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金矿地质勘察报告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5404537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4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甘肃文县金矿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甘肃文县金矿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甘肃文县金矿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甘肃文县金矿地质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文县金矿地质勘察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甘肃省文县 柏林寺金矿地质勘察报告四川愿望实业集团公司二O一0年十一月正 文 目 录第1 章 绪 论11 . 1 工作目的和任务11 . 2 工作区范围及交通位置11 . 3 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3第二章 区域地质621 地 层62 . 2 区域构造102 . 3 岩浆岩112 . 4 变质作用122 . 5 区域矿产12第3 章 矿区地质特征133 . 1 地层133 . 2 构造153 . 3 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16第4 章 矿体地质194 . 1 矿体特征194 . 2 矿石质量204 . 3 矿床成因类型22第5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23第6章 开采技术条件236 . 1 矿区水文地

2、质236 . 2 工程地质条件246 . 3 矿区环境地质24第7章 资源量估算308 . 1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308 . 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318 . 3 矿体圈定原则3384 资源量估算结果35第8章 结 论4010 . 1 工作程度及取得主要成果4010 . 2 存在问题及建议41第1 章 绪 论1 . 1 工作目的和任务公司聘请四川核工业地质队和山东黄金集团的地质专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于2010年11月6日起,进行了“甘肃省文县柏林寺金矿勘察”任务。本次工作是在预查、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巷道、竖井工程揭露,进行详细编录、取样,对进行资源评价,基本了解区内金矿的成矿条

3、件、矿化特征及资源前景,估算资源量,为下一步详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本次工作的具体任务如下:1 、收集勘察区前人地质资料,研究区内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2 、利用前人1 : 10000 地质草测大致了解矿区的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等地质特征;大致查明含矿地层的空间分布、岩性组合、蚀变及矿化特征。3 、通过对探矿工程揭露地质编录,详细控制矿体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圈定矿体并估算资源量。4 、提交甘肃省文县柏林寺金矿勘察报告及附图。1 . 2 工作区范围及交通位置甘肃省文县柏林寺金矿普查区范围为己取得的甘肃省文县柏林寺金矿普查勘查范围(勘查许可证号6200000630094 ),有

4、效期2010 年3 月l 日一2012 年3 月l 日,面积9 .91Km2 。拐点坐标如下:1 、东经104 55 30 ,北纬32 59 00 ; 2 、东经104 58 00 ,北纬32 59 00 ;3 、东经104 58 00 ,北纬32 58 15 ;4 、东经104 56 45 ,北纬32 58 15 ; 5 、东经104 56 45 ,北纬32 57 00 ; 6 、东经104 55 30 ,北纬32 57 00 ; 勘查区属甘肃省文县管辖,位于文县县城正东方位,直距38km ,工作区北侧20km处有武都一文县公路(212国道)通过,尖山一口头坝简易公路从工作区穿过,交通较为方

5、便。(见插图1)。1 . 3 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勘察区地处西秦岭南段南麓,地形复杂,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北陡南缓,西高东低,主要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的中、高山地形,海拔一般880-1500 米,相对高差700 米左右,山势雄伟,地势险峻,地形切割剧烈,沟谷多呈“V ”字形。勘察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高山与河谷气温相差较大。高山区霜冻期较长,河谷中则较短,春秋两季多雨,九、十月份更是秋雨连绵,属典型的大陆性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4 . 9 , 1 月份平均气温3 .6 ,7 月份平均气温24 . 8 ,无霜期262天,年平均降水量500mm左右 。勘察区属长江

6、流域,区内南北向水系发育,白龙江从工作中部区穿过,地表径流水量充足,水质好,完全能够满足矿区生产生活用水(见插图2 )。居民多为汉族。山区人烟稀少。河谷农田水利发达,人烟稠密。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花椒、核桃、党参等。物产丰富,劳动力充足。第二章 区域地质勘查区地处“陕、甘、川”金三角的中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图2),属扬子板块西北缘的次级构造单元,北以文县康县断裂带(俯冲带)为界和南秦岭造山带相连,南以青川-勉县大断裂为缝合线与扬子板块相“焊接”,西侧与松潘-甘孜褶皱相邻。枫相-铜钱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从区外南部通过。同时又处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近南北向

