3、是100 人左右,日本的小学时 200 人左右,中国的小学则多在 1000 人 以上。欧洲学习的班额一般是16 人22 人,而亚洲是40人50 人。 多人数班级、统一授课、应试竞争、课程设置过密等,积弊日深,要 想办法解决。中日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时中国学校的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超 过了日本3 年5 年,这是日本必须向中国学习的地方。但中国的师 生被各种评价束缚,压力很大,学生往往不能相对自由地思考、想象。 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需要坚守考试、评价,给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记者:的确如此。尽管考试、评价制度至今没有多大变化,但来 自学习内部的改革尚有令人鼓舞之处,如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变革,逐 渐从重点

4、关注教转向重点关注学。然而由于对学习、学生、学科缺乏 更多实质性的研究,所以我们对此的认识还比较粗浅。您对于“学 习”的理解是什么?佐藤学:何谓学习?这是一个很“原始”的问题。学习比教育出 现更早,有更深的意义。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思想出发,我认为,学习 是相遇与对话,是与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与他人对话(社 会性实践)、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活动。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对话与修炼的过程。我们通过与他人的合作, 与多样的思想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 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来就是基于与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 习”。业已懂得、理解的东西即便滚瓜烂熟,也不能称为

5、“学习”。 学习室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的经验与能 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记者: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国很多学校的课堂上颇受重 视,课堂上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这种讨论是否是真正的对话?是否有 助于学生学习?佐藤学:真正的学习室协同学习,它包含三个因素:相互倾听, 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倾听他人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越会倾 听的学生越善于学习。我们会发现,很多小组学习中所谓的讨论,往往只是大家互相表 述自己的想法而已,而不是通过听了别人的思考重组自己的思考。因 为没有相互促进思考,所以说大家的小组讨论只局限在了“相互 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相互学”。“相互学

6、”的方式一定是“拟 是这么想的?我是这样想的”、“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种让我们外 界看起来开展得并不顺利的小组讨论。因为有了思考的过程,所以, “学习”得以正正的发生。真正的学习是探究、思考不懂的事情。真正让学习发生的场所应 该是安静的,可以敞开心胸的、温暖的地方。经常在课堂上大声说“我 会”的学生通常不是最善于学习的学生,善于学习的学生往往都喜欢 安静地思考、认真得倾听。倾听远比发言重要。只顾自己说,只关注 自己,就无法倾听别人的语言,无法思考,学习的本质就无法体现。记者:教师们往往担心实施合作学习会影响教学进度佐藤学:表面看起来,合作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控制的上课“效 率要低一些,但学生学习

7、的效率是不会受到损害的。教师的责任不在 于教科书的处理,而在于在课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我们应当 寻求的不是传授教科书知识的效率,而是丰富每一个学生学习经验的 效率。校本研修不应该对公开课进行简单的评判记者:建立“学习共同体“,让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相互合作、共 同成长,校本研修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您的实验学校是如何开展教研 活动的?佐藤学:要创始一所大学共同学习的学校,最难的不是学生,而 是教师。教师必须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打开教室的门,让所有的人进 去学习。通过教学和范例研究,教师们构建共同学习的同事关系。在 日本的“学习共同体”学校,一年至少有100场170 场研究会,每 个教师每年至少要打

8、开一次教师的门。构建“学习共同体”,不是只 关注一个教师,二是要所有教师都参与。在课例研究中,我们重视课后的研究甚于课前的研究。我所推进 的构筑“同僚性”的校本研修的研讨原则有四个:第一,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上,不在于教材的解 释与教师的技术,而是基于课堂的事实“儿童学习的成功之处何 在,失败之处何在”。教学研讨的目的不是让“教师露一手”,不是 为了创造“优质课”,而在于“学习关系的创造”与“优质学习的实 现”,在于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得以实现。第二,观摩者不是“对执教者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 节课之后“学到了什么”,通过交流心得来相互学习。一半而言,教 师并不善于学习,特别

9、是不愿意向同事学习。教师们要尊重各自的工 作,形成合作探讨的关系。第三,为了激活校本研修,我们应当设定一个人人必须发言的规 则,以实现不同教师的多元声音的交响。沉静的教师的坦率见解是无 比珍贵的。主持人要保障任何一个教师发言的权利,引出尽可能坦率 的、有真知灼见的发言。主持人若把精力专注于聚焦话题、归纳讨论, 往往会使研讨的内容流于僵化和浅薄,以“不凝练”、“不归纳”作 为铁的原则来主持研讨会是最理想的。第四,倘若要在一所中小学里举办上百次的课例研究,那么久必 须以儿童与教师的学习为中心,大胆地精简学校的组织运营,不让教 师被本职工作以外的杂务与会议纠缠住。记者:您刚才提到,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

