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4967170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中医学的哮喘是广义的,它泛指呼吸喘急,历代医书对本病的论述和记载很多,内 经有喘鸣、喘喝之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 中水鸡声”的记载;古代朱丹溪症因脉治首创哮喘之名,后世医家又将哮和喘分而 为二,明代虞挎医学正传中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认为呼吸急促, 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间有声为哮证,哮证必兼喘,而喘证不必兼哮。这样 区别对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但临床上喘和哮常不易区别,即使同一病人也可发作轻时 似喘,而发作加重时则成哮。哮喘的主要病理环节是宿疾内伏,亦因感受外邪或其它因素而诱发,元代朱丹溪症 因脉治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

2、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 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导致宿疾内伏的原因大凡有以下几 种:寒邪伤肺痰饮内停气道;有饮食不当,酸甘肥太过,酿痰蒸热,上干于肺;有脾肾 阳虚,气不化津,痰浊壅肺等原因。但造成哮喘发病必定兼有各种诱因,如风寒、饮食、 情感、劳倦等引发其痰,以致痰气交阻,痰道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 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而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复引触 停积之痰,产生哮鸣之声。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 音,因而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 声,发

3、为哮病。”扼要地说明了壅塞之气,非时之感,胶固之痰为哮喘发作的三大主要 环节。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理变化的主要脏器以肺为主,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 因此,哮喘一证,大多病在肺,以邪实为主,久病及肾,正气不足。但本病由于反复发 作,病程较长,临床上常常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现象,病人再感受诱因,新邪引 动伏饮,痰气交阻,上壅于肺,以致哮喘发作时表现为邪实正虚的错杂现象。治疗原则:“实喘宜祛邪,虚喘宜培补;冷哮宜温化或宣散,热哮宜除痰肃肺。” 此为治标之大法,但不能杜其根本。哮喘患者往往非单一的虚实寒热,而大多表现为本 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邪正虚实的辨别,标本先后的不同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元

4、代的 朱丹溪丹溪心法主张:“凡久喘之症,未发时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 为后世医家指出了治疗的原则。临床上一般宜先祛邪后扶正,但不能只顾标而不顾本, 或者只扶正而不及标,由于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必须标本兼顾。至于祛邪与扶 正孰多孰少则须因人而异。青少年患者一般以偏实偏热为多,以肺经证候为主;中老年 患者则以虚喘为多见,常见上实下虚的证候。新病多邪实,宿疾多正虚。临床只有辨证 确切,治疗中正确掌握虚实标本的兼顾,才能取得到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或让病人抱着枕头跪坐在床上,腰向前倾。(2) 迅速取出家用吸氧瓶,以每分钟3L的高流量氧气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病人吸入。(3)舒 喘灵或沙丁胺醇(喘乐宁)气雾吸入,按压12喷,每天不超过68喷。(4)注意病人 保暖,环境安静,鼓励病人配合治疗。(5)室内通风,空气新鲜,但没有过堂风。避免室 内有煤油、烟雾、油漆等刺激性气体。pj支气曾舶常IR专家免费咨询服:053182780553(咨询时瓦 上午8:旷下午5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