7、隐伏基底深断裂带的交汇区域之南(下图)。21 地 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碧口群、中泥盆统三河口组及380少量石炭系和侏罗系地层。211下古生界碧口群下亚群Pz1bk12111下部碎屑岩组(Pz1bk11)主要由变质砂砾岩、砾岩组成,夹砂质板岩,顶部以黑色硅质岩及碳酸盐岩作为与中部碎屑岩组的分层标志。下部:以灰、灰绿色变质砾岩、砂砾岩为主,夹变质砂岩及砂泥质板岩。在碎屑物中含有凝灰质成份。中部:为灰、灰绿色变质细砂岩及砂质板岩夹少量含砾砂板岩。往东砂质增高。砂质板岩往西含炭质、富集者成炭质板岩。上部:主要由灰、灰绿色变质砂砾岩、砂岩及含砾砂板岩组成,夹砂质板岩。自西往东泥质增高。顶部为灰白

8、色碳酸盐及硅质岩。在砂质板岩中局部地段夹有铁锰矿透镜体。2112中部碎屑岩组(Pz1bk21)主要由灰、灰绿色砂质板岩及中-薄层变质砂岩组成。下部:以灰色砂质板岩为主,往上为石英砂岩(或变质细砂岩)夹炭质板岩、炭质千枚岩,偶含少量砾石,往西砾石增多。上部:主要为灰及深灰色变质细砂岩夹(成互)泥质板岩、炭质板岩,偶夹砂砾岩。2113上部碎屑岩组(Pz1bk31)主要由变质砂岩、砂质板岩及千枚岩成不等厚互层。砂质板岩常具条带状或条纹构造。形成复理石建造,为本组特征。底部为变质砂岩,常含砾石。往西碎屑物颗粒增大。出现岩屑砂岩、砂砾岩及片理化砾岩;往上主要为砂质板岩、千枚岩与变质砂岩相互成层。往东碎屑

9、物增多,出现岩屑砂岩。在砂板岩中见波痕及递变层理等构造。厚度东厚西薄。综合下亚群三个岩组的特征可以得出,物质来源于陆源碎屑物为主,其剖面特征:下部以粗碎屑物为主,往上碎屑物变细;中部以泥质物为主,夹细碎屑岩,往上碎屑物又增多;上部又以碎屑物为主夹泥质岩(成互层),韵律性较明显。从其物质成份及岩石组合特征看,为一套类复理石沉积特征。横相变化不明显,下、中部较稳定,上部砂质及泥质物在小范围内可见明显的变化,总趋势是碎屑物往东增多。上述特征说明,当时处在浅海沉积环境,从其岩石组合特征说明下部粗碎屑岩代表碧口群沉积相开始,属底砾岩性质(砾岩成份复杂,滚圆中等,大小不一,分选差,位于碧口群底部)、往上出

10、现泥质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及中部含炭千枚岩的出现、反映了海浸沉积层序,并说明当时沉积环境较稳定,构成了铀、钒、金、钡等元素富集的有利条件,接着出现了上部碎屑岩及泥质岩交互出现,又说明了海退沉积层序特点。从整个下亚群沉积特点反映出由海浸到海退的完整沉积旋回。212中泥盆系三河口组主要分布于勘察区的北边和南边。不整合于碧口群之上,区域上呈指向南的巨大逆冲推覆构造岩片。为一套巨厚的深陆棚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由南向北地层由老到新。总体特征是:下部(桥头组)以变形强烈的陆缘细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中部(屯寨组)以碳酸盐岩和陆缘细碎屑岩沉积为主;上部(洋汤寨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主要岩性组合

11、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砂质千枚岩、含炭砂质千枚岩、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等。213侏罗系仅在勘察区外的西北部有出露。呈近北东向展布,不整合于泥盆系之上。以红色砂砾岩沉积为主,主要岩性组合为砾岩、砂砾岩、砂岩、泥灰岩等。在堡子坝的西北,本地层中水系重砂含金。214、第四系主要分布于白龙江两岸及沟谷中,主要由坡残积洪积、冲积的砂砾石、黄土、砂土等组成。2 . 2 区域构造勘察区处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南缘,松潘甘孜褶皱系的东侧,南部与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相邻。构造线总体为北东东向展布。区域上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非常发育,规模较大的褶皱有:关家沟一何家坝复背斜、王坝楚一丹堡复单

12、斜;规模较大的断裂有:松柏一何家坝一梨坪正断层、范家坝一临江多期活动断层、高峰坝一明镜寺断层等。2 . 2 . 1 褶皱构造关家沟一何家坝复背斜:由碧口群组成,从宏观看,总的比较开阔,从微观看其层间褶皱较为复杂。复背斜的北翼被断层破坏,残存核部地层,在临江、老爷庙以南向北西倾。倾角较陡,往西部分地段变为倒转。王坝楚一丹堡复单斜:该单斜岩层向南东正常倾斜,倾角西段缓东段陡,中部缓南北两侧陡。次一级褶皱在背斜的核部及复单斜的中西段较发育,在上丹堡以南,以轴面向南倾斜的同斜倒转为主;在西部王坝楚、夏家沟一带沿层间成“S”型扭曲,轴倾大致向东,背斜轴部一般形态较为复杂。2 . 2 . 2 断裂构造松柏

