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5750923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1.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影响因素: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品种:高产品种 低产品种器官:种子 叶根茎秆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生长时期:苗期 旺长期成熟期 衰老期,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2. 分布: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原因: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强在作物一生中,氮素的分布是在变化的: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营养器官中(叶、茎、根)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块茎、块根、果实、籽粒),约占植株体内全氮的70% 注意: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

2、通常是营养器官 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 明显上升。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氮的生理功能)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含氮1618%) 生命物质2. 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10%) 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 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3. 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4. 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 光合作用的场所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1、B2、B6等)一一辅酶的成分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IAA、CK) 一一生理活性物质7.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

3、一一卵磷脂一一生物膜) 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吸收的形态无机态:NO3-N、NH4+-N(主要)有机态:NH2 N、氨基酸、核酸等(少量)(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1. 吸收:旱地作物吸收NO3-N为主,属主动吸收吸收后:10%30%在根还原;70%90%运输到茎叶还原;小部分贮存在液胞内(硝酸根 在液泡中积累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 同化(1) NO3-N的还原作用 过程:NO3-NR:硝酸还原酶 总反应式:NO3-+8H+8e-NO2-NiR:亚硝酸还原酶NH3+2H2O+ OH-NH3结果:产生OH-,一部分用于代谢;一部分排出体外,介质p

4、H值?(资料:植物吸收 的NO3-与排出的OH-的比值约为10: 1)(2)影响硝酸盐还原的因素 植物种类:与根系还原能力有关,如木本植物 一年生草本植物;油菜 大麦 向 日葵 玉米 光照:光照不足,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使硝酸还要作用变弱,造成植物体内NO3N 浓度过高 温度:温度过低,酶活性低,根部还原减少 施氮量:施氮过多,吸收积累也多(奢侈吸收) 微量元素供应:钼、铁、铜、锰、镁等微量元素缺乏,NO3N难以还原 陪伴离子:如K+,促进NO3 向地上部转移,使根还原比例减少;若供钾不足,影响NO3一一N的还原作用当植物吸收的NO3一N来不及还原,就会在植物体内积累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植物

5、因素:种类、品种、部位肥料因素:种类、用量、时间气候因素:温度、光照 收获因素:施肥后安全期、一天内时间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采 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1. 吸收(1)机理:被动渗透接触脱质子2. 同化(1)部位:在根部很快被同化为氨基酸(2)反应式:谷氨酰胺+ADP+Pi2谷氨酸蛋白质NH3+谷氨酸+ATP谷氨酰胺+ a -酮戊二酸+2e+2H+谷氨酸+17酮酸17种氨基酸3. 酰胺的形成及意义形成: 意义:贮存氨基;解除氨毒;参与代谢。(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1. 尿素(酰胺态氮)(1)吸收:根、叶

6、均能直接吸收同化: 脲酶途径:尿素NH3氨基酸 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尿素氨甲酰磷酸瓜氨酸精氨酸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出现受害症状2. 氨基态氮可直接吸收,效果因种类而异第一类,效果 硫酸铵:如甘氨酸、天门冬酰胺等第二类,尿素 效果 硫酸铵:如天门冬氨酸等第三类,效果 98%)非水解性难利用占30%50%离子态土壤溶液中2.无机氮吸附态土壤胶体吸附(1%2%)固定态2: 1型粘土矿物固定有机氮无机氮(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2. 过程:有机氮氨基酸NH4 N+有机酸3. 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最适

7、条件:温度为2030oC,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土壤 pH=7,C/NW25:14.结果:生成NH4+-N (有效化)三、土壤中氮的转化NH3N2、N。、&O1有机质挥发损失 反硝化作用 丈有,矿化作用铵态氮业化作硝态氮鲁机 生物固定硝酸还原作用定氮吸附固定淋洗损失吸附态铵或水体中的硝态氮固定态铵(二)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1. 定义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 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2.过程液相NH4+交换性NH4+固定态NH4+3. 结果:减缓NH4+的供应程度(三)氨的挥发损失1. 定义:在