10、不对执教者提出意见和 建议,而只讲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那么如何让执教者知道自己 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您提出这个原则是出于什么考虑?佐藤学:现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问题很多,往往是形式主义, 走过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研修变成了评价课上得好或不好, 评价话语太多了。教师都怕公开自己的教学以及别人批评自己的教学,这在全世界 都是一样的。在传统的教学研讨中,执教者与观摩者之间形成的“观 摩被观摩”的关系是单向的权利关系。观摩者无论是外行还是资 深教师,都处于类似法官那样的权利者的地位,都能说出“充足的意 见”,而执教者对评判是毫无防备的,只能处于惟命是从的境地。只 要这种权力关系不消弭,教师们在校本

11、研修中的相互学习是不可能 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简单地说一节课成功或者失败没有 意义。真正懂教学的人是不进行简单评判的。我听了一万多节课,只 研究事实,而从不评判,我们的任务是抓住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 析。例如:学生是否真的都明白了?哪些方面学生还不知道?对此教 师做出了什么判断?为此,我们在实验学校对每一节公开课进行录 像,课后组织教师反复看录像。大家畅所欲言,畅谈自己学到的东西。 我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研究。谈自己学到的东西。我认为,这 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研究。这种教学研究方式不会让教师处于一种警惕 和紧张地状态。教师们非常欢迎这种方式,就会产生特别想上好课的 欲望。这就是为什

12、么我们每年在实验学校举行上百场公开课,都会令 教师达到痴迷状态的原因。我一直认为,各种教学法之间是不对立的,应是彼此尊重的,这 样才能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我们很难说哪种教学方法比哪种更正确, 只能说哪一种更适合于哪一类教师。记者:在追求效率的竞争性的教育生态中,繁琐的日常事务已经 让教师疲于奔命,一年进行上百次课例研究,时间从哪里来?校长应 该如何做,才能让教师心无旁骛地实现专业发展?佐藤学:我很理解校长和教师的困境,社会、家长和教育行政部 门给学校和教师抛出的球太多,教师们已经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只 能没有思考地一直接球,最后受害的还是学生。在日本,最后坚持下 来的一直做教师的只有40% ,很

13、多教师对自己、对学校不再抱希望, 对教育行政部门也失去了信心。我认为,教师们要想清楚真正想要的 教育的摸样,不需要的球,接了,就轻轻放下,别理它,要把力量放 在孩子的学习上。在学校内部,校长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应遵循以下三个原 则:一是少则多,多则流于表面。与其泛泛地、肤浅的让学生学习一 些包罗万象的内容,不如学习一些深入学习本质的、精练的内容。二 是简则优。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作为学校管 理的主线,尽可能将课程与管理简约化,给教师们腾出研究的时间三 是小则精。彻底精简学校组织,以便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教学的 研修与课程的开发。教育改革要找回信任与信心记者:您上午讲到

14、,在 30多年的教育改革和探索中,您失败了 很多次。那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佐藤学:我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但令人遗憾的是,前十 年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可以说,我是世界上在教育改革中失败最多 的人。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梦想。我一直希望世界 没有暴力,没有贫困,没有不平等,孩子可以自由地成长。教育对此 应该做出贡献。这是我的人生使命,它支撑着我一直坚持下去。尽管 失败连连,但我也从失败汲取了很多新的东西,帮助我更好的走下去。记者:在中国,要进行教育改革,压力往往很大。一旦失败,常 常只能退回原点,您有什么建议,让中国的教育改革者可以继续进行 有价值的探索?佐藤学:现在,全世界都害怕教育改革失败,都担心一旦失败该 怎么办。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对改革有信心,重拾对教育的信赖;其 次,师生间、师师间、家校间、教师和校长间、学校与行政部门间, 要找回对彼此的信任。为了促进学校改革的成功,必须要确定以下推 进改革的基本对策:学校只能从内部发生改变,但若没有外部的支 持,就没有办法将学校改革进行到底;学校改革要不厌其烦、不惜时 间地慢慢推进;改革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同一性,只有在差异中才能产 生改革的力量;学校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和保证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 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