13、一何家坝一梨坪正断层:为区域性断层,中段挤压破碎特别强烈,破碎带宽,东西两段一般宽50一80m,中段于崛堡沟一带宽2一3km,滑坡及塌方经常发生。一般可见角砾岩化、糜棱岩化、碳酸盐化、泥化等,断层面中西段主要向南或南西倾斜,东段主要向北或北西倾斜,伴随次一级断层在北侧及中段较明显。后期受近东西向逆断层破坏。沿断层带伴随有内生矿化现象。范家坝一临江多期活动断层:该断层位于工区北侧,为一区域性断层,随区域构造线方向而变化,规模较大,断面走向与东南部构造线相一致,主要沿碧口群与泥盆系交接地带发生,因受后期北西向断层(高峰坝一明镜寺断层)破坏被分成两部分。断层两侧裂隙构造较发育,岩层破碎明显,沿断层带

14、有岩脉及含铜铅石英方解石脉分布,并形成金铜锌异常。2 . 3 岩浆岩区域上侵入岩较发育,分属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三个旋回,具多期次侵入的特点,以印支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岩石类型由超基性-基性到碱性均有,除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外,其余均呈岩脉状产出。岩体派生的脉岩较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煌斑岩脉类及石英脉等。石英脉主要分布于南北构造带,构造线转折地带及岩浆岩周围,有不同期、不同形态规模及不同含铜性的石英脉。有顺层、斜交层理、沿节理不规则贯入等形式;有单脉、网脉、似肠状、马尾状等脉型。按矿物成份可分为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长石石英脉等三种类型。大多数沿层面侵入,部

15、分斜穿层理侵入,宽数厘米至十余米,个别宽可达30米。长几米到150米,个别可达250米。部分呈脉群产出。2 . 4 变质作用矿区内岩石普遍遭受了区域浅变质作用,主要形成浅变质的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含炭泥质板岩等。接触变质作用仅在脉岩接触带上发生,对金的活化富集起到一定作用。矿区内蚀变作用强烈,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毒砂黄铁矿化、重晶石化、褐铁矿化等。2 . 5 区域矿产区域矿产有:金、铜、铁、锰、锑等,它们绝大多数的分布与区内主要断裂关系较为密切,基本上沿断裂分布,只有小部分分布在离大断裂较远的地区。区内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金属量测量异常及水系沉积物异

16、常,大致可分为五个矿类:卡林型金矿;黑色页岩型含金的铝、钒、铜多金属矿;热液型砷、汞、锑矿;热液型黄铁矿及铁铜矿;沉积一改造型铁锰矿等。其中四川联合村、阳山、新关、关牛湾等金矿及筏子坝铜矿均己形成工业矿床,现正在开发利用,且矿床规模己达大、中型,已启动建设的阳山金矿累计探获的金资源量(332+333+334)达308吨,远景储量有望超过500吨。另外,还有陶家湾金矿等小型矿床,现亦为当地开发利用。第3 章 矿区地质特征3 . 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碧口群下亚群(PZ1bk1)地层和第四系河床冲洪积层(Q4h)。3 . 1 . 1 下古生界碧口群下亚群(Pz1bk11)下古生界碧口群

17、下亚群(Pz1bk11)分为两个岩性组:下部碎屑岩组(Pz1bk11)和中部碎屑岩组(Pz1bk12)。中部碎屑岩组(Pz1bk12)又可划分为3 个岩性段。现从老到新叙述如下。 ( 1 )下部碎屑岩组(Pz1bk11) :分布于勘察区西北角,主要由变质砂砾岩、砾岩组成夹砂板岩,顶部以黑色硅质岩及碳酸盐岩作为与中部碎屑岩组的分层标志。砾岩、砂岩及砂质板岩成韵律性重复出现。 ( 2 )中部碎屑岩组(Pz1bk12 为:主要由灰、浅灰绿色砂质板岩及中一薄层变质砂岩及千枚岩所组成。自北西向南东依次分布。第一岩性段(Pz1bk12-1):以浅灰绿色千枚岩为主,夹灰色变质细砂岩或千枚状砂质板岩。主要由泥