8、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2. 过程:NH4+NH3 + H+3. 影响因素:pH值NH3挥发6 0.1%7 1.0%8 10.0%9 50.0%土壤CaCO3含量:呈正相关温度:呈正相关施肥深度:挥发量 表施深施土壤水分含量土壤中NH4+的含量4. 结果:造成氮素损失(四)硝化作用1. 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2. 过程:NH4+O2NO2-+ 4H+2NO2-+O22NO3-3. 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土壤温度等最适条件:铵充足、通气良好、pH6.57.5、2530oC4. 结果:形成NO3- -

9、N;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弊: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五)无机氮的生物固定1. 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2. 过程: 铵态氮硝态氮生物固定生物固定有机氮3. 影响条件:土体的C/N比、温度、湿度、pH值4. 结果:减缓氮的供应;可减少氮素的损失六)硝酸还原作用NO3-NH4+ 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七)反硝化作用N2、NO、NO2NO3-1. 生物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1)定义: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 现象(2)过程:NO3-NO2-N2、N2O、NO(3)最适条件:土壤通气不良,新鲜

10、有机质丰富,pH58,温度3035oCN2、N2O、NO2. 化学反硝化作用(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NO2-发生条件:NO2 一存在3. 结果:造成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并污染大气(八)硝酸盐的淋洗损失-N随水渗漏或流失,可达施入氮量的5%10%结果:氮素损失,并污染水体 四、土壤的供氮能力及氮的有效性 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 旱地:全氮、 土壤矿化氮、NO3-供氮能力包括无机氮(2%)和易分解的有机氮 碱解氮、 硝态氮全氮土壤供氮潜力;无机氮小结:土壤有效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增加途径 施肥(有机肥、化肥)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喜硝作物) 生物固氮 雷电降雨土壤供氮强度稻田:全氮、碱解氮

11、、铵态氮减少途径植物吸收带走 氨的挥发损失 硝化作用(喜铵作物) 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淋失 生物和吸附固定(暂时) 化学氮肥的当季利用率:20%50% 第三节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一、氮肥重要作用氮肥的生产在化肥工业中占据至关主要的地位。由于世界土壤氮的平均肥力不高,氮素不易在土壤中积累,而现代集约化农业又容易引起 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过多消耗,因此在多数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或肥效,相对于磷钾等 化肥而言,是最为稳定和显著的。据全国化肥试验网19811983年的资料,N、P、K化肥 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上的增产效果分别是100%、73%、31%。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二

12、、铵态氮肥(一)共同特性(均含有NH4+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3. 可发生硝化作用4. 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5. 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6. 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拮抗作用(二)理化性质铵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品种分子式含氮量(%)稳定性理化性质液氨NH 382差液体,碱性,易挥发氨水nh3 nH2O1518差液体,碱性,易挥发碳酸氢铵NH4HCO316.517.5较差结晶,碱性,易吸湿和分解氯化铵NHCl 42425较好结晶酸性,有吸湿性硫酸铵(NH,2SO42021好结晶酸性,吸湿性弱硫酸铵:标准氮肥品种(“标氮”),即以硫酸铵的含 氮量20 %作

13、为统计氮肥商品数量的单位。(三)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品种转化及结果施用液氨NH3+ H2O NH4+ + OH-基肥施肥机深施氨水对土壤和作物影响不大基肥追肥深施碳酸氢铵 NH4+HCO3-基肥追肥深施对土壤没有副作用适于各种土壤和大对数作物(续表)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品种转化及结果施用 硫酸铵 -NH4+ + SO42-基肥(配施石灰和使土壤酸化(游离酸生理酸,有机肥)追肥种肥硝化酸,代换酸、板结R适于多种作物不宜稻田氯化铵NH + + Cl-基肥(配施石灰和4使土壤酸化住理酸硝化酸,有机肥)追肥适于代换酸X脱钙板结稻田和一般作物,不宜忌氯作物硫酸铵在不

14、同土壤中的转化土壤类型转化行为转化结果施用措施酸性土 含游离酸(H2SO4) 生理酸性(H2SO4) 硝化作用产生酸(h2so4) 代换作用产生酸(H2SO4)pHT降(使土壤更加 酸化)配施石灰和 有机肥中性及微 碱性土,同酸性土代换作用形成CaSO424pH下降土壤板结配施有机肥石灰性土 及碱性土 氨易挥发 产生的酸可中和碱性氮素损失深施覆土水田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缺铁时,SO4H2S黑根(影响 呼吸,抑制 养分吸收)排水晒田 (增加通气)生理酸性(碱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 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

