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6194635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吴大畅 辛毅*(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 要:现代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与之相适应,许多医学院校近年新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如何逐渐摆脱原有的医学院校以病原微生物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课程教学模式束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医学院校的特有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普通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微生物学教学法体系,并把融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及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是微生物

2、学任课教师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教学新模式的建立对培养适应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需求、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以其广度的多交叉融合性和深度的多层次进展性起着生长点作用,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当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已使其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生物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开拓和深入,使得人们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环节正在形成全新的认识。因此,如何围绕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使踏入生物学大

3、门的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较整体和广泛的了解,初步掌握或涉及微生物形态、结构、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和开阔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成为微生物学教学的关键。一、把握微生物学知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工艺技术过程,受到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生物技术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以生物医学见长的高级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4、。基于此,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 教材的选择教材是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实现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沟通桥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一本优秀的教材除了能够全面系统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外,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愿望,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面对庞大的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有限的学时,选择一本内容精炼,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专家充分讨论,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及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确定了适合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教材,即全国优秀教材周德

5、庆先生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为基本教材,代替原来的“医学微生物学”,该教材作为普通微生物基础课教材,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构建了一个牢固的“知识网络”。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了解学科的发展、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同时我们推荐沈萍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作为参考书,鼓励学生参阅一些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学用书,如Talaro.等编撰的Foundations

6、 in microbiology、Lansing M等编撰的Microbiology 等,使学生广泛的汲取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专业外语水平。2、 突出重点和难点、扩大知识面微生物学以微观世界生物为研究对象。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微小,肉眼看不见,不易形成感性认识。而且微生物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名词概念新颖繁多,内容相对抽象。这就决定了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多且显得零乱,很多学生初次接触这门知识反映“听得懂、理不清、记不住”,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如何在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既能使学生弄懂微生物学知识,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

7、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要点和难点,特别要把涉及的名词概念讲述清楚,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全面阅读教材内容。例如课上重点介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结果特点,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课后自己进行比较总结,熟悉染色的过程,进而得出不同的染色结果产生的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弄懂所学的内容,便于记忆,提高课堂吸收率;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知识,获取更多的有关知识信息;有利于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余地,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对于本科生,遵循注重知识点内涵的诠释,也注重其外延的拓展的原则,使他们既获得现有教材知识,又开阔眼界,重点介绍成熟的为大家所公认的最新理论、技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8、,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扩展知识面。3、 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构建认知网络微生物学浓重的特色之一是整个知识架构的紧密性。各章节知识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生了解、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等抽象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与学生采取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围绕主线,展开横向、纵向知识的关联性,分析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使知识结构立体呈现。例如:关于“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章,我们与学生共同从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不同层次和水平加以分析和认识,由此,才

9、能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强化对基本理论的系统、全面认识,又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习,同时,通过营造一种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讨,培养分析综合的逻辑性、多维性、独创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二、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微生物学是理论与实验并重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验课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建立无菌观念,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巩固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实验课的任务在于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规范地掌握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

10、微生物从分离、培养、观察、测定到菌种分类鉴定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几年来,我们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对实验内容和体系进行了优化。其中既保留了微生物实验中传统的革兰氏染色等内容,又侧重开设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改变实验顺序,使分散的实验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系列实验,老师在每堂课前和课后都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和下次实验布置。例如对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这个实验涉及培养基的制备和无菌操作,又涉及细菌形态的观察、显微镜的使用及生化鉴定等内容。这样使得各实验项目密切衔接,让学生懂得微生物实验技术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各实验项目之间

11、有着潜在的联系,也清楚的认识到前面实验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到以后实验内容的进行,从而增强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点面结合,使学生即掌握了基本的细菌的人工培养法等基本技术,又对细菌学实验的基本流程有了总体的概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三、采用自学讨论讲解式教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学、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达到“学会学习和创造”的目的,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我们根据大学生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尝试了以“自学-讨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根据各章节的重点和难

12、点,每章给出13个思考题,让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参考书和从图书馆查找的资料,学习并归纳,对问题进行重点准备。要求自己分析和理解重点、难点,将学习心得、记忆方法和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讨论交流。其次是讨论环节,课堂讨论以自学为基础,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开拓思路,加深对自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可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对预定内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促进学生交流学习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建立自信心。最后,在自学和讨论基础上的教师讲解过程主要围绕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内容顺理成章。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学说、理论的提出、推演和完善过程

13、;学习证明这些理论的实验方法和思路;学习前人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客观、严谨的科学作风。例如,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Luria变量试验、Newcombe涂布实验及Lederberg影印平板培养法,介绍这些著名学者实验设计之巧妙和方法创新之独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四、开展“微生物学自主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教学内容多是概念性、抽象性、阐述性的,涉及面广而深,因此若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势必会使学生对这些枯燥的内容感到没有兴趣,产生厌烦心理,直

14、接影响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微生物学综合素质,是每位微生物学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深刻思考的问题。在几年的教学积累中,结合我校生物技术系的培养方案和目标要求,我们在已有实验课的基础上尝试实施了“微生物学自主实验”。近年主要开展了:“酸奶中乳酸杆菌的分离、计数及鉴定”、“市售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及方法比较”、“健康及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的变化”、“植物提取物对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等实验。这些内容是游离于我们正常实验教学计划之外的,通过查阅文献,学生们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实验方案、列出实验器材,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每周1-

15、2次。这样既添加了学生课外活动的专业特色,也增加了课程实践的教学趣味,避免了课程实践在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方面的局限性,并且将综合素质教育引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课外的实践形式很感兴趣,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己动手、展示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微生物学理论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并加以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丰富了课外生活,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微生物的实际培养、观察、分离和鉴

16、定及应用,增强了他们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努力求索的积极态度。这样做不仅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有利于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五、改革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考试是检测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衡量老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首先我们将微生物课考试分为实验课考试与理论考试两部分,这与传统的考试是完全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实验课考试细化为笔试和操作两大部分单独进行,逐步扩大实验考试成绩所占该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由过去的20%上升至35%)。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如实际操作和平时实验成绩等,把是否参加了微生物自主实验小

17、组作为实验考试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以上改革,学生开始逐渐重视微生物课程,重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主动地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微生物产品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过去那种高分低能的状况逐渐改善。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尝试,我们认为符合“三个面向”的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即重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了能力培养,即在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体现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能够适应市场发展与竞争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18、. 陈向东、唐兵、彭珍荣,等.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2,2(3):51 523. 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沈萍.微生物学M. 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吕玉珍,韦林洪。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论。新课程研究,2010,1956. 高明华,张志琰,樊庆德,徐春光,李艳。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6):3776-3777,37807. 史大华,刘玉委,刘玮炜,唐丽娟。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探讨,甘肃科技,2010,26(22)8. 林雁冰,韦革宏,颜霞。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138-1409. 陈向东,唐晓峰,朱应,等。武汉大学微生物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特色与建设思路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02:1931-1934作者简介:吴大畅,女,锡伯族、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肠道菌群。Tel:13130438926Email:dachangdlAddress:大连旅顺南路西段九号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系,11604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