18、质、绢云母及少量绿泥石组成。岩石呈变余砂泥质结构,板状或千枚状构造,板理发育。与下部碎屑岩组(Pz1bk11) 呈整合接触。第二岩性段(Pz1bk12-2):以浅灰色千枚状变质细砂岩为主,岩石呈变余砂泥质结构,千枚状构造,含较多黄铁矿呈星散状分布于岩石中,层间褶皱发育,夹构造破碎蚀变带及石英脉。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第三岩性段(Pz1bk12-3) :以灰、深灰色砂质板岩及深灰色变凝灰质含砾砂岩为主,夹石英砂岩或炭质板岩,含砾砂岩成分复杂,主要为绿泥石、凝灰质以及次生石英等,变余砂砾结构,厚层一巨厚层状构造。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板岩、砂岩及花岗岩等。与下部碎屑岩组(Pz1bk11)呈整合接触。

19、从以上下亚群的三个岩组的特征可以得出,其物质来源以陆源碎屑物为主。下部以粗碎屑物为主;往上碎屑物变细并夹化学沉积;中部以细碎屑物为主夹粗碎屑物的沉积;上部又以粗碎屑物为主夹细碎屑物的沉积。韵律性比较明显。从其物质成分及岩石组合特征来看,说明当时处在浅海沉积环境,为一套类复理石沉积。3 . 1 . 2 第四系(Q4h)主要分布于白龙江两岸及沟谷中,由坡残积、洪积、冲积的砂砾石、黄土、砂土等组成。3 . 2 构造矿区岩层总体为一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为向斜的北翼,褶皱构造不发育,仅见少量露头的层间小挠曲。韧性剪切构造较发育,目前发现三条F1、F2、F3、F4 、F5 其中F1规模较大,出露长800米

20、,宽近20米,北东走向,南东倾,倾角80左右,断裂下盘界面较光滑。构造岩石主要为碎裂岩和挤压片理化岩石,其次为断层泥和少量断层角砾岩。断层角砾大者3.55.0cm,小者1.01.2cm,胶结物为铁质和泥质,部分角砾为石英,胶结物为铁质。破碎原岩为深灰、灰黑色千枚状板岩及深灰色千枚岩。断裂带上盘界面光滑而略有弯曲。局部地段发育小褶皱。断裂带中发育含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主石英脉宽0.30-2.0m,走向上具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其产状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除主脉外,还发育与之平行及相交切的白色长透镜状及团块状石英脉,石英脉宽0.82.0cm,长10.040.0cm,密集处10cm范围内分布45条,多

21、平行侧列展布。主要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炭化、碳酸盐化、退色蚀变,局部地段具少量黄铜矿、方铅矿。控制Au-1、Au-2矿体的产出。F2位于F1南90米处,两者平行产出,其出露长约500米,宽15米左右,其构造产物同F1,控制Au-3矿体的产出。F3位于F2南约200米,出露长300米,宽15米左右,控制Au-4矿体的产出。这三条韧性构造与地层近于平行产出或小角度相交。区内小规模断裂及层间断裂较为多见,其中小规模的断裂长一般数米至几十米,断距一般小于5米,以平移断层为主,少数具有逆断层特征,常错断矿体而使其连续性遭到破坏或是矿体的局部产状发生明显的变化。层间断裂在金矿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上

22、表现明显,常形成一些光滑的断裂滑动面,但对矿体一般无破坏作用。(插图3 ) 区内沿断裂充填石英脉亦较普遍,但含矿石英脉仅见有含金、铜、铅石英脉。而含金石英插图3 矿区构造特征脉为两组,一组沿层理贯入,一组沿节理贯入,脉体一般厚多为5厘米,最厚20厘米,长一般3一5米,最长10米,石英脉中均含黄铁矿、硫化物。石英脉是区内重要的含矿层。3 . 3 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3 . 3 . 1 岩浆活动矿区岩浆侵入活动不发育,活动较弱,未见较大的岩体或岩株,仅见有零星中酸性脉岩出露,多呈北东向沿断裂带侵入。3 . 3 . 2 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本区有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两种类型。变质岩十分发育,几乎所

23、有地层都发生了变质,以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动力变质岩分布有限。本区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一套低级变质的无序层状变质岩系。原属碎屑岩建造的岩石,普遍发生了显著的应力变形,表现为地层发生强烈的线性褶皱,岩石中产生各种板理、劈理和片理,并产生了绢云母、绿泥石等变质矿物。岩石变质成绢云母板岩、板岩、千枚状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低压相型绿片岩相变质岩,局部见有粗粒顺板理、千枚理分布的黄铁矿化。本区岩石类型简单,变余组构极其发育,岩石性质主要为千枚状炭质板岩,千枚岩,变砂岩,变粉砂岩。千枚状炭质板岩:灰黑色、黑色,变余粉砂状结构,千枚状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石英(局部变晶)40%,绢云母45%,炭质10%