15、。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反之,即为生理碱性肥料。三、硝一铵态和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一)共同特性(均含有NO3-)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2. 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3. 易发生反硝化作用4. 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5. 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6. 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表氯化铵在不同土壤中的转化土壤类型转化行为转化结果施用措施酸性土 生理酸性(HCl) 硝化作用产生酸(HCl) 代换作用产生酸(HCl)pHT降(使土壤更加酸化)配施石灰和 有机肥中性及微 碱性土,同酸性土代换作用形成CaCl2 排水好:Cag易淋洗 阜田:CaCl2易积累p

16、H下降土壤脱钙板结 盐分增加配施有机肥 少用或不用石灰性土 及碱性土 氨易挥发“ 产生的酸可中和碱性氮素损失深施覆土水田 Cl-可抑制硝化细菌 不易产生H2Snh4+不易流失 少产生黑根效果较硫酸 铵好(二) 理化性质与施用硝一铵态和硝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和施用 品种分子式含氮量(%)性质 施用硝酸铵HN4NO3 3435)(生理酸性盐)旱地追肥 硝酸钠NaNO3 1516生理碱性盐少量多次 硝酸钙Ca(NO) 12.615吸湿性(水培营养硝酸钾KNO314)助燃性液氮源)四、酰胺态氮肥一一尿素(urea)(一) 理化性质 分子式: CO(NH2)2含氮量:46%基本性质:有机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

17、晶;肥料为颗粒状;易溶于水,呈中性(二) 在土壤中的转化两种形态氮素的性质和某些特性的比较铵态氮素(NH4+-N)硝态氮素(NO3-N)带正电荷,是阳离子带负电荷,是阴离子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进 行交换而被吸附不能进行交换吸收而存在于土 壤溶液中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 减少,不随水流失在土壤溶液中随土壤水分运动 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进行硝化作用后,转变为硝 态氮,但不降低肥效进行反硝化作用后,形成氮气 或氧化氮气而丧失肥效少部分以分子态被土壤胶体吸附和被植物吸收;大部分在脲酶作用下水解1. 水解作用CO(NH2)2(NH4) 2CO3NH3+CO2+H2O影响因素:脲酶活性与pH值、水分

18、、温度、有机质含量、质地等有关如:10 oC712天20 oC45天完全转化30 oC23天结果:局部土壤暂时变碱(注意氨挥发);措施:深施、加脲酶抑制剂(如:氢醌制剂)2. 硝化作用:NH4+ NO3-因pH值适宜,能旺盛进行,且比氯化铵和硫铵的快 结果:可能造成氮素的损失;措施:使用硝化抑制剂(如:西毗:2-氯-6三氯甲基毗啶) 1和2均是影响尿素肥效的主要原因(三)施用可作基肥、追肥,深施覆土;宜作根外追肥原因: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尿素溶液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 分离;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尿素进入细 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做法

19、:浓度0.22.0% ;次数23次,710天喷一次;规定尿素中缩二脲0.5%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尿素均为速效氮肥,它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水溶性、肥效快、 价格较易接受缺点:易挥发、易硝化、易流失、易反硝化(利用率低);一次过多施用会造成减产且污染环境(二)长效氮肥的种类1. 缓释肥料含义:施用后在环境因素(如微生物、水)作用下缓慢分解,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的肥料。 品种:脲甲醛 丁烯叉二脲异丁叉二脲草酰铵2. 控释肥料五、长效氮肥(一)长效氮肥与速效氮肥的特点比较特点 优点速效氮肥水溶性、肥效快 价格较易接受易挥发、易硝化、易流失、 易反硝化(利用率低) 一次过多施用会造成减产 且污染环境