24、,黄铁矿、方解石等5%。石英呈粒状,绢云母、炭呈鳞片状,具定向排列;黄铁矿细小立方体,呈细脉或不均匀地分布。变砂岩、变粉砂岩:岩石呈浅灰色、灰绿色,变余砂状粉砂状结构,薄中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60%,胶结物约40%,主要成分为粉砂及泥质,个别岩石中含有少量方解石。绢云母板岩:岩石呈浅灰色、灰绿色、变余粉砂状结构,板状千板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绢云母60%,粉砂一般占15%,石英20%及少量铁质、绿泥石等。该区各岩石类型的原岩多属正常沉积的泥质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等。动力变质岩呈线状分布于断裂构造中,与断裂构造线方向一致。主要表现为岩石或矿物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拉长、变形、机械破碎或矿物组合向退变

25、质序列的变化,从而形成各种呈带状展布的构造岩石。本区的构造岩石,主要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及构造片岩此外,在构造早期活动有糜棱岩形成,主要为长英质糜棱岩,后遭脆性构造破坏。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在顶底板岩石及矿体中,砂屑石英及斜长石等被绢云母强烈交代,斜长石有少量残余。构造角砾岩中的泥质被绢云母强烈交代,完全被鳞片状绢云母取代。硅化:以结晶粗大的石英脉、石英细脉、石英团块、石英晶簇等为主。角砾岩的角砾间基质被石英及方解石交代。黄铁矿化:在矿体及围岩中最为普遍,含量在1-5%,黄铁矿的粒状集合体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不均匀浸染状分布,有部分黄铁矿呈单体星点状分布。第4 章

26、矿体地质4 . 1 矿体特征区内共圈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体六个。矿体赋存于下古生界碧口群下亚群中部碎屑岩组第二岩性段(Pz1bk12-2),浅灰色千枚状变质细砂岩、砂岩中,其展布方向、产状与韧性剪切带基本一致,呈北东向展布。矿石为韧性剪切带中的含金石英脉及其两侧蚀变构造岩。矿体长度200米左右,宽2米左右,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脉状,产状较陡,矿体地表出露标高在900一1400米间,地形上呈西南高东北低。 Au 一1号矿体:地表由TC1、TC2两条探槽控制。矿体出露长约140米,北东走向,平均厚度2.5米,金平均品位2.1110 -6 ,产状14083,矿体呈透镜状。Au 一2 号矿体:由TC3、T

27、C4探槽和PD1控制,位于Au 一l 号矿体西南侧,呈北东向的条带状赋存在F1构造中的褐铁矿化石英脉中,已控制矿体长190米,平均厚度1.82米,平均品位3.6710 -6 ,最高达10.610 -6 ,矿体呈透镜状。矿体沿走向向南东倾伏,产状 14586。Au一3 号矿体:由TC7、TC8探槽和PD2控制,位于Au 一2 号矿体南侧,呈北东向赋存在F2构造中的石英脉中,已控制矿体长150米,平均厚度1.86米,平均品位3.4110 -6 ,最高达7.4210 -6 ,矿体呈透镜状。产状 14375。Au一4 号矿体:由TC6、TC9探槽和PD3控制,位于Au 一3 号矿体东南侧,呈北东向赋存

28、在F3构造中的石英脉中,已控制矿体长220米,平均厚度1.46米,平均品位7.8410 -6 ,最高达11.4610 -6 ,矿体呈透镜状。产状14170。Au一5号矿体:由民采硐和PD6及竖井、沿脉控制,位于Au 一3 号矿体北侧,呈北东向赋存在F4构造中的石英脉中,已控制矿体长120米,平均厚度1.58米,平均品位16.8710 -6 ,最高达52810 -6 ,矿体呈透镜状。产状13672。Au一6号矿体:由古采硐和民采平硐控制,位于矿区北侧,呈北东向赋存在F5构造中的石英脉中,已控制矿体长200米,平均厚度1.86米,平均品位9.7810 -6 ,最高达9310 -6 ,矿体呈透镜状。

29、产状12065。Au一7号矿体:位于矿区北侧,已控制矿体长300米,平均厚度1.54米,平均品位17.7310 -6 ,矿体呈透镜状。产状12860。Au一8号矿体:已控制矿体长290米,平均厚度1.29米,平均品位19.4610 -6 ,矿体呈透镜状。产状11870。4 . 2 矿石质量4 . 2 . 1 矿石矿物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等。黄铁矿:多呈淡铜黄色,半自形一自形粒状,多呈星散浸染状,少数呈细脉和团粒浸染状。褐铁矿:多呈黄褐色,半自形一自形粒状,呈多孔状、结核状。4 . 2 . 2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它形不等粒状结构、变余自形一半自形粒状结构、假象不等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变

30、余不等粒自形碎裂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不规则浸染状构造、不规则浸染状一班点状构造、星点浸染一细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等(插图4 ) 。插图4 金矿石4 . 2 . 3 矿体围岩及夹石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千枚状变质细砂岩、砂岩,矿物成分主要有砂屑石英及石英40 一50 % ,绢云母40 一50 % ,残余斜长石3 一5%,方解石10 一12%,黄铁矿2 一3 % ,毒砂等。主要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顶、底板与矿体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围岩受构造破坏较强,其稳固性中等。矿体夹石不发育。4 . 3 矿床成因类型431 矿床成因区内金矿赋存于下古生界碧口群下亚群

31、中部碎屑岩组第二岩性段(Pz1bk12-2)浅灰色千枚状变质细砂岩中,含金石英脉为变质分异形成,属分异含矿热水溶液活动的产物,据矿物组合和蚀变特征矿床为变质热液金矿床。432 找矿标志( 1 )地层标志:成矿明显受地层层位的控制,下古生界碧口群下亚群中部碎屑岩组第二岩性段(Pz1bk12-2)浅灰色千枚状变质细砂岩,构成区内宏观地层找矿标志。 ( 2 )地球化学异常标志:主要指Au 元素的异常,其分布范围直接或间接地指示金矿体的存在。 ( 3 )构造标志:金矿体多产于韧性剪切带中,是区内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4 )围岩蚀变标志: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 5 )热液脉体标志:断裂

32、带内具含黄铁矿(地表多为褐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特别是破碎或具弯曲变形的石英脉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第5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该区金矿与其北7km处的窑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相同,同为碧口群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参照类比。窑空山金矿床进行了选矿试验,采用一粗二精三扫浮选工艺,所选精矿中主要回收成分的品位为金40gt、银81gt、硫26gt铜3.5gt,金精矿达到了三级品的要求,该矿具有较好的可选性能。因此认为该矿加工技术性能良好。第6章 开采技术条件6 . 1 矿区水文地质勘察区地处西秦岭南段南麓,地形复杂,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北陡南缓,西高东低,主要山脉呈东西向展布,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的中、

33、高山地形,矿床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未作水文地质调查,仅对区内地表水进行了了解。勘察区属长江流域。区内南北向水系发育,白龙江从工区穿过,地表径流水量充足,水质好,完全能够满足矿区生产生活用水。6 . 2 工程地质条件柏林寺金矿区矿体多赋存于千枚状变质细砂岩中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内,岩石裂隙较发育,破碎程度较高,较松散。矿体顶底板岩石同样为千枚状变质细砂岩,其坚固性及稳固性中等。故柏林寺金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6 . 3 矿区环境地质6 . 3 . 1 矿区当前环境地质特征勘察区植被发育,无工业污染,人为破坏较少,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但矿山露天开采后对植被有轻度破坏。该区降雨集中,雨季易形成山洪及

34、泥石流,属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但只要在开采中遵循“预防、保护性开采”的原则,其影响程度不大。矿区无热、气、放射性异常,区域稳定性较好。6 . 3 . 2 开发后可能导致的环境地质污染开发后矿区可能导致的环境地质污染因素主要有:废渣、废气、废水、微地形地貌改变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废渣是矿山开采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主要来自于露采的地表剥离层和坑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等。 废气的产生来自采矿、碎矿等工段。其污染物主要为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粉尘来源于采矿中的凿岩、爆破、运输时的二次扬尘及加工破碎时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来源于爆破作业,凿岩机等的燃油废气。 废水主要来自矿山

35、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其中污染类型以物理污染为主,在采选过程中水中将产生大量微细粒岩土碎屑。 微地形地貌改变主要存在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建设如矿山道路的修建、探采矿工程的地表揭露、矿坑(硐)的开挖,废石场的兴建等,不可避免地要引起自然景观的局部改变、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植被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另外,因大量的采矿,可能使矿山采空区顶部发生地表塌陷,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6 . 3.3 矿床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措施1 、废渣排放与控制措施:矿山开采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部分可用来修筑拦渣墙,一部分则用来回填采空区,争取使废渣达到最少量排放。并建好废石场,防止被暴雨冲刷