20、长效氮肥抗淋溶、损失少作物早期生长供氮不足价格较昂贵肥效长(利用率高)作4 一次性施肥可代替多次追肥;对环境污染轻含义:通过包被材料控制速效氮肥的溶解度和氮素释放速率,从而使其按照植物的需要供 应氮素的一类肥料。特 点: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人为地控制养分的供应和释放速度,从 而一次施用能满足作物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要;基本上能消除养分在土壤中的淋失、退化、 挥发等损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养分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固定;能基本满足现代 农业规模化的需求,省工、省时、省力,一次大量施用不会对作物根系产生伤害;价廉、 养分含量高、利用率高等种 类:长效碳铵(钙镁磷肥包裹,石蜡一沥青封面)涂

21、层尿素(钙镁磷肥包裹,无机酸一缓溶剂封)硫衣尿素(包膜:硫磺粉、胶结剂、杀微生物剂)添加硝化抑制剂的肥料新型包膜尿素(包膜:热塑性材料)热塑性材料包膜尿素:特点:包膜材料随温度的变化而控制养分的释放(养分释放情 况与作为生长快慢及养分 需要量相一致)效果:一次施用较尿素4次施用的平均增产幅度高;氮素利用率达60%70%;可在100360 天内控制尿素的释放速度缺点:价格昂贵;污染环境小结:在农业生产应用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三)长效氮肥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 难以满足作物早期及吸肥高峰期的需要 大多数品种价格过高难以在大田推广应用,多用于园艺及多年生观赏植物 其中的优良品种也难以满足

22、环境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 改进措施 以框架结构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作包裹材料 以分解快慢不同的包膜材料分层包裹 把分解快慢不同的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第四节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一、氨的毒害浓度:开始毒害浓度:0.15mM致死浓度:6.0mM症状:根:根尖分泌粘性物质,根呈褐黄色,无根毛,不长新根,根量减少,毒害严重时, 老根发黑、坏死叶:叶片最初表现为凋萎软弱,色泽暗绿,随后发黄焦枯机理:在根部:抑制根部呼吸,破坏氧化磷酸化;影响其它离子吸收在叶部:抑制植物光合磷酸化作用预防措施:改进施肥方法,控制肥料用量,选好施肥时机二、硝酸盐的污染1. 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积累(1)不会毒害植物(奢侈吸收)(

23、2)通过食物链危及动物和人研究发现:硝酸盐是一种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对成人的致命剂量为 1570mg/kg(体重)。硝酸盐在硝化系统和泌尿系统里通过大肠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食用蔬 菜后,在口腔即可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破坏血液吸收氧的能力,致使哺乳动物患正血 红蛋白症,严重者致死,亚硝酸盐对成人的致命剂量约为20mg/kg(体重)。(3)植株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限量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于1973年规定了人体摄入硝酸盐的限 量指标,硝酸盐(NO3-)的日允许量为3.6mg/kg (体重)。根据这一限量指标,假设成人 体重60kg,日食蔬菜0.5kg,则蔬菜硝酸盐含量的

24、允许上限为432mg/kg (鲜重)。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允许上限为4mg/kg (鲜重)。2. 硝酸盐流失对水体的污染(1)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如:我国长江河口河水的NO3-含量为0.490.95mg/L ;世界平均值为01mg/L(2)使水生生物死亡(因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缺氧)(3)引起潜在性致癌突变体3. 硝酸盐反硝化作用对大气的影响(1)破坏臭氧层: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O2,在平流层参与重要的大气反应而消耗臭氧。据 估计,大气中的NO2浓度增加一倍,臭氧含量就会减少10%。 加剧温室效应:一分子N2O的增温效应约为一分子CO2的200多倍。据估计,大气中 的N2O浓度每增加0.20.3%,

25、温室效应将增加5%。第五节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讨论题:1. 怎样测定氮肥利用率?我国的氮肥利用率约为多少?2.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3. 如何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4. 如何根据氮肥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5. 为什么提倡氮肥深施?具体如何实施?6. 氮肥与有机肥料及磷钾肥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7. 怎样估算氮肥的用量?目前氮肥适宜用量的范围是多少?一、氮肥利用率(一)定义: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氮素的数量占施氮量的百分数(二)测定方法1. 差值法 2. 15N示踪法1. 差值法:一般是通过测定施N区和无N区作物吸N量的差值,再计算其占小区施N量