36、形成泥石流。 2 、废气排放与控制措施:对采矿、碎矿等工段所产生的粉尘用机械通风方式,用风水喷雾器抑制,降低粉尘排放量。至于生活燃烧煤所产生的废气污染由于量少,不会使环境受到影响。3 、废水排放与控制措施:生产废水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作绿化用水。废水总量控制指标达标排放。4 、生态保护措施:矿床开采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为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由于区内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使该两类生态问题更为突出。矿山开采时应尽量对探(采)矿工程及时进行回填,矿区道路建设与基建工程同步进行,使基建产生的弃石和废渣不外排,避免回填方占地堆放而造成植被破坏及直接的水土流失。探(采)矿工程施工中造成

37、的植被破坏,主要通过后期的绿化来补偿和恢复。第7章 资源储量7. 1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按照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提供的“金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确定:1、边界品位:1.001062、最低工业品位:2.501063、矿床平均品位:3.001064、最小可采厚度:0.80m5、夹石剔除厚度:2.00m7. 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8 . 2 . 1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据现有资料,矿体受控于北东向断裂构造中碎裂石英脉体中,矿体呈脉状,形态较规则,控制长度200米左右,矿体倾角70-83,为陡倾斜矿体。矿体由地表槽探工程和坑探工程控制,工程基本形成

38、勘查网度。据上述特点,本次资源量估算采用第勘查类型,工程间距为160米,以垂直纵投影图为基本图件的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算。8 . 2 . 2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1、矿体品位的确定单工程矿体的平均品位采用水平厚度与品位加权法计算求得,块段矿体的平均品位用控制该块段的各工程平均品位与水平厚度加权法计算求得,矿体平均品位为矿体总资源量与总矿石量的比值求得。2、矿体厚度的确定(1)单工程矿体厚度为组成矿体各样段厚度之和,各样段视厚度经各项修正后,分别计算勘探线方向的真厚度和水平厚度,计算公式如下:H=L(sincoscoscossin) M=H/ sincos 上述两式中:H:单工程矿体真厚度M:

39、方向上的水平厚度L:单工程矿体视厚度:工程坡角:矿体倾角:工程方位与矿体倾向的夹角:单工程矿体倾向与勘探线间夹角在上述式中,当工程坡角方向与矿体倾向相反时用“”,相同时用“”。(2)资源量估算采用水平厚度参数。(3)块段矿体水平厚度采用算术平均法求得。3、矿体面积的确定在1:000垂直纵投影图上,用几何图形法进行两次测定,若两次误差小于2%时取其两次测定的平均值进行计算。若矿体与投影面夹角大于15,则进行面积修正。4、矿石体重的确定 矿区未作小体重测定,仅类比邻近的窑空山同类型矿床,矿石体重采用2.83t/m3。5、矿体的体积按板状公式计算:即V=SM6、矿石量(Q)矿石量计算公式:Q = v

40、 d式中:Q 一矿体或块段矿石量V 一矿体或块段体积d 一矿石体重7、金属量(P)金属量计算公式:P = QC式中:P 一矿体或块段金属量Q 一矿体或块段矿石量C一矿体或块段平均品位以上各参数计算单位与数据精度是:金矿石量用吨表示,金属量用公斤表示,体积、矿石量、金属量取其整数,厚度、品位、体重取其小数点后两位。7. 3 矿体圈定原则8 . 3 . 1 矿体圈定原则首先遵循矿体赋存规律,再根据工业指标和勘探工程控制情况以及样品分析结果实际圈定矿体,其圈定原则如下:1、单工程内矿体圈定:矿体的圈定首先在单工程内进行,依此再在剖面图、平面图上确定矿体边界,凡单样分析结果Au含量1106时,均圈入矿

41、体内。矿体内若有品位低于1.00106,连续真厚度小于或等于2m的样段,可带入矿体,但带入后平均品位应大于或等于2.50106,连续真厚度大于2m的样段,按夹石剔除。2、沿走向和倾向矿体的圈定(1)相邻两工程,若厚度、品位均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矿体边界的圈定,在地表取样平面图上根据矿体自然形态,用圆滑曲线连接。(2)地表矿体的尖灭点一般按实际出露位置(尖灭点)圈定。若被覆盖,则按外推原则圈定。( 3 )凡矿体具尖灭趋势时,按自然尖灭法确定零点边界,反之则根据边缘工程按下述原则推延圈定。有限外推:当相邻两工程,若边缘工程未见矿时,则按实际工程间距的四分之一平推。无限外推:当边缘无工程控制时,沿矿体

42、走向、倾向按工程网度(160米)的四分之一平推; ( 4 )夹石圈定根据工业指标的要求,夹石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单独圈出,小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则合并圈入矿体内。8 . 3 . 2矿体长度的确定矿体长度是在地表采样平面图上沿矿体总体走向用钢尺直接量取。7. 3 . 3 矿体资源量分类根据本区目前对矿床控制程度,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 / T17766 一1999)的规定,该区因工作程度较低,未做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仅对普查工作取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资料,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所以只能确定为资源量。根据矿体规模、产状及工程控制程度,以相邻见矿工程控制部分划分一个

43、块段,外推部分划分一个块段进行资源量估算。其中地表和地下工程联合控制的块段估算333资源量,地表工程或333块段外推部分估算334资源量。74 资源量估算结果矿区共圈定金矿体八条,经资源量估算,共求得333+334金矿石434245t,金属量5273kg,其中(333)4995kg,矿床平均品位12.1106。表5 柏林寺矿区金资源量估算结果表 矿体号资源分类矿体平均水平厚度(m)体重(t/m3)矿石量(t)矿体平均品位(106)金属量(Kg)总金属量(kg)Au-13342.502.83284432.1160.01Au-23341.842.83250683.6797.743332.83130

44、2742.66Au-33341.792.83218533.4171.973332.832094873.94Au-53331.582.839445816.871594Au-63331.862.83559289.78547Au-73331.542.837926517.731405Au-83331.292.835466919.461064Au-43341.462.8361527.8448.233332.8334254268.55合 计43424512.152735273第8章 结 论10 . 1 工作程度及取得主要成果本次勘查工作依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预查、普查工作成果,结合生产开拓巷道和深部工程揭

45、露,详细地质编录等手段初步控制了矿体,并对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主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了解;对矿石的加工技术条件进行了类比研究;对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未来矿山开发的经济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基本达到了普查阶段工作程度,可作为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依据。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如下:1、大致查明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构造及矿化特征、控矿因素。2 、大致查明了矿区含矿层及矿体分布特征,圈定金矿体6 个。初步了解了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3 、初步了解了矿石组构矿物成分分布特征,划分了矿石的自然类型,并对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进行了类比研究。4 、估算333+334金矿石量434245t ,金属量5273kg

46、。5 、大致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了基础技术资料。6、本区属于压扭性断裂控矿,矿体的延伸大于延长。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金矿石,具有品位变化大特点。10 . 2 存在问题及建议10 . 2.1 存在问题1 、对矿区含矿岩系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总体矿化特征控制和研究不够。2 、矿体在延长、延深方向追索和控制不够,影响了对矿区远景的评价。3 、对矿石特征和矿石质量研究程度低,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仅进行了类比研究。10 . 2 . 2 今后工作建议1 、开展进一步的详查工作,提高矿区地质研究和控制程度。基本查明矿区成矿条件、矿化规律和找矿标志,寻找矿化富集部位。2

47、、对已知矿体应向两端布设槽探工程继续进行追索控制,详细圈定地表矿体;对规模较大的矿体布设深部坑、钻工程进行控制,控制矿体的延深和深部矿化特征,查明矿体规模,为矿床开发提供较可靠的资源依据。3 、进行矿石质量研究和可选性试验,对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做出可靠评价。4 、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建设条件,在目前黄金市场看好的情况下,加快启动矿山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使矿床潜在效益早日体现。10 . 3 . 今后工作计划由于该区域经过地质普查工作,结合矿山现在已形成的生产巷道,为进一步扩大储量,需进行地质详查。采用手段为坑探与坑内钻相结合办法,具体如下:南部F1、F2、F3三条金矿带近于平行,先在PD8高差下降50米打一长度100米探矿巷道,规格为2*2m2,然后见到4号矿体沿脉拉开,长度为800米,规格2*2m2 每隔100m向西打一长度为300m坑内钻。北部6号矿体,在现有民采基础上,分别下降50m、100m开两个探矿巷道,长度分别为120m 、 140m,规格为2*2m2然后各拉 200m沿脉进行探矿,规格为2*2m2坑道按每米1500元,坑内钻按每米250元计算,需要工程款258万元。完成上述探矿工程,并结合该矿区界线外的周边民采小矿山所揭露的矿体产状,推断可以获得金资源量910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