26、的百分数,即氮肥利用率。2. 15N示踪法:是一种直接测用N肥利用率的方法。它是由富集15N(高15N原子百分超) 生产一定形态的标记氮肥,将其施用后测定吸入植物体中氮素的15N原子百分超,进而根 据15N丰度的稀释原理计算氮肥利用率。应用15N示踪法测定作物对氮肥利用率的主要优点在于,能直接测出氮肥中15N丰度在植 株体内的稀释程度,从而计算出肥料N的利用率。所以,15N标记肥料的应用被公认为研 究氮肥利用率的一项有效手段。另外,15N法还可以测定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土壤供应的有 效氮素(即A值),肥料氮的平衡或去向等。差值法计算的结果往往与N肥增产效果更为一致。15N法测定的氮肥利用率一般略低

27、于差 值法的测定值。(三)影响因素:作物种类、土壤条件、施肥技术等施肥技术:是肥料品种、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施肥位置等项技术 的总称。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目的:减少损失、提高利用率、延长肥效(一)气候条件在干旱条件下,作物对肥料用量的反应小,增产不明显在水分供应充分时,作物对肥料用量的反应大,增产明显根据我国气候条件:北方干旱缺雨,可分配硝态氮肥;南方湿润雨多,宜分配铵态氮肥(二)土壤条件肥力状况:着重中、低产田土壤质地:砂质土壤“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粘质土壤“前重后轻”土壤反应:酸性土区、中性土区;碱性土区、盐碱地(不宜用氯化铵)水分状况:水田区 不宜用硝态氮肥;旱地

28、各种均可(三)作物种类需氮量: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叶菜类作物 瓜果类和根菜类;高产品种 低产品种 杂交水稻 常规水稻;营养最大效率期 其它时期(四)肥料品种NH4+-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NO3一一N:旱地追肥,少量多次NH2-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 追肥一“以水带氮”深施尿素“以水带氮”深施技术一施肥前,稻田停止灌水,晾田数日,尽可能控制土壤处于水不 饱和状态,氮肥表施后立即复浅水,使肥随水下渗,深施入土。2. 采用合理的水、肥综合管理一稻田(1)基肥一无水层混施和犁沟条施碳铵效果:显著减少氮素的损失优点:60%的表施氮肥被带入土层,肥效缓、稳、长;施肥量比习惯施肥法减少约1

29、/3;田间耗水量比常规施肥每季度减少7501 200m3hm-2 ;农药用量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田生态平衡(1)和(2)相结合(改进法)与基、追肥都采用有水层混施(习惯法)相比较,前者氮肥利用率提高 22 %30 %,氮素损失减少29.35%。(五)施用方法1.氮肥深施优点: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效持久表施和深施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比较施肥方式氮肥利用率肥效表施30 %50%1020天深施50 %80%3040天深度: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层方法:基肥深施、种肥深施、追肥深施3. 施用量根据目标产量法确定目标产量法:以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 依据,以达到养分收

30、支平衡,所以又称为养分平衡法。计算公式:优缺点:概念清楚,计算方便,易于推广;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要结合作物生产的特点、土 壤肥力特征、作物需肥规律以及作物商品价格特点,确定必要的参数和土壤养分利用系数, 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六)氮肥与有机肥、磷肥、钾肥配合1. 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好处:无机氮可以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有机氮可以加强无机氮的生物固定目的:作物高产、稳产、优质;改良土壤,提高氮肥利用率2. 氮、磷、钾配合施用 通过平衡施肥使作物营养平衡本章复习题:1. 氮素是植物体中、等 的组成成分。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 形态的 和 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形态的氮。3. 旱地植物吸收NO3-以 吸收为

31、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5. 酰胺具有 等作用。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和共同决定的。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8.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特性方面有何区别?9.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水稻烟草马铃薯甜菜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10. 尿素属 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的尿素会在 的作用下 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而铵态氮又会进一步氧化为,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11. 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 范围,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大于。12. 长效氮肥可分为 和 两大 类。13. 怎样测定氮肥利用率?我国的氮肥利用率约为多少?14.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氮肥?15. 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氮肥?16. 如何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17. 如何根据氮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18. 怎样估算氮肥的用量?目前氮肥适宜用量的范围是多少?19. 为什么提倡氮肥深施?具体如何实施?20. 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21. 为什么氮肥要与磷肥或钾肥配合施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